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6.1二次根式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判定.

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

难点

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1.正方形的面积为S,则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1,斜边为2,则另一直角边为________.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式子的特点.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观察总结式子的特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1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出示问题:3,s(s≥0),a2+1等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归纳概念,并让学生判

断a,-5,3

a,1-a是不是二次根式.

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探究2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时,a有意义吗?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只有非负数才有算术平方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11;(2)-5;(3)(-7)2;

(4)3

13;(5)

1

5-

1

6;(6)3-x(x≤3);

(7)-x(x≥0);(8)(a-1)2;(9)-x2-5;(10)(a-b)2(ab≥0).

【分析】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

解:因为11,(-7)2,

15-1

6

=1

30

,3-x (x ≤3),(a -1)2,(a -b )2(ab ≥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3

13的根指数不是2,-5,-x (x ≥0),-x 2-5的被开方数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

”;(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例2 求使下列式子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 (1)

1

4-3x

;(2)3-x x -2;(3)x +5x .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

列不等式(组)求解.

解:(1)由题意得4-3x >0,解得x <43.当x <43时,1

4-3x

有意义;

(2)由题意得?????3-x ≥0,x -2≠0,解得x ≤3且x ≠2.当x ≤3且x ≠2时,3-x

x -2有意义;

(3)由题意得?

????x +5≥0,x ≠0,解得x ≥-5且x ≠0.当x ≥-5且x ≠0时,x +5

x 有意义.

【方法总结】含二次根式的式子有意义的条件:(1)如果一个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那么它们有意义的条件是各个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2)如果所给式子中含有分母,则除了保证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外,还必须保证分母不为零. 例3 (1)已知a 、b 满足2a +8+|b -3|=0,解关于x 的方程(a +2)x +b 2=a -1;

(2)已知x 、y 都是实数,且y =x -3+3-x +4,求y x 的平方根.

【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求解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得x 的值,进而求得y 的值,从而算出y x 的平方根.

解:(1)根据题意得???2a +8=0,b -3=0,解得???a =-4,

b = 3.

则(a +2)x +b 2=a -1,即-2x +3=-5,

解得x =4;

(2)根据题意得?????x -3≥0,

3-x ≥0,

解得x =3,则y =4,故y x =43=64,±64=±8,∴y x 的平方

根为±8.

【方法总结】二次根式和绝对值都具有非负性,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这几个非负数都

为0.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P3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 1.二次根式的概念.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2.教材P5习题16.1第1,7题.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

1.理解a (a ≥0)是一个非负数.

2.探究并归纳(a )2=a (a ≥0),a 2=a (a ≥0),并利用这些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重点

a (a ≥0)是一个非负数;(a )2=a (a ≥0).a 2=a (a ≥0). 难点

综合运用性质a 2=|a |进行化简和计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a 2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出对应的a 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22=4=2;(-2)2=4=2; 32=9=3;(-3)2=9=3;… 你能概括一下a 2的值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1 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a )2=a (a ≥0) 出示问题:若a ≥0,则(a )2等于多少?

经过一系列计算,学生逐步悟出其中的基本性质. 探究2 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1.计算:

42=________;

0.22________;

???

?452

=________;202=________. 观察其结果与根号内幂底数的关系,归纳得到:当a >0时,a 2=________. 2.计算:

(-4)2=________;

(-0.2)2=________;

???

?-452

=________;

(-20)2=________.

观察其结果与根号内幂底数的关系,归纳得到:当a <0时,a 2=________. 3.计算:02=________,当a =0时,a 2=________. 归纳总结:

将上面做题过程中得到的结论综合起来,得出二次根式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a 2=|a |=????

?a (a ≥0);0;-a (a <0).

即时训练

22=_______,

0.12=_______,

???

?232

=______, 02=_______, (-3)2=______, a 2=______. 探究3 典例分析 教材P3例2,P4例3.

教师巡视,让做得好的学生上黑板演示,给做得不好的学生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对照黑板上的答案更正. 探究4 代数式的意义

观察下列式子:m +n ,ab ,2,πr 2,a (a ≥0),2x -3y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式子a +b >0,2x -y =0有什么不同?

