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

及标准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2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 来源:作者:zj[字体:大中小] 09:55:08]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 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1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

2020年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细则

2020年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细则 大家是否还不清楚20xx年最新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最新方案呢?下面就等小雅告诉你吧! 20xx年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方案 20xx年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这一规定出台以后,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这一规定提高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做法,无疑是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大力支持。我们来看看最新的规定吧。 8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会议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细则 健全制度体系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后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小学小中高)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 按照国家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明年上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将新出台我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 重点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第二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阜南县经开区腰庄小学2016—2017学年度 课程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安徽省教育厅和阜南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综合实践、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三至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五至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办学条件 第三条学校有独立的校园。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m2,初中不低于23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m2,初中不低于10.1m2。 第四条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 第五条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 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及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 6m2,初级中学8m2。学生宿舍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 m2,初级中学4.5 m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可由具有视听功能的计算机室代替)、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

阜南县经开区腰庄小学2016—2017学年度 课程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安徽省教育厅和阜南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综合实践、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

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三至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五至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

山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

山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

山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为了进一步深化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山西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结合我省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1、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和完善我省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 加强课程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不断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 推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课程管理与课程开发的能力。 2、地方课程的教育目标 注重地方特色,增进学生对我省社会经济、自然、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进学生对国情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人类的意识和情感;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增进学生对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与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探究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出地方特色,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对地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L、系统性原则 地方课程的设置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要立足地方特点,统筹规划,整体设定课程门类和安排教学内容。 2、独立性原则 地方课程要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相协调,形成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要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相辅相成,达成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授予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不能用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代替地方课程。 3、选择性原则

课程设置标准

附件: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 1 -

说明: 1.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复习考试时间2周,其中9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实际上课时间为33周。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1—6年级每课时40分钟,7—9年级每课时45分钟。 2.在1-2年级进行英语课程实验的学校,每周不少于2课时,在“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的课时中安排,不得挤占其他学科的课时。 3.不得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挪作他用。应利用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及其他综合性文体活动等,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要在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综合性美育工作。要在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中,增加综合性美育内容,结合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高美育的质量,落实国家、省对学校美育工作的要求。 4.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属于全省的地方课程,在“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中安排课时。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至少各102课时(包括基础模块68课时,拓展模块34课时),劳动技术从小学3年级开始,每周不少于1课时。 5.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4到6年级、7到8年级,研学旅行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6. 小学1至6年级要在语文课程或地方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初中阶段可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中小学还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7.晨(夕)会、班会、少先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统筹安排,整合实施。1-2年级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放到“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时间中安排。3-8年级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安排。 8.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环境、国防、安全等专题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 9.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三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时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预防艾滋病教育主要在7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毒品预防教育主要在5年级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环境教育从小学1年级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可利用教学挂图进行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借开展三项专题教育活动,加重学生负担,强行向学生推荐学习材料。 - 2 -

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晋教基[2008]14号)有关规定,我省从200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对学生实行学分管理。为指导普通高中实施规范的学分认定和管理,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有效实施,现就我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学分反映学生在高中学校学习期间课程修习状况。从200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对所有普通高中学生实行学分管理。学生修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相应学分。 2、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总共获得144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学分116个,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个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个学分。 3、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国家、省有关学分管理的要求和本市模块考试考核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校学生学分管理具体办法,严格学分认定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规程,形成完备的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对学分的认定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确保学分认定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二、学分分配 1、高中学生必修学分至少达到116个,包括:语文l0个学分、外语10个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个学分、历史6个学分、地理6个学分、物理6个学分、化学6个学分、生物6个学分、技术8

个学分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个学分)、艺术6个学分(或音乐、美术各3个学分)、体育与健康11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社区服务 2个学分。 2、选修课程至少获得28个学分,其中选修Ⅰ课程至少获得22个学分(参加高考按文理侧向要求一般应达到36个学分以上),由学生从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中修习获得;选修Ⅱ课程至少获得6个学分,由学生从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中修习获得。 3、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标准规定,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2个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l8学时,相当于1个学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题研究,应当保证270学时,每学分不少于l8学时,计15个学分;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参加1周,获2个学分;社区服务按照工作日计算,三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获2个学分;选修Ⅱ课程开设,每个模块可以设计为18学时,1个学分,也可以为36学时,2个学分。 4、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达到毕业所需的144个学分后,学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修习更多选修课。凡是选修新的课程模块并通过考核的,可以获得更多的学分。 三、学分认定 1、学分认定的机构 学分由学校认定并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应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并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立若干学分认定小组。学分认定委员会由校长主持,有关校、处领导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分认定委员会应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指导意

