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撷珍 6琵琶行并序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共38张PPT)

5、作者如何具体描写 琵琶乐声?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序曲) (总写) (起始) (发展)
(高潮) (曲终) (魅力)
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诗人怎样表现琵琶出神入化的技巧?
5.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容颜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6.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年龄大 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7.秋月春风等.闲.度 古义:随随便便 今义:指平常、普通
8.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理一理
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9.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原来的,先前的
2、朗读、听录音理解:
小序有什么作用? 用一句话概述每段段意
①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 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 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②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 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 要写成一首诗呢?
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以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声和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响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 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
侧面衬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描写音乐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写演奏 者动作神态来表现。试从二段中找出的 句子,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动作神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 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说明此 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低眉信手续续弹 是弹奏的神态,看出她技艺的娴熟。 轻拢慢捻抹复挑 弹奏的动作 曲终收拨当心画 弹奏的结尾动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 曲的境界里。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
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
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
22
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诗段: 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 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的同情,受 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 露。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新
16
人教版必修3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
17
人教版必修3
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 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 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 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是“以 景衬情”的典范。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
白居易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
2
人教版必修3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出身于一个世守儒业的 小官僚家庭。自幼聪明,苦学文。青年时期因战乱 曾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 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谏官)。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
13
人教版必修3
第二段: 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 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第一层: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第二层:写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 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3讲义第2单元6琵琶行并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3讲义第2单元6琵琶行并序

6 琵琶行并序本课话题——知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彼此同是沦落天涯、四处飘零的人,虽说初次相逢,又何必曾经互相认识呢?琵琶女的身世,激起诗人情感的共鸣,两人堪称生命的知音。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真正的知音应该是肝胆相照,琴瑟和鸣,是闪电与雷鸣瞬间的交集,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一拍即合。

就像一场雷电交加的暴风雨,雨水淋湿了你,也浇透了我。

那时的你,那时的我,同在其中,天地共存,冥冥之中灵魂与灵魂融合了,灵魂与灵魂交织了。

宛如两颗流星相撞,在刹那的撞击中,人生最灿烂的火花迸射出炫彩夺目的光华,书写出生命中最优美的乐章!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意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高山流水”遂成为知己或知音的代名词。

2.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因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结成了深厚友谊,成为知音。

这种友谊在历史上是无双的,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白居易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李贺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蒲松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湓.浦( ) 铮.铮然( ) 倡.女( ) 贾.人( ) 悯.然( ) 迁谪.( ) 浔.阳( ) 荻.花( ) 管弦.( ) 霓.裳( ) 六幺.( ) 嘈.嘈( ) 幽咽.( ) 水浆迸.( ) 船舫.( ) 虾.蟆( ) 红绡.( ) 钿.头( ) 银篦.( ) 阑.干( ) 呕哑..( )( ) 嘲哳..( )( ) 【答案】 pén zhēnɡ chānɡ ɡǔ mǐn zhé xún dí xián ní yāocáo yè bèn ɡ fǎnɡ há xiāo diàn bì lán ōu yā zhāo zhā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为⎩⎨⎧委身为.贾人妇(动词,作为,做)因为.长句(动词,创作)为.君翻作(介词,替,给) (2)命⎩⎨⎧遂命.酒(动词,命令)命.曰(动词,命名,题名)(3)闻⎩⎨⎧忽闻.水上琵琶声(动词,听见)以勇气闻.于诸侯(动词,闻名)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听到)博闻.强识(名词,见闻、知识) (4)举⎩⎪⎨⎪⎧举.酒欲饮无管弦(动词,端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将军向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动词,推举、推荐)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动词,拿) (5)信⎩⎨⎧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烟涛微茫信.难求(副词,的确、确实)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动词,相信)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媒人) (6)故⎩⎪⎨⎪⎧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故.垒西边(形容词,旧的)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交往、交情)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名词,原因、缘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原本、本来) (7)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动词,贬官、放逐)再迁.为太史令(动词,调动官职) (8)言⎩⎨⎧感斯人言.(名词,话,说的话)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4)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5)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用作状语)在梦里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明年..秋古义:第二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课件

作者与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原因除了美好 的音乐,还有共同的遭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身世 相同