下列式子中,指出哪些不是代数式?

①3>2;②12x -1

3

y ;③a ;④0;⑤a +b =b +a .

教师提问、点拨、帮助学生分析、总结.

学生观察、思考、正确判断代数式与方程等式、不等式的区别.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例1 化简:

(1)(5)2;(2)52;(3)(-5)2;(4)(-5)2.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

解:(1)(5)2=5;(2)52=5;(3)(-5)2=5;(4)(-5)2=5.

【方法总结】利用a 2=|a |进行计算与化简,幂的运算法则仍然适用,同时要注意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要为非负数.

例2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1)a 2-13;(2)4a 2-5;(3)x 4-4x 2+4.

【分析】由于任意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利用这个即可将以上几个式子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解:(1)a 2-13=a 2-(13)2=(a +13)(a -13); (2)4a 2-5=(2a )2-(5)2=(2a +5)(2a -5);

(3)x 4-4x 2+4=(x 2-2)2=[(x +2)(x -2)]2=(x +2)2(x -2)2.

【方法总结】一些式子在有理数的范围内无法分解因式,可是在实数范围内就可以继续

分解因式,这就需要把一个非负数表示成平方的形式.

例3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1)2+2(b-1)2-|a -b|.

【分析】根据数轴确定a和b的取值范围,进而确定a+1、b-1和a-b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意义化简求解.

解:从数轴上a,b的位置关系可知-2<a<-1,1<b<2,且b>a,故a+1<0,b-1>0,a-b<0.原式=|a+1|+2|b-1|-|a-b|=-(a+1)+2(b-1)+(a-b)=b-3.

【方法总结】结合数轴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值或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数轴判断字母的取值范围和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例4已知x为实数时,化简x2-2x+1+x2.

【分析】根据a2=|a|,结合绝对值的性质,将x的取值范围分段进行讨论解答.

解:x2-2x+1+x2=(x-1)2+x2=|x-1|+|x|.当x≤0时,x-1<0,原式=1-x +(-x)=1-2x;当0<x≤1时,x-1≤0,原式=1-x+x=1;当x>1时,x-1>0,原式=x-1+x=2x-1.

【方法总结】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时,要结合具体问题,先确定出被开方数的正负,对于式子a2=|a|,当a的符号无法判断时,就需要分类讨论,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P4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

1.a(a≥0)是一个非负数.

2.(a)2=a(a≥0).

3.a2=|a|.

六、布置作业

1.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2.教材P5习题16.1第2~10题.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

1.使学生能够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重点

会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难点

二次根式的乘法与积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1.25×9=_______,25×9=_______;

2.4×36=_______,4×36=_______.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运算结果,发现和总结式子有什么规律,指几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学生计算,观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特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1

1.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

4×9______4×9;

100×36______100×36.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2×3________6; (2)2×5________10; (3)5×6________30;

3.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什么?字母表达式怎样?

引导学生发现结论,可要求学生举一些类似的式子.总结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学生先完成填空,再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总结结论.注意公式a ·b =ab (a ≥0,b ≥0)中a 、b 的取值范围.

探究2

把a ·b =ab 反过来,可以得到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b =a ·b .

思考:(1)a 、b 的取值有什么特点?

(2)这个公式与二次根式的乘法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点拨、教师点评:可与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类比. 先自主探索,再小组合作,分析、总结,交流.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例1 式子x +1·2-x =(x +1)(2-x )成立的条件是( ) A .x ≤2 B .x ≥-1 C .-1≤x ≤2 D .-1<x <2

【分析】根据题意得?

????x +1≥0,

2-x ≥0,解得-1≤x ≤2.故选C.

【方法总结】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必须注意被开方数

均是非负数这一条件.

例2 计算: (1)3×5;(2)

1

4×64; (3)627×(-3 3); (4)3418ab ·???

?

-2a

6b 2a . 【分析】有理式的乘法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对二次根式同样适用,计算时注意最后结果要

化为最简形式.

解:(1)3×5=3×5=15; (2)

1

4

×64=1

4

×64=16=4; (3)6 27×(-3 3)=-1827×3=-1881=-18×9=-162; (4)34 18ab ·???

