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萧正立墓石刻
中国民俗吉祥图案.ppt

同偕到老
富贵耄耋
马上封侯
连年有余
山东高密年画
上海剪纸 山东潍坊年画
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功能与意义
(一)传统吉祥图案对于中国民众来说,至少 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1.心理层面的祈愿功能 2.是生活层面的实用功能 3.是精神层面的审美功能
1.心理层面的祈愿功能
传统吉祥图案是民众祈求 幸福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表现, 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流 露;每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要 更换门神、对联、年画,就是 表达了人们在新的一年的期盼。 在家中张贴倒“福”,就是希 望“福到”。中国的老百姓就 是借助吉祥图案这种便利的形 式来表达心愿和对未来生活的 祝福。它是一种熔于血液的情 结。
• 高密扑灰年画
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内容与解析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内容
1.求吉类
其目的是祈求生活的幸福美满,包括人丁兴 旺、生活富裕、健康长寿、子女成才、家庭和睦 等等。代表作品如喜鹊登梅、吉祥(鸡、羊)如 意、龙凤呈祥、吉庆(击磬)有余(鱼)、福 (蝠)自天来、祝(竹)报平(瓶)安、凤栖梧 桐等等。
• 最令人担忧的南朝石刻-萧正立墓石刻:萧正立 是萧宏的第五子,萧正立墓前现存石辟邪两只, 南北相对。(萧正立墓石刻位于江宁区淳化镇刘 家边 )
镇邪神兽——辟邪
镇邪的狮子、老虎
钟馗镇鬼
扫晴娘
• 汪曾琪《我的家》:
雨老不停,我的一个堂姐就会剪一个纸 人贴在墙上,这纸人一手拿着簸箕,一手 拿笤帚,风一吹,就摇晃起来,叫“扫晴 娘”。也真奇怪,扫晴娘扫了一天,第二 天多少会放晴。
?它们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等等如时下某些美术史所认为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有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守护王朝——萧景墓石辟邪

守护王朝——萧景墓石辟邪——陈文帝永宁陵石刻(外)——附:南朝陵墓雕刻分布详实注:辟邪,为麒麟、石狮、天禄等的统称,是根据这类石兽的驱邪避凶的用途而定名的。
其中麒麟、天禄是传说中的瑞兽,只有遇到“贵人”才会出现,唯有帝王陵前才能使用。
南朝陵墓前的麒麟与天禄造型基本相同,只是麒麟独角,天禄双角。
中国古人迷信灵魂不灭,特别是秦汉以来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更加笃信天命,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妄想死后继续享受无上的权力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厚葬风气盛行。
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中有大量的殉葬品,包括随葬俑,还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墓前或墓周围制设置了大量石柱、石兽、石人等大型纪念碑式的石刻。
可见陵墓雕塑艺术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南朝是指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地处江南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四朝均建都健康(今江苏南京)。
该所以,南朝各代帝王、贵族的陵墓都在南京栖霞区、镇江丹阳市附近。
现存南朝帝王、王宫贵族墓葬和陵墓雕刻共三十多处,石刻以石兽为多,左右对称排列在墓道两侧。
它们皆以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大都作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姿态,矫健有力,体型高大厚重、威武雄壮、气势逼人,夸张变形,极富表现力。
千百年来,作为力量、权势的象征静静的矗在墓前守护着墓主人。
石雕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殷墟考古中就发掘出石虎、石人等石刻,汉代画像石刻更以其雄浑、拙朴、博大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鲁迅先生曾高度赞美祖国陵墓石刻艺术:“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束,来充装饰的花纹。
