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传统文化二次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传统乐器、传统戏剧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二胡等。

3.中国传统戏剧:京剧、评剧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和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

2.难点:学习和演奏传统乐器。

四、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教学PPT。

2.传统乐器示范视频或录音。

3.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中国传统节日1.利用幻灯片或教学PPT,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

2.分别介绍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重要活动。

3.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4.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作文介绍该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第二课时:学习中国传统乐器1.向学生展示古筝和二胡的图片,并简要介绍这两种传统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播放传统乐器的演奏示范视频或录音,让学生感受传统乐器的美妙音色。

3.分组演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给定时间内自由使用一些简单乐器或众声合唱,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传统乐器的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和演奏其中一种传统乐器。

第三课时:探索中国传统戏剧1.以京剧和评剧为例,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播放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3.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戏剧中的经典场景进行表演,并进行同学评议。

4.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之间的差异,并讨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学生课后提交的作业和小组表演的评议意见。

3.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社会实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文学1. 《诗经》选读:《关雎》、《卫风·淇奥》2. 楚辞选读:《离骚》、《九歌·湘夫人》3. 唐诗选读:《春晓》、《登鹳雀楼》第二单元:古代艺术1. 书法艺术:了解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书体,欣赏名帖。

2. 绘画艺术:了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欣赏名画。

第三单元:古代历史1. 夏商周: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概况及重要历史人物。

2. 春秋战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诸子百家及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中某些深奥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专家讲座,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报告等。

2. 单元测试: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本册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古代文学(2周)1. 学习《诗经》选读,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习楚辞选读,感受楚辞的激情和浪漫。

3. 学习唐诗选读,体会唐诗的繁荣和多样性。

第二单元:古代艺术(2周)1. 学习书法艺术,掌握基本书写技巧,欣赏名帖。

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

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

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

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口述大概)3、管仲,春秋初齐国人。

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

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

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管仲被后世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孔子称管仲以“仁”,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学生读屏幕)4、鲍叔牙(?-前644)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颍上(今安徽)人,亦称“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春秋中期在山东新泰)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如此优秀的管仲除了它自身的优秀资质和禀赋外还有什么原因促成了他的成功呢?下面我们来走进文本,走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

三、通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

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

(大屏幕展示难读的字)齐读一遍。

投影:挑取知识点检查语言积累常见实词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侍奉(动词)分财利多自与给(动词)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动词)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骗(动词)鲍叔终善遇之友善(形容词)管仲囚焉囚禁(动词)鲍叔遂进管仲保举,推荐(动词)九合诸侯会盟(动词)一匡天下匡正(动词)吾始困时穷,缺乏财物(形容词)尝与鲍叔贾做买卖(动词)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动词)知我不遭时也遇,逢(动词)吾尝三战三走逃(动词)天下不多管仲之贤推重,赞美(形容词)常见虚词齐桓公以霸凭借(介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却(转折连词)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是(并列连词)鲍叔不以我为贪把(介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鲍叔知其贤他(代词)及小白立等到(介词)管仲囚焉语气助词管仲既用已经(副词)管仲之谋也的(助词)吾始困时当初(副词尝与鲍叔贾曾经(副词)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介词)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在(介词)词类活用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穷困(使动用法)召忽死之为……而死(为动用法)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意动用法)以……为耻(意动用法)以身下之居于…….下(名词活用作动词)子孙世禄于齐享受俸禄(名词活用作动词)特殊句式管仲既用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吾幽囚受辱被动句任政于齐状语后置齐桓公以霸省略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023年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

2023年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

2023年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绘画: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观察和模仿传统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2. 中国传统音乐: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曲目,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中国传统戏曲: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演出形式,通过学习基本的表演技巧和台词配音,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4. 中国传统节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节日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传统绘画欣赏1. 通过幻灯片和展示实物,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欣赏和分析经典传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

3. 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通过模仿传统绘画作品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第二课: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与表演1. 通过播放音乐录音和现场表演,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曲目,了解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学生进行合唱和乐器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学生小组合作,编排表演节目,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

第三课:中国传统戏曲体验1. 通过观看视频和实地观摩,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演出形式。

2. 学生学习基本的表演技巧和台词配音,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 学生分组合作,编排戏曲小品,进行小剧场表演。

第四课:中国传统节日体验1. 学生自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制作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最新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

最新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

第一单元友善知道经典驿站第一课择善而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亲近和陸,是一种心存善意而外显友好的人格状态。

2、让学生明白友善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亲近和陸,是一种心存善意而外显友好的人格状态。

教学过程:一、教材引入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一单元编排序言去讲和引入。

二、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选文的含义。

(1)、学生自读《论语・颜渊》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①美:好事。

②恶(e):坏事生:君子乐于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学生自读《孟子·滕文公上》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子·滕文公上》守:看守、瞭望,这里指应对来犯之敌或意外的灾祸。

