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
论语第七章原文及翻译赏析

论语第七章原文及翻译赏析
《论语》第七章的原文如下:
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翻译和赏析如下:
孔子说:“学习并且及时实践,不是很令人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们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像君子吗?”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学习、友谊和处世态度的看法。
首先,他强调学习应该与
实践相结合,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乐趣和满足感。
其次,孔子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认为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友谊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和温暖。
最后,孔子提到了君子的品质,他认为一个真
正的君子应该能够忍受别人对自己的无知和误解,不因此而生气或愠怒。
这句话的赏析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同时,友谊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
部分,有朋友的陪伴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支持。
最后,作为一个君子,我们
应该具备宽容和理解的品质,不因他人对自己的无知或误解而产生愤怒或不满。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论语七则先秦-论语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四则: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五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第六则: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第七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第一则: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第二则: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贤哉,回也!贤德啊,颜回!”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第三则: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
琵琶行论语七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加点词解释(答案)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________又作“善财”,唐人称琵琶师为善才___________2、年长色.衰_________容貌__________3、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商人__________4、遂命酒.__________名作动,摆酒_________5、使快.弹数曲__________畅快地_________6、曲罢悯然.._________忧郁的样子__________7、今漂沦..憔悴_________漂泊沦落__________8、予出官..二年_________(京官)外调__________9、命.曰《琵琶行》_________命名,题名__________10、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把灯芯捻大一些__________11、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低沉抑郁(的乐声)__________12、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_随手_________13、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形容鸟声婉转__________14、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低泣声,这里形容遏塞不畅的水流声__________15、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突然__________16、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溅射__________17、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_带甲的骑兵__________18、沉吟..放拨插弦中_________迟疑的样子__________19、整顿衣裳起敛容.._________正容,显出庄重的脸色__________20、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_随随便便地__________21、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_容貌__________22、梦啼妆泪红阑干.._________纵横错乱的样子__________23、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叹息声__________24、如听仙乐耳暂.明_________忽然,一下子__________25、为君翻作..《琵琶行》_______指按曲调写成歌词____________26、却坐..促弦弦转急_________退回(原处)坐下__________27、却坐促弦..弦转急_________把弦拧紧__________28、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_刚才,过去__________29、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_哭泣__________30、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眼泪__________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作解释。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解析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解析论语七则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同:逾)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七则翻译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
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
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
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
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
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
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
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
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
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
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
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来做枕头,这样做我很快乐。
《论语》名句摘要

《论语》名句摘要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2.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篇》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6.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篇》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篇》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篇》1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篇》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篇》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15.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篇》1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篇》1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1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篇》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22.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篇》2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论语第七篇原文及注音

论语第七篇原文及注音《论语・述而篇第七》原文及注音1.子曰:“述(shù)而不作,信而好(hào)古,窃(qiè)比于我老彭。
”2.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xǐ),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yāo yāo)如也。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子曰:“自行束脩(shù 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8.子曰:“不愤(fèn)不启,不悱(fěi)不发。
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食于有丧(sāng)者之侧,未尝饱也。
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弃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子之所慎:齐(zhāi),战,疾。
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yuè)之至于斯也。
”15.冉有曰:“夫子为(wèi)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 入,问夫子。
夫子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 又问:“怨不怨?”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出,曰:“夫子不为也。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18.子所雅言,《诗》、《书》、《礼》、《乐》、《易》、《春秋》。
19.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rǔ)奚不曰,其为人也,发于仁,止于心,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彰显古人智慧的诗句

彰显古人智慧的诗句
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滑稽列传》
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四、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释文向《过苕溪》
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七、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佚名《论语七则》
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十、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十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十二、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高中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鉴赏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古诗词鉴赏非常熟悉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单纯的字、词到句子的翻译解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内涵。
古诗词鉴赏怎么做会更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6、《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的___________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与《____________》、《中庸》和《____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____”。
以上为_____________
7、恶乎成名
8、仁以为己任
以上为______________
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以上为_______________
10、贤哉回也!
以上为_______________
11、不亦重乎
以上为_______________
四、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对《论语》这不名作的语言特色的理解。
、是人之所恶
、恶乎成名
2、于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于我如浮云
3、以
、不以其道得之
、仁以为己任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三、句法知识梳理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以上为_____________
4、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子路愠,见曰
3、以、不以其道得之来自、仁以为己任、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三、句法知识梳理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以上为判断句
4、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子路愠,见曰
以上为省略句
7、恶乎成名
8、仁以为己任
以上为宾语前置
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以上为介宾短语后置
《<论语>七则》知识整理参考答案
一、常识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词法知识梳理
、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及意义
10、贤哉回也!
以上为谓语前置(或:主谓倒置)
11、不亦重乎
以上为固定句式:不亦……乎:不也是……吗
四、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对《论语》这不名作的语言特色的理解。
要点:语言特色:简练质朴,不事雕琢,但又富含哲理,并经常使用对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
答体格式:总括《论语》的语言特色+例子分析
《<论语>七则》知识整理练习
1、女奚不曰
、写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1、造次必于是
2、君子亦有穷乎?
3、子路不对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注明用法并解释
1、饭疏食
2、曲肱而枕之
3、不义而富且贵
4、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的词
1、恶
、是人之所恶
、恶乎成名
2、于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于我如浮云
二、词法知识梳理
、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及意义
1、女奚不曰
、写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1、造次必于是
2、君子亦有穷乎?
3、子路不对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注明用法并解释
1、饭疏食
2、曲肱而枕之
3、不义而富且贵
4、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的词
1、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