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满分作文: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合集下载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如果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们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1按照县走转送活动的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围绕走转送活动的要求开展调研。

通过与走访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和党员,了解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加快该村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基本情况东张孟乡北苏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位臵优越。

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亩,党员43名,两委干部7名。

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比较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村风淳朴,各项工作基础不错。

近几年来,北苏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村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在与该村农民谈话中,他们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怎样追求更高、更好则是茫然的、无所作为的。

虽然经过近几年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资金不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北苏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电力设施老化、文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800字作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800字作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800字作文_2调查时间:20xx年7月21日-20xx年7年22日调查地点:老家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坝塘村委会调查对象: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

一、调查背景老家是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320国道旁的一个小型自然村,我就是在那里度过我的童年,所以对乡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每年回那里的时候,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变化。

以前寸步难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大道,不足两米宽的桥也修缮了,今年发现路边还新装上了路灯。

但这么多年来,有一点却几乎没怎么变过,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打牌打麻将,村民们的娱乐方式看起来似乎还是停滞不前甚至还退化了。

针对这点现象,我认为对村民们平时的文化生活进行一次调研很有必要。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观察的形式。

三、调查目的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加深对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了解,培养自己对家乡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责任心,学以致用的意识。

提高自己观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调查内容我调查的内容有:村民文化生活的时间、文化娱乐种类、文化娱乐设施、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首先,我对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时间进行了调查,大部分的村民日常劳动时间为8小时左右,除去其他一些零碎的时间,每天约有四小时用于文化娱乐活动。

然后是有关文化娱乐种类的调查,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体为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是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方式和进行内容的主导者,我的'调查显示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有:20%在家看电视,32%打扑克,40%左右搓麻将,另外的8%做其它文化活动,可见打牌类占主导。

而对于兴起的新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打台球等新型娱乐场所,其中喜欢上网的占74%,可见网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之大。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于其他年龄的人群相对贫乏单一,由于家乡的老人们大多数不识字,不会填表,所以我采用了口头调查的方式,发现绝大多数老人的文化生活以听戏聊天为主,还有一些则喜欢串门和其他老人聊天。

家乡农民精神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家乡农民精神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分工作系…..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假期回到家中,发现家乡又多了一些变化。

看着家乡的人都过的其乐融融的,外出务工的人也陆续回到了家中,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为了即将到来的春节。

办年货的办年货,大扫除的大扫除,一派和谐的景象。

听着家乡的语言,看着家乡的风景,听着他们讲着家乡的事,我不由得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以及乡亲们在家的生活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现在我们国家对农村的发展十分的重视,对农村的改变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以前,虽也接触“三农”问题,也时不时的见到、听到关于“三农”的报道,但只是心动过,没有切实去了解,去调查一下,哪怕是肤浅的实践。

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从大山里走出来,对农村的生活已习以为常,熟悉不过,但却从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关注、思考、调查实践过,也许是太习惯反而不在意吧!也许是心智混沌,没有开窍吧!直到今年寒假,才猛然醒悟到自己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了?走出书斋,切实关注身边现实。

因此,我走访了村上的一些长期在家的人,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而后又亲身实践,进行了其他面对面的交谈,进一步了解了家乡人的生活处境现状,以及他们的一些打算与愿望。

通过我开始简单的一些交谈,我发现大多数人对当前的农村生活既有满足又有很多希望。

这主要反应在不止是在物质需求的层面上了,他们还更加渴望精神层面上更好的生活状况。

这让我对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有了深入了解的欲望。

于是我就在“我的家,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这一问题上进行了调查。

我利用寒假返乡中的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11年1月23号至2011年2月7号。

地点:……………………………………………………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洪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关的调查报告

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关的调查报告

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关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当前,党中央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培育新型农民,这对农民文化水平和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2.调查地点:县镇村。

3.调查员: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到现在的变化);调查了不同年龄组(老年人、中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和内容。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日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也蓬勃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从我调查的范围和人口来看,农民对现状基本满意,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从过去20年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来看,它经历了一个由慢到快的发展过程。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由于外来文化和历史原因的影响,他们的父母自身的文化素质太低,思想落后,这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农村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戏剧、听和说书、阅读和阅读的影响时犹豫不决、盲目和不适应,舞蹈秧歌和祖先崇拜逐渐消失,农村文化地位明显缩小,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这种情况逐渐改善。

大约80岁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父母。

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教育,思想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他们对各种各样的新事物都感兴趣,并很快接受它们。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一、调查背景: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此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在这趋势下,我家乡的农村建设、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将会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回家乡过春节的时间对我的家乡,家乡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1月23至2012年1月30号调查地点:广东省信宜市思贺镇调查人:梁晓玲(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11届、会计7班)调查方式:通过拜年、探亲走访一些亲戚,朋友,上网查阅当地农村经济、精神文化、农民生活现状的具体变化数据。

二、总体状况及其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加大。

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对当前的的状况是基本满意的,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慢慢浮现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

1.从家电普及情况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家乡人对家电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根据调查前几年的家电普及情况不是很乐观。

