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灌区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解析

灌区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解析

灌区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解析摘要: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推进信息技术在灌区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实现灌区的现代化,本文对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引言在目前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灌区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在合理的角度更好地应用信息化技术,同时全面优化灌区运行管理工作,有效采集与加工传输信息,为实际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根据,最终提升灌区运行管理水平与运行效率。

1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用水形式的不断改变,需要快速改变灌区职能,不仅需要将管理职能进行全面发挥,还需要扮演好“服务”的角色,灌区功能既受限于供水,同时还需要提供更多良好的服务,最终使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对灌区管理提出的严格要求。

所以,灌区应基于当前发展的前提下,加快构建管理队伍,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强化工作人员服务能力,然而这些都需要灌区优化与变革信息化管理,呈现出崭新的管理面貌。

2灌区运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主要构建方式灌区运行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将测控、软件系统和信息传输等几个方面作为核心进行。

测控系统在灌区运行管理过程中主要是搜集重要信息的一种方法,经过搜集与转化信息,采用数据化的手段上传信息,为有关物理控制决策的拟定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信息传输系统主要是传输各种信息数据与指令,其属于整个信息化网络主要信息的基础与结构构成部分。

然而软件系统主要是分析搜集到的数据,同时拟定相关的决策与分析,进而快速实现灌区运行管理工作的目标,拟定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方案。

2.1信息化测控系统建设通常而言,灌区内部信息化控制要求控制泵站与闸门,当控制供水泵站时,需要根据与采用工业化自动控制技术的方法,同时整合机电设备改造、节能改造等要求,实现相关的工作目标。

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科学合理地调整不同泵站。

灌区信息化

灌区信息化

1、建设目标
项目完成后可实现灌区管理信息化、量测水自动化、收费计量化,灌溉供水远程控制,渠道水情实时测报,闸门自动启闭,动态数据实时监控;实现科学、及时和准确的调配灌溉用水,达到节约,高产、高效的目的;
2、建设内容
灌区信息管理中心,完成相应的网络部署、中心硬件系统的集成和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部署;闸门远程自动启闭系统,完成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配备相应的附属设施;重点闸门视频监控系统;信息管理分中心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一套气象监测站温度、湿度、风速、光照、降雨量、蒸发量;自动测量水设备,完成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配备相应附属设施;通过无线技术、感知层技术与新型应用的有效结合,利用微波通讯特有的频带宽、大容量性、可以用于各种业务的传送;更将充分满足灌区监测站间的物与物互联,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相结合;
针对物联网产业涉及的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实现科学、及时和准确的调配灌溉用水,达到节约用水,高产、高效的目的,保证了水运行体系的安全,也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基础、有效的数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应用层建设: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与灌区综合调度系统模型相结合,通过用水调度、安全管理、闸门管理、流量监测、视频监视系统和综合资源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对灌区水资源进行实时预报、调度等智能管理;
网络层建设:按照灌区通讯安全管理策略灵活选择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进行信息的有效可靠传输;进行必要的无线、有线网络建设;其中包括采集无线基站建设、光纤网络建设以及必要的系统集成建设;
感知层建设:利用全方位感知技术:水位计、流量计、雨量计、自动化控制终端、自动化视频监测设备等传感器技术对全区域的闸位管理、工程观测、通信、动力、照明、交通等相关信息精确感知和实时采集;。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18
要实现信息的存储、管理和维护首先要把信息 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 管理和维护,一般借助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如Oracle、 SQL Server等。
应用包括信息查询、统计、报表输出、闸门/ 水泵的控制,以及为灌区建设管理中各项业务工作 (如水资源调配)的决策分析提供依据等。
1、《“十一五” 期间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指导意见》 编制;
2、《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出版; 3、《大型灌区 “十一五” 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编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04
1 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编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05
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编制规划、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 获批后再进行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
如何取舍,要根据需求,以符合灌区实际。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23
2.3.2 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除了通信链路建设外,为了实 现联网,还要建设广域连接和局域连接的计 算机网络。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24
局域网络一般是在灌区管理局/管理处建设信息中 心,在信息中心配置若干台服务器和交换机、路由器等 设备,把局/处的计算机互联在一起,构成数据和软件 共享的硬件环境。同时通过路由与需要互联的外部机构 (上级机构或异地的下属机构)和分布于各处的信息点 (监测点、监视点和控制点等)互联以构成广域网络。
信息存储、管理和表达除了要满足业务管理的功能化需求外, 还必须特别注重数据安全保护等非功能化需求。例如,泄漏保护、 病毒防范、入侵阻挡等等。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30
2.3.5 应用软件
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其他建设内容都看得见、 摸得着,就是计算机软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 软件又是信息化建设能否发挥作用,取得效益的关 键内容。

甘肃兴电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及其成效作用.

甘肃兴电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及其成效作用.

