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抗体

合集下载

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试剂简介.ppt

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试剂简介.ppt

谢谢!
血红蛋白试剂盒(硫酸铜比重法)
• 【检验结果的解释】 • 1. 若待检全血标本比重大于试剂比重,则15秒
内下沉于瓶底,表明血红蛋白初筛检测合格; 2. 若待检全血标本比重等于试剂比重,则在试 剂液面或中段悬浮15秒后下沉,表明血红蛋白 初筛检测合格; 3. 若待检全血样本比重小于试剂比重,则上浮 且15秒内不下沉,为血红蛋白初筛检测合格不 合格。
50µl)滴于瓶内, 1瓶试剂筛检血滴不能多于50滴。 • 2.打开女用试剂2(蓝色)瓶盖,将女性受检者新鲜全血标本一滴(约
50µl)滴于瓶内, 1瓶试剂筛检血滴不能多于50滴。
• 3. 滴加标本时应距试剂液面1cm并将其垂直滴入,15秒内观察血滴 下沉情况。
• 【参考值(参考范围)】 • 成年男性全血比重≥1.052 (相当于血红蛋白含量≥120 g/L) • 成年女性全血比重≥1.050(相当于血红蛋白含量≥110 g/L)
•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 Hb试剂盒贮存于10℃-40℃的干燥环境
中,有效期为12个月,有效期为12个月。 • 【适用仪器】 • 本试剂为独立使用的筛查试剂,无需与
仪器配合使用。 • 【样本要求】 • 样本要求:应为人新鲜全血标本。
血红蛋白试剂盒(硫酸铜比重法)
• 【检验方法】 • 1.打开男用试剂1(绿色)瓶盖,将男性受检者新鲜全血标本一滴(约
• 【预期用途】 • 本试剂盒主要用于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全血中
血红蛋白(Hb)含量范围的筛检。 • 【检验原理】 • 血红蛋白能与硫酸铜形成蛋白质的铜盐,人体
新鲜全血标本滴入硫酸铜溶液后在其外表面形 成一层铜盐包膜,能在10-15秒内保持外形完 整而不改变比重。因此比较全血与一定浓度的 硫酸铜溶液的比重来判断全血的比重,进而筛 查出全血血红蛋白含量的范围。

不规则抗体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不规则抗体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不规则抗体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不规则抗体(irregular antibodies)是一类与传统抗体结构不同的特殊抗体分子。

相对于传统的抗体分子,不规则抗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不规则抗体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展示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大潜力。

本文将介绍不规则抗体的概念、结构特点、功能和作用,以及它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不规则抗体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疾病的不断增多和传统治疗方法的限制,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成为了当务之急。

不规则抗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抗体分子,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不规则抗体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不规则抗体的结构与传统的完整抗体分子不同,其在抗体重链或轻链的组成中出现丢失、变异或缺失的现象。

这种不规则的抗体分子结构使得它们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方式。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不规则抗体的功能和作用。

不规则抗体与传统抗体一样,可以通过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来发挥免疫应答作用。

然而,由于其结构的不规则性,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具有更为多样化和灵活的应用方式。

不规则抗体不仅可以用作诊断工具,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最后一部分将讨论不规则抗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其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不规则抗体在疾病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也给研究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探索和解决这些挑战将成为未来不规则抗体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总结部分,我们将对本文所介绍的不规则抗体的概念、结构特点、功能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对不规则抗体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对不规则抗体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认识到其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力。

对于科学研究人员和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本文将为他们深入了解不规则抗体的相关知识提供一个有益的指导。

输血科普常识系列三——不规则抗体检测知多少

输血科普常识系列三——不规则抗体检测知多少

输血科普常识系列三——不规则抗体检测知多少不规则抗体又叫意外抗体,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可以确定他们血液中是否有某种除ABO和Rh血型系统以外的特定抗体,并在输注血液时确保选用与其相匹配的血液。

这项检测通常称为不规则抗体检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输血前会做的这一项检验——不规则抗体检测。

什么是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人们前往医院治疗疾病的过程当中,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为患者补充血液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因失血过多而发生危险。

而在输血的过程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人们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不同血型的人是不能随便输血的,只有为患者输入血型相同的血液才能帮助患者摆脱危险。

