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彭安同)

合集下载

何克抗

何克抗

一.教育技术的定位 —定位于“技术”还是定位为于“教 定位于“技术”还是定位为于“
育”?
1.对教育技术定位的依据
既然是学科的定位,那就只能根据学科的研究对 既然是学科的定位,那就只能根据学科的研究对 范畴和领域来确定( 象、范畴和领域来确定(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各自不同的 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领域——这是每个学科区别 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领域 这是每个学科区别 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所在)。就教育技术学而言, )。就教育技术学而言 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所在)。就教育技术学而言,其 研究对象( AECT94定义所界定的) 研究对象(如AECT94定义所界定的)是“学习过程和学 定义所界定的 习资源” 而与学生的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 习资源”,而与学生的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即是教 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有关教 育、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有关教 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 育、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 研究领域则是有关这五个范畴 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研究领域则是有关这五个范畴 的理论与实践。由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的理论与实践。由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和研究领域都与教育、教学过程及教育、教学资源有关, 和研究领域都与教育、教学过程及教育、教学资源有关, 所以教育技术学自然应定位于“教育”而非定位于“ 所以教育技术学自然应定位于“教育”而非定位于“技 术”。
只是指在教育、 “教育中的技术”只是指在教育、教学领 域中所用到的各种技术,而且其中大部分技术不仅可
应用于教育,还可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录音机、电视机 ( 不仅可用于教学也可用来娱乐);其本质还是技术。 ) 而“教育技术”则是有特定研究对象、研 则是有特定研究对象、

现代教育技术助推学生必备品格形成初探

现代教育技术助推学生必备品格形成初探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似乎更多关注在智育上,教学必然承载着学生品格的完善,课堂教学语境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否助推学生“必备品格”的培养,怎样运用现代技术对学生进行必备品格的培养呢?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助推良好人格形成(一)“倒计时”助推守时品质“拖拉”是很多学生都有的不良习惯,严重影响着学习效率。

它的产生,除了家庭教育与性格因素外,更多源于师生在教学中对时间的“漠视”,导致“学到哪儿是哪儿”的“遛西瓜皮”现象。

为此,近年来电子“倒计时技术”的开发进入课堂,逼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如语文、英语课中的限时朗读、默读、听写、习作,数学课中的测试计算速度等。

倒计时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拖拉的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二)“随机点名”助推专注品质随机点名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老师可能的不公平做法,更让带着畏难情绪的学生的“侥幸心理”无处可藏,它可用在各种课堂的各个环节,如朗读、到黑板演算、汇报表演、小老师讲课、表达观点等。

教师使用,只需单击“随机点名”,就可以最大程度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游戏化教学”助推自信形成孩子们对游戏无一例外地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常常可以创设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有更多机会发挥优势智能,展示机会在无形中增添。

比如动画演绎的识字闯关游戏、古诗文诵读字音的自动识别游戏、加减法计算游戏、分类游戏,等等。

这些游戏通过动态图像、应用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动手触摸或者绘画,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生动具体地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了学习自信的形成。

(四)“情景再现”助推坚强意志不难看见这样的情景:老师课堂上讲着讲着,个别学生伏在桌面上就“呼呼大睡”了。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疲劳现象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情景再现”技术,往往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乐学品格”的作用。

情景再现,给学生丰富的视觉、听觉呈现,让学生真实感受“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ppt课件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ppt课件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黄荣怀
最新版整理ppt
1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厚实且不断更 新的技术基础。
手工技术时代,教育中的主导技术是印刷材料、黑板、粉笔等; 20世纪初,视听技术诞生,能够传递图像和声音的视听技术成
为了教育中的主导技术,如幻灯、广播、电视、电影等; 如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成为教育中的主导技术,
1. 技术决定论派 2. 技术否定论派 3. 全面技术观派
最新版整理ppt
4
1. 技术决定论派(也称为技术万能论派) 观点:
✓ 从自然科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技术加以认识,把技术看
作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和物质手段,认为技术是万能的。
✓ 认为技术能够不断创造出新产品,因而技术发展的前景是无限广
阔的,他们将技术视为文化、知识、道德进步和人类“自我 拯救的手段”。
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制作的投影片,边讲解边放映, 即可节约板书时间,又容易把问题讲清楚,便于学生接受。同 时,在讲授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遮盖住投影片部分幅面的方法, 根据教学需要逐步现实文字和图像,引导学生由局部到整体理 解教材内容,掌握知识。
✓ 实物实验演示法。把实物、投影教具或实验演示器件等投影到 银幕上,可以提高演示物的可见度,便于教师演示讲解和学生 观察。
➢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
技术要素;
主体 ➢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为象征的

技术要素。
最新版整理ppt
9
物化形态的技术,主要是以实体形态出现的, 与
具体的物质(工具、设备、材料)有关,即我们一般狭 义上理解的技术。在教育中所看到的实体形态的技术, 包括教学工具、教学机器等。

