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垂涎不止的拉祜族饮食文化
拉祜族的茶俗茶礼

拉祜族是临翔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在悠久的历史中,拉祜族人民和其它各族一道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茶俗茶礼。
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的拉祜族喜欢有喝火炭茶的习惯。
火炭茶的做法是用是先用陶土小茶罐烤制茶叶,烤制的方法和彝族火塘茶基本一样。
不同处是,烤好茶注入沸水后,还要往茶罐投3个烧红的火炭,再煮15分钟左右,使茶水变浓才喝。
每次喝茶量不多,只喝一两左右。
拉祜族认为,火炭茶有清火、止渴、提神、清凉的作用,喝起来过瘾,也容易上瘾。
拉祜族敬茶有头道茶自己喝,二道茶敬远客的说法,意思是把苦的留给自己,好的敬给客人。
敬茶时,茶水不能斟得太满,双手奉茶,不转身,只能倒退回原位,表现出拉祜人讲究的奉茶礼节。
拉祜族人每天三次喝茶,茶谚说早上起来不喝茶,有酒有肉难吃下;中午出工不喝茶,干活不有气渣渣;晚上回家不喝茶,一天劳累难解下。
茶在拉祜族的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拉祜族生活中离不开茶。
拉祜族把茶视为砍刀,无论做任何事情要以茶开路,无论是喜事、丧事、祭祀、还是动土伐木,山中过夜都用到茶叶。
拉祜族是一种多神崇拜民族,觉得万物都有神灵。
在祭祖、祭神等事情,都首先用茶水祭献,祈求神灵保佑。
如到山上过夜,是先泡一碗茶水泼在火塘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求四方神灵保佑平安。
拉祜族把茶视为做事稳可信的向征,按拉祜族习俗,男女双方建立恋爱关系后,愿意结为终身伴侣,为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择定几日说亲,男方带上茶叶到女方家烤香后,沏泡给女方的父母喝,女方父母把是否喝茶作为作为接受这门亲事与否的象征。
男方请的媒人盛上一碗烤泡的茶给女方的父母,不喝则表示不同意。
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不喝男方媒人第一、二次沏的茶水,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还不够了解男方,还不可信;直到第三次泡的茶,若接受喝了,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同时,女方父母会泡一碗放有生姜、红糖的茶回敬男方媒人。
他们把这种订婚仪式称为吃火拢茶。
拉祜族米酒的历史由来米酒的制作步骤(来一碗佤族水酒 谁与我同醉)

拉祜族米酒的历史由来米酒的制作步骤(来一碗佤族
水酒谁与我同醉)
酒——多以当地所产粮食作物为原料酿成。
最具特色之一的佤族水酒,以小红米、荞麦为主要原料做成酒饭贮于瓦罐,需要时取适量酒饭置酒缸中,注入山泉水搅拌均匀,浸泡过夜即成“泡水酒”。
饮时用细竹弯管插入酒缸底部将酒汁吸出,装入竹筒或葫芦中。
倒出来的酒色质乳白香气清爽,酒劲绵长酒力悠久,不想醉也得醉。
还有一种是哈尼族紫米酒,以墨江产的紫米发酵后,汲取民间酿造技法以现代工艺制成的“紫米封缸酒”,早已是本地多年以来的著名品牌。
酒浆注入杯中,其色紫红香气馥郁口味甘醇,不是红酒胜似红酒,不会喝也想喝,酒未进,人先醉!
“不管你从哪里来,只要你来到山寨,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是一个祖先的后代,我们是一棵树上的叶子。
”这是彝族的祝酒歌。
“我的好朋友!请你接酒!真诚的酒,把酒和血流在一起,让心和心一起跳动!”这是傣族的敬酒歌。
“甜甜的酒、香香的酒,好酒敬亲人,好肉请好客。
”这是拉祜族的吃酒歌。
一群女孩男孩身着盛装围拥上来,一首接一首唱着各族民间的酒歌,一杯接一杯的米酒欢情荡漾笑意闪耀——这样的欢乐谁能拒绝?管你想喝不想喝,也要喝——干杯!
在这里,酒是多情,没人把你当外人。
一棵树上的叶子,同枝同气同根同绿,不管怎样的风雨飘零,不变的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文。
拉祜族饮食 拉祜族特殊的饮食习惯是啥

