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研究案例分析
幼儿园科学实验游戏案例研究 幼儿园实验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习能力,更是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科学实验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够引起幼儿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结合实际幼儿园中的科学实验游戏案例,探讨幼儿园科学实验的意义与方法。
一、幼儿园科学实验的意义1. 培养观察力科学实验需要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式,从实验现象中获得相关信息,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提升动手能力科学实验往往需要幼儿进行一定的操作,包括搭建、拼图、测量等,这些操作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激发好奇心科学实验通常会呈现出一些奇特的现象,这些现象能够深深地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
4. 促进团队合作在科学实验中,幼儿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这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交流能力。
二、幼儿园科学实验游戏案例研究1. 水果电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了解并体验电能的产生原理。
实验过程:1)准备一个柠檬、一块铜板、一块锌板、一段导线和一个LED灯。
2)让幼儿用刀子帮忙将柠檬切成两半,然后将铜板和锌板分别插入柠檬的两个半部分中。
3)用导线分别连接柠檬上的铜板和锌板,然后用LED灯连接导线两端,观察LED灯的亮起情况。
实验效果: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了柠檬可以产生电能的现象,理解了简单的电能产生原理,兴致勃勃地讨论并共享了自己的发现。
2. 风筝制作实验实验目的:通过亲手制作风筝的过程,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制作原理及其在风力作用下的飞行情况。
实验过程:1)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张、竹子、线等。
2)给幼儿们展示风筝制作的步骤和方法,让他们动手亲自制作一个小型风筝。
3)待风筝制作完成后,带幼儿们到户外进行风筝的试飞。
实验效果:幼儿们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通过尝试、失败和继续尝试,锻炼了他们的毅力和耐心,当他们的风筝在风吹下顺利起飞时,不仅获得了成就感,还对科学实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湿地公园案例研究分析——经典

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森林公园湿地建 设工程
规划在奥运湖西北侧建设生态自然净化系统,也就是人工湿地,面积约10公顷。 规划在清河污水厂内建设8万t/d的再生水处理厂,采用膜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基 本可达到Ⅳ类水体标准(总氮指标达不到Ⅳ类水体标准),大部分常规指标接近Ⅲ 类水体标准要求。该部分再生水通过市政再生水管道向南通过清河后沿白庙村路入 奥运公园生态自然净化系统净化,补入奥运湖。
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设计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 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很好的解决了世博期间人流的分流问题。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 在形成不同文明景观体验空间的同时,提供了世博期间人流等候、疏散的场地。
设计特色:
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并对与6大问题做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 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4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蓝带: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设计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4个部分组 成。其中滨江芦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主要是指场地中部的人 工湿地系统。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 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
图1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
图2
人工湿地剖面图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森林公园湿地建设 工程”即将动工。这个位于京城中轴线北端 的奥林匹克公园,总用地约1135公顷,是举 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区域。北区以自然生 态绿色景观为主,面积约300公顷。奥林匹 克森林公园在满足2008年奥运会比赛和绿色 生态带的需要同时,还将作为一个污水处理 系统,使清河再生水厂提供的中水经过湿地 的处理,达到森林公园用水的标准。
“比色法测定铜矿石中铜的含量”的案例分析

实 验研 究
“比色法测 定铜矿石 中铜 的含 量" 的案例 分析
荆、黎 颖 (上 海 师 范 大学 附属 中 学 ,上 海 200234)
摘 要 :案例 以红 墨 水 的小 实验 引 入 比色 法 ,侧 重以 目视 比色法 测定 模 拟 的铜 矿石 粉末 中铜 的含 量 ,然 后 以分 光光 度 法 等方 法 分
析实验误差。案例把中学基础化学实验技能 “配置_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比色法和社会生产联系在一起,循序渐进地引导高中 学 生全 面体 验 比色 法实 验 。
关 键 词 :铜矿石 中铜 的含量 ;比色 法 ;目视 比色法 ;分 光 光度 法
文 章 编 号 :1005—6629(2013)12—0053~03
好标签。
② 取 6只小试 管 编 号。按 照表 2,用 1 mol/L的硫
酸铜标准溶液配制成 6种浓度的溶液。
表 2 配制硫 酸 铜标 准溶 液色 阶
试 管 编号
l 2 3 4 5 6
硫 酸铜 溶液 的体 积 (mL) 8.0 6.0 4.0 2.0 1.0 0.O
蓝 色溶 液和 不溶 性 杂质 稀硫 酸 称 取 铜矿石 粉末
l过 滤
!II:...一
.... ..... .....