唐人也不示弱。
例如汉人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
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直前无古人。
”鲁迅在此指的虽然是汉唐两朝石刻,但六朝石刻却是汉唐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它们比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骏”还要早一百多年。
“六朝石刻”旅游文物鉴赏

“六朝石刻”旅游文物鉴赏一、简介“六朝石刻”全部在江苏省境内,六朝是指定都于南京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共历时300余年,“六朝石刻”也称为陵墓石刻,南朝陵墓石刻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等等。
现在,这些石刻中的陵墓石兽都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二、开发成果迄今为止,在江苏省已发现石刻共有33处。
按地区划分,南京11处,南京江宁区10处,句容1处,丹阳11处。
以时代区分,宋1处,齐8处,梁 13处,陈2处,具体时代失考的石刻9处。
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
近年来,不仅发掘了较多数量的六朝石刻,专家学者们也探索出了这些石刻之中蕴藏的艺术内涵,比如:(一)佛教石刻雕塑艺术,发掘出的江苏南京栖霞山千佛崖石窟,无论是其规模还是气势,虽然很多人认为其难以与北方佛教石刻相提并论 , 但其艺术成就却不可低估。
南京栖霞山千佛崖石窟虽然屡在发掘后经后世妆銮修补,这些佛教石刻雕塑, 从雕刻技法上来讲 , 一方面继承了汉代用阴线条表现石刻细部的传统 , 另一方面吸收了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 , 采用凸起的圆线条或扁平的线条来表现作品的细部,体现出一种崇高庄严之美 , 与佛在世人心目中普渡众生的丰伟形象正相吻合。
这种开发研究成果,也是佛教文化的一种延续。
(二)陵墓神道石刻雕塑艺术,六朝佛教石刻的发展步履缓慢之际,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异军突起。
从现在雕刻技巧角度来看,仍有可取之处。
(三)铭文石刻书法艺术。
六朝石刻在书法艺术史上也是光芒四射, 成就斐然。
六朝石刻铭文, 无论是何种书体, 在用笔、结体和章法布白上, 均体现出一种用笔的美、结构的美和意境的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总之,江苏省六朝石刻在开发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停留在发掘数量上的增加,而且开辟了研究古代艺术造诣的道路,为研究古代石刻碑文、雕塑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不足之处其实这一项名族的艺术在当今形势下不容乐观,在不断开发改造的同时,也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石刻被搁置一旁,自生自灭在发掘后,便将其搁置一旁,这些年代久远的石刻,经历了上千年的日晒雨淋,雕饰花纹腐蚀严重,有的石刻上面甚至长满了苔藓、菌类或其他植物,面目全非。
南朝陵墓石刻精美特点

南朝陵墓石刻精美特点在江南大地上,有一座座高大的精美的石兽雕刻,它们雄浑魄丽、流畅生动、蓄势待发,乃是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他们的艺术价值可以和同时代的北魏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相提并论。
它们就是驰名中外的南朝陵墓石刻。
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还有游览者看过南朝陵墓石刻后,无不被这些屹立千年的古代石刻的巨大的艺术魅力所深深震撼,甚至称这些石刻为完美的物体。
南朝(公元420年-479年)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与北朝相对的南方偏安政权,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时期。
历史学也把南朝与东吴、东晋并称为六朝时期(指南方)。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多个政权交替,时局动荡,争战不断,也是一个黑暗混乱的时期。
南朝陵墓石刻中,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
神道即墓道,意为神行的道路。
设立在神道两侧作为陵墓标志的石刻,便称神道石刻。
由于神道石刻只有帝王和王侯才享有,因此神道石刻往往雕刻精美,形制巨大,是权贵的象征。
