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电阻计算

合集下载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⑴Q=I2Rt普适公式)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R=R1+R2⑷U1/U2=R1/R2 (分压公式)⑸P1/P2=R1/R26并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1/R=1/R1+1/R2 [ R=R1R2/(R1+R2)]⑷I1/I2=R2/R1(分流公式)⑸P1/P2=R2/R17定值电阻:⑴I1/I2=U1/U2⑵P1/P2=I12/I22⑶P1/P2=U12/U228电功:⑴W=UIt=Pt=UQ (普适公式)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⑴P=W/t=UI (普适公式)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电流密度的问题:一般说铜线的电流密度取6A/mm2,铝的取4A,考虑到大电流的趋肤效应,越大的电流取的越小一些,100A以上一般只能取到左右,另外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的线损,越长取的也要越小一些。

计算所有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导体电阻计算公式

导体电阻计算公式

导体电阻计算公式导体电阻是导体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的能量损耗。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长度和横截面积等相关。

1.导体电阻率:导体电阻率(ρ)是一个描述导体材料电阻大小的物理量,单位是Ω·m(欧姆·米)。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它与材料的导电能力相关。

电阻率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导体电阻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ρ=R×A/L其中,ρ表示导体电阻率,R表示导体电阻,A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L表示导体的长度。

2.导体电阻:导体电阻(R)是导体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Ω(欧姆)。

导体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ρ×L/A其中,R表示导体电阻,ρ表示导体电阻率,L表示导体的长度,A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

3.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温度对导体电阻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导体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导体内原子和电子的热运动,导致电阻增加。

对于一些材料,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t=R0×(1+α×(Tt-T0))其中,Rt表示温度为Tt时的电阻,R0表示温度为T0时的电阻,α表示温度系数。

4.多导体电阻的计算:在一些情况下,导体是由多个导体组成的,例如电线束、电阻器等。

此时,多导体的总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t=1/R1+1/R2+...+1/Rn其中,Rt表示多导体的总电阻,R1、R2、..、Rn表示每个导体的电阻。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不同形状、材料和温度的导体的电阻。

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使用的单位必须保持一致,如果单位不同,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此外,公式中的导体电阻率和温度系数是材料的物理特性,可以通过相关的材料性质表获得。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知识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

在物理学中,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

二、电阻的计算公式1.欧姆定律公式:电阻(R)= 电压(U)/ 电流(I)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流一定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2.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R)= ρ * (L / A)其中,ρ表示导体的电阻率(单位:Ω·m),L表示导体的长度(单位:m),A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单位:m²)。

这个公式适用于计算均匀截面的导体电阻。

电阻率ρ是导体材料的固有属性,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

3.并联电阻计算公式:对于两个或多个并联的电阻,总电阻(R_tota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_total = 1/R1 + 1/R2 + 1/R3 + … + 1/Rn其中,R1、R2、R3、…、Rn表示并联的各个电阻值(单位:Ω)。

4.串联电阻计算公式:对于两个或多个串联的电阻,总电阻(R_tota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_total = R1 + R2 + R3 + … + Rn其中,R1、R2、R3、…、Rn表示串联的各个电阻值(单位:Ω)。

以上是关于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电阻器的长度是10cm,横截面积是2mm²,电阻率是2.5×10^-8 Ω·m,求这个电阻器的电阻。

解题方法:使用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 (L / A)。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中:R = 2.5×10^-8 Ω·m * (0.1m / 2×10^-6 m²)R = 2.5×10^-8 Ω·m * 50R = 1.25×10^-6 Ω答案:这个电阻器的电阻是1.25×10^-6 Ω。

导体电阻计算方法

导体电阻计算方法

导 体 电 阻 计 算 方 法从实验得知,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其长度l 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S 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1-14)式中长度l 的单位为米,面积S 的单位为平方毫米,电阻R 单位为欧姆, ρ称为导体的电阻系数或称为电阻率,ρ的单位为,它由材料导电性能决定。

材料的电阻越大,ρ值越大。

有时采用电阻率的倒数来表示材料导电性能,称为导电率,用γ表示(1-15)并有电阻系数在数值上等于长度为1米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导体在20℃时所具有的电阻值。

即式(1-14)中l =1, S =1时,ρ=R 。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ρ值,由实验测得各种材料ρ值,见表1-3所示。

从表中可知,铜、铝、铁等材料电阻率小,宜于作导线用。

由于银的价格较贵,仅在要求较高的电器中用作导电材料。

康铜和锰铜等合金材料。

电阻率大,宜于作电热器的电阻丝,即发热元件。

表 1-3材 料 名 称在20℃时电阻系数欧·毫米2/米 在0—100℃范围温度系数αγ(1/℃) 纯 银0.016 0.0041 金属 铜铝 钨 铁 0.0174 0.0290.0560.120.0043 0.0042 0.0046 0.001 合金 锰铜 康铜镍铬合金0.450.441.0—1.1 0.000006 0.000005 0.00013 例1-10〕用截面积为0 0314毫米2的康铜线,绕制100欧姆的电阻器,需要多长?[解]〔例1-11〕一根铜线直径为d =4毫米,求此铜线1公里长和50公里长的电阻值。

