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说课PPT模板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说课PPT课件

——说 课 环 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法与学法
教学流程
第1页/共26页
教材分析
第2页/共26页
教材分析
•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点分析
本节知识特点:本节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以时间和空间为方向向我们 解释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
高考要求: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
第24页/共26页
第25页/共26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第7页/共26页
说学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做出课堂笔记 课前预习
第8页/共26页
说教具
1、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4、准备好制作所用素材。
第9页/共26页
教学流程
环节一:新知导入
点击添加文本
情境创设
定基础
1:知识点多而繁杂,学生以弄 混,调理不清晰 2:分析问题不够全面,要从横 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和纵 向时间方面分析 3:本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读图 分析能力,对区域有一定的掌握
第4页/共26页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优点: 1:学生经过一学 年的学习,对区域 定位和区域分析有 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2:学生生活在长 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对本地区的自然 经济特点有一定了 解。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第20页/共26页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法与学法
教学流程
第1页/共26页
教材分析
第2页/共26页
教材分析
•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点分析
本节知识特点:本节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以时间和空间为方向向我们 解释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
高考要求: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
第24页/共26页
第25页/共26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第7页/共26页
说学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做出课堂笔记 课前预习
第8页/共26页
说教具
1、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4、准备好制作所用素材。
第9页/共26页
教学流程
环节一:新知导入
点击添加文本
情境创设
定基础
1:知识点多而繁杂,学生以弄 混,调理不清晰 2:分析问题不够全面,要从横 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和纵 向时间方面分析 3:本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读图 分析能力,对区域有一定的掌握
第4页/共26页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优点: 1:学生经过一学 年的学习,对区域 定位和区域分析有 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2:学生生活在长 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对本地区的自然 经济特点有一定了 解。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第20页/共26页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地理优秀ppt课件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的目标,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经 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人类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0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和谐性等原则,确保不
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代际之间能够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实现资源环境
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6
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互动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是地理课件中不可或缺 的互动环节,它能够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问答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 件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以检验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
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抢答、小组讨 论等不同形式的问答环节,激发 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
思考题与作业布置
思考题是地理课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问题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是地理课件中必要的环节, 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 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与课程内容相 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回答 ,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课堂练 习等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 际操作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需要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
旅游资源开发与地理学应用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为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 、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和方法支持。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整合和分析地 理信息,为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的目标,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经 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人类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0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和谐性等原则,确保不
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代际之间能够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实现资源环境
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6
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互动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是地理课件中不可或缺 的互动环节,它能够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问答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 件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以检验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
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抢答、小组讨 论等不同形式的问答环节,激发 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
思考题与作业布置
思考题是地理课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问题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是地理课件中必要的环节, 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 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与课程内容相 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回答 ,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课堂练 习等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 际操作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需要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
旅游资源开发与地理学应用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为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 、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和方法支持。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整合和分析地 理信息,为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地理ppt课件模板

地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色和多样性。
世界气候与地貌
要点一
总结词
介绍全球气候带和地貌类型,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气候和地貌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它们对人类的生活 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课件中,可以展示全球 气候带分布图和地貌类型,分析不同气候带和地貌类型的 特征和形成原因。同时,可以探讨气候和地貌对农业、工 业、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 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来合理安排城 市的功能分区和交通布局。
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地理环境的特点 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模式。
06
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
GIS技术简介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 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 、分析和可视化地理数据 的计算机系统。
中国气候与地貌
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包括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地貌特点
中国地貌类型多样,高原、山地 、盆地和平原等都有分布。青藏 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一, 有“世界屋脊”之称。
农业类型
01
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农业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种植
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同样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根据资源、交通、市场等 因素来合理安排工业生产和物流。
工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工业发展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地理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工业发展的 方向和模式。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
1 2
城市选址
城市的选址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到地 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
世界气候与地貌
要点一
总结词
介绍全球气候带和地貌类型,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气候和地貌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它们对人类的生活 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课件中,可以展示全球 气候带分布图和地貌类型,分析不同气候带和地貌类型的 特征和形成原因。同时,可以探讨气候和地貌对农业、工 业、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 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来合理安排城 市的功能分区和交通布局。
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地理环境的特点 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模式。
06
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
GIS技术简介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 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 、分析和可视化地理数据 的计算机系统。
中国气候与地貌
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包括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地貌特点
中国地貌类型多样,高原、山地 、盆地和平原等都有分布。青藏 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一, 有“世界屋脊”之称。
农业类型
01
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农业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种植
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同样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根据资源、交通、市场等 因素来合理安排工业生产和物流。
工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工业发展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地理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工业发展的 方向和模式。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
1 2
城市选址
城市的选址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到地 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课件(共17张PPT)

