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例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分析

合集下载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优势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优势

2021年4月第7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技术应用文章编号.WHR202004170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优势王用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摘要】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优势。

方法:入组720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

患者均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

结果:乳腺良性肿瘤检出率为]00.00%,无误诊病例。

乳腺恶性肿瘤检出率为95.00%,误诊为良性病变的有5.00%,良性肿瘤检出率与恶性肿瘤检出率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澎像学特征对比,乳腺良性肿瘤边缘多光滑无毛刺,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且动态增强曲线信号多为输入型,而乳腺恶性肿瘤边缘多毛刺,且与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动态增强曲线多为输出型。

结论: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有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陕键词]乳腺肿瘤;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B乳腺肿瘤是女性人群多发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乳腺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乳腺癌发病早期进行明确的诊断,可采用手术治疗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而临床常用的乳腺肿瘤检查方法很多,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本研究为了对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进行分析,对72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组720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

年龄分布36〜40岁,20例;41—50岁,500例;51—60岁,180例;61—72岁,20例。

乳腺叶状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

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

结果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1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3岁。

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包含间质和上皮两种成分。

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需与细胞型纤维腺瘤、幼年性纤维腺瘤、癌肉瘤及原发或转移性肉瘤等鉴别,临床目前主要是以扩大范围局部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征乳腺叶状肿瘤(phylloides tumor,PT)是一种呈分叶状结构,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成分组成的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0.9%[1]。

1995年~2009年,我科共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1例,现临床病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女性,年龄38~52岁,平均43岁,左侧5例,右侧6例,外上象限8例,内下象限2例,乳晕区1例,病程4个月~13年。

所有标本均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依据Pietruszka和Barnes的诊断标准[2](良性:核分裂像0~4个/10HPF,膨胀性边缘,轻~中度间质异型性增生;交界性:核分裂像5~9个/10HPF,膨胀性或浸润性边缘,中度间质异型性增生;恶性:核分裂像>10个/10HPF,浸润性边缘,中~高度间质异型性增生)重新进行显微镜观察;同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预后情况。

2 病理检查2.1 巨检肿瘤体积差别很大,3.5cm×2.5cm×2.5cm~12cm×10cm×8.5cm。

表面呈多结节状,其中8例包膜完整,3例包膜不完整;切面呈分叶状,外翻,质韧,色灰白或灰黄,常见大小不等的狭窄裂隙,1例切面见多个囊腔,内含血性液。

2.2 镜检 11例光镜观察均可见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

20例乳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例乳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例乳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摘要:目的:对乳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明确乳腺肿瘤的诊断要点与特点,从而为乳腺肿瘤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方法:对20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0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着重分析各类乳腺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征,以明确其病理特点和症状表现。

结果:20例患者均为女性,未见男性乳腺肿瘤患者,其中原位癌4例,浸润性乳腺癌10例,淋巴瘤2例,转移性肿瘤1例,良性乳腺肿瘤3例,不同乳腺肿瘤在外部症状上具有相似性,但在病理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可通过特异性特征实现诊断。

结论:在临床中,要注意乳腺肿瘤病理特征的识别与鉴定,从而实现不同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特征;分析;乳腺肿瘤是一种发生于人体乳腺的肿瘤疾病,也是妇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的第二位,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生命质量的肿瘤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女性乳腺肿瘤发病率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以每年3%的增长率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1-2]。

同时受到医疗技术进步和国民健康意识提升的影响,乳腺肿瘤的预后逐渐改善,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率逐渐提升,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是预防病情恶化的关键所在[3]。

因此,我们有必要就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以明确其病理特征,从而找到各类乳腺肿瘤的诊断要点,为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就20例乳腺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研究,以期明确乳腺肿瘤病理特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共选取样本20例,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均为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6.4±5.1岁,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可明确定位病灶,病灶直径9-58mm,平均直径22.1±8.2mm,单发病灶8例,多发病灶12例。