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

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包括非完全小学、完全小学(含教学点)、初级中学和九年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办学条件 第三条学校有独立的校园。学校生均用地面积,小学(含九年制学校小学阶段,下同)不低于18 m2,初中(含九年制学校中学阶段,下同)不低于23 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 m2,初中不低于10.1 m2。 第四条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的要求,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校园及校内建筑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高压电线、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严禁穿越或跨越学校;当在学校周边敷设时,安全防护距离及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的要求。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学校建设应当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理项目审批(备案)手续。 第五条小学和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班、不超过36班,九年制学校不超过54班。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第六条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及九年制学校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及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不低于7 m2,初中(不含宿舍)不低于9 m2。学生宿舍小学生均建筑面积不低于5 m2,初中不低于5.5 m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应当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可由具有视听功能的计算机教室代替)、美术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室、阅览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广播室、团(队)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综合档案室等。31班以上初级中学应增设计算机教室和语言教室各1间。完全小学还应设有科学教室。初中还应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包括准备室、仪器室、储存室)。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宜多学科共用。 办公用房:学校设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等。 生活服务用房:学校应当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和可供教师工作休息的用房。 (二)运动场地、体育器材。

山西省课程设置标准

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小学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 课程门类 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一(上、下学期)二(上、下学期)三(上、下学期)品德 与生活3 品德 与生活3 品德 与社会2 品德 与社会2 品德 与社会2 品德 与社会2 思想 品德2 思想 品德2 思想 品德2 思想政治2思想政治2思想政治4 语文9语文9语文7语文7语文7语文6语文4语文4语文4语文4语文4语文4 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外语2外语2外语2外语2外语4外语4外语4英语4英语4英语4 物理2物理2物理2物理2、4(理科)物理4(理科) 化学3化学2化学2、4(理科)化学4(理科) 生物3生物3生物2生物2生物4科学2科学2科学2科学2历史2历史2历史2历史2历史2、4(文科)历史4(文科) 地理2地理2地理2地理2、4(文科)地理4(文科)音乐2音乐2音乐2音乐2音乐1.5音乐1.5音乐1音乐1音乐1音乐1音乐1音乐1 体育4体育4体育3体育3体育3体育3 体育 与健康3 体育 与健康3 体育 与健康3 体育与健康2体育与健康2体育与健康2美术2美术2美术2美术2美术1.5美术1.5美术1美术1美术1美术1美术1美术1综合实践 2-3 综合实践 2-3 综合实践 2-3 综合实践 2-3 综合实践 3 综合实践 3 综合实践 3 信息技术2、0信息技术0、2信息技术2、0 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通用技术0、2通用技术2、0通用技术2、0 2 2 3-4 3-4 3-4 3-4 5 3 5 研究性学习活动3研究性学习活动3研究性学习活动3 社区服务(全学年不少于5个工作日) 社会实践(全学年参加一周社会实践活动) 周课时数 不超过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35 35 35 计算机:初一初二每周2节,小学3-6年级每周1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1-9年级间周1节,以上均占综合实践课。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阜南县经开区腰庄小学2016—2017学年度 课程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安徽省教育厅和阜南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综合实践、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

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三至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五至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

国家课程设置

国家课程(2013、9) 1.高一学年课程与学分设置表 高一学习领 域 科目 (周课时) 上学期下学期学分第1学段 第2学 段 第3学段第4学段 语言与文学语文(5)必修1必修2必修3 必修4、选 修* 8+2*英语(5)必修1必修2必修3 必修4、选 修 8+2* 数学数学(5)必修1必修4 必修5必修2 8+1*初高中衔接教 材/1 人文与社会政治(2)必修1 必修2、民族团结理 论 4历史(2)必修1必修24地理(2)必修1必修24 科学物理(3)必修1、必修2必修2、选修3-16化学(3)必修1、必修2必修2、选修16 生物(2)必修1必修22 技术信息技术(2)必修1选修34通用技术(1)必修1必修12 艺术音乐(1)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开设模块(鉴赏 模块在第一学期完成) 2美术(1)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开设模块(鉴赏 模块在第一学期完成) 2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 (2) 健康教育专题、田径、9个选修模 块中选两个(自定) 4 心理健康必修、团体讲座、辅导(两周一课 时) 1 综合实践活 动研究性学习 1个课题研究 (不包括在周课时总 数中) 5社会实践军训 (一周)2社区服务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寒暑假)1 学生活动 (班会、自习等) 1(不包括在周课时总数中)周课时总数36363636

