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并骨转移误诊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详细描述
这些疾病也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 重影响。对于这些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放疗、手术等。同时
,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等。
05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防与康复
神经压迫症状
骨转移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肢体麻木、无力 或截瘫。
病理性骨折
骨转移部位发生骨折,多见于脊柱、骨盆等承重 骨。
高钙血症
骨转移导致骨质溶解,血钙升高,引起恶心、呕 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04
X线检查
显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征 象。
CT检查
显示骨质破坏程度、范围及周 围软组织情况。
骨痛
总结词
骨痛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表现为骨骼疼痛、酸痛或刺痛等。
详细描述
骨痛的原因主要是肿瘤细胞对骨骼的破坏和 压迫神经根。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可 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神经阻滞等治疗 方法缓解疼痛。同时,针对前列腺癌进行治 疗也是缓解骨痛的重要措施。
其他骨相关疾病
总结词
要点二
生活质量评估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程度、活动能力、 心理健康等方面,有助于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根据前列腺癌的TNM分期,骨转移的严重 程度和预后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晚期前列 腺癌骨转移的预后较差。
病理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高 级别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后相对较差。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
前列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

病例报告DOI :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0.01.021基金项目: 无锡市科技发展医疗卫生指导计划项目(CSZON1741)作者单位: 214000 江苏,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通信作者: 顾鹏,Email : gdp_1988@前列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顾鹏 何晓亮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3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加重3 d ”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排尿费力、排尿等待,尿线变细,夜尿增多、4~6次/晚,无血尿,不规律口服非那雄胺,3 d 前排尿困难加重,至门诊查超声:前列腺体积63 ml ,残余尿440 ml ;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 12.110 μg/L ,fPSA 1.210 μg/L ,f/tPSA 0.100,保留导尿收住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头孢及青霉素过敏史。
查体:T36.2℃,P66次/min ,R16次/min , BP 130/90 mmHg (1 mmHg=0.133 kPa ),神清,精神可,心律不齐,双肺呼吸音粗,腹软,无压痛,双肾区无叩痛,阴茎发育正常,保留导尿在位,尿色清,肛检:前列腺Ⅱ°增大,质韧,未触及结节,肛门括约肌正常,指套无染血。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 )评分22分。
辅助检查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5.79×109/L 、RBC 3.29×1012/L 、Hb 104 g/L 、PLT 88×109/L ;尿常规:蛋白+2、RBC 27111.0/μl 、WBC 27.1/μl ;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肌酐 78.0 μmol/L )、电解质、肿瘤七项基本正常,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 68 U/L 。
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课件介绍了,从多发性骨髓瘤的各种临床症状出发,分别阐述了各种症状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附有临床病例。
经过本课件的学习,可以很好地掌握。
一、归纳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所以误诊率很高。
国内对 2547 例多发性骨髓瘤的统计发现误诊率高达 %。
多发性骨髓瘤不同样的临床表现均应有相应的鉴别诊断。
如不明原因贫血、反应性浆细胞增加症:多克隆,浆细胞少、MGUS、肾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 aldenstr?m):骨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POEMS综合征、重链病、伴发于非浆细胞病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腰痛性疾病、骨转移癌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变异型有两种:■孤立性浆细胞瘤 (Solitary plasmacytoma)?影像上表现单个溶骨性肿瘤,组织活检为浆细胞瘤,多部位骨髓穿刺正常,一般不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加。
■髓外浆细胞瘤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髓外浆细胞瘤是肿瘤发生于骨髓之外的组织器官,组织活检证明是浆细胞瘤。
骨髓象正常,骨骼经 X 线和/或 MRI 检查正常(髓外浆细胞瘤后期发生广泛播散者除外)。
男性多发骨质损害患者应试虑哪些疾病?与多发性骨髓瘤如何鉴别?二、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1.骨痛和病理性骨折骨质损害是 MM 特色性的临床表现之一,大体75%的 MM 患者在诊断时即有骨骼浸润,如骨痛,溶骨病变,洋溢性骨质松懈或病理性骨折,几乎所有的患者在临床病程中都会出现骨损害的表现。
好多骨转移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淋巴瘤)以及甲旁亢都可以出现骨质损害。
■ 病例资料患者半年前出现腰痛,为连续性酸痛, 3 个月前出现下肢无力,站立困难。
ESR 90mm/h,?2 微球蛋白 ml。
6-14BM:全片大量散在或成堆分布骨髓瘤细胞 ,粒红两系受抑 ,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很多 ,浆细胞占%。
腰椎 MRI:T12、腰椎多发异常信号, L4-5,L5-S1锥间盘变性,腰骶部皮下软组织异常信号。
