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试行SD134-84)修订说明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试行SD134-84)修订说明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试行SD134-84)修订说明

前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基本资料

第三章隧洞布置

第四章横断面形状及尺寸

第五章水力设计

第六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衬砌

第七章不衬砌与喷锚隧洞

第八章灌浆、防渗和排水

第九章观测、运行和维修

附录隧洞衬砌静力计算通用程序(ALGOL语言TQ-16机)

附加说明

打印

刷新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试行)

SD134—84

修订说明

前言

水利电力部规划设计院(79)水电规水字第7号文下达水利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院主持进行《水工隧洞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根据国家建委(80)建发设字第8号文颁发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并参照1974年水利电力部东北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编写的“对1966年部颁《水工隧洞设计暂行规范》的审议意见”,通过反复的研究和与有关单位协商,组成了由水利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天津勘测设计院、东北勘测设计院、贵阳勘测设计院、陕西省水电勘测设计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水利系及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等单位参加的修订组,并于1980年12月召开了第一次修订工作协调会议。会议中对修订规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一致认为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大型水电站和地下工程的建设,岩石力学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水工隧洞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都得到较大的改进和提高,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故对原来颁发的规范加以修订和补充是十分必要的。但讨论中也认识到目前水工隧洞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还不够完善,有些问题尚有待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逐步地完善。因此,明确这次编修工作的原则就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凡尚不够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暂不纳入规范。

根据以上意见,决定这次修订工作,以1966年水利电力部(66)水电技字第39号文颁发的《水工隧洞设计暂行规范》为依据(以下简称“66部颁暂行规范”),在总结运用该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1981年全面开展了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对于规范的修订原则、围岩分类、工程布置,水力学计算、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衬砌和喷锚衬砌等进行了调研,对于“66部颁暂行规范”使用情况也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西南、中南、华东等地区,并对全国各省市有关单位进行了函调,了解了大多数设计单位的意见和国内外的一些情况,于12月召开了第二次修订工作协调会议。在会上各单位交流了情况,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讨论。对一些重要的问题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以下几点:

(1)水工隧洞的布置很重要,实践证明,布置上的缺陷是不易弥补的,在修订规范时应强调布置这一设计环节。

(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衬砌,是我国常用的衬砌型式,大量已建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水工隧洞,多运行正常,在修订的规范中,仍应列为重要内容。

(3)喷锚及不衬砌隧洞,施工简单,节省投资,工期较短,并能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尽管对它的工作机理和设计方法,还有不同的认识,但大量的工程实践和实验研究成果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衬砌型式,在规范中应予推荐。

(4)以围岩分类的型式,按照各类围岩的特征,分别提供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及其参数,是选择衬砌型式及其设计理论是一种好方法,规范中应列入。

(5)水力学问题,外水压力计算问题,地应力问题等都很重要,应做工作。

(6)电子计算机在我国已普遍使用,建议把有关电算程序列入规范附录。

1982年4月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对各单位提出的专题报告30余份进行了重点讨论。对一些重大课题,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也提出了一些补充修改的建议,归纳如下:

1.围岩分类问题。一部分代表(多数是地质人员)提出:由于隧洞围岩变化的复杂性,故在分类中,只能提出定性原则,对设计指出一些方向性的意见。另一部分代表(设计人员的大多数和少数地质人员)提出:围岩分类的目的,在于解决隧洞设计中的具体问题,不但需要有定性的意见,而且更需要有定量的指标,使设计工作有所遵循。在规范中应列入一个既有定性的原则,又有定量指标的围岩分类方案。但规定应灵活些,指标参数适用范围可大一些,不要规定的太死。

2.外水压力问题。专题报告提出原来所提外水压力的概念不够确切,因为衬砌是透水的(除钢板衬砌外),应称为水荷载。由于内外水的渗透,形成为场力,根据渗透场,求渗透压力,然后计算隧洞衬砌的应力。这一理论和计算方法,比以前有所进展,但受地质条件的限制,有些问题尚有待进一步加深认识,计算方法也过于复杂,建议研究补充。

3.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衬砌抗裂、限裂和开裂设计问题。从我国实践经验和实验资料证明,不管用哪种办法进行设计,都不能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设计理论和实际情况出入很大,裂缝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建议采取工程措施,以防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其计算方法,仅说明相对安全度问题,建议在规范中明确。

1982年12月召开了第三次修订工作会议,对主编单位提出的“规范讨论稿”进行了讨论。1983年元月,主编单位又组织本院有关专业人员,对讨论稿进行了审议。两次会议都认为讨论稿的正文,附录及修订说明,概括了协作单位的意见,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同意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形成(初稿),再组织一次广泛的审议。

1983年6月召开了规范(初稿)讨论会,到会的代表有: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大专院校、人民解放军、铁道、煤炭及城建部门等54个单位,共86人。与会代表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对规范(初稿)进行了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规范的修订原则和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规范应在总结归纳实践经验基础上修订,对已经行之有效的经验,应积极推广使用,对一时还缺乏实践经验,尚不够成熟的技术措施和方法,暂不宜纳入规范,是符合国家关于编制规范要求精神的;规范(初稿)是在调查研究,多次会议讨论,广泛征求意见,计算分析和编译资料,编写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写成的,基本上体现了我国当前实际和水平。代表们建议对围岩分类、外水荷载及喷锚衬砌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同意以此(初稿)为基础,修改后作为规范(送审稿)即第三稿上报。

1984年7月,水电部规划设计院召集有经验的专家和学者20余人,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和修改,最后由潘家铮总工程师审定,上报水利电力部批准颁发执行。

本规范正文共九章、119条,并有十个附录。

本说明是按规范正文的章、节顺序编写,但由于正文中有些条文内容比较简明,不必赘述,故说明中条文顺序不尽衔接。

在规范的修订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单位及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意见和具体的建议,特致以谢意。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修订组

1984年12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1条相同。

鉴于地下厂房、地下硐库的交通洞、出线洞及通风洞等,其型状和特点,与水工隧洞近似,可参照本规范进行设计。

第1.0.2条在进行水工隧洞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自然条件及技术条件等区别对待。大中型工程需要考虑的问题多,问题比较复杂,经验教训也比较多,所以本条规定,规范适用1、2、3级隧洞。对于4、5级,可简化设计,适当降低要求,本条中指出可以参照使用。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2条相同。

第1.0.4条大中型建筑物,不但投资大,且建成后不易扩建和改建,交付运行后必须确保正常安全运行。因此,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确保质量。

第1.0.5条30多年以来,我国已建成了大量的水工隧洞(据不完全统计,大中型泄洪隧洞将近40条,洞径5m以上或洞长1000m以上的引水隧洞80余条),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经验(如工程布置、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山岩压力的概念、限裂设计及喷锚衬砌等),应当不断总结提高,推广使用。对于国外技术,经分析研究,凡符合我国情况,应积极的引用,改进和提高我国水平。

第1.0.6条我国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水工隧洞又是建于岩体中的过水建筑物,工作条件复杂,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实践认识,规范中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如高地应力地区、高地温地区、海拔高程在3000m以上的地区、特大直径(有压隧洞直径大于12m,无压隧洞尺寸大于16m×18m)、内水压力水头大于80m及长度大于10km的隧洞等问题,我国缺乏实践经验。故本条提出遇有本规范中未能考虑到的问题(即上列问题),应进行试验研究,由设计单位提出补充意见,报审批单位批准。

第二章基本资料

第2.0.1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7条基本相同。

第2.0.2条1、2级水工隧洞,工程规模较大,投资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高,设计依据必须切实可靠,故应根据各设计阶段要求的地质资料,在现场或试验室做岩体的力学指标、渗透性、围岩应力、应变量测等试验研究,落实设计数据,以便保证设计质量。

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8条基本相同。

第2.0.3条地质资料的重要性及条文中提出的在开工前要掌握的地质情况,是从长期实践的经验教训中得来的,设计中必须予以重视。对不同的设计阶段,可根据其要求,由粗到细,逐步达到条文中所规定的要求。

第2.0.4条在开挖施工期间,尤其在地质情况较复杂的洞段,应加强观测,做好地质预报工作,对设计和施工都非常需要。随着施工进展,摸清实际地质情况,及时修改设计,保证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使设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不应忽视。

第2.0.5条工程地质资料,是分析围岩稳定,确定洞线、选择洞身型式及尺寸、衬砌型式及计算方法、施工方法及运行安全等的基本资料,大中型工程都由专业勘探队伍提供。但由于天然地质条件复杂,人们的经历认识各不相同,则对工程地质条件,所定资料和数据,尽管在同一情况下,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资料、数据不统一,则对设计、工程造价影响很大。长期以来,特别是在这次规范编修调查工作中,广大设计人员都提出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国内外,大都根据围岩特征,把围岩分成类别,根据围岩分类,评价围岩的稳定性,确定设计所需资料和数据。近几年在我们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也运用了这一方法。故在本规范编修中对围岩分类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案,列入附录一,建议参考使用。

第三章隧洞布置

第一节洞线选择

第3.1.1条我国已建隧洞工程,由于布置上的不合理和施工方法上的欠妥,而发生的问题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在117条隧洞中,由于水力学、地质、地下水、施工方法等而发生问题的有39条隧洞。其

造成的原因:一是基本资料,特别是地质资料掌握不足,造成洞线选择失误;二是忽视水力因素,造成不良的水力条件;三是由于工程规划不周,造成增建隧洞,迁就工程现实,甚至设计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忽视全局,给工程带来隐患。由于工程布置不合理,给工程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浪费和危害。实践证明,布置上的缺陷是不易弥补的,故本条规定要求重视隧洞洞线布置这一设计环节,充分掌握基本资料,特别是地质资料,通过合理分析,综合考虑。

第3.1.3条

1.对于洞轴线的选择,过去多考虑使洞线避开深切的冲沟或地质岩体的构造断裂面。因此,在洞线选择中应非常重视遵循洞线垂直于地质构造线或与构造线保持有足够的角度(一般大于30°)的原则。

2.层状岩体是典型的各向异性介质。在层状岩层中布置隧洞,为保证围岩稳定和获得最大的承载能力,关键是洞轴线与岩层走向要有较大的夹角,最理想的夹角为90°。但在工程实践中,理想的条件是很少能够碰到的,故在这次编修工作中,以碧口水电站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碧口水电站在陡倾角较疏松的薄层千枚岩中开挖了四条隧洞,三条压力管道和其他各种洞室。洞室轴线与岩层的夹角变化幅度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这些洞室的开挖情况看,洞轴线与岩层的夹角0°~25°时,洞壁发生严重外鼓和倾倒;夹角25°~45°时,发生轻微外鼓和倾倒,夹角大于45°时,围岩基本稳定。故本条中提出,在层状岩体中布置隧洞,其夹角应大于45°。