中国的雕塑艺术源源流长,只有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年代,才能产生像这样近似完美的雕刻艺术品。
这些岿然长存的南朝陵墓石刻(统称六朝石刻),全部在江苏省境,就目前所能见到的石刻来讲,共有33处。
按地区划分,南京11处,南京江宁区10处,句容1处,丹阳11处。
以时代区分,宋1处,齐8处,梁13处,陈2处,具体时代失考的石刻9处。
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
南朝陵墓石刻中,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陈文帝陈茜永宁陵石刻、萧宏墓石刻、萧秀墓石刻、萧恢墓石刻、萧谵墓石刻、萧融墓石刻、萧绩墓石刻、萧景墓石刻、萧正立墓石刻,另有失考墓石刻多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
南京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截止2018年8月)

名称
时代
地址
1
南京城墙
明代
南京市区
2
栖霞寺舍利塔
南唐
栖霞山栖霞寺东侧
3
瞻园
明、清
瞻园路128号
4
甘熙宅第
清代
白下区南捕厅15、17、19号
5
七桥瓮
明
秦淮区
6
蒲塘桥
明
溧水区
7
朝天宫
清
白下区
8
杨柳村古建筑群
清
江宁区
石窟寺及石刻(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1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共17个点)∶
徐家村失考墓石刻
梁桂阳简王萧融墓石刻
南京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截止2018年8月,共49处、103点)
古遗址(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1Leabharlann 南京人化石地点旧石器时代江宁区汤山街道
2
钟山建筑遗址
六朝
玄武区紫金山南麓
3
明故宫遗址
明代
白下区午朝门前后
4
龙江船厂遗址
明代
鼓楼区江东街道漓江路57号
5
薛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
高淳区
6
固城遗址
春秋至汉
高淳区
7
大报恩寺遗址
栖霞区栖霞山、栖霞寺前
3
阳山碑材
明
江宁区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1
中山陵(含邓演达墓、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闿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1929年
玄武区中山陵园内
2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魏晋南北朝考试名词解释

1、熹平石经: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一称“汉石经”。
其字体为一字隶书,故又称“一字石经”。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
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前。
碑高一丈许,广四尺。
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
除《论语》外,皆当时学官所立。
石碑已毁。
宋代以来有残石出土,近代人马衡汇为《汉石经集存》。
考证其源流的有顾炎武的《石经考》、万斯同的《石经考》和张国淦的《历代石经考》等。
魏文帝正始中又新立石经﹐称“正始石经”。
2、三体石经(正始石经):《三体石经》建于公元21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
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
《三体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被发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包括金银器、琉璃器,以及珍贵“秘色瓷”器,还有锦、绫、罗、纱、绢、绮等各类纺织品。
据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法门寺地宫是国内迄今发现的佛塔地宫中最大的一个。
前室发现了《大唐咸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碑》和《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帐碑》,这两通碑不仅是研究法门寺历史,而且是研究唐朝佛教的重要资料。
从地宫发掘了四枚佛指骨舍利,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经过考古科学发掘,有文献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是当今佛教界的最高圣物。
