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邮票图案上的错误
邮票资料

错票世界上有很多邮票都有错误,其中有的是因为印刷失误,有的则是因为设计者的疏忽导致邮票的内容产生谬误。
而前者导致的,通常会让这枚邮票身价倍增,世界上许多珍邮都是因此而来的。
后者也并不鲜见。
智利在19世纪末发行的一套哥伦布邮票中,哥伦布留着大胡子。
1937年,法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300周年的邮票,邮票主图是笛卡尔肖像与其名著《论方法》。
邮票上图书的法文名字出现了错误。
1951年,波兰发行了一套巴黎公社纪念邮票,误将作曲家顿勃罗夫斯基〃亨利克的头像当作军事家顿勃罗夫斯基〃雅罗斯拉夫画在邮票上,该错误直到1962年才改正过来。
1956年,东德发行的一套纪念音乐家舒曼逝世100周年的邮票中,误将舒伯特的曲谱作为舒曼的曲谱采用在邮票上。
1959年中国发行的《开国大典》邮票中天安门城楼少画了一个廊柱。
1961年中国发行的纪88《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邮票中的南昌八一大楼画成了三层楼,实际上应为四层楼。
1968年中国发行的文革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中中国地图轮廓画错(见图)。
1972年,古巴发行了一套航海史邮票,其中一枚苏联列宁号破冰船在北极海域航行的邮票的背景中出现了企鹅。
小知识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
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己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
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
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
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邮票上的国名: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
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
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
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
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
新中国十大错休邮票

新中国十大错休邮票1.纪20《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错体邮票1953年2月14日发行。
该票的名称上有“苏联”两字为错误,因为前苏联是1922年底才成立的,1917年十月革命时还没有前苏联。
邮电部发现错误后于2月12日通电要求停售这套邮票,但个别地区处理不及时,导致少量错票售出。
1989年长沙举办的拍卖会上该套新票以1.2万元成交。
纪20《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错体邮票纪20《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错体邮票-票稿2.特15《天安门放光芒》错体邮票1956年6月15日发行。
因有人指出该票图案天安门上空的万道光芒像原子弹爆炸,缺乏祥和气氛。
于是邮电部在6月12日急电各地收回此票,但仍有少量流入社会。
1993年北京拍卖过一枚,底价7万元。
现每枚新票价值10万元以上。
3.纪54《第五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错体邮票1958年9月1日发行。
因大会改名为“国际学联第五届代表大会”,故提前印制的邮票名称不符被取消发行。
邮电部门于8月28日发出急电要求各地停售此票,但有极少数地方提前出售,致使少量错票流入社会,目前,该套新票市场价超过10万元。
4.纪92《古代科学家》(蔡伦)“前”字错体邮票1962年12月1日发行。
邮票上由于蔡伦出生年代不可考,故在“公元”之后打了一个问号,但在制版时却成了“公元前?”,在印刷时又漏刮了全版中的一枚,以致出现一枚有“前”字的错票。
