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精选材料题(带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P3.动脑筋提示: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歌曲的旋律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来思考。
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为抗日救亡运动、激发人民群众抗日斗志、鼓舞人民英勇抗战而作。
音乐充满了激情富于感召力,象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有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内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任重道远的形势下,这首歌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因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它为国歌。
P5活动与探究1.提示:从中国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获得民族独立,从人民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国家实力将不断增强等方面来理解。
例: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里,中国不断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中国人民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反动政府的压迫和剥削下,被迫接受了被奴役的命运。
新中国的成立,必将使中国人民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生活水平都将得到不断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2.提示:左边是阿沛·阿旺晋美,右边是十世班禅。
P8.动脑筋提示:(1)课文中已经给了明确答案,就是中国人民必须对美国的侵略加以制止。
中国应该出兵援助,应该保家卫国。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应该使学生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
(2)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还应该使学生明白出兵不出兵是和国家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例:不能。
他们说的都对。
男孩和女孩都认识到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扼杀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的举措,我们有义务去援助同我们友好的、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弱小的邻国,我们更要严厉阻止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扼杀和践踏,抗美援朝不仅是为了援助朝鲜,更是保家卫国,“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出兵。
P10.动脑筋提示:(1)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八年级历史下册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八年级历史下册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1953年;实行赎买政策(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详解】(1)依据“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
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根据所学可知,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睛】注意识记与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新⼈教版⼋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部编⼋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中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民经过⼀百多年的英勇⽃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主的国家;中国⼈民从此站起来了。
请回答(1)中国真正成为独⽴⾃主的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中国⼈民⼀百多年的英勇⽃争”是从何时开始的?(3)为了推翻三座⼤⼭的统治,中国⼈民进⾏了哪些英勇的⽃争?(⾄少举出三个事例)(4)“中国⼈民从此站起来了”你得到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参考答案:(1)中华⼈民共和国的成⽴(2)1840年鸦⽚战争(3)天平天国运动、⾟亥⾰命、北伐战争、抗⽇战争、解放战争等(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它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得到了⼟地,成为⼟地的主⼈。
这使⼈民政权更加巩固。
⼤⼤解放了农村⽣产⼒,农业⽣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请回答(1)材料所描述的重要事件是什么?(2)中国何时彻底摧毁封建⼟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3)为了摧毁封建⼟地制度,中央⼈民政府颁布了哪部法律?(4)此后中国建⽴起何种⼟地制度?(5)通过这件事,你得到什么感悟?参考答案:(1)⼟地改⾰的完成(2)1952年底(3)《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4)农民⼟地所有制(5)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切实解决农民的⼟地问题,是真正代表⼈民利益的党。
3、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的⼈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极⼤地增强了中国⼈民的民族⾃信⼼和⾃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请回答:(1)材料所评价的是什么事件?(2)这件事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3)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数的英雄⼈物,请列举出其中的两位。
(推荐)八年级历史下材料题精选(附答)

(推荐)八年级历史下材料题精选(附答) 材料一:公元6世纪,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律》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
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
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
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2分)(2)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什么(2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保存了什么?(2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拜占廷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2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案:(1)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
(2)罗马帝国。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经典)。
(3)保守,固守以往的辉煌,缺乏创新。
(4)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或:不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要学习和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行对外开放等等。
本题考查的是拜占廷帝国的历史。
《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
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罗马帝国。
“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拜占廷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保守,固守以往的辉煌,缺乏创新。
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或:不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要学习和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行对外开放等等。
最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附解析).docx

最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 ( 附解析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会议。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结合史实,以东莞为例,谈谈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
(题目自拟, 200 字以内)【答案】改革开放后的东莞人民改革开放后,东莞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东莞人民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东莞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改革开放后,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东莞人民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市内装修和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向成熟迈进,东莞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东莞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从东莞人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发生变化的角度入手,体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要审题,提出观点,注意观点明确;其次,要围绕看法,认真组织材料,论述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证要充分;最后进行总结,升华看法。
围绕改革开放后东莞人民生活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2.观察图片阅读相关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 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
1984 年 5 月曾以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十四个城市定为沿海开放城市:此后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以及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人教版)(含答案)(超经典)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人教版)(含答案)(超经典)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九一八事变D. 中共二大的召开答案:B2. 以下哪个国家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A. 德国B. 日本C. 英国D. 美国答案:C3. 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鸦片战争的结束C. 解放战争的胜利D. 第一次国共内战的结束答案:C第二部分:填空题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哪里宣告成立?答案:天安门广场5.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地是__北京__。
第三部分:简答题6. 请简单描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包括反帝反封建和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被动地位到主动地位的转变。
第四部分:论述题7. 请论述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企图,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同时,抗战也成为中国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基础,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统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五部分:解答题8. 请解答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案: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的滞后、改革的阻力以及对外交往的限制等。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防和外交政策的调整等。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最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附答案)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
(4)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1954年 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
材料二、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2)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依据题干图表关键词“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铁路建成”可知,图中建设成就所属的领域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练(附答案)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 2 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材料四:2005 年12 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 年 1 月 1 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 2 分【参考答案:(1)材料一:土地改革;材料二: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者包产到户)( 2 )从农民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或从私有制到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土地仍归国家所有。
( 3 )启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制定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共产党总是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等。
(言之有理,答一点即可,)】2、“农民安,天下安”。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心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
这样,才使得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请回答以下问题:(1)20 世纪50 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2)、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有着怎样的举措?解决(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4)“民以食为天;农业愁,天下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参考答案: 1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精选材料题
1. 材料一 1950年6月,中央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作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
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公布的法令,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3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制。
(2分)
(2)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承包制体现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1分)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尝试?(1分)农业生产承包制后来发展为什么制度?(1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析上述两次农村改革的异同点分别是什么?(2分)
土地改革是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公有制;同: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分) 原则: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
2.材料一:1952年的国庆,毛泽东曾经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材料三: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推开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大门一一四川等地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两天半建起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蛇口工业区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农村到城市,从集体到个人,一股股强大的改革气旋喷涌而出。
一一新华社《跨越时空的坐标》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1分)为改变这一现状,党和政府在经济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和遇到的挫折各是什么?(2分,各举一例即可)
)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 读材料二,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取得了哪些“收获民心”的重大成就。
(2分)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实施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