浅谈:汉服的色彩搭配艺术
汉服设计美术知识点汇总

汉服设计美术知识点汇总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作为一名汉服设计师,了解汉服的美术知识点对于提升设计水平和创作风格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汉服设计的美术知识点,旨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汉服作品。
一、色彩搭配与运用汉服的色彩搭配对于展现其独特魅力至关重要。
汉代时期,汉服以鲜艳明快的色彩为主,常采用红、绿、蓝、黄等鲜亮的色彩,色调鲜明且对比强烈。
在汉服设计中,可以运用对比色、互补色等色彩搭配原则,突出服饰的美感和层次感。
同时,还要考虑色彩与人物形象、场合氛围的协调。
二、服饰图案与纹饰汉服的服饰图案与纹饰是其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
汉代时期,常见的服饰纹饰有云纹、龙纹、葫芦纹等,这些纹饰往往寓意着吉祥和繁荣。
在汉服设计中,可以根据主题和表达的意境选择合适的纹饰,通过细致精美的手工刺绣或印染技法,将其融入到服饰中,突出服饰的美感和独特性。
三、面料与质地选择汉服的面料与质地选择直接影响着服饰整体的效果和触感。
在选择面料时,可以考虑选用丝绸、棉麻等传统材料,以保持汉服的传统韵味。
同时,在服饰流线和廓形设计上,要根据面料的质地选择合适的剪裁和结构,以达到舒适、得体的效果。
四、衣着剪裁与细部装饰汉服的剪裁和细部装饰是展现品味和设计功力的关键所在。
在剪裁设计上,要注重服饰的版型和比例,合理考虑各个部分的线条和体积关系,以展现出汉服独特的韵味和身姿之美。
同时,在细部装饰上,可以运用刺绣、描金、蕾丝等工艺手法,为服饰增添细腻的触感和华丽的效果。
五、发型与配饰汉服的发型与配饰对于整体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在发型设计上,可以参考古代画像和铭刻中的形象,选择合适的发饰和造型,以突出服饰的特点和个性。
同时,在配饰选择上,可以考虑佩戴项链、耳环、腰带、手镯等传统配饰,以丰富整体形象和展示汉服的华贵和优雅。
通过对汉服设计的美术知识点的了解与应用,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汉服的特点与风格,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与创作能力。
配色方案国风文案

配色方案国风文案国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中使用国风元素可以给人一种传统和文化的感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适用于国风设计的配色方案。
这些配色方案既可以用于商业设计,也可以用于个人设计。
1. 金色搭配黑色金色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颜色,它代表着财富和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经常与皇室和财富联系在一起。
如果你想要表现出一种贵族身份的感觉,金色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而在国风设计中,黑色代表神秘和深邃的感觉。
如果你将金色和黑色结合起来,这种深邃和神秘的感觉将被进一步强调。
同时,金色和黑色种搭配出来的设计看起来更高级、更沉稳。
2. 赭黄色搭配褐色赭黄色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颜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赭黄色被用于染料,而褐色则是大地的颜色。
当这两种颜色结合在一起时,可以营造出一种非常自然和传统的感觉。
赭黄色和褐色都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但当它们搭配在一起时,这种稳重感更加突出。
3. 红色搭配暗绿色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幸福,而暗绿色则代表冷静和安宁。
这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可以营造出一种充满喜悦和祥和的感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被用于城门、庙宇、以及节日等。
而暗绿色则经常用于草木和山水。
这两种颜色融合在一起,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4. 紫色搭配金色紫色是皇室和贵族的代表色,是非常高级的颜色之一。
与之相对,金色也富有贵族气息,两者搭配可以营造出极具尊贵感的效果。
在国风设计中,紫色通常用于代表官方、权力和地位,而金色则常用于代表钱财与富强。
当紫色和金色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时,可以产生出非常具有贵族气质的国风设计。