由于错票混在全版50枚之中,一时难以发现,等发现通知收回时,已有部分售出。
1993年北京拍卖此枚旧票,成交价为3450元。
5.《全国山河一片红》错体邮票1968年11月25日发行。
该票有大小两种规格,大型56×38毫米为横幅,据说它只印了一版,供审查用,后认为尺寸太大,改为直幅小型40×30毫米。
然而就在邮票首发日就有人指出票题概念不准确(涉及台湾),容易引起误解,于是邮电部急电各地停止发售。
但由于少数邮局未能及时通知营业员停售。
中国错版钞币大全

中国错版钞币大全《中国错版钞币大全》是集合了一部错版钞、错版币大全套,收录一枚错版纪念币、第二套人民币错版钞、第三套人民币错版钞、人民币对照币、人民币错版钞、外汇兑换错版钞、澳门三错钞.【藏品一】一枚错版纪念币:1枚此枚纪念币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国徽、年号,背面图案则是鲜花衬托下的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本、“宪法颁布十周年”及“1982-1992”主题文字。
该纪念币的原意是想表达纪念1982年的新宪法颁布十周年,但少了一个“新”字,而实际上我国第一部宪法在1954年就已经颁布,这样一来造成时间误差长达38周年!所以,将“宪法颁布十周年”改为“新宪法颁布十周年”似乎更为确切。
本枚纪念币,体现了“国家根本意志的宪法”和“国家名片的流通纪念币”的双重争议概念,具备高层次的考证性、鉴赏性、收藏性和纪念性。
【藏品二】第二套人民币错版钞12枚第二套人民币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开始发行。
于1962年4月退出货币舞台正式进入人们收藏视野。
因年代较远、存世量少等因素现市场价已越40万。
在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11种券别中,贰圆券、伍角券尤受藏家青睐。
究其原因,发现第二套人民币贰圆券票面上的“贰”字两横印在“弋”的左肩上,而伍角券正面面值处的“角”字的一竖没有露头,中间成了“土”,分别与现代标准字体“贰”、“角”的写法不相符,直到80年代国家发布标准简化字方案,才把“贰”的写法统一起来。
这在钱币收藏界颇具争议,也因此深受广大藏友的极度关注和青睐。
【藏品三】升值之王第三套人民币错版钞:40枚第三套人民币吉祥十连号伍角券、吉祥十连号贰角券第三套人民币中伍角券和贰角券存在叠加及双重的“争议概念”,比如,在贰角劵钞劵上,面值数字“贰”在写法上将两横印在了“弋”上,与现代标准字体中“贰”的规范写法不相符;伍角券和贰角券又双双都在正面面值处出现了“角”字一竖没有露头,中间成了“土”的现象,此处也因字体与国家发布的标准简化字方案中的标准写法不统一,同样也备受争议。
新中国邮票文字上的错误

新中国邮票文字上的错误新中国邮票精美绝伦,多姿多采,让人爱不释手。
然而,白玉微瑕,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邮票上常有出现一些文字上的错误、瑕庇,留下些许遗憾。
例如特45《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邮票第1枚的顺序号应该是“228”可有一部分邮票错印为“229”,与第二枚同号了;还有特54《儿童生活》邮票第8枚,其志号应是“特54(12-8)”,但有的却误为“特54(12-3)”了,等等。
这是广大邮人早已知晓的错误。
除此以外,新中国邮票文字上的错误还有好多处,可归纳为九个方面。
一、使用了不规范的汉字。
所谓不规范汉字,就是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中没有的汉字。
“贰”字是“二”的大写,是个表示数目的文字,现使用简化字“贰”。
“贰”字是“弋”字头,但在新中国早期的邮票面值标注中,有的将“贰”字写成了“貮”,成了“?”字头。
如《天安门图案变通邮票(东北贴用,第一版)》(普东1)第4枚2000元、第5枚2500元,第8枚20000元,《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旅大贴用)》(普旅1)第2枚20元,《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东北贴用,第二版)》(普东2)第1枚250元、第9枚20000元,《天安门图案(第三版)普通邮票》(普3)第2枚200元、第7枚2000元,纪念邮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东北贴用,东北币)》(纪2东)第4枚20000等旧人民币面值邮票,其汉字大写面值的“贰”字都写成了“貮”。
