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导体电阻偏心度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电功、功率、电荷、电压、电阻率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功、功率、电荷、电压、电阻率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功、功率、电荷、电压、电阻率常用计算公式大全电工常用单位与公式都在这里,你记得几个?快来盘点下!电功表示电流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某一电路,电场力所做的功。

电能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是多少。

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长短都有关系。

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W表示功,功的单位是:焦耳(J)W=PtP---功率(单位:瓦w)t---时间(单位:秒s)W=UItU---电压(单位:伏V)I---电流(单位:安A)t---时间(单位:秒s)W=I^2RtI---电流(单位:安A)R---电阻(单位:欧Ω)t---时间(单位:秒s)W=U^2/R×tR---电阻(单位:欧Ω)t---时间(单位:秒s)几种常见物体的电功:①通过手电筒灯泡的电流,每秒钟所做的功大约是1J。

②通过普通电灯泡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一般是几十焦。

③通过洗衣机中电动机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是200J左右。

功率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

P表示功率,功率单位是:瓦特(W)P=W/tW---电功(单位:焦j或千瓦时kWh)t---时间(单位:秒s)P=UIU---电压(单位:伏V)I---电流(单位:安A)P=U^2/R(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U---电压(单位:伏V)R---电阻(单位:欧Ω)P=I^2R(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R---电阻(单位:欧Ω)电荷指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电的量,是物体或系统中元电荷的代数和。

Q表示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电流指电荷的定向移动。

I表示电流,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1安培定义为:在真空中相距为1米的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通以相等的恒定电流,当每米导线上所受作用力为2×10-7 N时,各导线上的电流为1安培。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知识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

在物理学中,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

二、电阻的计算公式1.欧姆定律公式:电阻(R)= 电压(U)/ 电流(I)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流一定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2.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R)= ρ * (L / A)其中,ρ表示导体的电阻率(单位:Ω·m),L表示导体的长度(单位:m),A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单位:m²)。

这个公式适用于计算均匀截面的导体电阻。

电阻率ρ是导体材料的固有属性,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

3.并联电阻计算公式:对于两个或多个并联的电阻,总电阻(R_tota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_total = 1/R1 + 1/R2 + 1/R3 + … + 1/Rn其中,R1、R2、R3、…、Rn表示并联的各个电阻值(单位:Ω)。

4.串联电阻计算公式:对于两个或多个串联的电阻,总电阻(R_tota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_total = R1 + R2 + R3 + … + Rn其中,R1、R2、R3、…、Rn表示串联的各个电阻值(单位:Ω)。

以上是关于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电阻器的长度是10cm,横截面积是2mm²,电阻率是2.5×10^-8 Ω·m,求这个电阻器的电阻。

解题方法:使用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 (L / A)。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中:R = 2.5×10^-8 Ω·m * (0.1m / 2×10^-6 m²)R = 2.5×10^-8 Ω·m * 50R = 1.25×10^-6 Ω答案:这个电阻器的电阻是1.25×10^-6 Ω。

电阻的影响因素公式

电阻的影响因素公式

电阻的影响因素公式
1. 电阻定律公式。

- 电阻的影响因素由电阻定律来描述,公式为R = ρ(l)/(S)(适用于粗细均匀的导体)。

- 其中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ρ是电阻率(单位是Ω· m),它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和温度有关,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一般不同,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l表示导体的长度(单位是米,符号m);S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单位是平方米,符号m^2)。

- 从公式可以看出:
- 在材料(ρ一定)和横截面积(S一定)时,导体的电阻R与长度l成正比,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 在材料(ρ一定)和长度(l一定)时,导体的电阻R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即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2.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 对于大多数金属导体,温度升高时,电阻率ρ增大,电阻R也增大。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近似表示为ρ=ρ_0(1 +α t),其中ρ_0是t = 0^∘C时的电阻率,α是电阻率的温度系数,t是温度。

- 而对于某些半导体材料,温度升高时,电阻率减小,电阻也减小。

还有一些材料,例如某些合金(如锰铜合金、镍铜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导体电阻计算

