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音乐 《乌苏里船歌》分析

合集下载

乌苏里船歌教学反思

乌苏里船歌教学反思

乌苏里船歌教学反思《乌苏里船歌》是一首颇具民族风格的民歌,是一首反映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劳动号子风俗的曲子,节奏感很强,二拍子,一领一合,领句有悠扬开阔的特点,表现了赫哲族人劳动生活和乐观性格。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认真分析教材这首歌曲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劳动号子》中的一首歌曲。

这是一首反映赫哲族人渔业生活的一首歌曲,歌曲情绪优美动听,节奏舒展,有领有合,领句悠扬开阔,很是好听。

二、精心设计教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以游戏的形式来上这节课。

在教唱环节中我采用先听后唱的方法,在解决高音的难点时我采用教师先扶后放再扶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和自主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过木筏》,用直观生动的木筏上表演过河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劳动号子的节奏在过木筏的游戏中多次得到体验,既加深了对劳动号子的理解,也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由于是高年级学生,如果让他们两人一组做游戏就显得课堂有点乱,所以我采用分大组进行比赛的形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学在很多的时候需要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关注和满足,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1. 未能更好地关注全体学生,导致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较少。

2. 在细节处理上还有些不够完美。

但总体感觉学生已经进入了角色并投入到整个课堂学习中。

最后我在反思自己课堂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本课的一些建议:1. 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音乐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神州音韵《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神州音韵《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稿一、分析教材《乌苏里船歌》教材分析:《乌苏里船歌》是由赫哲族民歌改编。

乌苏里为一条江的名字,位于我国的东北黑龙江省境内,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界河,分隔着中国和俄罗斯,赫哲族就生活在乌苏里江流域的平原。

此曲开始由男高音领唱,并用“回音”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呼唤,与其它声部的哼鸣相附和,使我们仿佛看到,在烟波浩淼的水面上,渔民们愉快的劳动的生动场面。

(本首合唱曲由男声和女声两种音色来演绎,三段歌词的主旋律,时而由男声承担,时而有女声接唱,在合唱中,这种音色的组合被称为“混声合唱”)。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乌苏里船歌所表达的幸福之感,发现生活之美并热爱生活。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参与音乐,通过欣赏、模仿、演唱等方法、学生提高歌唱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赫哲族船歌的音乐特点,以及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自然地将幸福之感融入主旋律的哼唱中三、教学过程第1环节新课导入:精彩合理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有利于之后所有课堂流程的顺利展开,所以在上课开始时,我会用各民族特色服饰导入引出赫哲族的民族特色服饰---鱼皮衣的图片进行导入,通过提问以及对图片的讲解描绘赫哲族在乌江边划船打鱼的幸福场景,从而开始本节课《乌苏里船歌》。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又将学生的思绪引领到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上,从而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度。

第2环节初步感知:在有效的导入之后,我会通过展示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情绪是怎样的?针对学生的回答,利用PPT板书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总结,情绪是欢快的。

通过二次聆听,全曲的速度有着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到明显的三段速度变化,自由,快,自由。

为接下来的分段聆听做好准备。

第3环节探究学习:接下来,我会立即利用分段聆听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赏析:首先是衬词的模唱,解决乐曲中中强和弱的表情记号所表达的回声的感觉,并跟学生讲解无实际意义的衬词体现出的乐曲的民族性;而通过第二段乐曲的聆听,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情绪所表达出的美好生活和丰收的喜悦,同时这部分的四二拍的节奏的律动感,也体现了船歌的特点,可以在这里加入划船的动作让学生直观感受。

《乌苏里船歌》-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8册教案

《乌苏里船歌》-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8册教案

《乌苏里船歌》-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8册教案一、歌曲简介《乌苏里船歌》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塞罕坝农场第一书记、作家、诗人霍元甲创作的民歌。

歌曲以赞美祖国妙不可言的河流为主题,表达了人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该歌曲马上就成为广为流传的民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8册教案的内容就是针对这首歌曲进行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理解歌曲的情感表现和音乐特点了解《乌苏里船歌》的创作背景、歌曲意义和音乐特点,通过练习歌曲代码和配合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8册的教材,使学生在动听优美的旋律中,感受祖国的美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2. 能够通过演唱歌曲或弹奏人音版五线谱的方式锻炼音乐素养通过学习和熟悉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8册中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感知能力。

3. 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团队合作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情感,并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最终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善的地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步骤1. 教学前准备任课教师需要准备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8册的教材,团队演唱录音或五线谱,并根据团队人员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每个人的角色和任务。