但你知道吗?在当前世界上通用的ABO血型系统之外,人体还有40多种不同的血型系统,而且人们体内存在的不规则抗体也是有一定区别的。

所谓的不规则抗体,通常指的是与当前常用的ABO血型和Rh血型体系法则不相吻合的抗体,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免疫性抗体,如果医生为需要输血的患者输入了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或是与其体内不规则抗体不相合的血液,那么即使输入的血液与患者的ABO和Rh 血型相同也有很大的可能发生溶血,进而导致患者面临严重的危险。

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输血之前,医护人员通常会对患者的血液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之后选择不含有针对该抗体相应的抗原的血液输入患者的体内。

借助这个检测,医护人员就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因为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进而有效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献血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直系亲属之间进行献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血液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相容性。

这主要是因为直系亲属之间可能会有相似的基因和血型,有可能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这增加了输血后引起免疫反应的风险。

因此,医疗机构通常建议献血者选择非直系亲属进行献血。

另外,如果献血者有某些疾病或正在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导致献出的血液不适合供给他人使用。

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

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

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的意义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

目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方法是采用瑞士达亚美的标准系列红细胞检测被检者的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

人的血型抗体有IgG和IgM两类。

现在所知ABO血型系统的抗-A,抗-B是IgM型,其它血型系统的抗体都是IgG型。

IgM型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与含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肉眼可见的凝结(传统ABO血型鉴定);而IgG型抗体在盐水介质中只能使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致敏,不能使红细胞凝结。

IgG型抗体与相应的红细胞反应必须借助酶学试验或抗人球蛋白试验才能发生肉眼可见的凝结。

也就是说传统的盐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只对ABO 血型系统有效,而对其它多种血型系统无效。

由于其它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输血反应:轻者引起寒战、发热,影响治疗效果;重者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危机病人生命;此外,对孕妇而言,不规则抗体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脏器的发育,并使其智力发育受到伤害,严重者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抗筛选是很必要而且必须的。

其筛选的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献血者的血清或血浆进行抗体筛查,可以防止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输注给病人,避免由于献血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病人红细胞的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同时可以减少血液浪费,可将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制备成抗体血清,用于稀有血型的检测。

二、对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肋于血液选择,从而有充分的时间来选择不含有针对某抗体的响应抗原的血液,从而防止因为输注含有某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三、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尽早发现不规则抗体,可以在孕期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不规则抗体对胎儿或新生儿带来的伤害,减轻新生儿溶血病的性病程度,提高胎儿或新生儿的身体素质。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地区均已将不规则抗体筛查列入常规检测,而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目前尚未要求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进行抗体筛查,在临床也只有少数医院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查。

不规则抗体简介

不规则抗体简介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来源于觐学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不规则抗体简介1拼音2英文源自考3注解4参考资料
1拼音
bù guī zé kàng tǐ
2英文参考
irregular antibody[WS/T 203—2001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3注解
不规则抗体(irregular antibody)为过时术语,即意外抗体(unexpected antibodies),是指抗A、抗B之外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常由同种异体红细胞免疫产生[1]。如接受输血、妊娠等[1]。
4参考资料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203—2001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Z].200172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不规则抗体名词解释

不规则抗体名词解释

不规则抗体名词解释
不规则抗体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形成的抗体分泌体,不符合正常的抗体的定义。

它可以是人体的自身抗体,也可以是免疫系统靶向其他抗体的抗体。

它们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由某种刺激所诱发的。

不规则抗体可以分为特定抗体和普遍抗体,特定抗体是根据其作用特定细胞或结构特征而建立的,而普遍抗体则没有相关抗原,因此它们可以通过体液与血液液体中的许多抗原复合而产生反应。

不规则抗体是免疫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细胞组分,它们可以提供有效的免疫反应,以保护人们免受病原体攻击。

它们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菌能力,当抗原受到破坏时可以迅速清除病原体,并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不规则抗体也可能导致某些慢性病,因为它们可以错误地靶向体内的正常细胞,导致免疫自身病变。

例如,由于不规则抗体的生成,人们可能会患上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不规则抗体还可以引起某些过敏反应,因为它们可以产生抗原特异性的反应,使某些抗原提神起某些过敏症状。

例如,由于不规则抗体的生成,人们可能会出现哮喘、皮炎、荨麻疹等症状。

不规则抗体也可能对诊断疾病有很大帮助。

例如,它们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毒感染,以及癌症的恶性肿瘤,这些都非常有用。

总之,不规则抗体是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

此外,它们在诊断疾病和研究疾病机理方
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一定要谨慎处理它们,因为它们也可能引起某些不良反应。