拉祜族饮食拉祜族特殊的饮食习惯是啥>一是“剁生”。
从前捕获猎物后,在开膛剖肚时,中年人喜欢用手捧喝热气腾腾的“护心血”,他们认为有补血护心、强身健体、消除劳损的作用。
“剁生”就是从这一习俗延伸来的拉祜族年节的头道佳肴。
其做法是将公猪或公兽的新鲜里脊肉和护心血,掺上韭菜根、香茅草、辣椒、花椒、胡椒、生姜、草果、薄荷、橄榄皮、香料及食盐等配料,混在一起剁碎上桌,味道极为鲜美爽口。
剁生虽然好吃,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小孩、未生育妇女和有病者禁止食用,只有那些健壮的成年男人才能食用。
二是烤肉。
很多地方的人们都喜食烤肉,巴西烤牛肉、韩国烤五花肉、维吾尔族人烤全羊等都很有名。
若论烤肉食材与火源的原生古朴及其美味,拉祜烤肉当位列前茅。
因为现代烤肉的食材,大都是饲料喂养,火源用的是煤炭、煤气、石化气体等,这样的火源烤出来的饲料肉,能好吃、能无害养生吗?而拉祜族吃的烤肉,用的是放养在大山里每天跑着“马拉松”的猪羊牛等,火源用的是森林里出来的杂木或栗炭,想想看,这样原生态烤出来的肉,会是一个啥样的美妙滋味?!拉祜烤肉,就是把精肉切成薄条块,拌以花椒粉、辣子面、精盐、蒜泥等作料,再用细竹片夹住肉条,放在火塘架上烧烤,喷香扑鼻,诱人馋涎。
三是竹筒饭(菜)。
用竹筒烹饪饭菜,似乎有点原始。
但风水轮流转,至味存天然。
今天,这种现代人眼中有点落后的烹饪方式,反而因为其古朴原始而鹤立鸡群,成就了“化石级”的原生美食。
从古至今,拉祜族一直保留着用竹筒烹饪饭菜的习俗。
他们将淘洗好的大米(或包谷米)放进竹筒,加入泉水,用树叶堵口,放在火堆边煮熟。
也可将肉类和蔬菜放进青竹筒中,放在火塘边烤熟。
这样烹制出来的饭菜,既有大米、包谷和肉类、蔬菜原汁原味的香气,又有山中青竹那股独特清香。
拉祜族人们擅长做什么样的特色小吃

拉祜族人们擅长做什么样的特色小吃>“拉祜”一词在拉祜语中有着“虎”(拉)、“将肉烤香”(祜)的意思,因而拉祜族又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神话古歌《牡帕密帕》和叙事长诗《扎努扎别》,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的“葫芦节”是拉祜族最隆重的传统民间节日。
传说,拉祜族的祖先是天神“厄莎”在这一天用葫芦培育出来的,因此拉祜族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
葫芦在拉祜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民族吉祥物,又是实用宝物——用葫芦装水,清凉洁净;装酒,不会变味;装谷种装火药,不易受潮;葫芦还被用来制作拉祜人挚爱的乐器葫芦笙。
拉祜族的主食为稻米,还有玉米、荞子、薯类、豆类等杂粮,普遍一日两餐。
独特的是,拉祜族每天吃的米是早晨起来用稻谷现舂的,现舂现煮。
拉祜族是磨豆腐、腌制鲊肉、腌肉和咸菜的高手。
拉祜族人好饮酒,善酿酒。
酒分为水酒和包谷酒。
酒药自制——用柴胡、香树皮、桔子皮、草根和带辣味的一些植物制作酒药。
用时再将其舂成粉末,放入包谷或糯米原料中使其发酵,即可蒸酒。
凡遇婚丧喜庆或亲友贵客来访,主人家抬出酒来,与客人开怀痛饮,不醉不休。
拉祜族待客的最高礼仪是请你喝酒、吃鸡肉稀饭(还有拉祜灌肠、骨头糁和各种腌菜)。
这种用大米或包谷加上鸡肉慢慢熬煮出来的鸡肉稀饭,极为可口,是城里人难得一尝的美味。
拉祜人嗜食辣椒。
民谚说:“拉祜人的辣子,汉人的油”。
意思是如果吃饭没有辣椒,就像汉人做菜不放油一样。
家中来了贵客,主人一是要杀鸡煮鸡肉稀饭款待,二是吃饭时一定有辣椒请客人吃。
环境决定食材,食材决定食俗。
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山密林溪流边的拉祜族,受益于大自然丰富物产之馈赠。
新中国成立前,拉祜族普遍实行刀耕火种,生产力低下,大多数人家缺粮半年以上,粮食不足,就靠采集和狩猎补充。
飞禽走兽、鱼虾螺蛙、各种野生植物根茎、果实、花卉和菌子等,都是拉祜人世代食用的原生态绿色食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拉祜族的粮食自给能力逐步提高,加上保护野生动物,荤山珍数量少了,但素山珍不受影响,依然是拉祜人民特色饮食的重要部分。
拉祜族 地理资料