[解]铜线截面积为每公里铜线电阻为50公里铜线电阻为R=50×R0=50×1.4=70欧从此例题可知,单根架空明线每公里电阻计算公式为:若为双线制时,每公里电阻为2R0。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导体的电阻

导体的电阻

重点突破
1.电阻与电阻率的区别 (1)区别 ①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 作用大小. ②电阻率是对组成导体的材料而言的,由材料决定,反映了材料的导电性能.
③电阻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电阻小的导体对 电流的阻碍作用小.电阻率小的材料导电性能好,电阻率大
,与它的横截面积成
(2)公式:R =
.
L 表示导体的长度,S 表示横截面积,ρ 是
,表征材料的导电是一个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 的形状、大小无关.
(2)大小:ρ=RlS.
知识点导读
说明: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 m,横截面积为1 m2的导 体的电阻. (3)单位是欧姆·米,符号为Ω·m. (4)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 ②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③各种金属中,银的电阻率最小,其次是铜、铝,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纯 金属的电阻率.
知识点导读
(3)实验步骤 ①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②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A.用直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 l. B.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在不同位置,测
量三次,取平均值,并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S. C.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测
得三组 U、I 数据,分别求出每组数据所对应的电阻值 R1、 R2、R3,取平均值 R=R1+R32+R3作为金属丝的电阻.
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
液,等离子体
联系
R=ρSl 是对 R=UI 的进一步的说明,即导体的电阻与 U 和 I 无关,而是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 面积.

导体电阻计算

导体电阻计算

导体电阻计算在长度为L,横截面为S的导体AB两端加电压U,经过时间t,从导体一端(设为A端)流出的(电荷)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q;则:电流I=q/t,R=U/I。

如果t保持不变,q越大则电阻越小。

1、1 温度的影响从A端流出的自由电子是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定向运动,并且运动的速率很小(约10-5m/s);同时自由电子还要做杂乱无章(运动方向不确定)的热运动,其速率较大(常温下约105m/s),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运动速率增大。

由于自由电子热运动方向不确定,形成对定向运动的阻碍,并且这种阻碍作用随着温度变大而变大(热运动速率增大)。

这样从A端流出的自由电子的总电荷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即电阻变大。

1、2 导体长度的影响如果在温度不变时,将AB的长度增加,自由电子定向运动通过导体的时间增加,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对定向运动的影响也随之增加。

从A端流出的自由电子总电荷量q 随着导体长度增加而减少,即R变大。

1、3 导体横截面的影响如果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AB的横截面加倍时,从A端流出的自由电子数目是原来的两倍,所以当导体的横截面增加时,其电阻变小。

1、4 材料的影响导体AB选择不同的材料时,其内部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目越多,则从A端在相同时间内流出的自由电子数目也越多,其电阻也就越小。

2、电阻率2、1 电阻率的定义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m、横截面积是1m2的在常温下(25℃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2、2 电阻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常用单位是欧姆毫米和欧姆米。

2、3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式中: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m2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3、导体电阻的计算(以铜为例)根据上面公式,则电阻计算公式为:R=ρL/S。

以铜为例。

铜电阻率(20℃时)为0、0185Ωmm2/m,也就是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长度为1米的铜导线电阻是0、0185Ω。

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及计算

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及计算

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及计算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物理属性。

而电阻率是用来度量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本文将探讨电阻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如何计算电阻与电阻率。

一、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在导体中,电阻和电阻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电阻(R)是通过Ohm定律与电阻率(ρ)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

根据Ohm定律,电流(I)通过导体时,与电压(V)和电阻(R)之间存在以下关系:V = I * R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根据电阻定义的公式R = ρ * (L/A),其中,L为导体的长度,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ρ为电阻率,可以得出:V = I * (ρ * L/A)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电流、电压、电阻、电阻率之间的关系是通过Ohm定律和电阻定义的公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二、电阻率的计算电阻率(ρ)是一个描述导体抵抗电流流动能力的物理量,通常以Ω·m(欧姆·米)为单位。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导体的电阻率计算方法。

1.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计算金属导体的电阻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ρ = R * (A/L)其中,R为导体的电阻,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L为导体的长度。