5. 白色搭配深蓝色白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纯洁和祥和的颜色,而深蓝色则代表深不可测和神秘感。
这两种颜色结合在一起,可以表达出非常优美和安详的感觉。
在国风设计中,白色和深蓝色常用于宗教场所和庙宇,这些地方需要表现出一种既神秘又平静的氛围。
白色和深蓝色搭配起来可以给人一种非常平静而神秘的感觉。
浅谈汉服及其文化特色

浅谈汉服及其文化特色汉服是指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以华丽的装饰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
汉服的文化特色丰富多样,并通过其独特的服饰、礼仪和审美观念来展现。
在服饰方面,汉服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色彩和款式上。
首先,汉服注重色彩的搭配,以鲜明明亮的颜色为主,如红、黄、蓝等,以突出个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
不同颜色的搭配也体现了不同的宫廷等级和时代背景。
其次,汉服的款式也非常独特,主要有修身款和飘逸款两种。
修身款的汉服贴近身体,强调个人的线条美,寓意着个体的独立和品位;而飘逸款则主要突出汉服的流动感,显示柔美和优雅。
在礼仪方面,汉服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穿着规范和礼仪讲究上。
首先,汉服的穿着是有一定规定的,不同的服饰和款式适用于不同场合。
比如,正装一般用于重要的公事活动,而便服则适用于日常生活。
这种穿着的规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品位,也对社会礼仪起到了约束作用。
其次,汉服注重礼仪的讲究,有关于脱帽入室、鞠躬行礼等的规定。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展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
在审美观念方面,汉服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和人文的追求上。
首先,汉服注重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观念。
汉服的线条和图案往往与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相结合,以达到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
其次,汉服注重人的品位和修养,主张内外兼修。
穿着汉服的人应该具备一定的品德和文化素养,以达到外在和内在的统一、这种审美观念对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塑造良好的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它通过其独特的服饰、礼仪和审美观念来展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
汉服的文化特色不仅对于个人的修养和品格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汉服这一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汉服的独特文化精神。
浅谈中式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中式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在当今多元化的时尚舞台上,中式美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成为服装设计领域中备受瞩目的元素。
中式美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精湛的工艺技巧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为现代服装设计带来了无尽的灵感与创新可能。
中式美学中的色彩运用独具特色。
传统的中国色彩体系充满了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比如红色,代表着吉祥、繁荣和幸福,常常在喜庆的场合被广泛使用;黄色象征着尊贵与权威,是古代皇家的专用色彩;而青色则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
在服装设计中,巧妙地运用这些色彩,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一件红色的旗袍,不仅展现出女性的婀娜多姿,更传递出喜庆和美好的祝愿;一件青色的汉服,能让人感受到优雅与宁静的气质。
