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市场拓展研究

合集下载

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龙泉青瓷外销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龙泉青瓷外销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龙泉青瓷外销研究作者:朱素珍来源:《丝绸之路》 2016年第10期[摘要]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龙泉青瓷大量外销到海外,包括东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

龙泉青瓷以其优雅的品相深受输入国民众的喜爱,还与当地原有的制瓷技术巧妙融合,催生出新的风格与特色,对世界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龙泉青瓷;瓷器外销[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52-02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代,在唐宋元时期达到繁盛。

在对外货物交流中,陶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从隋末唐初开始一直至清代,中国陶瓷主要经历了三次较大输出时期。

①而龙泉青瓷是我国古陶瓷史上三次较大对外输出时期中后两次输出时期的主要陶瓷品。

它的输出海路之长、分布国家之广、数量之大、产品之精,为全国其他产区无可匹敌,“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岸……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

②龙泉青瓷的外销,堪称中外青瓷外销史的典范。

一、龙泉青瓷外销的范围和品种宋朝对与海外各国开展贸易所带来的利益认识超过唐朝。

因此,宋朝开国之初就很重视海外贸易,专门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开宝四年(971),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此后在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明州、杭州、泉州等地也纷纷设立市舶司。

据《宋史·张逊传》载,太平兴国元年(976),宋廷还设立榷易署。

这一举措极大促进了瓷器对外销售的规范化、经常化。

这一历史背景,催生龙泉青瓷开始了著名的“陶瓷之路”。

美国学者霍普孙、海索林顿在《中国陶人艺术》一书中说:“中国古今名瓷,分布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即印度、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波斯、阿拉伯以及非洲的埃及都大量使用中国浙江青瓷,尤其是龙泉青瓷。

”③日本陶瓷学家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中也详细记载了自日本至印度洋到非洲各国遗址发掘的龙泉青瓷碎片及各国博物馆收藏的龙泉古青瓷。

让龙泉青瓷重返大众生活以“造青”品牌为例

让龙泉青瓷重返大众生活以“造青”品牌为例

让龙泉青瓷重返大众生活以“造青”品牌为例打开文本图片集发展本土传统工艺已成为当下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地方工艺文化的特色,开发具有自身传统的现代手工艺文化价值,是诸多本土传统工艺文化做大、做强,打响品牌与知名度,真正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的重要途径。

浙江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时期,延绵上千年的烧造历史至宋元时期,龙泉青瓷的工艺之美达到顶峰,一反唐代以来的雍容繁饰之风转向朴素内敛的风格。

龙泉青瓷所具有的清明文雅的特质不仅是东方艺术文化中对于事物、人文、生活的美学终极追求,也是自宋代以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一直倡导的精神生活内在的本质特征。

龙泉青瓷综合了那个时代艺术与技艺的精华,塑造出独有的东方特质,是东方美学的典型代表,也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体现。

龙泉青瓷特有的釉色及烧造工艺使其具备独有的东方文化审美气质,同时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人文工艺积淀的物质转换,传统龙泉青瓷的器型与釉色也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东方文化特有的韵味和气息。

龙泉青瓷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本土工艺文化特定的精神气韵,符合东方文化对于生活的美学追求及根植于东方儒家传统文化里的物象审美体系。

是我们在当下了解过往传统文化、经济、科技与艺术的重要媒介,也是当下本土工艺文化发展历史过程中的重要文化遗产。

一、龙泉青瓷创新开发的现实必要性本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众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社会文化审美与物质使用需求性呈现出多元化状态,社会主流的审美观念较之过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大众对于传统非物质文化工艺的定位与审美认知也从单一的传统工艺美术转化为当下多元的文化生活元素,对于现代龙泉青瓷产品的设计亦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下社会,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品质追求也在逐步提高,大众对于青瓷产品的认知和日常需求也随之扩展到了生活领域。

龙泉青瓷市场及收藏

龙泉青瓷市场及收藏

龙泉青瓷市场及收藏徐象龙《璧玉壶》从各大窑口市场表现来看,目前,龙泉青瓷价位尚低,正处于价格洼地,对于钟情于当代龙泉青瓷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正是逢低吸纳的最佳时机。

价格处于市场洼地随着2009年龙泉青瓷列入世界非遗名录,龙泉青瓷价格也一路上涨。

上世纪70至90年代,龙泉青瓷原国营老瓷厂,上洋瓷厂批量生产的青瓷二、三等品,当时价格为20元至30元,现在的价格已上升至3000元至5000元。

在2007年至2008年间,龙泉青瓷的省级大师作品价格尚处于几千元,现在已达到数万元;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青瓷作品,尚未有突破百万元大关的作品,一级市场的价格一般在二三十万元,总体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