《不规则抗体筛选》课件

《不规则抗体筛选》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不规 则抗体筛选技术,以适应 不同的研究需求和应用场 景。
希望本课件能够为不规则 抗体筛选领域的研究者提 供参考和思路,推动该领 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 引用的文献列表
当前的研究现状
不规则抗体筛选技术在科学研究 和工业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和创新。
未来的发展方向
加强对不规则抗体筛选技术的研 究,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法,推动 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结论
1 不规则抗体筛选的重 2 筛选技术的进一步完 3 期望对不规则抗体筛
要性
善和创新的必要性
选研究的贡献
不规则抗体筛选在生物医 学领域和生物技术领域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 应用价值。
《不规则抗体筛选》PPT 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不规则抗体筛选的重要性和筛选技术的发展。通过丰富的内容 和精美的布局,旨在提供易于理解和引人入胜的知识。
不规则抗体筛选介绍
不规则抗体是指形态、结构、性质上与普通抗体不完全一致的抗体,有着独特的特征和优势。了解不规则抗体 及筛选意义。
不规则抗体筛选的基本原理
不规则抗体筛选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的方法,从混合溶液或反应体系中筛 选出目标抗体,以获得纯化和高亲和力的抗体。
直接筛选法
1 亲和层析法
利用不规则抗体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层析分离。
2 免疫法
通过不规则抗体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和筛选抗体。
间接筛选法
吸附剂法
通过将目标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上,间接筛选出与抗原特异结合的不规则抗体。
非吸附剂法
利用可溶性载体或晶体结合剂介导的间接筛选方法,实现不规则抗体的高效筛选。
应用举例
1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是临床输血前所必需的一项检查,其临床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不规则抗体: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帮助确定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

不规则抗体是指在人体接触到特定抗原后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应答不同,这些抗体具有多克隆性和广泛的特异性,可以与多种血型抗原结合。

如果不规则抗体在输血中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识别,就可能导致输血反应,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威胁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2. 选择合适的供血者:通过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确定受血者体内存在的不规则抗体种类和滴度,从而选择符合条件的供血者。

不同的不规则抗体对应不同的血型抗原,如果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抗体能与供血者的血型抗原相结合,就会发生各种程度的输血反应。

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帮助医生选出不含相应抗原的血型供血者,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3. 防止麻烦反应: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帮助发现受血者的不规则抗体的抗体类型和特异性,这对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不规则抗体检验的目的之一是尽量避免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适和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血压下降等麻烦反应,从而提高输血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4. 避免输血事件发生:根据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输血前可以制定更详细、更精确的输血方案,从而避免或减少输血事件的发生。

如对于患有红细胞过敏症或巨红细胞性贫血等疾病的受血者,可通过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来选择合适的输血策略,如使用洗涤红细胞或其他特殊处理手段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在于它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并且通过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来选择合适的输血方案,从而避免或减少输血事件的发生。

在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于保障受血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输血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规则抗体什么是意外抗体?意外抗体又称不规则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

人的血型抗体有IgG和IgM两类。

现在所知ABO血型系统的抗-A,抗-B是IgM型,其它血型系统的抗体都是IgG型。

IgM型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与含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肉眼可见的凝结(传统ABO血型鉴定);而IgG型抗体在盐水介质中只能使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致敏,不能使红细胞凝结。

IgG型抗体与相应的红细胞反应必须借助酶学试验或抗人球蛋白试验才能发生肉眼可见的凝结。

也就是说传统的盐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只对ABO血型系统有效,而对其它多种血型系统无效。

意外抗体筛查的重要性?由于其它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输血反应:轻者引起寒战、发热,影响治疗效果;重者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危机病人生命;此外,对孕妇而言,不规则抗体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脏器的发育,并使其智力发育受到伤害,严重者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抗筛选是很必要而且必须的。

其筛选的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献血者的血清或血浆进行抗体筛查,可以防止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输注给病人,避免由于献血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病人红细胞的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同时可以减少血液浪费,可将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制备成抗体血清,用于稀有血型的检测。

二、对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助于血液选择,从而有充分的时间来选择不含有针对某抗体的响应抗原的血液,从而防止因为输注含有某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三、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尽早发现不规则抗体,可以在孕期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不规则抗体对胎儿或新生儿带来的伤害,减轻新生儿溶血病的性病程度,提高胎儿或新生儿的身体素质。

