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核算与方法

合集下载

gdp收入法和支出法公式

gdp收入法和支出法公式

gdp收入法和支出法公式一、收入法计算GDP的公式。

1. 公式内容。

- 按照收入法核算,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利润 +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 其中:- 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

- 利息是指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

- 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

- 利润是指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 间接税是指能够转嫁税负的税收,如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 折旧是指为了维持原有资本存量的完整而进行的支出。

2. 举例说明。

- 假设某国在某一年中,工资总额为5000亿元,利息总额为500亿元,租金总额为300亿元,企业利润总额为1000亿元,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为800亿元,折旧为200亿元。

- 按照收入法计算该国当年的GDP:GDP = 5000+500 + 300+1000+800 + 200 = 7800亿元。

二、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1. 公式内容。

- 用支出法核算GDP,公式为:GDP = C+I+G+(X - M)。

- 其中:- C(Consumption)代表消费支出,是指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但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

- I(Investment)代表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 G(Government purchase)代表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

G D P核算有三种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一)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新创造价值的方法。

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GDP。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二)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形成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GDP。

1、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应得到的全部报酬。

包括货币工资、实物报酬、社会福利缴款。

(1)货币工资是以现金或类似现金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劳务收入。

(2)实物报酬是生产单位提供的、劳动者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享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如发放的实物商品、出差补助、上下班交通服务等。

(3)社会福利缴款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未来的福利水平,企业替劳动者在当期所做的各种支付,包括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国家gdp核算方法

国家gdp核算方法

国家gdp核算方法
国家GDP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2.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

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实际最终分配来计算GDP。

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增加值。

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加总,得到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3. 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核算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理论上,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应当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统计误差,统计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允许存在。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及定义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及定义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及定义GDP意思是国内生产总值。

是说一个地区或者是国家在一定时间里面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总称。

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公式:收入法同内生产总值公式=所有常住单位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三部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四部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

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为企业、单位所得,生产税净额为政府所得。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基本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普遍使用的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基本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支出法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价值,这些产品最终使用的去向,一是用于最终消费,二是用于投资即资本形成,三是用于出口。

①三部分的计算公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a∙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

b∙运用支出法核算GDP,可以计算资本形成藉口最终消费率。

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最终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水平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GDP的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首先,产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内所有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之和来计算GDP。

产业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国家统计机构会收集所有产业部门的生产数据,并将其加总。

产出法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其次,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内所有最终消费、政府支出、固定资本投资和净出口的支出总和来计算GDP。

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的货物和服务以及公共投资,固定资本投资是指企业购买的设备、建筑和土地,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

支出法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动。

最后,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内所有因生产活动而获得的收入总和来计算GDP。

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

国家统计机构会收集所有产业部门的收入数据,并将其加总。

收入法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收益和分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三种核算方法计算出的GDP应该是一致的。

具体来说,产出法可以通过统计每个产业部门的价值添加(增加值)来得到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而支出法可以通过统计不同支出项目的价值添加来得到总支出,收入法可以通过统计不同类型收入的价值添加来得到总收入。

总体上,产出、支出和收入应该是相等的。

GDP的核算方法可以提供各种角度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产出法可以显示不同产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和效率水平。

支出法可以揭示消费需求和投资活动的变化。

收入法可以显示收入的分配情况和不同经济体的贡献。

然而,GDP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关注经济活动的总值,而没有考虑到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因素。

例如,生产一些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可能会增加GDP,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其次,GDP无法准确衡量非市场经济活动,如家庭劳动和非正规经济的贡献。

三种GDP核算方法

三种GDP核算方法

GDP核算方法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又叫部门法。

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

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

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收入法: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

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第一项为劳动者报酬。

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第二项为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划费。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第三项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第四项为营业盈余,是指常驻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支出法: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它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生产能力和社会福利水平。

GDP的核算方法包括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方法进行简析。

1.产出法:产出法是通过计算不同产业的产出总额来核算GDP。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能够量化的行业。

它涉及到不同产业的生产总值(GVA)的统计数据,通过对不同产业的生产总值求和得到GDP。

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中,可以找到不同产业的生产总值数据,如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等。

通过将这些数据相加,可以得到GDP。

3.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最终消费和投资支出来核算GDP。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个人和企业的支出行为,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对外支出等。

个人的消费支出可以通过家庭调查和统计数据得到。

企业的投资支出可以通过投资调查和统计数据得到。

政府支出可以通过政府预算和财政统计数据得到。

对外支出包括从海外进口的消费品和对外援助等。

通过统计这些不同支出的数据,可以得到GDP。

总之,GDP的核算方法包括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这三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得到相似的结果,但有时也会有差异。

这是因为统计数据的不准确性和数据收集的局限性导致的。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和解释GDP数据,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通常会综合使用多种核算方法,同时还会考虑其他经济指标,如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贸易余额等。

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GDP是怎么计算的?