3.近年来发现有很多工程的破坏,并非围岩构造形成,而是由于岩体的地应力所致。例如:浙江,长广煤矿8#井主巷道轴线方向垂直于主要的地质构造线,按以往概念,这种布置应该说是合理的,但由于该岩体的水平地应力较大,且方向与地质构造线方向近似平行,所以在巷道中出现强烈的挤压变形,致使巷道断面缩小,影响正常生产。甘肃某矿西风井1300,1250及1200三个中段的巷道,通过大致相同的岩体,它们距地表的距离分别是400m,450m及500m左右。1300和1250的巷道采用马蹄型断面,用混凝土预制块衬砌,巷道的轴线方向为北西30°左右,从而受到北东向的水平主应力影响很大,导致巷道严重变形破坏。而在该巷道下部的1200巷道,断面形状和衬砌方式与上面相同,因埋藏深度比上面巷道大,按理说稳定性会更差,但由于考虑了北东方向地应力的影响,把巷道轴线由北西30°改为北东23°,与水平地应力方向近于一致,从而围岩稳定性大大改善。

二滩水电站地区,2#、4#探洞空间测点的地应力实测统计,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30°左右,如选取北东30°方向为X轴,北西60°方向为Y轴,Z轴铅直向上,根据实测值算出这种位置的各种地应力参数,列于表3-1-3中:

表3-1-3NE30°方向地应力参数表

X (kg/cm2)Y(kg/cm

2

)Z(kg/cm2)X/Z Y/Z X/Y

边墙将受到小的侧向压力,若选在Y轴上,边墙上将受到最大的侧压力,两者相比,后者边墙上单位面积所受的侧压力为前者的1.57~3.63倍,显然洞轴线选在越接近X轴向,边墙所受侧压力越小。

4.中国科学院湖北岩土所,调查了87处矿山巷道的变形破坏情况,属于侧压力破坏的占56%,属于顶部受压破坏的只占11%。这些巷道的轴向,实测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夹角,绝大多数都大于60°,或接近于垂直。这也说明洞轴线平行,或接近平行最大主应力方向较好。

由以上工程实例分析,隧洞轴线的布置,从地质岩体角度考虑,仅仅遵守洞轴线垂直地质构造线或与地质构造线保持一定角度的原则是不够全面的,所以除了考虑与地质构造线的关系外,还应注意与地应力场中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关系。

目前我们对地应力的认识还很不够,但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二滩水电站的勘测设计

工作中,已进行了地应力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实测的资料,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关于地应力的试验研究工作今后将会有更大的进展。

第3.1.4条隧洞埋藏深度,即洞顶岩体覆盖厚度和旁山隧洞岸边一侧的岩体厚度,可统称为隧洞围岩的厚度。隧洞围岩厚度涉及围岩稳定及围岩的抗力问题。由于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受力条件大小不一,隧洞的形状、尺寸及施工方法亦不尽相同,试图对围岩的最小厚度作统一的规定是困难的。一般深埋隧洞较浅埋隧洞的稳定条件好,已建隧洞洞身一般埋藏都很深,只是在隧洞的进、出口和个别山凹处常出现围岩厚度较薄的现象。对于进、出口处的围岩厚度,有人考虑大致有2~5倍坍落拱高度(按普氏理论)即可;也有人认为,只要采取一些施工措施,围岩厚度不小于1.0~2.0倍开挖洞径就可以了;甚至有些工程把无限弹性介质内厚壁圆筒的计算条件3倍的开挖洞径也作为依据。因此,往往迫使洞口内移,位于山凹处改线,以保证围岩厚度,增加了工程量,延长了工期。近几年来,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的突破,据调查20个工程的23个进、出口,其最小厚度不足1.0倍洞径(见表3-1-4)。碧口水电站右岸泄洪洞出口最小洞顶围岩厚度仅为洞宽的1/10,这样做的关键是采取了合理的施工程序和工程措施,其结果减少了明挖,争取了工期。因此,笼统规定进、出口围岩最小厚度是不恰当的。故本条不做具体规定,强调综合分析确定。

表3-1-4部分电站(进出口洞顶围岩覆盖厚度)/(开挖洞跨)工程实例表

条规定仍然沿用了上抬理论规定的最小覆盖厚度,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39条中的有关规定基本相同。由于这一问题比较复杂,建议结合具体地质情况分析确定。

第3.1.5条确定相邻两隧洞间岩体的最小厚度是个复杂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分析方法,还没有绝对标准,只能根据地质条件、布置需要、围岩受力状况、隧洞型式及尺寸、施工方法及措施,以及运行条件等因素并参照已建工程的实践经验,分析研究决定。据统计已建工程岩体厚度大都在一倍开挖洞径以上,故本条规定“岩体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一倍的开挖洞径”。兹将国内部分工程所留岩体厚度,列于表3-1-5供参考。

从弹性理论出发,为了使两洞围岩二次应力区不重叠,一般要求两洞中心间距不小于3D(D为隧洞开挖直径)。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岩体厚度。

第3.1.6条在选择水工隧洞线路布置时,不允许洞线与其附近的建筑物相互影响。如隧洞线路穿过坝基或坝肩时,不允许隧洞对坝的基础应力,浮托力……等产生影响;在水工隧洞与铁路隧道交叉时,不允许影响水工隧洞的围岩稳定,或造成铁路隧道内发生渗漏水等现象;又如施工导流隧洞的布置,在导流时不许倒灌建筑物基坑、冲刷围堰等现象发生。另外在导流隧洞开挖爆破时,不许削弱其附近建筑物的地基,要求建筑物与隧洞间应留有足够的厚度。具体厚度,建议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决定。

第3.1.8条水工隧洞的线路,原则上应尽量布置为直线,但遇有下列情况者可以例外:

表3-1-5两洞间所留岩体厚度表

(1)由于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的需要;

(2)为了增加施工掌子面,需要布置施工支洞或施工斜、竖井时;

(3)为了要求隧洞线路,具有一定的埋设深度时;

(4)为了避免在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下开挖隧洞。

若隧洞线路采用曲线布置时,弯道的缓急,影响隧洞的流态、压力分布和水头损失,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流速的大小。反映弯道几何特征的是洞线转角和曲率半径。在本规范的修订过程中,从水力学因素考虑,对一些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解到有压隧洞在低流速情况下,有的资料反映曲率半径等于5倍洞径时,其损失系数最小。对于洞线转角,则反映转角越小,其损失系数越小。另据工程调查,转角采用不大于60°,曲率半径不小于5倍洞径,运行中未发现异常现象,故建议低流速无压隧洞转弯仍然采用这一数据。低流速的有压隧洞可适当降低要求。

对于高流速无压隧洞设置平面弯道是极少的,例如我国陕西省石头河水库左岸明流泄洪洞,属导流洞改建,在设计泄量下断面余幅较大,为节约出口开挖量,适应布置要求,洞内设置了弯道,弯道转角41°,半径150m和300m,洞宽7.2m。从模型试验观测到,当流速27m/s时,断面左右最大水面差达5~6m;弯道末端直段40m(大于5D),这时挑坎水流仍受弯道影响而不均匀,故对于高流速的无压隧洞,应力求避免在平面上设置曲线段。

弯道对高流速有压隧洞影响较大,据碧口水电站左岸泄洪隧洞模型试验资料,转角56°05?,曲率半径80米,大于5倍洞径,在流速21m/s的情况下,弯道压力分布不均,两侧压差达4m,至弯道末端5倍洞径处,两侧压差尚有1.5m,10倍洞径处还有0.5m,孔口水流不对称,流速分布不均匀。因此,建议高流速有压隧洞弯道参数应通过模型试验选定。

本条规定,除了采用“66部颁暂行规范”中的一些规定外,又作了一些具体的补充。

第3.1.10条在选择水工隧洞线路的纵坡时,务使选取的纵坡应满足水力条件、运行和维修的要求,并应考虑施工的方便。在水力条件方面,隧洞坡度主要涉及到无压流的计算,它影响隧洞泄流能力、压力分布、过水断面、工程量、空蚀特性和工程安全。

关于压力分布,特别在陡坡段反映较为敏感,对高流速无压隧洞极为不利。在有压隧洞中若有平坡,在平坡末端将会出现压力余幅不足。反坡不但增加水头损失,还会造成洞内淤沙积水,给维修增加了困难,故本条规定在洞身段内不宜设置平坡,避免设置反坡。出口段如设置反坡时,应注意作好检修期的排水措施。

在施工方面,隧洞纵坡主要影响到施工运输和排水方式。一般缓坡隧洞便于施工运输,若考虑自流排水,其坡度又不能任意放缓。根据我国已建69条隧洞统计,有轨运输坡度一般都在3?~5?;无轨运输坡度一般都在3?~15?。根据其它有关资料,前者最大不宜超过10?,后者最大不宜超过20?,坡度太陡会降低车辆运输效率,且无轨车辆排气量大,影响工人健康,影响施工进度。自流排水,主要适用于沿洞线自下而上的逆坡开挖,其排水量大者取5?,排水量小者取3?,一般均可畅流无阻。若在施工支洞下游面,即沿洞线自上而下的顺坡进行开挖,由于排水,出渣等都在逆坡上,常给施工增加了困难。

第3.1.11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16条中有关规定相同。

第3.1.12条在长隧洞的施工中,为了便于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和均衡各段的工程量,必需设置一些

施工支洞,根据我国当前施工水平,每个掌子面距支洞口的最大距离,大约在2000m左右,施工支洞的合理布置与主洞线路布置关系密切,故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在选择施工支洞时,还应结合考虑施工期,支洞对其附近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及设置检修孔的布置问题。在以往的设计中,多忽视了这一问题,故在本规范中增加了这条内容。

第二节进、出口布置

第3.2.1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20条中有关规定相同。

第3.2.2~3.2.3条地形、地质条件的好坏,对进、出口布置的成败影响很大。建议在进、出口布置中,应考虑以下地形条件:

(1)洞口地段地形要陡,地面坡度最好要大些;

(2)正地形较负地形好,山体雄厚较山体单薄好,山沟里较沟口好,但一般不宜在冲沟或溪流的源头布设进口,因为这些地方除常有地面径流汇集外,也常为构造破碎的软弱地带;

(3)进、出口段应尽量垂直地形等高线,交角不宜小于30℃;

(4)洞口选在悬崖陡壁下,要特别注意风化,卸荷作用致使岩体产生崩塌,以及危石处理的难易;

(5)当在地形陡,坡度高的地区选择洞口时,一般应尽量不削坡或少削坡,必要时可作人工洞口先行进洞,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对于进、出口位置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地质条件:

(1)进、出口应布置在岩体新鲜、完整、出露完好,且有足够厚度的陡坡地段;

(2)岩体产状对洞口边坡稳定影响较大,反倾向的岩体对洞口稳定有利,可不考虑倾角大小。顺倾向岩体洞口,若倾角在20°~75°之间时,易产生沿软弱结构面滑动;

(3)岩脉、断层、破碎带、岩体软弱及风化破碎厉害的地段一般不宜选作洞口;

(4)进、出口应避开不良的物理地质现象的地段,如:滑坡、崩塌、危石、乱石堆、泥石流及岩溶等。

第3.2.4条水工隧洞的进水口种类繁多。按其用途可分为发电、灌溉、供水、泄洪、排沙、放空以及施工导流等。按其工作性质,可归纳为引水或泄水两类,而按其水流形态又可分为开敞式和深水式两种。鉴于已建进水口,在水力学上出现的问题较多,故本条采用按水流形态进行分类。

