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性路基材料
路基路面工程名词解释简答题思考题

路基路面工程一、名词解释1.路基临界高度:不利季节路基处于某种临界状态时(干燥、中温、潮湿)上部土层(路床顶面以下80cm)距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2.强度:指材料达到极限状态或出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或应力)。
3.疲劳曲线:各种疲劳应力的分布曲线。
4.小挠度弹性薄板:虽然板很薄,但仍然具有相当的弯曲刚度,因而其挠度远小于厚度。
5.冲突系数:振动轴载的最大峰值与静载之比称为冲击系数。
6.轴载谱:记录各种压力轴下,各种轴载的分布图。
7.容许弯沉:路面使用期末不利季节,标准轴载作用下双轮轮隙中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8.CBR: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和在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标准碎石的承载能力为标准,以相对值的百分数表示CBR值。
9.疲劳:材料强度下降的现象。
10.疲劳强度: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值。
11.疲劳原因:材料的不均质或存在局部缺陷。
12.疲劳寿命:材料出现疲劳破坏所对应的重复作用次数称为疲劳寿命。
13.疲劳极限:材料在某一重复应力作用次数后,经受多次作用也不产生疲劳破坏,该作用次数称为疲劳极限。
14.滑坡:边坡丧失其原有稳定性,一部分土体相对另一部分土体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15.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在墙后土体作用下向前发生移动,致使墙后填土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墙后土体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
16.被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向后发生移动而推挤填土,致使墙后土体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填土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
17.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是指挡土墙不发生任何方向的位移,墙后土体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
18.理想线弹性体:在一定应力范围内,应力与应变关系呈线性特征,且当应力消失,应变随之消失,恢复初始状态。
19.基层反射裂缝:指半刚性基层先于沥青层开裂,在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基层开裂处的面层底部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面层底部开裂,而后向上扩张致使裂缝贯穿面层全厚度。
水泥稳定土 稳定砂砾的区别

水泥稳定土、稳定砂砾、有什么区别?水泥稳定土、稳定砂砾、稳定粒料有什么区别?一、水泥稳定土作为道路路基的主基层,它的强度是比较稳定的,且受水分的影响不大,其强度越高,稳定土经过水泥稳定后能获得重要的技术指标,如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和承载比等数值。
它的强度来源既取决接的。
从改变土的固有性质,使土具有新的,稳定的质量方面来讲,它只起着量变的作用。
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是在砂砾中掺加一定剂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养生后形成具有较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较低的优点。
水泥剂量一般为水泥砂砾总质量的3%至5%左右,砂砾质量较差的可三、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
水稳水泥用面坚实,是高级路面的理想基层材料。
水稳混合料组成设计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砂、石屑等筑路材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首先,实验室通过经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击实实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附:”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前者又称为半刚性或整体性型,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综合稳半刚性基础材料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而且比较经济。
在我国,半刚性材料”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及缩裂特性”石灰稳定类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包括石灰土、石灰砂砾土、石灰碎石土。
其强度形成主要指石灰于细粒土的相互作用。
石灰加入土中,发生强烈变化主要表现在结晶结构的形成,从而提高土的强度与稳定性。
石灰加入土中发生的物理与化学反应主要有离子交换、炭化、结晶和火山灰作用。
其结果使粘土胶粒絮凝,生成强度与水稳性不断提高。
影响石灰土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土质、石灰的质量与剂量、养生条件与龄期等。
各种成因的亚砂土、亚效果好。
活性CaO+MgO 的含量越高,稳定效果越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复习题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复习题1、路基干湿类型分为几种?新旧公路如何划分干湿类型?路面设计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⑴、路基干湿类型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⑵、对于旧公路,按不利季节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范围内路基土的平均稠度确定;对于新建公路,路基尚未建成,可用路基临界高度为标准来确定。
2、对路面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哪几方面?路面的结构组成包括哪些?高级路面有哪几种?⑴、①强度、刚度和稳定性;②平整度;③抗滑性;④少尘;⑤耐久性;⑥噪声低。
⑵、面层、基层、垫层⑶、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热拌沥青碎石路面、整齐石块作面层的路面3、路面垫层的作用?垫层材料要求是强度要求不高,水稳性、隔热性一定要好。
垫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和扩散应力的作用。
4、半刚性基层的材料包括哪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是什么?粒料类基层有哪几种?⑴、半刚性基层的材料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类⑵、特点: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强是我国二级以上公路里面基层的主要结构形式。
⑶、粒料类基层常分为:嵌锁型和级配型5、表征土基强度与刚度指标有哪些?回弹模量和加州承载比6、水泥砼路面分块的目的是什么?混凝土板接缝分为哪几种?哪些情况下需设置胀缝?⑴、水泥砼路面分块的目的:为防止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和冷缩裂缝;⑵、混凝土板接缝分为:纵缝和横缝。
其中纵缝包括纵向施工缝和纵向缩缝;横缝包括横向缩缝、横向施工缝和横向胀缝。
⑶、在临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在次要道路弯道加宽段起终点断面处的横向接缝,应采用胀缝形式7、防止砼路面板块出现横向位移有效措施是设置拉杆,拉杆采用什么钢筋?哪些位置该设置传力杆?传力杆采用什么钢筋?⑴、螺纹钢筋⑵、横向的缩缝、施工缝和胀缝处,⑶、光面钢筋8、为简化计算工作,通常选取板纵缝边缘中部为产生最大综合疲劳损坏的临界荷位。
混凝土板厚的设计依据是什么?混凝土板厚的设计依据是:我国规范采用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翘曲应力综合作用所产生的疲劳损坏作为确定混凝土板厚的设计依据。
(完整版)路基路面工程常考简答题(含详细答案)

