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初生演替每日一题新人教必修3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同步练习

群落的演替1.初生演替。

从一个未被生物占领过的原始裸地或湖泊开始的演替称为初生演替。

初生演替一般说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很多阶段。

(1)地衣阶段。

这是最早的阶段,在没有任何生物的地方,地衣可以生活,它极耐干旱,可长在岩石上,并能溶解岩石,从岩石中摄取矿物质(无机离子),也能吸收雨水中溶解的矿物质。

地衣中的藻类或蓝藻部分在有雨水时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地衣死后,它的残体为细菌所分解,残体中的矿物质又可为别的地衣所用。

岩石风化而成的碎屑,如果没有地衣存在,则被风雨吹洗而失去。

有了地衣,碎屑为地衣所阻留,碎屑和矿物质、地衣死后生成的腐殖质以及细菌等,日积月累而形成岩石表层的土壤。

有了土壤,就可以把雨水留住,这样就为苔藓一类植物创造了生存的条件。

地衣的这种“开创”作用使它获得了“自然群落的先驱者”的美称。

(2)苔藓阶段。

地衣为苔藓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苔藓在雨水充足时可进行光合作用,大量生长,在天气干旱时以耐旱的孢子度过这一不良季节。

苔藓植物比地衣能更好地利用日光,繁殖力也强,因而它们终于顶替了地衣而居于主导地位,而岩石风化产生的颗粒也被更有效地保存于原地。

苔藓死后的残体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而产生腐植酸类物质和各种矿物质。

前者有分解岩石的作用,后者被保存于土壤中或被新一代植物所吸收。

所以这一阶段是含有细茵、真菌、腐植酸、无机盐等物质的土壤逐步形成的阶段。

同时一些动物如螨、蚂蚁以及蜘蛛等也逐渐出现。

(3)草本植物阶段。

当土壤厚度增加到足够保持湿度的时候,草本植物的幼苗就能够存活,并逐渐发展而取代苔藓。

这时,昆虫、蜗牛等低等动物以及小型的哺乳动物开始侵入并各自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土中的营养物也逐渐丰富起来。

(4)灌木阶段。

首先出现喜光的灌木,灌木大量发展,而草本植物逐渐衰败下来。

随着草类的衰败,昆虫种类也将略有减少,而鸟类则由于树木提供了浆果及掩蔽所而增多。

(5)树林阶段。

在灌木丛中,乔木生长起来,最终占有优势。

乔木的树冠连成一片,其下荫蔽而缺少日光,一些耐阴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继续生存下去。

2021年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基础过关知识点一演替的类型1.下列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森林、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3.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4.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知识点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5.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已于2003年1月20日正式施行,颁布本条例的依据主要是 ( ) A.由于粮食价格太低,而木材价格高 B.群落演替具有方向性,人类活动可随意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C.保护环境,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D.生物群落可以演替,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的演替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历程短 B.人类活动总是降低群落的丰富度C.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D.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低等生物演变成多种高等生物的过程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的演替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D.一般来说,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生物种类会减少8.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能力提升9.如图是某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物种数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 )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D.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10.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到甲、乙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1.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含答案第4节群落的演替目标导航1.结合材料分析,描述群落的演替过程。

2.结合实际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一、演替的类型(阅读P78-80)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乔木。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阅读P81)1.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方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引入等均会使生物群落退化。

2.人类活动合理方式: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人类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3.影响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阅读P82)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明确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以提高林草覆盖率。

判断正误:(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2)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3)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5)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人类活动不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答案(1)×(2)×(3)√(4)√(5)×一、群落演替1.群落演替的类型(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具有可预见或可预测性。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逆的变化。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第4节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综合训练第4章第4节及答案

第四章第4节一、选择题1.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某地因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上面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上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答案] A[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因此A项所述属于初生演替,B、C、D项所述都属于次生演替。

2.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 )[答案] B[解析] 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最终形成森林,此时的群落丰富度已达到顶级,趋于稳定。