2. 常见材料的电阻率计算除了金属导体外,其他常见材料的电阻率计算方法如下:a. 半导体的电阻率计算:ρ = V / (I * W * T)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W为材料的宽度,T为材料的厚度。

b. 绝缘体的电阻率计算:ρ = R * (A/L)其中,R为绝缘体的电阻,A为横截面积,L为长度。

三、电阻与电阻率的应用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在电路设计和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对于正确定义电子元件的功能以及计算电路的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电阻的大小,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从而实现对电子元件工作状态的调节。

电阻率则常用于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导体材料,以确保电流在导体内传输时的稳定性。

用电导率计算电阻的公式

用电导率计算电阻的公式

用电导率计算电阻的公式
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可以用电导率来计算。

电导率是导体的特性之一,用来描述导体对电流的导电能力。

电导率的倒数就是电阻。

要计算电阻,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电阻= 导体的电阻率× 导体的长度 / 导体的截面积。

我们需要知道导体的电阻率。

电阻率是导体材料的属性,表示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导体的电阻。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例如铜的电阻率比铁的低。

电阻率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也可以在材料手册或相关资料中找到。

我们需要知道导体的长度。

导体的长度是指电流通过的导体的实际长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我们需要知道导体的截面积。

截面积是指电流通过的导体的横截面的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

导体的截面积越大,电流通过的阻力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将导体的电导率乘以导体的长度,再除以导体的截面积,即可得到电阻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每米(S/m),导体的长度的单位是米(m),导体的截面积的单位是平
方米(m²)。

通过使用电导率来计算电阻的公式,我们可以用导体的电阻率乘以导体的长度,再除以导体的截面积来计算电阻的值。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阻的概念,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电阻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导率,用希腊字母κ 表示,κ =1/ρ
R=ρL/S
電阻R=电阻率*长度/面积
電阻率計算 電阻 0.088 0.088 0.088 長度 1 1 1 直徑 0.5 0.5 0.5 面積 0.196 0.196 0.196 電阻率 0.0172788 0.0172788 0.0172788
注:黄色区域不可动。
電阻率=電阻*面積/長度
P=(R*S)/L
R=1/G, 其中G为物体电导,导体的电阻越小,电导就越大,数值上等于电阻的倒数。单位是西门子,简称西,符号s。
康铜(54%铜,46%镍) 0.50
锰铜(86%铜,12%锰,2%镍) 0.43
导体长度的计算
电阻 1500 10 10 10 线径 0.12 0.14 0.2 0.21 电阻率 横截面积 导体长度 0.0172 0.0172 0.0172 0.0172 0.01 0.02 0.03 0.03 985.8 8.9 18.3 20.1 顺号 1 2 3 4 5 6 導體長度=電阻*截面積/電阻率 7 8 9 10 11 12 13
电阻的计算
导体长度 1 1 1 1 根數 17 37 42 26 线径 0.097 0.12 0.08 0.1 电阻率 0.0172 0.0172 0.0172 0.0172 横截面积 0.126 0.418 0.211 0.204 电阻 Ω /m 0.137 0.041 0.081 0.084
注:黄色区域不可动。
導電率 %IACS ≧100 ≧97 ≧61 ≧59.5 ≧70.7 ≧108 ≧25 ≧9 ≧3.6 ≧7.8 ≧15 ≧30 ≧22 ≧38 電導率 MS/M ≧58 ≧56.26 ≧35.4 ≧34.51 ≧41 ≧62.5 ≧14.5 ≧5.2 ≧2.08 ≧4.5 ≧8.7 ≧17.4 ≧12.8 ≧22 0.0039 0.0042 0.0037 0.006 0.004 0.0026 溫度係數 20℃ 0.0038 0.0038 0.004 0.004 0.0034 0.0038 0.002 0.0005
金属的电阻率
金属 银 铜 铝 钨 铂 铁 汞 锰铜 康铜 镍铬合金 铁铬铝合金 铝镍铁合金 石墨 电阻率 P 0.016 0.01724 0.029 0.053 0.1 0.1 0.96 0.44 0.5 1 1.4 1.6 8~13
注:黄色区域不可动。

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用希腊字母κ 表示
℃时所具有的电阻值。
物体电阻计算公式:R=ρ電阻率*L为物体长度/S面積,
ρ: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单位面积的物体在20℃时所具有的电阻值。 常见导体的电阻率 材料 20℃时的电阻率 (µΩ• m)
银 0.016 汞 0.958 铜 0.0172 碳 25 金 0.022 铝 0.029 锌 0.059 铁 0.0978 铅 0.206
。单位是西门子,简称西,符号s。
铜,12%锰,2%镍) 0.43
属的电阻率
電導率 =1/P 62.5 58.0 34.5 18.9 10.0 10.0 1.0 2.3 2.0 1.0 0.7 0.6 20℃ 軟銅 硬銅 軟率 硬鋁 金 銀 黃銅 鋁青銅 鈦 鉛 錕 鋅 鎳 鎂 平均值 温度 金屬
導電率&電導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