甘肃兴电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及其成效作用1.甘肃兴电灌区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甘肃兴电灌区信息化建设目标是以水利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和重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水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和水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根本上摆脱水利行业设施老化、技术落后、管理薄弱的状况。

推进水利管理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水利行业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灌区信息化建设,确保灌区工程安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促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兴电灌区信息化最终目标是实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

建立一个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以高速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以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现代化灌区管理系统。

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

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科学供水、优化配水和合理用水提供基础保障。

有效地提高灌区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升灌区管理的效能,促进灌区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从而为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实现灌溉用水信息管理现代化、灌溉工作及灌溉设施管理现代化以及灌区行政事务与附属设施管理现代化。

综合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管理灌区,将渠系配水实时精确监测控制,准确计量,达到合理分配,有效节约和高效利用;将泵站提水、渠道及建筑物输水实时监测控制;采用计算机网络统一管理。

实现泵站、变电站、渠系闸门的远程及就地自动控制;所有提水、输水、配水指标实时监测;气象、墒情、水情、水质、社会、环境、农作物种植等情况的有效监测;电量、水量、水费等经济指标的准确计量;采用业务查询系统,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兴电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集散结构。

其项目工程建设的任务为:建设信息化管理中心总站1个,设为管理层;在全灌区8座提水泵站、3座配电变电站和9个渠系配水管理水管所,建设泵站监控子站8个,变电站监控子站3个,水管所监控子站9个,设为现场监测控制层;建设专用光纤传输网络线路98km,将总站与所有子站联接成星形结构的局域网。

灌区信息化发展

灌区信息化发展

灌区信息化发展作者:陈金水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摘要:本文在阐述了灌区信息化应该遵循客观规律,逐步发展的道理之后,重点介绍灌区信息化的建设内容和步骤。

同时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讨论了信息化建设中所涉及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该采取的解决方案。

1 灌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信息化与现代化的主要不同是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强调的是使社会发展的水平达到社会所处时代的先进程度。

而信息化则不是相对的,在人类发展的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化的问题是不可能提到社会发展的日程上来的。

信息化是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提出的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的实质是要在人类信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会化,从而建立一种超越旧的人类时代的新的文明:信息社会文明。

同样,灌区信息化要发挥作用也必须与工程措施的完善,管理体系的健全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步、协调进行,否则将成为空中楼阁,沦为摆设。

1.1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哲学界认为,一项技术,从产生概念,到制作出样机,直至进入市场,一般需要15年的时间,也就是说,遵循5-5-5规则。

图 1 [1] 以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这个规则。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发展有一个过程,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全,求一步到位。

实际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可能,也不存在能一步到位的情况,特别是信息技术。

1.2从灌区的客观情况出发,信息化建设应该循序渐进在工程措施基本完善之后,管理,现在叫信息化管理,就成为发展的主要因素。

但是信息化毕竟是一门新技术,还仍然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信息化建设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下面两个例子[2]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例(1)美国联邦速递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FedEx grew to a multibillion dollar company by providing reliable overnight delivery of high-priority, time-sensitive packages and documents. It 590 airplanes, 40,000 trucks, and 137,000 people deliver over 2.9 million packages a day.Although package pickup and delivery involve a series of steps in different places, the combin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 permits FedEx to know the location of every package at any time and to make sure that procedures are followed throughout. Customers can dial into the FedEx Web site to obtain the same information.As other major package delivery and shipping companies built similar systems, FedEx decided to expand from a package delivery company to a full integrated corporate partner that picks up, transports, warehouses, and delivers all of a company’s finished goods from the factory to the customer’s receiving dock - with status data available every step of the way.Maturity of the technology图1 changes in hardware technology(略)(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的5-5-5规则)例(2)英国伦敦的急救服务管理信息系统The London ambulance service (LAS) covers a population of 6.8 million people, carries over 5000 patients every day, and receives 2500 calls a day. Its goals is to respond to call in an average of 14 minutes. Unfortunately the new system had not been completely tested or debugged when it was put into operation on October 26, 1992.Some emergency calls could not get through for up to 30 minutes. Between 10 and 20 people probably died because ambulance arrived upto three hours late. A spokesman for LAS called the situation “a complete nightmare.”A formal inquiry into this disaster concluded that neither the computerized parts of the system nor the human participants had been ready for full implementation. The software was neither complete nor fully tested. The computer system’s performance under a full load had not been tested. The dispatching staff and ambulance crews had no confidence in the new information system and had not b een fully trained.显然前者是成功的案例,后者则是失败的典型。

浅谈新疆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及策略

浅谈新疆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及策略

浅谈新疆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及策略发布时间:2021-05-31T10:38:13.12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作者:邵丽盼•卡尔江[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灌区上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灌区管理质量和运行效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灌区上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灌区管理质量和运行效率。

