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青青》教学设计6

合集下载

《莲叶青青》 -完整版教学设计

《莲叶青青》 -完整版教学设计

29、《莲叶青青》一、教学目标1.认读“驳、藕”等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学习通过人物言行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二、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学习通过人物言行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青青荷叶的映照下,荷花才特别红艳!这青青的莲叶令作者生出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2.板书课题,生齐读,解题:莲叶,我们平常又称为——(荷叶),是荷花的叶子。

3.简介荷花。

字词学习1.师范读课文,指令学生画出好词。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注意读音,限时识记。

3.听写检查识记效果,自查更正,提醒易错处:“驳”上面是撇点,下面撇捺。

“蔫”结构较复杂,写时看清楚,注意最下面是四点。

“藕”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宽一点,盖住下面两个部分。

“萧”的笔顺,板书:肀丿肀l 肃。

(主要是让学生说说易错的地方,再加以补充)4.谁能来组词?指明组词。

5.男女分读生字词。

6.认读理解重点词语,指名说意思,齐读。

7.开小火车读好词。

8.指明填空:本课的多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再齐读。

整体感知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根据段意分段。

第二课时情景导入1.教师演示课件,以画面的变化引导学生的思路。

“当人们看到空中的明月时,总会想起远方的亲人;翻开尘封的教科书,会唤起我们对老师的思念;面对一望无边的莲叶作者许永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画面定格在莲叶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29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品读课文(一)出示第1自然段1.指名读,边听边想:哪里是作者看到的?哪里是作者想到的?2.指明说并讨论交流:“湖面一望无边的莲叶”是作者看到的,也就是作者(眼前的景);“古人歌咏荷花的诗句”、“祖母的脸”是作者想到的,由这些作者生出了“许多感动”,这是作者(心中的情)。

莲叶青青教案范文

莲叶青青教案范文

莲叶青青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莲叶青青》教材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生词的读音和意思。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2)通过幻灯片、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莲花的美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能够正确理解生词的意思。

3.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对生词的理解。

2.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盆养莲花,并向学生介绍莲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激发学生对莲花的兴趣。

2.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莲叶青青》的课文标题和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测,并带领学生了解莲花的特点。

(2)教师播放一段描述莲花的短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莲花的美丽和神奇。

3.教学展开(1)教师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生词的读音和意思,并鼓励学生进行朗读。

(2)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3)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课文进行问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默读和朗读训练,并进行语音纠正。

(5)教师辅助学生进行语音模仿,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拓展延伸(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段对话,展示莲花的美丽和特点。

(2)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其他与莲花有关的知识,如莲花的传说故事、莲花的功效等。

5.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莲花的特点和美丽的评价。

(2)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写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莲叶青青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课文教学为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文的解读和朗读,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词的意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莲叶青青》的故事情节;•掌握一些生字词语;•理解课文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莲叶青青》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

三、教学准备•课文《莲叶青青》;•多媒体设备;•教学PPT;•教学辅助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让学生朗读《莲叶青青》的标题,了解课文的基本信息;2.通过相似词汇和表情,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想象和猜测;3.引入课文,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完整的故事,就要认真的阅读下去。

2. 阅读理解环节(25分钟)1.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多角度理解故事情节,加深对于故事整体的理解;2.初步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难点句子;3.引导学生逐段理解和分析课文,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4.联系生活,让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与自我存在的联系。

3. 语言表达环节(30分钟)1.培养学生明确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用简短、明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2.交流并讨论故事中的一些隐喻和象征,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创新意识;3.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写作或分组写作,让学生表现自己个性化、独创性的思考和文学创意。

4. 综合评价环节(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理清所学内容的脉络;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是一节通过新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莲叶青青》故事内涵,提高学生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参与度,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学科的认同度明显提高。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创造和自我智慧,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完整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完整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玄、斑驳、雇、藕、肘、疮”等生字,掌握“一望无边、念念有词、斑驳陆离”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品读其含义。