生:人们平时交往要互相友爱,应对来犯之敌或意外的灾要互相提助,遭遇疾病或困境时要互相照顾,这样百姓之间就亲密和陸了。

(3)、学生自读《墨子・兼爱中》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救贱,诈不欺愚。

-----《墨子・兼爱中》①执:控制。

②动:威逼、胁迫。

③放:通“做”,做视、看不起。

生: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强势的人就不会控制弱小的人,多数人就不会胁迫少数人,富人就不会欺侮穷人,尊贵的人就不会视卑贱的人,狡诈的人就不会欺骗愚笨的人。

2、温馨点击(1)教师总结:师:我们在与他人交住的过程中要择善而行。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及时伸出援手力做到成入之美。

在面对弱小的同学时我们要友善相处,不以大取小。

当得到别入的帮助时。

我们要学会感恩。

友善,它体现礼,影显文明,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弥足珍贵。

(2)学生谈感悟和想法。

3、活动广角“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和睦相处,这些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传统美德。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介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鉴赏经典古典诗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例诗,讲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中国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欣赏著名书画作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示范,讲解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书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第四章:中国传统戏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欣赏著名戏曲选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2024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教材全部教案

2024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教材全部教案

2024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教材全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长江之歌》《黄果树瀑布》《五彩池》2. 第二单元:传统文化《北京的春节》《古诗三首》(《元日》、《清明》、《水调歌头》)《草原》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

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写作技巧、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长江、黄果树瀑布等自然奇观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学习:(1)学习《长江之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长江的地理特点,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2)学习《黄果树瀑布》,通过讲解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习《五彩池》,指导学生观察五彩池的图片,发挥想象,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学习《北京的春节》,了解老北京的传统习俗,传承传统文化。

(5)学习《古诗三首》,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6)学习《草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写作技巧。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板书:长江之歌:地理特点、赞美之情黄果树瀑布:修辞手法、壮观景象五彩池:观察、想象、修辞手法2. 第二单元板书:北京的春节:传统习俗、文化传承古诗三首:诗意、情感、修辞手法草原:大自然、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以《长江之歌》为例,写一篇赞美家乡的短文。

(2)根据《黄果树瀑布》的描写,画一幅瀑布的画。

(3)学写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

(4)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对难点问题是否有所突破。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全)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全)

《硕鼠》教学目标: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 ?鼠? ,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师在 ?鼠?字前加上 ?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猜想题目的意思。

(大老鼠)二、新授:(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 ?拍)(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

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 :黍子,一种粮食;?无?通?毋? :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 :你。

?贯? :侍奉。

B、讲解句式:?莫我肯顾? :应为 ?莫肯顾我? (宾语前置)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 :舒心;?逝将? :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

( 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爰? :才,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硕鼠》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猜想题目的意思。

(大老鼠)二、新授:(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

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舒心;“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

(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爰”:才,才能。

B、将第四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舒心的地方,舒心的地方,才能得到我的住所。

3、再读,边读边试着理解整句话。

4、背诵此段内容。

(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二、三段。

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二、三段内容。

(八)、汇报,师适时点评。

(九)、全班齐读全文,背诵。

(十)、思考: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不是,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运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十一)、讨论: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农民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幻想美好的生活。

《诗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与民,不修其政,贪而喂人也。

”(十二)、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活。

(十三)、齐背诵,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黄鸟(《秦风》)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

教学反思: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买椟还珠》教案教学目标:1.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 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重点难点: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文言文字典。

教学过程:一. 引入:什么是寓言?寓言的特点是什么?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二. 请一位学生带读课文《买椟还珠》。

三. 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

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五. 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什么前提下买下匣子,退还珠宝呢?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六. 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 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教后反思: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曾子杀猪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活动广角。

1、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吧。

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中受教育。

五、成长阶梯。

填写好三个项目。

教后反思: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

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塞翁失马》教案导入1.抢答成语: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三.再读——通文意,理关系,析情节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

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

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

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简要板书,见上)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

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黑体字板书)五.联读——联生活,谈体会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讨论、小结: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六.积读——背课文,积成语1.背读课文。

2.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读记成语。

板书设计:塞翁失马失马————得马————折髀————相保(祸)??????(福)????? (祸)???????(福)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后反思: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

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黑体字板书)后羿射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后羿射日》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你若喜欢这个故事,就把它讲给你的家人听。

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读后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交流一下。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后反思:让学生了解《后羿射日》的原文及译文。

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读后有什么感想千金求马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金求马》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在小组里谈一谈,你如何评价这位内侍的做法?2、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国君,你还有什么办法得到千里马?3、把你知道的益智故事讲给大家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