图案设计也是中式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图案丰富多样,如龙、凤、牡丹、梅花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
龙和凤象征着皇权、吉祥和高贵;牡丹代表着富贵和繁荣;梅花则寓意着坚韧和高洁。
设计师将这些传统图案进行创新和再设计,使其与现代服装的款式和风格相融合。
比如,将龙纹以刺绣的形式点缀在现代西装的袖口或领口,既增添了精致感,又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韵味;将牡丹图案进行抽象化处理,印在时尚的连衣裙上,营造出一种华丽而不失时尚的效果。
材质的选择也是体现中式美学的关键之一。
丝绸、棉麻等传统材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丝绸的光泽和柔软质感,能够展现出服装的高贵与优雅;棉麻的自然纹理和透气性,则给人一种质朴和舒适的感觉。
现代服装设计中,常常将这些传统材质与新型面料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美感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服装。
例如,用丝绸制作的晚礼服,搭配上现代的剪裁和设计,展现出女性的优雅与魅力;用棉麻制成的休闲装,融入中式的元素和细节,体现出一种自然、随性的风格。
中式美学中的服饰形制也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汉服的交领右衽、宽袍大袖,展现出庄重典雅的气质;旗袍的修身剪裁和立领设计,突出了女性的曲线美。
汉服配色知识点总结大全

汉服配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汉服色彩的文化内涵1. 五行色彩在传统的汉服服饰中,色彩选择受到了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的影响。
五色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是:黄属土之色,红属火之色,青属木之色,白属金之色,黑属水之色。
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种五行的特性和象征。
2. 生肖色彩另一方面,传统的汉服色彩也与生肖有所关联。
根据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每个生肖都有吉祥的颜色,所以在汉服的配色中,也会考虑生肖色彩的因素。
比如红色代表鸡年,黄色代表狗年,青色代表龙年等。
3. 礼仪色彩中国传统的汉服文化有着非常严格的礼仪和等级制度,因此在汉服的配色中也会考虑礼仪色彩的因素。
比如宫廷贵族喜欢金色和红色,这代表着地位和财富;而平民百姓更多地选择素雅的颜色,比如黑色、白色和蓝色。
4. 宗教色彩在古代的中国,宗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汉服的配色中也会受到宗教色彩的影响。
比如佛教的色彩常常是深色的,而道教的色彩则多是浅淡的。
以上这些因素都对汉服的配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二、汉服色彩的搭配原则1. 色彩搭配的对比在汉服的配色中,对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搭配原则。
对比色搭配会使整体着装更加鲜明、突出和吸引人。
比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等对比搭配都非常受欢迎。
2. 色系搭配的和谐在搭配汉服时,颜色的和谐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选择相近色调的颜色搭配会显得温和优雅,而且在整体视觉上会更加自然和和谐。
3. 纹样、材质和颜色的搭配在搭配汉服时,不仅仅局限于颜色的搭配,还需要考虑到纹样、材质和颜色的综合搭配。
比如在同一身汉服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搭配不同的纹样,或者在同一色系中加入一些亮色的点缀。
4. 年龄、性别和场合的搭配在搭配汉服时,还需要考虑到着装者的年龄、性别和参加的场合。
比如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鲜艳明亮的颜色,而对于中年人和老年人,则可以选择一些深沉、素雅的颜色。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在汉服搭配时需要考虑的,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才能穿出符合传统的、美观的汉服。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色彩与款式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色彩与款式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丰富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其中,色彩与款式作为传统服饰的两个重要元素,既赋予了服饰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心灵的感悟。
