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说明。
童子:小孩,那个地点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
他回答说:“师父差不多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充满,不明白师父到底在什么地点。
师问:依照对诗句的明白得,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
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依照字词的说明,翻译整个句子。
引导学生依照动物特点,回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义,再回答问题。
生举手回答自己明白的有关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
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蝉是夏天的动物。
锤炼学生从诗的翻译中去提炼要紧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常对古诗的积存。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说明欲:想要。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突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生举手回答:夏季。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能够看出来。
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专门大专门响,只有夏天的时首诗都活了起来。
即学即测。
课堂练习说明下列词语。
振:振荡。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云深:山上云雾缭绕的地点。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古诗。
课后巩固。
2.明白得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默写。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说板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两首—所见》课件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6、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 一读。 A 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 齐声背诵、点名背诵。 7、牧童捉到蝉了吗? 续编一个故事,
课件PPT
图解结构
见与闻
所 见 猜与观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动态
超脱世俗 情致飘逸 静态
概括主题
《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 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 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写法点拨
动静结合: 所谓的动静结合,就是动态描写与 静态描写相结合,使文章生动、鲜活、 更富有感染力。
拓展提升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描写了孩子们放学 后放风筝的情景。有景有人有 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 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预习检查
1、认识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字词乐园
骑
振
蝉
字词乐园
振 林樾 鸣蝉 意欲
字词乐园
正音: “蝉、振”是翘舌音,分别读chán、zhèn。 正字: “骑”右下部是“可”不要写成“寸”; “振”右下部不要多写一撇。
字词乐园
重点词语: 振 鸣蝉 林樾 立 意欲
字词乐园
字词批注:振--- 震荡。
林樾--- 林中成阴的地方。 意欲--- 心想。 立--- 站立。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字词乐园
1、同学们,瞧! 夏天是山村最 美的季节。天 空那么蓝;远 处是青青树林, 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 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课文详解
江苏省苏教版五年级古诗背诵(上册)

1、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禛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寰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6、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7、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8、插秧歌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莫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青白在人间。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9、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0、折杨柳唐李白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11、江畔独步寻花(其二)唐杜甫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12、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4、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5、病牛宋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6、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苏教版五年级上必备古诗

十 月 份
十一月份
十二月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3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2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0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6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5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5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杜浦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4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3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1垓下歌(两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1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9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8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

诗人情绪变化:
满怀期望——感到失望——一线希望—— 彻底失望
艺术特点: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
语言清新、平白。
寻隐者不遇
同学们,你们会背这首诗了 吗?比一比谁背得快。
演一演,情景对话 诗人:小朋友,你的师父在 吗 童子:我的师傅采药去了。 诗人:那你知道他去哪里采 药了吗 童子:就在这座山中。
诗人:山中具体什么位置呢。
(1)知诗人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还俗后, 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 未被录取,便作诗讽刺挖苦科举 考试,被当时人称为举场的“十 恶”。贾岛作诗,又以苦思苦吟 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推敲 诗中的字眼而茶饭不思,是中唐 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所写的诗 歌缺乏社会内容,情调凄苦,间 有清新之作,著有《长江集》10 卷。
四、悟诗情
牧 童 骑 黄 牛 , 歌 声 振 林 樾 。
问题:
( 动)态
地点在哪里? 林樾 骑黄牛 从哪里可以看出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情? 歌声 传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______
主人公是谁?牧童
因果关系
意 欲 捕 鸣 蝉 , 忽 然 闭 口 立 。
( 静 )态
从哪里看出牧童想抓住蝉的决心?闭口立
童子:山中云雾迷蒙,我也 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小结
这首诗记叙了: (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 诗人 )与( 孔子 ) 的问答,体现了隐者( 高洁 )的性格以及 诗人对他的( 仰慕 )。 诗中涉及的人物有( 诗人、童子、隐者 )。 本诗的写作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
一、知诗人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
苏教版五年级必背古诗

苏教版五年级必背古诗1. 《静夜思》啊,那可是苏教版五年级必背古诗中的经典!你想想,李白躺在床上看着那明月,就像我们有时候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一样,然后就写出了这么美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有意境啊!2. 《泊船瓜洲》,王安石站在江边望着对岸,哎呀,那心情就跟我们盼着放假回家似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是多么想回到家乡呀!3. 《题西林壁》,苏轼在庐山游玩时写下的。
就好像我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然后突然有了很多感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诗多妙啊!4. 《望洞庭》,刘禹锡眼中的洞庭湖那叫一个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不就跟我们看到特别漂亮的风景时会惊叹一样嘛!5. 《乡村四月》,翁卷写的乡村生活,多生动啊!“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呀,我们不也向往这样的生活吗?6.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写的那些乡村劳动场景,不就跟我们看到农民伯伯辛勤劳作一样嘛。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多勤劳的人们呀!7. 《游子吟》,孟郊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哎呀,就像我们对爸爸妈妈的爱一样深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感情多真挚啊!8. 《元日》,王安石写新年的热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过年不也这样欢欢喜喜的嘛!9. 《登飞来峰》,王安石站在飞来峰上的那种豪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多有气魄呀,我们遇到困难也得有这股劲呀!10. 《江雪》,柳宗元描绘的那幅孤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哇,想想都觉得好安静好特别,就像有时候我们也想一个人静静一样。
我觉得这些苏教版五年级必背古诗都太有意思啦,每一首都值得我们好好去背诵和体会呀!。
五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古诗两首_苏教版

