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合集下载

朱永新:教育是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朱永新:教育是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朱永新:教育是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精彩导读不管怎么变,有一条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新教育提倡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完整教育生活为什么不会变?因为教育首先是让人幸福的,让人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探索和发现的快乐。

”作者简介朱永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教育之变”我想它是时代的声音,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期盼。

每个人家里有孩子,每个人都和教育相关,我们期待它变得更有人性、期待它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好、期待它能为我们国家民族做更大的贡献……我们对教育的呼唤胜过所有呼唤,所以教育要变。

怎么变?5个W可以简单概括。

Where我们可以理解成未来在哪里接受教育。

大家一般都认为教育应该在学校里发生,教育应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习生涯结束了,就和教育再也没有关系了。

其实未来教育并不是这样的,未来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处处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教育,学校不再是唯一。

比如现在很多人通过网络学习、家里自学、拜师学习,甚至跨国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不再单一,已经变得多元化了。

When3岁到幼儿园、7岁进小学、毕业进初中,什么时候进大学,读完大学开始工作,念完博士超过30岁,人的1/3以上时间都过去了。

把学习、工作、娱乐切割得那么清楚的时代要过去了,未来是交融的。

20岁为什么不能工作呢?武装了自己就可以工作。

未来的学习是终身的,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不间断的学习,学习与工作、工作与学习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甚至于它和娱乐也没有天然的鸿沟。

What现在的学习,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教什么。

我们学的东西很多是一辈子派不上用处的东西,我们学的东西和人生无关和生活无关。

我们新教育事业研发一个课程“生命教育”,人首先要有生命的长度,要为人活得更长提供这样的支持,提供这样的知识和技能,安全、健康。

要做讨人喜欢受欢迎的人,要成为社会的人,生命要有宽度,我们提供“教养与养成”这门课程。

同时人要有精神生活,人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要有价值、尊严,价值与信仰成为解决的高度的内容,这些东西教育是关注不够的。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摘要: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

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一种享受,应该让所有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关键词:幸福;完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

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

——赫尔曼.黑塞忙忙碌碌中走过二十四载教学生涯,先后当过中学语文老师,小学语文、品德老师,现在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回首过往,感觉最幸福的还是数学课堂。

也许是读小学中学时,当过四年数学课代表,和数学老师接触最多,也经常替数学老师批改作业的缘故吧,对数学课有一种莫名的喜欢。

前半生服从组织安排,成了一名语文老师。

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数学老师。

欣喜过后是几多焦虑:跨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要去探索。

先拜师。

信息时代的便利为我快速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吴正宪老师的视频课,我一遍又一遍地去观摩:吴老师亲切的话语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孩子们去辩论;幽默的课堂氛围保护了孩子遇到挫折时的尴尬情绪;整节课的导入语和过渡语让我真正懂得什么是完美的课堂。

听课的同时,不放弃阅读。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等系列丛书,是我每天的精神食粮。

圈点勾画,内化吸收。

研读“新课标”。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1、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实验是由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教育改革。

新教育核心理念是: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

因为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2、实施新教育我们采取的措施:(1)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2)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3)构筑理想课堂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3、新教育下儿童的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

在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中,童年却充满了危机: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等童年的杀手,潜伏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随时准备着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

在设法把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从童年生活中清除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

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晨诵、午读、暮省”。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大多数人的反对,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阐明的是: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是一种生活和行动的方式,教育又不是简单的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要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

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生活,而是面向男女老少,从摇篮走向坟墓的全过程。

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都应该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提倡重视教育生活的质量,摒弃教育的功利性,揭示了当下教育中唯分数是举而缺乏德行教育的畸形现象。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附属地位,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导致学生视学习为苦恼,这是一种毫无质量可言的学习生活。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孩子学习的好奇心和激情,让他们的学习完全出于自觉自愿的兴趣,趋向于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是学生,当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体现后,潜能可以得到极大的开拓与张扬,创造力同时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身心也是愉悦的。

应该说,这就是孩子们高质量的学习生活。

由此,我想到了以前看到的一篇关于人的生活质量问题的文章,作者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人的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生活的是否愉快。

这和朱教授提出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观点是一致的。

的的确确,在人的基本衣食温饱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生活高质量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心情的愉悦,而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幸福的!儿童生活的高质量首先在于儿童的好奇心、自尊、交往、归属、荣誉感等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

那么,如何提高儿童学习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教育生活质量,让自己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则是每个
家长和教育者所期望给予孩子的礼物。

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包括了学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格、情感和社交能力。

首先,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该注重学业的成就。

这并不是说要孩子成为学霸,而是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其次,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还应该注重品格和情感的培养。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情感。

家长和老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最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还应该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

孩子的成长需要与他
人的交流和互动,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自如地生活和成长。

总之,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学业、品格、情感和社交能力上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拥有幸福美好的未来。