蓝色 硫 酸铜
待测 溶液
判 断硫 酸铜 待 测 溶液 的浓 度
析 的方 法。光的范 围从可见光扩 展到紫外 区和近 红 外 区。它在 现代科 学研 究和生产 中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 。比 色法 主要包 括配制待 测溶液 ,配制标 准溶液色 阶和 比 色三个操作步骤 【2】。
蒸馏水的体积(mL) 2.0 4.O 6.O 8.0 9.0 10.O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及微型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及微型实验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以及微型实验研究的实践应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随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展示了优秀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
文章还结合微型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改进与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ase analysi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icro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principl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emphasizing student-centered, heuristic teaching, and exploratory learning. Subsequently, through specific teaching case analysis,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excellent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were demonstrated, including teaching goal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article also combines the method of micro experimental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在案例分析部分,本文将选取若干典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其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移空技术的实验研究与案例解析

移空技术的实验研究与案例解析1目的本研究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的规范与示范研究》的子课题—气功疗法(移空技术)。
应用移空技术干预应激性焦虑、抑郁情绪的实验研究,将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评估移空技术的治疗效果和持续效果;并利用案例实证研究,了解移空技术的操作机理,可与实验研究结果相互验证。
2方法按照实验设计的纳入、排除和脱落标准,选择高校学生共101例,将实验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应用移空技术进行干预,对照组未使用任何干预手段,即为空白对照组。
两组都在大致齐同时间段,让受试者填写相关心理学量表进行评估,其时间点分别为:入组时的前测、入组后一个月或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三个月和治疗结束后六个月。
具体选用的测评量表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四个量表。
通过对上述量表评分的统计分析,以验证移空技术干预应激性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
移空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十大步骤,分别为①简易气功放松训练:三调放松、②确定需要处理的问题(测量问题的影响度)、③存想问题的象征物、④存想置放问题的承载物、⑤画出问题的象征物及承载物、⑥再次进行简易气功放松训练:三调放松、⑦将象征物放入承载物、⑧在不同的距离上移动承载物、⑨打开承载物评估疗效、⑩重复操作。
操作步骤中第二步骤为确定需要处理的问题(测量问题的影响度),第九步骤为打开承载物评估疗效,这两个步骤都需来访者在移空技术记录纸中测量记录问题影响度的分值。
测量问题的影响度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问题影响度越高,以此作为直接快速测量每次治疗的效果。
另外,移空技术研究组全组51人,其中20人有做家庭作业,31人未做家庭作业;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验证有无做家庭作业,对治疗的持续效果有何影响。
案例解析通过个案研究深度访谈和观察法,利用录音录象记录,探索移空技术的操作机理。
实验室安全意外案例分析与研究

实验室安全意外案例分析与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常见的工作,然而,由于安全措施不当、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实验室发生安全意外的情况时有发生。
本文将对实验室安全意外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其原因和预防措施。
1. 案例一:化学品泄漏爆炸某实验室在进行化学合成实验时,由于操作人员疏忽,将两种不兼容的化学品混合在一起,导致激烈的反应并引发爆炸事故。
该意外造成实验室损毁、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这一案例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实验人员缺乏对化学品兼容性的了解以及对实验操作规程的不遵守所致。
为了预防类似的意外情况,实验室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安全操作规程,并强调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细致性。
2. 案例二:火灾事故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原因是实验室内存放的易燃物品未妥善保管,受到高温热源引燃。
火势蔓延迅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案例中,缺乏对易燃物品储存的规范管理是导致火灾事故的根本原因。
为防范类似意外,实验室应采取措施确保易燃物品的正确存放和分类,例如通过标识和合适的储存方式来预防火灾的发生。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也应考虑防火材料的使用,以提高实验室火灾的安全性。
3. 案例三:人身意外有报道称某实验室的一名实验员因操作不当受到化学品溅入眼睛而导致失明的事故。
该实验员工作过程中没有正确佩戴防护眼镜,致使化学品溅入眼睛造成严重伤害。