还有《工农兵图案普通邮票》(普8)第3枚2分、第4枚2 1/2分、第8枚20分,《天安门图案(第七版)普通邮票》(普9)第2枚2元、第5枚20元等新人民币面值邮票,其汉字大写面值的“贰”字也写作了“貮”。
以上不规范写法清共7处16枚邮票。
查字典、词典、辞海等书,这个“贰”没有异体字,也就是说没有“貮”这样的写法。
那么这个“貮”字是哪来的,这仅是多少年来民间广泛传的一种写法,由书法衍化而来。
尽管当时我国的人民币上也用了“貮”的写法,但毕竟属于非规范汉字,应当列入错字。
新中国珍邮一览

新中国珍邮一览新中国已经发行了各种邮票600多套。
在这琳琅满目的邮票百花园中,出现了一些可称之为新中国珍邮的“奇花异草”,相关刊物曾对新中国的珍邮进行了三级分类。
一级邮票:文革票《全国山河一片红》见图。
这套邮票本应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后被邮电部军管会发现有错误,急令撤销发行并收回,但有个別邮局提前出售,外流估计近一千枚。
目前新票一枚拍卖价约15万元,带厂铭的四方连。
据了解,存世量仅三件,价值80万元人民币。
蓝色“军人贴用”邮票,即“蓝军邮”;见图。
原定1958年8月1日发行,后未正式发行。
面值八百元(旧币),存世量50至100枚之间。
1994年北京拍卖会以80万元成交新票一枚。
发行志号为特15的《北京名胜》特种邮票的第3枚,8分天安门(放光芒);见图。
这套邮票于1956年6月15日发行,原第三枚因误印未发行,但流向社会約500枚。
1997年上海邮品拍卖会上,新票1枚底价28万元。
发行志号为纪54的《国际学联第五届代表大会》纪念邮票的第二枚,22分为错版票;见图。
这套邮票本应于1958年9月4日发行,后因名称有误而未发行,现存世约500枚。
二级邮票:发行志号为普5的《天安门图》邮票,新票国家牌价6000元;见图。
1951年4月18日发行,全套邮票6枚,现存世约为千枚。
目前中国集邮总公司結算价为新票每套37000元,拍卖价超过5万元。
发行志号为纪20的《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错版票);该票全套4枚,见图。
本应于1953年10月5日发行,但因名称有误而收回,外流约数千枚,现拍卖价新票一套15万元左右。
发行志号为纪92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2组)4分蔡伦像“公元前”变体票,见图。
这套邮票于1962年12月1日发行,原第一枚的版票误印蔡伦的生卒年份。
这枚错票现存世约数千枚,1997年时新票一枚曾以67100元成交。
发行志号为纪94的《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无齿票),见图。
1962年8月8日发行,全套8枚。
《错版珍邮》附录1

附录一1、“庚午马”错邮是1990年发行,因为设计中将马的右前腿画成向后的样子而成为生肖票中的唯一一枚错版邮票,此次《错版珍邮》中收录了一整版80枚“庚午马”更使其价值数倍翻升。
“香港中华二版孙中山像邮票”中的孙中山头像整体下移,且没有锯齿,现在此类邮票存世量较少,非常珍贵70多年来一直是广大集邮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错版珍邮。
纽约版“孙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在1996年5月20日的北京邮票拍卖会上,单枚“中山倒”以29万元人民币拍出。
2、“淮海战役胜利纪念邮票”这枚邮票错误的将淮海战役的起始日期由6日印成了9日。
一场几十万人参加的重大战役进行的万无一失,但却在一枚小小的邮票的设计上出了错,“淮海战役”邮票从而成为永久的错版珍邮。
更成为集邮爱好者钟爱的解放区邮票之一。
3、“山东二七建邮七周年纪念”邮票的图案是反映抗战时期交通员通过敌人碉堡封锁线情景,设计人员在敌人碉堡上设计了一面不太明显的日本旗,因图缩小后,旗帜太小,不易制版。
厂方征求其驻厂人员同意后,将日本旗放大比例制图、制版、印刷。
由于碉堡上过分突出了敌人的旗帜,其直径和旗面比碉堡还大,在政治上、技术上都是错的,经总局研究将正在印刷的五元面值邮票停印,但是为解放区应急之用,将印有日本旗的邮票还没有发行的运到济南由华东印刷公司用铅字“邮”字盖掉日本旗后再发行。
