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主题阅读训练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知识总结及专项训练

解题指导——“三结合一深入”1.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把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场合,通过人物在这个场合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制于这个场合。
如《林黛玉进贾府》里对于同一个问题——女孩子读书,林黛玉前后的回答就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林黛玉刚进贾府不知道老祖宗对女孩读书的看法,林黛玉就说了实话;后来知道了,就说了假话,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敏感,当然还有她的聪慧。
锁定了相关场合,从“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准确理解人物此时的心理了。
2.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或心情)描写自有作者的一番苦心,更是具有一种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
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事情的发展和结局,掌握具体人物的心理在全文描写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描写的别具匠心。
从“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或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
3.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通过人物外在的表情动作来显现。
因而我们在分析人物心理时,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分析理解人物的心理(或心情)。
《祝福》中祥林嫂见到“我”后“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表现出她见到了希望。
4.深入文本,换位思考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涉及人物复杂内心活动这一方面。
【命题角度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提问方式——怎样确定是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题?题干示例(高考全国卷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高考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
阅读下文(15分)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与俱入山崖()(2)使为书招张世杰()(3)其末二句云(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小题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4分)【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4分)【答案】【小题1】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2】(1) 一起(2)写(3)说【小题3】B【小题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小题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2020语文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素材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主备人:孙新军审核人:杨世伟时间:2019年11月【考点解读】人物形象是小说表现的中心和重要载体,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是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对形象的考查,常考题型有三种:概括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作用、赏析塑造形象的方法。
【学习目标】了解高考常见的人物形象的考查类型,掌握答题策略,提高小说理解和解题能力。
【高考链接】(1)2019全国卷1《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2)2018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3)(2016·全国2卷):“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2016·全国1卷):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一)常见设问方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二)常用的思考角度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一般从五个方面思考:(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在但在分析时要全面,注意区别主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课外阅读拓展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课外阅读拓展训练一、课外阅读建议1.1 《小王子》1.2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3 《神奇校车系列》1.4 《安徒生童话》二、拓展训练在课堂上,我们通过《人物描写一组》这篇文章认识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部分主要人物。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2.1 熟读原著在课外时间,建议同学们有选择地翻阅原著小说,例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其中的人物描写和行为细节非常丰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2.2 写人物笔记选择自己喜爱的小说或故事集中观察一个或多个人物,写下他们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言行举止和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2.3 人物对话剧本选取某个小说或故事中的片段,编写一个小型对话剧本,要求在对话中准确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通过创作,不仅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4 人物形象漫画将某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或情节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画画的方式来描绘人物的外貌和气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具体地感受到作者的描写意图。
2.5 人物评价推理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小说,对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进行评价和推理,分析其背景、性格、行为等方面,探讨其对故事走向的影响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通过以上拓展训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同时,也能够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外时间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
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
”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
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 )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 )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儿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
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
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
山田本一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有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仍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题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较快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这就叫分段实现大目标。
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千米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选文有删改)1.【词语理解】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整体把握】请给这篇短文拟一个题目,并说说拟这个题目的原因。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词析句】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结合短文理解,加点的词语“故弄玄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训练01 小人物主题阅读(解析版)

⑨伴着一阵喜悦,我快步走去。那是几间矮矮的平房,一圈篱笆围起一个小院。灯火,正是从破旧的老窗透出来的。我轻轻拍了几下木门,唤了几句,“有人吗?”半天没有反应。正在我各种猜测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发白如雪的老奶奶披着衣服探出头来,“谁呀?”
⑲很多年过去了,我走过很多冬天,经历过无数雪夜,却一直深深记得那句话,那盏灯。
⑳行路的人,走得再远,心中牵念的,无非是暖暖的一盏灯火。灯火下,有书、有棋、有酒,就算没有这些,有人也就够了。我想,每个人眼里都有一盏亮着的灯火,看见它,就会在心底腾起一阵暖意。(《人民日报海外版》)
1.diān bǒ( )(2分)
(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2一16题(20分)
雪夜灯火
马庆民
①加完班已是深夜;从帮扶村返回家的路上,天空飘起了雪。一瓣瓣轻盈的雪花,有对天空的依恋,有对大地的向往,纷纷扬扬,翩翩而舞。
②不远处,亮着几盏灯火,我想,每一盏灯火里都包含着一份守候与期待,或许,还有不期而然的遇见和美好。
⑧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响,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中过着田园生活的平凡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
⑨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逼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那双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给我无尽的勉励。
⑰点亮一盏灯,给离家的人照亮归程;点亮一盏灯,给守家的人照亮了梦。灯火之下,有人和衣而卧,静静聆听着风雪肆虐的声音,念着远方的亲人。或许,那盏摇曳不灭的灯火,只为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他( C )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 ,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A )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
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误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哑﹏巴﹏老﹏人﹏在﹏这﹏里﹏(﹏﹏D ﹏)地﹏把﹏船﹏ 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 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二)________卖__花__姐__妹_____________ 记得那是个小雨初晴的清晨,我来到了花市。这里卖花、卖花盆、卖
花肥、卖土,也卖画眉、金鱼。我在花间徘(徊√ 佪)。养花人多了,花
价也高了。问了几次,杜鹃每株价格都在三元左右。我心想:三元就三元 ,只要能种活就好。我正要掏钱,忽见一位卖主的箩筐前,整整齐齐摆了
3.“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子中的“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用“﹏﹏﹏”画出来。
【解析】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 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 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 部分。
一溜儿杜鹃苗。蹲下看,一样的高,一样的杆粗叶润,透出旺√(盛 胜)
的生命力。 “您是要买杜鹃吗?”脆生生的郊区话。“是。”我抬起头。
这是十四五岁的姑娘,瓜子脸,杏仁眼,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姑娘(拔 √拨
)弄了几下,挑出一棵,轻轻地把包花根的塑料布解开,满面笑容地说:“您瞧瞧这棵
。”这株杜鹃杆粗√苗(壮 状),叶子厚,尤其那根须保护得极好,在泥土里好像一条
四年级阅读训练——人物描写分析(知识梳理例文解析)(有答案)