学分合计78学分=73学分(必修)+5学分(选修) 说明:1、高一第二学期学考科目:信息技术、民族团结理论、物理、化学。 2、语文、英语学科可根据课时安排,进行选修5模块学习,也可 选择文科、理科学生必选的一个选修模块。 3、“学分”栏中无星号数字为必修学分,带*数字为选修学分。 4、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使用《中华民族大团结》(新疆教育出版 社),保证每学年不少于10—12课时,具体课时从《思想政 治》课时中调剂。 5、每周三七、八节课为研究性学习时间。

广东省中小学示范教研组建设标准

附件1: 广东省中小学示范教研组建设标准 第一条创建示范教研组活动的对象包括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各学科教研组,即按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中规定课程的学科教研组。 第二条按课程教学要求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教师专业资格与课程匹配。 第三条有建制完善的学科教研组,有本学科专用的办公室或适合本学科特点的专用室内活动场地。 第四条教研组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方案,按照课程改革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条按照国家和省的课程开设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普通高中必须开设丰富的选修课。 第六条教研活动时间有保障,教研活动形式有效可行,有健全的教研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并能有效实施执行。 第七条学校有满足教学需要和教研活动需要的学科教学资源和教研资源,学校经费用于教研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开支有足够权重。 —1 —

第八条教研组有本学科教学教研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学段、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九条教研组有教师可持续专业发展制度,有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措施。 第十条教研组重视教学资源开发,有全组、校际共享的教学资源。 第十一条教研组教学工作和谐,教研学术氛围浓厚,坚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定期举办专题交流课、研讨课、示范课等活动,不断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形成教学特色。 第十二条教研组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 第十三条教师在教学教研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第十四条教研组制度化开展校际开放教学教研交流活动,在区域教学教研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第十五条教研组重视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有一项以上省、市立项研究课题,多项县、校立项研究课题;教研组每年有论文(教学设计、课例等)、成果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 第十六条教研组有本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校本课程丰富并形成特色。 第十七条学生学科素养较高,学业成绩较好;学生、—2 —

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试行)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学衡量中小学教师工作业绩,促进学校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规范化,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山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中小学实际,现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参考标准试行如下: 专任教师课时工作量标准 1、小学:语文、数学每周14-16节,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每周16-18节,其他学科每周18-20节。 2、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每周10-12节,思想与品德、历史、地理每周12-14节,其他学科每周14-16节。 3、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初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执行,即:“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说明 1、各市、县(市、区)在具体执行上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参考标准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类学科专任教师工作量标准数,必要时可向下浮动2课时。 2、上述各学科周课时数是以标准班额(小学45人、初中50人)为基准确定的。对于非标准班额教学班和单师校、复式教学班、教学点、单轨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等任课教师的标准工作量,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可进行合理调整。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周课时数,也可由各校适当调整。 3、担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教师,其周课时数可由各县(市、区)或学校适当调整。 4、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可给予一定的工作量。 5、各学科教师除周课时工作量外,必须承担学校其他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教科研工作。 6、学校管理、教辅及工勤人员的工作量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发布日期:2008-11-19文号: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办学条件 第三条学校有独立的校园。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m2,初中不低于23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m2,初中不低于10.1m2。 第四条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 第五条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 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及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 6m2,初级中学8m2。学生宿舍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 m2,初级中学4.5 m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可由具有视听功能的计算机室代替)、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图书室(馆)

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山西省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朔州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遵循“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按照构建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规定了我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开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的课时数量。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 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 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 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安排相应的课时。课程设置应体 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 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均衡性原则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应比例适当,课程内容应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同一课程内容不同年级的课时数量应相对均衡。 3、综合性原则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4、连续性原则 课程方案的制定,课程在不同年级的分布、不同课程的课时比例安排以原课程计划为参照,在不妨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不违背课程设置原则的前提下,保持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09:55:08] 来源:作者:zj [字体:大中小]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俄语直接翻译过来的。从1952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在我国使用最早的一个概念。1912年1月,中国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之后曾长期沿用这一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也曾颁布过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科目的课程标准(草案),至1952年刚好沿用约四十年。目前台湾的中小学仍使用课程标准一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课程标准是我们本民族长期使用过的一个固有概念,而教学计划、大纲则是舶来品。并且,教学计划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歧义,让人误解为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中,国家教委已正式用“课程计划”取代了“教学计划”,但我们认为“课程计划”一词仍不规范,是一个过渡性概念。因此,如能在时机成熟时恢复使用课程标准,以课程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分别取代教学(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不仅可以提高术语的科学性,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有利于海峡两岸在课程方面的交流。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

课程设置标准和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阜南县经开区腰庄小学2016—2017学年度 课程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安徽省教育厅和阜南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综合实践、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三至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五至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