人身意外的发生在实验室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有效地预防此类情况发生,实验室应加强对实验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其了解和掌握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监督并执行防护设备的佩戴。
结论:实验室的安全意外案例分析与研究对于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案例中的失误和教训的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验室安全意外的发生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安全预防措施。
最新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案例分析报告完美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案例

劣质奶粉案与倒奶事件一、案例内容:1.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迅速派出调查组赶往阜阳市。
截至目前,国务院调查组已基本查清阜阳劣质奶粉的致病原因、危害范围及其生产源头、销售渠道和销售范围等,并组织当地医疗机构对受害婴儿进行了救治。
经对当地2003年3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儿进行的营养状况普查和免费体检显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229人,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的189人。
目前尚有28名诊断为营养不良的婴儿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患儿病情稳定,营养状况逐步改善。
经国务院调查组核实,阜阳市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
其中,阜阳市政府先前公布的13人中,3人分别死于其他疾病,本次又新核查出2名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营养不良而死亡。
国务院调查组通过卫生学调查证实,不法分子用淀粉、蔗糖等价格低廉的食品原料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进行调香调味,制造出劣质奶粉,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但没有发现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也没有检出激素成分,基本排除受害婴儿受到毒性物质侵害的可能。
长期食用这种劣质奶粉会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停滞、免疫力下降,进而并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
经初步调查,阜阳市查获的55种不合格奶粉共涉及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家企业,既有无厂名、厂址的黑窝点,也有的是盗用其他厂名,还有证照齐全的企业。
这些劣质奶粉主要通过郑州万客来市场、合肥长江批发市场、蚌埠市太平街新市场、阜阳元丰市场等批发市场和生产厂家批量购进并批发到各县(市)、区的奶粉经销商、超市、百货商店、日杂店和行政村的小卖部,销售范围主要是阜阳市各区县的乡镇和农村市场。
在国务院调查组的统一组织下,阜阳市对制售劣质奶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进行了严厉打击。
截至目前,共抽检各类奶粉586组,扣留、封存、暂停销售奶粉10多万袋;立案查处涉嫌销售不合格奶粉案件39起;打掉生产及分装窝点4个;刑事拘留47人,留置审查59人,宣布正式逮捕31人,依法传讯203人。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实验探究案例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实验探究案例分析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以及其他一些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是生命的基础,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物中。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对于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探究一个有机化合物实验案例来分析其结构和分类。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苯酚(C6H6O)作为研究对象。
苯酚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有特殊的芳香味道,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天然提取得到。
为了探究其结构和分类,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对苯酚进行了元素分析。
利用元素分析仪,我们确定了苯酚的构成元素为碳(C)、氢(H)和氧(O)。
元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苯酚的分子式为C6H6O,其中6个碳和6个氢原子构成了苯环,氧原子则连接在苯环上。
接着,我们进行了苯酚的红外光谱(IR)分析。
红外光谱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工具。
通过红外光谱图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苯酚分子中的官能团或键的情况。
在苯酚的红外光谱图中,我们观察到了特征峰位,如羟基(OH)的峰位和芳香环(C6H5)的峰位。
这些特征峰位进一步证实了苯酚分子中存在羟基和芳香环结构。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苯酚的功能官能团实验。
通过与其他化学试剂的反应,我们可以确定苯酚是否具有特定的功能官能团。
例如,我们将苯酚与溴水反应,观察到苯酚溶液变成深褐色,产生白色沉淀。
这表明,在苯酚分子中存在反应性的羟基官能团,可以与溴酸根离子发生取代反应。
基于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苯酚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C6H6O|OH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实验结果,苯酚可以被归类为芳香醇一类的有机化合物。
芳香醇是由苯环与羟基官能团相连的化合物。
苯酚的芳香环和羟基官能团赋予了其独特的性质和反应能力。
总结而言,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结构与分类,我们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对于预测其性质和反应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的有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并促进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实验:对无关变量的影响小
