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技术之热管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液冷热管散热技术

液冷热管散热技术

液冷热管散热技术
液冷热管散热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电子器件散热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液体在热管内循环流动,将器件上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散热的目的。

液冷热管散热技术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热源、热管、散热片和冷却液。

首先,热源一般是需要进行散热的电子器件,如电脑的CPU、GPU等。

热管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管道,
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内部充满了冷却液。

热管的一端接触热源,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输到另一端。

散热片通常位于热管的另一端,用来扩散热量,增大散热面积,使热量更加容易散发。

而冷却液则起到了带走热量的作用,通过液体在热管内的循环流动来达到散热效果。

液冷热管散热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较低的噪音。

相比于传统的散热风扇,液冷热管能更好地将热量从热源传导到散热片,同时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

因此,液冷热管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器件的温度,提高其工作稳定性和寿命。

另外,液冷热管技术还可以减少噪音的产生,提供更加安静的工作环境。

总的来说,液冷热管散热技术是一种高效、低噪音的散热方法,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计算机、汽车等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器件的散热性能。

热管散热原理

热管散热原理

热管散热原理
热管是一种利用液体在真空或低压环境下传热的高效热传递元件。

热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体在热管内部的蒸发和冷凝过程来传
递热量。

热管内部通常充满一定量的工质,当一端受热后,工质蒸
发成为高压蒸汽,高压蒸汽向另一端传递热量,然后在冷端冷凝成
为液体,通过毛细管结构返回到热源端,完成热量的传递。

热管的
热传导效率高,传热速度快,因此在散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热管散热原理是利用热管的热传导特性来实现散热的过程。


实际应用中,热管通常被应用在一些对散热要求较高的场合,比如
高性能计算机、光电子设备、航空航天器等。

热管散热的原理可以
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热管内的工质在受热后蒸发成高压蒸汽,高压蒸汽向冷
端传递热量,然后在冷端冷凝成为液体,通过毛细管结构返回到热
源端,完成热量的传递。

这一过程实现了热量的迅速传递,从而达
到了散热的效果。

其次,热管内部的毛细管结构可以有效地实现液体的回流,保
证了热管内部工质的循环,从而保证了散热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热管散热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散热需求进行设计和优化。

通过改变热管内部的工质种类、填充量、毛细管结构等参数,可以
实现对热管散热性能的调控,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场合的散热需求。

总的来说,热管散热原理是基于热管的热传导特性,通过工质
的蒸发和冷凝过程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和散热。

热管散热具有传热效
率高、传热速度快、散热稳定等优点,因此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热管散热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

热管散热技术原理

热管散热技术原理

热管散热技术原理热管是一种高效的热传导器件,它能够快速而均匀地将热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其原理基于液体在低温端蒸发成气体,然后在高温端冷凝成液体,从而完成热量传递。

热管由密封的金属管内部填充有工质,通常是一种低沸点的液体,如水,乙醇或氨。

管内的工质在热管两端的低温端和高温端之间循环,实现热量的传递。

在热管的低温端,由于外界的热源,工质开始被加热,转化为气体。

这个过程中,工质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形成了高压高温的气体。

气体在热管内部开始向高温端移动,通过热管的壁以及毛细管效应的作用,使得气体在热管的壁上沉积下来,形成饱和的气体层。

在热管的高温端,由于外界的冷源,气体开始冷却,凝结成液体。

这个过程中,气体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形成了低压低温的液体。

液体通过热管的壁开始向低温端移动,通过重力和毛细管效应的作用,使得液体在热管的壁上升起,重新回到低温端。

这样,热管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热量通过液体的蒸发和凝结的过程,从低温端传递到高温端。

1.高效传热:热管利用了液体蒸发和凝结的相变过程,能够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

相比于传统的散热器,热管的传热能力更强。

2.均匀传热:热管能够将热量快速、均匀地从低温端传递到高温端,避免了传统散热器中存在的局部热点问题。

3.具有可调节性:通过工质的选择和调整,可以改变热管的传热性能,满足不同散热需求。

4.结构简单:热管的结构相对简单,由金属管和工质组成,不需要外部动力和控制设备,维护成本低。

热管散热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子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和工业领域等。

在电子领域,热管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如CPU、显卡等高功率元件的散热。

在航空航天领域,热管可以用于航天器的热控系统,保证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

在工业领域,热管可以用于工业设备的冷却,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总之,热管散热技术通过利用液体的相变过程,实现了高效的热量传递,具有传热效率高、传热均匀、结构简单等优点。

热管技术

热管技术

热管技术及其在笔记本电脑散热中的应用摘要: 随着现代笔记本的迅速发展,对笔记本电脑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风冷散热已经满足不了要求,热传性能优越的热管便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散热。

