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二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歌词二首》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歌词二首》教案本教案针对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歌词二首》这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首歌曲的歌词,培养其音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这两首歌曲的歌词,了解歌曲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2.能够听辨出歌曲的主旋律,表达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歌曲一:《红楼梦》插曲《秦淮河畔》1.歌曲简介:该歌曲是中国电影《红楼梦》中的插曲,歌曲以苏州的秦淮河为背景,表达了黛玉离开贾府后在秦淮河畔吟诗作对的情景。
2.歌曲歌词:见课本第59页。
歌曲二:《离开地球表面》1.歌曲简介:该歌曲是中国知名歌手邓紫棋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科幻题材为背景,表达了离开地球表面去寻找自我和追求未来的情感。
2.歌曲歌词:见课本第60页。
教学方法1.听力训练法。
通过听歌曲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和节奏。
2.表演训练法。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3.讨论交流法。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与同学共同探讨和分享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环节1.老师出示《红楼梦》和《离开地球表面》的歌曲名,并简单介绍一下两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老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聆听,并在听完之后,简短介绍一下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步:歌词理解1.将《秦淮河畔》和《离开地球表面》的歌词分别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阅读歌词,并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听音乐时,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重发音和语感培养。
第三步:表演训练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的一段歌词进行表演,重点表达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在表演的过程中,老师注重指导学生的发声和节奏,同时加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语感。
第四步:交流讨论1.将学生再次分组,让他们就歌曲的故事情节、歌词中难理解的词汇和短语等进行讨论。
歌词两首 我爱你中国

三、歌词两首《天路》与《我爱你.祖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整堂课的设计从“情”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充分运用教学中各种环节,通过“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感受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从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另外引导、启发、提问都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将学生领入歌词情景之中,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天路》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音色有表情地朗读或演唱。
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朗读、演唱。
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2、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示意图:教学过程:一、1、播放歌曲《走进西藏》。
2、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
二、导入1、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
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
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藏族歌曲——《天路》(多媒体显示)2、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
(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3、多媒体显示青藏高原风光画面。
三、1、播放韩红演唱的《天路》视频,整体把握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分两部分跟录音朗读。
二十八 歌词二首《我的中国心》教学设计

我的中国心【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
2.体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难点: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
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情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那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二、欣赏歌曲播放歌曲。
这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
30多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走进作者1.词作者简介:黄霑香港著名作家、词曲作家。
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从事媒体工作数十年,有“鬼才”之称。
2. 歌曲简介:1984年1月,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华访问,发表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主权。
这一年(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凭一曲《我的中国心》第一个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香港演员,并让这首歌曲红遍大江南北。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
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全班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精读品析:1、这首歌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吟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海外游子“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离开祖国已不知多少年,有的甚至从未踏上过祖国的河山。
六年级上语文歌词两首—我的中国心教案

目标:学生了解和表达对中国的爱和自豪之情。
一、活动导入
先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回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二、整体学习
1.整首歌曲的歌词以及歌曲表达的意思
导入问题:歌曲中主要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表达?
2.理解歌词
结合歌曲中的歌词,带领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3.分段赏析
分段欣赏歌曲,并分别解释其中的歌词。
三、个别学习
1.个别学习歌曲歌词
将歌词分成若干部分,由学生分别阅读和解释。
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2.模仿创作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的感受和理解,模仿歌曲的形式和风格,创作一首歌曲的歌词,表达自己对中国的热爱之情。
四、展示与交流
学生将自己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并介绍自己对中国的理解和感受。
五、复习与巩固
回顾歌曲《我的中国心》和学生创作的歌词,让学生再次表达对中国的爱和自豪之情。
六、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收集和了解其他表达对中国爱和自豪之情的歌曲,并进行欣赏、比较和分析。
歌词二首《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歌词二首《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歌词二首《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内容。
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
3、指导学生读书。
教学过程:
1、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讲解本首歌词的写作背景。
在此基础上,学生欣赏歌曲,从中体会歌词充满战斗豪情,奔涌着奋勇抗战的激情。
2、教师范读,强调读时注意事项,要读出激情。
3、学生齐读,指名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
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作者是通过两部分进行表达,先描绘了抗战时期黄河的宏伟壮观。
诗人勾画出一幅山河壮丽,人欢马跃,气势磅礴的抗日画面。
再写描绘抗日将士机智、勇敢战斗的情景,进而抒发了誓死保卫祖国的凌云壮志。
