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盐和铁盐对腐殖酸混凝特性的比较_万俊力
铝盐和铁盐去除有机物的特点比较

############################################## 工程信息
哈尔滨市将投资# $亿元建设九大污水治理项目
哈尔滨市将投资其中文昌 "亿元建设松花江南岸沿江生活污水截流及处理工程等九大污水治理项目, 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何家沟群力污水处理厂工程、 松花江南岸沿江生活污水截流及处理工程将在 % " " $年 前完成, 届时哈尔滨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其余六项将在% " #, " " $年前完成项目规划。九大污水治理项目 建成后, 哈尔滨市排放的污水将全部完成二级生化处理。 (本刊编辑部 供稿)
+ +
无机离子 (钙、 镁、 铝等) , 会与有机物反应生成络合 物, 此时有机物的官能团为无机离子所掩蔽, 使得分 子链产生了收缩, 其结果是络合物的表观尺寸变小, 即经混凝后在某些分子质量区间内有机物含量会有 所增加。 对$ 而言, 随着铝盐投量的增加则对其的 %! ) + 去除率也明显增加。从各个分子质量区间的去除率 变化来看, 除个别区间外其余呈现出规律性增加的 趋势。此外, 对$ 的去除率明显高于 ! 这 %! " #, ) + 表明强化混凝能更有效地去除 $ 类有机物。混 %! ) + 凝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为电性中和以及形成的矾 花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 所代表的有机物多 %! ) + 含有羧酸和羟基等极性基团, 在天然水中呈负电性, 而混凝剂的水解产物带正电, 因此这类有机物容易 为混凝所去除。! 它 " # 代表溶解性有机物的总量, 由各种不同性质的有机物组成, 除了带负电性的有 机物外还有许多呈中性和弱极性的有机物。对于中 性和弱极性的有机物混凝剂难以产生电性中和及吸 附作用, 去除效果很差。 % 铁盐 在以铁盐为 混凝剂进 行试验时 发现, ! " #和 在各个分子质量区间的变化情况与铝盐的基 $ %! ) + 本相同。两者去除有机物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铁盐对 分子质量!$" " "%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铝
铁盐和铝盐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铁盐和铝盐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毒性研究进展作者:刘弯弯路达梁淑轩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08期摘要:人们进行了大量关于絮凝剂毒性效应的研究,本文总结了铁盐和铝盐絮凝剂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毒性影响,整体来看:铁盐和铝盐对污水中的微生物有抑制、促进和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三种不同的影响。
建议寻找一种最理想的方法来评价絮凝剂对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的影响;着力研发无毒的絮凝剂,逐步取代有副作用的絮凝剂;选择絮凝剂时应全方面考虑,提高效率降低毒性。
关键词:铁盐絮凝剂;铝盐絮凝剂;微生物;毒性絮凝过程作为众多水处理工艺流程中不可缺少的前置关键环节,且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等优点,也是国内外水处理领域最常用的方法[ 1 ]。
在污水处理中使用的絮凝剂种类繁多用量大,在对污水处理效果起到积极作用的情况下,残留在水中和污泥中的絮凝剂及其副产物也不可避免的给环境和生物带来潜在风险。
这些絮凝剂残留在水中的成分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毒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关铝盐絮凝剂和高分子絮凝剂单体的毒性已有较多报道[ 2-3 ]。