乳腺恶性肿瘤病历分析报告

乳腺恶性肿瘤病历分析报告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积 极心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05
化疗、放疗和内分泌 治疗方案介绍
化疗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策略
药物选择
根据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如 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等。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化疗反应,适时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轻毒副 作用。
检测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突变 等,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多学科专家团队讨论
结合影像学、病理学、外科学 等多学科意见,制定综合治疗
方案。
手术前准备工作安排
完善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评估手术风险。
签署手术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方案、风险及术 后注意事项,签署手术同意书。
术前讨论与风险评估
由手术团队进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指征、 手术方式和风险点。
术前准备
包括备皮、禁食禁饮、肠道准备等,确保手 术顺利进行。
手术过程记录及并发症处理
手术过程记录
详细记录手术时间、手术方式、 术中出血量、切除范围等信息。
并发症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 感染、皮瓣坏死等,制定相应处
理措施。
病理标本处理
乳腺恶性肿瘤病历 分析报告
contents
目录
•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史回顾 • 乳腺检查与影像学评估 • 病理学诊断与分子分型探讨 • 治疗方案制定与手术过程回顾 • 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方案介绍 •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改善建议
01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史 回顾
患者基本信息介绍
姓名
XXX
婚育史
已婚,育有X子

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2月第 3 5卷第 5期
率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 出血 发生率 比较有 明显高 出 , 结果 充 分证明产后出血 与分娩方式的关 系密切 ( P<0 . 0 5 ) 。详见表
1 。
娩方式等 , 而其 中影 响最 大的 因素是 宫缩乏力 。任何 影 响子 宫肌纤维正 常缩 复和收缩 功能 的 因素 , 都可 引起子 宫 收缩乏 力 … 。胎盘 因素也是造成 产后 出血另 一重要 原 因, 多次 人工 流 产或分娩 , 子 宫手术 史 , 既往有胎盘 粘连史者 , 发生 胎盘粘 连 或前 置胎盘的几率较大 。因此 , 对有上述情况 的产妇 , 应及 时进行孕 期检查 , 减少 产后 出血 发生率 。本组 资料结 果表 明, 有宫缩乏力症状 、 有前置胎 盘 、 有胎盘粘连症状 、 有软产道 损伤 、 有凝血 功能 障碍产妇 产后 出血发 生率显著 高 于无宫缩
表 1 产后 出血与分娩方式 的关系
注: 与阴道分娩 比较 , ①P < 0 5
乏 力症 状 , 无前置胎 盘症 、 无胎 盘粘连状 、 无软产道 损伤 、 无凝
2 . 2 产后 出血原 因分析 : 有宫缩乏力症状 、 有前置 胎盘 、 有胎 盘粘连症状 、 有软产道损伤 、 有 凝血 功能障碍产妇产 后出血发 生率显 著高 于无宫缩 乏力 症状 、 元 前置胎 盘症 、 无 胎盘 粘连 状、 无软产道损伤 、 无凝血功 能障碍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 。具 体情况详 见表 2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0— 2 5 编校 : 徐强 ]
乳 腺肿 瘤 的病 理 诊 断 结 果分 析
魏 勇 ( 陕西省洋县医院病 理科 , 陕西 [ 摘 洋县 7 2 3 3 0 0 )
要】 目的 : 探讨乳腺肿瘤 的病理诊断 方法 与效果。方法 : 选择 乳腺 肿瘤患 者 6 O例 , 给予病 理切 片分析 与预后 观察 。

乳腺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检查的准确性分析

乳腺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检查的准确性分析

第32卷第4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年4月391乳腺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检查的准确性分析李美波[摘要]目的分析在乳腺肿瘤病人病理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2019年04月01日〜2020年03月31日经病理学确诊的30例乳腺癌女性病人作为实验组,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30例乳腺 良性增生女性病人作为参照组,所有病人都进行乳腺穿刺活检,收集乳腺组织标本,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 术对标本进行检测。

观察并记录乳腺癌镜检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比两组病人CK5/6、CK34pE12、EGFR、HER-2、Ki67、PrEN、P16、P63的检测结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指数和乳腺癌的相关性。

结果乳腺癌镜检可见乳腺癌组织细胞分布不规则,细胞质较少,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细胞核分离现象较少,细胞边缘可以看见纤维 母细胞增生或者呈胶原化。