1.开敞式进水口,多用于拦河闸(坝)拦截引用河道径流的隧洞工程。进口后或直接连接明流隧洞,或后接一段明渠再与隧洞衔接。有些径流式引水电站,如渔子溪一级和小江等,虽属淹没式进口,但按其取水方式,工作性质,以及其布置要求等与明式进水口基本相同,故这类进水口也可归属于开敞式一类。

开敞式进水口的布置要求,除保证各种情况下的必要引用流量,以及拦污等一般要求外,由于水库、水文等的特点,进水口必须设置有效的防沙,排沙措施,以防有害泥沙进入隧洞。为了防止泥沙进入隧洞,除在布置上应选取有利的地形条件,如将进水口布置在河弯的凹侧,或利用横向环流原理设置一些导流设施外,通常在进口段都设置有冲沙闸、拦沙坎、沉沙池、冲沙道等水工建筑物。

为了减少进口损失,避免在进口前产生漩涡和回流,则要求布置上必须圆滑平顺。

我国已建这类进水口型式以西南地区较多,兹列于表3-2-2供参考:

表3-2-2开敞式发电引水进水口工程实例表

2.力和沿程阻力的影响。这种型式的进水口用于泄洪隧洞,有些布置是从进口到出口皆为有压流的单一式,有些在平面弯道以前为有压流,其后为明流的混合式,两者的布置要求基本相同。已建引水式电站,大都采用这种布置,基本上都是三向收缩的进水口,上唇和侧墙大多采用椭圆曲线,少数为圆曲线。进口顶板应在水库最低运行水位以下,并有一定的淹没水深。合理的淹没深度应在最低水位运行时进口不产生漏斗状漩涡,以免吸入空气、引起振动、减少流量、降低水轮机出力。

漩涡的形成,主要与进口地形,进水口的几何线型、流速以及淹没深度有关。关于无漩涡临界深度S kp ,以往多用

公式计算,由于该公式仅考虑流速因素,不够全面,近来人们建议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 v ——孔口流速; d ——闸门孔口高度; c ——系数,决定于流速和d / 的大小,一般取c =0.55~0.73,对于对称进水口取小值,侧面进水

取大值;

g ——重力加速度;

——门槽宽度。

在我国已建的几个大型引水式电站中,实际采用的c 值如下:碧口死水位时为0.95,极限死水位为0.55;湖南镇为0.96;安砂0.78;太平哨0.78;云蜂0.74;柘溪0.62。红林水电站在实际运行中,当孔口以上水头达8.0m 时,c =1.01,产生立轴漩涡;黄坛口水电站当孔口以上运行水头为12.0m 时,c =1.72,仍产生立轴漩涡。后两个电站主要是进水口布置使来流不顺所致。从统计资料分析:在38个水电站中,s /d ≥1.0的电站为22个,占58%。在一般情况下,当孔口高度d ≥5.0m ,若s /d =1.0,则c 值将大于0.60。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已建的大、中型水电站有半数以上取c 值大于0.60(s 为孔口以上最低运行水头)。

关于进水口的淹没深度,除与进水口布置有关外,还与引水隧洞的长短,洞身线路的布置型式,水头高低,电站容量大小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低水位时电站运行调度状况,以及枢纽的综合效益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说来,对于大型发电枢纽,或经常处于低水位运行的中型电站枢纽,根据以往的设计和运行经验,进口最低淹没水深以不小于一倍孔口高度为宜。对于一些兼有灌溉、给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小电站枢纽,视具体运行条件可适当降低。

3.深式短管进水口,系指工作闸门前压力洞段的长度等于、小于3倍洞径或洞高,其后又接明流隧洞,这时水头损失主要考虑压力洞段的形状阻力,其沿程损失可忽略不计。工作闸门前的压力洞段是由入口段、事故检修门槽和压坡段三部分组成。

在设计短管进水口时,应能满足防空蚀、泄流能力大和出流流态好等要求。由于进口压力洞段较短,检修门槽宽,故孔口流态对进口地形和孔口体型反应十分敏感,若进口来流不平顺,不对称,或体型曲线稍不合理,就会使孔口水流紊乱,以致道成出口水流飞溅,检修门槽中水流剧烈跳动,以及在进口顶板末端形成负压区等不利的水力现象。故这类进水口对进口地形条件和孔口体型轮廓要求十分严格,如进口地形较复杂,应通过模型试验验证。

关于孔口体形,我国已积累了大量的科研和设计成果,一些工程已经长期考验,体形设计已臻成熟。兹将已建部分工程进口体形参数列于表3-2-3供参考:

根据设计经验,通常取椭圆长轴a 等于检修闸门孔口高度,一般b =a /3;孔口收缩系数(检修门孔口断面/进口孔口断面)≤0.6~0.62;椭圆曲线末端斜率不陡于5.2∶1。 第3.2.5条 本条规定系根据水力学试验及已建工程经验归纳编写的。

第3.2.6条这里所指的通气问题与掺气减蚀不同,其目的有两点:1)为适应无压隧洞中,高速水流水面的自然掺气和水面以上余幅中的空气随水流被带至洞外的需要;2)在有压隧洞中,排水时需补气,充水时需排气。如果通气设施安排不当,在无压隧洞内将造成流态不稳。在有压隧洞当排气不足,当洞内气压积聚达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爆炸性的喷发,因而影响结构和周围人员的完全。故当通气考虑不周,不仅要破坏正常泄流,而且会在一切可能的通道内抽气,影响闸门启闭机室或其它交通廊道等的正常操作活动,同时会增加作用在结构上的意外荷载。所以在通气孔的设计中,常常根据最大需气量,孔内限制风速和闸门后紧靠闸门下游的最高位置上。有压隧洞中的通气孔断面积应大于洞内充水或排水孔口的过水断面积,否则容易造成通气孔喷水或其它事故。为减少通气时的阻力损失,布置通气管路时应尽量减少突变、弯头……等。通气孔应自成系统,且与入孔、物孔、交通洞、井、闸门启闭机室等隔开,以保证值班工作人员的正常操作活动。在通气孔的进气口附近,应设网罩和拦污栅等防护设施,也可保护周围行人免受强大气流吸力的伤害。总之,通气设施是隧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由于缺乏经验,对通气问题估计不足而造成各种事故的工程实例还不少,今后应该重视。

表3-2-3部分工程进口体形参数实例表

第三节多用途隧洞

第3.3.1条鉴于枢纽布置紧凑,减少枢纽的单项工程,对降低造价,加快施工进度,有着显著的效

益,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19条基本相同。

不同用途的隧洞,其特点及要求各不相同,合而为一必然会产生矛盾,故一洞多用隧洞的布置,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通过试验研究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3.3.3条泄洪与发电相结合的隧洞,其布置型式,一般中、小型工程在一定条件下(泄洪期短或不作为经常泄洪用,发电容量不大)采用的较多。我国在50年代及60年代前期采用的发电与泄洪相结合的隧洞,有西大洋、大伙房、南湾、岗南……等。从已建工程情况及试验资料来看,若采取主洞泄洪,支洞发电,改善分岔段体型,泄洪洞出口适当收缩……等措施,能够减少泄洪对发电的影响。但对大型工程泄洪流量大,泄洪时间长,洞线较短,对发电要求严格的电站不宜采用这种布置型式。

第3.3.4条在布置主、支洞时,应选择合适的分岔角。从水力学方面看,分岔角越小,则流态越好;岔管处水流分离区小,水头损失亦小。但从结构上看,过小的分岔角使岔尖过窄,二洞间岩壁较薄,对结构强度不利,目前已建工程中分岔角在30°~60°之间,绝大部分小于50°,设计时应在满足布置和结构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分岔角。

第3.3.5条在主洞与支洞分岔的部位,由于边界的突然变化及水流本身的惯性作用,引起水流紊乱,流态比较复杂。从一些工程的模型试验中表明,在单独泄洪时,水流最紊乱。当采用主洞发电、支洞泄洪的型式,在单独泄洪时,在发电主洞内形成长约10倍主洞径的动水区,其后为静长区。因此,要求分岔后发电主洞长度不宜小于10倍主洞的洞径。若采用主洞泄洪、支洞发电的型式,单独泄洪时,从试验中看出,流态与主洞发电基本相同,但由于发电支洞静水顶撞较轻,回流强度较弱,其动水区长度也减小了,故要求分岔后发电支洞长度不宜小于10倍支洞的洞径。由此可见,采用主洞泄洪、支洞发电的布置形式,分岔段水流流态相对较好。

别外,将泄洪洞出口收缩,是提高洞内及岔尖压力的一种有效措施。从目前有限的资料中可得出一个

概念,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如体型基本合理,为防止岔尖空蚀,主洞泄洪时,≤0.85;支洞泄洪时,

≤0.7较为合适

第四章横断面型式及尺寸

第一节一般原则

第4.1.1条本条涉及到高、低流速的界限问题。1963年苏联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规定流速大于10m/s 的为高流速。我国1966年规范修编说明中提出,流速大约在10m/s以上时即有掺气现象,黄河盐锅峡水电站导流泄水底孔进水口顶部,在1960年过洪后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空蚀破坏,实测进水口断面平均流速还不到15m/s(当然破坏还有其它原因)。据调查,在低压情况下,过水流速大于14~20m/s时就有可能发生空蚀。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现考虑选取16~20m/s作为高、低流速的分界,当大于16m/s的流速时即应慎重,设计时需辅以必要的试验论证。

第4.1.2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23条相同。

第4.1.3条对水工隧洞内的水流状态,总是希望呈现一种型式即有压流或无压流。如果遂洞内出现明满流交替,一般将要出现振动、空蚀、磨损和动水压力……等作用,这对隧洞的过流能力、洞壁的受力状态、隧洞周围建筑物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国内、外已建隧洞工程的运行情况来看,由于发生明满流交替而造成的危害实例还不少,如:印度巴克拉坝右岸导流隧洞在施工期间发生明满流交替,冲毁闸门控制室及底部隔墙等处,造成厂房被冲,10人死亡,损失37.5万ib。在国内,如盐锅峡异流底孔,在工作水头31.08m时,发生明满流转换,将3m厚的混凝土墩洞穿,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但国内也有少数的隧洞如乌江渡、石头河等工程的导流隧洞,虽曾发生明满流过渡的工作情况,也未导致破坏。

根据以上资料和调查的反映,提出了本条的规定。

第二节横断面形状

第4.2.1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24条相同。

第4.2.2条在隧洞的轴线选择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洞轴线不能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时,也可以改变隧洞的断面几何形状或者控制其开挖顺序,以达到围岩自身的稳定。

隧洞围岩的稳定,是围岩应力重分布与围岩强度之间对比关系的反映,当围岩应力大于围岩的屈服强度时,围岩就要发生塑性变形,当围岩应力大于围岩的极限强度时,围岩就要发生破坏。为了保持围岩的稳定性,则必须调整和控制围岩应力重分布与围岩强度之间的关系。但围岩的强度性能是客观存在的,难以对它调整,只能调整围岩应力。而围岩应力主要取决于岩体地应力状态和隧洞的断面形状和尺寸,这两者中地应力又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唯一可以调整的只是隧洞的断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故在特定的地应力场中,选择一个合理的断面形状和几何尺寸,对于降低围岩应力集中,改善围岩受力条件,保持围岩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说可以用调整隧洞横断面的高宽比,来改善围岩的受力条件。