本文研究了热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散热的优越性。

关键词: 热管、笔记本电脑、散热。

主要内容一、热管的工作原理热管一般由管壳、具备毛细管作用的通道、以及传递热量的工质构成,热管自身形成一个高真空封闭系统,沿轴向可将热管分为三段,即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外部热源的热量,通过蒸发段的管壁和浸满工质的吸液芯的导热使液体工质的温度上升;液体温度上升,并在液面蒸发,直至达到饱和蒸气压,此时热量以潜热的方式传给蒸气。

蒸发段的饱合蒸汽压随着液体温度上升而升高。

在压差的作用下,蒸气通过蒸气腔流向压力和温度均较低的冷凝段,并在冷凝段的气液界面上冷凝,放出潜热。

放出的热量从气液界面通过充满工质的吸液芯和管壁的导热,传给热管外冷源。

冷凝的液体通过吸液芯回流到蒸发段,完成一个循环。

如此往复,不断地将热量从蒸发段传至冷凝段。

绝热段除了为工质提供通道外,还起着把蒸发段和冷凝段隔开的作用,并使管内工质不与外界进行热量传递。

二、热管的特点(1)热阻小、传热能力强计算表明,一根内、外径分别为21、25mm,加热段、冷凝段长度都为1m的钢—水重力热管的热阻(管外对流换热热阻除外)是直径相同、长度为2m的紫铜棒导热热阻的1/1500,即这种热管的传热能力是紫铜棒的1500倍。

(2)温差小蒸发段与冷凝段的压力差非常小,所以蒸发和凝结几乎是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的,这为微小温差下的热量传递创造了条件。

(3)适应温度范围广,工作温度可调通过选择不同的热管工质和相容的管壳材料,可以使热管适应在-200~2000℃温度范围内工作。

(4)热流密度可调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的热流密度可以通过改变蒸发段和冷凝段的长度或管外传热面积(如加装肋片)来分别进行调节。

热管技术 (2)

热管技术 (2)

热管技术1. 简介热管技术是一种使用液体在闭合的金属管道中进行传热和传质的技术。

热管由蒸汽和液体组成,通过液体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传热传质来实现冷却或加热的目的。

热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电子设备散热、空调系统、航天器热控等。

2. 原理热管内部通常填充着工作介质,如水、铵、乙醇等。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工作介质在高温处蒸发成为蒸汽,然后蒸汽通过内部的毛细结构传输到低温处,再由于低温损失能量而冷凝成为液体。

液体由于重力或毛细力作用返回热源端,形成一个封闭系统。

这样循环往复,使得热能能够通过液体的相变和气液传导来传递。

3. 优势3.1 高传热效率由于热管内部液体的相变和气液传导,热管的传热效率相对较高。

相比于传统的散热方式,热管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将热量传递到远离热源的部分,提高散热效果。

3.2 紧凑型设计热管技术相对于其他传热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可以实现更紧凑的设计。

这对于有空间限制的应用非常有优势,如电子设备和航天器上的散热系统。

3.3 没有机械运动部件热管技术没有机械运动部件,因此具有较低的噪音和振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3.4 高可靠性热管技术采用封闭的设计,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

由于没有机械部件,热管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寿命。

4. 应用领域4.1 电子设备散热电子设备的高功率密度和紧凑设计使得散热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热管技术可以高效地将散热器与热源连接起来,提高散热效果,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 空调系统热管技术可以应用于空调系统中,通过传热传质来调节室内温度。

热管技术的高传热效率和紧凑设计使得空调系统更加高效和节能。

4.3 航天器热控航天器在太空中的温度变化较大,需要进行热控以保证航天器内部设备的正常工作。

热管技术可以通过吸热和放热来调节航天器内部的温度,实现热平衡。

5. 局限性5.1 温度限制热管技术的工作温度通常在-50℃到100℃之间,超过这个温度范围可能会造成热管的性能损害。

CPU散热的热流导技术及散热风扇优化

CPU散热的热流导技术及散热风扇优化

CPU散热的热流导技术及散热风扇优化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CPU的散热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效的散热可以维持CPU的稳定工作温度,保证计算机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CPU散热的热流导技术以及散热风扇的优化方法。

一、CPU散热的热流导技术1. 热导材料在CPU和散热器之间使用热导材料能够提高热流的传导效率。

热导材料通常是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如硅胶或铜薄片。

将热导材料均匀涂抹在CPU和散热器的接触面上,可以填补接触表面的微小空隙,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

2. 热管技术热管是一种高效的热流导技术,常常被应用于高性能CPU的散热系统中。

热管由内循环工质和外部铜管组成,内部工质在受热端汽化吸热,冷凝端释放热量。

通过热管将CPU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的更大散热面积上,从而提高了热量的散发效率。

二、散热风扇的优化1. 风扇选型在选择散热风扇时,需要考虑风扇的转速、噪音和散热性能等因素。

通常,高速风扇具有较高的风量和散热性能,但噪音也较大。

低速风扇虽然噪音较小,但散热性能较弱。

因此,需要在噪音和散热性能之间进行权衡,选择适合的风扇型号。

2. 风扇安装散热风扇的安装也会影响散热效果。

首先,确保散热风扇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紧密,避免产生热量传导障碍。

其次,保持风扇周围的通风畅通,避免堵塞,以提高散热效果。

3. 风扇控制合理的风扇控制可以平衡散热性能和噪音。

通过在BIOS设置中调整风扇转速控制方式,如温度控制模式或手动控制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风扇的工作状态。