然而,不管与产瓷区相比,还是与工艺美术大师级别的作品相比较,龙泉青瓷都处于低价位。

比如,景德镇当代制瓷大师的单件作品最高成交价已达千万元,当代宜兴紫砂壶制壶名家的作品也已迈入千万元大关。

相比而言,龙泉青瓷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在最近几年才进入市场,外界的认知度不高,没有炒作资金介入。

比如,被视为龙泉青瓷第一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的作品,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制瓷严谨,以釉、胎的特性和美术纹样体现了产品的自然美,形成了清醇、典雅、洗练的艺术风格。

然而,在市场上,其作品公开成交的最高价格不到15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龙泉青瓷起步比较晚,了解的人也比较少。

从制作来说,龙泉青瓷属于高温厚釉,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产量不高,精品不多。

目前龙泉青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价位大多在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之间,随着龙泉青瓷认知度的提高,龙泉青瓷价格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未来的购藏潜力股近年来,当代工艺美术品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显然,龙泉青瓷很可能成为艺术品投资的下一个增长点。

在古代瓷器市场上,随着宋元瓷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当代龙泉青瓷也在近年拍卖中屡创高价,势必拉升龙泉青瓷的价位。

而且,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陶瓷类唯一入选项目,定在引起越来越多爱好者的关注。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文[上]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文[上]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上]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研究论⽂[上] “官、哥、汝、定、钧”是我国宋代五⼤名窑,⽽南宋官窑和龙泉哥窑、弟窑,都在浙江省内,尤其官窑与哥窑产品在外观上相似颇多,为了阐明⼆者本质上差别,故除对南宋龙泉青瓷⼯艺作重点探讨外,也同时将南宋官窑和龙泉哥窑进⾏⽐较试验。

⼀、试验部份(⼀)胎、釉的化学成分 胎、釉的化学成份,如表1和表2所⽰。

为了便于与南宋官窑⽐较和讨论,也将南宋官窑的分析数据列于表2.(⼆)样品外观鉴定1、龙泉青瓷残⽚ (1)S-001 南宋菊花瓣碗残⽚:釉呈粉青⾊,较厚,半光亮,釉内含有极细⽓泡,⽆纹⽚,釉⾊颇佳。

胎⾻坚实,断⾯呈贝壳状,淡青⾊,略有⼩⽓孔,底⾜呈黄⾊。

从器形和胎釉⾊泽推断系弟窑产品,作者1959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2)S-002 南宋龙泉青釉洗残⽚:釉呈梅⼦青⾊,较厚,半光亮,釉⾊佳。

釉内含有极细⽓泡,⽆纹⽚。

胎⾻坚硬,断⾯有⼩⽓孔,底⾜呈朱砂⾊。

作者1960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3)S-003 南宋龙泉⼩碗残⽚:釉呈浅梅⼦青(接近粉青),釉层较薄,半光亮,⾊泽佳,釉内含有极细⽓泡,⽆纹⽚。

胎⾻较粗,断⾯有⼩⽓孔,底⾜呈黄⾊。

作者1960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4)S-004 南宋菊花瓣碗残⽚:釉呈淡粉青微带蓝⾊,较厚,半光亮,⽆纹⽚,釉内含有极细⽓泡。

胎滑较粗,断⾯不规则,底⾜呈黄⾊(略红)。

作者1959年在龙泉⼤窑古窑址采得。

(5)SG-1、SG-2、SG-3龙泉哥窑残⽚:釉⾊较官窑稍浅,呈半光亮,釉层较厚,釉⾯纹⽚较⼩;胎断⾯呈浅灰⾊,底⾜呈褐⿊⾊。

系作者最近才收集到的标本。

(6)SG-4 南宋龙泉⿊胎青瓷碗残器:制造规矩,釉呈灰青⾊,较厚,有⼤纹⽚,釉⾊晶润。

胎⾻薄(仅为釉厚度⼀半)⽽坚实,质颇轻,底⾜匀和圆净,呈⿊⾊。

系哥窑产品。

1959年由浙江省⽂物管理委员会提供。

(7)G-2 1959年⽣产的的菊花瓣⼩碗、釉呈⾖青,较薄,玻璃光泽,⽆纹⽚,釉内⽓泡较多且⼤。

龙泉青瓷茶具烧制不理想问题的初步探析

龙泉青瓷茶具烧制不理想问题的初步探析

龙泉青瓷茶具烧制不理想问题的初步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龙泉青瓷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青瓷在茶具制作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历史上,龙泉青瓷茶具曾经备受推崇,被誉为“东方瓷器之冠”,深受古代文人雅士的钟爱。