地宫中还有25000多枚唐朝货币,其中有13枚玳瑁币,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为珍贵的古代货币品类。
4、大明宫含元殿:大明宫中最宏伟的宫殿建筑是位于丹凤门正北的含元殿,它是大明宫第一大殿。
望春风——萧景墓石刻

城事44望春风——萧景墓石刻说起南朝石刻,朱偰是第一个要被记住的。
他认为四大古都中,其“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尤以金陵为最”。
朱偰几乎可以算是南京古迹保护事业民国时期的开创者,在担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的同时,四处探访,测量、拍摄,希望能保留历史遗迹于万一。
由此完成的三本传世著作,《金陵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至今仍无人可超越。
1934年,朱偰“偶游栖霞山狮子冲,发现石麒麟一,肘鬃膊焰,腾骧欲飞”,由此引发豪情,立誓要遍访南京及丹阳地区六朝陵墓,让这一世界瑰宝,为更多人所熟知。
萧景墓石刻,就在他考察的第一批古迹之中。
“由甘家巷再向西南,至华林村,华表屹立,石兽峥嵘,为梁吴平忠侯萧景墓。
”事实上,虽然现在周边道路村舍都有很大变动,新修了栖霞大道,华林村也改名为十月村,但是在寻访路上,仍然柱额上的“反左书”大同年间盛行,其后便销声匿迹,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绝响。
圆盖上屹立着一只小辟邪,头顶蓝天白云,作长啸状。
文/铭远 摄/慕籍版式设计|许娇阳责任编辑|陈莉 ****************.com城事45可以看见朱偰当年所搭乘的江南铁路,以及停靠在铁轨上的绿皮火车。
萧景墓石刻就静静地留在距离大道约100米的地方,在这里,它已经待了近1500年。
梁代在梁武帝萧衍主政的40多年里,除了晚年的侯景之乱,在之前的一段时间,政通人和,是六朝历史上的太平盛世。
他家的王侯都葬在金陵,大多在栖霞和江宁一带。
萧景是他叔父的儿子,他的堂弟,年轻的时候为他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在他称帝后,被封为吴平县侯,担当北疆重任。
此后无论是阵前杀敌还是担任地方官,萧景都干得非常漂亮,深得梁武帝器重。
梁武帝普通四年,也就是公元523年,萧景去世,时年47岁。
萧景墓前石刻现在地面上保存着一只辟邪和一根墓阙,原本还有另外一只辟邪,残损埋在地下,1956年朱偰任江苏省文物局副局长时,曾组织把它挖出,但是石刻已风化严重,难以修复,于是又重新埋回原处。
【南京】萧景墓神道石刻

【南京】萧景墓神道⽯刻萧景墓⽯刻位于南京栖霞镇⽢家巷⼗⽉村农⽥中,就在栖霞⼤道和⼗⽉村路交叉⼝的南边。
⼗⽉村路把神道柱和辟邪⼀分为⼆,再向南是⼀座有些年头的油罐⼚。
它们在古⽼的⽯刻⾯前,只是沧海之⼀粟,如⽩驹之过隙。
可以确信,城市化进程离这⾥已然不远。
也许不⽤多久,萧景墓⽯刻⼜将迎来新的邻居。
千万不能⼩看这埋没于乡野的萧景墓⽯刻。
它的⽯兽辟邪,以及神道⽯柱,都是⽆可替代的精品。
南京市徽就是以这⾥的辟邪为蓝本。
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萧景墓神道⽯刻,中华⼈民共和国国务院,1988年1⽉13⽇公布,南京市⼈民政府⽴。
萧景墓前现存⽯刻2种2件,其中⽯辟邪⼀只。
原有两只,东西相对,间距约21⽶。
西辟邪于1956年曾掘出地⾯,因破碎⽆法修复,⼜埋⼊原来地下。
现存东辟邪为雄兽,原来从腰部断为两段,左前腿、底座也断,1957年5⽉南京市⽂物保管委员会重修。
现臀部略残,⾝长 3.80⽶,⾼3.50⽶,体围3.98⽶。
昂⾸张⼝,长⾆垂胸,右腿前迈。
头有鬣⽑,腹侧双翼,翼前部饰6根翎⽑。
胸前⼏缕勾云纹,仿佛长髯飘拂。
整个辟邪体态肥硕,雄俊壮美。
东辟邪。
⽆论从不同的⾓度欣赏,它都是那样雄健有⼒,荦荦⼤观。
它镇守在这⾥1500多年,没有丝毫懈怠。
现在,它成为南京的城徽,誉播环宇。
臀部略残;腰部有通长裂缝,这已经过修补粘固,但依然是薄弱的地⽅。
⾝上还有其它较细的裂纹,如岁⽉刻下的皱纹。
斜裂缝产⽣的应⼒集中时刻在威胁着这只精美⽯刻的安全。
长尾坠地。
时光的痕迹。
雄性的证明。
长⾆垂胸。
健硕的胸脯上刻着祥云。
衬以⽻翼。
四⾜前后交错,利⽖毕现,纵步若飞,似能听到其⾏⾛的脚步声。
雄浑壮丽,昂⾸挺胸,振翅蹁跹,这是⽤尽⽣命的活⼒呐喊。
萧景墓神道尚存⼀⽯柱,现存为神道西侧⽯柱,是南朝陵墓⽯柱中保存最完好的⼀件之⼀。
让⼈恍然如⼊从前。
通⾼6.50⽶,往围2.48⽶。
柱头为⼀饰有覆莲纹的圆盖,圆盖之上仁⽴着⼀只仰天长啸的⼩辟邪。
⼩辟邪长0.84⽶,⾼0.5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校园,我发现外面的世界如此的有趣。
本学期思修的课外实践课,终于开始了收尾工作。
课题的确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小组八个人商量了许久,最后决定去考察失寻的南京石刻。
经过抽签,我很幸运地和另一名女同学分到一组,一起去寻找梁建安侯萧正立墓石刻。