教学难点:2、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教学方法:谈论法、启发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情境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看到这轻盈的蜻蜓站立在娇嫩的荷尖上,我们会不禁想起《小池》里的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看到一望无边的青青莲叶,我们脑海里会浮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到亭亭茂盛的莲叶我们会脱口而出《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古代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词有许多,而我们今天要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那就是《莲叶青青》。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二、整体感知,概说内容师:课前大家应该都做了预习,现在我们来进行检查预习情况。

首先来看生字和词语。

玄武湖xuán斑驳bānbó雇人gù种藕zhŏngŏu胳膊肘zhŏu冻疮chuānɡ一望无边::形容地域十分辽阔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念念有词: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说个不停。

(齐读两边)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将下面补充完整。

课文主要讲了祖母十分喜欢荷花,每年都要在院子里种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家的孩子治疮的事。

师总结: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分讲了祖母两件事,种荷花及送荷叶。

(教师板书)那我们一起来通过这两件事了解一下祖母是个什么样的人吧。

三、精读课文1、赏析种荷,感受喜爱⑴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想想祖母是怎样种莲的⑵看图提示找文字(教师出示图片)选河泥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莲叶青青》。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了解莲叶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兴趣。

(3)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了解莲叶的生长环境,提高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莲叶青青》。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了解莲叶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莲叶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莲叶青青》的内容,了解其背景。

(2)收集莲叶的图片、实物等资料。

(3)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和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莲叶青青》,了解其大意。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莲叶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生长环境的了解。

(3)导入新课,讲解诗歌《莲叶青青》的背景和作者。

2. 教学内容:(1)朗读诗歌《莲叶青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之美。

(3)讲解莲叶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莲叶的特点。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模仿诗歌《莲叶青青》的写作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莲叶青青》。

2. 写一篇关于莲叶的观察日记。

3. 收集其他有关莲叶的诗歌或文章,进行阅读分享。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词组。

3. 能够理解文章中的主题,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及词组。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1. 能够理解文章中的主题,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2.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及词组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本、生字卡片、录音机、莲叶模型。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莲叶图片,引出莲叶的特点。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Step 2: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呈现《莲叶青青》的标题,和学生讨论莲叶的形象符号意义,并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主题。

并提醒学生预习课文内容。

Step 3:阅读理解(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录音。

2. 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

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故事发生在哪里?-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故事的结尾是什么?3. 针对课文的重点词语及词组进行解释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

Step 4:概括中心思想(15分钟)通过教师的解说,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组演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课文,组员合作朗读,并讲述该段的内容。

然后,其他组员提出问题,来检验他们对所演练的课文段落的理解。

2. 分发生字卡片,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子结构和意思,自己编写一段话。

然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进行点评。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鼓励学生通过多读书籍,提高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动有趣的莲叶青青教案设计

生动有趣的莲叶青青教案设计

莲叶青青教案设计:让学生动手实践,生动有趣作为一名教育者,在教育中我们都渴望让学生能够对知识产生兴趣,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因为对知识的兴趣能够轻松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不仅仅需要传递知识,而且需要设计更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动手实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种生动有趣的教案设计——莲叶青青。

1、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与调色基础;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手绘莲叶,理解莲叶的形态结构和色彩特征;2、教学时长本节课设计为两个课时。

3、教学准备老师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材料:画纸、铅笔、颜料、调色盘、画刷、橡胶等。

4、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让学生回忆起前几天在池塘边看到的莲花。

画出学生印象中的莲花,让学生细看莲花,去除干扰,仔细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莲叶的形态特征有哪些?(2)莲叶是什么颜色?(3)在不同的角度下看莲叶,莲叶的颜色有哪些不同变化?2、新课讲解(1)介绍莲叶的基本形态结构、莲叶的颜色和色彩特征。