实际数据表明2008年家乡人对彩色电视,VCD.DVD这些家电的拥有率占98%,但家乡人拥有的家电品种少而只有10%的人拥有电磁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数字电视这些家电。

但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家乡的经济飞速发展。

家乡的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2012年,家乡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据相关人员的调查电磁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数字电视这些家电普及百分比提升到50%做左右。

家电的普及直接反映的家乡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家电的追求也是家乡人精神文化的提升。

2.从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的变化分析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我发现农村文化生活的主题是30~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在家里,他们都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从2008年到现在也发生极大的变化。

上思县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心得

上思县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心得

• 二:对自己自身素质的提高,锻炼。这次活动具 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针对农村基层调查,是我 在学校期间未接触过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实际操 作,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临时发挥,现场解决。其 次,针对农民这样一个特殊的调查身份,文明在 接触和语言交流上需要特别注意,既要与农户建 立友好合作的交流关系,又要确保调查资料的客 观真实性。同时,在调查中体会到了基层干部开 展工作的艰辛,敬佩他们在艰苦工作岗位上任劳 任怨的奉献精神。
• 三:人生观的指导意义:调查结束 后我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并未结束。 我们大学生在当代,应该全面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抓住每一个能够 锻炼自己的舞台,迎接现实工作的 考验,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 行业。
• 调查的结果:
• 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不仅锻炼我 吃苦耐劳,还学会了奉献精神,顾全 大局的意识,而且也是我认识了解社 会的好机会,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在调查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奉献, 在调查实践中成长,将来能更好的服 务社会!
•谢谢观看
上思县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 活现状调查心得
尊敬的老师同学: 为了了解上思县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对 此进行了调查。这次课题调查方式采取随机入户 问卷调查和走访农户的方式进行当前,党中央立 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 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 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上思县,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假期时间的返乡,对我家 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 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 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 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 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我遇到最大的困难是 难以对调查对象进行访问。 其次是调查的数据难以统计,有时难 以沟通。 解决方法: 1.寻求亲戚朋友的帮忙。 2.间接式访问 3.访问形式是通过聊天的方式获取信 息,进行统计。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7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7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7篇调查报告要求作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调查研究经验,通过调查报告,可以了解到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发展趋势,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篇1一、过去的状况过去的马路,说白了就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不小心脚就崴到了。

晴天还好,但车子一过就尘土飞扬,连连让人咳嗽。

雨天就更让人烦恼,雨水一浇,路上泥泞一片,一辆车子过来,泥水就溅了行人一身。

有的水积在坑里,大冷天的,便结了冰。

人走在上面,一不注意就滑倒了,摔伤不说,咱这面子往哪搁啊……妈妈小时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别的不说,以前这路啊,非常的窄,一人过还行,要是几人一起过,恐怕就得侧侧身了,人挨人,人挤人,程咬金来了恐怕就得爬着走了。

交通不便,导致各地的货物、资源流通不快捷。

那时候,人们过黄河都是摆渡,人们过江都是坐旱船的。

妈妈上师范可就难了……二、现在的状况沥青铺成的大道平坦极了,而且十分宽敞。

两边的绿化带更给灰灰的公路添加了一些生机。

两边的汽车整整齐齐的,没有人越过分道行驶线,司机们都十分守规矩。

一道到汽车,成了一道风景线。

宽宽的马路,四辆大卡车过也不挤。

一个个“不下岗的警察”——红绿灯、斑马线、摄像头,特别是指示牌,禁停、勿转等等,指挥着人们的交通安全。

路面非常的平坦,不像以前那样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

人们走在上面,从心底感到舒适。

在一九七四年,洛阳市又修筑了黄河大桥使吉利区和孟津县相通。

两地的人民都非常的喜悦,那年,“建桥”成了潮流的名字。

三、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变化巨大。

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人民富起来了,经济好了。

在还没有修路时,人民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对,修路!只有路变了,这个城市的经济看起来就很好。

于是,家乡轰轰烈烈的开始修路。

修完后,人民都皆大欢喜,心底都高兴自己能走上平坦的大路了,是的,中国的经济、科技事业也走向了平坦的大路,步步高升。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第一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前言一、调查的背景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

现在的农村,基本已经告别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正在逐步向小康生活迈进而农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开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调查的目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仅要致力于学习,更要关心自己的国家!而在中国,农民约占人口总数的56%,(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007年10月22日表示,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的大国,农业和农村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统计工作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6年底中国大陆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

)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个大群体,因此,对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也变得举足轻重。

为此,我利用暑假回家的时间,对我家附近几个村庄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可以看成是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基本代表农民生活现状的整体状况时间:2011年6月17号至2011年6月30号地点: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新庄镇张集村,王楼村,徐庄村,陈庄村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张集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查访来进行。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摘要: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总的来讲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村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当前存在的问题
a、在我这次调查石塘下村中,有近42%的村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村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应尽快阻止。

b、石塘下村中有近2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在该村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常向村民传扬一些迷信思想,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

c、部分村民将之前在农村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带入到新小区中,给其他居民带来不便。

2、几点建议
1加强建设。

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如:图书馆、健身器材、电影院等。

2重视教育。

上级部门应针对村民需求,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