距“二七建邮”纪念邮票发行至今,已经有60多年,它是解放战争胜利的见证,更是新中国诞生前夕采用人民币币值的佐证。
4、“革命圣地·天安门”1961年发行的一套“天安门图”普通邮票中城楼上两侧的标语,缺少了正中间的毛主席画像。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城上的毛主席像早已与天安门城楼标语融为一体,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浑然天成、不可分割的经典记忆,而这枚邮票则与亿万中国人心中的天安门格格不入,显得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面对来自人民群众的疑问与建议,中国邮政从1973年对新的发行的天安门图案邮票均予以了更正,重新绘上了毛主席像。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身价20万元

龙源期刊网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身价20万元
作者:老桩
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19期
“全国山河一片红”是未发行邮票,又称“一片红”。
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产生的错版票。
原定1968年11月25日发行,全套1种,面值8分,图案为工农兵高举《毛主席语录》,背景
是一片红旗和群众欢呼场面,上方是一幅光芒四射的中国地图,地图上有“全国山河一片红”金色票名,彩色影写版,票幅30mm×40mm,齿孔11.5×11度,有背胶。
1968年9月,中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军代表,干部,群众三结合的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
为纪念这一事件,邮电部决定发行此票。
11月23日有人在北京提前购得此票,发现邮票上中国地图的轮廓画得不完整、不准确,未画西沙和南沙群岛,便向邮电部反映。
为此,又因将台湾省画成白色,与祖国大陆的红色不统一,邮电部军事管制委员会通令取消发行并向公众收回此票。
当时,发行和收回上交政治题材邮票的态度被视为政治立场的表现,先有不少地方提前发售,后又严厉查处私藏不交的集邮者。
因此,售出虽多但存世稀少,估计此票存世约1000枚左右。
越中银错片!迈向万元!“光栅错片”未来的珍邮品种!!!![邮票互动网论坛]
![越中银错片!迈向万元!“光栅错片”未来的珍邮品种!!!![邮票互动网论坛]](https://img.taocdn.com/s3/m/0355275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8.png)
越中银错片!迈向万元!“光栅错片”未来的珍邮品种[邮票互动网论坛]光栅错片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五个回收邮品,也是国家邮政局最后一个回收品种。
(09年10月1日国家邮政局不再发行邮票,由中邮集团发行)也是国家邮政局的关门邮品!光栅错片是“庆祝建国60周年”而发行的重大题材邮品,然而这么重大的题材又出现重大错误(作为主标题的“祝福祖国”居然少了“祝”字),实在解释不过去。
另据邮政内部高层透露,此光栅错片回收对外说法是漏印祝福“祝”字为借口,对内则按照严重的政治错误邮票进行回收,并由各个局长亲自把关回收!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光栅错片最严重的错误不在漏印一个“祝”字,而是在动感的天安门画面上有“天安门在摇晃”的视觉,大家知道摇晃久了就要倒塌,天安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这种寓意实在是不祥,这种错误比50年前国家邮政第一次回收的“天安门放光芒”邮票还要严重的多,回收也在情理之中!光栅错片作为众多错片的龙头,并且是国家明文回收的邮品,又是错片潜力不可小觑。
不同于其他错片,发行期短暂09年9月8日国家邮政局面向全国发行,09年9月12日下文回收。
仅仅四天,全国只有1/5的邮局到货,其它地区未到货,回收文件就已经下发了。