路基路面工程常考简答题1、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如何及其种类?答: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较强的板体性;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3)强度和刚度随龄期增长;4)半刚性材料的刚性大于柔性材料、小于刚性材料;5)半刚性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的能力大于柔性材料;6)半刚性材料到达一定厚度后,增加厚度对结构承载能力提高不明显;7)半刚性材料的垂直变形明显小于柔性材料;8)半刚性材料易产生收缩裂缝。
种类: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的集料或粒料。
2、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措施减小车辙?答:车辙是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路面的车辙同荷载应力大小、重复作用次数以及结构层和土基的性质有关。
3、简述边坡防护与加固的区别,并说明边坡防护有哪些类型及适应条件。
答:防护主要是保护表面免受雨水冲刷,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层表面碎裂剥蚀,从而提高整体稳定性作用,不承受外力作用,而加固主要承受外力作用,保持结构物的稳定性。
边坡防护:1)植物防护,以土质边坡为主2)工程防护,以石质路堑边坡为主。
4、简述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类?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答:(1)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利机械化,爆破方法。
(2)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准备。
5、试列出工业废渣的基本特性,通常使用的石灰稳定工业废渣材料有哪些?答:1)水硬性;2)缓凝性;3)抗裂性好,抗磨性差;4)温度影响大;5)板体性。
通常用石灰稳定的废渣,主要有石灰粉煤灰类及其他废渣类等。
6、试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指标。
答:我国刚性路面设计采用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弹性薄板理论,根据位移法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同时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损害确定板厚,以疲劳开裂作为设计指标。
7、重力式挡土墙通常可能出现哪些破坏?稳定性验算主要有哪些项目?答:1)沿基底滑动;2)绕墙趾倾覆;3)墙身被剪断;4)基底应力过大,引起不均匀沉降而使墙身倾斜。
刍议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组合

刍议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组合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是指由路基、基层、面层等各层组成的道路结构体系。
其中,基层是沥青路面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并向下传递到路基。
在基层的选择上,常见的有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等不同类型。
本文将对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的组合进行刍议。
柔性基层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和变形能力的道路基层。
它由石灰土、水泥土等材料作为基层料,加入适量石子、沥青等混合料制成。
柔性基层具有较好的弯曲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能够分散荷载、减小沉降,减少对路基的影响。
同时,柔性基层具有较好的抗冻融性和抗水稳定性,不易受水分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因此,柔性基层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或交通量较大的路段中广泛应用。
半刚性基层是位于柔性基层和面层之间的一层,它可以增加路面的刚度,分担车辆荷载。
半刚性基层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水泥稳定的砂石混合料制成。
半刚性基层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和抗裂性能,能够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抗滑能力。
同时,半刚性基层还可起到加强连接层的作用,避免面层与基层的分层和开裂。
因此,半刚性基层适用于交通量较大、重载车辆较多或需要提高路面刚度的路段。
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的组合在一些特殊的路段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匝道、连接路和主线与匝道之间的过渡段等路段,通过采用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的组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路面变形和开裂的问题,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舒适性。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也适用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的组合。
比如,在软弱的地基地质条件下,柔性基层能够减少对地基的荷载传递,保护地基不被破坏;而半刚性基层则能够提供较好的刚度,增强路面的稳定性。
因此,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的组合在这些地质条件下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
综上所述,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的组合在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两种基层,可以提高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舒适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浅谈半刚性沥青路面特点及病害