GDP是怎么计算的?

GDP是怎么计算的?
GDP所代表的意义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范围是指在大陆的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工厂或者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经营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企业或者用户。

GDP核算范围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企业和个人所创造的价值,包括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的总和,然后进行相加。

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GDP = ∑各行业增加值
收入法:
企业和个人所创造的价值终归会分配。

就一个企业来说,其一年的利润要分为:工人工资、上交的税款、固定资产(房屋厂房等)以及公司最后剩下的净利润。

将这几种相加,也可以得到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计算公式为:
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支出法,居民和企业赚来钱得花,不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无法生存下来。

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消费支出累计相加,也可以得到GDP总值。

计算公式为:
GDP = 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存货增加
+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数字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统计方式的不同,统计范围为整个内陆,基础数据众多难免会有所误差,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来的统计数据往往并不一致。

意义:
GDP统计就和太空卫星对整个地球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一样,他可以告诉决策者整体经济情况是好是坏,是萎缩还是通胀,从而令决策者做出合适的判断和举措。

没有天气预报,明天的出行计划怎么安排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7
2.2 实际GDP与名义GDP
• Real GDP:按不变价格计算 • Nominal GDP:按当年价格计算 • 实际GDP=名义GDP÷价格水平 • 美国的例子:
2.3 GNP与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NP: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 GDP: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 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 即 AS=C+S+T+M (M—import)
• AD=AS,或者I+G+X=S+T+M
结论
是一种事后的恒等关系,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并不总 是相等的。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13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 GDP与GNP •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思考题: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8
计算方法:
• GNP:一年内本国常驻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
价值总和。常驻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 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常驻本国但未入本国国籍的 居民。
• GDP: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
值总和。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 产品价值。
税收收入,提供公共产品。 • 原理:图2-3-2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11
三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与总需求
•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即 AD=C+I+G (G—government)
•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
即 AS=C+S+T (T—taxes)
• AD=AS,或者 I+G=S+T
• 试说明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的总供给与总 需求的平衡。
• 试说明四部门经济下的总供给与总需求 的平衡。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14
谢谢大家!
GDP达到千亿的省会城市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16
两种计算美国GDP的方法
最终产品 亿美元
收入
亿美元
消费C理:图2-3-1 • 金融机构的介入:图2-3-12 • 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10
关系式:
•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投资
即 AD=C+I (Aggregate Demand / Consumption /
Investment )
投资I 10675 利润/租金/利息等 24425
政府支出G 13585
间接税
5959
净出口X-M -1017
合 计 72478
合计
72478
增值法表解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 成本
增值
棉花
8
--
8
棉纱
11
8
3
棉布
20
个部门的增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 增值:=企业的收益-中间产品的成本 • 公式:GDP=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 注意:卫生/教育/行政等部门按职工工资收入计算。 • 国家间的差异:
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2.1 五个基本总量
• 国民生产总值:GNP • 国内生产净值:/ Net Domestic Product ,一国一年内新增加
的产值。 NDP =GDP-折旧 • 国民收入:NI/ National Income ,一国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
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之和。 • 个人收入:PI/ Personal Income ,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
部收入。 •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一国一
年内个人可支配的全部收入。
• 其它的重要指标:识字率/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绿色GDP = 传统GDP-自然资源基础的减少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6
五个总量的关系: GDP-折旧= NDP
NDP-间接税=N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 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广义国民收入;5个总量;GDP 狭义国民收入:NI 几个总量及其变化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4
2.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 概念:又称要素支付法、要素收入法。把生产要素 在生产中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即得GNP。
• 公式:GDP=工资+利息支付+间接税+利润 • 国家间的差异: 1和2的比较 3. 增值法(value added approach) 增值法表解 • 概念:又称生产法,按照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
3.3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 四部门经济概念:加入了“国外”经济单位。向国 内提供产品与劳务/进口;购买国内产品与劳务/出 口。
• 原理:图2-3-3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12
四部门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
•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即 AD=C+I+G+X (X—export)
• 总供给=产品与劳务供给总和=各种要素供给总和= 要素收入总和=消费+储蓄 即 AS=C+S (Aggregate Supply / Consumption / Saving )
• AS=AD 或者 C+I=C+S,即:I=S 3.2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 三部门经济概念:加入了“政府”单位。政府获取
• 二者之关系: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所生产
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 终产品价值总和。 中国如何统计GDP
2020/6/17
GDP的核算与方法
9
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 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 • 最终产品法、收入法与增值法核算的GDP值一致。 • 通过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与四部门经济说明 3.1 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 两部门经济概念:由厂商和居民户两种经济单位所
GDP的核算与方法
1.2 GDP的计算方法
• 最终产品法/收入法/增值法 1.最终产品法 (final goods approach) • 概念: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支出法,
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 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 公式:GDP=C+I+G+X+M • 国家间的差异:分类项目不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