?

-2

a 6

b 2a =-34·2a ·

18ab ·6b 2a =-32a ·36×3b 3=-3

2a

·6b 3b =

-9b

a

3b . 【方法总结】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根号前的因数是带分数时,必须化成假分数,如果被开方数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可先将二次根式化简后再相乘.

例3 小明的爸爸做了一个长为588π cm ,宽为48π cm 的矩形木相框,还想做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圆形木相框,请你帮他计算一下这个圆的半径(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根据矩形和圆的面积公式,构造等式进行计算. 解: 设圆的半径为r cm.因为矩形木相框的面积为588π×48π=168π(cm 2),所以πr 2=168π,r =242 cm(r =-242舍去).

答:这个圆的半径是242 cm.

【方法总结】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式子进行计算,体现了转化思想.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P7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a ·b =ab (a ≥0,b ≥0) 2.积的算术平方根:

ab =a ·b (a ≥0,b ≥0) 六、布置作业

1.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2.教材P10习题16.2第1题.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除法

1.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2.使学生能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3.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重点

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难点

会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和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光明中学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空地让九年级一班学生建一个花池.已知直角边AC =5

2

m ,BC =6 m ,你能求出斜边AB 的长吗?

在上面的问题中,你会计算

169

4

的结果吗?学习这节课后,你将很容易地解答这类问题.

出示问题,分析,点拨方法,适时设疑. 学生动手计算,体会结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1

1.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9

16

________,9

16

=________; (2)

16

36

=________,16

36

=________. 规律:

9

16

______916;1636

______16

36

. 2.总结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a b

=a b (a ≥0,b >0),

反过来得到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 b =a

b

(a ≥0,b >0)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结论:二次根式的除法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与前面学习的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乘法类似,应注意前后联系.

教师引导,分析a ,b 取值不同的原因.

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理解a ,b 的取值不同的原因.

学生举例,验证两个公式的正确性. 探究2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例1 计算: (1)

0.76

0.19

;(2)-123

÷554; (3)6a 2b 2ab

;(4)5÷???

?-5

145. 【分析】本题主要运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来进行计算,若被开方数是分数,则被开方

数相除时,可先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再进行约分.

解:(1)0.76

0.19=0.76

0.19=4=2; (2)-

123

÷5

54

=-123÷5

54

=-53×54

5

=-18=-3 2; (3)6a 2b 2ab =

6a 2b

2ab

=3a ; (4)5÷?

??

?

-5

145=-5÷595=-5×15

×59=-15×53=-1

3

. 【方法总结】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时,可以用“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进行约分化简.

例2 若

a 2-a =a

2-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 .a ≤2 C .0≤a <2 D .a ≥0 【分析】根据题意得?

????a ≥0,

2-a >0,解得0≤a <2.故选C.

【方法总结】运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b a =b

a

(a >0,b ≥0),必须注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且分母不等于零这一条件.

例3 化简: (1)

17

9

;(2)3c 3

4a 4b 2

(a >0,b >0,c >0). 【分析】运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用分子的算术平方根除以分母的算术平方根.

解:(1)17

9=16

9=

16

9

4

3;

(2)

3c3

4a4b2

3c3

4a4b2

c

2a2b3c.

【方法总结】被开方数中的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被开方数中的分母要化去,即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从而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例4座钟的摆针摆动一个来回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周期,其周期计算公式为T=2πl

g,其中T表示周期(单位:秒),l表示摆长(单位:米),g=9.8米/秒

2,假若一台座钟摆长为0.5米,它每摆动一个来回发出一次滴答声,那么在1分钟内,该座钟大约发出了多少次滴答声(π≈3.14)?

【分析】由给出的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要先求出这个钟摆的周期,然后利用时间除以周期得到次数.

解:∵T=2π0.5

9.8≈1.42,

60

T=

60

1.42≈42(次),∴在1分钟内,该座钟大约发出了42次

滴答声.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公式.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进行运算,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代入数据的单位是否统一.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P10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

1.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2.商的算术平方根.