正巧预定的日期下起了雨,而我们决定冒雨前去,开始一段奇特的神秘之旅。
考梁建安侯萧正立墓石刻
地理位置:南京市江宁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最东面的洼地里。
现存简介:墓东向偏南,墓前石刻现存2种4件,南北相向。
二石辟邪相距16 米,南辟邪身长2.2米,体围2.5米,高1.95米。
北辟邪身长2.15米,体围2.47米,高2米。
神道石柱一对,位于辟邪西110米处。
北柱高3.44米,柱围1.84米,瓦楞纹20道。
柱下部风化严重。
柱额方文字漫漶,盖及小兽已佚。
南柱高3.45米,柱围1.74米,瓦楞纹23道。
柱额铭文与北柱同,有“建安”二字隐约可识。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据清光绪《江宁府志》记载:“按石柱凡二,顺逆读”。
铭文应为“梁故侍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之
神道”。
寻找过程:10月29日上午冒着倾盆大雨,我们踏上了地铁,开始我们的寻访萧正立墓石刻。
下了地铁,我们朝着地图所指的方向走了一段公路,转过弯,又走过一条长长
的公路,眼看就要到达地图所标的位置,没想到出现在眼前的是路的尽头,而
在路的尽头是一家工厂。
我们仍抱着希望继续寻找,从地图上看,在工厂所在
的这个位置,就是萧正立墓石刻所在地了。
我们进了工厂,同半看到了传达室
的大爷,于是过去询问这附近是否有一座石刻,大爷淡淡地说不知道。
我们不
想无功而返又深入工厂内部寻找,最终没有什么结果。
工厂前是江苏海院,或
许我们可以沿学校找找小河,从地图上看,那叫前进河,而石刻正是在河边。
走进学校,我们沿着校园围墙的那条路一直走,也有碰到一些人,虽然不知道是南京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问到石刻,他们一概不知。
海院显得特别的大,
我相信石刻就隐藏在这片神秘洼地的某个角落。
毫无头绪,我们只得在荒草中
继续寻找,就这样一直到了中午,还是毫无发现。
难道是地图标错了???
现场见闻:两天意料之外的雨水,让我们的寻访过程变得异常艰辛。
我内心隐隐地感觉到,沿途荒凉的风景似乎已经为她悲剧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几经挣扎,终于从以为
老人口中得知了我们此行的目的的具体位置。
不过,当我们涉过一条河流,穿
过一片荒地,跳过一道污水处理沟,才彻底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但是,眼前的杂草丛生绝对让我吃了一惊。
远远望去,两只辟邪赤裸裸地暴露
在光天化日之下,饱受风雨侵蚀长达千年。
空旷的草地上只有两只辟邪,雨后
的空灵更为之增添几分诡异,突然间感觉有点害怕。
从高处跳下去,趟过杂草,
终于可以近距离欣赏残存的艺术品了。
面目全非?辟邪的面部已经没有了五官,
微风拂过发出的响声,好像是它们在诉说着无人怜悯的哀怨。
害怕的感觉顿时消逝,我开始默默地围着两只辟邪踱步,心里百般无奈与同情。
拍了几张图片,便因时间关系,和同伴离开。
心理感受:两天之后,终于有时间整理这次有意义的考察。
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照片,我开始陷入沉思。
这次寻访石刻之旅真是艰辛,然而感叹之余不免感慨深思。
南京现存的石刻虽然都不名贵,但却也是历史的遗迹,反映着古代人民的日常
生活、风俗人情,对我们了解过去也有很大作用。
然而石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大多数的石刻在挖掘后都直接裸露于空气中,受到了许多破坏,政府并没有采
取任何措施来进行保护,而且似乎也不想对石刻进行宣传,不然在我们寻访过
程中,不会看不到任何关于石刻的指示牌,不会没有路通往石刻所在地,更不
会让石刻掩藏在荒郊野外。
同时,当地的人们对石刻也不了解。
石刻是一种文
化,现在正需要我们的保护啊!石刻所遭受的损害不外于两个方面:自然和人为,
对于南朝石刻的保护工作也应该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自然损害与气候和环境
密切相关,主要来自于酸雨、风蚀、水侵、冻融、曝晒等,并且会有各种菌、
苔、藻类依附在石刻上生长,也对石刻产生分解和破坏作用。
人为损害既有无
意性破坏、无知性破坏,也有建设性破坏和蓄意而为的恶性破坏。
萧正立墓石
刻亟待保护!!!想到全国文物保护现状,目前还面临巨大困难,政府应加强保
护措施,保住我们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
保护措施:1.棚罩式保护2.公园式保护3.迁徙式保护4.亭子式保护
由于萧正立墓石刻位置偏僻,处于一片洼地之中,周围土地被严重开采,地形
复杂。
交通不利,人迹罕至,若采取原地保护措施,大有不便。
故此处石刻宜
迁徙至别处保护。
政府应该意识到石刻是一种重要文化,需要保护。
只有着这
样,政府才会出钱出力做好石刻的保护工作。
其次政府应对石刻进行宣传,使
得人民知道石刻这种文化的存在,并引起重视,自觉加入到保护行列中。
主题: 我的近况,轮到你了
我们曾在某个时间相遇
曾在某个时段,在一起说话
曾在某个时候,在一起......
