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被误诊的血液系统肿瘤,会慢慢“吃”掉骨头
血液科临床实践中的常见误诊与纠正

血液科临床实践中的常见误诊与纠正在血液科临床实践中,误诊是一种常见但又非常严重的问题。
误诊不仅会延误病情,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创伤和痛苦。
因此,纠正误诊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血液科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误诊情况,并提出纠正的方法。
一、白血病的误诊与纠正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症状多样化,往往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例如,某些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发热、贫血等症状,容易与感冒或贫血等其他常见病相混淆。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疑似白血病的患者,应该进行详细的血象检查和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血小板减少症的误诊与纠正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出血、鼻出血以及牙龈出血等。
然而,由于这些症状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容易被误诊。
为了避免误诊,临床医生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症。
三、血栓性疾病的误诊与纠正血栓性疾病是一种血液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然而,由于症状多样化和缺乏特异性,血栓性疾病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例如肺炎或心绞痛等。
为了减少误诊的发生,临床医生在面对疑似血栓性疾病的患者时,应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误诊与纠正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免疫介导的造血系统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然而,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贫血性疾病。
为了准确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医生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还可以进行骨髓活检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血液肿瘤的误诊与纠正血液肿瘤是一类严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骨髓瘤等。
然而,由于血液肿瘤的症状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为了减少误诊发生,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综合判断,还可以进行骨髓穿刺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
谨防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死灰复燃

谨防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死灰复燃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中肿瘤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血液病,在欧美国家居血液系统肿瘤的第二位,多发于中老年人,易复发,目前仍无法治愈。
在我国,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及疾病初发年轻化的增多,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因此,骨髓瘤的有效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多发性骨髓临床表现隐匿,易误诊、漏诊,诊断需完善相关检查正常浆细胞在骨髓中数量很少,受到抗原刺激会合成和分泌各类抗体即有用的免疫球蛋白,参与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
而骨髓瘤浆细胞发生恶性增殖,过量分泌一种没有用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
这种高浓度没用的M蛋白释放到血液循环,易导致高黏滞综合征,沉积在组织中可引起淀粉样变性及肾功能损害;机体缺少有用的抗体常导致免疫缺陷进而引发各种感染。
骨髓瘤细胞浸润、破坏骨组织可引起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甚至引发高钙血症;破坏骨髓造血组织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
高黏滞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影响止凝血功能导致机体出血、血栓。
因此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很隐匿,缺乏特异性,其四大核心症状为“CRAB”即高钙血症(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及骨病(Bone disease),常常被称为“螃蟹病”。
这也解释了骨髓瘤患者容易被误诊、漏诊的原因。
这种会“吃骨头”的病常因腰痛、骨痛而被分到骨科,也可能因感染出现在感染科,还可能因肾功能不全出现在肾内科。
只有小部分患者会因贫血、出血首次就诊于血液科,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
作为临床医生当发现以上症状时,应该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建议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可行对诊断或预后分层有价值的项目。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液检查:血常规提示有无贫血、三系减少或浆细胞白血病等;血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包括白蛋白、尿素氮、肌酐、乳酸脱氢酶)、血钙、BNP、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定量等;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及血清游离轻链明确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分型等。
骨肿瘤容易被误诊

◆ 原 发 骨肿 瘤有 两 个特 点
睡 。 这 种 疼 痛 可 向 其 他 部 位 放 射 。
近 些年 的肿瘤 发 生 率逐 年 增 高 。
软组 织 肿瘤 的患 者很 少 表 现为 疼 痛 , 如 果 出现休 息痛 和肿 块 ,首 先 需要 做
恶 性 骨 肿 瘤 分 为 原 发性 和 继 发 主诉 一般为 无痛性 肿块 并逐渐 增大 。 的 是拍 一 张简 单的 x片 ,然 后找 专 业
好 。恶 性 骨 肿 瘤 只 占 全部 恶性 肿 瘤 块 ,应 及 时 去 骨 肿 瘤 科 就 诊 ,以 获 得 性 肿瘤 由于有 较 强 的侵 袭性 ,而且 生
的 于分之 一 ,因此 患上 是 个 极 小概 率 专业 分析 判 断 。
长 迅速 ,与 宿主 骨 往往 边 界不清 。
事 件 ,人 们 大 可 不 必惊 慌 。但 是 ,针 对 恶 性 骨 肿 瘤 早 期 缺 乏 常 规 筛 查 手
7.全 身症状。多 见 于 晚 是 患 者得 到积 极合 理 治疗 的第一 步 。
期 ,可 有与 其他 恶 性肿 瘤类
专 业 有 效 的治 疗 可 使 患 者 明 显
似 的消 瘦 、食欲 减 退 、失眠 、 受 益 。 以经 典骨 肉瘤 为例 ,治 愈 率可
精神 不振 、恶病 质等表 现 。 以达 到 50%~70%。对 于 骨转 移瘤 来
被 误 诊 移 及时 处 理 ,避 免 病情 延 误 。 (编 辑 /王 小 莉 )
3.畸 形 骨 肿 瘤 可 能 影 响 骨 髂 发 查 可 用 于 骨 转 移 瘤 的 早 期 诊 断 ;CT
病 冈 素 很 复 杂 ,目前 尚不 明确 ,内 因 育 而造 成 畸形 。
痛在骨头上,病在血液里