四年级阅读理解——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答题格式:人物描写的作用=描写方法+具体内容+揭示心理+反映感情及品质+表现性格特点(三选一)修车师傅我家门对面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
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总要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这个修车师傅。
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残草。
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
我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只见站着一个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的人,脸上手上沾满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傅。
他焦急地用手比划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
我怎么也不能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关上门。
隔着门,我听见他又敲响了邻居家的大门。
晚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铺修理,到现在还没取回来。
我突然想起修车师傅来敲门的情景,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一家一户寻找车主啊!我和爸爸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正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搓着双手,跺着双脚,不时地往手上哈气,他的旁边放着的正是我家的自行车。
他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手中。
爸爸紧紧地握着修车师傅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呢!你把车锁上就可以回家了呀!”修车师傅好像听懂了爸爸的意思,用冻僵了的手从口袋里摸出纸和笔,在纸上面哆哆嗦嗦的写了几个字:我怕你晚上要用车。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想到他挨家挨户寻找车主的情景,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的等待车主的情形,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变得高大起来。
寒风依然凛冽,回头望去,他却像青翠、高洁的松柏屹立在街头。
1.第1自然段写“我”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修车师傅,有什么作用?2.仔细品读第2自然段中画“”的句子,修车师傅“焦急”是因为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3自然段中画“”的句子。
4.文中多次描写凛冽的寒风,对其作用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渲染爸爸着急用车的心情。
B.衬托修车师傅的形象。
C.反映街坊四邻冷漠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类主题阅读训练
手捧鲜花的老人
李家东编译
我还记得2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每天跟着各色人群一同等待着公交车的到来。
一阵阵凉风吹过,等车的人把衣领竖起来,或者在看报纸,或者若有所思,大家谁也不说话,空气中弥漫着沉闷的味道。
我注意到,每次车开到希尔大街那一站都会上来一位老人,他每天都会搭这班车去城里的老人活动中心。
老人驼着背,一头银发,经常穿着一件灰色的旧风衣。
他每次艰难地登上公交车,冲着大家微笑一下,然后默默找个位置坐下,一路无语。
这一天,老人又登上了公交车,”早上好。
”他向司机打了个招呼,并且在他坐下来之前微笑着环视了一下车里的乘客。
司机礼貌地点点头,而公交车上的人们依然沉默地坐着,没有反应。
第二天,老人又费劲地登上这辆公交车,他先是对司机说:“早上好。
”随后在车厢里大声地说:“各位早上好啊!”一些人慢慢地抬起头,他们觉得很奇怪,还有一些人嘀咕着小声回应:“早上好!”接下来的几周我觉得老人似乎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脱掉了灰色的旧风衣,穿上了一件体面的旧西
装,还打了一条已经过时的领带。
稀疏的头发也被打理得一丝不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人每天上车后都会大声地向大家问好,而我们也逐渐地互相点头致意,慢慢地彼此之间交谈起来。
这一天早晨,老人跟往常一样上了公交车,手里还拿着一束鲜花。
司机转过头来笑着问道:“杰克,你是不是有女朋友了?”我们从来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是不是叫杰克,但是他害羞地笑了,并且点点头说:“是的。
”
其他的乘客兴奋地吹着口哨,还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杰克鞠躬以示感谢,他挥舞着鲜花坐到了空位子上。
从那天以后,杰克总是带着一小束鲜花。
常乘这趟车的一些人也开始带些花给老人,让他的花束变得更艳丽。
车上的人们笑容变得多了,相互之间也开始打招呼,聊天,开玩笑,甚至分享着各自的心情和见闻。
秋去冬来,这一天清晨杰克没有在他通常等车的站点等候。
当第二天和以后的日子里杰克都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禁不住猜想:杰克是不是生病了?或者他和他的女朋友去了某个地方度假?显然,大家更希望是后者。
一天,当公交车来到老人活动中心那一站,一位乘客走上来,车里有人认识他,说他是老人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
人们开始向他打听杰克的情况。
老人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大家,杰克好久没来过
了,他经常探望的一个很亲密的朋友不久前去世了。
接下来的路上我们是如此的沉静。
过了一周,一天早上,在希尔大街那一站,杰克像以往一样在车站等车,他看上去背更驼了,脸色灰暗,他又穿上了那件灰色的旧风衣,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他登上车,一如既往地跟大家点头微笑,每个人都朝他微笑示意。
那个秋天老人给我们的记忆挥之不去。
每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手拿鲜花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他。
(选自2013年10月9日《环球时报》)
【思考练习】
1.选文第一段描写车上沉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先通读全文,再结合故事的发展情况、车上氛围的变化情况理解第一段所起的作用。
2.由于杰克老人的到来,公交车上的气氛不断地发生改变,请根据选文内容,写出此变化。
解题思路:整体阅读全文,根据公交车上气氛的变化情况给文章分层,然后概括层意,并找出揭示气氛变化的关键词句,依次写下来即可。
3.原本穿着灰色的旧风衣的杰克老人,有一天却穿上了一件体面的旧西装,还打了领带,头发也被打理得一丝不乱,甚至还拿着一束鲜花。
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解题思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车上乘客
的变化来思考,二是杰克到老人活动中心看望朋友来思考。
4.从选文所讲述的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解题思路:站在手捧鲜花的老人角度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站在车上乘客的角度看,快乐是可以传染的;站在老人活动中心的朋友角度看,友谊是真诚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