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机类)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处理学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班级机械1301姓名黄佳清学号0801130117中南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姓名:黄佳清班级:机械1301 学号:0801130117实验日期:2015 年10 月18 日指导教师:成绩:1. 实验目的(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1.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2.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1)找出这批工件加工尺寸数据的最大值x max和最小值x min,按下式计算出极差R。
R=x max一x min2)确定分组数K(K一般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建议可选在8~11之间)。
3)按下式计算组距d。
4)确定组界(测量单位:微米)。
5)做频数分布表。
6)计算x和 。
7)画直方图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率密度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8)画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不稳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
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9)画公差带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3.绘制图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样组容量m通常取4或5件。
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对于第i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mjijixmx11式中——第i个样组的平均值;——第i个样组的标准差;——第i个样组第j个零件的测量值;——第i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第i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3)计算图控制限(计算公式见实验原理)4)绘制图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R为纵坐标,画出图,并在图上标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
2023年中南大学实习报告三篇

2023年中南大学实习报告三篇中南大学实习报告篇1(1)学习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2)学习并掌握收音机的工作原理;(3)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组装一台收音机,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二、实习器材介绍:(1)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w,烙铁头是铜制。
(2)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3)松香和锡,由于锡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两节5号电池。
三、实习目的:电子技术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同金工实习的意义是一样的,金工实习要求我们都日常的机械车床,劳动工具能够熟练使用,能够自己动手做出一个像样的东西来。
而电子技术实习就要我们对电子元器件识别,相应工具的操作,相关仪器的使用,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有个更加详实的体验,不能在面对这样的东西时还像以前那样一筹莫展。
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我们学习专业知识。
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收音机的装机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基础。
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收音机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具体目的如下: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四、原理简述:频率范围:中波530~1605kHz中频:465kHz灵敏度:小于lmV/m选择性:大于16dB输出功率:56mW~140mWZX-921型收音机电路原理图(一)调谐、变频电路(二)中频放大电路(三)检波器及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检波电路主要由检波三极管BG4、滤波电容C8和检波电阻R9、W组成。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报告集2011j及答案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状 态 浸 蚀 剂 放大倍数
序
加
热
冷 却
45 钢
T10 钢
前
号 温 度 方 式 760℃
后
前
后
温度
200℃
硬度
1 2 3
860℃ 860℃ 860℃
水冷 400℃ 油冷 600℃ 空冷
2.将上述数据绘制出冷却方式一硬度、回火一硬度的曲线。并阐述其原因。
成绩
3
指导教师(签名)
碳钢热处理后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在不同热处理参数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变化。 2.加深理解钢的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硬度)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 3.观察和研究碳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观察下列试样的显微组织:①45 钢正火②45 钢油淬③45 钢水淬④T12 钢球化退火⑤T12 钢 (760℃)水淬⑥45 钢(760℃)亚温淬火⑦T12 钢(1000℃)水淬⑧45 钢水淬+低温回火⑨45 钢 水淬+中温回火⑩45 钢水淬+高温回火⑾20 钢(960℃)水淬⑿T8 钢加热 1000℃,280℃等 温淬火⒀T8 钢加热 1000℃,320℃等温淬火。以上十三个试样除⑤、⑩这两个为必画的外,同 学可任选其中的六个画出来。所画的图要标注,自己做自己的,不要抄袭,一旦发现,都不及格 所画的图要标注, 所画的图要标注 自己做自己的,不要抄袭,一旦发现,都不及格! 三、实验设备: 1.金相显微镜。 (4XB) 2.一套铁碳合金试样。 四、报告内容: 1.画出所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注意材料名称、状态、浸蚀剂和放大 倍数。组织名称用箭头引出标明。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常见机械零件和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掌握机械零件的测绘方法和绘图技能。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对机械零件进行尺寸测量和精度分析。
4、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机械零件实物,如齿轮、轴、带轮、螺栓等。
2、测量工具,包括游标卡尺、千分尺、直尺、角度尺等。
3、绘图工具,如绘图板、丁字尺、铅笔、橡皮等。
4、计算机及绘图软件(如 AutoCAD)。
三、实验内容1、机械零件的测绘选取典型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等,仔细观察其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和工艺特征。
使用测量工具对零件的主要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零件的草图,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
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零件的工作图。
2、机械机构的运动分析组装简单的机械机构,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
手动操作机构,观察其运动规律和特点。
分析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参数。
3、机械零件的精度测量与分析选择具有一定精度要求的机械零件,如轴的圆柱度、齿轮的齿距误差等。
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和仪器进行精度测量。
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判断零件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四、实验步骤1、机械零件测绘步骤观察零件:仔细观察零件的外形、结构、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确定表达方案: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视图和剖视图来表达其形状和内部结构。
测量尺寸:使用测量工具准确测量零件的主要尺寸,包括长度、直径、角度等,并记录测量数据。