3.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六、布置作业

1.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2.教材P10~11习题16.2第2~11题.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

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重点

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难点

探讨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快速准确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明家的客厅是长7.5 m,宽5 m的长方形,他要在客厅中截出两个面积分别为8 m2和18 m2的正方形铺不同颜色的地砖,问能否截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习题引入

问题(1)计算下列各式.

①2 2+3 2;②2 8-3 8+5 8;

③2 5+5+5+2.

问题(2)下列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8-3=8-3;

②4+9=4+9;

③9×16=9×16;

④3 2-2=2 2.

教师可点拨:将问题(1)中①的2看成x,应怎样计算?8是最简二次根式吗?引导学生,发现结论.问题(2)可提问学生口答,学生相互补充.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规律:二次根式加减时,可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

并通过问题验证.

2.探索思考

(1)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能否继续使用?

(2)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什么样的二次根式才能合并?

引导、点拨、教师点评:

(1)能继续使用.

(2)二者运算类似,都是系数的加减运算.

先自主探索,再小组合作,交流.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可以合并.

3.应用验证

学生完成教材P13的例题.

教师引导、点拨、分析.

计算过程中,提示学生将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相比较,强调哪些二次根式能合并,哪些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

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总结二次根式加减法则:二次根式相加减,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例1已知最简二次根式2a+b与a+b

3a-4能够合并同类项,求a+b的值.

【分析】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求出a,b的值,再代入a+b求解即可.

解:∵最简二次根式2a+b与a+b

3a-4能够合并同类项,∴a+b=2,2a+b=3a-4,

解得a=3,b=-1,∴a+b=3+(-1)=2.

【方法总结】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求待定字母的值时,应该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例2母亲节快到了,为了表示对妈妈的感恩,小号同学特地做了两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的壁画送给妈妈,其中一张面积为800 cm2,另一张面积为450 cm2,他想如果再用金色细彩带把壁画的边镶上会更漂亮,他手上现有1.2 m长的金色细彩带,请你帮他算一算,他的金色细彩带够用吗?如果不够,还需买多长的金色细彩带(2≈1.414,结果保留整数)?

【分析】先求出每张正方形壁画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所需金色细彩带的长.

解:镶壁画所用的金色细彩带的长为:4×(800+450)=4×(20 2+15 2)=140 2≈197.96(cm).因为1.2 m=120 cm<197.96 cm,所以小号的金色细彩带不够用.197.96-120=77.96≈78(cm),即还需买78 cm的金色细彩带.

【方法总结】利用二次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认真分析题意,注意计算的正确性与结果的要求.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P13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

1.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加减.

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六、布置作业

1.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2.教材P15习题16.3第1~3题.

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熟练应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法法则及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

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难点

混合运算的顺序、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已知:矩形的长是5 2+2 3,宽是6,求它的面积.

你能求出这个矩形的面积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 2+2 3)× 6.怎样计算呢?

学生观察、分析、列式,思考计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1

(1)怎样计算:(3-2 2)(2 3-2)?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类比:怎样计算(a-b)(a+2b)?

(2)怎样计算:(3-2 2)(3+2 2)?

回顾:(a-b)(a+b)=__________________.

(3)(3-2 2)2呢?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结论: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我们曾学过的整式的乘法法则和公式仍然适用.

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理解a,b的作用,整式运算中的a,b是一种字母,它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代表任意实数,当然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

2.验证:

教材第14页例3

分析:刚才已经分析,二次根式仍然满足整式的运算规律,所以直接可用整式的运算规律.

教材第14页例4

教师引导、点拨、让两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师生点评:

(1)应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

(2)计算方法与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类似.

注意:结果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先独自思考,再小组合作,然后再到黑板板书,其余学生分组练习,与老师一起分析、总结、交流,掌握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3.探究2

(1)试一试:化去下列各式分母中的根号.

①1

2

;②

6

5 3

;③

4

3-5

;④

2

7+5

.

思考:①什么叫做分母有理化?怎样进行分母有理化?

②互为有理化因式的概念是什么?一个含二次根式的代数式只有一个有理化因式吗? (2)2+3的有理化因式是________; x -y 的有理化因式是________; x +1-x -1的有理化因式是_______ 教师引导、点拨、提示.