铁盐絮凝剂相对于铝盐絮凝剂,残留量小、生态毒性小,而关于这些铁盐絮凝剂的生态影响数据目前还鲜有报道[ 4 ]。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絮凝剂对各方面产生的风险大小,给污水处理中絮凝剂的使用提供更为科学安全的使用指南,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以不同的动植物、微生物等作为受试生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下面是国内外学者对铁铝无机絮凝剂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1 铁盐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铁盐在水处理中的大量应用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有研究发现Fe2(SO4)3在20~60mg/L时对污泥的活性指标脱氢酶活性、比耗氧速率、胞外聚合物影响不明显,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80mg/L时,污泥活性指标开始下降,100mg/L时对污泥活性的抑制率进一步增大,且污染物的去除率降低[ 5 ]。
浅谈水处理中混凝剂的选择

浅谈水处理中的混凝剂的选择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李红梅王义伟李梦露李安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铝盐和铁盐优缺点及在水处理中混凝效果的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的混凝剂选择以优化水处理效果,保证出厂水质安全。
关键词:铝盐铁盐混凝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混凝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工艺处理效果的评价,水处理使用的混凝剂主要有无机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混凝剂两大类。
无机混凝剂以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PAS)等铝系混凝剂;以三氯化铁、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铁(PFC)等铁系混凝剂为代表;有机高分子混凝剂以聚丙烯酰胺(PAM)、聚硅酸铝铁混凝剂(PAFS)、聚合氯化铝铁(PAFC)等混凝剂为代表,下面就铝盐与铁盐混凝剂的特点展开探讨。
1.铝盐混凝剂铝盐的混凝机理主要是其水解过程的中间产物能与水中不同阴离子和负电溶胶形成聚合体,即产生聚合混凝作用.聚合氯化铝由于含有更多的高电荷、高聚合度形态,因而具有更强的电中和能力和强烈的吸附能力。
但是,近年来随着水处理过程中铝盐混凝剂的大量广泛使用,饮用水铝超标现象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冬季及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尤为严重.有关文献表明居民用水的总铝含量高于水源的总铝浓度,说明混凝过程中铝盐混凝剂的残留是造成出厂水铝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
对饮用水中铝含量的限制,欧美国家认识较早,相关标准也最为严格,大部分国家的警戒线水平为0.05mg/L[2]。
而在我国现行的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2006》中,对铝含量限制为0。
20 mg/L。
资料表明铝进入人体后,通过蓄积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导致产生老年痴呆、铝性骨病、铝性贫血等中毒病症[3],根据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的资料,全球老年痴呆患者2400多万,其中中国患者700多万,且每年以30万新增病人的速度增加。
2.铁盐混凝剂铁盐混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铁、液体聚合硫酸铁、三氯化铁、聚合磷酸类复合铁盐、聚合硅酸类复合铁盐、铝铁共聚复合混凝剂等。
硫酸铝、三氯化铁处理黄河水的混凝效果对比

指 作为混 凝剂的高分子物 质以及硫酸铝和三 氯化 铁溶于水后 ,
经水 解 和 缩 聚 反 应 所 形 成 的 高 聚 物 均具 用 线形 结构 。与 胶体 微
粒之 间的强 烈吸附作用 ,通过 吸附 架桥使颗粒 逐渐变大 ,最 终 形成 肉眼可 见 的粗 大 絮凝体 ( 称 矾花 ) 俗 。 1 1 硫酸铝 ( , o ) 1 H, . A1( ・ O)的混凝机 理 s 8
同的水质条件下各种 因素的影响水平也相差很大。不同的 P H 值 、水 力条件 、絮 凝剂 投加 量 、 反应时 间、沉 淀 时 间等 因
素在相同的黄河水条件下 , 对铁盐和铝盐混凝 剂的混凝 效果 也
有 显 著 的影 响 。
1混 凝机 理 .