3.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答案] C[解析]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4.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结果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答案] B[解析] 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还存在,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练习与解析2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练习与解析2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群落的演替练习与解析21.植被随纬度(从南到北)和海拔(从平原到高山)的增加而发生的演替变化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混交林→针叶林→苔原荒漠B.苔原荒漠→针叶林→针叶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叶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D.苔原荒漠→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叶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解析: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群落的演替,随纬度从南向北,海拔从平原到高山,气温逐渐降低,所以其植被的变化也应与此相适应,纬度最低的地方应是常绿阔叶林,再升高应为落叶阔叶林,依次为针叶阔混交林、针叶林、苔原荒漠。

答案:A2.下列对群落的稳定性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的自我维持能力B.一般来讲,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了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C.如果一个群落能够抵抗住干扰,那么它就不会发生演替D.一个群落的抵抗能力强,那么它的恢复能力也很强解析:该题考查群落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

演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但不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

一般来讲,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了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

这时群落的结构最复杂、最稳定,只要不受外力干扰,群落就会保持原状。

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的自我维持能力,包括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两个方面。

如果一个群落能抵抗住干扰,那么它就不会发生演替。

如果一个群落具有恢复力,那么在受到干扰后,它就会借助于演替过程恢复稳定,从此可以看出两种能力是成负相关的。

答案:D3.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解析: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的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这样,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提分必做】高中生物 专题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

【提分必做】高中生物 专题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表比较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A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群落的自然演替无规律无方向可循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3.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1.【答案】B【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A项正确;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改变,因此演替受外界因素的影响,B项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C项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使群落结构更加完善,即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D项正确。

最新高中生物专题初生演替每日一题新人教版必修3

最新高中生物专题初生演替每日一题新人教版必修3

初生演替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以下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说,不正确的是A.灌木阶段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C.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是取代草本植物的重要要素D.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参考答案】B1.以下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构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许多植物B.河流由于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峻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2.以下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说,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反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构成制造了相宜环境3.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必然的时间就会演替出森林。

以下相关叙说错误的是A.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存在群落的顺次取代景象B.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属于原生演替,它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C.森林中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品种添加、数量增添4.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A.地衣阶段B.苔藓阶段C.草本阶段D.灌木阶段5.以下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说中,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先出现次生演替,后出现初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反1.【答案】A【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本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本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A项正确,B项、C项、D项错误。

高中生物章节练习人教版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高一生物试卷与试题

高中生物章节练习人教版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高一生物试卷与试题

高中生物章节练习人教版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4节 群落的演替试卷总分:70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5分]-----正确答案(A)1.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A 草原的放牧演替B 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C 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D 以下哪一项是原生演替的例子?[5分]-----正确答案(C)2.藓→地衣→草本植物A 地衣→草本植物→藓B 地衣→藓→草本植物C 草木植物→藓→地衣D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5分]-----正确答案(D)3.有规律A 可预测B 有一定方向C 永远进行,无终止D 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5分]-----正确答案(D)4.竞争A 捕食B 共生C 演替D 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5分]-----正确答案(D)5.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A 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B 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C 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D 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

云杉长成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用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 )[5分]-----正确答案(B)6.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A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B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难度C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D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5分]-----正确答案(D)7.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A 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B 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C 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D 如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初级)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5分]-----正确答案(A)8.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A 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二、非选择题参考答案:(1)滥捕乱猎、滥采乱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围湖造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生演替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灌木阶段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C.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是取代草本植物的重要因素
D.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
【参考答案】B
1.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2.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3.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演替出森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存在群落的依次取代现象
B.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属于原生演替,它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
C.森林中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数量减少
4.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
A.地衣阶段
B.苔藓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
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先出现次生演替,后出现初生演替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五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1.【答案】A
【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A项正确,B项、C项、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群落演替存在群落的依次取代现象,A正确;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属于原生演替,它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B正确;森林中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数量增加,D错误。

5.【答案】B
【解析】初生演替先出现,然后才会有次生演替,A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着更替,即优势取代的过程,B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是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五个阶段,C错误;人类活动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