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史)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 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 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 步得到拓展。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 上,都铎王朝积极拓展海外贸易,资本主义工业发 展起来,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随着制呢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骤增。贵族地 主竞相圈地养羊。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农牧场, 形成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 业的繁荣,海外贸易也迅速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 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 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非洲、美洲的产品以及欧洲 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以西欧为中心的世 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欧洲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 展。 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 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 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 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 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 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 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 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 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殖民地和半殖 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 终建立起来。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利用大西洋中心的位臵, 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英国抢劫西班牙从美洲 运送金银的船只,两国矛盾激化。1588年,“无 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西班牙失去了海上 霸主地位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 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 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英国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 握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 为殖民争夺奠定了基础。 17世纪中期,英国与荷兰爆发了三次战争,荷 兰战败。接着,英国又同法国展开争夺。18世纪中 期,英国打败法国。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世界经济史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关键术语普遍奴隶制:在普遍奴隶制下,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他们不是奴隶,但也不具备独立的人格,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村社,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东方专制主义国家中人民所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法律制度。

与古希腊罗马发达的城邦奴隶制相比表现出非发达性,即身份差异模糊,不存在作为私有财产的明确的占有和活跃的买卖。

这种奴隶制之下的奴隶不从属于明确的奴隶主,而是为国家(农村公社)的土地耕作,只是表现为社会地位低下。

东方普遍制存在的原因: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具有社会阶层划分的单一性;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社会中所有权制度落后;平民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不独立,导致普遍“奴隶化”现象出现。

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但并没有给出定义。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曾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

马扎亚尔总结亚生产方式的特征。

但他的看法没被俄国和中国学者接受。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和通过家庭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

土地是共同体的基础和财产。

亚细亚土地所有制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公有制。

东方社会以土地所有制这一基本关系为基础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个人只不过是公社财产的占有者,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在东方社会长期存在,也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农村公社制度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决定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存在着自然的宗法血缘关系。

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中国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原生态的轨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形态,形成有普遍奴隶制,封建领土制,封建地主制等社会统治形式(不能说中国的社会形态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西方社会形态则起源于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

《世界经济史》练习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史》练习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史练习题第一章选择题: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A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自身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B 研究社会经济活动C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过程D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规律思考题:1.什么是世界经济史?2.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第二章单项选择题: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C)A 男女分工 B采集能力的提高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 D动物的减少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 B)A 磨制石器B 打制石器C 敲击石器D 青铜器多项选择题: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 AB)A 采集B 狩猎C 捕鱼D 种植2、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 ABC )A 旧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 中古石器时代判断题: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

(Y )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

( N)思考题:1.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2.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三章单项选择题:1、畜牧业产生于( C)A 旧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C 新石器时代D 青铜时代2、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A)A 南富北穷B 南穷北富C 东富西穷D 东穷西富3、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B)A 锄头的发明B 犁的发明C 镰刀的发明D 水车的发明4、什么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 D)A 乡镇B 部落C 农村 D城市多项选择题:1、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BCD )A 美洲B 西亚C 中南美洲 D东亚和南亚2、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BCD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 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 美洲的玉米区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3、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C )A交流 B 融合 C 冲撞 D 排斥4、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D )A 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B 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C 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D 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判断题:1、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

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

环节。因为初级产品旳需求弹性小,加上初
级产品旳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旳贸易
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旳出现就
不可防止了。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8
❖ 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因为初 级产品出口旳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 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旳出口,利用技术进 步来增进产业升级。但因为本身基础单薄, 主要经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 术外溢和改善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 际分工中旳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 节。但是这种改良型旳比较优势战略因为过 分旳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久得 不到提升,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 达国家旳技术进步。
又因为该理论尤其强调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旳生产要 素百分比,故人们又将之称为要素百分比理论(The Theory of Factor Proportions)。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26
❖ 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稀 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从而取得贸易利益。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1
1.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
❖ 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与“谷物法”有关 ❖ 1823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地主贵族阶级旳利
益颁布了《谷物法》。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2
(二)比较优势理论旳主要内容
❖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旳条件下,一国在 两种产品旳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 国都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旳国家 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旳那种产品,处于 劣势势地位旳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 旳那种产品,然后参加国际贸易,双方均能 够取得利益。

世界经济史——精选推荐

世界经济史——精选推荐

世界经济史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世界经济史概述约瑟夫·熊皮特[美]: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的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