一例前列腺癌广泛转移的诊治与体会

( 2 ) 本病 球蛋 白增 高 ; ( 3 ) 本病 常 出现 类 似 慢性 肾炎 的尿 改变 , 般 资料 , 患者 , 男, 7 8岁 , 因 腰 背 痛 3个 月 于 2 0 0 8年 1 2月 2 8 正常;
本例蛋白( 一) , 尿素氮正常; ( 4 ) 本 病 血 小 板 显 著 减 日人 院 。 自 2 0 0 8年 8月 中 旬 起 , 自感 腰 背 胀 痛 不 适 , 以 后 发 展 成 为 并 有 氮 质 血 症 , 剧 痛不适 , 呈 阵 发性 发 作 , 并 向 前 胸 放 散 。 9月 5 日住 某 中 医 院 诊 少 , 血 沉 明显 增 速 , 本例 正 常 。
析, 借助 现代 的诊 疗手 段及 前列 腺术后 病检 可查 出一部分 隐 体会
【 中 图分类 号1 R 6 9 7 +. 3 1 临 床 资 料
一
【 文 献标 识码I A
【 文章 编号1 1 O O 4 —4 9 4 9 ( 2 0 1 3 ) 0 6 —2 3 1 ~0 2 贫 血是 多发性 骨髓 瘤 的主要 症状之 一 , 早 期 即 可 出现 , 患 者 血 红 蛋 白
治, 疼痛 发 作 时 口含硝 酸 甘油 片 无效 。脊 柱 x线 片和 C T 扫描 提示
2 . 3 脊 椎 恶 性 肿 瘤 。根 据 : ( 1 ) 高龄 ; ( 2 ) 病程 短 , 进展 快 ; ( 3 ) 病
胸 腰 椎 有 骨 质 破 坏 。 自 9月 2 1日起 因 全 身 衰 竭 不 能 下 床 活 动 , 腰 背 程 晚 期 有 发 热 ( 癌 症热 ) ; ( 4 ) 椎 骨骨 质 破坏 , 并 引 起腰 背 剧 痛 ; ( 5 ) 椎
2 0 1 3年 第 6期
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18F-FDG PETCT的应用分析

22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2月 第4卷第24期成角或凹陷,从而诊断轻微肋骨骨折,本组发现隐匿性肋骨骨折12例,X线和/或CT三维未检出。
本组最小裂隙0.15mm,由于X线分辨率限制所无法显示。
CT三维不同重建技术对于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不同,亦有其局限性。
高频超声还可观察骨折后骨痂形成及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及时早期判断骨折愈合的好坏,可作为药物、仪器在治疗骨折是否有效的无创性判断指标。
它最早在患者伤后或术后的第2周,最迟不超过1个月可以对患者评估。
当发现患者骨痂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见丰富血流信号时,可以认定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否则有可能存在骨折愈合延迟[5]。
高频超声可以直观看到肋骨骨折骨痂形成,从而避免造成误诊。
有文献报道:肋骨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在骨折两端形成膨胀性骨痂,类似结节状肺内病变,特别是年长者,在无明显外伤史情况下容易误诊为肺内结节状病变[6]。
本组由于1例患者卧位,没有坐卧位探查,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漏诊后肋骨骨折1处。
作者建议后肋疼痛处超声检查时坐位作为常规检查体位,重点观察疼痛部位。
本组无肋软骨骨折可能因病例少有关。
综上所述,随着超声诊断技术提高和高频探头广泛应用,便捷价优,高频超声不仅在新鲜和陈旧肋骨骨折、明显和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在肋骨骨折愈合直观骨痂形成、减少误诊、漏诊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1]杨昌贵.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82-183.[2]韦春晖,谭勇明,邓滨,等.肋骨骨折治疗的新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78-881.[3]陈涛,王金锐.骨骼超声显像.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90.[4]姜玉新,冉海涛.医学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08.[5]苏海庆,庄小强,白宇,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骨折骨痂血运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6):906-908.[6]叶志宏,高晋华.肋骨骨折骨痂形成5例误诊肺内结节性病变[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901.前列腺癌作为前列腺上皮性恶性肿瘤,以老年男性为好发群体,有资料统计,前列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对男性健康威胁性最高,且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65岁症状: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病例描述:此病例为一名65岁男性患者,主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患者最近几个月内陆续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排尿困难逐渐加重。
患者平时身体状况较好,无其他明显疾病史。
患者在就诊时被怀疑患有前列腺癌。
初步检查结果:1.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PSA水平升高,为15 ng/mL,正常范围为0-4 ng/mL。
2. 前列腺触诊结果:触及异常硬结,并有明显触痛。
3. 影像学检查:经过TRUS(经直肠超声)、MRI检查,发现前列腺局部有异常结节。
进一步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初步检查结果,患者被怀疑患有前列腺癌。
然而,为了确定诊断,需要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
1. 组织活检:经由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可获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这对确定是否为前列腺癌、癌的类型(如腺癌、鳞癌等)、分级(如Gleason分级系统)以及浸润程度非常关键。
2. 骨扫描:骨扫描可以检查前列腺癌是否已经转移至骨骼系统。
这是因为前列腺癌有一定的趋向于骨转移的特点。
3. CT扫描和MRI扫描: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前列腺癌扩散情况,包括是否侵犯周边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治疗方案:一旦确定了前列腺癌的确诊,患者需要与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根据TNM分期系统)、患者的年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患者本人偏好,治疗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手术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选择。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或者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RP)。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选择标准外照射或者近距离高剂量率(HDR)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早期前列腺癌以及老年患者。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通常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或转移性前列腺癌。