绘制草图:根据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在图纸上绘制零件的草图,标注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
绘制工作图: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绘制零件的工作图。
2、机械机构运动分析步骤组装机构:按照实验要求,将各构件正确组装成机械机构。
中南机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于2021年暑期参加了中南大学机械工程实习。
实习期间,我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了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机械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习内容1. 机械加工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基本加工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各种机床的操作,如CNC车床、数控铣床、普通铣床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刀具的选择、切削参数的确定、加工工艺的制定等知识。
2. 机械装配机械装配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齿轮箱、电机、减速器等机械装置的装配。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装配工艺、装配精度、润滑等方面的知识。
3. 机械检测机械检测是保证机械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如千分尺、百分表、投影仪等,对机械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了检测。
4. 机械设计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我了解了机械设计的流程,掌握了机械结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习,我熟练掌握了机械加工、装配、检测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深化了对机械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过程中,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机械工程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实习期间,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了创新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尝试改进加工方法、优化设计方案,培养了创新意识。
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机械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实习期间的具体心得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习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仪器与设备,本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有,数控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以及相应的刀具、夹具、量具等。
实验内容及步骤:1. 利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
1.1 首先,将工件夹紧在数控车床上,并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夹紧。
1.2 然后,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并进行切削加工。
1.3 最后,进行精加工和表面处理,确保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2. 利用铣床进行零件加工。
2.1 首先,进行铣削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夹紧工件、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刀具速度等。
2.2 然后,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进行铣削加工,包括平面铣削、立铣、侧铣等。
2.3 最后,进行精加工和表面处理,确保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3. 利用钻床进行孔加工。
3.1 首先,进行孔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夹紧工件、选择合适的钻头和钻削速度等。
3.2 然后,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进行孔加工,包括定位孔、盲孔、通孔等。
3.3 最后,进行孔的精加工和表面处理,确保孔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4. 利用磨床进行零件加工。
4.1 首先,进行磨削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夹紧工件、选择合适的磨削轮和磨削速度等。
4.2 然后,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进行外圆磨削、内孔磨削、平面磨削等。
4.3 最后,进行精加工和表面处理,确保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数控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对机械加工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加深了对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还掌握了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机械设计和加工水平,为实际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机械设计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熟悉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加深对机械零件和装置的认知,并掌握AutoCAD 2D 绘图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机械设计图纸、AutoCAD 2D 绘图软件、铅笔、尺子、曲尺、钢笔。
实验流程本次实验的流程如下: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计图纸。
2.使用 AutoCAD 2D 绘图软件将图纸转化为 CAD 文件。
3.使用 CAD 文件进行绘图。
4.根据绘图结果进行实物投影或制作实物模型(选做)。
5.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份简单的机械设计图纸,并使用 AutoCAD 2D 绘图软件完成了该图纸的 CAD 文件绘制。
经过绘图,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机械零件和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 AutoCAD 2D 绘图软件进行 CAD 文件的制作与编辑,掌握了基本的绘图技巧和常用的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绘图工具?应该如何掌握更精细的绘图技巧?如何保证图纸的精度和正确性?在未来的实验中,我将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探索更精确和高效的绘图方法。
实验评估本次实验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实验过程和实验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需要做到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精心绘图、规范操作、自学能力强、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要求。
在实验成果方面,我需要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图纸的 CAD 文件绘制,保证图纸精度和正确性。
通过本次实验的进行,我得到了相关实验指导老师的认可,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并探索更加高效和精确的绘图方式。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常见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
2、掌握机械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和绘图技能。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和精度分析。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实验设备减速器若干台。
机械传动实验台。
2、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千分尺。
钢板尺。
内、外卡钳。
3、绘图工具绘图板。
丁字尺。