(2)讲解绘画基础知识、画笔和调色的使用方法。

请学生进行操作,绘制莲叶草图,调出莲叶的颜色,并带颜色填充绘制的莲叶。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并检查同学们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新课讲解(1)老师携带一颗刚采摘的莲叶,让同学们观察莲叶的特征,并让他们重新感受一下莲叶的纹理和颜色,告诉同学们这颗莲叶就是他们将要画画的对象。

(2)老师让同学们依照草图在画纸上画出莲叶的形态和纹理,利用调色盘和画刷将莲叶填充颜色。

3、展示让学生交换作品欣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点评。

本节课让同学们自己绘制莲叶,领略莲叶之美。

通过实践让同学们在绘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同学们的艺术眼光,使他们对绘画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同时,也让他们在愉快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

6、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老师采用了以莲叶作为绘画的主题,采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身参与绘画的活动中,通过手绘莲叶,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莲叶的形态结构和色彩特征。

《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莲叶青青》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莲叶青青》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莲叶青青》教案1《莲叶青青》精读引领课主题:抓重点语句,悟人物品质整合内容:四年级下册《莲叶青青》+主题丛书《姥姥的粮食》节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

课文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吧!(出示图片)欣赏完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古代有许多的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句来赞美荷花,你能想到哪些诗句?2、古人看到荷花想到用诗句来赞美它,可文中的作者许永,他看到青青莲叶,想到的却是祖母。

还令他生出了许多感动。

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走进课文《莲叶青青》,探个明白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祖母的哪两件事?三、品读2-4自然段,体会喜爱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段写祖母种植荷花?2、请齐读第2自然段,想想祖母是怎样种植荷花的?(出示文段)(1)你们接触过河泥吗?这样的泥在雇人挑来时,祖母是怎样看成色的?(出示句子)(2)祖母又是怎样挑种藕的?(3)在种藕时,她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4)祖母是如此的喜爱荷花,种藕种下之后她就不管不顾了吗?(出示句子)3、祖母就这样守着荷花缸,一天、两天、三天……直到有一天,当小荷叶长出来时(引读),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邱家店镇中心小学王玉晶[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荷花吗?觉得他怎么样?(很美)那你留意过荷花下那大大的莲叶吗?老师搜集了几幅莲叶图,大家再来欣赏一番!(大屏幕出示莲叶图)师:欣赏完这些莲叶,你想说点什么?(生畅所欲言)师:而文中的作者望着这天田田莲叶,却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为什么呢?相信学习了课文《莲叶青青》就知道了?师: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想一想,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师:刚才几个同学各自陈述了自己的问题,其中“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这个问题贯穿全篇,相信明白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

师:看到莲叶,想到祖母,我为什么会感动?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回忆了祖母那件令我感动的事?(第 5、6、7 自然段)师:下面咱们找三位同学接读一下这三段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祖母拿荷叶给小孩治病)师: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谈体会)师:刚才通过几个同学的分析,咱们已经深切的体会到祖母确实非常喜欢荷叶 , 可他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 5、6、7 段(屏幕出示阅读要求)仔细默读课文,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集体交流(大屏幕出示重点语句)他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师:透过几个红色的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什么?(祖母剪荷叶的速度快,毫不犹豫)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师:“一物降一物”该怎么理解?“不开花也罢了”又该怎样理解?从这句话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师:祖母十分爱莲,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善良、热心)师:是啊!祖母是如此善良、热心,让我们怀着对祖母的崇敬之情再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五段。

(生自读)师: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指两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师:文章开头有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有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课堂小结: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生畅随欲言)师:是啊!有时你的举手之劳,或许会给别人带来莫大帮助,我们要关心、爱护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就像歌中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大屏幕出示《爱的奉献》这首歌)板书设计17、莲叶青青心生感动善良、热心祖母爱莲送人治病一、创设情境:出示荷叶图。

这就是一望无边的田田莲叶。

[板书:莲叶 ]到了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色泽碧绿,青翠清凉[板书:青青 ]齐读课题。

二、学文探究: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对祖母的回忆,为什么会感动?2.一年又一年,“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