中,加清水适量,充分搅拌均匀, 倒入浅方盘中,用大火隔水蒸熟, 取下冷却后切成小块, 即可当点 心食用。 具有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之功。
■金针粉丝排骨汤 金针菇100克去硬蒂,洗净浸 软。 粉丝50克洗净浸软,切成四寸 长小段备用。 烧热锅,加入开水适 量,放入排骨200克煮30分钟后加 入金针菇再煮5分钟,加入粉丝煮 两分钟,下葱段调味,便可食用, 可理气解郁。 钱文娟 李珊 整理
这显然是不行的。 因为孕妇 肥胖会导致各类妊娠并发症,而 这些对宝宝的损害远远超乎你 的 想 象 , 绝 对 不 只 是“宝 宝 胖 点 也好”这么简单;妊娠肥胖甚至 可以导致胎儿死亡率增高,并导 致缺陷儿风险增加。
就算侥幸宝宝没这些问题, 只是跟着妈妈一起做了个“小胖 子”, 也绝对不是什么喜闻乐见 的事儿。 因为现在已有很多数据 显示,巨大儿出生后易出现低血 糖、低血钙,成年后容易患肥胖、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注意, 并按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
用药物, 都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
效果。
孔晓明 整理
高钙血症 贫血
浆细胞的来源 髓样干细胞
血干细胞
肾功能损伤
骨疾病
制图 十一
淋巴样干细胞
原始粒细胞
淋巴母细胞 B淋巴细胞
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
红细胞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
浆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T淋巴细胞
白细胞
这种血液病先破坏骨头
我们的血干细胞在分化过程 中,一部分变成髓样干细胞,再进 一步分化成大家熟悉的红细胞、血 小板等细胞;另一部分则变成淋巴 干细胞, 并进一步变成T淋巴细 胞、B淋巴细胞等白细胞,而在B淋 巴细胞中就包括了浆细胞。
“姨妈”来前乳房痛 这个问题我们也能吃掉
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误诊的“螃蟹病”

32名家面对面·名家论坛名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杨 涛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误诊的“螃蟹病”说到血液恶性肿瘤,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其实除了这两种疾病,还有一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非常高,在我国约为1.4/10万,仅次于淋巴瘤,已升至血液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它就是多发性骨髓瘤。
男性患病比例高于女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正常浆细胞又称效应B细胞或抗体分泌细胞,由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增殖而形成,可合成和分泌各类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
而浆细胞一旦发生恶变,会在骨髓中广泛增殖,并产生一种没有免疫功能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称之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组织和器官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1.5~2/10万,高发人群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5岁,男性会比女性更加容易患病。
本病有着高复发率的特点。
相关报道显示,尽管常规治疗能取得暂时缓解,但一般患者在2~3年时间内就会复发,需要再次治疗,然后又会进入缓解、复发的循环。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是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现有治疗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患者获得缓解的平台期,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
从发病人种看,美国黑人的发病率是白人的2倍,亚洲人发病率最低,有多发性骨髓瘤家族史的个体发病风险增高2~4倍。
2.理化因素。
接触电离辐射,如过去曾患其他肿瘤行放射治疗或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以及接触化学药品、杀虫剂、染发剂等会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风险。
3.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人类疱疹病毒-8(HHV —8)、HIV病毒、EB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感染者,及具有慢性骨髓炎、胆囊炎等慢性炎症的患者容易发生多发性骨髓瘤。
4.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发生多发性骨髓瘤风险也会增高。
骨髓瘤易被误诊且致死率高