导体电阻计算

导体电阻计算在长度为L,横截面为S的导体AB两端加电压U,经过时间t,从导体一端(设为A端)流出的(电荷)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q;则:电流I=q/t,R=U/I。

如果t保持不变,q越大则电阻越小。

1、1 温度的影响从A端流出的自由电子是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定向运动,并且运动的速率很小(约10-5m/s);同时自由电子还要做杂乱无章(运动方向不确定)的热运动,其速率较大(常温下约105m/s),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运动速率增大。

由于自由电子热运动方向不确定,形成对定向运动的阻碍,并且这种阻碍作用随着温度变大而变大(热运动速率增大)。

这样从A端流出的自由电子的总电荷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即电阻变大。

1、2 导体长度的影响如果在温度不变时,将AB的长度增加,自由电子定向运动通过导体的时间增加,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对定向运动的影响也随之增加。

从A端流出的自由电子总电荷量q 随着导体长度增加而减少,即R变大。

1、3 导体横截面的影响如果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AB的横截面加倍时,从A端流出的自由电子数目是原来的两倍,所以当导体的横截面增加时,其电阻变小。

1、4 材料的影响导体AB选择不同的材料时,其内部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目越多,则从A端在相同时间内流出的自由电子数目也越多,其电阻也就越小。

2、电阻率2、1 电阻率的定义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m、横截面积是1m2的在常温下(25℃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2、2 电阻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常用单位是欧姆毫米和欧姆米。

2、3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式中: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m2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3、导体电阻的计算(以铜为例)根据上面公式,则电阻计算公式为:R=ρL/S。

以铜为例。

铜电阻率(20℃时)为0、0185Ωmm2/m,也就是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长度为1米的铜导线电阻是0、0185Ω。

导线内阻算法

导线内阻算法

计算导体的电阻,要知道其电阻率、截面积、长度,计算公式:电阻=长度×电阻率÷截面积 .
铜电线的电阻率:ρ=0.0172
铝电线的电阻率:ρ=0.0283
电线的导体电阻计算公式:
R=ρ×L/S
L=长度(米),S=线载面(m㎡)平方毫米
对于铝导线,只要知道它的长度(m)和截面积(mm2),就可立即估算出它的阻值,其准数据是:每100m长的铝导线,当截面为1mm2时,电阻值约为3Ω。

如果编成一句口诀便是“百米铝线1-3欧,铜线再打六折算”。

这句口诀中的“1”
代表1mm2.它是根据公式R=ρ×L/S
取铝的电阻率p=0.03(应为0.029)定出基准数据而来的。

大家知道,导线电阻值与导线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截面积成反比。

因此,若有80m、6mm2的铝线,如果用估算法,则是0.03×80/6=0.4(Ω)。

由于铜导线电阻率p≈0.017,约为铝导线的0.6倍,因此,可按铝导</font>线算出电阻后再打六折。

上例如果是铝导线,电阻值便是:
0.03×80/6×0.6=0.24(Ω)
•导线截面积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阻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串联: R=R1+R2+...+Rn并联:1/R=1/R1+1/R2+...+1/Rn 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R=R1·R2/(R1+R2)定义式:R=U/I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 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控制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

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s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电阻物理量:1欧电压产生一鸥电流则为1鸥电阻。