阿什顿[美]:尽管经济史是一个地峡,但是她仍然有广阔的海域。

卡尔·哈达赫[德]:国民经济学和历史学是经济史的科学上的父母。

不过经济史这位女儿现在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它既不是按照年代编撰的经济知识,也不是用经济统计数字点缀的历史叙述。

经济史不仅反对任何知识的单一化,更重要的是它坚信决定命运的不是经济,而是政治。

第一节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世界经济史是经济史的一个分支,若想理解世界经济史的含义,首先需要理解经济史的含义。

一、经济史经济史是一门与经济学同样古老的学科,是一门伴随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也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经济史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组织、经济制度和经济部门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经济发展的结构和历史过程,研究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各种文明、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历史的比较,科学地解释经济历史现象,为总结历史经验、认识现实经济、预测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学说和政策提供历史背景;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历史资料。

经济史研究也是一种经济分析的技术,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史还与一般的经济理论相关,因为经济发展的历史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被经济理论所概括。

经济理论作为一种叙述结构应用于历史。

二、世界经济史就经济史研究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分为国别经济史、地区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

一般而言,理解世界经济史有两种方式,一是世界的经济发展演化历史,这样的世界经济史在人类社会存在之时就已经出现,它探讨的内容是世界各地在一个长的时段中的经济发展演化的历史;二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这样的世界历史只出现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她孕育于中世纪的襁褓里,成长于地理大发展时期,发展于工业革命时期,成熟于后工业时代。

最新-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最新-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世界经济史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45学分:2.5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研究时间上从农业革命到20世纪末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从空间上包括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

其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经济增长,即人类社会技术进步与经济实绩提高的历史;第二,制度变迁,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第三,社会进步,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两方面的历史。

要从共时性角度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突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的历史。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扩大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扩展学生理论视野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和逻辑演进,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从农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制度演进及社会进步的发展历程。

理解人类历史是不断扩展其自身活动范围,从狭窄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进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 阐述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2.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范围和时空结构;3.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演进逻辑。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经济史与作为实证科学的经济学;经济史与作为历史科学的经济学。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在科学哲学意义上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所采用的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经济史研究的三个层面-编年经济史、分析经济史、历史方法的经济学;经济史是实证经济学的一部分;实证主义方法包括经验实证方法和逻辑实证方法;理论经济学主要研究短期的经济现象;经济学一开始就具有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传统;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的科学基础理论具有相对性;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从历史与现实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历史与现实。

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的作用

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的作用

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的作用自由贸易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国际间无论是商品、服务还是资本都可以自由流通,而不受国家政府的限制。

自由贸易是一个积极的力量,它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自由贸易的概念、自由贸易的历史、自由贸易的优势、自由贸易的挑战与前景。

一、自由贸易的概念自由贸易是指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关系,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强调贸易自由化、无差异化以及投资、知识产权和服务领域的开放化。

二、自由贸易的历史自由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人通过海商贸易和特许经营制度来实现自由贸易。

在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国家也通过自由贸易获取了较大经济利益。

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以及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形成和发展。

在20世纪,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逐渐开放市场和取消贸易障碍,自由贸易逐渐得到了普及。

三、自由贸易的优势1、破除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可以打破贸易行业的垄断和壁垒,开放市场,提供更大的贸易机会,鼓励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业活动。

2、提高国际间资源配置效率自由贸易可以使更好的国际分工和特化,实现资源的更高效配置,从而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长。

3、促进经济的全球化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促进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

4、提高生活水平和消费者福利自由贸易有助于扩大市场和增强消费者选择,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和货币选择,从而提高消费者福利和生活水平。

5、创造就业机会自由贸易可以鼓励交通和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率。

6、吸引外资自由贸易可以使国际投资更加活络,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四、自由贸易的挑战与前景1、贸易战与贸易保护主义随着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壁垒的提高,贸易战等相关问题不断出现,必须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化解经济纠纷。

2、社会公平问题在自由贸易的过程中,一些高价值的工作往往只能被少数人所掌控,贫富差距不断加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动荡和失业率的增加,必须加强社会公平的管控。

自由贸易对国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自由贸易对国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自由贸易对国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自由贸易被视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有助于提高全球贸易的效率、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的融合。

本文将探讨自由贸易对国际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包括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影响、跨国公司的崛起以及新技术的推动。

首先,自由贸易带来的贸易自由化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通常情况下,自由贸易使参与国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举例来说,一个国家可能拥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另一个国家则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高度发达的市场。