但从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着建设问题、管理问题、技术问题,严重影响了灌区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也不利于发挥灌区信息化平台价值。

基于此,该文首先提出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而探究推动灌区信息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策略引言灌区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化建设具有了新的要求,也是对灌区服务质量、水平进行提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今后灌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虽然很多灌区在发展中也能够对该项工作形成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此,需要灌区管理部门能够做好存在问题的解决,以科学措施的应用提升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

1灌区信息化建设意义灌区发展中,管理能力存在不足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往灌区管理当中,对于相关的信息、资料还是以手工方式处理,不仅无法实现对资料的维护管理,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在现今水利建设当中,水利信息化是其中的重要标准与基础,灌区信息化建设也正是整体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

对于灌区信息化来说,即是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灌区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应用,具体包括有信息采集、存储、传输与处理等,以此对信息采集、加工以及传输的准确性进行提升,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测反馈,以此为灌区管理部门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在对灌区管理效能进行提升的基础上,使整个灌区工作能够从中获得健康的发展。

2 信息化建设现状2.1规划阶段问题第一,数据格式不统一,在定义以及分类上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灌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优秀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等工具对灌溉、施肥、农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智能化管理。

大型灌区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目前的灌溉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统的人工灌溉方式人工成本高、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对农作物的保证很难达到更高的标准,还可能造成水的浪费和土地流失等问题。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精准灌溉,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通过基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将灌溉水需求与作物需求相匹配,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实现高产、高效、高质、低耗的农业目标。

同时,还可以实现“百姓自己管水”的情况。

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进行线上关于灌溉的交流,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指导。

另一方面,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管理,有助于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升级和增值。

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生产,包括种植养殖、条件调控、保障农产品安全从而提高品质方面的管理。

同时,利用互联网加强与社会的连接,可以实现营销渠道的拓展,增强商业竞争力,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市场预测和信息反馈,减少损失和浪费。

总之,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农业信息化应用,将为改善农民工作生活、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做出贡献。

未来,我们应该在科技创新和政策引领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实现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大型灌区是指利用大型水利工程将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的区域。

我国具有大量的大型灌区,其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型灌区管理和农业生产也面临诸多挑战。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大型灌区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大型灌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日趋完善,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通过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科学调度和精准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资源浪费。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大,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资金支持。

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进行支持。

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比如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三、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发展:1.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创新资金支持方式,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

2. 强化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

应该加强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从事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3. 完善信息化系统应用。

