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外比较阅读及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实为花中仙子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④余以为妙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
(3)宜乎众矣( )(4)予初不服是论(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色其香权谓吕蒙曰
B.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吾射不亦精乎
27.下列句中加点词前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俗屈/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于石而不囿于石/出淤泥而不染
C.竹其有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必能谓余为解人/每字有二十余印
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29.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称竹“有士君子豪气凌云”。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如果周敦颐和郑板桥在同一个时代,能否成为朋友?
③今夫不善内⑥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释】①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罴(pí):哺乳动物,亦称“棕熊”“马熊”。③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罐子。④发火:去掉灯火的掩盖物,以便照明射击。⑤摔(zuó):揪住。搏:搏击。挽裂:拉着撕开。⑥善内:改善内部。
爱莲说比较阅读带答案

内容相关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③;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芳:散发出芳香..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自错误!B. 清错误!C. 观错误!D. 鲜错误!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 语段一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2分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手法相关二、2017河南备用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①;舆②马相望..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③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株;绿萼④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⑤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⑥..口占⑦二绝句;大醉而归寓..节选自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注:①杂沓:聚集的样子..②舆:车..③游屐:指游人..④萼:环列花朵外部的叶状薄片;一般呈绿色..⑤偃:倒下..⑥浮白:指喝酒..⑦占:口述文辞..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出错误!B. 通错误!C. 远错误!D. 闻错误!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 根据语段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2分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4分三、2019南阳市唐河县二模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2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嗟夫草木无情;有时①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②然丹者为槁木;黟然③黑者为星星④..奈何⑤以非金石之质⑥;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⑦;亦何恨乎秋声节选自欧阳修《秋声赋》注释:①有时:有固定时限..②渥wò:红润的脸色..③黟yī然:形容黑的样子..④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⑤奈何:为何..⑥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⑦戕贼:残害..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益错误!B. 谓错误!C. 劳错误!D. 欲错误!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 语段一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2分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借写“草木”言志;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个语段所言之“志”有何不同..4分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一《爱莲说》全文二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①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②不能冬生一穗;后③系人主;可强鸡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注:①动:萌发..②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③后:指武则天..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2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 语段一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3分4. 语段一二都谈到了牡丹;请结合内容说说作者分别借牡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分参考答案一、1. B2分解析A项中两个“自”的意思分别是“自从”“如果”;B项两个“清”的意思都是“清澈”;C项两个“观”的意思分别是“观赏”“景象”;D项两个“鲜”的意思分别是“少”“新鲜”..2. 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1分;大意1分..共2分2对于牡丹的爱好;人应当很多了..“宜”1分;大意1分..共2分共4分3. 运用衬托手法;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从而更好地突出莲高贵高洁的品质..意思对即可..手法1分;分析1分;共2分4. 语段一认为君子应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庄重质朴..意思对即可..1分语段二认为君子在无人赏识时;要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要不改操守..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二、1. A2分解析A项两个“出”的意思都是“露出”;B项两个“通”的意思分别是“贯通”“顺利”;C项两个“远”的意思分别是“远播”“远避”;D项两个“闻”的意思分别是“听到”“使……听到”..故选A..2.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亵”1分;大意1分..共2分3. ①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②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4. 语段一用陶渊明爱菊花、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作者“独爱莲”;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意思对即可..2分语段二用玄墓、光复二山游人如织的场景衬托作者多年以来远赴“游屐罕至”的洞庭山观梅的习惯;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孤高品质..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参考译文二江苏吴中的梅花;要数玄墓、光复两座山最为出名;刚进入春天的时候游人便会聚集在一起;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洞庭梅花不比这两座山差;而且又在偏远的洞庭湖之中;很少有游人到达那里;所以我多年来都会舍弃玄墓、光复这两座山;专门到洞庭湖观赏梅花..园中有梅花百余株;一眼看去如雪一般;芬芳的花香飘荡在衣袖间..靠近池塘的地方也生长着几棵梅树;绿色的花萼像玉一样层层相叠;红白色的梅花镶嵌其间;古木的枝干和繁盛的花朵;交相映照在池塘的清波之中..其中一株梅树横卧在水面上;我酒喝得尽兴;便躺在它的上面;看水中的花影和人影;开怀畅饮灵感突然涌现..随口咏诵了两首绝句;大醉而归寓所..三、1. C2分解析A项两个“益”的意思分别是“更加”“帮助”;B项两个“谓”的意思分别是“认为”“为、是”;C项两个“劳”的意思都是“使……劳累”;D项两个“欲”的意思分别是“想要”“快要”..2. 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甚蕃”1分;大意1分..共2分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闻”1分;大意1分..共2分共4分3. 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来描写莲花..2分4. 语段一借写对莲的喜爱;表达了对君子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借写牡丹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和厌恶..2分语段二通过对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阐述了百般的忧虑和万事的操劳必然损伤着人的身心和精力的道理;表达了对国家和自己处境的忧思..2分共4分参考译文二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使他的身体劳累;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消耗他的精气..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如枯槁的木头;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那样长久的肌体;想要和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考虑究竟是谁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四、1. 1多2竖立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2.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染”“濯”1分;大意1分;共2分3. 相同点:都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意思对即可..1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现实;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选择了归隐;而周敦颐选择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4. 语段一中的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作者通过写牡丹表达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弃..2分语段二中讲了牡丹没有屈从于武后而被贬的故事;作者借牡丹表达的是对刚正不屈品格的赞许..2分共4分参考译文二牡丹能够在群花中称王;我开始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要说牡丹的颜色和香味;比芍药能强多少选择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药来决一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直到我看了《事物纪原》一书;说武则天冬日游后花园;看到所有的花都竞相开放;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牡丹贬到洛阳;我才恍然大悟;说:“牡丹像这样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就是应当的;但是如果不给它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韩愈诗:“夕贬潮州路八千”..植物的生长、萌发有一定的时令季节;如果违反时令季节;那么即使有十个像尧那样的圣贤;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天长出一穗来;武则天虽为一国之主;但是她能强令公鸡白天打鸣吗如果武则天是有见识的;就应当贬谪所有的花卉而唯独推崇牡丹..。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1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__________(2)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3)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4)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蔽林而窥之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所体现的君主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说出(2)树立(3)少(4)香气,指品德高尚2、C3、A4、(1)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过了。
中考语文专题3爱莲说对比阅读(解析版)

爱莲说(一)(2022·四川广元·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材料二:①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②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②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注释】①葩:花。
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
③迨(dài):及,等到。
1.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
”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水陆草木之.花避暑而暑为之.退B.出淤泥而.不染乃摘而.藏之C.长跪而谢.之及花之既谢.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3.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B.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C.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D.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含答案)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 题。
(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爱莲说》)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5分)(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何陋之.有()(4)出淤泥而不染.()(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雅的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
(3分)18.乙文写莲,同时还写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乙文: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C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三)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1)本:根。
(2)体:体悟。
(3)虚受:虚心接受。
(4)实: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可爱者甚蕃.()(2)陶后鲜.有闻()(3)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分)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3分)(四)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3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课外比较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6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
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答案:18.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
每格l分) 19.B(2分) 20.A(2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分。
“染”、“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
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高
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