古诗两首《者不遇》教材“松下童子,言采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
”——于一首简易懂的歌,,只五分,我的学生就会,并且能松出它的意思来了。
整整一堂,教什么孩子?我安排了两大:一、品;二、写。
品出的独到之,写出的境界来。
首的作者是,唐代闻名的苦吟人啊,可首仿佛太平白太俗了一点吧,的大白是?是名人的?粗看真是人匪夷所思。
可好是需要品的,第一看目,五个字,却清消除楚地交代了事情以及果,至于“者”的理解,可系借助上学期《三茅》中的葛亮的形象来认识。
其次,全文只有个字,却生地再了事情的整个程,包含因由、、果,一一答,完好,一呵而就,可其深沉的功力。
第三、歌透有限的文字,向我示意了人在整个程中的心情化,每一句展现了一种心情:“松下童子”,人希望而来;“言采去”,人不由绝望起来;“只在此山中”,人重又燃起希望;“云深不知”,人底绝望,面“不遇”无奈去。
有了的理解,指朗特别有效。
第四、中的风景看似没心之笔,其寓意深刻,歌合详细的事情插入了适合的富裕寓意的风景描绘,中的“松”乃四君子之一,象征着者的高亮,“云”的含更深,一象征着者如白云般高的品行,二示着者往来影去无踪神奇而不行,表达人高峰仰止的情。
第五、中没有直接写到者,神首不尾,但通童子之口写了者的行——采:者何去采?自己,有可能,但在于此?然不是;然从中可看出者然身子大于市,但心系俗,世救人的高亮犹可钦。
所以,歌中好多内容都,含在浅白的文字中,需要好好品尝一番才能悟出此中真味。
于小学生,品歌以后,需要将中展的意象通写的方式表出来,有了前一的教课,学生自然它生了趣,他愿意将歌由的20字成倍大几百字的文字,合自己的外知和丰富的想象,歌在他笔下成了一个个生的小故事,倒也有一番情味!古《所》析夏季的夜晚,太阳已不那么刺目,放出柔柔的光。
林深,地望一个身影,噢!那是放牛的牧童。
瞧,他戴着斗笠,身穿黄色的无扣,那件麻布他来确挺称身的,一件短得不可以再短的短,上边有多丁,大体是他哥哥穿剩下的。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读一读,说说作者的资料
生活家饮食保健孕期选择食用油的学 问邢台 市第四 病院罕 见护理 应急预 案猪气 喘病综 合防制 技术动 物营养 系列理 想蛋白 与氨基 酸模式 的研究 进展皮 肤病的 诊断包 括病史 体格检 查和必 要的实 验室检 查我国 有关食 物添加 剂营养 强化剂 食物新 资本的 治理律 例与标 准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பைடு நூலகம்
生活家饮食保健孕期选择食用油的学 问邢台 市第四 病院罕 见护理 应急预 案猪气 喘病综 合防制 技术动 物营养 系列理 想蛋白 与氨基 酸模式 的研究 进展皮 肤病的 诊断包 括病史 体格检 查和必 要的实 验室检 查我国 有关食 物添加 剂营养 强化剂 食物新 资本的 治理律 例与标 准
理解诗意
林樾:林中成荫的地方。 意欲:想要。
联系词语意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生活家饮食保健孕期选择食用油的学 问邢台 市第四 病院罕 见护理 应急预 案猪气 喘病综 合防制 技术动 物营养 系列理 想蛋白 与氨基 酸模式 的研究 进展皮 肤病的 诊断包 括病史 体格检 查和必 要的实 验室检 查我国 有关食 物添加 剂营养 强化剂 食物新 资本的 治理律 例与标 准
贾岛,
北京人。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 本。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其诗精于雕 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 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 《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另有 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生活家饮食保健孕期选择食用油的学 问邢台 市第四 病院罕 见护理 应急预 案猪气 喘病综 合防制 技术动 物营养 系列理 想蛋白 与氨基 酸模式 的研究 进展皮 肤病的 诊断包 括病史 体格检 查和必 要的实 验室检 查我国 有关食 物添加 剂营养 强化剂 食物新 资本的 治理律 例与标 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 在 此 山 中, 师父就在这座山里。
云 深 不 知 处。 山上的云雾迷漫,我也不知 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 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 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 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 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 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 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 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 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 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 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 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骑振 蝉樾
了解诗人: 袁枚(1719~1798),字子
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 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 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 一,与赵翼、蒋士铨quán合称为 “乾隆三大家”。“所见”,即诗 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寻隐者不遇 ①隐者:古代指不肯
贾岛
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 间的人。
松下问童子, ②不遇:没有见到。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③童子:小孩。 ④言:回答说。 ⑤云深:指山上云雾
弥漫的深处
寻隐者不遇
我寻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 下碰到了他的小徒弟。我问
松 下 问 童 子, 他师父哪里去了。
言 师 采 药 去, 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 歌声嘹亮。
⑶ 林樾:树阴。樾:指道 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7)忽然:突然。 (8)闭口:闭住嘴不说话。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古诗二首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 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 活情景
❖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思想。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史称 “苦吟诗人”,写诗以刻苦认 真著称。名句:“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 卧故山秋。”
朗诵体会感情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
一天,
去 。他来
到
,碰到了
。
于是,他便问:
?
小孩子说:
。
贾岛又问:
。
?小孩子说:
。
贾岛很想知道
在这
座山的哪个地方,孩子
说:
。
古诗两首
❖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 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 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 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 叫的知了,就马上停 止唱歌,一声不响地 站立在树下。
所见
考考你:
(清)袁枚 季节?(夏天)
牧童/骑黄牛, 理由?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
考考你:
(清)袁枚 心情?(愉快)
牧童/骑黄牛, 理由? 歌声/振林樾。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诗人展示一 一幅生动的牧童 行歌捕蝉图。画 面动静结合,活 泼有趣。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抒发了作者 对乡村田园风光 的喜爱之情。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 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 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 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 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 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 我们自己去想象吧。
我了解: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 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 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 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 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 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