绘图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1、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分组拆卸减速器,观察其内部结构,了解各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和装配关系。
使用测量工具对减速器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2、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在机械传动实验台上安装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装置。
改变输入转速和负载,测量不同工况下的传动效率、扭矩和转速等参数。
分析实验数据,研究传动性能与参数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1、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1)分组并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按照正确的顺序拆卸减速器的箱盖、轴、齿轮、轴承等零部件,注意做好标记,以便装配时能正确安装。
(3)仔细观察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形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加工工艺。
(4)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主要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如轴的直径、齿轮的模数、齿宽等,并记录测量数据。
(5)根据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按照国家标准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标注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
2、机械传动性能测试(1)选择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安装在实验台上。
(2)调整传动装置的张紧力或中心距,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启动实验台,逐渐增加输入转速和负载,记录不同工况下的扭矩、转速和传动效率等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类)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8月
目录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1)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3)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 (4)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5)
实验五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测试分析实验 (6)
实验六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7)
实验七螺旋传动效率实验 (8)
实验八带传动实验 (9)
实验九液体动压轴承实验 (10)
实验十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12)
实验十一滚动轴承综合性能测试分析实验 (13)
实验十二机械传动设计及多轴搭接实验 (14)
实验十三减速器拆装实验 (15)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自由度的计算
四.思考题: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机构自由度与原动件的数目各为多少?当机构自由度=原动件的数目,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
五.收获与建议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实验转速:
四.思考题:
转子动平衡为什么要在左右两个平面上进行平衡?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1、当转速不变时,采用不同的飞轮,数据记录:
结论:当转速不变时,飞轮转动惯量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二、当飞轮不变时,转速变化,数据记录:
结论:当飞轮不变时,转速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机构运动简图(要求符号规范标注参数)
二、机构的设计方案图(复印件)
三、机构有____________个活动构件。
有______个低副,其中转动副_______个,移动副__________个,有____________复合铰链,在_________处。
有________处。
有__________个虚约束,在__________处。
四、机构自由度数目为F=3n-2PL-PH=3X-2X-0=
五、机构有_________个原动件
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驱动,在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
六、针对原设计要求,按照实验结果简述机构的有关杆件是否运动到位、曲柄是
否存在、是否实现急回特性、最小传动角数值、是否有“卡住”现象。
(原无要求的项目可以不作涉及)
七、指出在机构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八、指出机构的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实验五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测试分析实验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机构的设计方案图(要求符号规范标注参数)
二、实验台的测试的各参数曲线
理论曲线
实际曲线
三、分析测试结果
四、指出在实验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五、指出机构的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实验六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1、数据记录及处理:
2、画螺栓拉力变形图:
F
四.思考题:
1.比较空心螺杆与增加螺杆刚度后的动态测试结果;
2.比较在八角环上增加和去掉锥塞后的动态测试结果;
由此而得出: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实验七螺旋传动效率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对不同导程的梯形螺纹(线数1~5),记录实测效率η,并绘制效率曲线。
(螺纹中径d=29mm)
η
o
λ四.思考题:
1、比较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导程一致)效率的大小,谁大?谁小?为什么?
2、选择一个螺杆,比较实测效率和理论效率,谁大?谁小?为什么?
实验八带传动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数据处理
绘制滑动曲线(M2—ε)与效率曲线(M2—η)
ε(%)η(%)
M2四.思考题:
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有何区别?
2.带传动打滑后,滑差率与效率有什么变化?
实验九液体动压轴承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台的主要参数
轴颈直径: 轴承宽度: 轴颈材料: 轴瓦材料: 润滑油的粘度: 测力杆力臂的距离L=
三计算公式:
摩擦系数f=
单位压力p=
轴承内油膜的承载量G=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表2非液体摩擦与液体摩擦状态下的转速n与百分表记录
启动时的摩擦力矩平均值Ti平均=
启动时的摩擦系数平均值f=
五、绘制油压分布曲线,求油膜承载能力
六、绘制轴承摩擦特性曲线
七、实验结果分析
1形成动压油膜的条件是:
2液体动压油膜形成的过程和现象是:
液体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实验十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实验台的结构布局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台的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
三、传动系统性能参数曲线图的分析
●机械传动的平稳性,什么曲线何以判断?
●机械传动效率如何?是否符合各种传动传递功率的范围及效率概值,为什么?
四、指出在实验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实验十一滚动轴承综合性能测试分析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台的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打印
五、思考题:
1.圆锥滚子轴承受径向载荷后,为什么就可测出它受有轴向压力?
2.圆锥滚子轴承支撑的轴系受外部轴向载荷后,左右圆锥滚子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将怎样变化?
实验十二机械传动设计及多轴搭接实验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拟定多轴传动系统的结构布局
二、实验结果分析
三、指出在实验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实验十三减速器拆装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测量数据记录
二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