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 第20课《咕咚》(教案)

一下 第20课《咕咚》(教案)
一下 第20课《咕咚》(教案)

第20课《咕咚》(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吓”、“羊”、“跟”、“都”、“怕”、“家”、“象”7个汉字。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的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你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看谁模仿得最像。那我们就试试看吧。

青蛙叫起来了?呱呱呱,呱呱呱。

苍蝇飞过来了?嗡嗡嗡,嗡嗡嗡。

大雨下起来了?哗哗哗,哗哗哗。

小孩哭起来了?呜呜呜,呜呜呜。

师: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师:咚,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咕咚》。

2.板书课题“咕咚”。

3.指导朗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xià yáng gēn dōu pà jiā xiàng

吓羊跟都怕家象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跟”的偏旁是“足”;

“都”的偏旁是“阝”;

“家”的偏旁是“宀”。

(3)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口——吓、者——都、白——怕。

(4)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gū dōng shú diào lù táo mìng xiàng yě lán

咕咚熟了掉下小鹿逃命大象野牛拦住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跟头跟上都会都是吓跑吓走

怕人可怕大家家人大象气象

三、精读领悟

师:认识了生字宝宝,再读课文就容易多了,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文共有 7 个自然段, 4幅图,讲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也跟着跑起来,只有野牛没有跟着跑,并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1.师: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学生跟读。

(1)兔子为什么跑呢?

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

(2)兔子一边跑一边叫,对谁叫?叫什么?

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3)思考:小兔子认为“咕咚”是谁发出来的声音吗?

不是。他认为“咕咚”是指一种可怕的东西。

(4)“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你们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呢?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2.师:朗读第3自然段,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

小猴子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

从哪儿看出来的?

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此时,小猴子心里是什么感觉?

害怕。

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呢?

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3.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1)第4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狐狸、山羊、小鹿。

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他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师: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师:它们讲的话相同吗?

不同。

不同在哪里?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

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

你明白了什么?

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师: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也跟着跑起来。)

师:朗读第5自然段。

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他拦住大伙问。

师:你能演示野牛拦住大伙的动作吗?

4.师:齐读第6、7自然段。

(1)“咕咚”究竟是什么?

“咕咚”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2)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他们都是什么样的表情呢?为什么会这样?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他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3)这时候,兔子等这些动物会想些什么呢?

我们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

情真相。

(4)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四、巩固提升

1.我会扩词。

家(大家)(家人)怕(可怕)(怕人)都(都会)(都是)

2.读一读。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别人,而要先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六、作业布置

1.把这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狐狸、山羊、小鹿:“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大伙问

【教学反思】

第20课《咕咚》优秀教案(含反思)

20咕咚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小班绘本教案《咕咚来啦》

小班绘本——《咕咚》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 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 (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提问: 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逃跑) 它为什么要逃跑呢(害怕) 它害怕什么呢(咕咚)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猜测) 二、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 ——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 ——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 ——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 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 ——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 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 ——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观看第三页(小羊、小猪、斑马都被吓到一起逃跑) ——他们见到小羊(小猪、斑马)对他(们)说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说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小动物们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咕咚》优质课 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咕咚》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课 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 只有狮子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 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 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篇课文情节通俗易懂,但是篇幅较 长,共有12个自然段,并且有较多的对白。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要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 对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 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并落实体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咕、咚”等12个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利用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 流利。 3、初步懂得遇事要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利用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 流利。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设计理念: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设计理念:巧妙串连这节课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材”,为的是让学生有学习的延伸,引发阅读期待。】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三、小结: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四、板书设计: 咕咚 小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子——跟着跑 野牛拦住大家 狐狸、山羊、 小鹿、大象——一个跟着一个 不盲从、善思考

《咕咚》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0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人教部编版 20 咕咚 教学目标: 1. 认识“咕、咚等” 12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一、听声音导入课题: 1. 亲爱的同学们,听,什么声音?(生:“咕咚”)你的耳朵太灵了! 2. 我们一起模仿一下那个声音吧。(出示课题“咕咚”二字)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第20 课《咕咚》。请你伸出小手跟老师来一起板书课题(师 板书课题,生书空。) 4. 瞧!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的字啊?(生:口字旁)对!口字旁与声音有关,所 以咕咚是一个表示声音的象声词。如果去掉口字旁,剩下的部件读什么?(生:古和冬) 你瞧!这还是两个形声字呢! 5. 让我们一起发出清脆的咕咚声,齐读课题:20 咕咚。好听!声音洪亮不拖腔,再读一遍:20 咕咚。 二、整体感知,猜读生字: 1. 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第106 页。这篇课文跟之前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2. 是啊,如果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该怎么办呢?(生畅所欲言:查字典、生活识字、注意积累、图文对照??)评价:你们真是了不起! 3. 同学们,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就要学会“猜读生字”的方法啦!张老师这也有几个好方法。瞧!(出示板贴) 4.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猜读生字的方法自己试着来读一读课文,注意摆好读书姿势。读完之后标出自然段,并拍手坐正! 5. 猜读本课“吓、鹿、象、拦” 4 个没有注音的生字。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啊!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生:7 个。)2)现在,张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这些字你能猜读他们读什么吗?( 奖励) (出图)“吓”:猜一猜这个字读什么?怎么猜出来的?组词?(字的特点)