乳腺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经病理学确诊的30例乳腺癌病人中CK5/6 +诊断准确率 为93. 33% ;CK34pE12 +诊断准确率为83. 33%,EGFR+诊断准确率为90.00%,H ER-2+诊断准确率为86.67% , P16 +诊断准确率为80. 00%,P63 +诊断准确率为为86. 67%,Ki67 +诊断准确率为93. 33%,PrEN_诊断准确率为30.00%。

实验组CK5/6、CK34pE12、EGFR、HER-2、Ki67、P16、P6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PTt:N阴性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 c O.05)。

CK5/6、CK34pE12、EGFR、HER -2、Ki67、P16、P63指数为正数,表明上述指标阳性表达和乳腺癌呈正相关(<0. 001),而PTEN指数为负数,表明和乳腺癌呈负相关(<0.001 结论在乳腺肿瘤病人病理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对不同乳腺病变进行准确诊断,其具有较高的准 确性。

良、恶性乳腺肿瘤的X线分析

良、恶性乳腺肿瘤的X线分析

良、恶性乳腺肿瘤的X线分析
魏军;李云东;高万勤;王祖希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2(020)004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89例乳腺肿瘤的钼靶摄片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为85例,占44.9%.其主要X线表现为不规则密度增高影,周围见毛刺征,占42.3%;异常钙化,占44.9%;异常血管影,占30.1%.良性肿瘤为104例,占55.1%.其主要X线表现为类圆形,边缘光滑,锐利的密度增高影,占46%.结论通过仔细分析良、恶性肿瘤的X线表现,给临床医生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总页数】2页(P296-297)
【作者】魏军;李云东;高万勤;王祖希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洛阳,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良恶性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分析 [J], 周伟文;何旭升;刁胜林;庞伟明;温志玲;欧陕兴
2.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 [J], 于敬红
3.介入性超声鉴别诊断后方衰减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J], 葛建丽;徐更田
4.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J], 田海龙
5.MRI动态增强与SWI技术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价值 [J], 张萍;刘新爱;刘荣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疾病诊断中钼靶摄影质量控制的作用分析 曹湘念

乳腺疾病诊断中钼靶摄影质量控制的作用分析  曹湘念

乳腺疾病诊断中钼靶摄影质量控制的作用分析曹湘念【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疾病诊断中应用乳腺钼靶摄影质量控制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89例,钼靶X线摄影检查中未进行质量控制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质量控制的91例患者为观察组。

观察两组患者乳腺钼靶检查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对照组诊断的准确性为78.57%、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0.65%,观察组诊断的准确性为93.41%、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92.98%。

统计学比较后,观察组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Ⅰ级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Ⅱ级片和Ⅲ级片的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乳腺钼靶摄影检查诊断乳腺疾病中实施质量控制后,显著提高了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提高了图片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房钼靶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诊断作用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个别城市女性恶性肿瘤中已位居第1位,被称为“红颜杀手”,也是我国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1]。

乳腺钼靶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癌的首选,不仅可检测出医生触摸不到的乳腺肿块,还可以鉴别乳腺的良恶性病变,而高质量的乳腺摄影图像直接关系着疾病的早期发展和诊断[2]。

为了探究乳腺疾病诊断中应用乳腺钼靶摄影质量控制的作用,笔者选取189例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89例,所有患者及直系亲属了解本次研究的过程后,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钼靶X线摄影检查中未进行质量控制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质量控制的91例患者为观察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9例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30T14:37:02.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孙爱国
[导读] 通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乳腺中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孙爱国(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检验科 262500)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060-02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进行分析。

结果 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确诊病例185例,占97.88%;延时诊断4例,占2.12%;无1例误诊病例。

结论通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乳腺中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诊断石蜡切片冰冻切片
乳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肿瘤性质不同,加上肿瘤种类较多,诊断及治疗均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目前,临床上主要借助病理诊断对肿瘤性质进行有效的判定,尤其在术中采用快速冰冻石蜡切片进行有效的病理诊断及鉴别,对临床医师在术中及时明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均为女性,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6.3±5.8)岁。

其中良性肿瘤102例,恶性肿瘤83例,延时诊断4例。

1.2 方法所有新鲜组织标本均由专业的病理医师根据需要进行取材,在10%中性的福尔马林进行有效固定,取出后采用吸水纸将表面水分吸干,并在丙酮中进行充分脱水,冰冻切片(3-4uM),进行常规HE染色和封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延迟诊断。