2. 歌曲分析和学习首先,任课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然后,将歌曲分解成小节,让学生逐步理解和学习每个小节的旋律和歌词。

鼓励学生多过一遍歌曲,以便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表现。

3. 团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8册中的教材进行团队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来安排学生的任务,例如选择团队中的一些成员来演唱、选唱或弹奏特定的小节等等。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表现能力。

4. 合唱当团队成员都掌握了歌曲内容后,教师可以开始指导合唱。

让学生根据团队演唱录音或五线谱一起合唱,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单元 黑土传情 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黑土传情 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下册

《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乌苏里船歌》的意境和美感。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乌苏里船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意境和美感,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素材,包括歌曲录音、伴奏音乐等。

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意境的图片、音乐节奏的示意图等。

3. 准备演唱乐器,如口琴、笛子等,供学生选择应用。

4.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乌苏里船歌》音频,请学生听辨并思考以下问题:1. 这首歌是哪个地区的民歌?2.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新歌学唱1. 跟唱音频,感受歌曲旋律。

2. 自主探究歌词,了解歌曲背景。

3. 跟唱歌曲,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歌曲情感。

4. 分小组展示,互相评判。

(三)拓展延伸1. 了解赫哲族文化,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拓展知识面。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培养音乐创作能力。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特点。

2. 安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将《乌苏里船歌》教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赫哲族文化。

通过这样的安置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增强对赫哲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乌苏里船歌》这首赫哲族的音乐作品,还可以通过与家人的交流,让家人了解赫哲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增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的人才。

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是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欣赏、学唱《乌苏里船歌》这首经典民歌,让学生感受我国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音乐魅力。

1. 欣赏《乌苏里船歌》,了解其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学唱《乌苏里船歌》,掌握其音高、节奏、速度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 分析《乌苏里船歌》的曲式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4. 探讨《乌苏里船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5. 结合本单元内容,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音乐感知与表现:通过欣赏和学唱《乌苏里船歌》,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2. 音乐文化理解:通过分析《乌苏里船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和传承意识。

3. 音乐创新实践:结合本单元内容,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课《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针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在音乐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能力。

然而,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具体来说,在音乐知识方面,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理论,如音高、节奏、旋律、和声等,他们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在音乐能力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如歌唱、乐器演奏等。

在音乐素质方面,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

这些行为习惯可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乌苏里船歌》的风格及简述赫哲族民歌的风格特点-音乐论文

《乌苏里船歌》的风格及简述赫哲族民歌的风格特点-音乐论文

摘要:《乌苏里船歌》这首民歌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优美旋律和平稳形象的摇浆节奏,加上声音运用上的真假声对比和特殊衬词的大量运用,使《乌苏里船歌》成为了一首名扬国内的民歌珍品。

乐曲开始伴着悠扬的笛声,仿佛带我们进入那美丽的乌苏里江,歌词部分的虚词更加使我们身临其境,这首歌主体部分依据的赫哲族民歌“嫁令阔”调,在赫哲族中家喻户晓,流传十分广泛。

整首歌曲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调式为赫哲民族常用的宫调式,音域较宽,旋律采用中国民歌中常见的五声音阶。

演唱好这首歌曲除了声音的表现丰富和吐字行腔的准确韵味,更重要的是对歌曲的理解和更深层次的表情达意,真正做到声情并茂,情景交融。

关键词:《乌苏里船歌》民歌三段式赏析前言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广大的国家,语言丰富多彩、民歌风格各异。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声调表达方法和情感韵味的表现形式。

江南鱼米之乡的小桥流水与西北黄土高坡的风沙荒烟,云贵高原的山清水秀、奇风异景与东北平原的白山黑水、肥沃土地等使它们的民族民间歌曲和演唱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对比,从而使他们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风格和特色的歌曲。

因此,我们在演唱中要认真掌握歌唱语言的风格和特征,总结、归纳民族声乐理论的语言规律和发声方法,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好的驾驭作品。

本文是以《乌苏里船歌》为代表对赫哲族民歌的分析,从其背景入手各方面全面了解,为演唱这类歌曲提供了依据。

一、民歌《乌苏里船歌》的简介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民歌是最早形成的音乐体裁之一。

它来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体系,《乌苏里船歌》是以东北赫哲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