例子1-1:一作文实验的实验设计
一位语文教师深感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于是设计了“情景作文”方法在班上试行,经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作文质量有较普遍的提高。
自变量:学习“情景作文”的方法
因变量:作文质量
前实验,单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
例子1-2:范文在习作训练中的作用
某学校4个班149名学生,先让学生写作文并评分,然后给学生提供范文模仿,让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理解范文,然后进行仿写。
对仿写后的作文进行评阅,比较两次作文成绩的差异。
自变量:学习“情景作文”的方法
因变量:作文质量
准实验,多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习时间统一,统一测试训练前作文能力。
特点:增加了一个前侧;单组、无对照组;不是随机试验
例子1-3:学习方法指导的固定组比较实验
某校2个班,在第一班由教师每周上1节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第二班不开展任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一学期结束时,比较两个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自变量: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因变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准实验,单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作业练习时间统一,一学期。
没有进行同一教师教学,没有统一测试入学前能力和情况。
特点:有对照组;不随机和随意分配
二、准实验: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有所加强
例子2-1:记数教学的结构—定向教育实验
某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各41人,实验班按照实验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对比班按照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 自变量: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
因变量:分段数学成绩;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习时间统一,统一测试入学前数学能力和智力情况。
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因变量增值比较,即O2-O4和 (O2-O1)-(O4-O3),对两组增值分数平均差进行t 检验以考核其差异的显著性。
特点:不等控制组设计:实验组有前后测、控制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前后测
O1XO2;O3-O4
例子2-2:榜样和强化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某校一个班40人,在实验前,老师连续4次(1周1次)测量学生的 诚信观念,然后施加实验影响,即老师在1周内每天给学生介绍一个讲诚信的故事,当学生作出正确道德判断时,立即给予表扬(强化),1周过后连续4次(1周1次)复测学生的诚信观念。
统计分析:比较前4次和后4次测试的结果是否 连续,如果有跳跃上升,则说明实验处理有效。
自变量:对诚信观念做出的反应
因变量:学生的诚信观念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
统计分析:比较前4次和后4次测试的结果是否 连续,
准实验,自然实验,单因子实验
例子2-3:自学、讲授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比较
某数学老师试图比较学生学习新课时使用三种方法的效果,于是在所教的同级三个班进行比较实验,第一个月,一班采用自学法、二班采用讲授法,三班采用讨论法,第二、第三个月各班转换教学方法,在每个月结束时测试学习成绩。
统计分析:比较各班使用不同方法的学业成绩,即计算3个班用同一方法所得成绩的平均分,进行差异检验。
自变量: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变量:分段数学成绩;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
统计分析:比较各班使用不同方法的学业成绩,即计算3个班用同一方法所得成绩的平均分,进行差异检验。
自然实验,单因子实验,准实验
特点:平衡设计:周期性一系列的测量
三、真实验:能随机分配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因素
例子3-1: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的实验
假设:系统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实验处理: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6种应用题解题方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想法、假设法、对应法),每周3次,每次1节课,共7周20节课。
控制组不讲,只做同样的练习。
因变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操作定义:等值数学难题测验)
自变量:解题思维策略
条件控制:随机取样;同一教师教学;
前后测相同(等值难题,测验时间与要求前后一致);练习内容相同。
统计分析:对 (O2-O1)-(O4-O3)进行显著性检验,即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成绩平均分数参数进行t 检验(前测随机等组处理)
例子3-2:电视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
某校初一2个班,按照入学成绩分成两个等组,随机指派一个为实验班,在实验班英语教学中使用电视教学,而对照班按常规进行教学。
其他条件均相同。
一学
期后,进行后测,比较电视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效果。
自变量:不同的教学方式
因变量:不同教学产生的效果;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同等的成绩,统一测试入学前英语情况。
;前后测;统计分析:比较电视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效果
真实验,单因子实验
特点: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试设计:两组都有前后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