浅谈半刚性沥青路面特点及病害摘要:简要叙述了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发展及应用。
针对半刚性材料的特点和半刚性材料的干缩特性及温度收缩特性,介绍了半刚性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并对半刚性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半刚性沥青路面;半刚性材料;路面特点;早期病害1.半刚性材料1.1半刚性材料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各种半刚性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
测定半刚性材料的抗拉强度共有三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利用梁式试件,并用三分点加载方法,进行弯拉试验,直到试件破坏,用此法测得的试件抗拉强度称作抗弯拉强度。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梁式试件或圆柱体试件进行直接拉伸试验,直到试件破坏,这种方法测得的试件抗拉强度称作直接抗拉强度。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圆柱体试件并沿其直径方向用接近于线压力进行试验,直到破坏,用此法得到的试件抗拉强度称为间接抗拉强度或劈裂强度。
(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环境温度越高,半刚性材料内部的化学反应就越快和越强烈,因此其强度也越高。
(3)强度和刚性都随龄期增长(4)刚性为原柔性材料(即未用结合料的材料)的数倍,但有明显小于水泥混凝土。
1.2半刚性材料的干缩特性半刚性材料产生体积干缩的程度或干缩性(最大干缩应变与平均干缩系数)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结合料的类型和剂量、被稳定(或处治)土的类别(细粒土、中粒土或粗粒土)、粒料的含量、小于0.5mm的细土含量和塑性指数、小于0.002mm的粘粒含量和矿物成分、制作(室内试件)含水量和龄期等。
1.3半刚性材料的温度收缩特性组成半刚性材料的三个相,即不同矿物颗粒组成的固相、液相和气相在降温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半刚性材料产生体积收缩,即温度收缩。
就组成固相的矿物颗粒而言,原材料中砂粒以上颗粒的温度收缩系数较小;粉粒以下颗粒,特别是粘土矿物的温度收缩性较大。
粘土及其他胶体颗粒的温度收缩性的大小与其扩散层厚度成正比。
半刚性材料中胶结物各矿物有较大的温度收缩性。
路面结构层及道路建筑材料

温缩特性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外观胀缩性是三相 的不同的温度收缩性的综合效应的结果
水泥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
水泥稳定类
在集料或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粒土、中粒
土和细粒土)中,掺入足够数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 合料经摊铺压实及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时, 称为水泥稳定类材料。
沥 青 稳 定 碎 石
半开级配6~12%
AM
细料少,只有少量填料或不掺矿粉,沥青用量较小,空 隙率大,属嵌锁结构,故热稳定性好,在低温不宜开裂, 但透水性大,强度和耐久性不如沥青混凝土
开级配>18%
ATPB
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 少,属骨架空隙结构型沥青混合料。 排水式,只能用于路面排水性基层。
• 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所得到的混合料称为水泥稳定碎石(水稳) • 用水泥稳定级配砂砾、天然砂砾得到的混合料称为水泥稳定砂砾(水泥砂砾)
• 用水泥稳定粗粒土所得到的混合料称为水泥碎石土
• 用水泥稳定中粒土所得到的混合料称为水泥砾石土 • 用水泥稳定细粒土所得到的混合料,简称水泥土; • 用水泥和石灰、水泥和粉煤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综合稳定土。
面
沥青混合料
层
粒料面层 材 料
块料面层
复合式路面
上面层
高 速 公 路 沥 青 面 层
抗
滑 层
中面层
至少有一层是I型密级配沥
青混凝土,以防止雨水下
下面层
渗,影响基层和路基。
用作防止雨水渗入的封层和厚度不超过3厘米的磨
耗层在路面力学计算中不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次来看, 但作用不可忽视。
砂石路面
基 层
• 基层位于面层下面的一个层次。
路基路面工程名词解释