通过自由贸易,这两个国家可以互相交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互赢的局面。

其次,自由贸易有助于促进跨国公司的崛起。

自由贸易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为企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商机。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开拓全球市场以及实施国际化经营策略来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这种经营方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还带动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最后,自由贸易对于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信息的流动更加便捷,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的速度也更快。

自由贸易通过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技术的跨国转移和交流,促进了技术创新和升级。

举例来说,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数字经济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则推动了全球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尽管自由贸易对国际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也需要正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自由贸易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剥削。

较弱的经济体可能会受到较强经济体的压制和依赖,造成贸易不平衡和发展差距的加大。

另一方面,自由贸易也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监管。

综上所述,自由贸易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贸易自由化可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增长,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本位制。 原因:(1)害怕出现货币短缺的困难。
(2)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缓解 了欧洲国家的忧虑。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德国首先从银本位转向金本位。德国借助从普 法战争中掠取的巨额战争赔款,在1871年和 1872年相继通过法案,进行了一次大的货币改 革,正式进行了金本位制。到1878年,英国、 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瑞士和斯堪的纳 维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二节 金本位
1819年恢复了因为英法战争而停止的银行券自由兑换黄 金的业务。
1821年的法案又允许以金币进行现金支付,而且取消了 把金币熔化成金块的法律限制,宣布金银锭可以自由交 换。这意味着英国在法律上实现了完全的金本位制。
三、金本位的国际扩散 英国以外的主要欧洲国家直到19世纪下半期才陆续采用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
多边贸易支付体系 :多边贸易支付体系是一种更加间接的贸 易逆额抵消途径,它能容许在不扩大贵金属货币国际流 动的情况下,使更多的国家参加更大规模的国际贸易。
19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和北美的深入发展, 以及世界贸易和对外投资在范围和数量上的急剧增长, 国际信贷关系也迅速扩大。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衡之上,逆差时以国内经济紧缩为代价,顺差时以国内 经济膨胀为代价; (4)金本位制对中心国家比较有利。 金本位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时间相对较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金本位制的终结。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一、国际分工体系 国际分工: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依赖
其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和“世界摆 渡人”、世界金融中心,并且推动了世界自由贸易制度 和金本位制的建立。
五、资本主义殖民制度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这些的国家的殖民活动
的中心内容、方式和宗旨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比,有重
要的转变:
早期强盗式的殖民掠夺
经济剥削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二节 金本位
金本位首先在英国实行,后来通过国际扩散,成为早期的 国际货币制度。英国是金本位的主要维持者。
一、金本位的特点 金本位制的特点: (1)法律规定货币的含金量;(2)含有一定成色、重量
的黄金金币为本位币,可在市场上流通,流通中的其他 货币可以随时兑换成黄金 ;(3)居民可以自由铸造和 熔化黄金 ;(4)对黄金的输出和输入没有任何限制 。 金银复本位与金本位的比较 二、英国实行金本位制 英国是最早采用金本位制的国家。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
双边贸易 :在国际贸易的初级阶段,各国间的贸易主
要是双边贸易。双边贸易的特点是:除了物物交换以外, 对外贸易清算时必然伴随着贵金属货币的流动。双边贸 易由于缺乏有效的支付手段作为后盾而受到妨害。
“三角贸易” :为了缓和支付手段短缺对国际贸易的制约, “三角贸易”便发展起来,三角贸易的优点是:A国对 B国的贸易逆差可以用A国对第三者C国的贸易顺差来抵 偿,前提条件是B国对C国的贸易存在贸易逆差。这样, 在三角贸易中便减少了贵金属的流动。三角贸易也有很 大的缺点,首先它受到贸易国家数量的限制,其次它还 受到贸易规模和贸易流向的限制。
垂直分工在19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 后,得到扩大和加深。
二、国际贸易制度 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第一,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 第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品 比重上升,其中纺织品的增长最快并占重要地位。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
随后,欧洲开始了一系列根据自由贸易原则进行的关税 条约谈判 ,19世纪60年代成为欧洲自由贸易的时代。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一节 自由贸易
四、自由贸易的影响 第一,19世纪6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国际贸
易取得异乎寻常的增长。 第二,1860年《英法条约》包含了最惠国条款,
该条款也成为以后大多数贸易协定的内容。 第三,19世纪60年代因低关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复习
关键术语 自由贸易 金本位 帝国殖民体系
