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囊选择:
选择低压气囊,并检查气囊有无破损、漏气。
充气方法:
均匀充气,采用“最少漏气技术”。

气囊压力监测:
气囊压力维持在15~25cmH2O 气囊压然生理湿化系统被绕过; ☼吸入的气体被加温、加湿; ☼身体的自然生理防御机制(如咳嗽等)被抑 制; ☼吸痰过程中咽和胃分泌物可能附着在气管插 管头的表面周围,这是VAP(呼吸机相关肺 炎)的一个主要诱因。
气管内滴药
五、吸痰
吸痰时机



根据痰液的量、性质; 病人的情况如:咳嗽、有痰鸣音、痰液喷 到管道连接口,SPO2下降; 肺部听诊方法评估(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有否喘鸣音、罗音); 观察呼吸机气道压力变化,如:高压报警。 病人行翻身、胸部物理治疗、雾化后。
吸痰前
启动马达检查吸痰机的负压吸引 观察病人 心率、呼吸 、 SPO2 的情况。 协助病人取适合的体位: 取平卧头转向护士 或取侧卧位 (气管插管的病人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气管插 管的角度。)

高压气囊
低压气囊
雾 化 加 湿 、 给 药
通 气 下 吸 痰

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舒缓患者紧张心理 以取得治疗和护理的配合:
⊕对清醒病人要主动教会病人与医务人员非 语言沟通的方法。
⊕劝告病人不要因为伤口疼痛不适而拔管, 医护人员会设法减轻其不适。 ⊕由于限制家属的探视,应向病人作好解释 。


做好基础生活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并发症 的发生。 基础护理:口腔粘膜、皮肤的观察
人工气道内直接滴注



在人工通气过程中,单纯使用蒸汽加湿往 往达不到满意的气道湿化效果,尤其对痰 液粘稠患者,易发生气管内导管被痰痂堵 塞现象。 为加强气道湿化,需要定时地进行气管内 滴注,一般选用: 0. 9%NaCI液。 在吸痰前,抽吸 2~ 3ml液体在病人吸气 同时打入气道。用以稀释痰液,刺激咳嗽, 而便于分泌物吸出。 注意:滴药时要固定好针头,防止发生意 外。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
人工气道是一种用于帮助患者进行呼吸的医疗器械,常用于重
症监护室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工气道护理措施:
1. 气道通畅保持: 定期检查气道是否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
使用吸引器将分泌物抽出,以防止气道堵塞。

2. 气囊管理: 对于患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需要定期
检查气囊压力和使用气囊漏气工具检查气囊是否漏气。

3. 持续监测: 监测人工气道的位置和深度,确保其处于正确的
位置。

监测呼吸频率、呼吸音以及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4. 口腔护理: 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清洁口腔,预防口腔
感染,并定期更换气道装置。

呼吸机使用护理
呼吸机是一种用于维持患者正常呼吸功能的机械设备,常用于
重症监护室或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呼吸机使用
护理措施:
1. 合适的设置: 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包括
吸气压力、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等。

确保呼吸机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2. 呼吸机管路管理: 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是否干净、完整无损,及时更换老化的管路,防止感染和氧浓度降低。

3. 血气分析: 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评估呼吸机治疗的效果,
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提供患者所需的合适通气支持。

4. 监测呼吸机报警: 定期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工作,监测报警
系统是否灵敏,防止呼吸机故障或患者出现异常时无法及时报警。

,对于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的使用护理,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
病情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正常。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是通过鼻腔或口腔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用以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

人工气道包括在气管内插管和气道切开置管两种类型。

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是疾病治疗及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预防并发症关键因素。

现将人工气道的管理综述如下:1 气道的温化及湿化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造成下呼吸道失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燥、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加强气道的温化和湿化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1 蒸汽加温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可达到温化和湿化的双重作用。

呼吸机上一般都有加温湿化装置,其湿化的效果受吸入气量、水温、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气流量越大、水温越高,水的蒸发就越快,一般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7℃之间为宜。

加温加湿器内的水不可太少或烧干,应经常添加无菌蒸馏水。

加热后的蒸汽进入气道以前遇到较低的室温,部分会凝集在管路中造成管路积水,应经常将管道积水和集水瓶内的水排倒干净。

1.2 雾化器雾化现代呼吸机一般在吸气管路中接一雾化器,利用射液原理将药液撞击成微小的雾滴,悬浮在吸入气流中,随病人的呼吸进入呼吸道起到湿化的作用。

雾化器主要用于间断的药物雾化治疗,用来稀释痰液,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α-糜蛋白酶,沐舒坦、爱全乐、普米克令舒等。

1.3 气道内直接滴注可采用间断或持续气管内滴注法进行气道湿化,常用溶液为0.9%生理盐水、无菌注射用水或稀释后的碳酸氢钠溶液。

间断注入就是每次吸痰前根据上次吸痰的粘稠程度判断是否进行湿化以及所需湿化液的量,一般每次量2~3ml,如痰液粘稠可注入4~6ml。

也可采用微量泵持续气管内滴入,须严格无菌操作,湿化液所设置的量应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随时进行调节。