骨髓瘤易被误诊且致死率高*导读:得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常因骨头痛或是肾功能不佳,而由骨科和肾脏科医师发现转介到血液肿瘤科,年长的民众如果出现不明肾衰竭、贫血或是骨头酸痛的症状,应特别注意,而不要将贫血误以为是老年人或是女性常见的症状而轻忽。
……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被误诊,它的致死率高达 8成,医师提醒,若出现贫血、骨痛、感染和疲倦等症状,请勿轻忽,同时,依现有研究发现,曝露于杀虫剂、除草剂等环境者,出现该病症机率比较高。
骨髓瘤不是长在骨头的癌症,它是血癌的一种, 20年来在台湾的发生率急升了近 4倍,是增加最快的一种血液癌症,排名已从第 4位跃升到第 3位,仅次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和急性骨髓性血癌。
台大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表示,台湾一年约新增近 400例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好发在 70岁的年龄层,但是这个毛病容易跟其它症状混淆,一开始好像以为是其它疾病,等到验血时,才发现异常。
医师表示,也因为大家对它很陌生,不但是病人会看错科别,先找骨科或复健科看病,它也是项误诊率很高的癌症。
有些患者即因酸痛,找拳脚师父推拿,结果因骨头己经被癌细胞吃光光,稍微碰一下,容易出现骨折,这种病人转介到大医师看病时,才发现得了骨髓瘤。
得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常因骨头痛或是肾功能不佳,而由骨科和肾臟科医师发现转介到血液肿瘤科,年长的民众如果出现不明肾衰竭、贫血或是骨头酸痛的症状,应特别注意,而不要将贫血误以为是老年人或是女性常见的症状而轻忽。
根据 1979-2003年的资料分析,台湾骨髓瘤致死率平均高达 80%,病人最常感觉到的症状就是骨头被侵蚀引起的疼痛、甚至骨折。
传统化学治疗如果有效的病人,平均存活时间约 3到 4年,无效的病人仅能存活 1年, 1990年代后,高剂量的化疗合併干细胞移植用于 55岁以下的年轻病患,可能提昇存活时间至 5到 6年,还是有相当比例会復发。
就台大收治的 526名病患中发现,发生多发性骨髓瘤跟环境有关,像曝露于放射线、杀虫剂、除草剂及戴奥辛等污染者,较有得到该病症的危险。
多发性骨髓瘤易误诊

获得 尽可能多的 ☆多震性 骨髓榜 。 韧 汐误诊 率离述 6 o % 上 髓瘤 治疗 的 目标是迅速缓解患者 的症状 , 绝 大多数 中老 年人骨 痛的常见 诱 因是 与骨科 相关 的 质 量 。 目前 , 我 国已有 口服 治疗药 物 , 可 以使 这个血 液系
疾病 , 但也 不能 因此忽视 多发性 骨髓瘤 , 它所导致 的骨痛 统 恶性肿瘤变成慢性 、 可控 的疾病 。
物, 如石 棉 、 杀 虫剂 、 石油 、 塑料 、 橡 胶等 , 也 会给多发 性骨 素 。最后死亡 的原 因 , 多为感染 、 出血和 肾功能不全等 。
髓 瘤的发病埋下 “ 定时炸弹 ” 。
现在 , 世 界上很 多著名 的血液科专 家提 出 , 多发性 骨 最 佳缓解 和长期缓解 , 进而 延长患 者生存时 间 , 提高 生活
伯虽搞 不懂“ 明明是骨 痛 , 为何 要看血液 科? ” 还 是 听了建 此 , 骨 痛和骨折并不是此病唯一的症状 , 有些会出现 尿液泡 议到 了血液科 , 没想到竞查 出是“ 多发性骨髓瘤 ” 。 沫渐 多, 表现蛋 白尿、 血尿等症状 , 误导人们 以为是 肾脏出现 问题 ; 有些可能 出现贫血 、 感染 、 免疫力低下 、 高钙等多样化 的临床表现。故此 , 临床上许多患者往往 因首发症状千差万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且近 年来有所 上升 。据统计 , 8 5 %以上的多发 性骨髓
☆ 查 血 验 屎 骨 髓 检 查 多 可 立 刻 确 诊
尽 管多发 性骨髓 瘤善于伪装 , 但验血或者验尿 是最便
瘤患者 年龄在 6 5 岁 以上 。
然病 程 6 ~ l 2 月 。传 统 药物化 疗后 , 中位 生存期 多 发 性 骨髓 瘤 为 发 生 于 B淋 巴 细胞 的恶 性 浆 细 胞 可 达 3 ~ 5 年, 新 的靶 向药 物 的应 用 , 让患者 的生存 期 已延 病 。一般认为慢性炎症 和病 毒感染是其两大诱 因。 比如 , 至5 ~ 1 0 年, 甚至超过 1 0 年。
05血液系统疾病-05血液系统肿瘤(淋巴瘤)