四、新生儿所谓不规则抗体就是除了抗A,抗B抗体以外的血型抗体。

以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例(属于不规则抗体),由于是以免疫性抗体为主,因此,在输血时如果有某种RH抗原输入,在受血者体内,通过免疫反应,就会产生与该抗原相应的抗体。

补充:免疫性抗体是与天然抗体对应的,抗A和抗B抗体主要是天然抗体,不需要通过后天免疫反应,天生就产生的抗体;免疫性抗体是需要通过妊娠,输血等途径,通过免疫反应而产生的。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

本病是由于胎儿接受了母体的(通过胎盘)同族免疫抗体而发病,其发病条件是母体曾接受异种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母体所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胎儿对此抗体具有免疫敏感性而得病。

(二)发病机制发病者的母亲多数为O型,具有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婴儿多数是A型,特别多见于A1其次为A2,及B型。

多见于O型母亲,是由于母亲其抗A、抗B抗体除了属于IgM的天然抗体外,同时还有IgG的免疫性抗体。

A(B)型血清中则主要是抗B(A)IgM,极少有抗B(A)IgG,而IgM抗体是不能通过胎盘的。

免疫性抗A或抗B抗体(IgG)则可通过胎盘,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后,附着于胎儿相应红细胞膜上,与其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溶血。

ABO溶血病可以第一胎发病,这是因为母亲产生免疫性IgG 抗体,除了可以由红细胞抗原刺激外,还可以由多种非特异性刺激产生,因具有ABO 的血型物质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及体液中,如血清、唾液、胃液、卵巢囊肿液、精液、羊水、汗、尿、泪、胆汁、乳汁中;以及由于肠道寄生虫感染,注射伤寒菌苗、破伤风或白喉类毒素等非特异性刺激而引起免疫性抗体,由于有如此众多的刺激均可使孕妇产生抗体,故孕妇在怀孕前就已具备了这些抗体,因此第一胎就可发病。

具有免疫抗体的母亲,虽其胎儿与其ABO血型不合,但不一定发病,这是由于来自母体的抗体,被胎儿血浆和组织中存在的血型物质结合,阻止抗体对红细胞的作用。

同时还由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密度较小,因此结合的抗体量少,不引起症状。

具有免疫性抗体的妇女在分娩过一次ABO溶血病的婴儿后,以后怀孕的情况,据Mothan分析大量资料发现,约1/3的新生儿比第一胎的病情为重,1/3的新生儿与第一胎相似,另1/3则比第一胎为轻。

如何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ABO溶血病的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症仅出现轻度黄疸,易被视为生理性黄疸而漏诊,有些仅表现为晚期贫血,重症则可发生死胎,重度黄疸或重度贫血。

肝大及核黄疸在重型病例可出现,但脾大少见。

与Rh溶血病比较,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黄疸出现较早(24~36h)并较快加深。

血清胆红素可达255?mol/L(15mg/dl)以上,少数超过340?mol/L(20mg/dl),如不及时处理亦可并发胆红素脑病。

贫血、肝脾肿大程度均较轻。

发生胎儿水肿者更为少见。

1.黄疸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症状,大多数出现在生后2~3天,生后第1天内出现黄疸者占1/4左右。

同样,产生重度黄疸[指血清总胆红素在342?mol/L(20mg/dl)以上]者亦为1/4左右。

2.贫血ABO溶血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但一般程度较轻,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仅占5%左右。

ABO溶血病的某些轻型病例,可能早期症状不重,但到生后2~6周发生晚期贫血,或到生后8~12周“生理性贫血”时期贫血表现得特别严重,这是因为抗体持续存在,发生慢性溶血所致。

血型抗体可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据报道,这类小儿红细胞的寿命仅35天左右,每天血红蛋白下降值约为同期正常小儿的4倍,红细胞破坏增加,而这时骨髓造血功能生理性低下,不能有效地代偿,终致发生新生儿晚期贫血(neonatal late anemia)。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母婴ABO血型不合,外加一项红细胞致敏的指标(改良直接Coombs试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1.产前诊断(1)父母亲血型测定:凡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史,或新生儿重症黄疸史的产妇,应警惕有无母婴血型不合。

测定母亲和父亲的血型,父母血型不合者,应测定母亲的血型抗体。

(2)母亲血型抗体测定:怀疑胎儿可能发生溶血病的孕妇应进行抗血型抗体测定。

第一次测定一般在妊娠第4个月进行,这可作为抗体的基础水平。

以后每月测定1次,妊娠7~8个月每半个月测定1次,第8个月后每周测定1次。

若抗体效价上升、起伏不定或由高转低者均提示小儿可能受累,当抗体滴度达1∶32时宜作羊水检查。

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类似A、B抗原的物质,母亲体内可存在天然的抗A或抗B抗体,通常将ABO溶血病的抗体效价1∶64作为可疑病例。