然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不常联系
只是想轻轻地告诉你,朋友:我很好,希望你也很好。
1.现在的时间是:2011.11.17 10:36
2我是:大家都知道
3.现在所在的城市:南京江宁
4.最新联系方式:这个可以在QQ上问我
5.最近在做的事:写黑板、扫楼、考试、拍dv、设计班徽
6.最后吃过的一样东西:咖啡奶茶
7.现在天气:早晚冷,中午比较热
8.戴隐形眼镜吗:不带,俩眼还是5.0的
9.上次吹蜡烛是什么时侯:高三过生日,至今过了两次生日中的最后一次
10.星座是:天秤
11.养过什么:蚕,小老鼠,蚂蚁,鱼,种的花。
12.最想对某个人说:其实我喜欢很多人,而你却是唯一
13.喜欢目前的生活吗:既不喜欢也不讨厌,最后会习惯的
14.喜欢喝什么:白开水、苦咖啡
15.会因为害羞而不敢跟人表白吗:不会,不怕被拒绝,怕做不成朋友了
16.喜欢的异性类型:有内涵,有个性,不怕寂寞
17.喜欢的数字:19(高一是19号,大一又是19号)
18.最近看的电视:《士兵突击》高一刚开始,陆哥就是用这部电视剧
让我们班有了斗志,现在我也需要斗志
19.喜欢哪一种电影类型:最爱恐怖片(生化危机系列、铁血战士系列),
爱情片(非诚勿扰系列、爱情呼叫转移、我的美女老板、失恋33天。
)20.最怀念的日子:高中早上第一个到教室,在黑暗中吃早饭,等到六
点十分来电读书
21.最喜欢星期几:星期四,就是今天,中午没课
22.最喜欢的季节:秋天,满地的落叶
23.喜欢的花:仙人掌,不用照顾
24.喜欢的运动:睡觉。
25.最讨厌什么样的异性:能力太强,不要别人照顾的(没机会靠近)
26.最害怕的动物:狗(被伤过)
27·如果有来世: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28.觉得自己十年后会在哪里:和梦想在一起
29.闲时会做些什么:写东西,写好再删除
30.觉得同性恋如何:既不提倡也不反对,因为上帝会惩罚那些违背伦理的人。
31.如果有人误会你:看那个人在我心中的地位,熟悉的不用解释自会
理解,不了解的解释也没用
32.通常几点上床睡觉觉:12点(要看星期几,平均12点)
33.你觉着别人会转发这个吗:随意,写东西是放松自己的
34.现在最想见的人:手机屏保上的那个
35.什么时侯结婚:毕业的两年内
36.最大的愿望:无欲无求(求之不得何必强求)
37.最希望谁看到:呵呵,希望空间里所有的人
点一下转发,然后编辑。
将所有的答案改成你自己的,然后寄给你N个你认识的人。
这样做的目的好处是,让你的朋友更了解你自己,让他们了解你的近况,同时你也可以更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