混凝机理是 一个至今 尚未完全解决 的理论 问题 。 影响混 凝 的因素很 多,如水 中杂 质成分和浓 度、水温 、水的 PH 值
D 0 3 6/ . s . 0- 9 22 1 .5O 6 OI1 .99 jin 1 1 8 7 .0 0 1 .O s 0
硫酸 铝 三 氯化 铁处 理 黄 河水 的 混凝效果对 比
庞梅俊 包头铁道职业技 术学院 0 44 100
上 述 高分 子缩 聚反 应的 结果 是 ,使 聚合物 电荷逐步 升 高 ,
习 誊薏 囊 。 l 鞣 龟蹩 i 1 囊
投 加 量
警 * j i 0
毫l _ l 麓
混 凝 ;铁 盐 ; 铝 盐 ; 水 温 :P H值 ; 水 力 条件 ;絮 凝 剂 种 类 ;
混 凝是水处理 中常用的处理 技术 ,在原水 中投加混凝 剂 混 合、 反应后使水 中悬浮物及胶体杂质形成易于沉淀的大颗粒 絮凝体 ,以提 高重力分离的 效果 。相 作用机理不尽相 同, 不同种类混凝剂在相 和硫酸铝相似 ,在 由【 e H2 6 向【 e ( F ( 0) F OH) ( 0) 的 3H2 3 】 转变过 程 中 ,伴有许 多羟基桥 或缩 聚反应 而形成 高分子物 质。 硫酸 铝和三 氯化混凝 剂投 入到水 中后 ,通过搅 拌器剧 烈搅 拌 ,使带 电聚合物 迅速 均匀地 与全部 胶体杂 质接触 。随后 ,脱 稳 的胶粒 在相互凝 聚 ,同时 ,聚合 度逐渐增 大的高聚 物的架桥 絮凝便连续进行 ,最终形成的聚合度极大的中性氢氧化 铝和氢氧 化铁 将会 使絮凝过程 加速进 行 。
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对高浓度腐植酸水样的絮凝效果分析

1 0
2 n
3 8
4 0
蛳
∞
7 0
絮凝剂投加 置 a /  ̄L g
液 面约 2m 处吸取上层 澄 清液 , 4 0 m波 长处 c 在 2n
测定 透光率 。
2结 果与讨 论
图 2絮凝 剂用量 对絮 凝效 果的影 响
絮凝剂用量对 絮凝效果有较大 的影响 , 特定 对
昌吉 学 院学报
2 l 年第 6期 0 1
聚 硅 酸 铝 铁 絮 凝 剂 对 高 浓 度 腐 植 酸 水 样
的絮凝 效 果 分析
顾 宏新 史峰 山 王振 新。
( ,,. 12 3 昌吉学 院 新 疆 昌吉
摘
8 10 ) 3 0 1
要: 本文 以高浓度腐殖酸模拟水样为 处理对 象, 考察 了聚合硅酸铝铁絮凝 剂对模拟 水样 的絮 凝效果 ;
聚硅 酸 铝 铁 絮 凝 剂 是 在 聚硅 酸及 传 统 的 铝 盐、 铁盐 等 絮凝 剂 的 基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聚硅 酸 与 金 属盐 的复合 产物 。近 年来 研究 人员 发现在 处 理 废 水等 复杂 、 稳定 的分 散体 系 时 , 复合 絮凝 剂表 现 出优 于单 一 絮凝剂 的效 果 ¨ 。加 入一定 浓度 的高 J
的水样 有一个 适宜 的用量 范围 。由图 2可 以看 出 , 随着 絮凝剂 用量 的增 加 , 样 的 透光 率逐 渐 升高 , 水
.
21 . 絮凝 时 间对絮凝 效果的 影响
确 定 絮凝时 间初 步 实 验 中 , 凝 剂 配 比 A : 絮 l F :i 2 1l的比例 ( 尔 比)用 量为 3 m , eS 取 : : 摩 , 0 g结
1 2 实验 方 法 .