先总写“抗日英雄真不少”、再写英雄们的战斗姿态,最后抒发了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
《Into the Unknown》 教学设计

《Into the Unknown》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Into the Unknown》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和动人旋律的歌曲,它不仅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歌词也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这首歌曲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英语语言能力以及情感态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演唱《Into the Unknown》的旋律,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音准。
理解歌曲中的英文歌词,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相互交流和协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勇气,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准确演唱。
理解歌曲中的英文歌词,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复杂节奏的处理。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对未知的向往。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音乐要素和歌词含义,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教师通过范唱、范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魅力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模仿、演唱,逐渐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探索未知世界的视频,如太空探险、深海探索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当面对未知的世界时,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歌曲欣赏(5 分钟)播放《Into the Unknown》的歌曲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提问学生:“听完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3、歌曲讲解(10 分钟)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和创作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3歌词两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教科版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内容。
5、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
你知道是什么事吗?(九一八事变)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学生介绍九一八事变)我们再来一起看看一部纪录片。
(播放纪录片《多事之秋》的片段。
)日本侵略的铁蹄随意践踏我国领土,国民党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
实在可气可恨!(教师握紧拳头,气愤至极。
)在日本铁蹄的践踏下,东三省很快沦陷。
中国东北三省的劳苦大众携老带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流亡关内。
东北是他们的家乡,可此刻,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
这种情绪要倾吐,要爆发。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爱国志士勇敢的站出来,号召、组织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敌人进行坚强的战斗,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
张寒晖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笔,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
这首歌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
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首歌并迅速传遍全国,引起强烈的轰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
(放歌曲《松花江上》并配有相关画面,其中有劳苦大众扶老携幼逃亡、日本侵略者无情侵略的镜头。
)(学生听得认真,比较好地了解了这首歌词的写作背景。
)听完这首歌曲,你心情怎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松花江上。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板书课题,全体齐读。
二、初读感知1、自读歌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5课《歌词两首-长江之歌》liu精品PPT课件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 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 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 是“奔去”。
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全班齐读这二句。
说说你对这二句的理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 想了解什么。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 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 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 源泉是无穷的。
西师大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单元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 长江》主题歌的歌词。作者以雄 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 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 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dí zhī wǎ
涤 汁 n挽
洗涤 乳汁 挽留
选择正确的读音
• 哺(bǔ pǔ )育 • 依恋( liàn niàn ) • 磅 (bàng páng )礴 • 奔 ( bēn bèn )去
长江上中下游 划分示意图
上游
入
海
下游
口
中游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 源头冰川末端海拔5400余米。干流流经青、 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 10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 东海。支流还流过甘、陕、黔、豫、浙、 桂、闽、粤等8个省、自治区境内。干流全 长6300余公里,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 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歌词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歌词内容,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歌词,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
3. 初步学习写作较简单的自由诗。
【教学重点】1.准确地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感情。
2.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读出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学习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本篇课文属于特殊性的歌词,所以不需要教师讲解太多,教师只要体现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中自己领悟、自己体会,完成感情的自我升华。
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本课教学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将学生一步一步地领入课文中,然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课前学唱这两首歌,激发情趣,让学生总体感知歌曲内容。
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询并收集有关歌词作者、歌曲背景等资料。
(以上两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三、诵读这两首歌词,体会歌词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欣赏和朗诵歌词来感受歌词中的情感,通过讨论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学习歌词中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一、导入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
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灵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这两首优美的歌词。
二、教读《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一、)欣赏歌曲教师播放这首歌曲的MTV,学生欣赏。