食:“剁橄榄”是拉祜族的一道名菜,是居住在西双版纳的拉祜族群众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风味菜肴。
拉祜人擅长种茶,也喜欢饮茶。
茶,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衣:拉祜族的传统服饰以黑为美。
男女服饰的主色调都是黑色,男子一般穿对襟短衫、黑布长裤,戴黑布便帽或用黑色头巾裹头。
妇女穿开襟、开衩的黑布长衫,袖口、襟边镶着银泡、缝缀着各种花边,下着黑布长裤,头缠黑色的长头布,头布两端装饰着彩色长穗,裹绑腿。
住:拉祜族以拉祜族寨的形式聚居。
寨内大多建有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等。
有的还在位于拉祜族寨中心位置建有葫芦广场,葫芦广场形似一只硕大的平面葫芦,中心有一组石雕葫芦。
行:拉祜族经济以锄耕农业为主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横断山区南段,山区半山区占99%。
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18.9℃,年均降水量1643.4毫米。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
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
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茶叶、菠萝等。
矿产有金、银、铅、铁、煤等。
特产笋丝、木耳、凤尾扫把、多衣果脯。
有公路通往双江、西盟、勐海等地。
拉祜族茶俗:烧茶、烤茶和糟茶

拉祜族茶俗:烧茶、烤茶和糟茶拉祜族的烧茶、烤茶和糟茶:拉祜族习惯饮用烧茶。
将一芽五六叶的新梢采下后直接在明火上烘烤至焦黄,再放入茶罐中煮饮。
烤茶,拉祜语叫"腊扎夺".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即冲入开水煮。
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在锅中煮半熟后,将茶叶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出少许放在开水中煮片刻即饮用。
这种茶水略有苦涩酸味,有解渴开胃的功能。
拉祜族人民勤劳善良、崇尚礼仪。
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很多为人处事、规范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人与人之间互尊、友爱、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有酒桌上喝,有话当面说" 拉祜人崇尚为人坦诚正直、光明磊落,不说假话、虚话,不随意恶语伤人。
"有酒桌上喝,有话当面说",这是他们一贯奉行的信条。
邻里、朋友之间偶有摩擦或误解,事后互递一支草烟、喝一杯水酒,也就和好如初。
朋友之间因某事发生曲直之争,孰是孰非,难以定夺的话,来个摔跤定"输赢",被摔倒者算无理,绝无二话可言。
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小人是不受欢迎的。
拉祜人常说:"太阳、月亮是最老的人最先看到的;粮食谷米是最老的人最先栽种的;山花、野果是最老的人第一个找到的;世上的事情最老的人懂得最多。
"因此,尊老、敬老、爱老是拉祜人普遍的道德准则。
无论哪家,老人的床铺肯定设置在房屋里最暖和的火塘旁,饭桌上的席位安排,老人也是居中的;晚辈不能在老人坐卧的地方来回走动;老人讲话时,不能随便插话,更不能打断;每年新谷开镰前,第一个尝新的也一定是老人;新年初一背回的"新水",也要先端给老人洗脸、洗脚。
家庭内部如此,社会上也是一样。
即便年轻的村寨头领,对老人也要礼让三分,否则,他就很难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拥护。
"一家有事,全寨相帮"也是拉祜族的传统习俗和精神风尚。
在云南,一族一道特色菜