如果用/=(——水平地应力;——垂直地应力)来表示岩体中地应力比值系数,

并根据值的大小把地应力场划分为=0,0<<1,和>1三种类型,当隧洞轴线平行于两水平

地应力轴线之一时,由理论计算,模型试验可知:如在>1的地应力场中,即水平地应力大的地应力场

中,各种断面形状的宽度可以选的大一些,而高度可以低一些。反之,在=0的地应力场中,即垂直地应力大的地应力场中,宽度要尽量小一些,而高度要大一些。因此在选择断面形状时,应注意与地应力场相适应的关系。

第4.2.3条水工隧洞中,在不同断面之间应设置渐变段。渐变段一般分扩散段与收缩段两种型式。当渐变段前后两端断面的面积比一定时,扩散长度增加,就可减少其扩散角,因此就减少了水流与洞壁分离的程度,这样由于水流与洞壁分离造成水流紊乱而引起的局部水头损失可大大降低,故扩散段的圆锥角越小越好。相反,在收缩段水流始终充满整个洞段,水流不会与洞壁分离,在断面比不变情况下,收缩段长度逐渐增加,对局部水头损失的影响较小,尤其在收缩角较小的情况下,其影响更小,所以收缩段不宜取得过长。

渐变段的角度,据查:美国垦务局规定最大收缩或扩散角限制不大于7°左右。我们在编修工作中,对不同的角度,用可能收集到的方法,进行了水头损失比较计算,以计算结果看,其角度在4°~10°范围内,水头损失系数小。

据调查,我国对渐变段一般采用直线规律变化的布置,将边界的最大收缩率或扩散率限制在1∶8以内,其长度以洞身直径或洞高的1.5~2.0倍为宜,由工程运用情况看,效果较好,试验得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约为0.03~0.05。

分析上列情况,规范中选用有压隧洞圆锥角控制在6°~10°为宜,其长度不宜小于1.5~2.0倍的洞径(或洞宽)。

在长隧洞中,若采用了多种断面或衬砌型式,每种断面或衬砌型式的洞段要有一定的长度,因为不同断面或衬砌型式间的接头渐变段不宜过多,否则会加大渐变段的局部水头损失。

第三节横断面尺寸

第4.3.1条本条所列按有关规定系指1982年2月原电力工业部颁发的《电力工程经济分析暂行条例》及1981年12月25日的《水电工程经济分析暂行条例》(研究班讨论稿)。

第4.3.3条泄洪隧洞横断面尺寸的计算,在大流量、高流速情况下,并导致不利的水力现象(如:水

位大幅度上升,淹没断面,形成真空,明满流过渡,不稳定流状态等)时,其断面尺寸应由水工模型试验加以论证。

第4.3.6条本条规定除采用了“66部颁暂行规范”第25条的规定外,并增加了对通航过木的要求。

第4.3.7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26条相同。

隧洞按无压明流工作状态设计时,为了防止发生满流工作状态,水面以上需留有足够的空间余幅,它可以根据掺气水深为标准来确定,也可以根据清水水深标准确定:

1.据了解,目前最大允许清水水深,有三种规定:

(1)洞高的85%;

(2)洞高的7/8;

表4-3-7水面线以上空间余幅工程实例表

(1)、(3)两种都引用于以往的几次规范中。

2.掺气后水面线以上的余幅问题:

(1)洞高的15%~25%;

(2)隧洞断面积的15%~25%。

如:美国一般采用0.15洞高;法国一般采用0.2洞高;日本一般采用A w/A0=3/4~7/8。其中,A w为设计洪水流量的过水断面积;A0为隧洞断面积。

根据上列资料,并据调查情况,本次规范的编修中仍然采用了原规范的规定,认为是合适的。兹将一些工程实例,列于表4-3-7供参考。

第五章水力计算

第一节水力计算原则

对水力学问题考虑的是否周到,水力学计算成果可靠与否,计算方法及采用的系数是否合适,不仅关系到水工隧洞的造价和效益,有时对工程的运行安全,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以往的隧洞规范编制中,对水力学问题考虑较少,在本次规范的修订中,通过调查,大多数设计人员认为,水力计算须单独作为一章列出。因此条文中规定在进行水工隧洞设计时,对水力学计算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第5.1.1条本条规定的水力计算内容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22条的有关规定基本相同。

第5.1.2条在水工隧洞水力学计算中,水头损失计算是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多种衬砌型式的长隧洞中更为突出。水头损失包括两部分,即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其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不同衬砌型式的糙率系数及各种类型的局部损失系数。对于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衬砌的糙率系数,经长期实践较为成熟,可

按以往经验采用。目前对不衬、喷锚衬砌糙率系数的计算还没有公认的理论公式,只有一些半理论,半经验公式。我们选择了尼可拉池公式、拉姆公式及北京水科院公式,对我国和瑞典的十几个不衬砌隧洞阻力系数进行计算,并与这些隧洞的实测阻力系数做了比较。结果都有一定的偏差,拉姆公式个别成果的偏差达15%左右,北京水科院公式计算个别成果的偏差达20%左右,而用尼可拉池公式计算出的阻力系数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最大偏差仅4%。故建议采用尼可拉池公式计算,即:

在不衬砌或喷混凝土衬砌的隧洞中,常常通到局部衬砌,尤其在底板采用混凝土衬砌就更普遍,这样原隧洞的糙率系数n值就相应降低了,设这一糙率系数为综合糙率系数,综合糙率系数n0值的计算公式,收集到的公式有三种形式。

1.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所属工区及澳大利亚一些水电工程所采用的公式:

(1) 式中n0——综合糙率系数;

n1——不衬砌糙率系数;

n2——混凝土衬砌糙率系数;

S1——不衬砌周边长;

S2——混凝土衬砌周边长;

S1+S2——隧洞横断面全周边长。

2.苏联、巴甫洛夫斯基所推荐的公式:

(2)

3.英国赖特博士介绍的公式:

(3)

式中0——综合阻力系数;

——不衬砌阻力系数;

1

——混凝土衬砌阻力系数;

2

S1——不衬砌周边长;

S2——混凝土衬砌周边长。

上列三式:(1)和(3)式是根据隧洞横断面周长内采用不同的衬砌型式,而推导出的;(2)式系以隧洞的长度出发而推导出的。尽管三个公式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但我们认为(1)、(3)式符合实际情况,其中(1)式采用了常用的糙率系数n值,故我们推荐采用(1)式。

4.对于各种衬砌型式所采用的n值,根据国内的一些资料整理列于表5-1-2,以供参考:

5.苏联格里申水工建筑物1979年版本建议数据:

混凝土衬砌表面喷水泥沙浆n=0.011

使用木模浇筑的混凝土衬砌n=0.014

喷混凝土:围岩表面平整n=0.02~0.025

围岩表面高低不平整n=0.03

不衬砌(采用光面爆破)n=0.02~0.03

6.加拿大安大略省隧洞手册1979年版本建议的数据: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衬砌n=0.012~0.016

喷混凝土n=0.02~0.025

不衬砌:光而平整的表面n=0.025~0.035

锯齿形的不规则表面n=0.035~0.045

第5.1.4条水面线计算方法很多,经调查分析,分段求和法计算较简单,实际工作中采用者也较多,故本条推荐采用该方法,但也不排斥应用其他方法。

第5.1.5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22条的有关规定相同。

表5-1-2国内部分(三种衬砌)隧洞n值统计表

第二节高流速的防蚀设计

第5.2.1条空化是高流速隧洞设计中的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从已建高流速泄洪隧洞发生事故的实例中分析,由于空化破坏的占大多数。因此,在高流速隧洞中如何防止或减轻空化引起的破坏,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应按本条规定进行判别计算。

本条中提出的空蚀现象,其概念为:空化是液体特有的一种现象,当由于各种原因使水流流体中某一点的压力降低到水的蒸气压力时,水流内部便出现蒸汽空泡,这样形成的空泡称为“空穴”。含有空穴的水流称为“空穴流”。空泡随流移动至下游压力较高的地区,由于周围水体的压缩,空泡溃灭,空泡的发生和溃灭过程称“空化现象”。如空化现象发生在水流的边壁附近,由于空泡溃灭时释放巨大能量,并直接轰击边壁表面,在长时间的强烈高频冲击下,最终会使边壁遭受破坏,这就是“空化”。所以空化是产生空蚀的前提,而空化的产生又与水流内绝对压力降低至与水的蒸汽压力接近的程度有关。一般引用一个无因次参数“空化指数”作为衡量水流发生空化可能性大小的指标。

第5.2.3条在易于发生空蚀的部位或区域,建议采用下列防蚀,减蚀措施。

1.体形是指水流边壁轮廓的造型,设计合理的体型需满足阻力小、磨损少、免空蚀以及不出现有害的

水流形态等条件。为了防蚀所设计的体形,其初生空化指数应当越小越好,应小于在实际工程运用中

可能出现的最小水流空化指数。

2.空蚀现象与隧洞表面不平整度有关,施工时如果不注意使水流边壁的表面光滑平整,在高速水流作用下,仍将可能产生局部空蚀,甚至可能进一步发展扩大。过去有不少由于空蚀破坏的泄水建筑物,多是由局部表面不平整引起的。从一些调查资料中看出,当水流边壁表面有显著急剧凹凸不平时,在低压过水,流速大于15~20m/s时,就有可能发生空蚀;当流速大于30m/s时,即使有3毫米的不平整度,也应当尽量防止。另外,升坎比跌坎更易发生空蚀,陡坡较缓坡更易发生空蚀。

3.对防蚀采用的一些措施,目前常用的有:掺气减蚀,衬砌采用防蚀、抗磨的材料等。若采用以收缩出口断面积的方法,来消除有压洞内可能的空蚀破坏时,一般应经由水工模型试验确定,在洞内可疑或有潜在危险的地段,使其水流空化指数大于该处的初生空化指数,并留有足够的余地。

第5.2.4条一般在高速水流作用下的泄水建筑物,其过水边壁应选用防蚀能力较强的材料。对于在多泥沙的河流,还应考虑采用抗磨损的材料。有些河流还需考虑采用抗河卵石冲击的材料。有关抗蚀、抗磨材料在附录二中已作介绍。其中高标号水泥砂浆材料具有相当地防蚀能力,如以石英砂制备高标号水泥石英砂浆做为防护层,其抗磨能力仅次于环氧砂浆。其优点:较经济、施工简单、质量容易保证,修补亦方便。在三门峡溢流坝3#底孔采用了高标号水泥石英砂浆护面,经八年长期过水后基本完好。铸铁板混凝土块材料具有抗磨抗河卵石冲击的能力。

第六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衬砌

第一节一般原则

第6.1.1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28条的有关规定相同。

第6.1.2~6.1.3条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衬砌的选择,采纳“66年部颁暂行规范”的意见,取消过去