应该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提高系统的应用效率和可靠性,确保信息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区自动测控信息点的分类。 灌区自动测控信息点建设的总体要求。 灌区自动测控信息点主要特点与特征。 灌区自动测控信息点布局考虑中应注意的问题
12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12
2.2 灌区专业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3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13
2.1.2 灌区计算机普及应用和信息网络化管理环境的营造
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标志是计算机、网络、专业信息系 统等在业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普及应用程度,只有营造出这样的工 作环境和条件,才能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与应用变为现实。 因此,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信息网 络化管理环境的营造,计算机普及应用和信息网络环境的营造是 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灌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 的内容之一。
主要措施和手段:(1)加大计算机、网络和专业信息系统在灌区 业务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2)重视和加强数据库在灌区信息资 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加强灌区基层管理单位对水情等观 测信息规范化、电子化、数字化的管理要求。
9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9
2.1 灌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评估的体会和感受。 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应遵循和坚持的原则。 灌区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中应引起重视的隐性问题。
4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4
2、初级阶段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5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5
2、初级阶段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浅析大型灌区信息化初级阶段 试点建设的主要内容
1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1
主要内容
1、对灌区信息化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2、初级阶段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2
1、对灌区信息化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3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3
总体思路
根据信息化发展的一般特点与要求,结合大型灌区信息化发 展初级阶段面临的现状和实际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组织抓好大型 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明确有关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保证大型灌 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在3-5年的信息化建设试 点期间,试点灌区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灌区信息基础设 施建设,加大计算机、网络和专业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在灌区业 务工作中的普及应用程度,着力解决灌区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程度不高和共享困难,以及探索并初涉构建起保障灌区信息化建 设健康、良性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上来。”
18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18
2.2.1灌区专业基础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1、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续2)
灌区基础信息的产生范围。
1. 灌区基础信息的产生范围,应主要考虑灌区管理机关及其垂直管理的下属管理单位在组 织实施灌区工程管理、用水管理ame - Date - 14
2.2 灌区专业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2.1灌区专业基础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1. 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2. 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电子地图管理系统 3. 大型灌区用水管理信息系统 4. 大型灌区水费计征管理信息系统 5. 大型灌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6. 大型灌区水情监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7. 大型灌区行政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8. 大型灌区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网站)
主要措施和目标:可专线接入、ADSL电话线接入、无线接入等 ;应逐步达到灌区所有计算机能够共享上网或单独上网,实现灌 区计算机之间基于互联网的通讯与信息交换。
11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11
2.1 灌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1.4 灌区自动测控信息点的建设
目的:根据灌区的发展与需求,开展“布局合理、运行可靠、维 护保证”的自动测控信息点建设,逐步提高灌区数据监测和设施 (设备)控制与监视的自动化水平。
1、对灌区信息化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般而言,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水利部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 如何从总体上理解和认识“灌区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当前我国灌区信息化的发展仍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 对灌区信息化的认识有待于在发展中不断深化和提高。 对试点初期灌区编制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审查
15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15
2.2.1灌区专业基础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1、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对数据库的认识。利用计算机进行存储和管理数字化、电子化 数据和信息的仓库。
对基础数据库的认识。用于存储和管理基础数据和信息的数据 库。
如何看待和分类灌区基础数据和信息资源(以下简称基础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1)灌区基本情况和年度主要经营管 理指标信息;(2)灌区骨干工程和建筑物属性信息;(3)灌 区骨干工程输配水情信息;(4)灌区用水计划调度编制信息; (5)灌区组织管理机构信息;(6)其它一些与生产管理有关 的重要信息(如:土壤墒情、雨情监测信息,每日重要水情信 息等)。
17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17
灌区基础信息与渠道或建筑物及其所在渠系位置关系图
基础信息
渠道或建筑物
所在渠系位置
灌区基础信息组织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关系上: 关系1:信息与渠道或建筑物存在附着关系 关系2:渠道或建筑物在渠系中有其位置关系 关系3:渠道之间、渠道与建筑物之间存在相连或依附关系
2.2.1灌区专业基础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4、大型灌区水费计征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大型灌区工程硬件条件的改善、量测水设施的逐步建设 配套、以及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受到 有限水资源的约束和限制,越来越多的灌区已经或将要实行“计 量供水、按方收费、核算到户”的水费计征管理模式。为了适应 灌区水费计征管理朝着“计量供水、按方收费、核算到户”方向 发展的新形势和水费计征信息公开、透明的管理需求,借助信息 技术与手段,开发应用灌区水费计征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有 效提高灌区水费计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水费计征信息 精确性、安全性和核算的准确性,而且也可为灌区水费帐务信息 的共享、交换和公示透明创造了条件。
2.2 灌区专业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的原则
信息化初级阶段的灌区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应充分考 虑灌区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条件和状况,紧密结合灌区业务管理的 特点与需求、以及灌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 本着“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由单项应用向综合 应用,由数字化向智能化”的开发原则,推广应用适合灌区特点和需 要的专业信息系统。根据我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 实际情况,其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应首先从基础和单项业务管理 应用开始,逐步向具有综合性、智能化、决策支持等功能和作用的专 业信息系统方向发展。
灌排中心已立项,正在组织实施灌区工程设施电子地图管理平台 的开发。预期成果:一是研究提出灌区电子地图制作的有关程序 和要求;二是设计提出较为规范的灌区工程设施电子地图要素图 标;三是完成灌区电子地图管理平台(软件)的开发,并使其成 为集电子地图的制作、管理、维护、应用和输出为一体的专业软 件产品。
2. 该类信息中的主要信息,如:工程属性信息、渠道水情信息、用水计划编制 信息等,其信息的工程附着性强、需考虑的相关关系多且较为复杂(见下图 ),随之而来的对信息的存储、管理和应用支持的专业性和难度都较大。
3. 研究分析并找到适合灌区专业特点和运行特征的科学、合理的灌区基础信息 存储与管理的有效模式和体系结构,不仅对开发建设灌区基础数据库至关重 要,而且对灌区其它专业信息系统(如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用水管理信息系 统等)开发中的数据库建设,将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6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6
2、初级阶段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大建设任务
灌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灌区专业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灌区信息化发展保障措施与环境建设
7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7
2.1 灌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8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8
16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16
2.2.1灌区专业基础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1、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续1)
灌区基础信息的特点。
1. 该类信息的专业性较高,共性化特征较强,便于对信息实施较为统一和规范 的、附合灌区专业特点和应用支持的存储、管理、维护和应用支持。
主要措施:加大计算机、打印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配置力度,建 设好、管理好、发挥好灌区计算机局域网的功能和作用。
10
Presentation name - Date - 10
2.1 灌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1.3 灌区Internet互联网的接入
Internet互联网是实现远程计算机之间相互通讯、信息交换和信 息服务的廉价而有效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灌区与外界沟通、 了解和获取各类所需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且不受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普及应用的 步伐正不断加快,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接入方式可多方案 比选,而且接入成本和费用也在朝着不断降低的趋势发展,这些 有利条件,为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引入Internet互联网,并利用 其进行信息沟通与发布以及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能。
2.1 灌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