教师点评:一个含二次根式的代数式不止一个有理化因式.如2+3的有理化因式是2-3,也可以是2(2-3)或a (2-3).

学生先自主、再合作,总结分母有理化的概念. 学生口答,纠错,相互补充.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例1 计算:

(1)12

223

×9 145

÷35

; (2)????312-2 13+48÷2 3+?

??

?132

; (3)2-(3+2)÷3.

【分析】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括号内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解:(1)原式=1

2

×9×

83×145×53=12×9×2 29

=2; (2)原式=????6 3-2 33+4 3÷2 3+13=28 33×12 3+13=143+13=5; (3)原式=2-(3+2)×

13=2-3+23

=2-1-2 3

3.

【方法总结】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例2 对于任意的正数m ,n 定义运算※为m ※n =???m -n (m ≥n ),

m +n (m

计算(3※2)×(8

※12)的结果为( )

A .2-4 6

B .2

C .2 5

D .20

【分析】∵3>2,∴3※2=3- 2.∵8<12,∴8※12=8+12=2(2+3),∴(3※2)×(8※12)=(3-2)×2(2+3)=2.故选B.

【方法总结】弄清新定义中的运算法则,转化为代数式的运算,正确运用运算律及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P14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应注意什么?

(2)分母有理化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有什么作用?

(3)如何正确找出一个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

注意:有理化因式一般只写最简单的形式,如:x-y的有理化因式是x+y.

六、布置作业

1.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2.教材P15习题16.3第4~9题.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7.1勾股定理

第1课时勾股定理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重点

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

难点

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 cm和4 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AB的长.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

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斜边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__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由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猜想: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股定理的证明:

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方法一:

分析:(1)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2)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________.

(3)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4)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数学家之手.

方法二:

分析:图①,图②中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________.

右边S=________.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________.

化简可证.

归纳总结: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这个定理叫勾股定理.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例1如图,在△ABC中,∠ACB=90°,AB=13 cm,BC=5 cm,CD⊥AB于D,求:

(1)AC的长;

(2)S△ABC;

(3)CD的长.

【分析】(1)由于在△ABC中,∠ACB=90°,AB=13 cm,BC=5 cm,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ABC;(3)根据面积公式得到CD·AB =BC·AC即可求出CD.

解:(1)∵在△ABC中,∠ACB=90°,AB=13 cm,BC=5 cm,∴AC=AB2-BC2=12 cm;

(2)S△ABC=1

2CB·AC=

1

2×5×12=30(cm

2);

(3)∵S△ABC=1

2AC·BC=

1

2CD·AB,∴CD=

AC·BC

AB=

60

13cm.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可.

例2在△ABC中,AB=15,AC=13,BC边上的高AD=12,试求△ABC的周长.【分析】本题应分△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

(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152-122=9.在Rt△ACD中,CD=AC2-AD2=132-122=5,∴BC=5+9=14,∴△ABC的周长为15+13+14=42;

(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152-122=9.在Rt△ACD中,CD=AC2-AD2=132-122=5,∴BC=9-5=4,∴△ABC的周长为15+13+4=32.∴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ABC的周长为4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ABC的周长为32.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考虑全面,对于存在的可能情况,可作出相应的图形,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例3探索与研究:

方法1:如图:

对任意的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ABC 绕其顶点A 旋转90°得直角三角形AED ,所以∠BAE =90°,且四边形ACFD 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四边形ABFE 的面积相等,而四边形ABFE 的面积等于Rt △BAE 和Rt △BFE 的面积之和.根据图示写出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方法2:如图:

该图形是由任意的符合条件的两个全等的Rt △BEA 和Rt △ACD 拼成的,你能根据图示再写出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吗?

【分析】方法1:根据四边形ABFE 面积等于Rt △BAE 和Rt △BFE 的面积之和进行解答;方法2:根据△ABC 和Rt △ACD 的面积之和等于Rt △ABD 和△BCD 的面积之和解答.