(完整版)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傅钢善(最完整版)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完整版)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傅钢善(最完整版)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 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
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章 教与学的理论
【名词解释】
学习过程: 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即学生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
过程
【知识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
2、计算机辅助教育, 简称 CBE 3、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它的 集成性、交互性和多样性 4、多媒体课件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课件使用对象分析和开发成本估算等任 务
5、教学设计阶段主要任务包括详细分析教学内容、 划分教学单元、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等
6、脚本设计是软件编写的直接蓝本 7、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 Ausubel 的学习理论。 8、概念图的制作 【简答】 计算机在教育中应用方式的分类? ( 1 )从应用功能的角度看,可以将计算机的教育应用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 理教学
2、什么是基于 Internet 的资源型学习?有何特点? 是指学生主要利用 Internet 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特点: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注重问题,强调过程;要求学生自行获取、提炼信息;采
用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作为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加工者和有效利用者, 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者;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标准的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随即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化教学、重视社会性互动
第三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名词解释】
传播 :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广义的传播可理解 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 。狭义的传播主要是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 分为人的内在传播和人与人的传播。

动物组织学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动物组织学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精神。
3 科学精神的治 学态 度、 性 的怀疑 和批判 精 理
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 构成 了培养创新意识 的坚实基础和持久动 力 。创新思维 的实现需要丰富的知识 累积 , 没有相 当扎 实的基 础知识 , 科学活动就无法顺利进 行 , 理增设动 物组 织学研究 性 合
1 合 理 的 课 堂教 学模 式 是 培 养 创 新 意 识 的 根 本 保 证
第 1 作者 E mal yynu @1 3 CN - i -ijn 6. O :s 收稿 日期 : 0 10—7 2 1 —90 ;修 回日期 :2 1—32 0 20 —O
- - - — —
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 创新 的教学模式 , 合理的实 践教 学设计
CHI NES OURNALOF ANAT EJ 0MY Vo. 5No 52 1 13 . 0 2
解剖学杂志
21 0 2年第 3 5卷第 5 期
合, 就将后者摆放到前者位置 ; 否则 , 后者 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 。
1 6 设 置 帮 助 和 重 复 功 能 .
脑、 动手来学 习, 可巩固和深化 断层 解剖学 知识 , 帮助学生 理解 、 记忆器官结构的空 间位置及 其相 互关 系 , 它在 记忆 的保持 和对 复杂图片上各个结 构 的识 记效 果很 好 。比如 , 学生在 完成 有关
7 0 0
-— - - —
是培养学生创新 意识 的根本保 证 。从教 学创新 人手 , 用新颖 采 丰富、 切实有效 的教学手段 , 使学生在 掌握学科知 识的 同时 开拓 创新思维 。第一 , 使用显微数 码系统 , 师生互 动谋 求创新 。传 统 的组织学实践教学依 赖显微 镜观 察标本 获得感 性认 识 , 而普通 光学显微镜使用 的个 体性 阻碍 了师生之 间 的 良好互 动 , 学生难 以得 到教师 的有效指导 。显 微数码互 动系统实现 了图像 的数字 化改造 , 可向学生精确展示正 常组 织形态结 构、 态演示动物机 动 体组织发育过程 , 使动物组织学 的实验教学 信息量更 大, 更直观

教育技术学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教学设计实例

教育技术学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教学设计实例

教育技术学课程思政总体设计及教学设计实例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教育技术学课程思政总体设计及教学设计实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技术学课程思政总体设计1. 课程目标教育技术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具备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教育技术相关领域的工作和发展需要。

2. 课程设置(1)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介绍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教育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理论体系等。

(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介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

(3)教育技术学应用技能:介绍教育技术的应用技能和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计、教育软件开发、网络教育评台等。

3. 课程内容(1)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介绍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原理。

(2)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介绍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研究方向。

(3)教育技术学实践技能:介绍教育技术学的实践技能和方法,包括教育技术设备的应用、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等。

4.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讨论、期末考试等,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设计实例以“多媒体教学设计”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例的展示。

1. 课程名称多媒体教学设计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

3. 课程内容(1)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和特点(2)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原则(3)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操作与应用4. 教学设计(1)讲解部分:通过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彭安同)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彭安同)

六、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
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主要有: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七、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可以从学习理论、教学 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研究内容来看其对教学的影响,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 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关注观 察个体行为永久性的变化,研究什么是学习的基本 条件,并研究学习系统所含因素存在的理由 (如动 机、练习、反应等);教学理论侧重于研究教学的一 般规律,它更加关注如何用特殊的方法控制个体行 为的改变,研究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研究 教学系统所含因素的功能(如目标、学生、教材、评 价等)。教育传播理论主要是研究教育信息传递活动 的规律,关注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等方面。
AECT2004’定义
2004年6月,AECT提出了教育技术定义的修订草案, 改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利用、管理适当的技 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与改进绩效的研究和合乎 伦理道德的实践”。关于AECT04定义的更多参考 内容,你可以阅读拓展学习资料。
二、教育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随着社会科技 的进步应运而生的。先后经历了教育技术、教学技 术、学习技术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也曾经出现 过电影教育、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等不同的名称。 2、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并在30年代确立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从70年 代末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与支持,使得在全国范围 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3、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沟 通的需要,“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取代“电化教 育”,并在我国普遍使用。 4、世纪之交,我国政府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 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现代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大项目,如普及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和现代远程教育工 程等。