铁盐和铝盐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铁盐和铝盐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 的毒性研究进展刘弯弯路达梁淑轩(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人们进行了大量关于絮凝剂毒性效^应的研究,本文总结了铁盐和铝盐絮凝剂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毒性影响,整体来看:铁&和.f e lt对拜水中的微生物有抑制、促进和低'农度促进高农度抑制三种不同的影响q建议寻找一种最理想的方法来评价絮凝刺.对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的影响;着力研发无毒的絮凝剂,逐.步取代有副作用的絮凝荆;_选择絮凝剂时应全方面考虑,提高效率降低毒性。
关键词:铁盐絮凝剂;铝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过程作为众多水处理工艺流程中不可缺少的 前置关键环m且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等优点,也是国 内外水处理领域最常用的方法在污水处理中使用的 絮凝剂种类繁多甩量大,在对污水处理效果起到积极 作用的情况下,残留在水中和污泥中的絮凝剂及其副 产物也不可避免的给环境和生物带来潜在风险。
这些 絮凝剂残留在水中的成分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毒 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铝盐絮凝剂和 高分子絮凝剂单体的毒性已有较多报道[2-3]。
铁盐絮凝 剤相对于招盐絮凝剂,残留量小、生态毒性小,而关于这 些铁盐絮凝剂的生态影响数据目前还鲜有报道[4]。
为了 更清楚的了解絮凝剂对各方面产生的风险大小,给污 水处理中絮凝剂的使用提供更为科学安全的使用指 南,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以不同的动植物、微生物等作 为受试生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s下面是国内外莩者 对铁铝无机絮凝剂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毒性的研究 进展。
1铁盐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铁盐在水处理中的大量应用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 响已弓丨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有研究发现Fe,2(S04)3在20~ 60m g/L时对污泥的活性指标脱氢酶活性、比耗氧速率、胞外聚合物影响不明显,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 的增加而增大,在80m g/L时,污泥活性指标开始下降,100mg/L时对污泥活性的抑制率进一步增大,且污染物 的去除率降低[51。
《2024年强制与自发水解所得氯化聚铝絮凝剂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混凝性能研究》范文

《强制与自发水解所得氯化聚铝絮凝剂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混凝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腐殖酸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混凝剂,如氯化聚铝絮凝剂,对去除水中的腐殖酸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就强制与自发水解所得氯化聚铝絮凝剂的混凝性能进行研究,以期为实际水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实验所用的氯化聚铝絮凝剂通过强制与自发水解法制备,腐殖酸购自专业化学试剂供应商。
实验用水为模拟含有腐殖酸的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
2.2 方法采用实验室规模的混凝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首先,将一定浓度的腐殖酸溶液与不同剂量的氯化聚铝絮凝剂混合,然后观察并记录混凝过程的变化。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混凝产物的形态和结构;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测定水中腐殖酸的含量变化。
三、结果与讨论3.1 混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强制与自发水解所得的氯化聚铝絮凝剂在去除水中腐殖酸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混凝性能。
随着絮凝剂剂量的增加,腐殖酸的去除率逐渐提高。
在适当的pH值和温度条件下,混凝效果更佳。
3.2 产物形态与结构通过SEM和AFM观察发现,混凝过程中产生的絮体具有多孔、松散的结构,有利于吸附和去除水中的腐殖酸。
此外,随着氯化聚铝絮凝剂水解程度的增加,絮体的形态和结构也发生变化,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
3.3 去除机理氯化聚铝絮凝剂通过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等作用去除水中的腐殖酸。
在适当的pH值和温度条件下,电性中和作用使得腐殖酸分子与絮凝剂之间的静电斥力减小,有利于吸附和去除。