诗人的遭遇
沦 年轻时 才貌双绝, 春风得意
被贬前
落 如今 年长色衰,
如今
才华横溢,积 极进取
冷落浔阳,孤
门前冷落
独失意
诗人把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命运自然 地联系在一起,抒发自己宦途失意的痛 苦、感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一首琵琶曲,不仅再现了琵 琶女的才情与悲惨遭遇,同时也 投映了诗人的生命情感。时间永 远不会淡忘这一页:那低眉信手 的婉约,那哀怨凄切的曲调,那 东船西舫的岑寂,那似曾相识的 遭遇。千古的诗篇还在耳畔回响, 江边那一曲低吟的琵琶,定格成 了永恒的千古绝唱。
品读第二次演奏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1)第二次的琵琶曲演奏结束后诗人为何要“叹 息”?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 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是因为诗人从音乐中听出了情感和心事。
(3)你能根据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将第二次的琵 琶演奏大致划分为几个乐章?请分别用词语概括每 个乐章的特点。
再读课文
品读诗歌第三节,分析每个乐章抒发了琵琶女什 么样的情感,这些情感和她的身世经历有何关联?
明确:序曲,低沉抑郁——浔阳江边,风寒 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第一乐曲,清脆流畅——琵琶女年轻时色艺 双绝名噪京城,醉酒欢歌是她生活的全部; 第二乐曲,冷涩凝绝——生活变故,年长色 衰,门庭冷落,心情沉痛; 第三乐曲,高亢激越——寻思过后的顿悟, 内心充满不平愤懑。
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音乐描写的特色
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幽咽、间关;嘈嘈、 切切。

人教版高一必修琵琶行并序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高一必修琵琶行并序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课件
琵琶行并序
××中学 ×××
白居易像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 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 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 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白居 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通俗平易,在诗人
江头送客闻琵琶(暗写) 江心聆听琵琶曲(明写详写) 江上感言再促弦(明写略写)
思考:文学作品中音乐的描写和运用,有什
合 么作用? 作

艺术作品追求意境的创造,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诗
究 有诗境,乐有乐境,描写音乐的文学作品更须两境相融,方为
绝调。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既写乐境也写心境,以心境衬
乐境,遂成化境,故“足以惊天”;李贺的一首《李凭箜篌
研 逐段研究,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 读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1、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
探 琶女联系在一起?

琵琶声。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
2、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或写了琵琶 女的几次演奏?)
将抽 象音 乐变 为可 感的 形象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研 读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使音乐悦耳动

听,更加形象
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jiān guān 叠韵 yōu yè 双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课文 导读
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 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预习 检测
1.注音
湓.浦(pén ) 转徙.( xǐ ) 荻.花( dí ) 遮.面(zhē ) 嘈.嘈( cáo )
悯.然(mǐn )
憔.悴.( Qiáo cuì )
迁谪.( zhé )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预习 检测
⑨______同___是__天__涯__沦_,落相人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⑩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⑪____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⑫_____可__怜__身__上__衣__正_,单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动词,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弹奏
预习 检测
于 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转徙于江湖间
省略句,省略“于”,“感(于)斯人言”
省略句,省略“于”,在,“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预习 检测
⑦转徙于江湖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尝学状琵语琶后于置穆句、,曹“于二江善湖才间转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琵琶行〉并序》精品课件(57张)(共5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琵琶行〉并序》精品课件(57张)(共57张PPT)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 称“诗魔”或“诗王”,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 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 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 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其中 有反应人民疾苦的《观刈麦》《缭绫》等,有讽刺横征暴敛的 《重赋》《杜陵叟》等,有指责贪官强暴的《宿紫阁山北》《卖 炭翁》等,有揭露豪门贵族荒淫骄横的《轻肥》《买花》等,有 表现对边事和边民关心的《西凉使》《缚戎人》等,有反对穷兵 黩武的《新丰折臂翁》,有同情妇女悲惨命运的《上扬白发人》 《井底引银瓶》《陵园妾》等。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 。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 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当顾况看到递来的诗稿《赋得古原草送别》署名白居易时, 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当看到“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时,马上赞叹:“有这样的诗才,实在难得,就是 走遍天下‘白居’也‘易’啊!”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 (从入仕 终抱着“为民请 到贬江州 命”“兼济天下” 司马以前) 的宗旨。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即自贬 江州司马 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 的时期,揉和儒家 “乐天知命”道家 “知足不辱”和佛 家“四大皆空”来 作“明哲保身”的 法宝。悔恨“三十 气太壮,胸中多是 非”。
以闲适诗和 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 《赋得古原 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忆江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点评:这两句描写琵琶女羞答答的样子,极为巧妙传神,为流传极广的千 古佳句。琵琶女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 遮面”,写出了她的羞涩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抑 郁不平;另一方面对于别人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表现了她 不愿意见陌生人又不好不见的不安与局促,为下文写琵琶女的身世做好了 铺垫。
6 琵琶行并序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 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 知音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 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 忧伤的故事。学习《琵琶行》这首长诗,一要学习诗歌运用环境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二要鉴赏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写音乐 的语言艺术。
点亮你的慧眼
1.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点评:这两句写初闻琵琶之声的情景。“寻声暗问”,顺着声音小声地问, 写出了听者因被乐声吸引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其实这也是从侧 面写乐声的感染力。 从诗开头的环境描写所营造的氛围来看,琵琶声或许是 凄苦的,作者的“寻声暗问”,也暗含了对弹奏者的同情和关注。 “迟”即“迟疑” 之意,写出了琵琶女犹疑不决的心理。本来孤寂之人,遇人相问,当是很高兴 的事,可琵琶女却犹豫不决,看来其必有隐情,有许多苦衷。 那“弹者”究竟是谁?不仅诗人发问,读者也急欲知道,但是,琵琶女不仅 “欲语迟”,而且不肯露面,这让读者心中更添了一层悬念。为下文写琵琶女 出场蓄势。
整合你的思路
提升你的素质
《琵琶行》的描声艺术 《琵琶行》 运用了高超的描声技法,将虚渺飘忽、 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 乐,写得真切感人,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知其形,不仅能触动读者的 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切实进入“物我为一”的崇高境 界。 在这种变虚渺为真切的艺术中,作者采取了下面两大技法来描摹优美的 乐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材点说
1.白居易十分同情人民,做谏官时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

