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

廣東南音
什麼叫說唱音樂?
說故事的人,
或稱說書人. 半說半唱, 或只說不唱. 用簡單音樂作伴奏, 節奏用. 常見種類: 蘇州評彈, 廣東龍舟, 南音.
廣東南音
半說半唱性質.
題材多是歷史故事(例如“火燒
明清朝起於Βιβλιοθήκη 東流行.古稱“木魚”連環船”)或愛情故事(例如“客 途秋恨”, “微之憶薛濤” 等) 以往多由盲人演唱, 盲人稱為 “地水”, 故稱為“地水南音”.
工尺: 合 士 乙 上 尺 工 反 六 五
簡譜: s, l, t, d r m f s l’
音名: G, A, B, C D E F G A
廣東常用記譜法–工尺譜(二)
南音的音樂形式
基本上每句七字,
但因應音樂變化
可加襯字補充. 調性有兩種: 正調與乙反調 . 正調: 合士上尺工六五 s, l d r m s l 乙反調: 合乙上尺反六乙 s, t d r f s t 速度: 慢板, 中板與流水板. 樂器: 古箏, 椰胡, 木魚, 拍板.
廣東常用記譜法–工尺譜(一)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摘要:说唱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其历史悠久,是以讲演故事为主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
1949年建国之后,又被称之为曲艺音乐。
说唱艺术具有鲜明的传统音乐特色,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门类,是集音乐、文学以及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地位传承发展1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1.1说唱音乐的社会价值说唱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涵以及内在品质上面,例如塑造事物的真善美,弘扬美德,摒弃丑恶的事物。
说唱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在作品的创作题材方面也多取材于生活。
说唱音乐虽然不像文学艺术那样以语言的方式直观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但是它却是以细腻的手法以及独特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作品的深刻内涵。
说唱音乐艺术歌颂人性的美以及人类的美好品德,生动的塑造人物形象,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来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表达。
封建社会中,知识的传播并不是那么普及,而说唱音乐艺术就更多地担任了传播知识的使命,其将大量的文学作品改编成了说唱音乐这样的表演形式,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在没有条件获得知识的现实下,得到了很好的获得知识的途径。
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在那个并不发达的年代,也能够获得教育,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的真善美。
1.2说唱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说唱音乐不仅是传统艺术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知识的源泉。
它在选材方面,多直接取自人民的日常生活,其题材十分广泛,有的来源于民间小调,有的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成为说唱音乐表演形式,还有的是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收而来。
在这些艺术门类相互吸收的过程中,不断地交融,相互促进地发展着,这其中多蕴含的知识养料,大幅度提高了说唱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说唱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民俗价值,这是由于说唱音乐来自于民间且长期流传于民间,因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生活是说唱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创作的语言方面,也多使用的是地方方言,所以说唱音乐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例如福建南音、京韵大鼓、苏州弹词以及山东琴书、四川金钱板等等。
说唱音乐

以上这些特征表明,将芗曲说唱划归为鼓书类和牌子曲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因而,两分法虽然使得说唱音乐的分类简洁明了,但是这种分类法却不能涵盖我国说唱音乐的所有种类,因而有待进一步修正。
二、我国说唱音乐分类宜采用三分法
笔者认为说根据说唱音乐的历史沿革、传承流变以及存见曲种的主要特征等方面,我国说唱音乐可以分为三类,即鼓书类、曲牌类和杂曲类。(下文中为了论述方便,笔者将其称为“三分法”)吴文科在他的《中国曲艺通论》中,按照审美创造的功能特点,将说唱艺术分为说书类、唱曲类、和谐谑类三种,[16]并将其中的唱曲类划分为鼓曲类、牌子曲类和杂曲类。他为说唱艺术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于我们研究说唱音乐分类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吴文科的分类旨在从宏观上对所有的说唱曲种进行分类,其关注点不仅仅限于音乐,分类侧重的是“审美创造的功能特点”。吴文科的分类,并不完全适合于音乐学教学和研究。比如,他将笔者分类当中的“鼓书类”曲种,按照“说”和“唱”所占的比重的不同,分别归到了说书类、唱曲类当中了。我们研究说唱音乐的形态特征时,关注的是其音乐部分,因而音乐特点相同的曲种,无论其“唱”的部分在实际作品当中所占比重是大是小都不宜进行这种分割。而且,说唱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这种分割有时会给分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笔者所熟悉的乐亭大鼓,其现状是既有以说为主的长篇书目,又有以唱为主的中短篇书目,并没有沿着单一路线发展。按照吴文科的分类,就要将乐亭大鼓这一说唱曲种,划归到两个大的类别当中了,即分别划归到说书类和唱曲类的鼓曲类当中。这样的划分也违背了说唱音乐分类的原则,并且对于我们音乐学教学和科研而言,也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笔者的分类中,对于吴文科分类当中的所提出的说书、唱曲、谐谑三种“审美创造功能特点”不做严格的区分,而着重以历史渊源和音乐特征为依据来进行分类。