因有国家的明文回收,让光栅错片再集邮界名声大噪,人人都想得到一片,但是光栅错片只有8000片,光栅错片的数量实在是不可能做到!只能用价格的杠杆来均衡了!未来潜力巨大!就可能以一片红和光芒万丈的价格,来确立光栅错片珍邮的地位了!建国以来,发生政治性错误的邮品有三个:一是天安门放光芒(1 956年6月15日)(未发行)提前出售造成违规;二是全国山河一片红1968年12月25日发行(出售半日回收);三是祝福祖国光栅错片2009年9月8日发行(出售4日回收),据统计该片存世量约80 00枚左右,而全品的存世量就更少了!说光栅错片是神品恐怕没有几个人相信,正因为不知内情的人多,所以还没有感觉这是未来的珍邮,看不懂的人也多就不奇怪了!未来受追捧也是大势所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邮票图案上的错误新中国五十多年来发行的邮票,出现过一些图案上的错误,并曾陆续见诸报刊。
如纪88-2南昌“八一”大楼少画了一层,纪107圣马丁堂画成了圣马丁教堂,G43《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取经前穿上虎皮裙,1998-4《中国警察》中一位警察的手有六个指头等等。
造成这些错误,其原因有的是由于一时的疏忽,有的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有的是由于资料的差错,也有的是由于过分追求艺术上的需要,还有的是由于时代的烙印。
邮票不仅仅是邮资凭证,更是国家的名片。
邮票不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而且还传播着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
因此,邮票所要表现的内容应该力求真实,否则便会以讹传讹。
当然,必要的夸张也还是要的。
笔者喜爱新中国邮票,常常翻阅欣赏。
放大镜下,图案上的瑕疵,也有所发现。
对于发现的瑕疵,只是一孔之见,限于水平,恐有谬误,还望师友们不吝赐教。
一、肩枪应该在右面,左侧那能看得见。
稍懂一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军人肩背步枪有规范的标准。
垂直背于一侧肩上的叫肩枪,在右肩,枪在身后,右手拽住枪背带,位于带长的约三分之一处,使上面一段枪带几呈水平,手臂肘抵、夹紧枪身。
斜向背于另一侧肩上的称背枪(斜背枪),枪口朝上,枪柄在下,枪在背后,带在胸前,均自左肩斜至右胯,枪背带不需用手拽住。
普无号《“文革”普通邮票》第5枚“解放军”邮票,以葵花、红旗、天安门城楼和四射的光芒为背景,主图是一位解放军战士。
这位战士肩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左手捧着红色的毛主席著作,目视前方。
在画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步枪改变了原有的位置,跑到了左面,枪管及上面的刺刀出现在了头的左侧。
邮票上,这位战士稍侧向右面,如果是正确的肩枪姿势,这枪管及刺刀应当被遮住在右侧脑后,在头的左侧是绝对看不到的。
再细细观察,大概是为了使枪能看得见,步枪的背带画得很长,手上面的一段带子长度已挺过了手下面的那一段(也可能长度相等)。
这样的肩枪姿势对吗?有谁见到过,这个图案无疑是画错了。
二、握枪错位已不该,偏偏又忘子弹带。
纪17《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五周年》第2枚“陆军”邮票,主图案是一位头戴钢盔、胸部前挎着50式冲锋枪的陆军战士,这是一位解放初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形象。
但是,在这枚邮票上出现了两个错误。
第一,陆军战士握枪的左手位置错了。
50式冲锋枪挎在胸前应该右手握着枪柄,左手握在弹夹上方,这是规范的姿势。
而邮票上陆军战士的左手握在枪管上,这是明显的错了。
在新中国邮票上,挎冲锋枪的邮票还有九枚,其中有2枚的握枪姿势也有小瑕。
其一特13《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第6枚“国防”,其二普8《工农兵图案变通邮票》第5枚“陆军战士”,两枚邮票上都是一位挎着50式冲锋枪的陆军战士,粗看他们握枪的位置是对的,但细看你就会发现握弹夹左手的食指离开子弹夹按到了枪身上,这也是不对的。
这正确的、标准的50式冲锋枪挎枪姿势应该象特71《工业战线上的妇女》第5枚“女民兵”那样。
纪17-2的第二个错误是陆军战士虽然挎着冲锋枪,但却忘记了佩挂子弹带。
子弹带亦即子弹袋,是武器装备之一,与枪配套佩挂。
挎枪不佩子弹带,像个战士吗?没有子弹带,能上战场打仗吗?然而在这位战士身上根本找不到佩挂子弹带的痕迹——子弹带及其肩带,这是一个不该有的疏忽。