以水头大小为依据的规定。强调应根据地下工程的特点、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隧洞工作状态、横断面尺寸、作用水头、施工条件等因素,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并参考已建工程决定。

第6.1.4条衬砌的厚度在满足强度和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薄层衬砌。衬砌的最小厚度,“66年部颁暂行规范”未作定量规定。但薄层衬砌显示出了很大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如处于地质条件恶劣、覆盖层薄、有偏压的大直径隧洞,为了加固围岩而增加衬砌厚度时,会使隧洞断面加大,反而增加了外荷载及衬砌自重,特别对抗拉强度较低的素混凝土,靠增加衬砌厚度以提高抗弯曲破坏的能力是有限的。从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由于充分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衬砌厚度是向着薄的方向发展。本条所提最小厚度,系从施工要求出发,使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并参考以下资料提出:

1.我国已建部分水工隧洞最小衬砌厚度(表6-1-4)。

表6-1-4我国已建部分隧洞最小衬砌厚度表

3.日本山岭隧道技术规范及解释,中国铁道出版社1980年中译本资料:

(1)单线铁路隧道,小块状坚岩25cm;

(2)公路隧道,无缺陷坚岩20cm;

(3)水电站水工隧洞,层状或虽有裂隙而形成大块状的坚岩20cm,也有个别工程采用15cm者;

(4)给水、排水隧道15~20cm。

第6.1.5~6.1.6条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为了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并防止裂缝发生内水沿裂缝渗入围岩、恶化山体、影响围岩及其附近山坡的稳定,在隧洞的重要部位或洞段,如进出口、交岔洞段、断层及破碎段处,围岩厚度不能满足要求的洞段,衬砌应按抗裂设计,一般均按限裂设计。但根据工程实践和大量的试验资料表明,抗裂设计控制不了裂缝的出现,限裂设计也控制不住裂缝的发展,且裂缝的发展规律及其开展宽度,与计算假定完全不同,故本条所提的抗裂和限裂,以及裂缝宽度等,在此明确提出,仅仅是一种相对的设计标准。必要时还需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第6.1.7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31条的有关规定相同。

根据国内已建成的隧洞统计资料,各类隧洞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标号记:引水隧洞绝大多数采用150号;泄洪隧洞几乎都是采用200号以上,有的采用了300号;对于高流速泄洪隧洞的过水部位,还应提出抗磨的要求。

第二节荷载和荷载组合

第6.2.1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34条的有关规定相同。

第6.2.2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34、35条的有关规定相同。

荷载组合必须切合实际,例如地震作用力就不应该与其它特殊荷载同时组合。有些作用不太清楚的荷载,如果列入组合后有抵消其它荷载作用时,就应该选择较小的数值,例如计算有内水压力的组合时,外水压力或围岩压力有抵消作用时,就应该考虑选用较小的外水压力或围岩压力。

由于温度的变化、混凝土收缩和膨胀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以及灌浆压力等荷载,比较难以确定,而单纯依靠增加结构尺寸常常不足以消除其不利作用,或者不够合理。因此,对于这类荷载,一般不应只按计算结果决定衬砌尺寸。设计时可根据需要与可能,作必要的计算或分析,然后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和构造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其不利影响。

第6.2.3条围岩松动压力的概念,是以研究水工隧洞的衬砌为主,把围岩当成荷载,施加到衬砌上。对这一意见,目前是有争议的,但在某些具体条件下,围岩松动压力是确实存在的,设计中不能不考虑它。由于岩体的强度、岩层的产状、裂隙的组合、风化程度、地下水的有无、隧洞断面形状和尺寸的大小、采用的施工方法、支护或衬砌方式及其时间的及时程度等,都影响着围岩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因此,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过去在进行隧洞的衬砌设计时,不管各类围岩的具体情况如何,均按普氏压力拱理论计算围岩压力,在实践中证明是不合适的。“1966年部颁暂行规范”舍弃了这一计算理论,提出按“山岩压力系数”确定围岩压力的方法。这较前是有了改进,但所采用的山岩压力系数,并非实测成果,因而没有克服普氏压力拱理论的根本弱点。

由于岩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错综复杂,显然不宜用一个简单的理论公式予以概括。因此,确定围岩松动压力时,必须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从分析隧洞的具体条件出发,采用工程类比,用经验估算方法,还是比较现实可行的,建议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参照本规范附录一围岩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采用不同方法估算围岩松动压力。

第6.2.6条外水荷载是水工隧洞的基本荷载之一。对无压隧洞,可采用排水的方法消除外水压力;对有压隧洞,外水荷载对内水荷载有着抵消的作用,它对隧洞设计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外水荷载的特性、计算原理和方法,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何进行计算和处理,看法也不一致。“66部颁暂行规范”中,将外水荷载按作用于衬砌外边缘的边界力考虑,取值原则是将地下水位线以下至隧洞底板以上的水柱高乘以0.25~1.0之间的折减系数。折减系数变化较大,取值问题难以掌握,故根据工程资料和实践经验将其系数划分为5级,列入附录,可参考选用。

对于水荷载的概念及其作用下隧洞衬砌应力计算方法,通过多次讨论和广泛的征求意见,认为这一问题从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与过去的折减系数法,都有很大的改进,兹将该法列入本说明,有条件的话,可以按此法进行衬砌应力计算。

一、地下水位及渗透系数的确定

地下水位线应根据观测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布置,并考虑施工阶段及投入运行后可能引起的水位变化,分别定出:

(1)隧洞开挖前的地下水柱高H0(开挖前地下水位线减隧洞中心高程);

(2)隧洞开挖后衬砌前的地下水柱高H1(开挖后衬砌前的地下水位线减隧洞中心高程);

(3)隧洞衬砌及蓄水后地下水柱高H2(衬砌及蓄水后地下水位线减去隧洞底部高程)。

二、水荷载及其作用下的应力计算

地下水位确定后,应根据衬砌及围岩的渗透特性计算渗流场H s,外水荷载由以下两部分作用力构成。

1.渗流体积力

,(6-2-6-1)

2.浮力

f x=0f y=(6-2-6-2)

式中——水的容重;

y——垂直轴,向上为正。

3.渗透系数的选择

围岩的渗透系数可按单位吸水率作近似换算或根据围岩地下水情况分析确定。衬砌混凝土的渗透系数,可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并应考虑到施工缺陷及可能出现的裂缝因素等。

各类围岩的单位吸水率可根据压水试验,当无压水试验资料时,可参照表6-2-6选用。

表6-2-6单位吸水率表

4.渗流场作用下的衬砌应力

(6-2-6-3) (6-2-6-4)

(6-2-6-5) 式中——半径为r处的衬砌环向应力;

——衬砌与围岩间的接触应力;

t=r2

/r1

,r1、r2为衬砌内、外半径;

E、、E R、R——衬砌与围岩的弹性常数;

H L——衬砌外缘的剩余水头;

K、K R——衬砌与围岩的渗透系数。

5.浮力作用下的衬砌应力计算

(6-2-6-6)

(6-2-6-7)

(6-2-6-8)

式中;

——衬砌计算点和隧洞圆心连线与垂线的夹角。

6.当衬砌与围岩分离时衬砌内的环向应力

(6-2-6-9)

7.衬砌的轴向力N及弯矩M计算

(6-2-6-10)

(6-2-6-11)

式中、——衬砌内、外缘环向应力。在内侧产生拉应力的弯矩为正。

第6.2.9条关于地震的影响,由于隧洞衬砌被围岩包围,故与地面结构相比,一般受地震的影响较小。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丰南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6~20km,震中烈度11度,唐山市地面建筑全部荡平,开栾煤矿地区工程遭到严重破坏。震后对煤矿井巷工程进行调查,完好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特别是混凝土棚架和喷锚支护,完好率达95%~100%。破坏的支护,绝大部分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支护在震前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或年久失修,震后破坏加剧,有的系震后遭水淹。

日本是多地震国家,据《日本山岭隧道技术规范及解释》称,日本隧道受到重大震害的实例还没有。日本过去震坏的隧道几乎都是洞门或洞口附近发生变形、崩坏,其原因是因地震造成洞口附近滑坡,岩石崩塌等而产生偏压。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我国过去规范的规定,隧洞洞身衬砌可不考虑地震影响。但隧洞进出口段及其洞脸应考虑地震影响。

第三节衬砌计算

第6.3.1~6.3.3条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大量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水工隧洞。这些工程,绝大部分一直运行正常。本规范仍然作为一种衬砌类型予以推荐。隧洞衬砌的应力计算,是确定衬砌断面尺寸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隧洞衬砌是埋在岩体中的结构物,它在受力变形过程中与围岩相互约束地工作,这种共同作用,使衬砌结构计算复杂化,虽进行大量的计算,也不一定能够得出完全切合实际的结果。衬砌的计算也应与围岩类别相适应,不同的类别,应当采用不同的计算理论。根据实践经验,提出本条建议。

我国传统采用的计算原理是将衬砌与围岩相互分开,以研究衬砌本身为主,适当考虑围岩作用的方法。此方法作为一种简化计算还是可行的,以往设计中主要采用这一原理。从力学分析观点上来看,比较明确,且容易理解,在多年应用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许多书籍上都有所介绍。我们依据1964年水利电力部研究班定稿规范中所附该理论的衬砌应力计算公式和系数,进行了推导演算校核,更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列入本规范附录,建议使用。

若将衬砌与围岩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是以研究围岩为主的方法。本规范中建议按具体情况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岩体千变万化十分复杂,加上断层、节理、层面等地质构造的存在,使其更加复杂,而这些构造面又必须加以重视,有限元对这些复杂情况基本上能模拟,可得出较为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成为水工隧洞应力分析的有用工具。因此本条规定在隧洞尺寸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有限元法的计算成果正确与否,取决于原始参数,计算模型及计算机程序,然而,由于岩体性态的复杂、多变,使原始参数及计算模型难以精确确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较完善的通用程序和实践经验,故本规范未能列入详细的程序。

第四节衬砌的分缝

第6.4.1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49条相同。

第6.4.2条据调查反映,接缝段的长度有向加长的趋势发展,有人提出20~50m,他们认为缝少,便于施工,缝多处理不良,会形成人为裂缝,影响工程质量。但多数工程实践的情况是当采用不大于200号混凝土衬砌时,分段长度采用6~12m合适。当采用高标号混凝土衬砌时,分段长度即使小于6m,衬砌开裂情况也很严重。故分段的长度,应结合围岩情况,具体工程条件、施工能力等研究决定。本条推荐6~12m的常用分段长度,但希望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提出更合适的规定。

第6.4.3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有48条有关规定相同。

第6.4.4条对于纵向施工缝,要求必须设置在衬砌拉力较小的部位,缝面必须严格处理,以保证衬砌结构的整体性。

隧洞衬砌的混凝土浇筑,一般情况下,应先浇筑底板,边墙再浇筑顶拱。但有时为了施工安全,采用先顶拱后边墙、底拱的施工方法,这就应对反缝处理作专门设计,加强缝面的结合,在反缝缝面设置止水片,容易造成死角,混凝土浇筑不满,造成漏水通道。