• 临床表现-霍奇金淋巴瘤
• 青年多见
• 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 结最多见;病变可从一个或一组淋巴 结开始, 也可开始即为多发。
临床表现-霍奇金淋巴瘤
• 深部淋巴结肿大伴压迫症状 纵隔;腹膜后;硬膜外 • 器官实质浸润:肝脾肿大、肺浸润、胸 膜浸润、胸腰椎破坏、脊髓和脑浸润 • 全身症状:发热、盗汗、疲乏、消瘦、 皮肤瘙痒
光镜下:
淋巴结正常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
由肿瘤取代。
瘤组织成分较单一,以一种细胞类
型为主(monoclonality)。
B-cell small lymphocytic
B cell
不同种类的淋巴瘤在临床表现和治 疗反应上有很大差异,因此,必须通 过各项检查识别出具有独特临床表现、 组织学改变、免疫表型(B细胞:CD19、 CD20;T细胞:CD45RO、CD2、 CD3)、 遗传学特征的淋巴瘤亚型,并进行分 类。
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HL 50岁,男性,单核,双核R-S细胞多
病理及分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分类
• 肉眼观:
• 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早期活动不
粘连,晚期粘连融合成结节状。
• 切面灰白色、鱼肉状,质地较软
周围T细胞淋巴瘤
• • • • • • 一组异质性肿瘤(多型性、T免疫母细胞) 主要侵犯副皮质区,最后破坏整个淋巴结 由核有扭曲的多形性细胞构成 免疫表达CD2、CD3、CD5等T细胞标志 T细胞受体单克隆性重排 高度恶性,进展快
Lymphoblastic(T),convoluted
T cell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被误诊的血液系统肿瘤,会慢慢“吃”掉骨头
两年前,69岁的万先生突然感觉两腿骨头疼痛,还伴有耳鸣眼花的症状,他赶紧前往当地医院就诊。
“在当地住了10天,医生说血液检查发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可能是血液方面的毛病。
” 万先生随即转院来到常州一院血液科,才发现病因竟是多发性骨髓瘤。
经过血液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万先生的症状逐步缓解。
无独有偶,患者杨阿姨是2009年发病的,当时主要表现是腰椎疼痛。
“她的嘴唇一直发紫,腰部总觉得疼,以为是坐骨神经痛,看了不少地方都没用,最后来到一院才确诊。
” 丈夫汪先生表示。
多发生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三大癌症之一,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症状涉及到全身多个器官且很难判定。
血液科主任顾伟英说,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殖导致的肿瘤,发病率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0万人中大概有1-2人发病。
此病好发于老年人,年龄多在65-70岁,但目前有年轻化趋势。
多发性骨髓瘤病变广泛累及多个器官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是骨痛,早期疼痛较轻,可为间歇性和游走型,晚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并且破坏骨质,患者极易出现病理性骨折,因此常被称为是“会吃骨头的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还会导致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高钙血症、局部包块、淀粉样变等症状,此病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因累及的器官系统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所以极易导致误诊、延迟诊断,严重影响预后,甚至导致不可挽救的后果。
有研究表示,2个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就有1个容易被误诊,如误诊为骨质疏松、骨折、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慢性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反复肺部感染、其他恶性实体肿瘤等。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诊:严重背痛,腿部无力、麻木或麻刺感,新发生的排尿或排便失控。
医生会通过化疗、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类固醇药物、骨髓移植等方式开展治疗。
通讯员刘华联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