近年来,人们发现龙泉青瓷茶具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现象,比如色泽不均匀、釉面不光滑等问题,影响了其整体质量和观赏价值。

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也促使研究者们对龙泉青瓷茶具的烧制工艺进行深入探讨和改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龙泉青瓷茶具这一珍贵的传统工艺,我们有必要对其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望龙泉青瓷茶具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背景介绍】1.2 问题提出龙泉青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人们发现,部分龙泉青瓷茶具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现象,比如开裂、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质量和美观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龙泉青瓷茶具的市场竞争力,也损害了龙泉青瓷这一国宝级文物的声誉。

针对龙泉青瓷茶具烧制不理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其原因,找出解决方法,保护和传承这一中华传统文化。

本文将通过对龙泉青瓷茶具的历史进行梳理,探讨其烧制工艺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烧制不理想的原因,剖析影响烧制的外部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为龙泉青瓷茶具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问题提出】2. 正文2.1 龙泉青瓷茶具的历史龙泉青瓷,又称汝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龙泉青瓷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龙泉窑就以烧制青瓷而闻名于世。

唐代龙泉青瓷以其淡雅清新的色调和纤细的造型而备受赞誉,成为了当时宫廷贵族喜爱的瓷器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宋代是龙泉青瓷茶具的鼎盛时期。

宋代青瓷茶具在工艺和品质上达到了巅峰,被誉为瓷器中的经典之作。

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

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

CeramicArt陶瓷艺术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梅丽玲(浙江天丰陶瓷有限公司,龙泉323700)摘要:瓷器是最古老、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品之一,通常是将黏土烧热变硬而成的器皿和工艺品。

龙泉青瓷就是浙江龙泉人民利用地理优势和智慧所制造的瓷器珍品。

发展龙泉青瓷文化,不仅要继承传统工艺,而且需要吸收现代先进文化理念。

本文将从汲取传统工艺精华,弘扬龙泉青瓷文化;革新设计理念,打造青瓷品牌文化;创造独特的陶瓷艺术造型,做好外包装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谈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方案,并提出个人见解。

全球化文化语境;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传承;拓展1前言龙泉青瓷兼具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艺术历史 悠久,在世界享有盛名,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 民就烧制出了美观的青瓷。

南宋时期,龙泉窑日益兴盛,龙泉青瓷透明如镜,光亮莹润,明彻如冰,随着历史的推 移和工艺的发展,龙泉青瓷制品更加精美。

基于全球文 化语境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龙泉青瓷民间基金项目: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资助,龙泉市科技局项目资助,基金编号:L Q Q C2016009; K J—002。

手工艺,必须重视继承传统工艺,革新设计理念,创新陶 瓷艺术造型,提高龙泉青瓷制品的审美价值。

2汲取传统手工艺精华,弘扬龙泉青瓷文化让龙泉青瓷制造工艺在全球化语境下立于不败之 地,首先要汲取传统手工艺精华,研究龙泉青瓷发展史,继承不同时期的青瓷制造经验。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浙 江龙泉人民就运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与自然条件,汲 取瓯窑、越窑和婺窑的陶瓷制造工艺烧制青瓷,这一时 期的青瓷皆为灰胎青黄釉,莲瓣碗、鸡冠壶和鸡首壶等青瓷制品呈半透明状,由黄色、绿色和青色三种颜色的 铅釉组成,所制陶器上往往绘有美丽的花朵和精美的图 案,凝聚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

到了五代和北宋时期,青瓷制造工艺日臻成熟,出现了淡青色釉,釉药已发展成熟,烧制温度充足,所制青 瓷质地坚硬而薄,线条流畅,杯盘、碗碟、酒盅、瓶罐等青 瓷器皿使用也极为普遍。

龙泉青瓷发展现状研究的开题报告

龙泉青瓷发展现状研究的开题报告

龙泉青瓷发展现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龙泉青瓷是中国古代优秀的陶瓷品之一,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早在
唐代就已经声名远扬,并被称为“天下第一瓷”。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
泉青瓷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生产工艺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