本文将从色彩与款式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服饰进行探讨。
一、色彩的运用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样,每种色彩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首先,红色是最常见的色彩之一,既代表了祥瑞和喜庆,也象征了中国人民对红太阳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喜欢穿着红色的对襟襦裙和襦裙,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其次,黄色是古老的贵族颜色,代表了皇权和尊贵。
在宫廷中,黄色常常被皇帝和皇后所使用。
此外,蓝色象征着积极向上和清新宁静,常用于夏季服饰。
绿色寓意着春天和生机,常被用于描绘自然景观。
黑色则代表庄严和神秘,在正式场合和晚礼服中常常出现。
从这些色彩的运用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服饰通过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之情。
二、款式的造型中国传统服饰的款式丰富多样,每一种款式都有其独特的形制和特点。
首先,旗袍是中国最著名的女性传统服饰之一,其特点是修身合体、展现曲线美。
旗袍的衣摆通常较短,露出脚踝,体现了中国女性内敛而优雅的气质。
另外,在男性传统服饰中,长袍是最具代表性的款式之一,它的特点是宽松舒适、富有气势。
长袍常常与长头发、长胡子等元素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姿风度。
此外,汉服、褂子、袄子等也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款式。
这些款式的形制虽然不同,但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服饰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特色。
三、色彩与款式的结合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色彩与款式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服饰的魅力。
以旗袍为例,它的色彩通常以亮丽、鲜艳的红色、粉色、黄色等为主,通过修身的款式,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体态。
这种搭配不仅表现了服饰的美感,也凸显了女性的婀娜多姿。
类似地,男性的长袍常常采用深沉的黑色或蓝色,结合宽大的剪裁,展示了男性的刚毅和豪迈。
国潮汉服配色设计理念

国潮汉服配色设计理念国潮汉服配色设计理念国潮汉服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的汉服元素与时尚的现代元素的时装,拥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而配色设计在国潮汉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增添服饰的美感和时尚感,同时也能传递出设计师的理念和风格。
下面介绍一下国潮汉服配色设计的理念。
首先,国潮汉服的配色设计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的汉服大多以红、黄、蓝、黑、白等颜色为主,而现代的时尚元素更注重亮丽、鲜艳的颜色。
在国潮汉服的配色设计中,可以在传统的颜色基础上添加一些现代时尚元素的亮丽色彩,如粉色、浅蓝色等,以突显时尚感和个性化。
其次,国潮汉服的配色设计应该注重整体的协调和平衡。
在配色设计中,色彩的搭配要考虑整体的效果,要避免过于花俏和杂乱的色彩搭配,以免影响整体的美观度。
可以选择一种或两种颜色为主色,然后再加入一些辅助色进行点缀,以达到整体协调的效果。
此外,国潮汉服的配色设计还应该注重颜色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不同的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祥瑞等。
在国潮汉服的配色设计中,可以根据服饰的用途和场合来选取颜色,以突出服饰的主题和意义。
最后,国潮汉服的配色设计还应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在传统的汉服基础上,设计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搭配和花纹设计来创造出独特的国潮汉服风格。