目前对反缝还没有理想的处理方法,缝面都是衬砌结构的软弱面,应尽量避免。

第6.4.5条本条规定与“66部颁暂行规范”第51条相同。

第七章不衬砌与喷锚隧洞

第一节不衬砌隧洞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J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 范J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140-90 (1997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 北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及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3条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4条.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第2.0.1条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2.0.2条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2.0.3条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二、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三、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四、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_1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 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0579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Technical safety measures for water project construction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大坝施工安全技术 大坝施工的主要程序是:施工围堰的填筑、基坑排水、坝基覆盖层开挖、岩石开挖、两岸坝肩开挖、处理高边坡以及大坝混凝土浇筑、金属结构安装等。 1.围堰施工安全技术 围堰是为大坝或厂房施工而修建的辅助工程,围堰的标准由主体建筑物的等级和使用年限而定。在围堰施工中特别是在截流龙口合拢时,由于河床的逐渐缩窄,河道内的水流速度加快,需要抛掷大块石,或者多面体混凝土块,防止填筑物被急流冲走。在围堰的施工中,由于场地狭窄、职员多、车辆多,现场要同一指挥,协调行动,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围堰合拢后还需在围堰的临水一面填筑黄土,进步围堰的防渗作用。在围堰填筑作业面上工作的职员除按规定穿着好劳

动保护用品外,还必须穿救生衣,预备好救生圈,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2.大坝开挖安全技术 (1)土石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分层的厚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出渣道路、施工部位、开挖规模、钻机的性能、开挖断面的特征、爆破方式、运输设备的能力等综合研究确定。 (2)开挖爆破的技术要先进可靠、经济公道、爆破时不致损坏基础和危及四周建筑物的安全。爆破参数选择公道,爆破后边坡稳定。坝基部位不得采用洞室爆破。 (3)高边坡开挖要避免二次削坡,以预防在二次削坡中施工难度增加而发生职员伤亡事故。在设有锚杆、锚索或喷混凝土支护的高边坡,每层开挖完成后需立即进行喷锚支护,以保证边坡稳定和安全。在高边坡的顶部必须设排水沟,确保施工不受影响。在高边坡施工时的作业职员必须拴安全带和戴安全帽。在高边坡施工中,增设一定数目的观测设备,随时测定边坡的稳定情况,如有滑坡迹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现场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文档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140-90 (2019 年版)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 年8 月1 日第一章 第10.1.0.1 条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10.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1.0.3 条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1.0.4 条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第10.2.0.1 条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物数量、火灾蔓延速 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 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10.2.0.2 条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10.2.0.3 条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 A 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二、 B 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三、 C 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四、 D 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五、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第10.2.0.4 条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应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字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大小,字母(A 或B )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单位及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 第三章 第10.3.0.1 条灭火器应按下列因素和选择: 一、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二、灭火有效程度; 三、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四、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五、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最新版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最新版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最新版 篇一:11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1990年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90)水规字11号”文件的安排组织制订的。其目的在于统一水利水电工程结构设计的作用(荷载)取值标准,以利于按照GB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水工结构设计。 本规范必须与按照GB50199—94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制订的其他水工结构设计规范配套使用。本规范中所列全部附录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电力工业部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有:电力工业部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北勘测设计

研究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梁文治、家常春、苗琴生、张学易段乐斋、周芙、黄东军、范明桥、刘文灏、陈厚群、席与光卢兴良、薛瑞宝、赵在望、岳耀真、吕祖伤、潘王华、刘蕴供吴孝仁、侯顺载、据常忻、王鉴义、汤书明、聂广明、徐伯孟潘玉喜、唐政生、郦能惠、李启雄、黄淑萍。 篇二:水工建筑荷载设计规范 摘要:对于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中,我国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进。很多时候都是在经济发展,带动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更好的完善。很大程度上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的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做一个简单的要求。希望能对大家了解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工建筑;建筑荷载;设计规范; 前言: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必须与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制订的其他水工结构设计规范配套使用。这是有非常严格的规范体系的。无一规矩不成方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也是这样的道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中的美哟个方面都要在设计规范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

水工隧洞施工方案

水工隧洞施工方案

目录 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原则及说明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说明 (1) 2.工程概况与水文地质条件 (3) 2.1工程概况 (3) 2.2水文地质条件 (3) 3.施工总平面布置 (5) 3.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5) 3.2水、电、通讯系统和材料的供应 (5) 4.施工组织 (7) 4.1施工组织机构 (7) 4.2拟投入施工设备 (8) 4.3拟投入劳动力计划 (10) 5.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13) 5.1隧洞进口处的开挖 (13) 5.2隧洞的开挖支护 (13) 5.3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方法 (27) 5.4超前管棚施工 (29) 5.5光面爆破的施工 (30) 5.6水泥砂浆锚杆施工工艺 (31) 5.7钢拱架加工 (32) 5.8喷混凝土施工工艺 (36) 5.9隧洞二次模筑 (39) 5.10隧洞防水施工 (43) 5.11隧洞回填注浆施工 (46) 5.12隧洞施工的监控量测 (48)

5.13闸室及交通桥施工 (55) 5.14闸门与启闭机安装 (65) 5.15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71) 5.16配电房施工 (72) 5.17隧洞引水渠的施工 (74) 5.18临时道路和永久道路的施工 (76) 5.19水土保持绿化施工 (82) 6.施工总进度计划 (89) 6.1编制说明 (89) 6.2工期 (89) 6.3控制性进度 (89) 6.4工期保证措施 (90) 7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1) 7.1质量目标 (91) 7.2质量保证体系 (91) 7.3技术组织措施 (91) 7.4工程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92) 8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00) 8.1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防范要点 (100) 8.2安全保证体系 (100) 8.3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00) 8.4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01) 9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05) 9.1文明施工措施 (105) 9.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06) 10 特殊天气施工保证措施 (109) 10.1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09) 10.2高温天气施工保证措施 (109)

引水隧洞施工方案

九寨沟县汤珠河流域顺和水电站工程 引水隧洞开挖与衬砌 施 工 方 案 重庆黄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汤珠河流域顺和水电站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六日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严格按照以下资料进行本工程施工组织文件的编制: (1.1)、现场实际资料; (1.2)、有关本工程施工的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 (1.3)、设计图纸; 二、编制原则 编制本工程文件及以后后续工作中,我部将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保和水土保持、文明施工等方面,争取创优。 三、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1、除设计文件中特别提出的技术要求外,我部所用的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检验的验收,均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2、施工期间,所有标准和规程规范都可能被修订,工程施工中将执行其最新版本; 3、本分部工程施工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为: (3.1)、GBJ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3.2)、GB/T5123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3.3)、GB/T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3.4)、DL/T5135-2001《水电水利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 (3.5)、GBJ201-83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6)、JGJ63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3.7)、JGJ46-8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3.8)、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3.9)、SL279-2002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3.10)、DL5077-1997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3.11)、SL62-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doc 8页)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doc 8页)

2.2.2 在综合性枢纽中,位于挡水前沿的闸首和闸室等挡水建筑物的级别应与枢纽中其他挡水建筑物级别一致。 3.1.1 船闸结构计算应考虑运用、检修、完建、施工和特殊工况等情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 运用情况应考虑下列最不利的水位组合: (1)上游或墙前为上游最高通航水位,下游或墙后为相应的最低水位或排水管水位; 3.2.1 船闸结构设计应进行下列验算和计算: (1)结构整体抗滑、抗倾和抗浮稳定性验算; (2)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沉降计算; (3)渗透稳定性验算; (4)结构各部位强度计算和限裂验算; (5)边坡整体稳定性验算; (6)其他验算或计算。 3.3.1* 当采用式(3.2.2-1)验算岩基船闸或采用式(3.2.3-1)和式(3.2.3-2)计算土基船闸抗滑稳定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 表3.3.1 3.3.2* 当采用式(3.2.2-2)验算基岩船闸抗滑稳定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 表3.3.2 荷载组合安全系数 基本组合①≥3.0

②≥2.5 ①≥2.5 特殊组合 ②≥2.3 3.3.3* 当采用式(3.2.8)计算船闸结构的抗倾稳定时,抗倾稳定安全系数K0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抗倾稳定安全系数Ko 表3.3.3 3.3.4* 当采用式(3.2.9)计算船闸结构的抗浮稳定时,抗浮稳定安全系数Kf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抗浮稳定安全系数Kf 表3.3.4 水工建筑物级别安全系数 1、2≥1.1 3、4、5≥1.05 3.3.6* 土基上的分离式闸墙结构,地基不得出现拉应力。 3.3.7* 岩基上分离式船闸结构地基反力的最小应力σmin应大于零。3.4.1 在闸首、闸室和导墙等结构间,新旧建筑物间及地基土质、高程突变处,均应设置伸缩一沉降缝。 4.1.5 地基设计应包括承载力、稳定性和沉降的计算。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4.2.4* 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应满足式(4.2.4)的要求。 4.3.3 当土坡和地基土体中有渗流时,应考虑渗流对稳定的影响。4.3.4* 当采用式(4.3.2-1)、式(4.3.2-2)和式(4.3.2-3)计算土坡和地基稳定时,稳定安全系数K不得小于表4.3.4中规定的数值。