然而,随着国内外陶瓷市场的竞争和多样化需求的出现,龙泉青瓷的市场占有
率逐渐下降,迫切需要进行技术改进和产品创新。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研龙泉青瓷目前的现状,确定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
挑战,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如下:
1. 了解龙泉青瓷的历史、产地、制作工艺及特点;
2. 调研龙泉青瓷在国内外市场的现状和市场需求;
3. 探究龙泉青瓷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4. 分析龙泉青瓷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调研研究法:对龙泉青瓷历史、产地、制作工艺、特点等方
面进行全面的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

2.实地调研法:走访龙泉青瓷产地、企业和其他陶瓷相关机构,了
解其生产情况、问题和未来发展规划。

3.问卷调查法: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广大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发放
问卷,了解龙泉青瓷在市场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

四、研究意义
研究龙泉青瓷的发展现状,对于推动龙泉青瓷产业的发展和探索龙泉青瓷更多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龙泉青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宽龙泉青瓷在市场中的应用,促进龙泉青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青瓷的市场分析

青瓷的市场分析

青瓷的市场分析
引言
青瓷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瓷器,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理风靡古今,被广泛收藏和应用。

本文将对青瓷的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当前的市场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背景
青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青瓷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市场规模
据统计,近年来青瓷市场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国内古玩市场和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青瓷的成交额持续攀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青瓷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超过数亿元。

市场需求分析
青瓷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受到了广泛的收藏者和投资者的青睐。

不仅在国内市场受欢迎,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需求。

青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具有一定的投资潜力。

市场竞争分析
青瓷市场的竞争主要来自于传统的瓷器厂家、收藏爱好者、以及一些新兴的艺术家。

各个厂家和个体在产品设计、制作工艺、以及销售渠道上展开竞争,市场格局较为复杂。

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国际化进程,青瓷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青瓷产品有望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如礼品、装饰品、甚至工艺品。

同时,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和创新设计,青瓷产业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结论
综上所述,青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青瓷生产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以应对市场挑战,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针对青瓷市场的市场分析文档,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泉青瓷市场拓展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我国有着渊源的历史,最早的原始青瓷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青瓷真正开始载入史册则是在南朝时期。

根据可靠例证表明,龙泉青瓷最早正是从南朝开始的,在历经五代、北宋的积累之后,于南宋时期获得历史性发展,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工艺上都进步卓著,使龙泉青瓷蜚声海内外。

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洗礼,龙泉青瓷不但没有被人们遗忘,反而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高雅的品味越来越受到喜爱,而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更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的龙泉青瓷,除了承载经济意义之外,还承载了文化意义。

作为为数不多的保留至今还极具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传统工艺,龙泉青瓷的市场表现和竞争力无疑受到很多的关注。

笔者希望,通过对龙泉青瓷市场的拓展研究,不但能为龙泉青瓷的市场拓展提供新思路,也能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将传统工艺现代化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生产力而提供助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由于青瓷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工艺,主要的生产地和消费市场都在国内,因此关于青瓷市场的研究,国外学者涉及的还相对很少。

对本课题进行大量研究的,主要还是国内的学者。

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说,学者们把大量的目光都投向了整个青瓷市场的深度调研和青瓷市场的投资前景分析上,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类:
1、中国青瓷行业的发展环境研究。

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考察,具体地分析青瓷行业及其属性,包括行业定义、经济类型属性、国民经济依赖性、行业周期
属性等。

也探究经济和政策的发展环境对青瓷行业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方面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调整状况、国民收入状况;以及政策方面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应用政策五、财政税收政策、行业标准政策等。

2、中国青瓷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考察,根据国内青瓷行业的总体规模、产能概况、市场容量概况等具体情况,对国内的青瓷生产现状作出总体的把握和评估,并结合青瓷产业的生命周期以及市场供需状况,对接下来一定时期内的青瓷市场进行预测。

3、具体某一年份的青瓷市场分析研究。

这一类的研究成果通常是作为中国青瓷市场研究的年度报告而呈现的,采取深入而全面的调查方式,以具体而详尽的数据及文字资料为支撑,全面反映在作者所考察的年度里中国的青瓷行业,包括政策状况、市场规模、供需状况、价格状况、主要生产者等各方各面的情况。

4、青瓷产业投资策略研究。

从这个角度展开的青瓷研究,力图在通过了解国内青瓷产业的现状与前景后,重点提出如何就青瓷行业进行投资。

目前的青瓷产业投资策略研究,主要关注产品定位策略、产品开发策略、渠道销售策略、品牌经营策略。

(二)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根据上述罗列出的目前我国青瓷行业的研究主要方向来看,大部分都集中在青瓷的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具体年度研究、常规投资策略上,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历史和当下的发展状况,而关于青瓷行业的创新和市场拓展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如何进行具体操作方面,则很少有涉及。