2 判断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2.1 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病人安静,呼吸通畅。

重症监护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人工气道护理常规人工气道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它的应用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和条件,但只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因此,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类型。

一、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气管插管分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两种,当病人突然呼吸停止或氧气量严重下降,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甚至不足以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时,即可行气管插管。

根据病因、症状的不同选择插管方式(口、鼻)。

【用物准备】1.根据病人年龄、性别、身材大小、插管途径来选择气管导管的型号。

2.准备插管导丝。

3.生理盐水500ml2瓶、润滑剂、喉镜、胶布、注射器、牙垫。

4,加压面罩、简易呼吸器、氧气接口、呼吸机备用,吸痰管、负压装置。

5.必要时备抢救车。

6.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漏气。

7.插管前应先行人工呼吸,吸氧,以免因插管而增加病人缺氧时。

【护理】1.牢固固定。

2.定时检查气囊。

3.注意吸痰:包括气管、后鼻道及口腔。

4.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配合,必要时,适当约束。

5.注意气道湿化,使痰液稀释,防止气道梗阻。

二、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定义】气管切开是以外科手术方法在气管前壁上开口方便人工换气或呼吸,施行气管造口的过程称为气管切开术。

【适应证】有很多不同原因要施行气管切开造口。

下列所列为最常见的状况。

1.上呼吸道阻塞。

2.保护支气管。

3.长期需要人工气道。

4.容易进行拔管。

三、施行气管切开术施行气管切开术的方法有两种:标准外科手术或经皮气管穿刺。

标准手术法【用物准备】1.药物1%地卡因1瓶、2%利多卡因4支、盐酸肾上腺素1支、0.9%生理盐水(250ml)1瓶、0.9%生理盐水(500ml)2瓶。

2.无菌物品无菌手套2副、无菌油沙(4cm×4cm)1块、无菌气管切开包、无菌刀片小圆、小尖各1个、无菌注射器(5ml)1个、无菌注射器(IOmI)1个、无菌注射器(20ml)1个、无菌凝胶1支、无菌缝合线(3-0),消毒用物:2%聚维酮碘、无菌弯盘。

人工气道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常规人工气道盘内各有:无菌镊子、血管钳个一把、5ML空针2个、纱布垫或纱布数块、湿化液1瓶、无菌棉球、吸痰管数根。

(一)卧位:术后平卧位,术后当天不易常更换体位,以免脱管或套管角度变动太大,而致压迫或损伤气管内壁,引起动脉血管破裂出血。

(二)气管系带要紧,以能容纳一指为宜,打死结,以免松开。

外套管应在术后7—10天窦道形成后予以更换,以后根据病情每隔1—2周更换一次。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及时。

吸痰要领:放开气囊,湿化管腔,先浅后深,分层吸引,轻轻送入,边戏边转,控制负压,严禁提插。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

2、吸痰管不易过粗,应相当于导管内径的1/2—2/3。

3、时间不易过长,少于15秒/次。

4、吸痰前给氧,增加吸氧浓度,手法轻柔迅速。

5、经常翻身、叩背,叩背应由两侧向中间,由下向上至肺门部,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

(四)气道湿化:1、根据痰液粘稠情况,每24小时湿化液250—500ML(滴入),湿化液中可根据痰液情况加入抗菌素和糜蛋白酶。

2、每隔15—30分钟气管内滴入湿化液一次,1—2ML/次,每次吸痰前必须滴入湿化液2—3ML,吸痰后应保留湿化液1—2ML。

3、湿化效果观察:湿化适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无结痂及粘稠块。

湿化过量:痰液过分稀薄,咳嗽频繁。

湿化不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五)防止感染:1、病室要安静、舒适,保持室内温度18—20摄氏度,相对湿度60%—70%。

2、空气消毒:每日用2%的84消毒液空气喷雾两次。

地面消毒:用2%的84消毒液,每日擦地2次。

3、每次吸痰必须更换吸痰管,一次一根用后消毒。

4、内套管:急性期分泌物多而粘稠,每日更换3—4次,慢性期或恢复期每日更换2次。

5、纱布垫:每日更换2—4次,保持干燥、清洁。

观察纱布的渗血情况及分泌物颜色,分泌物稠而黄为细菌感染,分泌物为浅绿色为绿脓杆菌感染。

6、呼吸机、螺纹管、呼吸活瓣、T型接管,简易呼吸囊等每日消毒一次。

人工气道的护理范文

人工气道的护理范文

人工气道的护理范文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指对安装在患者气道中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管等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以确保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人工气道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措施,需要专业护理团队的细心呵护和关心。

下面将简要介绍人工气道的护理内容和技巧。

一、人工气道的种类1.气管插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的管状设备,适用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2.气管切开管:气管切开术是在颈部开窗形成一个气管切口,插入导管直接与气道相通,主要应用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或气道分泌物过多的患者。

二、人工气道的护理内容1.人工气道的定位和固定:保持气道通畅,避免气道插管脱出或误入食管,防止插管移位引起呼吸困难。

定期检查气道插管的深度和位置,固定好气道插管。

2.气体湿化和温暖: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气道上皮的干燥和刺激,预防气道痉挛和分泌物粘稠。