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要重视地图的利用,通过阅 读、使用地图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 观察地图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不仅能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
陆分布特点,而且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2)过程与方法: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以图导学”的方法Leabharlann 谢谢聆听!界奥秘的精神。
“以图导学”
1、用多种类的“图”,从感官上刺激学生, 激发兴趣。
如:地形图、轮廓图、示意图、拼图、思维导图等
2、用多形式的“导”,促使学生思考,培 养学生能力。
如:通过观图、比图、析图、找图、填图、拼图等形式
1 展图导课
出示马车图片,创设 情境穿越回古代骑着马车 去环球旅行,问同学能否 做到。并说出原因,从而 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出示 转动的地球图片,引出课 题,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 探究的欲望。符合七年级 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征。
进 行 教 学 , 并 通 过 拼 图 游 戏 、 读 图 分 析 、 直 观 演 示 、 小 组1合 作 等
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
学 习 地 理 的 兴 趣 和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望 ,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积 极 探2究 自 然
3 析图明理
④“猜一猜”
⑤“找一找”
⑥“拼一拼”
4 用图作结
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 问题相结合,检验学 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对知 识的总体把握和理 解以及进行知识的 比较和迁移,我将 采用重点突出、层 次分明的结构化板 书。
(1)知识与技能:不仅能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
陆分布特点,而且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2)过程与方法: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以图导学”的方法Leabharlann 谢谢聆听!界奥秘的精神。
“以图导学”
1、用多种类的“图”,从感官上刺激学生, 激发兴趣。
如:地形图、轮廓图、示意图、拼图、思维导图等
2、用多形式的“导”,促使学生思考,培 养学生能力。
如:通过观图、比图、析图、找图、填图、拼图等形式
1 展图导课
出示马车图片,创设 情境穿越回古代骑着马车 去环球旅行,问同学能否 做到。并说出原因,从而 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出示 转动的地球图片,引出课 题,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 探究的欲望。符合七年级 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征。
进 行 教 学 , 并 通 过 拼 图 游 戏 、 读 图 分 析 、 直 观 演 示 、 小 组1合 作 等
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
学 习 地 理 的 兴 趣 和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望 ,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积 极 探2究 自 然
3 析图明理
④“猜一猜”
⑤“找一找”
⑥“拼一拼”
4 用图作结
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 问题相结合,检验学 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对知 识的总体把握和理 解以及进行知识的 比较和迁移,我将 采用重点突出、层 次分明的结构化板 书。
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地理课件(215张ppt)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1.山脉众多 (1)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 (2)广义的山地占全国总面积65%
2.网格状镶嵌构造突出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地 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
(3)北东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 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 台湾山脉
4.贵金属及稀土金属 (1)贵金属:金、银、铂 (2)稀土金属:指镧族元素组成的金属矿物
5.非金属矿藏 磷、硫、石墨、菱镁矿、滑石、重晶石、 石膏、萤石、高岭土、石棉
第三章 气候水热结构
第一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的一般表现 (1)广义的季风: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 有明显转换的现象。 (2)狭义的季风:仅指海陆季风。
二.降水
1.降水量分布
(1)一般规律 A.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山地比平原多,迎风坡比背风坡多 C.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 也有所增多
(2)极端值 A.最多:台湾火烧寮,6557.8mm/年 B.最少:吐鲁番西侧的托克逊,5.9mm/年
2.降水季节分配
(1)夏雨集中区:华北、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 (2)夏秋雨区:东北北部、云南和四川西部 (3)春冬阴雨区:长江中下游 (4)夏半年多雨区:华南、四川中部 (5)夏雨区:青藏高原中南部 (6)全年多雨区:鄂西川东、贵州 (7)全年干旱区:西北、青藏高原西北部、内蒙
(3)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
(4)丘陵:东南丘陵、胶辽丘陵
2.多种特殊地貌并存
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 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
第二节 地表组成物质
一.沉积岩分布广泛
地理说课课件