在邮票上,犯同样错误的还有几枚;纪17-3海军战士、纪75-3陆军战士、纪118-2女民兵、文18-1陆军和海军战士、J29-1女民兵,在他们身上都找不到子弹带。
尤其是文18-1邮票,图案上陆海空三位军人,陆军和海军战士肩着步枪,但均未佩挂子弹带。
图案上还有两位男女民兵,他们也肩着步枪,然而却都佩挂了子弹带。
同一枚邮票上,民兵佩了子弹带,军人不佩挂子弹带,这个画面真是奇怪,让人不可思议。
三、海军战士站岗哨,步枪不该上刺刀。
纪17《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五周年》第2枚“海军”,图案上是一位手持步枪的水兵在站岗放哨,步枪枪口上装着刺刀。
这个画面,从表面看无瑕可击,实陆上也有错,那就是步枪上了刺刀。
步枪的使用,在站岗、放哨、巡逻、射击训练、队列训练、持枪操练和行军等时,都是不允许上刺刀的,只有在练刺杀和战场上与敌人拼刺时才上刺刀,或者是从仗队、阅兵式和礼兵需要等时可以上刺刀。
因此邮票上给步枪上刺刀是不对的,使之出现了步枪使用的不规范状况。
这种不对的上刺刀情况,在新中国邮票上还有好几处,有特74-1、纪118-1、普无号-5、文18-3、文18-5、J20-5、J23-2、J29-1、T8-4和T23-2等等,这些邮票画面上的军人或民兵肩、背的步枪上都装上了刺刀,都应属于错误的画法。
诚然,步枪上刺刀可能是艺术夸张的需要,但这样的夸张没必要,不真实。
四、背包打成井字形,又把铁锹插倒了。
纪19《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第1枚“志愿军出国作战”邮票,描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队在刺骨的寒风中,行进在朝鲜国土上的情景。
行时的队伍有战车也有步行的战士,步行的战士背面背包,扛着枪,雄赳赳气昂昂,这是一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军图。
然而邮票图上却永久留下了两个小小的差错:一是背包绳扎错了,二是小铁锹插倒了。
军人背包的打法是有规矩的,背包打成长方形,即将被子的宽面和长面都摺叠为四层,外面用带子扎成纵二横三,也就是纵向捆两道带,在里;横向捆三道带,在外,被长的叠口在下。
邮票上,从最后面两位战士身上的背包来看,明显可以看出背包的横向仅两道带,打成了井字形,使图案错了。
背包的井字形打法,普通老百姓是常用的,但军民不能混了。
想不到的是,三十三年后,我国的邮票上,又再现了这样的错误,J117-1邮票上中国军队士兵背上的背包也打成了井字形。
“志愿军出国作战”邮票的第二个错处是小铁锹插倒了。
战士的背包上,可以插些鞋子、工具之类的物品,但有规矩。
象鞋子应插在横向三道带之间的纵向带里面,一上一下横插。
对于象锹、镐之类的工具,应柄在下锹、镐头在上从背包的上面往下插于横向三道带里面,使之行军时不会掉下来。
而邮票画面上,恰恰相反,后面两位战士背包上的小铁锹都是从下往上插的,柄在上,锹在下,都插倒了。
这样的插法,长途行军、特别是跑动时,铁锹不掉吗?五、涉江追击杀敌寇,缘何步枪拿左手。
纪19《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第3枚“涉江追击敌人”邮票,画面图案是十位志愿军战士冒着炮火在江水中冲锋向前追击敌人(其中二位为远景),在近景八位志愿军战士中,有六位或双手握枪,或右手持枪。
另外的两位虽然也都拿着枪,但是都拿错了。
倒数第一位是右手握着手,左手持步枪前进;倒数第三位为双手握枪,右手握在枪管处,左手手握枪柄。
这两位战士都握错了枪,前者应该右手持枪,后者应该左手握枪管右手握枪柄。
因为步枪肩也好、特也好都应在右边,所以手持必须右手。
只有在需要投手榴弹时,才由左手持枪。
那么双手握枪时也就应该是枪口朝左柄在右了。
六、巾帼站哨向大海,腰扎哪国子弹带。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其武器装备基本差不多,特别是重要的边防地区,部队和民兵一般都装备同样的武器。
特64《人民公社女社员》第6枚邮票“民兵”,图案是一位双手持枪在海岸边站岗放哨的女民兵,她飒爽英姿,警惕地注视着前方。
邮票画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的女民兵形象,画上她使用的是53式仿苏步骑枪,与之配套的子弹带是有肩带的腰围式子弹带,当时我国有的部队也还使用这种武器。
这种子弹带上缀有两根肩带,相距与肩宽同,佩挂子弹带时肩带扣在两个肩上,前面垂直,背面交叉,然后将弹带在身后结扎,以防跑动时子弹带滑下。