解:方法1:S

正方形ACFD

=S

四边形ABFE

=S △BAE +S △BFE ,即b 2=12c 2+1

2

(b +a )(b -a ),整理得

2b 2=c 2+b 2-a 2,∴a 2+b 2=c 2;

方法2:此图也可以看成Rt △BEA 绕其直角顶点E 顺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得到.∵S

四边形

ABCD =S △ABC +S △ACD ,S

四边形

ABCD =S △ABD +S △BCD ,∴S △ABC +S △ACD =S △ABD +S △BCD ,即

12

b 2

+12ab =12c 2+1

2

a (

b -a ),整理得b 2+ab =

c 2+a (b -a ),b 2+ab =c 2+ab -a 2,∴a 2+b 2=c 2. 【方法总结】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几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大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化简整理证明勾股定理.

例4 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E 的面积是________.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得正方形A 、B 的面积和为S 1,正方形C 、D 的面积和为S 2,S 1+S 2=S 3,即S 3=2+5+1+2=10.故答案为10.

【方法总结】能够发现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正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最终能够证明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和即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P24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

1.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的证明

“赵爽弦图”、“刘徽青朱出入图”、“詹姆斯·加菲尔德拼图”、“毕达哥拉斯图”.3.勾股定理与图形的面积.

六、布置作业

1.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

2.教材P28习题17.1第1,7,8题.

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

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掌握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探究最短距离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1.教材P25页例1

分析:(1)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2)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

(3)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

(4)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

(5)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2.教材P25页例2

分析:(1)在△AOB中,已知AB=2.6,AO=2.4,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B.

(2)在△COD中,已知CD=2.6,CO=1.9,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D,则BD=OD-OB,通过计算可知BD≠AC.

(3)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和BD的关系,给AC不同的值,计算BD.

3.教材P26页探究

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3-1,2-2的点.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例1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3米,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问6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始终是直的,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开始时,AC=5米,BC=13米,即可求得AB的值,6秒后根据BC,AC长度即可求得AB的值,然后解答即可.

解:在Rt△ABC中,BC=13米,AC=5米,则AB=BC2-AC2=12米.6秒后,B′C =13-0.5×6=10米,则AB′=B′C2-AC2=5 3(米),则船向岸边移动的距离为(12-5 3)米.

【方法总结】本题直接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将已知条件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例2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 3 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 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好的

设计者:方礼花 使用班级:初二一班 姓名: 寄语: 同学们一定要努力,争取期末取得优异的成绩 !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共5页,每页61份)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三边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两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交于外部一点)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其交点称为重心。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运用于未安装好的窗户加一条木条)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经常用于角度计算中)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经常用于证明两个角度比较大小)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6)正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用(2)n -·180°除以n,每个外角度数:360°除以n 。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大于或等于0。 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a :①0≥a ,②0≥a 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①0≥a ;②0≥a ;③02≥a 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5.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a (a ≥0); (2)==a a 2 7.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 ≥0,b ≥0) ;(b ≥0, a>0). (3)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1、概念与性质 例 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1) x x -- +31 5; (2) 2 2)-(x = a (a >0) a -(a <0) 0 (a =0);

例3、 在根式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4、已知: 的值。求代数式22,2 1 1881-+- +++ -+-=x y y x x y y x x x y 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 =b -a ,则 ( ) A. a>b B. a>时,①如果a b >>a b < 例1、比较 (2)、平方法 当0,0a b >>时,①如果22a b >,则a b >;②如果22a b <,则a b <。 例2、比较 (3)、分母有理化法 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11() b a b b a a b ++++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55805复习过程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多边形非正多边形: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n-3)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二、角的平分线: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和性质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1.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十六章 分式 一、分式; 1. 分式: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如下: (C ≠0) 其中A,B,C 是整式 3.最简公分母: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4.通分:分子和分母同乘最简公分母,不改变分式值,把几个整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个过程叫通分。(分母为多项式时要分解因式) 5.约分:约去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值,这个过程叫约分。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2.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上述法则可以用式子表示: 3分式乘方法则:一般地,当n 为正整数时 这就是说,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4.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上述法则可用以下式子表示:,a b a b a c ad bc ad bc c c c b d bd bd bd ±±±= ±=±= 5.整数指数幂;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bc ad c d b a d c b a bd ac d c b a =?=÷=?;n n n b a b a =)(