可以运用一些现代元素,如几何图案、涂鸦风格等,以使国潮汉服更富有时尚感和个性化。
综上所述,国潮汉服配色设计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整体的协调和平衡,颜色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创新和个性化。
通过合理的配色设计可以使国潮汉服更具有魅力和时尚感,展现出设计师独特的理念和风格。
国潮汉服作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符号,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彰显出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汉服颜色搭配法则

汉服颜色搭配法则
第一部分简介
汉服颜色搭配法则,是指中国传统服装的颜色搭配方式,由中国古代礼仪学家张養之所提出,大概在明朝时期就有了。
它强调以黑、白、朱、赤、青、绿作为基本颜色,并以不同的搭配方式完成一件汉服,以此表达人们追求的审美观念。
汉服颜色搭配法则在总体上注重颜色的搭配,也注重色彩的变化,以此来表达人们对美感的态度。
第二部分基本原则
1、审美原则:要求颜色审美统一,不能太抢眼,要营造统一的色调。
2、色彩因素:要求颜色多样,但不能太混乱,应选择渐变或类似色彩的组合。
3、组合方式:黑白要搭配各种色彩,朱要搭配青绿,赤要搭配绿黑,青要搭配朱红,绿要搭配赤白;而要避免颜色过于相近或过于抽象化的组合,同时也要尽可能使用更加细腻和柔和的色彩。
第三部分搭配技巧
1、多样组合:多用黑、白、朱、赤、青、绿六种基本颜色,并搭配深浅色,但是不要用太多的颜色,以免失去统一性。
2、色彩分布:将朱、赤、青、绿四种颜色分布至四面,保持色彩分布的均衡,以免单调。
3、渐变色:在黑白朱赤青绿颜色的组合中,可以使用一定的渐变色,保持汉服的统一。
4、色彩调和:将浅色与深色调和,以让汉服的整体色调更加有趣,不要给人太过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四部分总结
总之,搭配汉服颜色的原则旨在表达人们对美感的审美标准,具体的搭配要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颜色,比如节日、婚礼等,并且要注意颜色的对比度,以此来保持汉服的整体性和精致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汉服吧潜水很久了,一直关注汉服运动,也为汉服能重现中华而开心与欣慰。
常常无事便去些汉服商家,在那些或超逸,或庄重的汉服里,寻找自己喜欢的那一款。
现在的商家对待汉服的态度越来越严谨,形制也愈发正规,让人高兴。
可同时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配色。
不知道同袍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常常看到一件汉服,会心喜它的雍容,飘逸,庄重和美丽。
可一穿到身上,或出去走一圈,就能感觉到一种异样:是环境太过现代化还是自己人不够漂亮?为什么穿在身上总有那么点浮躁,花哨,与环境格格不入,总有点观感上不如和服,韩服的感觉呢?我是个沉迷于色彩的人。
尽管对色彩的了解还只是皮毛,却也隐隐嗅到了一些汉服因色彩不对味所带来的视觉尴尬。
一件精致的汉服,形制自然重要,可是若没有合适的面料,和谐的配色,汉服的感官效果与文化韵味便会大打折扣。
而我们古人在配色上,是有很高的造诣与完备的系统的。
可惜我不才,对色彩的了解不过泛泛,但是这里依旧想把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贴出来。
说得不好,还希望各位见谅~前面有些冗长,汉服要在后面一点才讲,希望筒子们耐着性子看完。
我想每个国家,都有着最具代表性的本国传统颜色,说两个最为熟知的,中国红与中国黄。
然而很多人不喜欢所谓的传统颜色,嫌它俗气,艳丽,乡村味。
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惋惜地叹一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断层得太厉害了。
要知道,我们的传统色彩远非只有夺目的红黄二色。
中国古色,原是以婉妙,雅致,鲜妍为特点的。
而那些笔墨难以形容的色彩,更是都有着自己独特而美丽的名字。
灰褐不叫灰褐,叫秋香色,棕黄不叫棕黄,叫琥珀色。
青色有雨过天青和鸭蛋青,绿色有绀碧色与松花绿……文化的断层,使这些美丽的颜色只能在染坊和裁缝店的簿本上找到。
幸运的是,有网友因为看到日本的传统色彩谱所感,收集整理了一套中国传统色彩谱。
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颜色。
虽然整理得不算很全,颜色上也多少有点误差,却已是难能可贵了。
下面先贴上来。
下面的图谱,还是很重要的,里面的颜色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
为保持连贯性,希望筒子不要勿插楼哦。
看了这些图,我想说一下古色的特点。
张爱玲说过,现代人往往不喜欢古人的配色,红配绿,绿配蓝,看了俗气。