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做些对百姓有益的事。

在杭州做刺史时,修筑了著名的“白堤”,用湖水灌溉土地。

在苏州时,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

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方法,增加官豪税款,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尽量节约开支,减轻百姓的支出。

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

他主持群众集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

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白居易对这种理论毫不理睬。

后来忠州人为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点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最广大人民谋取最大利益”,这是我们的党和政府践行了也正在践行着的执政原则。

贵民者,民贵之;贱民者,民贱之。

忽然想起一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白居易为官,为的是百姓之官,做的是百姓之事,谋的
是百姓之利,因而百姓重之敬之。

可见,做官先做人,执政先为民,是古往今来贤者之为也
......................。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白居易曾经在京都为官,后被贬至九江,偶遇琵琶女,听其弹奏一曲后,突发感慨,写下了这一经典诗句。

本诗句的主题在于:在异乡飘泊的人,相逢即是缘,不去过分强调从相识到相知的具体过程。

点说人生在世,难免有身落逆境,自顾不暇之时,但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我们仍可在这样的处境中去理解他人,帮助他人,温暖他人,进而获得他人的理解、帮助和温暖。

身.
在顺境中帮助他人,近乎
...“.仁.”.,更要
..............“.仁.”.;身在逆境中帮助他人,则近乎
..............“.义.”.。

做到
做到
..“.义.”.。

评说天下
花季女孩下水救人,小城小湖有大爱
2014年6月29日《齐鲁晚报》
薄文军
6月24日下午,山东东营一名青年女子不慎跌入城区的清风湖。

危急时刻,一位不到20岁的女孩奋不顾身跳下湖去,在大家帮助下,把落水女子救上岸来,随后没留任何个人信息就悄然离开了现场。

经当地媒体和爱心志愿者多方查找,最终获悉这位“最美救人女孩”名叫邢思睿,是一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中生。

东营是个不算太大的城市,清风湖是个面积不大的人工湖。

但小城小湖有大爱,这里上演的是一幕幕舍己为人的世间真情,是一曲曲见义勇为的正气高歌。

炎炎夏日,我们为“最美救人女孩”邢思睿的事迹再次感动。

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正在精心筹划自己美好未来的17岁女孩,能在别人遇到危险时
不加思索地挺身而出,下水救人。

而当落水者得救,其家人、朋友和更多的爱心人士接手后续事宜的时候,又能不声不响地悄然离开现场,不肯领受被救者的谢意和社会公众的赞辞。

这充分表明,一种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已经内化于她的心灵。

充分说明她从小受到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关键时刻激发了一种正义而美好的力量。

市民的素质,决定了城市的文明进步程度;国民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命运。

能生活在一个有爱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国度,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鞭策、一种责任。

见贤则思齐,潜移而默化,无数的先模人物、道德模范、爱心志愿者,为我们确立了目标、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沿着他们留下的爱心奉献的正确轨迹,汇聚成洪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下水救人,不是“为长者折枝”之类举手之劳的小事。

因为其潜在的成本可能会很高,甚至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就拿清风湖来说,尽管这只是个位于中心城区的观赏性的人工湖,但在以前也曾多次发生过溺水死亡事故。

所以,在这里下水救人,绝非“嫂溺,援之以手”那么轻松和简单。

能在他人落水之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下水救人,这需要勇气、需要魄力、需要担当,需要一种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

而这些,年仅17岁的“最美救人女孩”邢思睿都做到了。

我们为她欢呼,为她喝彩,为她鼓掌。

同时,我们也衷心祝愿邢思睿能通过今年高考,走进自己满意的大学校园,让灿烂的爱心之花,继续领受道德阳光的沐浴、文化雨露的滋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