母亲的抗体效价维持不变提示病情稳定。

(3)羊水检查:正常的羊水无色透明,重症溶血病羊水呈黄绿色。

胎儿溶血程度愈重,羊水胆红素含量就愈高,故羊水胆红素含量可用来估计病情和决定终止妊娠。

羊水在波长450nm处的光密度与羊水中胆红素含量呈一定相关比例,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羊水在波长450nm处的光密度代表羊水中胆红素的高低。

由于羊水中胆红素的含量随孕周增加而降低,故在不同孕周所测得的光密度的升高数,有不同意义。

(4)影像学检查:全身水肿胎儿X线片可见软组织增宽的透明带,四肢弯曲度较差。

B超检查显示胎儿肝脾大,胸腹腔积液。

2.生后诊断(1)临床表现:观察新生儿有无贫血、水肿、黄疸和肝脾大等溶血症状,若有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

(2)实验室检查:对于出生时有水肿、贫血、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及母亲为Rh 阴性的新生儿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需做血常规、母婴血型、血清胆红素和Coombs 试验。

新生儿ABO溶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1.血液学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多数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者仅占5%左右,网织红细胞常增多,重型病例有核红细胞可达10%以上。

红细胞形态特点是出现球形红细胞,而且红细胞盐水渗透脆性和自溶性都增加。

2.血清学检查(1)胆红素测定:由于ABO溶血病的程度差异较大,故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也不一致,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mol/L(20mg/dl)以上约占1/4。

总之,ABO溶血病的黄疸程度较轻。

有人统计86例AO溶血病新生儿胆红素值,其平均值为(131.7±83.8)?mol/L[(7.7±4.9)mg/dl];BO溶血病新生儿66例,其平均胆红素值为(126.5±71.8)?mol/L[(7.4±4.2)mg/dl]。

在血清胆红素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2)抗体测定:在新生儿红细胞或血清中查出对抗其自身红细胞的血型抗体,是诊断ABO溶血病的主要实验根据。

一般进行3种试验:第一是改良Coombs试验,这是用“最适稀释度”的抗人球蛋白的血清查出附着在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第二是抗体释放试验,这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释放出来,再检查释放液中的抗体。

这2种试验任何一项阳性,均可确诊为ABO溶血病,而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率较高。

第三是血浆游离抗体测定,这是检查患儿血清中的抗体,如果仅有游离抗体阳性,仅表示患儿体内有抗体,并不说明已致敏,故只能疑诊为ABO溶血病。

常规做X线、B超检查,必要时做脑CT等检查。

补体系统的激活1.经典(传统)激活途径补体经典途径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一个C1分子与免疫复合物中两个以上抗体分子(IgM和IgG1、IgG2、IgG3)的Fc段结合是经典途径的启动环节。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激活补体,只有当抗体与抗原或细胞表面结合后,才能触发补体的激活。

补体C1q与抗体Fc段结合并被激活,导致C1r被裂解,所形成的小片段即为激活的C1r,可裂解C1s,形成C1s小分子片段,也具有蛋白酶活性,并依次裂解C4与C2。

被依次酶解C4、C2,可结合形成具有酶活性的C3转化酶(C4b2b),后者进一步酶解C3,并形成C5转化酶(C4b2b3b)。

C5转化酶中裂解C5形成C5a和C5b。

C5b结合于细胞表面,并可依次与C6、C7结合,所形成的C5b67复合物插入浆膜脂质双层中,进而与C8呈高亲和力结合,形成C5b678。

附着于胞膜表面的C5b~8复合物可与12~15个C9分子联结成C5~9,即膜攻击单位(MAC)。

C9插入靶细胞脂质双层膜,形成小孔,导致细胞溶解。

2.旁路(替代)激活途径不经C1、C4、C2途径,而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称为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某些细菌、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凝聚的IgA和IgG4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细胞,可不通过C1q的活化,而直接“激活”旁路途径。

C3是启动旁路途径并参与其后级联反应的关键分子。

在经典途径中产生或自发产生的C3b可与B因子结合;血清中D因子继而将结合状态的B因子裂解成小片段Ba和大片段B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