1、标准轴载:我国路面设计用单轴双轮组100KN作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2、半刚性基层:主要使用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对级配集料做稳定处理的基层结构。
3、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矮路堤的坡脚外侧,走向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4、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土体挤压移动时,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土体对强背的抗力称为被动如压力。
5、沉陷: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
6、车辙: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7、车辙试验:车辙试验是在规定尺寸的板块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上,用固定荷载的橡胶轮反复行走后,测定其变形稳定期每增加变形1mm的碾压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8、当量轴次:将交通量中各级轴载换算为BZZ—100后得到的轴载作用次数。
9、当量土柱高: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以相等压力等效替代车辆设计荷载的土层厚度.10、当量高度:在边坡稳定性验算时需要按车辆最不利情况排列,把车辆荷载换算成当量土柱高,即以相等压力的土层厚度来代替荷载,叫当量高度,用h。
表示.11、挡土墙: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边坡,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12、陡坡路堤:修筑于地面横坡度大于1:2。
0的陡峻山坡上的路堤.13、地基反应模量:WINKLER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压力P与弯沉L之比。
14、堤岸防护:针对沿河滨海,河滩路堤挤水泽路堤而采取的防止水流破坏和加固堤岸的防护措施.15、第二破裂面:当挡土墙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的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该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16、冻胀:在正温度区内,因零度等温线附近土中自由水和毛细水的冻结,形成了同较深土层之间的湿度坡差,从而促使下面的水分向零温度等温线附近移动,而这些过量的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使路基隆起和路面开裂,发生冻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刚性路基材料
郜宇晨 21813109在道路工程这门课上我们初步了解了半刚性路基是刚性路面在下,柔性路面在上的一种路基,现在通过查阅资料对它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路面基层的分类
路面基层大的分为三类: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底基层材料和基层差不多,主要是水泥、石灰含量低一些或者选用的是粒径小一些的土、砂砾之类。
刚性基层是指采用普通混凝土、碾压式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铺筑的路面基层。
半刚性基层又分为三类: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工业废渣稳定类,具体对应有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砂砾、水泥稳定细粒土;石灰稳定碎石、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稳定细粒土;石灰粉煤灰、石灰粉煤灰土、石灰粉煤灰砂、石灰粉煤灰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石灰粉煤灰矿渣、石灰粉煤灰煤矸石。
柔性基层有沥青稳定类和粒料类。
沥青稳定类包括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碎石基层(ATPB)、半开级配沥青碎石(AM)。
粒料类一般即碎砾石基层,又可以分为两类嵌挤型和密实型,嵌挤型包括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密实型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
二、半刚性基层的概述
半刚性基层是采用水硬性材料(又称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各种集料和土类,并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路面基层结构;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结构称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强度和刚度较高、路面平整度好、噪音低、行车舒适、易于就地取材、施工工艺简单、使用周期长、工程投资较低、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国内外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
半刚性基层,包括水泥稳定粒料类及二灰稳定粒料类等,均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值(介于500~4000MPa),并具有一定的抗弯拉强度,因此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较小的弯沉和较强的荷载分布能力。
另外,由于半刚性基层刚度大,使得其上的沥青面层弯拉应力相对减少,从而提高了沥青面层抵抗行车的疲劳破坏能力。
因此,半刚性基层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较好的板体性及整体性,设计优良的半刚性基层能满足高等级公路“足够的强度、适宜的刚度和耐久性、较小的变形”的技术要求。
由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有其技术和经济的优点,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约占90%以上,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结构型式。
这类路面通常由半刚性材料垫层、底基层、半刚性材料基层和沥青面层构成。
其中垫层承担排水或隔水、防污、路基补强等作用;半刚性基层作为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半刚性底基层是路面的辅助承重层,这两个结构层可提供半刚性路面所需的承载能力,而沥青面层主要承担抗滑、平整、防水等功能性作用。
三、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类型划分
随着对基层材料应用要求的提高和对基层材料性能认识的深人,研究和工程
应用中均显现出集料在混合料中的分布状态对材料性能影响的重要性,有必要在
传统配合比设计的组成成分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组成结构要求。
本研究中将半刚性基层材料划分为悬浮密实、骨架密实和骨架孔隙三种类型。
划分悬浮密实、骨架密实和骨架孔隙这三种类型时,首先应明确混合料的集料中粗集料与细集料的分界尺寸。
目前,从强度、变形以及稳定性方面来看,多数研究认为:以
筛孔尺寸为4.75mnI或9.Snnll作为粗细集料的分界尺寸比较合理.划分以上三种结构类型的主要标准是粗集料经压实后,粗颗粒间空隙体积与压实后起填充作用的细料体积之间的关系.悬浮密实型混合料中细料的压实体积应大于粗集料形成的空隙体积,即粗集料在压实混合料中处于“悬浮状态”;骨架密实型混合料中细料的压实体积应“临界”于粗集料形成的空隙体积,粗集料在压实混合料中有一定“骨架作用”;骨架孔隙型混合料中细料的压实体积则小于粗集料形成的空隙体积,压实混合料中形成“骨架”的粗集料之间存有一定的孔隙.规范中提出的各类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类基层材料,其级配是按最大密实原理设计的连续级配.从结构类型特征上看,属于悬浮密实结构类型〔,’.试验资料表明,按现行规范级配中值选配的各级集料,无论是以9.Sunll,4.75mnI还是2.36mnI作为粗细集料的分界尺寸,压实后的粗集料孔隙体积均大于细集料(包括水泥结合料)压实体积,即处于悬浮密实状态。
四、参考文献
1、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类型与组成设计研究
【作者】胡力群;
【导师】沙爱民;
【作者基本信息】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2004,博士
2、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
【作者】李振霞;
【导师】王选仓;
【作者基本信息】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2008,博士
3、不同类型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路面基层材料性能研究
【作者】罗迪;
【导师】曾梦澜;
【作者基本信息】湖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2013,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