1.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即)0(10≠=a a ; 当n 为正整数时,n n a a 1 =- ( )0≠a ,也就是说a n (a≠0)是a -n 的倒数。 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 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 (2)幂的乘方:mn n m a a =)(; (3)积的乘方: n n n b a ab =)(;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n m n m a a a -=÷( a ≠0); (5)商的乘方:n n n b a b a =)(( n 是正整数);( b ≠0) 三、分式方程; 1.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3.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四、列方程应用题: 1.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2)设;(3)列;(4)解;(5)答。 2.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概念: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a (a ≥0); (2)==a a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b =a ·b (a≥0,b≥0); b b a a = (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 比较数值的方法 (1)、根式变形法 当0,0a b >>时,①如果a b >,则a b >;②如果a b <,则a b <。 (2)、平方法 当0,0a b >>时,①如果2 2 a b >,则a b >;②如果2 2 a b <,则a b <。 (3)、分母有理化法 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例3、比较 231-与1 21 -的大小。 (4)、分子有理化法 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 例4、比较1514-与1413-的大小。 a (a >0) a -(a <0) 0 (a =0);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D C B A 第8题 抚远四中八年级英语班数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 (x 2)3=x 5 B 、3x 2÷2x=x C 、 x 3·x 3=x 6 D 、(x+y 2)2=x 2+y 4 3.已知M (a ,4)和N (3,b )关于x 轴对称,则2011)(b a +的值为 A .-1 B .1 C .-20117 D .20117 4.如图,在△ABC 中,AD=BD=BC ,若∠C=25°,则∠ADB 的度数是( ) A. 80o B. 60o C. 50o D. 100o 5. 如图,在△ABC 中,AB=AC ,∠C=30°,∠BAD=90°, AD=4cm ,则BC 的长为 A .4cm B .8cm C .10cm D .12cm 6.已知x 2+kxy+64y 2 是一个完全式,则k 的值是( ) A . 8 B .±8 C .16 D .±16 7.已知 , ,则 的值为( )。 A 、9 B 、 C 、12 D 、 8.如图,△ABC 中边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D 、E ,AE=3cm ,△ADC?的周长为9cm ,则△ABC 的周长是( )A .10cm B .12cm C .15cm D .17cm 9. 如图,在△ABC 中,A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AD 上任意一点到点C 、B 距离相等;②AD 上任意一点到边AB 、AC 距离相等;③BD=CD ,AD ⊥BC ;④∠BDE=∠CDF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10、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 小时相遇; 若同向而行,则b 小时甲追上乙.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 ) A. a b b +倍 B. b a b +倍 C.b a b a +-倍 D. b a b a -+倍 二、精心选一选(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1纳米=0.000000001米,7.5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 (3)π-= ;若分式2 4 2--x x 的值为0, 则x 的值为 .当x 时,分式 2 2 -+x x 有意义。 1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8,周长为______. 14、把216a +-分解因式__________。 15. 如图,∠AOB=30°,OC 平分∠AOB ,P 为OC 上任意一点; PD ∥OA 交OB 于D ,PE ⊥OA 于点E ,若OD=4 ,则PE=__ __. 16、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 ,8,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7. 计算(-3x 2y 2)2·(2xy)3÷(xy) 2 =____;()1 3 143272π-??---+ ? ?? ______. 18. 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正______边形. 19、.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 33 x m m x x -=--无解,则m 的值为 . 20.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 中,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点P 为线段EF 上一个动点,连接BP 、GP ,则△BPG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 三、用心画一画、算一算(共20分) 21.(本小题6分)作图题(不写作图步 骤,保留作图痕迹).如图,OM,ON 是 两条公路,A,B 是两个工厂,现欲建一个仓库P ,使其到两条公路距离相等且到两工厂距离相等,请你确定该仓库P 的位置。 22.计算与 解方程(每题6分) (1)x x x x x x x x 4)44122(22-÷+----+ (2) 解方程求x :11 4112 =---+x x x (第21题) O N M · ·A B 第20题图 A B C D (第5题图) C (15) P D A B E O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10020v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3. 以上的式子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m(2)1m1m 3 m 10020v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6020v 小时,所以 10020v = 6020v . 10020v , 6020v ,s,v,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 s m2m 1 2 = 6020v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分析] 分式的值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2) = =a a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0,b≥0);=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a(a>0) a -(a<0) 0 (a=0);