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 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应用案例分享
教学手段的创新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虚拟地理实验室,提供更 加真实、生动的地理实验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为个性化教 学提供支持。
文化地理
研究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社 会的影响。
地理现象的演变与趋势预测
自然地理现象的演变
趋势预测与应对策略
分析气候变化、地貌演变等自然地理 现象的长期演变趋势。
针对未来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提出 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以促进人类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现象的演变
探讨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人文地理 现象的演变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
01
例如气候影响农业种植,地形互作用
02
例如气候与地形相互作用,土壤与气候相互作用等。
地理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03
例如气候和地形共同影响城市发展,人口和文化共同影响社会
关系等。
04
地理现象的解释与分 析
自然地理现象的解释与分析
01
02
03
气候现象
地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培养应用意识
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
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提升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等方式, 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过 程,提升应用能力。
拓展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其他领 域,如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拓 展应用领域。
地理实践与应用能力评价方法
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应用案例分享
教学手段的创新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虚拟地理实验室,提供更 加真实、生动的地理实验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为个性化教 学提供支持。
文化地理
研究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社 会的影响。
地理现象的演变与趋势预测
自然地理现象的演变
趋势预测与应对策略
分析气候变化、地貌演变等自然地理 现象的长期演变趋势。
针对未来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提出 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以促进人类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现象的演变
探讨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人文地理 现象的演变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
01
例如气候影响农业种植,地形互作用
02
例如气候与地形相互作用,土壤与气候相互作用等。
地理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03
例如气候和地形共同影响城市发展,人口和文化共同影响社会
关系等。
04
地理现象的解释与分 析
自然地理现象的解释与分析
01
02
03
气候现象
地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培养应用意识
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
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提升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等方式, 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过 程,提升应用能力。
拓展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其他领 域,如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拓 展应用领域。
地理实践与应用能力评价方法
人教版初中地理《地形》专题说课稿(共18张PPT)

1 编写特点
二
说教材
2 编写体例
3 内容结构 4 教材整合
1
编写特点
新旧教材
2012版
新教材编排结构更加合理。不仅落 实了课标对地形的具体要求,更加 突显了地形知识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2005版
1
编写特点
新旧教材
2012版
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探究意识、读图 技能的培养,突出了学习过程的灵 活性和体验性。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东南亚 4 教材的立体整合 纵向联系 亚洲 上判读地形特 俄罗斯 等高线地形图、 1 所有区域,通过
地形图分析,掌 握地形对气候、 河流等各要素的 美国 影响,充分体现 了地理学科区域 性和综合性的特 点。不同地区的 地形图为凸显区 地形剖面图 域特色添加了无 穷的魅力。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卫星影像图、 地形素描图等 学会判读各类地形 图 2015年 链接
2图像
3
内容结构
基础
综合能力 提高
中国地形 地势特点 中国区域 四大地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判读五种 基本地形
世界区域 自然环境 国家、地区 12个
七上
人文环境 七下 八上
八下
4
教材的立体整合
横向联系
地形对河流影响:导致河流流向 通过横向联系,以地形为切入点,掌握学 地形对气候影响:海拔高气 不同。地形落差大,水能丰富, 温低,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习地理的方法,理解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可以带来水能发电效益。流经平 某些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 原地形,发挥航运或灌溉作用。 地形对资源、 相互联系的特点。 风坡降水少。 自然灾害的 地形对人 影响:形成 河湖 气候 文环境的 不同的土地 影响:地 类型;带来 资源 形平坦, 不同的地质 地形 灾害等 灾害。 土壤肥沃,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农业发达, 地理位 交通便利 置 等条件优 越,利于 人文环境 的发展。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说课PPT

• (3).山地雪线的海拔高度与气温和降水有密切关系。想 针阔叶混交林带 一想,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活动探究!
常绿阔叶林
教材分析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第2课时】山地垂直性分异规律
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总结分析珠穆朗玛 峰的垂直自然带带 谱的方法,迁移运 用,思考乞力马扎 罗山垂直自然带的 分布。 学以致用,知识迁 移。
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等。
教学理念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可以看出,本节
内容主要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而对本章节来说,是对第
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
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热量 时也是在一定的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 这种分布特征在 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提出要求,活动探究 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对比总结,加深理解
针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域分异规律,设计不一 样的教学环节,可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同时可 以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第2课时】山地垂直性分异规律
生活中的地理!
诗歌引入,引起思考 从生活中的地理知 识入手,引出山地 垂直性分异现象的 存在,增加课堂趣 味性,引起学生的 兴趣。 由浅入深,循循善 诱。
活动探究!
常绿阔叶林
教材分析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第2课时】山地垂直性分异规律
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总结分析珠穆朗玛 峰的垂直自然带带 谱的方法,迁移运 用,思考乞力马扎 罗山垂直自然带的 分布。 学以致用,知识迁 移。
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等。
教学理念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可以看出,本节
内容主要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而对本章节来说,是对第
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
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热量 时也是在一定的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 这种分布特征在 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提出要求,活动探究 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对比总结,加深理解
针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域分异规律,设计不一 样的教学环节,可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同时可 以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第2课时】山地垂直性分异规律
生活中的地理!
诗歌引入,引起思考 从生活中的地理知 识入手,引出山地 垂直性分异现象的 存在,增加课堂趣 味性,引起学生的 兴趣。 由浅入深,循循善 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