水利工程输水隧洞施工开挖及衬砌技术

水利工程输水隧洞施工开挖及衬砌技术 发表时间:2019-04-28T09:54:13.2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常亮 [导读]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工程的输水能力与要求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工程的输水能力与要求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建设多个隧洞,以确保输水作业的质量与效率得以保障。隧洞开挖施工的难度较大,在此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施工技术来落实各项施工项目,进而确保输水隧洞工程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输水隧洞;开挖施工;衬砌技术;分析 引言:我国水利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此,国家为了促进干旱和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了对调水工程的重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新能源开发的重视,水利水电项目更是大量上马,这也促进了人们对水利工程施工开挖和衬砌技术的研发力度。做好水利工程输水隧洞的施工开挖和衬砌技术,不仅是水利建设领域研究的重点,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水利工程输水隧洞施工概述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时,为了满足输水功能的需求,需要开展隧洞项目施工作业。在开展隧洞施工时,需要基于施工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开挖施工技术以及支护技术,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在选择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时,要重点分析隧洞岩石类型与断面,做好充分的施工分析。在进行开挖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则需要按照施工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加强施工作业管理,确保施工的质量与进度。 2.水利工程输水隧洞的开挖施工技术 2.1输水隧洞洞口开挖及支护施工 2.1.1洞口开挖土石方施工 输水隧洞的洞口开挖,是输水隧洞施工的首项开挖工程。输水隧洞的洞口开挖,将会导致洞口围岩稳定性降低,在洞口开挖过程中,极易由于出现偏压及地下水作用导致洞顶坍塌,因此,在输水隧洞洞口开挖时,一定要做好施工组织和设计,并提前进行洞口的排水系统施工。施工中要及时进行支护,并做好围岩的排水,避免出现洞口坍塌。由于隧洞的洞口施工会导致洞顶围岩出现偏压,带来极大的塌方危险,因此在洞口开挖施工时,可以先将洞口上方的土石方进行清除,减弱偏压作用力,以避免坍塌出现。此外,输水隧洞的洞口施工,应尽量避免使用大爆破的方法掘进,应尽量选择定点爆破,并在开挖过程中注意对松动的石块进行及时清理。 2.1.2洞口施工要避开降雨期,做好防护措施 水利工程输水隧洞洞口施工时,地下水的侵蚀将会使洞口围岩稳定性下降,带来洞顶塌方的风险。因此,在进行输水隧洞的洞口开挖施工时,要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并做好排水沟的设计和施工,避免雨水渗入底层,影响洞口围岩稳定性,带来塌方风险。洞口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边坡滑动和开裂,要及时处理,将边坡放缓,保证边坡施工稳定性。在施工中,对边坡砂浆的强度要合理设计,并进行严格的混凝土配比实验,以保证洞口边坡的稳定性。 2.2输水隧洞的隧洞开挖施工 水利工程输水隧洞的开挖施工,根据围岩种类的不同以及底层稳定性差别,分为全断面开挖法、台阶开挖法、支撑拱法、核心支撑法四种施工方法。其中全断面开挖法适合Ⅰ、Ⅱ类围岩,台阶开挖法适用于隧洞高度较大的隧洞开挖,支撑法和核心支撑法开挖技术适合用于Ⅳ、Ⅴ围岩,区别在于施工顺序,支撑拱法的施工顺序为先拱后墙,核心支撑法的施工顺序为先墙后拱,在对Ⅳ、Ⅴ围岩选择开发施工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洞顶和侧壁围岩的特点,合理选择施工方法。输水隧洞开挖施工,一般都选择钻孔爆破法进行施工,在钻孔爆破时,一定要把握好钻孔的数量和位置,并对填药量进行精密计算,保证爆破即能达到施工设计要求,又不会影响围岩的稳定性。爆破参数可以根据相关的工程数据进行设计,也可以通过现场爆破试验设计。对岩石进行爆破时,应选择低密度、低猛度和高爆力的炸药。 3.水利工程输水隧洞施工砼衬砌技术 3.1输水隧洞的喷锚施工操作 在输水隧洞中开展喷锚施工操作是砼衬砌施工工作开展的基础。对此,在实践中要想提升其整体施工质量,就要保障施工输水隧洞中喷锚施工作业的整体质量。第一,输水隧洞的锚杆施工。输水隧洞在开展锚杆施工作业的时候,主要是对锚杆的具体类别、长短以及相关材质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对于其具体的钻孔机具以及实际方式等进行系统的设计,保障其合理性,保障钻孔位置、疏密度、内径以及深度与实际的设计相符合。在锚杆进行钻孔插入的工作之前,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检查,进行极强除锈以及整直细节处理。第二,喷锚支护作业中的混凝土喷射施工操作。喷锚支护中混凝土喷射操作主要是对混凝土配比进行科学的设计,通过实验模式开展,保障其与实际的配比模式相契合。在进行具体的喷射方式选择过程中,要基于实际的养护能力对其进行合理地选择,做好围岩的清理工作,在执行喷射操作过程中,要保障其喷射的均匀性,避免在喷射操作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脱落以及开裂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补喷。 3.2输水隧洞施工作业中砼衬砌技术 输水隧洞的砼衬砌施工操作主要就是为了减缓围岩受到水环境的侵蚀与影响,提升其整体结构稳定性的主要结构,在实践中与锚杆、围岩等相关内容共同构建了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荷载结构的主要步骤。对此,在对其进行砼衬砌技术施工作业的时候,要提升其整体施工质量与效果。在进行水利工程输水隧洞施工应用砼衬砌技术的时候,要提升对喷锚支护质量的重视,并对实际的支护措施以及围岩稳定性等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判断,施工隧洞周边的位移速度明显下降,水平收敛速度与实际要求相符,相关支护表面没有明显的裂缝的时候,才可以进行砼衬砌施工操作。水利工程砼衬砌施工作业开展中要保障其中线位置、标高以及断面尺寸等相关数据与实际的设计需求相契合,在砼衬砌施工作业开展之前制定系统的排水以及堵水措施,进而保障衬砌表面不出现渗水等相关问题。在执行砼衬砌施工作业的时候要对其进行浇筑操作,根据先浇筑底板,然后再浇筑顶板、拱顶的操作顺序开展施工,衬砌材料要与实际的设计需求相契合,保障混凝土在衬砌之前处于搅拌的状态。在灌注操作过程中,要提升对灌注速度的控制,在边墙混凝土灌注合格之后,再进行拱顶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3.3施工监测 水利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要提升对现场监控操作的重视,提升对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能、设计参数以及实际的施工方式等因素的重

《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

附件1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 学时范围:68 学时。 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 课程性质与作用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水工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的相互关系及布置原则。其作用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能够绘制一般的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对水工建筑物的模型实验有所了解,并初步掌握某些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安排。为今后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5.1课程设置依据

以工程项目中相关典型工程测量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各阶段工作项目为线索构建各项任务,引领课程。 课程结构以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运营管理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角度、距离、高差等基本测量、点位放样方法步骤、高程放样方法步骤、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工程建筑物变形测量等项目。通过课堂实习,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2课程目标定位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各种工程施工中平面点位测设和高程位置测定、测设的能力,能进行各种工程轴线(中线)测设、施工放样测量;具有各种工程项目的变形观测能力。即 (1)掌握各种工程施工放样的原理、方法; (2)掌握各种工程变形观测的原理、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应用工程测量理论、知识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熟练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设备,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真实、客观的良好素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完成各种工程施工放样工作; (2)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完成各种工程变形观测工作; 5.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突出我校交通特色,以工程施工测量基本测量工作为重点,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融合相关“工程测量工”(包括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测绘技能大赛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5.4课程项目设计(或学习情景设计等) 采用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为载体,设计相应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教、学、做一体。 模拟工程现场任务完成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体现“在做中学”的教学思路。 6.课程目标 6. 1知识目标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 条文说明

目次 1 总则(33) 2 术语和符号(35) 2.1 术语(35) 2.2 符号(37) 3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38) 3.1 火灾种类(38) 3.2 危险等级(39) 4 灭火器的选择(43) 4.1 一般规定(43) 4.2 灭火器的类型选择(45) 5 灭火器的设置(48) 5.1 一般规定(48) 5.2 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53) 6 灭火器的配置(56) 6.1 一般规定(56)

6.2 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57) 7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59) 7.1 一般规定(59) 7.2 计算单元(60) 7.3 配置设计计算(61) 1 总则 1.0.1 本条阐述了制订和修订本规范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只有合理、正确地配置灭火器,才能真正加强建筑物内的灭火力量,及时、有效地扑救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初起火灾。

众所周知,灭火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全国各地的各类大、中、小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都在使用,到处皆有;灭火器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轻便灵活,稍经训练即可掌握其操作使用方法,可手提或推拉至着火点附近,及时灭火,确属消防实战灭火过程中较理想的第一线灭火装备。在建筑物内正确地选择灭火器的类型,确定灭火器的配置规格与数量,合理地定位及设置灭火器,保证足够的灭火能力(即需配灭火级别),并注意定期检查和维护灭火器,就能在被保护场所一旦着火时,迅速地用灭火器扑灭初起小火,减少火灾损失,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和不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应配置灭火器的,生产、使用和储存可燃物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装修工程),亦即:凡是存在(包括生产、使用和储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场所,均应配置灭火器。这是因为有可燃物的场所,就存在着火灾危险,需要配置灭火器加以保护。反之,对那些确实不生产、使用和储存可燃物的建筑场所,当然可以不配置灭火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本规范中的可燃物系指广义范围的可燃烧物质,亦即除了不燃物之外,凡可燃固体物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金属等都归属于可燃物的范畴。因此,即使是耐燃物,由于其仍然还是能够燃烧的,故也属于可燃物。 鉴于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用于扑救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火灾的定型灭火器,因此,本规范暂定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房和库房。 1.0.3 本条规定系根据国内目前尚有少数地区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工程设计阶段不够重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的情况和实际需求而提出的。本条要求在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时就应当按照本规范的各章规定正确选择和配置灭火器,进行建筑灭火器配置的设计与计算,应将配置灭火器的类型、规格、数量及其设置位置作为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上标明。建设单位需将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装修工程)的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设计计算书和建筑灭火器配置清单送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审核,并将配置灭火器的所需费用计入基建设备概算。各地各级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根据公安部30号令、61号令和本规范,在审核建筑

水工隧洞施工技术规范

水工隧洞施工技术规范 1、喷混凝土 采用喷混凝土作为衬砌,不但可以用作临时支撑,也可用作隧洞永久衬砌。在喷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如下方面: (一)工艺布置 如隧洞断面较小,拌合机进洞不方便或隧洞较短时,可将拌合机布置在洞外,用斗车运送进洞,这样还可以减少洞内的粉尘。若隧洞断面较大,则可将拌合机放在专用的工作台上,出料口直接置于喷射机上方。亦可将拌合机放在平地上,用皮带机上料。 (二)施工准备 喷混凝土施工应分段进行,每段长度以6~ 10米为宜。喷射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1)搭设喷射作业台,最好制造两个移动式喷射台,使设置锚杆、挂网、扎钢筋和喷射作业按流水线进行。 (2)检查开挖断面,有无欠挖,以保证设计的净空和支护最小设计厚度。 (3)检查预埋件的种类,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撬除险石,保证喷混凝土与围岩良好的粘结和施工安全。 (5)遇有渗漏水的地方,应采取相应措施,对渗水作恰当的处理,或排或堵,或排堵结合。 (6)岩面的冲洗和凿毛在喷射前必须用高压水认真冲洗岩面裂

隙中的尘污,浮石等。 (7)钢筋和钢筋网除锈。 (8)绑扎控制钢筋网或埋设控制混凝土厚度桩。 (三)喷射施工 为了使所喷混凝土能够达到最大的密度,克服料流上下流动,干湿不均,并尽量减少回弹,喷枪时应使料流呈螺旋状横向运动。喷射混凝土支护是无模喷射成型的,在施工过程,其自重靠它与喷射面之间的力来平衡,因混凝土在终凝前粘结力很小。不能一次喷的过厚,要进行多次喷射,每次喷射厚度控制非常重要。喷射拱部在加有速凝剂的情况下,底层厚度宜4?6厘米,面层厚8?10厘米,并保持间歇时间15?30分钟。喷射侧墙加速凝剂时,厚度宜为10?15厘米,保持间隙时间不少于4分钟,不加速凝剂时,宜为8?10厘米,同时加大作面,拉长喷射间歇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喷射凹坑时应分层逐渐填平,否则易出现脱落或空壳现象。渗水地段的喷射混凝土与岩石的粘结较困难,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在集中渗水区钻孔排水; (2)减小喷层厚度; (3)适当减小水灰比; (4)采取缩小包围圈的喷法; (5)适当埋设风压等。 2、回填灌浆 隧洞混凝土施工中顶部的混凝土由于自重的原因,始终和上部隧洞岩石形成一定的空隙,无法结合紧密。因此采用回填灌浆进行解决。回填灌浆主要