另外电阻的作用除了在电路中用来控制电流电压外还可以制成发热元件等。

初二物理电阻计算公式中考物理复习电阻知识伏安法测电阻: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2. 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上的色环,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字,如下: 棕1 红2 橙3 黄4 绿5 蓝6 紫7 灰8 白9 黑0 ,金、银表示误差 色环电阻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最多的电阻类型,无论怎样安装,维修者都能方便的读出其 阻值,便于检测和更换。但在实践中发现,有些色环电阻的排列顺序不甚分明,往往容易读 错,在识别时,可运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断: 技巧1: 先找标志误差的色环,从而排定色环顺序。最常用的表示电阻误差的颜色是:金、 银、棕,尤其是金环和银环,一般绝少用做电阻色环的第一环,所以在电阻上只要有金环和银 环,就可以基本认定这是色环电阻的最末一环。 技巧2: 棕色环是否是误差标志的判别。棕色环既常用做误差环,又常作为有效数字环,且常 常在第一环和最末一环中同时出现,使人很难识别谁是第一环。在实践中,可以按照色环之间 的间隔加以判别:比如对于一个五道色环的电阻而言,第五环和第四环之间的间隔比第一环和 第二环之间的间隔要宽一些,据此可判定色环的排列顺序。 技巧3: 在仅靠色环间距还无法判定色环顺序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电阻的生产序列值来加以 判别。比如有一个电阻的色环读序是:棕、黑、黑、黄、棕,其值为:100×104傥蟛钗%,属 于正常的电阻系列值,若是反顺序读:棕、黄、黑、黑、棕,其值为140×100伲蟛钗%。显 然按照后一种排序所读出的电阻值,在电阻的生产系列中是没有的,故后一种色环顺序是不对 的。电阻按材料分一般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水泥电阻、线饶电阻等。一般的家庭电器 使用碳膜电阻较多,因为它成本低廉。金属膜电阻精度要高些,使用在要求较高的设备上。水 泥电阻和线饶电阻都是能够承受比较大功率的,线饶电阻的精度也比较高,常用在要求很高的 测量仪器上。 小功率碳膜和金属膜电阻,一般都用色环表示电阻阻值的大小,这也是我们在学习电阻的很重 要的一步。电阻阻值的单位是欧姆。下面详细说明。 色环电阻分为四色环和五色环,先说四色环。顾名思义,就是用四条有颜色的环代表阻值大 小。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字,如下: 棕1 红2 橙3 黄4 绿5 蓝6 紫7 灰8 白9 黑0 金、银表示误差 各色环表示意义如下: 第一条色环:阻值的第一位数字; 第二条色环:阻值的第二位数字; 第三条色环:10的幂数; 第四条色环:误差表示。 例如:电阻色环:棕绿红金, 第一位:1; 第二位:5;第三位:10的幂为2(即100); 误差 为5%; 即阻值为:15×100=1500欧=1.5千欧=1.5K 还有精确度更高的“五色环”色环:阻值的第一位数字; 第二条色环:阻值的第二位数字; 第三条色环:阻值的第三位数字; 第四条色环:阻值乘数的10的幂数; 第五条色环:误差(常见是棕色,误差为1%) 有些五色环电阻两头金属帽上都有色环,远离相对集中的四道色环的那道色环表示误差,是第 五条色环,与之对应的另一头金属帽上的是第一道色环,读数时从它读起,之后的第二道、第 三道色环是次高位、次次高位,第四道环表示10的多少次方,例如某电阻色环电阻顺序为:红 (2)-黑(0)-黑(0)-黑-棕,则它表示该电阻阻值为:200×100佟T偃缱黑-黑-红-棕,表示该电 阻阻值为:100×102佟?杉纳返缱栉蟛钗,五色环常为1%,精度提高。 例如:有电阻:黄紫红橙棕 ,前三位数字是:472, 第四位表示10的3次方,即1000, 阻值 为:472×1000欧=472千欧(即472K) 综上,只要金、银色环在最后,那就可以了。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⑴Q=I2Rt普适公式)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R=R1+R2⑷U1/U2=R1/R2 (分压公式)⑸P1/P2=R1/R26并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1/R=1/R1+1/R2 [ R=R1R2/(R1+R2)]⑷I1/I2=R2/R1(分流公式)⑸P1/P2=R2/R17定值电阻:⑴I1/I2=U1/U2⑵P1/P2=I12/I22⑶P1/P2=U12/U228电功:⑴W=UIt=Pt=UQ (普适公式)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⑴P=W/t=UI (普适公式)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电流密度的问题:一般说铜线的电流密度取6A/mm2,铝的取4A,考虑到大电流的趋肤效应,越大的电流取的越小一些,100A以上一般只能取到2.5左右,另外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的线损,越长取的也要越小一些。

计算所有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