(二、)整体感知1、交流课前预习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后,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词曲作者和歌手简介:叶佳修,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1955年出生于中国台湾花莲,1974年考入台湾东吴大学主修政治专业。
大一时就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歌《流浪者的独白》。
大学四年,叶佳修的文学和音乐才华得到充分展现,大学毕业时,他已出版了《叶佳修作词作曲演唱专辑》,成为台湾以个人命名、集词曲唱于一身发行音乐专辑的“开山鼻祖”。
2008年叶佳修获华语乐坛“终身成就奖”。
《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踏着夕阳归去》、《思念总在分手后》……叶佳修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如此的美,美得令人心神俱醉。
叶佳修说:“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我的歌能给人的心灵带来片刻的宁静与美好,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与满足。
”张明敏出生于1956的中国香港。
是香港著名的民歌歌手,因为他擅长演唱具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有“爱国歌手”之称。
其演艺事业始于1979年。
1984年,张明敏凭一曲《我的中国心》成为尽人皆知的香港著名歌手。
作品有《乡间的小路》、《梦驼铃》、《一剪梅》、《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爸爸的草鞋》、《中华民族》、《三月里的小雨》、《外婆的澎湖湾》、《垄上行》、《长城谣》、《故乡》、《故乡的风》、《我是中国人》等。
2、学生自由畅谈对这首歌的感受。
(三、)朗读歌词1、确定该首歌词的感情基调:强烈、深情、真挚。
2、深情范读歌词(配乐)听读要求:注意正字正音,节奏和韵律,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
3、练读后进行男女生赛读,读后师生共作简评。
(四、)细读品味1、这首歌一经演唱,立即被广为流传,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明确:《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这首歌词用浅白而形象的语言来抒写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唱出中华民族的心声,表达出深沉的中国情结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2、这种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歌词中是怎样体现的?(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
)明确:整首歌词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用独特的联想,精练的语言,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千万个中国人,凝聚为一个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五千年的文化是脉搏的大中国的形象。
第二部分:“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从来没变过”寥寥数笔,将中国经过的苦难历史和不变的民族气节概括了出来。
第三部分:“手牵手什么也别说--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再次强调了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是深沉的,中国情结是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其原因就是“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3、分析这首歌词的艺术特色。
明确:整首歌词运用了“黄土”、“长城”、“黄河”、“气节”等意象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语言大气、洒脱,气势磅礴,情感深沉。
对仗工整,结构上使用回环、反复的手法。
(五、)对比赏析请说出还有哪些脍炙人口的爱国歌曲,并谈谈你最喜欢其中哪一首以及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三、教读《隐形的翅膀》(一、)欣赏歌曲教师播放这首歌曲的MTV,学生欣赏。
(二、)整体感知1、交流课前预习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后,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2、学生自由畅谈对这首歌的感受。
(三、)朗读歌词1、确定该首歌词的感情基调:这是一首励志歌曲,唱出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心中那拼博的斗志、无穷的力量和不朽的梦想。
2、深情范读歌词(配乐)听读要求:注意正字正音,节奏和韵律,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
(四、)细读品味1、这首歌曲之所以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歌词深深地打动了人心,那么其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歌词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于挫折,满怀希望,携着梦想,勇于进取,不断追求的人物形象。
整首歌词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带我飞飞过绝望”。
那“一双隐形的翅膀”所带来的“无形的力量”,使“我”在逆境中绝不低头,乐观坚强。
第二部分:“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带我飞给我希望”。
那“一双隐形的翅膀”,承载着生命,承载着信念,伴我成长,带我翱翔。
第三部分:“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梦想因为持之以恒而开花,表达了经过努力实现自己理想的喜悦之情。
第四部分:“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再次强调了“隐形的翅膀”的巨大作用,“隐形的翅膀”,伴我左右,守护我成长,黑暗中点亮光芒。
2、歌词中多次出现的“隐形的翅膀”这个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讨论交流)明确:《隐形的翅膀》中那“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理解为“精神的力量”、“人生的梦想”、“积极向前的动力”、“坚定的信念”等。
只有心中有那“一双隐形的翅膀”,才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才能“飞过绝望”,让“所有梦想都开花”。
(五、)对比赏析1、教师出示范玮琪《最初的梦想》这首歌的歌词2、将这两首歌词进行对比阅读。
(学生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明确:这是当下流行的两首励志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它们以丰富的内涵为我们诠释了“信念”的重要作用,且告诉我们:尽管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然而如若没有坚定的信念,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尽管我们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都是晴天,但是坚实的行动却可以产生不可小觑的力量。
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坚持自己的信念,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就一定会越过惊涛骇浪,到达成功的彼岸。
两首歌词都用“隐形的翅膀”比喻人们坚定的信念。
没有翅膀的鸟儿,不能翱翔于蔚蓝的天空;没有坚定信念的人,难以达到梦想成真的领地。
“隐形的翅膀”这一意象的选择,新颖独特,内蕴丰厚。
《最初的梦想》的歌词,连用了两个假设,表明了“信念”的重要性;接着以真诚的呼吁,告诫人们要把“梦想紧握手中”,要朝着“最想去的地方”坚定地前行,不能半路上止步,要固守一个坚定的信念,“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
《隐形的翅膀》则以简明的语言,细腻地勾画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使我们聆听到一曲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
生活的创伤使他疲惫不堪,但他却没有伤心流泪,而是将一种坚定的信念扎根在心中,于是他从痛苦绝望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并从艰难困境中奋起站立,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美好的驿站终会到达,成功的喜悦使他感到追逐的生命“歌声多嘹亮”,更使他坚定了信念的执著和虔诚,“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两首歌词都是昂扬奋进、自强不息的强者的心声,《最初的梦想》直抒胸臆,《隐形的翅膀》含蓄凝重。
四、拓展延伸(一、)当堂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歌词,可以选择以下主题:1、为本班创作一首班歌。
2、青春与梦想。
(二、)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堂诵读。
五、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一、二题。
2、课外观看电影《隐形的翅膀》。
附录:最初的梦想歌手范玮琪作词佚名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有隐形翅膀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可以在疲惫的时光闭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就像好好睡了一夜直到天亮又能边走着边哼着歌用轻快的步伐沮丧时总会明显感到孤独的重量多渴望懂得的人给些温暖借个肩膀很高兴一路上我们的默契那么长穿过风又绕个弯心还连着像往常一样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放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