祖母下了什么功夫“让人吃惊”?默读课文2—— 4 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

3.学习小组内,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

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4.学生汇报:(1)当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

(2)当种下挑好的种藕时,祖母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

(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4)当小荷叶长出来时,祖母欣喜得像看到了新生的孙子。

(5)当莲叶长大,有人夸奖荷叶时,祖母会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5.读到这儿,感动我的是什么?——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

6.选择第二至四自然段中感动自己的句子练习朗读。

小组内评读。

看插图,祖母种荷花的表情,体会“一脸欣喜”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指名读课文。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感受祖母对莲叶的特殊喜爱,为下文理解课文作铺垫]7.祖母非常喜爱荷叶。

为什么却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阅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祖母怎么说的?怎么做的?8.学生汇报:( 1)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为人善良的老人,富有同情心。

看插图,祖母像往常一样,热情地与一位抱小孩的妇女打招呼。

祖母想到的是孩子的病痛。

这句话怎样读?指导朗读。

“丝丝地”语速慢,替孩子忍受痛苦。

( 2)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理解词语“醒过神来”,“赶紧拿“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明白女人的来意,毫不犹疑地剪下莲叶,很痛快地剪莲叶,挑最好的莲叶给孩子治病用。

此时,感动你的是什么?——快点剪,早些用上,孩子的病快点好。

一心为他人着想。

怎样朗读?——想象祖母剪莲叶时的情景。

“醒过神来”,“赶紧拿”,“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语速快,语气坚定、不迟疑。

( 3)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萧条。

——隔几天就剪一枝,祖母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一点不后悔。

可一缸的莲叶能有多少,剪的比长的快,荷叶自然越来越稀疏,没有了生气。

指导朗读:“每隔几天,她就要”( 4)“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荷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

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

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

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

在祖母看来,还重要。

不开花就算了。

此时,感动你的又是什么?——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读出祖母的语气,体会祖母的心情:“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

9.祖母对莲叶有特殊的喜爱。

她自己种莲自己欣赏,不送人泡茶、治病行不行?——祖母一心想到的是给别人治病。

自己精心种的荷花派上了大用场,更有价值。

10.你想对祖母说些什么?11.练习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心情。

组内每人选择一段话朗读,再推荐给全班同学听。

12.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

你猜想祖母会做什么?——观赏、泡茶、治病、蒸荷叶饭、做菜“叫化鸡” 真是一池清凉,众人分享三、总结升华: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八自然段。

——体会首尾呼应。

表达对祖母深切的怀念,由衷的赞美。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17莲叶青青心生感动祖母善良十分喜莲送人治疮评课:王玉晶老师执教的《莲叶青青》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与突破处理得当。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一脸的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从而体会出祖母对小荷叶的无比喜爱之情。

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句子,使学生对此句的理解更加深刻。

做到了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本文的主旨。

一点值得商榷的地方:能不能把荷叶的图片和重点语句组合起来出示,图文并茂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邱家店徐家庒小学李梅)王玉晶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堂的调控,让我感受到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王老师这节课的最大亮点。

在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时候,王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充分回答问题,最后把最重要的问题提出来。

大家一起来解决。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环环相扣之后,学生通过自己动脑解决了问题。

对学生阅读的能力的培养是王老师这节课的第二大亮点。

让学生整体读,个别读。

读出感情来。

真切体会奶奶对荷叶的喜爱和热心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对文章的重点地方再细细读。

充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深刻体会了奶奶的一颗善良的心。

最后,以一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让学生对南方发生的雪灾发表看法。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了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邱家店栗林小学吴迎春)王玉晶老师执教《莲叶青青》一课,比较成功。

课堂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能把握重点部分,发挥了教师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能置疑问难,深入探究,积极动脑,动口,学生参与度广。

教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简练、流畅,条理清楚。

重视了学生的朗读训练,尤其是重点的句段,而且评价方式多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