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宋元时期,伴随着艺术商品化的出现,说唱音乐得到突出的发展,形式丰富,而在这些说唱艺术中,史料记载和作品流传较多的曲种有鼓子词,诸宫调和货郎儿。
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
鼓子词鼓子词流行于宋代,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其结构特点是在一个节目中只重复使用一个曲牌,鼓子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说有唱说唱相间,歌唱部分重复使用同一曲牌,属说唱音乐类。
另一种是只唱不说,用同一曲牌以分节歌的形式歌唱多种曲式。
如北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
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
诸宫调比鼓子词进了一大步,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
它流行于宋元时期。
由汴梁艺人孔三传所创。
其曲牌来源于当时的唱赚,词曲及当时的民歌,诸宫调是在唱赚的基础上再创造的。
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
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讲唱者自己击鼓,以笛,鼓,拍板等伴奏。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此段描写张生赴考后,莺莺思念成疾,对红娘叙述其郁郁之情,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
以元稹的《莺莺传》为,全曲采用14个宫调,基本曲牌151个,293个变体,共444歌曲牌,它是一部音乐丰富的诸宫调作品,是宋元时期说唱艺术成熟的标志。
货郎儿最初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歌曲形式,后又演变为一种说唱艺术。
起源于民间小商贩为了招揽顾客的叫卖声调,声调渐渐发展为一个民间曲牌。
可见“货郎儿”的源起是和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着密切联系。
其叫卖音调被不断加工后称为《货郎儿》,后也被作为曲牌用于元杂剧和剧曲中。
陶真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宋代唱陶真的是“路岐人”,其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它的题材与歌词比较通俗。
说唱音乐的类别

京韵大鼓
一、曲种简介 二、曲种名家 三、代表作品 四、基本风格特征
一、京韵大鼓曲种简介: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南部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 于清末形成。
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 过很多名称:
1. 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 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
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 4. 三弦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宣统
三年(1911)后增添了四胡、琵琶,形成珠联璧 合的伴奏小乐队。
京韵名家刘宝全、白云鹏、张筱轩并起
刘、白、张成为民国初年京韵大鼓最早期的三个流派。 白云鹏青年时在农村演唱竹板书,后改学大鼓,光绪二十六
年(1900)来北京金乐班演唱,以吐字清晰、行腔柔美、演唱 风格朴素自然见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于新思潮的影响, 白云鹏等人曾演唱过《大劝国民》、《灯下劝夫》等新曲目。 与此同时,旗籍票友张云舫曾将京韵大鼓改革成“改良大 鼓”,其特点是:编写了新曲词,多属诙谐幽默的题材;唱 腔高低多变、滑稽可笑;击鼓法加上了忽轻忽重不时画圈的 夸张动作。后被称为“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韵的一个支 派。演员有富少舫、崔子明、叶德霖、杜玉衡等,经常演唱 《蒋干盗书》、《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赶斋》等滑稽 曲目。 张筱轩自幼住北京南郊,早年票演时调小曲,后来拜朱德庆 为师改唱木板大鼓,演唱时虽曲调较原始纯朴,但京音纯正、 咬字清晰、刚劲浑厚,具有一气呵成的特色。
2. 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 “京音大鼓”。
3. 民国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 名称为“京韵大鼓”。
资料记载情况
梅兰芳在《谈鼓王刘宝 全的艺术创造》一文中 记载:“刘宝全说‘怯 大鼓’是从直隶河间府 传出来的,起初是乡村 里种庄稼歇息的时候, 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像 秧歌那样随口唱着玩, 渐渐受人欢迎,就有人 到城里来作场。”
高迪喊麦歌曲大全

高迪喊麦歌曲大全高迪,是中国说唱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喊麦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功底而备受瞩目。
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喊麦歌曲,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高迪喊麦歌曲的精彩吧!1.《燃烧的青春》。
这首歌曲是高迪的代表作之一,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广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青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让人仿佛置身于燃烧的激情之中。
2.《中国有嘻哈》。
作为中国说唱音乐的先驱者,高迪在这首歌曲中表达了对中国嘻哈文化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执着。
歌曲中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说唱的风格,展现了高迪独特的音乐魅力。
3.《梦想的声音》。
