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威王闻庄周贤》阅读附答案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楚威王闻庄周贤”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13分)【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①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食其糟而饮其醨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注释】①淈(ɡǔ):搅浑。
②醨(lí):薄酒。
③汶(mén)汶:污浊。
【乙】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之数岁,衣以彩绣,以入太庙。
当是时,虽欲为孤豚①,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②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注释】①孤豚:小猪。
②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屈原既.放()(2)形容..枯槁()(3)许.以为相()(4)衣.以彩绣()16.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1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分)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18.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同在楚国待过,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家,但其思想性格迥异。
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他们在思想性格方面存在的差异。
(4分)阅读答案:15. (1)已经(2)形体容貌(3)答应(4)穿(衣服)16.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17. 您难道没见过祭祀用的猪、牛、羊吗?(句式特点1分,“牺牲”解释1分)18. 屈原被流放,渔父劝他随波逐流,而屈原宁可“赴湘流葬鱼腹”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人格不受玷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练习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
居数岁,著子虚之赋.。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上惊,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其卒章归结为节俭,因以讽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
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
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
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
还报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
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已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
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B.《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C.《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D.《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汉族传统复姓之一,本为官名,掌管边防军务,后成为担任该职人的后代的姓。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老子》《庄子外物》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老子》《庄子外物》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材料二: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无所A处B吾C得斗升之水然D活耳E君乃言F此G曾不如H早索我I于枯鱼之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指安然、安定,与《大学之道》“静而后能安”中的“安”词义相同。
楚威王闻庄周贤阅读练习及答案

楚威王闻庄周贤阅读练习及答案楚威王闻庄周贤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12分)楚威王闻庄周贤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之数岁,衣以彩绣,以入太庙。
当是时,虽欲为孤豚①,岂可得乎?子亟②去,无污我。
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③,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注释】①孤豚:小猪②亟:通“急”,赶紧③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
羁:羁绊、束缚小题1:解释加线的词语(3分)⑴ 使使千金迎之()()⑵ 子亟去()小题2:翻译句子(3分)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小题3:庄周拒绝楚威王的根本原因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小题4:本文表现了庄周的思想意志,请选出下列理解恰当的()(3分) A.不愿像牲口那样被宰杀而成为祭品。
B.不稀罕千金重利和卿相尊位。
C.保持个人节操,不与“有国者”同流合污。
D.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参考答案:小题1:(1)派遣使者(2)离开小题2:即使(我)想做一只小猪,难道能如愿吗?小题3:快吾志小题4:DC小题1:试题分析:“使”在古文中用作名词“使者”和动词“派”“出使”;“去”为古今异义字词,古义为“离开”。
小题2:试题分析:“岂……乎”,是古文中常见的.反问句式,意为“难道……吗”,“虽”与现代义不同,意为“即使”,“可”为“能”,“愿”,名词当动词用,意为“如愿”。
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理解,庄周决心“终身不仕”,为的是生活的平静心情舒畅,即“快吾志”。
小题4:试题分析:抓住关键句“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理解庄周洁身自好,寻求独立人格的思想。
2013年上海市一模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姓名:语段一(12分)得分: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或行陈不整,麇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
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常自带绛绵绳,箸①腰中。
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②也。
”玄无语,去.,自此小差③。
【注释】①箸:穿着,附着;②芒:(麻绳上的)芒刺;③小差(chài):略好一些。
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1)为()(2)去()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行走路线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B.如果行走路线不整齐,獐兔奔腾跳跃,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C.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D.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奔腾跳跃,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3.桓道恭“常自带绛绵绳”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从文中看,桓道恭是一个、的人。
(3分)语段二(12分)得分:知人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
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
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①辐辏:归聚、会集。
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
③国门:指京师。
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
⑤振:同“赈”,接济。