国际分工
思考题
1.分析英国19世纪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 2.简述英国的自由贸易进程。 3.简述1860年《英法条约》的内容和意义。 4.评价金本位制的确立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5.试述自由贸易政策是否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6.分析帝国殖民体系和国际分工的关系。 7.简述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
第三,贸易方式有了进步,国际定期集市的作用下降。 第四,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有了改进。 第五,政府对对外贸易中的干预减少,各个国家开始相 继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与前一时期政府直接经营外贸有很 大的区别。 第六,在保险业方面的统一性也取得了进展。 三、国际金融制度 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后期,国际金融制度在国 际结算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建设方面都 取得了重大进展。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多边结算制度出现了。
黄金数量和货币供给量的联系
货币量和物价的联系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二节 金本位
金本位制汇率由铸币平价决定,并受限于黄金输送点, 波动极小,汇率相当稳定,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金本位的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 (1)汇率过于僵硬; (2)各国必然丧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 (3)该机制的致命缺陷在于,它将外部平衡置于内部平
的劳动分工,是一般社会分工突破民族国家疆界形成的。
围绕 地中海 的东西 方贸易
地理 大发现 后的国 际分工
发展
工业革 命对国 际分工 的影响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
这时国际分工的形式,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 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的殖民地,而后者出 口原料供应前者。
欧洲国家还在贸易以外的一些领域进行了合作, 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来促进国际铁路、运河、 电报、邮政事业的发展。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四,对殖民地的自由贸易政策损害了殖民地国 家的利益。例如,中国和日本最初只与英国和 美国分别签订过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利用最 惠国待遇同样取得了在中日两国的特权。 可见,自由贸易一方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不同国家的不公平。一般 地,相对发达的国家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好处 大于相对于落后国家获得的好处。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一节 自由贸易
(4)以后的20年里,英国自由贸易取得一连串的胜利。 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
《航海法令》到1851年被彻底废止。
英国在殖民地体系内的贸易政策的变化:垄断制
特惠制
自由贸易。
三、自由贸易的扩散
1860年以后,贸易自由化政策通过签订贸易条约和关税 协定而扩大到其他国家。其中重要的进展是1860年著名 的《英法条约》(《柯布敦—舍瓦利埃条约》),它是 19世纪60年代把欧洲大部分地区变成低关税集团的第一 个贸易条约。
俄国和日本在1897年实行金本位制。到1914年, 只有中国是固守银本位制的主要国家。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二节 金本位
四、对金本位制的评价
“价格-硬币流动机制”:由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和 J.S.米勒等经济学家提出。
国际收支和黄金国际间的联系
物价水平和商品进出口的联系
“价格—硬币流动机制”
一 斯、自自密由由观贸贸点易易理理论 论与政策主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
:斯密基于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在国内经济生活方面 的自由竞争和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自由贸易同样重要。他还通过国际 分工来论证自由贸易的好处。
: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提出了以比较成本和自然
李嘉禀赋图为观基点础的自由贸易学说。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一节 自由贸易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新西兰的例子:是个太平洋小国,由于具有广阔优质的草原优势, 支柱产业就是乳制品和畜产品加工。羊肉、奶制品和羊毛的出口量 均占世界第一位。这个不生产汽车的国家汽车人均保有量在世界上 排在前列。这一切都依赖于贸易带来的好处。
第十五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重点问题
19世纪英国的自由贸易进程 19世纪中叶以后自由贸易在欧洲的扩散 金本位制的确立过程 自由贸易和金本位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十五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一节 自由贸易 第二节 金本位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四、世界经济的中心 西方工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少数几个先进国家在
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中占有巨大的比重,居于主导和支 配地位,成为中心国家。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四个主要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 中的比重一度占到70%左右,占世界贸易的一半左右。 而为数众多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则处于附属地 位。
第十六章 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第二节 金本位
背景: (1)在18世纪初,英国以黄金计价的白银价值被大大低
估,白银退居到辅币的地位,而且留在流通中的银币也 都磨损严重。 (2)白银作为货币单位的重要性不断降低,1774年左右, 银币的法偿地位仅限于25英镑以下。 (3)到18世纪末期,白银已经从英国流通中消失,英国 走向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 1816年英国铸币法允许铸造金索洛林,金索洛林的黄金 含量与黄金铸价固定一致,银币只是黄金的法定辅币, 而且由于规定只能进行2英镑的法偿支付而进一步受到 限制。
第一节 自由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