郭颂、胡小石词,汪云才、郭颂曲。

歌曲曲式为带再现的三段体,6/8、2/4混合节拍,宫调式。

歌曲表现了赫哲族人民愉快劳动的情景。

第一乐段,6/8节拍,但实际演唱时,节奏比较自由,歌词完全是“啊郎——赫尼那”的衬词,表现了乌苏里江清晨的宁静。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乌苏里船歌》word教案1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乌苏里船歌》word教案1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乌苏里船歌》word教案1第一篇: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乌苏里船歌》word教案1乌苏里船歌学习目标:民间音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歌、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知识与能力;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的情感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

能够感受《乌苏里船歌》并能体验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源”、“流”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感受《乌苏里船歌》所表达的情感,结构以及民间音乐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导入请问大家能够说出几个民族的名称并说出这些民族的音乐风格?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师:生: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等等。

(二)新授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赫哲族的民歌《乌苏里船歌》并说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独唱。

1 生:这首歌曲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勤于劳动的民族风格。

师:补充并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是不是很优美?你感觉哪部分最好听?生:很好听,尤其是前半部分。

师:前半部分是歌曲的引子部分,运用了赫哲族的一个衬词,阿郎赫尼哪,声音高亢嘹亮。

它运用了声音的什么效果?就像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歌唱,远处传来了自己的什么呀?生:是运用了回声。

.学唱歌曲2 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这么优美的歌曲老师都想唱一唱好不好?老师跟伴奏范唱。

师:呢?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曲。

.分析歌曲3《乌苏里船歌》,感受一,师:我们欣赏了独唱的《乌苏里船歌》下面我在欣赏一首合唱的提示:同学们可以从歌曲情感上来进行分析。

?下这首歌曲和独唱有什么不同生:声音更加丰满,更能表现赫哲族人民幸福生活。

音色丰富和声还突出地发挥了合唱音域宽,补充这首歌曲不仅保留了原歌的基本风貌,师:性强,更能表现赫哲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下面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乌苏里船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乌苏里船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乌苏里船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乌苏里船歌的歌曲内容和历史背景;2.学会唱乌苏里船歌并掌握合唱的技巧;3.了解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通过研究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通过合唱,培养集体协作意识;3.通过学唱,提高文艺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乌苏里船歌的歌曲内容和历史背景;2.学会唱乌苏里船歌并掌握合唱的技巧。

教学难点1.合唱的协作和配合;2.歌曲旋律和节奏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知识普及乌苏里船歌是一首蒙古族、满族民歌,流传于中国东北地区。

歌曲的背景是辽河水系上的乌苏里江,在这里汇合的东北三江支流,构成了中国河流中最大的一条河流。

乌苏里江流域也是中国的东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乌苏里江也是中俄边境的一条重要河流,两国在这里曾多次展开激烈的战争。

歌曲的歌词中反映了边疆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表达了蒙古族和满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精神。

歌曲赏析乌苏里船歌的旋律简单而又优美,由三个重复的乐句组成,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一样,都是“乌苏里江,哦乌苏里江”,第二句是“我心中爱的女郎”,歌曲的节奏较缓慢,有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合唱教学在进行合唱教学时,需要教师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

随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唱法,并开始进行声部分配和指导。

在指导时,需要教师适当调整各声部的难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协作和配合,并在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1.音乐鉴赏法:分析乌苏里船歌的音乐元素和节奏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2.合唱教学法:通过声部分配和配合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合唱的技巧和协作精神;3.课内演唱法:在课堂中加强合唱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流程1.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2.歌曲赏析:介绍乌苏里船歌的历史背景,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和节奏特点;3.合唱教学:进行声部分配和配合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合唱的技巧和协作精神;4.课内演唱:加强合唱练习,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改进;5.总结评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强化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苏里船歌》分析
《乌苏里船歌》它是一首以东北赫哲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从6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传唱不衰。

《乌苏里船歌》歌曲为ABA的曲式结构,带有颤音的长音和迂回起伏的瑟音的引子前奏,先声夺人地勾勒出一幅乌苏里江清晨烟波浩渺、安逸宁静的恬美画面。

“阿郎-赫呢哪”的呼唤与紧接的回声模仿,虚实相同,更使人感到晨曦未晞,迷蒙的水雾扑面而来。

两小节间奏跌宕摇曳,宛如一叶扁舟翩然而来,人们仿佛看到勤劳的赫哲族渔民傲立船头,手执双桨在引吭高歌,朴实而明快地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对祖国山河由衷的热爱和赞美。

尾声是引子的再现,犹如拉近的镜头又慢慢地拉开,满载鱼虾和欢乐的渔船冉冉远去。

全曲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崭新的时代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