在云南,一族一道特色菜作者:来源:《科学之友》2017年第01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七彩云南的多个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饮食习俗。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云南这些少数民族风味独特的菜品足以诱惑你的味蕾。
阿昌族——酸辣谷花鱼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少数民族之一。
阿昌族喜吃芋头,传说古代庆丰收时,杀狗和吃芋头必不可少。
稻田养鱼是日常吃鱼的主要来源,食用时多将鲜鱼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
以酸辣谷花鱼(栽秧时将鱼苗放入田内,谷熟后取鱼,称谷花鱼)最具特色。
酸辣谷花鱼酸笋炖鸡德昂族——酸笋炖鸡酸笋有一股子呛鼻的酸味,闻着口中唾液开始加速分泌,喜爱酸笋的人一闻到这股味道就会有食欲,德昂族酸笋炖鸡就是利用酸笋入味的一道美食。
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调味。
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族风味的腌菜、腐卤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见的小菜。
拉祜族——烤肉拉祜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
“拉祜族”是自称,“拉”意为虎,“祜”意为在火旁将肉类烤到发香的程度。
过去,拉祜族居于山野密林中,以狩猎为生,解放后,才逐渐迁出森林,过上农耕生活。
从“拉祜”二字就可看出这是一个以烤肉著称的民族。
拉祜族烤肉别具风味,大都是猎获的野兽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将肉包住埋入火中,烧熟而食。
典型食品主要有拉祜族烤肉、松鼠干巴、干糁、香草烤牛肉等。
怒族——漆油茶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
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
怒族饮茶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而制作的漆油茶,常可作为产妇或体弱者食用的补品。
典型食品主要有琵琶肉、漆油焖鸡、烧羊肚、漆油茶、咕嘟酒等。
水族——鱼包韭菜聚居在以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中心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喜食糯米食品、喜食鱼、喜吃酸辣、喜喝酒的饮食特点。
其中鱼则是水族人民祭祀祖先、过端、待客席上的必备佳肴,而用独特方法烹制的“鱼包韭菜”则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奇特的文化内涵。
拉祜族习俗简介 拉祜族人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拉祜族习俗简介拉祜族人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导语:(一)饮食食物分生食和熟食两种。
熟食主要是烤和煮。
过去和现在均有吃烤肉的习惯,用两根竹棍把涂有盐和香料的肉夹在中间,放在火塘边慢慢烤(一)饮食食物分生食和熟食两种。
熟食主要是烤和煮。
过去和现在均有吃烤肉的习惯,用两根竹棍把涂有盐和香料的肉夹在中间,放在火塘边慢慢烤黄、烤香、烤脆后吃。
玉米和旱谷都用木杵臼舂捣。
1949年前只是个别人家有锅和甑子,煮食物都用竹筒,把大米或玉米面加适量的水放人竹筒内,再用树叶塞紧筒口后放在火上烧,烧熟破开竹筒食用。
现在只是出山用竹筒烧煮,在家都普遍用铁锅、铝锅和木甑子来做饭做菜。
主食玉米还有特殊的吃法,即将玉米舂去表皮,浸泡半天左右,捞出晾干后再捣成面,然后蒸成糕。
男女老少习贯饮酒。
每个家庭每年都要用玉米和野果作原料酿酒。
凡遇节庆或亲友相访,必开怀畅饮,大醉方休。
无种植蔬菜的习惯,山野之中的植物,只要无毒无怪味,则随手采来佐餐。
(二)服饰拉祜族会纺织的人很少,在老林生活时,常用猎物向哈尼族换破旧衣服穿。
出林定居后,向哈尼族、傣族学习纺线织布,缝制衣服、现时,男子穿哈尼族武蓝色或青色对襟短衫,下穿宽筒长裤。
妇女衣饰有别,拉祜西是黑色右襟长袍,袖口、衣边均镶有各色布条花边,有的在衣襟上再镶饰贝壳;拉祜纳穿黑蓝色右襟短衫,裤脚镶二、三条色布花边。
无论何支,均普遍将长发编成辫子后盘束于顶。
已婚妇女用色布或染色编藤作发箍,箍上钉有银泡。
未婚姑娘用各色毛线编成发箍勒在头上。
比较富裕者也有戴耳环、项因、戒指、手镯等银器和彩色料珠的。
男子留短发,中老年包黑布包头,年轻的普遍戴有沿的圆形帽。
进人80年代以后,青壮年的穿着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人垂涎不止的拉祜族饮食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对食物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低,外国通常只有汉堡,而中国的食物花样百出,深深令人折服。
当然,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独特美食。
那么,你想知道拉祜族的饮食文化吗?那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拉祜族文化吧!
现在拉祜族的主要粮食是大米,其它的谷、荞、麦、豆类都属于杂粮。
他们做的米饭既松软,又香甜。
煮饭的炊具多数是用土锅(一种比较粗糙的陶锅),虽然家家户户都有铝锅,但煮饭做菜仍多用土锅。
拉祜族的食具,过去有用竹子做成的,有的用木头刻制成碗、勺(称为木拉),刻得很精致、美观。
木戛区是拉祜族聚居的地方,“木戛”是傣语,意思是“出勺的地方”。
现在拉祜族多数都已使用瓷碗,不再自己刻木碗了。
拉祜族自己种的菜很少,多数是采摘山中的野菜,因为山里的野菜一年四季都有可供采食的,他们吃饭离不了辣子,每餐必不可少。
俗语说:“拉祜人的辣子,汉人的油。
”
拉祜族喜欢饮茶。
饮茶的方法是,用陶制小罐把茶叶烤香,然后注入滚烫的开水,茶在罐中沸腾翻滚,发出一阵阵唏唏声响,这叫吃烤茶。
如果有客人来了,必须烤茶招待,煮出来的第一罐茶是自己饮,第二罐才是客人饮用。
煮出来的第一道茶水主人自喝了,表示茶中无毒,请客人放心。
煮出的第二道,茶味正浓,味道最好,所以用第二道茶招待客人。
在饮料中,拉祜族人民最喜欢的是酒。
他们遇酒必痛饮,饮酒又必唱歌。
尊敬的客人来到家里,即使没有什么菜,也要招待客人饮酒。
拉祜族男女老少过去都会吸烟,吸的烟是自己种的草烟和“兰烟”,兰烟是一种味道十分浓烈的烟草。
拉祜族过去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主食当地生产的大米和包谷。
喜用鸡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包谷做成稀饭,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种稀饭,其中鸡肉稀饭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