使用湿化器或热湿化器对通气气体进行湿化和温暖处理。

3.易于清洁消毒: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气道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气道插管、气囊导管等器械,加强对气道护理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4.气囊充气:保持气道插管在正确位置,避免气囊气压过高或过低引起气道损伤或漏气。

定期检查并调节气囊压力。

5.气道抽吸: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选择正确的吸气管径和吸气技术,避免过度吸引或吸引不当。

6.口腔护理:定期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和难闻口臭。

使用口腔护理液、漱口液等产品对口腔进行消毒和护理。

7.患者定期翻身:避免患者压疮和肌肉萎缩。

定期转换患者体位,保持肢体活动和关节活动。

8.定期评估:定期检查气道插管的位置、深度、固定情况,观察气道通畅情况和气道分泌物情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气道插管脱出、误入等问题。

三、人工气道的护理技巧1.技巧一: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怀,保持患者心理舒适,避免焦虑和恐惧。

让患者了解人工气道的作用和必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技巧二:严格遵守护士操作规范和程序,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在医疗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设备和手段,它们能够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然而,要确保这些设备的有效使用和患者的安全,离不开精心的护理。

一、人工气道的护理(一)气管插管的护理1、固定确保气管插管的位置正确且固定妥当是关键的第一步。

通常会使用胶带或专用的固定装置将插管固定在患者的面部,同时要注意避免过紧导致皮肤损伤,也不能过松致使插管移位。

2、口腔护理由于患者无法正常闭口,口腔容易干燥,滋生细菌。

所以需要每天进行多次口腔护理,使用合适的口腔护理液清洁口腔,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气囊管理气囊的压力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一般维持在 25 30cmH₂O。

压力过高可能会损伤气管黏膜,过低则容易导致漏气和分泌物的误吸。

(二)气管切开的护理1、切口护理切口处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敷料。

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2、内套管清洁定期取出内套管进行清洁消毒,防止分泌物堵塞和细菌滋生。

3、痰液吸引当患者有痰液积聚时,要及时进行吸引。

吸引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管黏膜。

二、呼吸机的护理(一)参数设置与监测1、初始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合理设置呼吸机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压力、呼气末正压等参数。

2、实时监测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呼吸机的各项参数,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

(二)气道湿化1、湿化器使用使用合适的湿化器,保证送入气道的气体有足够的湿度,以防止气道黏膜干燥和痰液黏稠。

2、湿化液选择通常选择无菌蒸馏水作为湿化液,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湿化液的量和速度。

(三)预防感染1、呼吸机管道更换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一般为 7 天左右,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

2、过滤装置清洁定期清洁呼吸机的过滤装置,防止细菌和灰尘进入气道。

3、环境消毒保持患者所处的环境清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一、评估及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氧合情况。

2.评估患者口鼻腔情况。

3.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了解呼吸道分泌物物情况。

4.评估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情况。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对清楚患者进行解释取得配合,按呼吸机纯氧键或调高氧流量,进行氧储备。

6.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spo2的变化。

7.观察患者吸痰过程中的合作程度。

8.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

二、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检查中心吸引装置性能是否良好,痰液吸引引流袋是否密闭,导管连接是否正确,调节合适的负压。

3.选择粗细合适、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4.吸痰前后要洗手,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以防止加重缺氧。

6.在患者胸前铺无菌治疗巾,用乳头注射器向人工气道内注入5-10ml湿化液。

7.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吸痰。

8.观察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水平后,将氧浓度调至正常水平。

三、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均需更换吸痰管。

2.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气管导管内经的1/2。

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进吸痰管时不可有负压,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吸痰时间小于15秒,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每次吸痰间隔时间3¬5分钟。

3.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4.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判断痰液粘稠度。

5.病情危重、分泌物多,对缺氧耐受差,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应分次吸痰。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一目的:保护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维持正常血氧浓度,避免交叉感染。

二操作步骤:
1凡有人工气道的病人,将吸痰用物备齐,放置床旁。

2吸痰前应先洗手,带手套。

3为提高效果吸痰前可听诊肺部呼吸音(作吸痰后对照用)
4予体位配合排背,手力振颤,按摩呼吸治疗,嘱病人深呼吸,并行盐水气道冲洗,刺激咳痰,吸痰。

5吸痰管每吸一次痰必须更换。

6吸痰前后为防止病人缺氧,应放大吸入氧浓度或捏皮球给氧。

7吸痰后立即连接供养装置或呼吸机,保证其正常工作。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吸气道及口腔管应严格分开。

2吸痰时,送管时应关闭负压,置最深处打开负压,回抽吸痰。

3操作要轻快,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缺氧表现及异常出现,并及时处理。

4盐水冲洗气道时,应在病人吸气时打入约5-20ML左右,给几次通气后,吸痰。

5气道冲洗液应无菌操作,切忌注意针头污染。

6吸痰管在气道停留时间不可过长,最长30秒左右(正常人憋气最长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