给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给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给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我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以关爱,使班集体给孩子们家的感觉,用爱搭建幸福之家。

下面是我在和孩子们交流过程中所感悟的心得与体会。

一、增强孩子们的自尊、自强和自信高中毕业时,班主任老师在留言本上给我写到:愿你自强、自爱,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淡忘了很多记忆,但老师的话从来没有忘记。

在我懒惰、恢心、厌倦时,老师的话总在耳边回响,给我启迪和力量。

如今仍然在高中教学的老师成了我永久的导师和益友。

可见老师对孩子的关怀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怎样增强孩子们的自尊、自强和自信呢?我们知道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课堂上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以及时鼓励和赞美,不仅能活跃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你追我赶,劲头十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

他们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很难受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

对于这部分学生,我采取“以粘为主”的方法,主动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积极去倾听,去交谈,去温暖一颗颗稚嫩的心。

并从中了解了学生的某些动向,体会到了他们的感受,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对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尊、自强和自信的人生观。

二、教会学生尊重和勇敢1.尊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在学校要使学生成长发展为一个真正的人,除了教给他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知道尊重人。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为了点化生命,荡涤思想,丰富人生,使学生精神生活充实起来,生命丰盈起来,人生的价值光彩起来。

教育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充盈的,感性的,灵性的,有温度和湿度的。

教育应该追求新的文化理念、新的价值期待、新的社会理想。

教育更要有“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做一个理想的教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梦想,有了梦想才会有激情和动力。

有了梦想还需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付诸于行动,持之以恒。

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要有激情。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为什么没有激情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甚至贬低了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潜力,都可以成为他自己,都可以成功,都可以创造奇迹。

可能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还没有找到成功的道路。

我们老师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情况要有满足感,比如学生的成绩和习惯,我们要坦然的接受它们的差异,但我们不能安于现状,不要觉得学生的差异是应该的,随他去。

我们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健全健康的人格,并最大程度让学生获得满意的成绩。

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去教育和培养它们的,学生都很好的话,要我们做什么。

作为教师要有激情,要有活力,带动学生,不断地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学习生活是快乐的、有意义的。

每天都要有冲动感,每天都能有新的火花产生。

教师要自信、自强,但仅有自信和自强还是不够的,教师更需要有一颗不断挑战自我的心。

一些老师当他们得到了他们所期待的职称和荣誉后,往往会减缓自己的步伐,或者上了一定的年纪后便等着退休,对于人生便不再有所追求了,安于的现状,不再去挑战自我了。

其实挑战自我,不仅是自我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如果我们用一种固有的思维去应对如今的学生,必定会面临着失败。

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学习上挑战自我,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研究的能力。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朱永新许新海[内容摘要]“新教育实验”倡导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种生活就是新生活,这样的教育也就是新生活教育。

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就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实现对教师生活、学生生活和师生共同生活的改造,使教育与生活处于一种和谐融通的关系中,教育生活的意义与生活的教育意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统一教育生活的实践中。

[关键词] 幸福完整教育生活新教育新生活教育生活,是人的实际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个体和群体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换言之,是人们的教育存在和活动过程,也是教育中的人共同构建和享受的生活。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为直接和首要目的。

人通过教育成为“人”,教育关注人即关注人的生活,人通过教育过更好的生活,过有意义的生活,乃至幸福的生活,从而使人的生命有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生命。

教育如何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是所有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教育哲学的重要命题。

我们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使人“文化”,进而“人化”。

所以,教育应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

我们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就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的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的实验。

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释义我们认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这么四层意思。

一是教育就是生活;二是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三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四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完整的。

这是新教育人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

可是,现实的教育生活对大多数师生来说,也许还不是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甚至是一种痛苦不堪的“牢笼”般的生活,教育生活危机重重。

教育者常感到无奈、迷茫、困惑,并不断追问,教育到底怎么啦?连教育人都弄不清楚“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怎样进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意思。

第一、教育就是生活。

这句话是针对过去比较传统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即教育是为了未来的。

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

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

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第二、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教育是一种生活,这是杜威早已经说过的话。

他同时还说学校就是社会。

在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划了等号。

这似乎也有问题。

我们说教育就是生活,但更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教育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又不是简单的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

这种教育生活,又不能等同于学校教育生活,如在家庭里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的学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生活。

所以,我们理解的教育生活,应该是面向男女老幼、从坟墓到摇篮的全人与全程的。

第三、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

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

其实,孔老夫子早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教育不仅应该给人幸福,它本身就是
充满了乐趣的。

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们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仅有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当然更还有对当下某些教育的问题的担忧与不满。

我们遗憾地看到,许多地方和有一些教育,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他们的学习充满了失败。

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们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这样的教育还有必要吗?
第四、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

我们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两个字,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强调幸福,很容易让大家过分重视情感的体验,甚至会误认为感官的享受。

尤其是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

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

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当然,这也是我们新教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