笔者认为目前的青瓷研究,虽然对深入认识青瓷、投资青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起到促进青瓷创新发展、拓展青瓷的新兴市场的推动力作用上,还有所欠缺。

针对目前国内对青瓷研究的这一稍显薄弱之处,我将本论文的论题放在青瓷市场的拓展研究上,重点分析了龙泉青瓷目前的市场状况,以及就如何进行市场拓展提出了几点想法和建议。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论文将对龙泉青瓷市场进行以下分析研究:历史沿袭、经济文化意义、近五年的发展情况、发展的优劣势机遇风险分析、拓展市场的具体建议。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龙泉青瓷市场近年发展梳理、发展状况SWOT分析、针对市场拓展提出的可行化建议。

(一)论文基本框架
1.龙泉青瓷概述
1.1龙泉青瓷的产生和历史沿袭
1.2龙泉青瓷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2.2008-2012年龙泉青瓷产业发展分析
2.1生产状况分析
2.1.1龙泉青瓷行业总体规模
2.1.2龙泉青瓷行业产能概况
2.1.3龙泉青瓷行业市场容量
2.2供需监测分析
2.2.1需求分析
2.2.2供给分析
2.2.3市场特征分析
2.3龙泉青瓷市场竞争格局与厂商市场竞争力评价
2.3.1竞争格局分析
2.3.2主力厂商市场竞争力评价(产品、价格、渠道、品牌)
2.3.3竞争绩效分析
3.龙泉青瓷行业发展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3.2劣势分析
3.3机会分析
3.4风险分析
4.龙泉青瓷行业市场拓展建议
4.1瓷器产销层次化(高端、中端、低端)
4.1.1艺术瓷器日用化
4.1.2日用瓷器艺术化
4.2品牌竞争核心化
4.3宣传公关加强化
5.结语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龙泉青瓷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系统完整的发展变化历史研究,对至今尚无定论的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做深入考证,对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进行传承,并结合当今龙泉青瓷的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创新性研究,都是学界应当完成的课题。

本论文致力于通过对龙泉青瓷市场近几年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在充分掌握学界对龙泉青瓷的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基础上,为龙泉青瓷的市场拓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难点:首先,调查问卷设计有难度,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消费者对于龙泉青瓷产业的了解程度、态度变化情况、产品持有情况等,有的衡量标准不太容易量化和区分化,需要在制作问卷之前先通过研究之前的问卷来获悉消费者的大概情况,有目的地制作适用性强的调查问卷。

其次,关于龙泉青瓷市场拓展的建议提出有难度,作为本文的重点,具有可行性的市场拓展建议要在综合分析所有资料,进行大胆的创造性设想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是本文的最重要的难点。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从生产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以及主要厂商的竞争力状况三个大方
面系统地梳理龙泉青瓷产业在2008-2012年的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龙泉青瓷产业进行SWOT分析,具体地罗列出了它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风险。

为后文中对龙泉青瓷的市场拓展而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奠定科学可靠的理论基础。

2、通过全面研究龙泉青瓷产业概况和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就如何进行市场拓展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提出至少三点的合理化建议,为有效拓展龙泉青瓷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提供新思路。

四、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首先,本文在资料搜集方面主要采取案头分析法,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把历年来学者们对龙泉青瓷的研究成果、调研成果,特别是近五年以来的龙泉青瓷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再按照一定的条理归纳总结。

从理论和全局的高度把握好龙泉青瓷的概况和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为写好论文打下坚实的理论资料基础。

其次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普通消费者对龙泉青瓷产业的了解。

通过对比消费者对龙泉青瓷产业不同方面的了解差异,总结出龙泉青瓷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风险、潜在可开发市场价值等。

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将上述的研究过程进行一个整体的总结,通过全面分析龙泉青瓷产业的发展状况,掌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针对青瓷产业的市场拓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完成论文。

五、预期研究成果
在收集整理现有关于龙泉青瓷产业的信息资料后,重点对近五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具体的分类研究,并作出最新的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具有创造性地为拓展龙泉青瓷市场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建设性意见。

六、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2013年2月20日-2013年2月28日分析题目,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13年3月1日-2013年3月5日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3年3月6日-2013年3月15日相关资料的收集、调查,并开展研究。

2013年3月16日-2013年3月31日撰写论文框架、大致内容,形成初稿2013年4月1日-2013年5月1日修改论文具体内容并完善论文内容
2013年5月1日-2013年5月31日整理文档,做成电子版论文,准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