⑥字:嫁女儿。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意思(4分)(1)及.罢归()(2)顾.谓子友沂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衬托“”(用原句回答)(2分)4.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望尘者接踵于道”与“送者才三数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赵开心从简的为官作风。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5课五石之瓠((含答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

第5课 五石之瓠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准确把握《庄子》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作品知识】《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
贻(yí):赠送。
瓠(hù):葫芦。
石(dà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呺(xiāo )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为(wèi ):因为。
掊(pǒu ):砸破。
龟(jūn ):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洴(píng ):浮。
澼(pì):在水中漂洗。
絖(kuàng ):丝絮。
鬻(yù):卖,出售。
说(shuì):劝说,游说。
将(jiàng ):统率部队。
2.弄懂词义。
一:同一,一样的。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
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
虑:考虑。
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
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重点梳理【重点01】翻译文本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北京市丰台区-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A卷)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北京市丰台区-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A卷)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丰台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联考高二语文(A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都无误的一组是(2分)A.迤逦(yǐlǐ)喝彩锱铢必较(zī)没精打采B.怂恿(sóngyǒng)簪笏叨陪鲤对(tāo)清泌肺腑C.瘦削(xiāo)央浼乳臭未干(xiù)鬼鬼崇崇D.拮据(jù)绵密一蹴而就(cù)哀声叹气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阿Q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的,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的一些弊病。
②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③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爱的嫩芽是细弱的,长起来的时候,它强大无比,所以必须精心呵护。
A.原形.留连.只要/就B.原型.留连.只有/才C.原形.留恋.只要/就D.原型.留恋.只有/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郝老师热爱教育、工作负责,对班上的事情,锱铢必较,深受学生喜爱。
.B.及时的反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民意得到良好的疏通,长此以往,民意与立法互动的渠道将更通畅,各种民意诉求的表达也将更趋理性。
.C.小鸣在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的独唱,细腻婉转,回肠荡气,被评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
.D.阔别二十余载的我们,竟然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萍水相逢,这真是一大乐事啊!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作者分别是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
B.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属于诗文之序。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
C.晦,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朔,则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第1课 无端崖之辞》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课无端崖之辞》课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郢.人(yǐnɡ)白垩.(è)砍斫.(zhuó) 逡.巡(jūn)B.怵.然(chù) 恂.目(shùn)殆.(dài) 儵.忽(shū)C.巨缁.(zī) 犗.牛(jiè)鲵鲋..(ní fù) 腊.肉(là)D.舐痔..(shì zhì) 鹓.(yuān chú)醴.泉(lǐ) 溃痤.(cuō)答案 B解析A项,“逡”应读qūn。
C项,“腊”应读xī。
D项,“痤”应读cuó。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灌渎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答案 D解析A项,“趣”通“趋”。
B项,“恂”通“瞬”。
C项,“鬐”通“鳍”。
3.对下列加点字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离而腊.之②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A.①③⑤/②⑥/④B.①⑤⑥/②④/③C.②③⑥/①⑤/④D.③④⑤/②⑥/①答案 C解析①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臣之质.死久矣( )(2)措.杯水其肘上( )(3)尔于中也殆.矣夫( ) (4)莫不厌.若鱼者( ) (5)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 答案 (1)对象、目标 (2)安放 (3)危险 (4)饱食、满足 (5)将要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试为寡人为.之任公子为.大钩巨缁 B.⎩⎨⎧其.往也子岂治其.痔邪 C.⎩⎨⎧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D.⎩⎨⎧若.能射乎白波若.山 答案 A解析 A 项,都译为动词,“做”。
B 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他”;后一个“其”为代词,“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威王闻庄周贤》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楚威王闻庄周贤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之数岁,衣以彩绣,以入太庙。
当是时,虽欲为孤豚①,岂可得乎?子亟②去,无污我。
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③,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注释】①孤豚:小猪②亟:通“急”,赶紧③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
羁:羁绊、束缚
小题1:解释加线的词语
⑴使使千金迎之
⑵子亟去
小题2:翻译句子
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小题3:庄周拒绝楚威王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4:本文表现了庄周的思想意志,请选出下列理解恰当的 A.不愿像牲口那样被宰杀而成为祭品。
B.不稀罕千金重利和卿相尊位。
C.保持个人节操,不与“有国者”同流合污。
D.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参考答案:
小题1:派遣使者离开
小题2:即使想做一只小猪,难道能如愿吗?
小题3:快吾志
小题4:DC
小题1:
试题分析:“使”在古文中用作名词“使者”和动词“派”“出使”;“去”为古今异义字词,古义为“离开”。
小题2:
试题分析:“岂……乎”,是古文中常见的反问句式,意为“难道……吗”,“虽”与现代义不同,意为“即使”,“可”为“能”,“愿”,名词当动词用,意为“如愿”。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理解,庄周决心“终身不仕”,为的是生活的平静心情舒畅,即“快吾志”。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句“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理解庄周洁身自好,寻求独立人格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