殊不知古人的配色,讲究的是“参差的对照”,譬如,宝蓝配苹果绿,松花配大红,葱绿配桃红,只是我们已经忘了从前知道的。
这话不假。
中国的古色,以中和色居多。
原色,高纯度色彩是很少在生活中用到的。
更不可能出现大红大绿这样的搭配。
那么哪些颜色是高纯度色彩?这就得说到色彩的三要素了。
色彩有三个基本的表现要素,及色相、明度和彩度。
色相说白了就是指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等及相互混调的色彩,(红+黄=橙,蓝+红=紫等)。
明度是指色彩本身的明暗度,低明度色彩是指阴暗的颜色,明度色彩是明亮的颜色。
在色相中,黄色明度最高,蓝色则最低。
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浓度或饱和度,色彩越强则纯度越高。
我国的传统颜色里,是以混合色,也就是低纯度色彩居多的。
下图:色调即色相。
明暗是明度,饱和度就是彩度。
解释了三个关键词,下面要讲的是什么样的对比是可行的。
我们都明白配色时需要有对比,不然就不好看。
但是很多时间大家都不明白怎么样对比才是可行的。
其实我们只要注意避开“灰”“邪”的配色就可以了。
什么叫“灰”呢,就是对比性太差,没有精神,显得灰、脏。
那什么叫“邪”呢,就是对比极度的不和谐,有点针眼,让人很不舒服。
下图如何使配色达到最和谐呢,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寻求统一。
这样的色彩对比通常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如下图。
知道了统一,配色基本就好办了。
而在色彩的运用上,则先举个简单的小例子说明一下吧。
以下是一外国网站的截图,这个网站用的色彩不多,白色,黑色,橙红色。
现在要做的是看看这副图里什么色彩最多,什么色彩最少。
答案很明显,白色最多,黑色其次,橙红色最少,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最醒目的不是黑白色,而是橙红色。
这至少证明了:色彩多并不一定醒目,色彩少反应容易吸引注意力。
这里可以得到一个小结论:越是鲜艳的色彩越是少用,所占的比例最好少一点~那么,古人在服饰上的配色,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这里引用一段红楼片段,管中窥豹一下吧。
在《红楼梦》服饰色彩描写上,常被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是“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编结工艺品的色彩搭配,在莺儿口中娓娓道来,使人不禁为作者的配合美学经验所倾倒: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宝玉道:“大红的。
”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
”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
(见8楼图最后一行)”宝玉笑道:“这才娇艳。
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
”莺儿道:“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
”宝玉道:“也罢了。
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
”打一条汗巾,引出一段色彩的论述。
同样有色彩描述的还有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园子这一段:老祖宗因见潇湘馆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
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
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于是,“拿银红的替她糊窗子。
”–这才对了路。
罗宪敏在“《红楼梦》的景物美”一文中写道“由统计数字来看,《红楼梦》中出现的服饰色彩令人叹为观止。
黄色类计有葱黄,金黄,鹅黄,柳黄以及近似为桔黄的蜜合色;绿色类有葱绿,水绿,柳绿,豆绿,翡翠,松花绿和秋香色;红色类最多,计有杏红,银红,桃红,杏子红,水红,海棠红,石榴红,碧玉红,茜红,绛红,分红,玫瑰红,大红再加上似为酒红的血点般大红等十多种;此外还有石青,莲青,藕合,玫瑰紫,荔枝,茄色等等。
除此之外,作者还娴熟地利用图案与缝制效果来增添色彩的韵味。
形成花纹的方法有弹墨,刻丝,刺绣,挖云,盘金和锦上添花等。
”由此也可见,从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里,我们可以窥测到一点古人配色的技巧了吧?那就是,华丽可以,但要求艳而不妖。
素净也行,但最好透点淡雅。
夺目刺眼的高纯度颜色要避免过多运用,雅致娇嫩的中间色则是主流。
下面分点说明一下个人总结的汉服的配色技巧:一,多用中间色,少用高纯度色彩。