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与教育本质再认识

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与教育本质再认识

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与教育本质再认识作者:陈亮罗生全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24年第08期[摘要] 对技术与教育的研究离不开教育的本体探究。

作为本体探讨的重要存在,如何理解技术时代的教育本质成为重要命题。

面对本质永恒实体观带来的发展局限,确立“变在”方法论的本质观是基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解教育本质的重要前提。

从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来看,技术与教育在重新域定中实现了主体性技术重塑教育形态,教育中的技术本质使得工艺性技术不断改变教育方式,教育中的技术“支架”促进教育性技术变革教育生产。

技术视角下,教育本质作为一种“关系性”存在,需要超越实体并重构关系思维;作为一种“历史性”存在,教育本质在过渡性中实现着转化与生成;作为一种“实践性”存在,技术与教育在互为中介、双向塑造中统一于人的本质生成。

[关键词] 技术;教育本质;教育技术;本质;本质逻辑[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陈亮(1976—),男,四川资中人。

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教育技术学研究。

E-mail:****************。

一、引言人类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可能带来教育的革新与重塑。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逐步改变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形态以及教育研究范式等,从而根本上改变教育本质。

但问题在于,如果教育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都改变了,那也将不再能称之为教育。

不难发现,类似主张“本质不会改变”的观点广泛存在,俨然已成为自然而然且根深蒂固的“科学”常识。

教育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吗?技术改变教育本质何以可能?技术时代背景下重申教育本质,不仅有益于深化对技术与教育关系的认识,进而厘清技术赋能教育的功能、边界与限度,还有益于丰富对教育本体的理解。

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本质的逻辑追问,探寻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及技术时代背景下教育本质的再认识,为丰富技术时代的教育本体研究提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ECT2004’定义
2004年6月,AECT提出了教育技术定义的修订草案, 改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建、利用、管理适当的技 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与改进绩效的研究和合乎 伦理道德的实践”。关于AECT04定义的更多参考 内容,你可以阅读拓展学习资料。
二、教育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3、
。20.1 2.400:4 5:3300: 45Dec-204-Dec-20
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

4、
。00:4 5:3300: 45:330 0:45Friday, December 04, 2020
• •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 5、
。20.1 2.420.1 2.400:4 5:3300: 45:33D ecembe r 4, 2020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随着社会科技 的进步应运而生的。先后经历了教育技术、教学技 术、学习技术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也曾经出现 过电影教育、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等不同的名称。 2、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并在30年代确立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从70年 代末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与支持,使得在全国范围 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3、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沟 通的需要,“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取代“电化教 育”,并在我国普遍使用。 4、世纪之交,我国政府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 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现代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大项目,如普及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和现代远程教育工 程等。
生活总会给你谢另一个谢机会,大这个机家会叫明天 6、
。2 020年1 2月4日 星期五 上午12 时45分 33秒00: 45:332 0.12.4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7、
。202 0年12 月上午1 2时45 分20.12. 400:45D ecember 4, 202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4日 星期五1 2时45 分33秒0 0:45:33 4 December 2020
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9、
。上 午12时4 5分33 秒上午1 2时45 分00:45: 3320.12 .4
• 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 钱。12/4/2020 12:45:33 AM00:45:332020/12/4
• 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 信心跨出第一步。12/4/2020 12:45 AM12/4/2020 12:45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1、
功的路 。20.12.420.12.4Friday, December 04, 2020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2、
。0 0:45:33 00:45:3 300:451 2/4/20 20 12:45:33 AM
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
五、现行教育技术主要研究的领域
教育技术主要研究的领域可以从对教与 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 理和评价五个方面来回答,设计主要包括: 教学系统设计、内容讯息设计、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开发主要包括:文印技 术、音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综合技 术等;利用主要包括:媒体的利用、革新技 术的推广、实施并制度化、政策与法规等; 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 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等;评价主要包括:问 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 性评价等。
1、媒体的电子化和形声化 2、扩大教育、教学功能
二、教育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学效率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1)教学信息显示多样化; (2)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 (3)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4)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储存; (5)教学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6)教学信息处理的智能化。
AM20.12.420.12.4
六、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
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主要有: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七、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可以从学习理论、教学 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研究内容来看其对教学的影响,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 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关注观 察个体行为永久性的变化,研究什么是学习的基本 条件,并研究学习系统所含因素存在的理由 (如动 机、练习、反应等);教学理论侧重于研究教学的一 般规律,它更加关注如何用特殊的方法控制个体行 为的改变,研究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研究 教学系统所含因素的功能(如目标、学生、教材、评 价等)。教育传播理论主要是研究教育信息传递活动 的规律,关注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等方面。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彭安同2010.09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二、教育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五、现行教育技术主要研究的领域 六、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 七、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AECT94’定义
1994年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 技术做如下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 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 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