(1) x x -- +31 5;(2) 2 2)-(x 例3、 在根式1) 222;2) ;3);4)275 x a b x xy abc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4、已知: 例5、 已知数a ,b ,若2()a b -=b -a ,则 ( ) A. a>b B. a>时,①如果a b >a b >a b >时,①如果22a b >,则a b >;②如果22a b <,则a b <。 例2、比较3223 的值。求代数式22,211881-+- +++-+-=x y y x x y y x x x y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 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A,∠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来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用b表示,顶点C所对的边AB用c表示。 3、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分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注: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一个三角形的种类,只需要判断最大的内角是什么角即可。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按边的相等关系分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4、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由不等式的性质易得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边关系的应用: (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技巧:只需验证两小边是否大于最大边即可)。 (2)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大小范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3)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4)求三角形的边长或周长时注意验证三条边能否组成三角形。 5、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该边上的高。 三角形有三条高,三条高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即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6、三角形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7、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_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_______-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只有非负数 a 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中,字母a 必须满足 , 才有意义。 2 )3(________ )(2=a 4

2020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 (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注意使用)0a ()a (a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0b ,0a (b 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0b ,0a (b a b a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b a b a +-与, b n a m b n a m -+与,它们也叫

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化简题的几种类型:(1)明显条件题;(2)隐含条件题;(3)讨论条件题. 1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1AB 可表示如下:∠C=90°?BC= 2

最新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 1、如果分式 x -1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 B 、x <1 C 、x ≠1 D 、x =1 2、己知反比例数x k y =的图象过点(2,4),则下面也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是 A 、(2,-4) B 、(4,-2) C 、(-1,8) D 、(16,2 1 ) 3、一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为 A 、4 B 、34 C 、4或34 D 、2 4、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下列哪种图形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等腰梯形 5、菱形的面积为2,其对角线分别为x 、y,则y 与x 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6、小明妈妈经营一家服装专卖店,为了合理利用资金,小明帮妈妈对上个月各种型号的服装销售数量进行了一次统计分析,决定在这个月的进货中多进某种型号服装,此时小明应重点参考 A 、众数 B 、平均数 C 、加权平均数 D 、中位数 7、王英在荷塘边观看荷花,突然想测试池塘的水深,她把一株竖直的荷花(如右图)拉到岸边,花柄正好与水面成600夹角,测得AB 长60cm,则荷花处水深OA 为 A 、120cm B 、360cm C 、60cm D 、cm 320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EF 过点O 与AD 、BC 分别相交于E 、F,若AB=4,BC=5,OE=1.5,

那么四边形EFCD 的周长为 A 、16 B 、14 C 、12 D 、10 9、如图,把菱形ABCD 沿AH 折叠,使B 点落在BC 上的E 点处,若∠B=700,则∠EDC 的大小为 A 、100 B 、150 C 、200 D 、300 10、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同一边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 、如果顺次连结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原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11、甲、乙两班举行班际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各选10名选手参赛,各班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统计如 下表: 通过计算可知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为0.22=甲S ,7.22 =乙S ,则下列说法:①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② 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的成绩稳定;③两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相同;④两组学生成绩的众数相同.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和AEFG 共顶点A,连 BE 、DG 、CF 、AE 、BG,K 、M 分别为DG 和CF 的中点,KA 的延长线交BE 于H,MN ⊥BE 于N. 则下列结论:①BG=DE 且BG ⊥DE ;②△ADG 和 △ABE 的面积相等;③BN=EN,④四边形AKMN 为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是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第9题图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一组数据8、8、x 、10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 . 14、如图,己知直线b kx y +=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 k y = 图 象交于A (1,m )、B (—4,n ),则不等式b kx +>x k 的 解集为 . 第14题图 15、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依此规律第10 个图形的周长为 . …… 第一个图 第二个图 第三个图 16、如图,矩形ABCD 对角线AC 经过原点O,B 点坐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