同时,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使得絮凝剂与腐殖酸分子形成较大的絮体,便于从水中去除。
四、结论本研究表明,强制与自发水解所得的氯化聚铝絮凝剂在去除水中腐殖酸方面具有较好的混凝性能。
铝盐和铁盐对腐殖酸混凝特性的比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ees de yT C V ap o m tcdses naa zrfD 0 0,H L n CM eh i e.C m iigte f HA w r t idb O ,U , ht er i r o nl e P A 2 0) P C ad G — S t nq s o bn h u o i p i y c u n
r mo a fH A h n t a fa u s f e e v lo t a h to l m ul 、HPLC a ayssrs lss o d t a A t at n l i e ut h we h tH wih MW g e ha 1 0Da c u d b emo e r hih rt n 00 o l er v d mo e
Abta t Jrtsswee cn u td rse t eyfrtec au ain o u c a is f sr c a et r o d ce e p ci l o h o g lt fh mi cd HA) wt lm U ae a d frc c lr e a v o i au Si t n er ho d s h f i i
文章 编 号 :0 90 7 2 0 0 —0 6o 1 0 — 1 7(0 8) 10 1 一4
中 图分 类 号 : 5 8 TU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
万俊力, 王晓昌, 金鹏康. 铝盐和铁盐对腐殖酸混凝特性的比较 Vol. 27, No. 1, 2008
图 3 pH=7.0 时 FI 与投药量之间的关系 Fig.3 Relation between FI and dosage when pH=7.0
图 5 腐殖酸混凝后分子量分布变化 Fig.5 Variation of MW distribution after coagulation of humic acids
DOI:10.15890/ki.jsjs.2008.01- 19
Water PuVrifoilc.a2t7io, nNoT.e1c, h20n0o8logy
铝盐和铁盐对腐殖酸混凝特性的比较
万俊力 1, 王晓昌 2, 金鹏康 2
( 1.长 沙 理 工 大 学 水 利 学 院 , 湖 南 长 沙 410076, 2.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 陕 西 西 安 710055)
Compar ison of the Pr oper ties of Coagulation between Alum Sulfate and Fer r ic Chlor ide with Humic Acids
WAN J un-li1, WANG Xiao-chang2, J IN Peng-kang2 (1.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6,China; 2.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 and Tech.,Xi'an 710055,China)
为了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以达到控制消毒副产 物的目的, 强化混凝仍是首选处理方法[1]。自然水体 中天然有机物的主要代表为腐殖酸类物质, 本文以 腐殖酸为去除对象, 运用 HPLC 和 GC-MS 等方法, 研究铝盐和铁盐对腐殖酸的混凝处理特性, 并进行 了比较。
1 研究方法
1.1 原水的配置
将 取 自 西 安 啤 酒 厂 剩 余 污 泥 在 0.1 mol/L 的 NaOH溶液中浸泡 24 h, 取上清液于稀 盐 酸 ( pH<1) 中沉淀, 所得沉淀物即为腐殖酸[2]。将提取的腐殖酸
1.3 分析方法
( 1) 采用日本岛津公司产 TOC-5000A 测定静沉 后水样的总有机碳 TOC; 经过 0.45 μm 滤膜过滤前 后的水样, 采用日本岛津公司产 UV1680 型分光光
净水技术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Vol. 27, No. 1 2008
Abstr act Jar tests wer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for the coagulation of humic acids (HA) with alum sulfate and ferric chloride as coagulants at different pH values. The removal of HA, coagulation process, molecular weight (MW)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HA were studied by TOC, UV254, a 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zer (PDA 2000), HPLC and GC-MS techniques. Combining the removal of TOC and UV254 with online monitoring of PDA 2000,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at pH 5.0 ferric chloride had higher removal of HA than that of alum sulfate. HPLC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HA with MW higher than 