最后将剩余组织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

1.3 评价标准[2]:确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一致,能较好的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误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切片诊断结果不一致,将乳腺肿瘤的良性错误诊断为恶性或相反;延期诊断: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不能及时有效的诊断组织类型,不能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需待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一步鉴别其良、恶性。

2.结果
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确诊病例185例,占97.88%;延时诊断4例,占2.12%;无1例误诊病例。

185例确诊病例中,良性病变102例(包括良性肿瘤及非肿瘤病变),占53.9%,恶性病变83例,占43.92%,良恶性病变比值为1.22:1;延时诊断病理常规石蜡切片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硬化性腺病1例,导管原位癌1例。

见表1。

表1 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比较
3.讨论
乳腺肿瘤是妇女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且趋向年轻化发展,一方面肿瘤性质的不同,其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差别较大(如手术切除范围不同),同时肿瘤的种类繁多,增加了诊断及鉴别的难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影响。

因此,如何在早期对乳腺肿瘤的性质进行正确及时的鉴别与诊断对患者治疗及康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传统常规石蜡切片由于诊断时间较长,且易导致组织收缩及形态变形等,随着术中快速冰冻石蜡切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在术中就可以迅速明确患者肿瘤的良、恶性,进而有效的开展病理诊断与鉴别,对患者的进一步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3]。

本文是对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在术中进行快速冰冻石蜡切片进行诊断,并将剩余冰冻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切片,结果显示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确诊病例185例,占97.88%;延时诊断4例,占2.12%;无1例误诊病例。

说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的正确率高,与随后的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一致,能有效的对患者肿瘤性质进行有效鉴别。

185例确诊病例中,良恶性病变比值为1.22:1,其中良性病变102例(包括良性肿瘤及非肿瘤病变),占53.9%,均经过充分分析,有效地避免了过度手术,且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一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恶性病变83例,占43.92%,均根据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结果,及时明确肿瘤的性质,有效地避免了患者手术不足或进行二次手术,减轻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由于诊断时间较短,加上受组织标本的取材部位、数量不同以及细胞形态(与常规石蜡切片相比)在冰冻条件下中存在差异性等因素影响,其诊断很难达到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精确性,需要延时做出诊断。

本组资料显示,4例(2.12%)乳腺肿瘤患者受上诉因素影响而延时诊断,以进一步精确诊断与鉴别,与文献报道一致[4]。

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1.06%),该病易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癌,肿块多在乳晕区,质地较软,肿块较小(小于1cM),需做常规石蜡切片进行确
诊,以防因冰冻切片的局限性而出现假阳性(阴性)结果[4];硬化性腺病1例(0.53%),该病易误诊为硬癌,极少形成结点或结点较小,边界不清晰,纤维化明显。

导管原位癌(0.53%),该病易误诊原位癌,细胞多以桥状、微乳头状等排列,导管增生均为单形性细胞增生,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5]。

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由于存在诊断时间紧迫,组织标本取材局限,组织送检较小以及制片不良等因素,增加了诊断难度,不可避免存在延迟诊断,为此,医护人员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历资料,加强临床医师对病理诊断的相关要求;同时还应充分理解及掌握各种病变的冰冻诊断特征,并通过坚持学习与实践不断积累相关经验;做到亲自巨检,取材准确,切片正规、镜检仔细、全面;鉴别困难时,充分协商,绝不过诊,防止误诊及漏诊。

综上所述,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可有效鉴别乳腺肿瘤性质,误诊率和延时率低,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邢丽,邢卫红.乳腺肿瘤680例超声影像学鉴别体会[J].河北医药,2010,32(24):3575.
[2]韩磊,贾惠英,谢秋红.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乳腺肿瘤600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536-1537.
[3]杨槐.乳腺癌冰冻的病理诊断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2):174-177.
[4]龙联文,童媛,赵永洲.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乳腺肿瘤诊治中的价值分析[J].西南军区杂志,2008,10(2):67-68.
[5]张晋夏.乳腺黏液性病变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26(3):257-2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