这首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而广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4.《勇敢的心》。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节奏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瞩目。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勇敢的赞美和对坚持的敬佩,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力量。
5.《自由飞翔》。
这首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梦想的追求,让人仿佛感受到了自由飞翔的快乐和幸福。
6.《未来的路》。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7.《激情燃烧》。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瞩目。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激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力量。
8.《心中的歌》。
这首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以上就是高迪喊麦歌曲的精彩内容,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高迪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希望高迪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喊麦歌曲,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音乐惊喜!。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摘要:说唱音乐品种丰富,独具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
说唱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出现。
本文主要通过时间顺序,简要的说明了说唱音乐在每个历史时期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以及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沿革一、唐代的说唱音乐——变文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
变文讲唱在许多记载中称“俗讲”,主要在中晚唐时期盛行在长安大寺院里,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讲唱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
变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文体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
唐代早期的变文和南北朝“唱导”一样,是以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的讲经形式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神变故事的。
它首先出现于佛寺禅门,是把佛教经典艺术化、形象化的产物。
僧人为了使深奥的佛理经义通俗化,逐渐加进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还出现了专门讲唱故事的俗讲僧。
到了中晚唐时期,长安城内许多寺庙经常进行俗讲,盛况空前。
除俗讲僧外,当时还出现了以转唱变文为职业的民间艺人,他们又进而创作出许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变文,大大增加了变文的民间性、故事性和现实性。
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唐初传奇张鷟的《游仙窟》通篇以散文叙事、以韵语对话,便与变文散韵夹杂、唱白并用的形式基本一致;而且描写细致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也接近变文的风格。
中唐是传奇繁荣的时期,也是俗讲、转变、说话盛行的时期。
此外,从唐代传奇到宋、元以后的话本、拟话本等白话小说,它们那种长篇铺陈叙事的表现手法,也是跟变文相通的。
变文对后代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有些变文,如《维摩诘经讲经文》、《八相押座文》,颇类似于戏曲的脚本 , 它们那种讲唱间杂的形式 , 与戏曲的唱白体式已很接近。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是我国的一种以讲唱故事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说唱音乐沿革简述我国的说唱音乐有着悠久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荀子撰写的《成相篇》,还可以从成都天迥山东汉时代说唱乐俑推测,早在东汉以前就已有说唱音乐艺术存在。
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
“唱赚”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大型歌曲演唱形式,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两种曲式。
南宋时,民间艺术家张五牛创用了“赚”这一新的歌曲形式——即一种说在唱中进行的歌曲形式。
唱赚的曲本叫“赚词”。
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它既包含有传统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等。
鼓子词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它是用同词调重复演唱多遍,或中间插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的说唱音乐形式。
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中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
赵德瑞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实例。
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
由汴梁艺人孔三传于“神宗”(公元1068——1085年)年间所创。
诸宫调的歌唱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曲牌所构成:①有单个曲牌的只曲;②有由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③有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曲套。