小班绘本教案《咕咚》

小班绘本教案《咕咚》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过程: 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提问: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逃跑)它为什么要逃跑呢?(害怕)它害怕什么呢?(咕咚)"咕咚"会是谁呢?(幼儿猜测) 二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 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 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 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 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观看第三页(小羊、小猪、斑马都被吓到一起逃跑)--他们见到小羊(小猪、斑马)对他(们)说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说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小动物们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发言)三、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师:让大熊带着小动物去找"咕咚"我们来想想,小老鼠吓得往前跑时,碰见了谁?说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动物形象图片(大)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及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教师播放最后画面(苹果掉到水中)--咕咚到底是谁啊?"咕咚"可怕吗?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呢? 四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声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儿并提示幼儿:如果不记得自己何时出场,可以借助线索图。 根据实情况,可以再说几次,让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设计公开课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咕咚》。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二、整体读文,理解内容。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课件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4.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都吓得跑起来? 6.全班齐读5~7自然段。 (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 (2)教师:对,野牛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拦住”。 7.分角色读课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咕咚》优秀教学设计

咕咚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20.咕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5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20、咕咚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面、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能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能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声音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师引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再自己选词说话。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桌互相练读。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认识本课生字。 3.单独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教师相机指导正音:“熟”是翘舌音;“命、领”是后鼻音。 4.师适当进行识字方法指导: 如:加一加:咕咚吓野拦领 做动作:逃掉 偏旁归类:咕咚吓 5.鼓励学生为这些字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这些汉字。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如:“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 “翼”左边足字旁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上面没有点。“羊”最后一笔竖不露头。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20:咕咚》教学设计3

“浸润书香,伴我成长”系列学案设计——《咕咚》 学校:民勤县新民小学授课时间:2017年6月执教:张玉霞 教材内容: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第20课《咕咚》。教材分析:本课的四个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看图学字句、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自学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设计理念:“浸润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教学,是我校语文教学的特色。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幼儿园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咕咚来了》带反 思 中班教学计划《咕咚来了》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动物的情感并学习对话:“快逃!逃跑!来吧!',通过猜测,观察,模仿动作等方式,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想象,猜测活动,一起来看看幼儿园初中《咕咚来了》反思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观察和动作模拟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会说话:“快逃!逃跑!来吧!”。 3.对周围的声音感兴趣,并积极参与想象和猜测活动。 4,借助图片和文字,以图片的形式,认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 活动准备: 手绘图画书,带有“咕咚”音效的磁带,图画书PPT,动物角色图画 活动程序: 首先,通过“咕咚”声音导入活动。

老师:(播放“咕咚”音效),您听什么?小老鼠也听到了这个声音,非常害怕,它害怕逃跑并喊“逃脱!逃跑!来吧!“ 其次,孩子们独立阅读并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1.知道书的封面和封底,并指导孩子们独立阅读。 老师:请孩子们把书拿出来。我们首先来了解这本书。这是本书的封面。这本书的名字在封面上。嘿,请孩子们跟着我。这是这本书的封底。现在,请盖好书的封面,然后逐页查看带有图钉的页面。 2.孩子们自己阅读图画书,老师走进孩子们,观察他们的阅读和指导。 三,讨论并理解图画书的内容 1.发起讨论并鼓励幼儿在阅读中讲述自己的发现。 老师:好的,现在关上书,把封面放在桌子中间。小老鼠吓坏了。谁在前进?您认为他们会怎么说?鼓励幼儿在图画书中模仿动物的表情和语言:“快逃!逃跑!来吧!”。 2.在下半年引起孩子的兴趣时,老师和孩子一起阅读了以下内容。 老师: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 老师:让我们看看,大熊的表情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大熊会找到'咕咚',其他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个“咕咚”是谁?原来是青蛙跳水的声音。可怕吗但是为什么小动物一开始这么害怕呢?你一生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我们应该做什么?

20、《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 主备人:刘琼 教学要求: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 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 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 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 4.说一说: ,我吓得撒腿就跑。

《咕咚》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7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人教部编版 20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 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师:咚,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咕咚》。 2.板书课题20“咕咚”。 3.指导朗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看图猜一猜。 2.解决本课生字词。 A:带拼音自读---指名读(纠错)---小老师领读 B: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C:这是本课的生字,你还认识吗?齐读 D:说认字方法 ①讲象形字 今天咱们认识的12个生字中,还有形声字呢?谁能找出来。学生汇报 小结:形声字大都偏旁表意,声旁表音。我们就可以很快知道她的读音。齐读。 ②象形字鹿象 小结:同学们我们来这两个字,你看我们古人是这样写字的,你看多么像小鹿和大象本身的形状呀!随着时间的演变,鹿和像仍然有象形的特点,所以我们把它叫象形字。齐读2遍 ③做动作识记生字。 掉教师那一张纸示范,理解掉。 拦请同学做一做 逃请同学做一做 F:爬楼梯巩固字 讲要求:爬楼梯我们越往上声音越用力一些,由轻到重。开始!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