1000Da could be removed more effectively when coagulant was ferric chloride. GC-M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most all organic matters with carboxyl and hydroxyl groups could be removed by coagulation at pH 5.0 and ferric chloride had higher removal than alum sulfate, while at pH 7.0, many hydroxyl and amidocyanogen groups could not be removed. Key wor ds humic acids alum sulfate ferric chloride coagulation
2 结果与讨论
2.1 FI 指数
图 1 和图 2 表示在 pH=5.0 时, 随铝盐和铁盐投 药量的改变, 絮凝指数 FI 曲线经历的三个变化过 程, 分别反映出腐殖酸随投药量的增加而呈现的稳 定、脱稳、复稳以及网扫絮凝四个过程; 图 3 表示在 pH=7.0 时, FI 曲线随投药量增加而升高的单一变化 情况, 反映出网扫絮凝作用下的混凝过程[2]。铁盐作 为混凝剂时, 弱酸性条件下 FI 曲线变化趋势与铝盐 相似, 但是铁盐没有明显的复稳过程; 中性条件下, 铁盐投量为铝盐投量的 1.5 倍( 摩尔比) 时, 才能达 到同样的混凝效果, 但是铁盐混凝产生的絮体体积
较铝盐混凝絮体大。氯化铁在中性条件下水解更加 迅速复杂[3], 尽管铁盐仍与腐殖酸结合, 但铁盐的水 解发生在结合反应之前, 腐殖酸表面的剩余负电荷 使其络合物互相排斥而无法凝聚沉淀。
2.2 ζ电位和腐殖酸去除效果
图 4( a) 为弱酸性条件下 TOC、UV254 去除率及 ζ 电位随药剂投加量的变化。TOC、UV254 的高去除率 基本出现在等电点的附近( │ζ│<5mV) , 投药量超过 一定量后, 均会发生电位逆转现象。混凝剂为铝盐 时, TOC、UV254 去除率急剧下降, 在更高投药量下又 升高; 当混凝剂为铁盐时, TOC、UV254 去除率有类似 变化趋势, 但变化幅度远远小于铝盐。进一步说明铁 盐在弱酸性条件下的复稳过程不如铝盐明显, 铁盐 混凝的稳定性强于铝盐。等摩尔数投药量下, 铁盐对 于 TOC 及 UV254 的去除效果优于铝盐。中性条件下 TOC、UV254 去除率及 ζ电位随药剂投加量的变化见 图 4( b) 。随投加量的增加, ζ电位趋近于零但不发 生电位逆转。铝盐投加量为 pH=5.0 条件下的 2 倍 以上才能达到同等混凝效果, 而铁盐需要 3 倍以上。 这与相同条件下 PDA 在线监测的结果一致, 由此可 知, 中性条件对铁盐的混凝效果影响更大。
摘 要 以 TOC 和 UV254 为指标, 比较了不同条件下铝盐和铁盐对腐殖酸的混凝效果。PDA 在线监测结果表明, 弱酸性条件下, 铁盐混凝稳定性优于铝盐。HPLC 分析结果表明, 混凝可以有效地去除分子量大于 1000 的物质, 且铁盐对大分子物质的去除更 彻底。GC-MS 分析结果表明, 腐殖酸是以羧基和羟基为其主要官能团的苯环或多环类复杂大分子有机物, 在弱酸性条件下, 铁 盐混凝对羧基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铝盐。但在 pH 为 7.0 的中性条件下, 部分羟基和胺基类有机物不能被去除。 关键词 腐殖酸 铝盐 铁盐 混凝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0177( 2008) 01-0016-04
投药量/( μmd(Alor Fe)·mg-1(TOC)) 图 4 弱酸性或中性条件 TOC、UV254 去除率及 ζ电位与投药量的变
化关系
Fig.4 Relation of TOC, UV254 removal efficieney, and ζpotentiality with dosage under acidic or neutral conditions
2.4 混凝前后腐殖酸官能团的分析比较
采用非极性、极性阴离子和极性阳离子萃取柱 分离混凝前后的水样, 通过 GC-MS 分析考察了混凝 前后腐殖酸官能团的变化。对三类 GC-MS 谱图进行 分析检索可知, 原水中主要是以苯环结构为主的芳
香类有机物, 苯环上的主要官能团包括酮、酯、羧酸、 醛、酚等, 同时还存在多环烷烃、直链烃、含氮杂环以 及空间构造环烷烃等类物质。图 6 为原水及 pH=5.0 时混凝后水样( 非极性萃取柱分离) 的 GC-MS 分析 结果。对混凝后水中残余有机物结构进行分析归类, 结果表明: 在弱酸性条件下, 铝盐和铁盐对非极性物 质去除更为彻底, 对极性和弱极性物质去除较低, 铝 盐混凝后残余有机物主要是含氮杂环和直链烷烃, 而铁盐混凝的残余有机物主要有含氮杂环。
图 1 pH=5.0 时 FI 与铝盐投药量之间的关系 Fig.1 Relation between FI and alum sulfate dosage when pH=5.0
图 2 pH=5.0 时 FI 与铁盐投药量之间的关系 Fig.2 Relation between FI and ferric chloride dosage when pH=5.0
2.3 混凝前后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化
图 5 为 pH=5.0 时, 混凝剂投量为 3.6 μmol(Al, Fe)/mg(TOC)的条件下, 混凝沉淀后水样的液相色谱 图。如图所示, 经铁盐混凝处理后, 色谱图停留时间 小于 50 min 的峰值已不复存在; 而铝盐混凝处理后 的色谱图显示, 停留时间 40 min 处仍有峰值出现, 但峰值主要出现在 50 min 之后。这表明分子量大于 1000 的有机物通过铁盐和铝盐的混凝 均 得 到 了 有 效去除, 而且, 铁盐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 铝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