这几种曲式用各种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说唱长篇故事。
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
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说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宋元时期还有一种说唱形式——“货郎儿”。
“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的叫卖声调,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说课稿:中国说唱音乐
一、说大纲:
《普通高中艺术欣赏教学大纲》提出欣赏音乐第一,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
第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第三,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地音乐教育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地听觉审美感受。
第四,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
高中音乐教育主要以音乐欣赏教学为主,欣赏中国说唱音乐是其中的一课重要内容,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高中《音乐欣赏》第六單元的《说唱音乐》,本单元內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三种类别的说唱音乐,(民间说唱类、曲艺说唱类、现代说唱类)通过欣赏不同种类的说唱音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国说唱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不同种类的说唱音乐艺术特色。
本课将主要欣赏民间说唱类中的东北二人转、曲艺说唱类中的常德丝弦和现代说唱类中的流行歌曲的rap。
2、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了解中国现代三种类别的说唱音乐,(民间说唱类、曲艺说唱类、现代说
唱类)学生至少能掌握每种类别当中的一种说唱形式。
如:东北二人转、常德丝弦或流行歌曲中的rap。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介绍民间说唱类中的东北二人转。
三、說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齡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当前艺术发展形势,积极引用教材外的音响资料对教材内容作了更详细,更全面的补充。
这里我采用了讲授式、启发式、示范法、聆听法、讨论法、评价法和情感陶冶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來理解音乐。
本课选用的教具有小快板和电子琴。
五、說教学程式
首先我用自己自编自导的小快板说唱表演引入课题。
这里采用的是教师亲身示范法,用时5分钟。
(说明:小快板说唱的内容是歌颂我们一中新风貌,伴奏乐器为小快板和电子琴。
)其目的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二:自然地导入到课题;其三: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一个暗示。
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课题。
第一步:教师简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历史,这个内容只要学生了解就行了,因此采用快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用时2分钟。
第二步:介绍今天的主要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类别的说唱音乐:民间说唱类(如:小快板说唱、小帽、相声、东北二人转)曲艺说唱类(如:苏州弹词、京韵大鼓、长沙评弹、常德丝弦)现代说唱类(如:摇滚说唱、流行歌曲中的rap)。
用时1分钟。
第三步:将重点难点提到第一位,是介绍民间说唱类中的东北二人转。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东北二人转以及东北二人转的表演特点和音乐旋律特点,甚至让学生能够学唱一小段。
这里我采用了聆听法让学生通过欣赏由刘和刚演唱的一首《东北二人转》,从中了解什么是东北二人转。
然后再让学生观看一段东北二人转的节目(选自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和宋丹丹表演的《说事儿》中的一段),采用启发式、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东北二人转的表演特点。
接下来教师再采用示范法演唱一段东北二人转的曲调,要求学生采用听唱法聆听和模唱,感受东北二人转的旋律特点。
用时20分钟。
第四步:简单介绍曲艺说唱类中的常德丝弦。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常德丝弦现场表演的几幅图片,启发学生掌握其表演特点。
通过欣赏常德丝弦《常德人》,启发学生说出其音乐特征。
用时5分钟。
第五步:单刀直入地介绍现代说唱类中的流行歌曲中rap。
采用聆听法直接让学生欣赏周杰伦的歌曲《夜曲》中的一段rap,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流行rap,相信学生非常喜欢和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说唱,这里教师采用情感陶冶法盛情邀请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请学生模仿表演一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目的是:在最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再掀起一段高潮。
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己总结这种说
唱形式的特点。
教师再作小结评价。
用时10分钟。
第六步:迅速浏览和回顾所学内容。
用时2分钟。
最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流行新歌《千里之外》,学生共同歌唱。
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氛围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