《咕咚》名师教案

《咕咚》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拔腿就跑、拦住、热闹、大伙”等词语的意思,能读准带“哇、啊、呀”等语气词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的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重点: 1.认读“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拔腿就跑、拦住、热闹、大伙”等词语的意思,能读准带“哇、啊、呀”等语气词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的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了解象声词 1.游戏热身,复习带口字旁的象声词。 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你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看谁模仿得最像。明白了吗?那我们试试看。

师:青蛙叫起来了生:呱呱呱。 师:苍蝇飞过来了生:嗡嗡嗡。 师:大雨下起来了生:哗哗哗。 师:小孩哭起来了生:呜呜呜。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学就会。现在老师把这些声音词请出来,(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词都是口字旁的;这些词都是表示声音的。) 师:眼睛真尖,脑子动得真快。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大部分都是口字旁的。但是啊,也有写一些表示声音的字不是口字旁的,比如,小狗怎么叫?---汪汪汪,雷声-----轰隆隆。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呢?(预设:哈哈哈、嘻嘻嘻、叽叽喳喳),我们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做——象声词。 2.板书课题。 (1)今天老师也来让你们听一种奇怪的声音,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咕咚) 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咕咚这两个字。你发现了吗?咕咚这个词也是——口字旁的,也是表示——声音的,所以也是——象声词。 (2)读课题。 发出咕咚声该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评价:这个声音真有趣。这个声音真有意思。这个声音好特别啊!) (3)这么奇怪的声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圈出不认识的字。听完以后想一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同桌俩互相交流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3.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出示“熟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野牛”,学生认读。出示“熟”字的篆书,帮助识记字形。 出示“掉进湖里、吓了一跳、逃命、拦住、领着”5个词语,多种方式练读。 4.用出示的词语完成填空。 木瓜(),从树上(),发出()的声音,()都吓得跑起来,()拦住大家,领着小动物们到湖边看到了真相。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吗?大自然是很神奇的!黑黑的土里 会长出绿绿的芽,小小的花瓣会散发出阵阵的清香,甜 甜的果实里呀又会藏着各种各样的种子。 听!大自然还会发出很多声音呢。哗哗哗,这是什 么声音啊?;呼呼呼,这又是什么声音;轰隆隆,这是。 再听,咕咚!这是什么声音呀?好奇怪。猜一猜。 生猜(2人) 二、师范读故事 是不是呢?答案就藏在一个有趣的故事里。故事的 名字就叫《咕咚》。看老师写。(板书课题:咕咚)最美的故事要用最美的坐姿来听!眼睛看老师!我们的故事 开始了。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咕咚! 故事讲完了。考考你听得怎么样?听出来了吗,咕咚是什么呀? 三、生初读故事 原来,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这声 音还吓坏了那么多的动物呢!真有意思!这么有意思的

故事,让我们自己读读吧! 赶紧打开书,第163页。双手拿书,稍微往前倾斜,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哦!好,开始读吧! 四、识字 1、读完了吗?读完了。 我发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 好,把书放下。 2字音读准了吗?我来检查一下。 (1)这是这一课比较难读的字。老师把它们放在了屏幕上。(课件:标序号,不加拼音。)老师先问问大家,哪些字是你已经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在哪见过这个字?谁还认识?(2人) 哇!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啊!那就说给你的同桌听 一听吧! 多好啊!生活中只有多留心、多观察,就能认识很 多字,但是还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那就 让拼音来帮忙吧。请大家借助拼音把你不认识的字多读 几遍。好,开始吧! ( 2)出示:领咕咚哇湖狐狸命闹极(带拼音) 好,差不多了吧! 我们来开个小火车吧!从哪里开始呢?你来当火车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真对待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并正确书写“羊”部,积累“玩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真对待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木瓜挂图、各种动物的头饰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 五、课型:讲读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3、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种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着读。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 3、反馈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读一读,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 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 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这咕咚一定是委可怕,所以 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4、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都吓得大跑起

咕咚来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咕咚来了》 秦安县第一幼儿园雒晓霞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能积极思考问题,勇于表达。 2.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 3.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活动准备: 1.《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2.兔子、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及头饰。 活动流程: 动画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一、动画导入 1.教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 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咕咚来了》,等听完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二、教师讲故事《咕咚来了》,幼儿倾听。

1.提问: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2.提问:故事当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3.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要跑呀? 4.教师: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是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我们再听故事《咕咚来了》。 三、幼儿观看故事视频 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是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3.提问: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边讲故事情节边出示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4.提问:终于把睡觉的谁吵醒了?狮子是怎么说的?狮子又是怎么做的? 5.提问:故事中“咕咚”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6.邀请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 五、角色表演 1.请个别幼儿台前表演故事,教师与其他幼儿讲故事。 2.请全体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完整表演故事。(放录音盘)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朱永萍赵国华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