但邮票上女民兵腰上扎的子弹带,仅见扎于腰间的弹带,而无肩带,这不符实际,不知是哪国的子弹带,这种无肩带的子弹带新中国是没有过的。
七、陆军战士枪在肩,右手岂能握毛选。
特7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枚“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邮票,图案是在通栏标题下,描绘J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战士手握《毛泽东选集》,象征全军普通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群众运动的情形。
画面中间和右面分别是海军战士和空军飞行员左手紧握《毛泽东选集》靠在胸前,海军战士的右肩上还肩着步枪;画的左面是一位陆军战士,他的右肩上也肩着步枪,可在海军战士和空军飞行员不同的是,这位陆军战士竟是用右手紧握《毛泽东选集》靠在胸前的。
这哪成呀。
按照军事常识,肩枪是在右边,右手应抓紧枪带,并以拇指顶住,臂肘紧靠枪身,此时只有左手是空着的。
在图上,既然陆军战士右肩已然肩着步枪,那么他的右手还能紧握毛选吗?除非他的步枪是斜背的。
八、戴着手套搬炮弹,可是舞台作表演。
特7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枚“时刻准备消灭胆敢进犯的敌人”邮票,是反映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的一个画面,图案塑造了一位炮兵战士又手搬起炮弹准备往炮膛里装填时的情景,在他身后还有一群大炮。
这枚邮票图案所表现的内容,与邮票的图案名称相一致,都是时刻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然而,难于理解的是,这位炮兵战士在搬炮弹时手上居然还戴着白手套,这不知为何。
为了避免沾在炮弹上的杂物损坏大炮的弹膛,也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炮弹在使用前一般都要擦拭干净。
这样,在炮击时搬炮弹就根本没必要戴上一副白手大庆。
试问,能在戴了白手套打仗吗?可能除了寒冷地带戴棉手套外,是没有戴白手套的。
何况图案反映的是在东南沿海地区。
所以,如果画面表现的是图案名称的内容的话,这戴白手套是错了的;假若画面展示的是在作舞台表演的话,那倒是说得过去。
不过,实际内容并非后者,而是前述。
九、背着背包上战场,多少战斗如此打。
1985年9月3日,我国发行了J117《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
第一枚“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图案是在“卢沟晓月”碑亭前,一队中国士兵冲向桥西抗击日本侵略者;第二枚“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画面是在一长城附近,八路军和民兵正在痛击日寇。
在这两枚邮票上,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而且也是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卢沟桥守军士兵和八路军战士都是背着背包在打击敌人的。
可惜的是这个明显的特征却是一个败笔,造成了邮票上的错误。
你看,一枚是中国军队士兵背着背包在向桥上冲击,另一枚上八路军一战士背着背包在操纵机枪。
真弄不明白,两枚邮票上为啥都有背着背包打仗的?是为了突出八年抗战的艰巨,还是为了体现中国军民的民族精神。
殊不知这画蛇添足,反而弄巧成拙出了错,我们还是应当尊重客观实际。
大家知道,卢沟桥东侧及宛平城当时均驻有中国守军,事迹突然发生,全力抗击是中国守军的首要任务,拿起枪就能上战场,何必还要再去背个背包。
八路军和民兵共同杀敌一枚,画面可看出这是中国军民同仇敌作伏击日寇的一个场面,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背个背包有必要吗?当然,背着背包打仗也并非没有,那只有在部队行军途中遭遇敌人时,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政党情况下的战斗是不可能背上个背包的。
毕竟打仗时背上的背包也是个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