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方案

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 (2)《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3)《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DL/T5099-1999 (4)《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3-98 (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6)《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 (7)施工图纸名 二、工程概况 彭水县棣棠水电站位于彭水县棣堂乡,坝址位于彭水县普子河支流里头河农桩坎河段漆树湾处,引水隧洞位于河岸右侧,需修建临时渡河进洞道路以进行引水隧洞工程的施工。引水隧洞工程为本工程的重点,隧洞全长3399m,隧洞设计1个支洞,支洞长度177.92m,支洞位于隧洞K1+870.46处,断面型式均为3.1*3.55m,隧洞进口底板高程749.2m,出口底板高程747.398m,隧洞坡降为0.05%;支洞进口高程为748.272m,出口高程为747.934m,支洞坡降为0.19%。由于初设时无地勘资料,在隧洞准备施工及掘进过程中补足地勘资料。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充分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施工图纸及其组成部分间有无矛盾和错误,施工图在尺寸、坐标、标高和说明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明确,结构施工图与设备安装的工艺是否矛盾,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的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所有参加方签字盖章。

2)根据工程的特点,研究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 3)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及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 4)各有关技术资料的准备,各有关材料的进场试验。 2、现场准备 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并掌握隧洞沿线的下列情况和资料:现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气象资料;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施工供水、供电条件;工程材料、施工机械供应条件。 根据建设单位给定的定位坐标及高程控制点测量放线,引测隧洞的定位桩,控制点、水准点,测量放线由专人负责,技术部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3、组织准备 鉴于本分部工程为单位工程的重难点的特点,为确保顺利实现各项施工目标,在合同范围内选拔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及其它人员组成项目部,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排除各种障碍,确保工程能按预定要求顺利完成。 根据本工程特点、工程量,本单位采用现代化项目管理体制。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组建项目部,签定项目承包合同,运用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运用经济合同明确工程建设各方面的责任,运用原有行政管理体系为工程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项目部的设臵要齐全,职责分工明确,因人设职,因职选人,建立有施工经验,有开拓精神和效率高的领导班子。现场配备微机、复印机、打印机等,一切需编制文件、方案采用微机管理。

隧洞施工技术

第六章水工隧洞 第六章水工隧洞 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水工隧洞的布置和构造 第六章水工隧洞 第三节隧洞的运用管理 习题 一,水工隧洞的特点 (一)结构特点 (二)水流特点 (三)施工特点 二,水工隧洞的类型 1.按用途分类 2.按洞内水流状态分类 第一节概述 一,水工隧洞的布置 (一)水工隧洞的线路选择 (二)水工隧洞的工程布置 二,水工隧洞的布置和构造 (一)进口段的形式和构造 (二)洞身段的形式与构造 (三)出口段及消能设施 第二节水工隧洞的布置和构造 一,隧洞的检查养护 二,隧洞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一)隧洞常见问题及产生原因 (二)隧洞常见问题的处理 第三节隧洞的运用管理 在水利枢纽中为满足泄洪,灌溉,发电等各项任务在岩层中开凿而成的建筑物叫水工隧洞. 一,水工隧洞的特点 (一)结构特点 在岩层中开挖隧洞后,引起洞孔附近应力重新分布,岩体产生新的变形,严重的会导致岩石崩塌.围岩除了产生作用在衬砌上的围岩压力以外,同时又具有承载能力,可以与衬砌共同承受内水压力等荷载.围岩压力与岩体承载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因此,应使隧洞尽量避开软弱岩层和不利的地质构造. 第一节概述 (二)水流特点 1,枢纽中的泄水隧洞,其进口通常位于水下较处,属深式泄水洞. 2,由于作用在隧洞上的水头较高,流速较大,如果隧洞在弯道,渐变段等处的体型不合适或衬砌表面不平整,都可能出现气蚀而引起破坏,所以要求隧洞体型设计得当,施工质量良好. 3,泄水隧洞的水流流速高,单宽流量大,能量集中,在出口处有较强的冲刷能力,必须采取有效的消能防冲措施. (三)施工特点

隧洞洞身断面小,施工场地狭窄,洞线长,施工作业工序多,干扰大,工期一般较长.尤其是兼有导流任务的隧洞,其施工进度往往控制着整个工程的工期.因此,加快施工进度是隧洞工程建设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水工隧洞的类型 1.按用途分类 (1)泄洪洞:配合溢洪道宣泄洪水,保证安全. (2)引水洞:引水发电,灌溉或供水. (3)排沙洞:排放水库泥沙,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有利于水电站的正常运行. (4)放空洞:在必要的情况下放空水库. (5)导流洞:在水利枢纽的施工期用来施工导流. 在设计水工隧洞时,应根据枢纽的规划任务,尽量考虑一洞多用,以降低工程造价.如施工导流洞与永久隧洞相结合,枢纽中的泄洪,排沙,放空隧洞的结合等. 2.按洞内水流状态分类 (1)有压洞:工作闸门布置在隧洞出口,洞身全断面被水流充满,隧洞内壁承受较大的内水压力. (2)无压洞:工作闸门布置在隧洞的进口,水流没有充满全断面,有自由水面. 一般说来,隧洞可以设计成有压的,也可设计成无压的,也可设计成前段是有压的而后段是无压的.但应注意的是,在同一洞段内,应避免出现时而有压时而无压的明满流交替现象,以防止引起振动,空蚀等不利流态. 第二节水工隧洞的布置和构造 一,水工隧洞的布置 (一)水工隧洞的线路选择 隧洞的路线选择关系到工程造价,施工难易,工程进度,运行可靠性等方面.影响隧洞线路选择的因素很多,如地质,地形,施工条件等.隧洞的线路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地质条件 地形条件 施工条件 水流条件 1.地质条件 隧洞路线应选在地质构造简单,岩体完整稳定,岩石坚硬的地区,尽量避开不利的地质构造,要尽量避开地下水位高,渗水严重的地段.洞线要与岩层,构造断裂面及主要软弱带走向有较大的交角,对胶结紧密的厚岩层走向,其夹角不宜小于30°,对薄层以及层间连接较弱,其夹角不小于45°. 在高地应力地区,洞线应与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尽量一致,以减少隧洞的侧向围岩压力.隧洞应有足够的覆盖厚度,对于有压隧洞,当考虑弹性抗力时,围岩的最小覆盖厚度不小于3倍洞径. 在隧洞的进,出口处,围岩的厚度往往较薄,一般情况下,进,出口顶部的岩体厚度不宜小于1倍的洞径或洞宽. 2.地形条件 隧洞的路线在平面上应尽量短而直.如因地形,地质,枢纽布置等原因需要转弯时,对于低流速的隧洞弯道曲率半径不应小于5倍洞径或洞宽,转弯转角不宜大于60°,弯道两端的直线段长度也不宜小于5倍的洞径或洞宽.高流速的隧洞应避免设置曲线段. 3.水流条件 隧洞的进口应力求水流顺畅,减少水头损失.水流应与下游河道平顺衔接,与土石坝下游坝脚及其建筑物保持足够距离,防止出现冲刷.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52-93 电力工业部部利水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的通知 水建[1993]330号 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的进步,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水利部和原能源部 委托水利水电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局标准《水 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S9-85进行了修订。该规范的修订送审稿已通过两部审查,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SL52-93,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局标准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1993年6月25日 1 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总则、控制测量、 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 下洞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 变形监测、竣工测量。 1.0.2 施工测量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布设施工控制网。 (2)针对施工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建筑物轮廓点的放样及其检查工作。 (3)提供局部施工布置所需的测绘资料。 (4)按照设计图纸、文件要求,埋设建筑物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并负责施工期间的观测 工作。 (5)进行收方测量及工程量计算。 (6)单项工程完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对水工建筑物过流部位以及重要隐蔽工程的几何 形体进行竣工测量。 1.0.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以两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表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新编

目录

4 灭火器的选择 4.1 一般规定 4.1.3 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4.2 灭火器的类型选择 4.2.1 A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水型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4.2.2 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泡沫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B类火灾的水型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极性溶剂的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灭B类火灾的抗溶性灭火器。 4.2.3 C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4.2.4 D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扑灭金属火灾的专用灭火器。 4.2.5 E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5 灭火器的设置 5.1 一般规定 5.1.1 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5.1.5 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5.2 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 5.2.1 设置在A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 A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 5.2.2 设置在B、C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 B、C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 6 灭火器的配置 6.1 一般规定 6.1.1 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 6.2 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6.2.1 A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表6.2.1 A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6.2.2 B、C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表6.2.2 B、C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7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 7.1 一般规定 7.1.2 每个灭火器设置点实配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和数量不得小于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和数量的计算值。 7.1.3 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确定,并应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之前进水闸设计

《水工建筑物》课程课程设计 前 进 闸 初 步 设 计 学号: 08 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 姓名: 封苏衡 指导教师: 潘起来老师 2011年 12 月 19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资料和枢纽设计 (4) 1.设计资料 (4) 2.枢纽设计 (5)

1.闸室结构设计 (7) 2.确定闸门孔口尺寸 (7) 第三章消能防冲设计 (11) 1.消力池设计 (11) 2.海漫的设计 (13) 3. 防冲槽的设计 (14) 第四章地下轮廓设计 (15) 1.地下轮廓布置形式 (15) 2. 闸底板设计 (15) 3.铺盖设计 (16) 4. 侧向防渗 (16) 5. 排水止水设计 (17) 第五章渗流计算 (19) 1.设计洪水位情况 (19) 2. 校核洪水位情况 (23)

1. 闸室的底板 (24) 2. 闸墩的尺寸 (24) 3. 胸墙结构布置 (24) 4. 闸门和闸墩的布置 (24) 5. 工作桥和交通桥及检修便桥 (25) 6. 闸室分缝布置 (26) 第七章闸室稳定计算 (27) 1.确定荷载组合 (27) 2. 闸室抗滑稳定计算和闸基应力验算 (27) 第八章上下游连接建筑物 (31) 1.?上游连接建筑物 (31) 2.下游连接建筑物 (31) 参考文献 (31) 第一章设计资料和枢纽设计 1、设计资料

工程概况 前进闸建在前进镇以北的团结渠上是一个节制闸。本工程等别为Ⅲ等,水闸按3级建筑物设计。该闸有如下的作用: (1)防洪。当胜利河水位较高时,关闸挡水,以防止胜利河的高水入侵团结渠下游两岸的底田,保护下游的农田和村镇。 (2)灌溉。灌溉期引胜利河水北调,以灌溉团结渠两岸的农田。 (3)引水冲淤。在枯水季节。引水北上至下游红星港,以冲淤保港。 规划数据 (1)团结渠为人工渠,其断面尺寸如图1所示。渠底高程为,底宽50m,两岸边坡均为1:2 。(比例1:100) 图1 团结渠横断面图(单位:m) (2)灌溉期前进闸自流引胜利河水灌溉,引水流量为300s m/3。此时相应水位为:闸上游水位,闸下游水位;冬春枯水季节,由前进闸自流引水至下游红星港,引水流量为100s m/3,此时相应水位为:闸上游水位,闸下游水位。 (3)闸室稳定计算水位组合:设计情况,上游水位2204.3m,下游水位2201.0m;校核情况,上游水位2204.7m,下游水位2201.0m。消能防冲不利情况是:上游水位2204.7m,下游水位,引水流量是300s m/3 (4)下游水位流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