一些过于现代的颜色如粉红,淡蓝,浅紫颜色浮躁,根本压不住环境,亦会破坏古典感,可以用同色系比较古典的色彩如桃红,天青,藕合等色代替。
二,衣和裙最好都只用一种颜色作主色,再施以少许辅色。
因为是汉服,所以不论衣裙都尽量避免以白色为主色。
一时避讳,而是大面积的白色无法凸显汉服古朴庄雅的特点。
(喜欢白色的筒子可以用霜白,牙色等带有乳色的白色代替)对于交领,直裾曲裾等有宽大衣缘的汉服,一般情况下衣缘的颜色尽量要素,太艳丽会夺了衣服主色的光彩,造成视觉的不平衡。
三,棉麻等料子与颜色的融合性最好,视觉上干净,古朴,又难得同时具有历史文化气息与市井味。
是汉服最好的面料选择。
丝缎质感华丽精美,所以一定要避免纯度高或轻浮的色彩(大红大蓝大绿,粉红粉蓝粉绿等),最好的选择是素雅沉静,纯度又低的颜色如石青,豆绿,松花,缃黄,茶红等。
雪纺和化纤丝绸都是很难配上好颜色的面料,化纤不用多说,看看现在酒店服务员身上泛滥的劣质旗袍就知道毁人效果了。
雪纺衣料很多看着也很淡雅,可是跟棉麻,丝缎放在一起立马就给比下去了,因为颜色再好,终究少了股子沉静典雅。
面料的选择很重要。
所以我个人不太推荐雪纺做汉服面料。
当然,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或个人偏爱,做几件雪纺汉服无可厚非。
不过切记,雪纺或纱是最忌深蓝,深绿,深紫这样浓艳颜色的。
做衣服时要注意。
四,补充个最基本的了,一身衣服的颜色总共加起来不要超过四种(当然,辅色搭配得好,超过四种也可以)。
主色辅色要分明。
超过四种,或主辅不分,很容易就出现开杂货铺的效果当然啦,如果说文字太抽象,不够直观,那么下面再看一些古代人物图,感受一下我们古人配色的技巧吧。
看上图。
这张局部捣练图里四个女子的衣服颜色各异,看上去却并不显突兀,反而很和谐。
女子的衣服共有5种颜色,分别是杨妃色,水色,牙色,蓝色肉桂色,因为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可能失真,但还是可以看到,这几种颜色,不论鲜艳淡雅,都是中间色。
而每个女子身上的颜色都不超过三种。
视觉效果沉静而不失雅致再看这一幅(下图)。
清代画家任熊的《瑶宫秋扇》。
我想各位都注意到女子身上衣服的颜色早超过了四种,却一点不显突兀~呵呵。
这就是主辅颜色搭配成功的典型了。
半臂主色水色,上襦水红,蔽膝石青。
辅色很是丰富,深青,豆绿,石榴红,然而运用得恰到好处。
特别是石榴红的扇柄与玉佩绦子,用量少却夺目,给整体一种画龙点睛之感。
由此可见,用色多也有好看的时候,然而用得多而不当就不可以了。
(因为此画为清人所作,形制上或有臆造成分,是以裙上布面是否“蔽膝”不太清楚,请教过同袍亦不敢断定,暂以蔽膝代称之。
)仇英的这幅《人物故事图》也是一样,里面人物通身颜色大多不超过四种。
辅色也多用在领口,披帛,绦子等小面积地方,很本分地起着它们点缀的作用。
忽然发现,古人颇爱滟滟的红色,光这幅图里红色就出现多达四五处。
石青,深青,水色似乎也是古人常用的色彩,典雅而大气。
最喜右下角摘花女子的服饰,上身牙色,下裙石青,皆是稳重老气的色彩,偏偏一阵风过,吹露里面的裙——竟是是明媚张扬的石榴红!可真让我想起了张爱玲所形容张恨水笔下的女性“于老实天真中带点诱惑性。
”呵呵,古画看到这边,下面该让我们的主角汉服上场了。
随着汉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接受,汉服商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袍们喜欢的汉服商家自然是各人各异了。
别的我不敢妄加评论,就配色而言,我个人更喜欢明华堂与月到风来阁的风格。
我浏览的商家并不是很多,因此视角有限,若有更好的欢迎筒子推荐。
先贴明华堂的服饰吧,尽管大家都很熟悉了。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最规范传统的汉服出自钟的明华堂。
虽然钟是标准的承明派,坚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所以他只做明代的服装,选择是比较少,而且出新衣的速度比较慢,不过,我不得不承认,他和他的团队是最认真的历史复原者。
他们的衣服都是参照传世明装而复原的,复原的还不只是形制,我和钟聊过,他的衣服除了形制要求不出差错外,连布料都是精挑细选,按照那个时代会有的材质、花纹和习惯所做的,而且手工很好,每件衣服的细节都不怕推敲,内外两层结构都可以清楚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说到形制最严谨的商家,我依然认为是明华堂,在形制上无可挑剔。
最近,明华堂正式在香港成立,致力于明代汉族的民间服饰的研究和复原,和宣和缂丝研制所共同复原布料纹样用于重现明代汉服。
可以说,其在面料工艺上是无与伦比的,复原的织金马面裙,真的有步步生金的感觉。
而且包装非常精美,是礼服应有的待遇。
不过对于明式汉服,尤其是女式袄裙,喜不喜欢就是见仁见智了,某些人可能觉得过于宽大。
至于价格,肯定是不菲的,现在所知的几套,都超过四千吧。
不过,这种严谨复原的汉服,私以为已经可以作为传世之物了,即使价格贵点也是正常的”第一次看到明华堂的服饰时堪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