化疗的药物可以包括雄激素抑制剂、小剂量环磷酰胺等。
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郭睿;沈旭星;夏园;金媛媛;李建勇;陈丽娟;仇海荣【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年(卷),期】2024(32)3【摘要】目的:分析1p32缺失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4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遗传学特征,尤其是1号染色体遗传学异常中的1p32缺失,分析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结果:341例初诊MM患者中,1p32缺失阳性患者占7.0%(24/341),伴有1p32缺失的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显著短于不伴有1p32缺失患者(P<0.001),总生存(OS)同样更短(P<0.001)。
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1p32缺失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伴有1q21扩增和1p32缺失,即“1号染色体双打击”MM患者的PFS及OS相较于仅有1q21扩增或仅有1p32缺失MM患者更差(PFS:P<0.001;OS:P<0.001)。
结论:1p32缺失是影响MM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1p32缺失应广泛应用于初诊MM的预后判断。
【总页数】6页(P768-773)【作者】郭睿;沈旭星;夏园;金媛媛;李建勇;陈丽娟;仇海荣【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相关文献】1.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2.治疗前血尿酸水平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3.CD56表达情况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4.CD28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负荷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5.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症骨转移,别放弃治疗

家庭医药 2014.0717癌症骨转移是原发癌症细胞经血行转移,破坏骨组织后形成的转移病灶,是癌症细胞与骨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俗地讲,癌症骨转移就是癌细胞通过某种方式扩散到骨头里。
癌症骨转移发生率高癌症骨转移的发生率高,就常见的原发癌症而言,超过55%的晚期乳腺癌、肺癌,超过70%的晚期前列腺癌和超过90%的多发性骨髓瘤都会发生骨转移,其他常见的还有大肠癌、肾癌、胃癌、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等。
骨痛是骨转移患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一般发生骨转移患者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癌性骨痛。
并非骨转移一开始就出现骨痛,通常患者在后期才会出现剧烈骨痛。
临床上,有些人是因为骨痛才发现骨转移,有些人则是没有骨痛,但因为骨折就诊才发现骨转移。
一旦癌症发生骨转移,有些患者和家属通常认为已到治疗晚期,往往会放弃治疗,任由病情发展。
因骨转移病灶还常累及脊髓或周围神经系统,故疼痛程度相对其他癌痛更重。
骨转移除了疼痛外,还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一系列骨骼并发症,脊椎转移还可出现脊髓压迫甚至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有些患者在经历疼痛→失眠→疲乏→疼痛→失眠这样的恶性循环后,还可引发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
所以,面对骨痛不要再选择忍耐,应该积极面对、治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疼痛科开展的神经干预性治疗(包括神经阻滞、神经损毁等方式),为控制中晚期慢性癌痛提供了一条较好的途径。
神经阻滞技术就是将少量药物直接注射到神经根的周围,消除神经根水肿,降低神经根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性物质的刺激,松弛相关的肌肉,从而使疼痛缓解或者消失,即应用最少量药物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而神经毁损是通过化学药物或射频热凝等技术使部分神经节段坏死,短时或终身丧失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其支配的区域感觉功能丧失,从而消除顽固性疼痛。
双膦酸盐,骨转移患者的一大选择面对骨转移,患者和家属“放弃治疗、任由其发展”的想法是不对的,癌症骨转移患者通过规范化的治疗也能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癌并骨转移误诊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影响骨骼系统。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然而,当这两种类型的癌症同时存在时,由于临床表现的相似性和鉴别诊断上的困难,会导致误诊。
病例分析
本文介绍了一位61岁的患者,先是被诊断为患有前列腺癌并骨转移。
他接受了顺铂联合多西他赛的治疗,3个月后病情加重,胃肠和呼吸系统受到侵犯。
后经过相关检查,确诊患有多发性骨髓瘤。
MM和PCa都可以引起骨转移,因此诊断上的困难。
其中PCM骨转移通常表现为局部骨痛、病理性骨折等;MM的骨损害可表现为骨痛、骨质疏松或肌肉无力等。
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必须仔细排除可能的诊断结果,以便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
在本例中,患者接受了顺铂联合多西他赛的治疗,但效果不佳。
后来,他开始接受了MM的治疗,包括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和蒿促红素。
患者接受三周期的化疗后,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疼痛减轻并且血液学状态得到改善。
采用了一点经验性养护治疗和化学预防措施后,患者目前状态良好。
总结
前列腺癌并骨转移误诊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临床实践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临床医生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排除可能的框架原因,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多种化疗方案可以使用,并且可以通过养生和化学预防措施来辅助治疗。
此外,对于MM患者,利妥昔单抗和地塞米松一般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后,为了更好地识别和治疗前列腺癌并骨转移误诊多发性骨髓瘤,医生必须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