在CPU温度升高时,风扇转速可以相应提高,以增强散热效果。

三、散热系统综合优化除了以上单独对CPU散热技术和散热风扇进行优化外,还可以综合考虑优化整个散热系统的效能。

1. 散热器的设计散热器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其散热效果。

合理的散热器结构和散热片排列能够增加散热面积和热量的散发效率。

通过优化散热器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散热系统的效能。

2. 散热系统的布局合理的散热系统布局可以增加空气流通的效果,提高热量的散发。

cpu热管散热原理

cpu热管散热原理

cpu热管散热原理
CPU热管散热原理是一种采用热管技术进行散热的方法。

热管由内外两个不同材质的金属管组成,内管内部为蒸汽介质,外管则用于扩散热量。

其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在CPU上方安装一个散热器,并将热管的一端连接到散热器上,这样热量可以进入热管。

当CPU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导致热管内的蒸汽介质加热,转化为高温蒸汽。

由于高温蒸汽的物理特性,它会垂直上升,并将热量带入到热管的另一端,即散热器。

在散热器中,通过散热片的扩散,热量得以分散并传递到周围空气中。

同时,由于蒸汽在冷却后会变为液态,热管的其他部分会将液态冷凝物重新输送回CPU,形成一个闭环循环。

通过这种方式,CPU的热量可以高效地从核心区域传导到散热器的冷却部分,从而实现有效的散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热管的特性,散热器和CPU之间的物理距离并不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热管散热系统能够在较小的物理空间内提供出色的散热效果。

总结起来,CPU热管散热原理通过利用热管内的蒸汽传导热量,将热量从CPU核心区域传递至散热器,再通过散热器的冷却实现散热。

这种技术能够高效、均匀地将CPU的热量散发,从而保持CPU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散热原理—热管技术

散热原理—热管技术

散热原理—热管技术散热原理——热管技术];热管这项技术早在1963年就在美国的LosAla;G.M.Grover;正是因为有热管技术的民用化,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管技术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高性能呢?这个问题我们要;热管就是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热管的导热过程具有很高的热传导性能,与金属相比,;高速度的热传导效果:;-重量散热原理——热管技术]热管这项技术早在1963年就在美国的LosAlamos国家实验室中诞生了,其发明人是G.M.Grover。

热管属于一种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并且由热管组成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等优点。

其导热能力已远远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以前热管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

金旗舰铜制散热器70*50 正是因为有热管技术的民用化,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大风量风扇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传统散热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低转速、低风量风扇配合热管技术的崭新散热模式。

热管技术更为PC的静音时代带来了契机。

热管技术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高性能呢?这个问题我们要从热力学的角度看。

物体的吸热、放热是相对的,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时候,就必然出现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有3种方式:辐射、对流、传导,其中热传导最快。

热管就是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量快速传导。

常见的热管均是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

制作方法是将热管内部抽成负压状态,然后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很低,容易挥发。

管壁有吸液芯,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

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

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管技术3、热管散热技术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导热能力比普通金属高几百倍。

据相关资料表明,高质量热管的传热效率是铜的1490倍,传递速度可达30m/s,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导热金属和传热技术,能到达瞬时传热的效果。

其实热管技术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新技术。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为了满足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美国通用发电机工程师Gaugler就提出了类似于热管的设计方案,并在1944年取得了专利。

到了1963年,第一根真正的热管被科学家George M.Grover 在美国加里佛尼亚大学的Los Alamos实验室制造出来。

笔者有幸看到了当年第一根热管的设计笔记,但由于字迹潦草,具体内容还请有兴趣的读者自己研究。

热管技术应用广泛,在航空航天、铁路交通、取暖保温中有大规模的使用。

而被引入IT硬件领域,还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奔腾2笔记本电脑中出现了热管。

使用目的是为了在压缩体积的条件下取得优秀的散热效果。

随着硬件发热量的提高,现有的传统风冷散热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散热需求。

于是出现了液冷、半导体制冷、压缩机制冷等散热方式,但由于安全性、稳定性与成本过高等问题无法普及应用。

所以热管这种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的技术就被越来越多的台式机散热器采用。

热管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热管的基本原理与空调等相变制冷类似,也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的相变制冷系统。

它是利用高导热性液体相变时吸热蒸发、放热凝结的特性,将热量快速的从吸热端转移到散热端。

从原理示意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热管内部液体由于在吸热端受热而气化(按红色箭头的走向),蒸腾到散热端放热后液化(按蓝色箭头走向),最后回流到吸热端这一个循环过程。

这个循环过程是在密闭的金属管体中进行的,不会有液体外漏的不稳定现象,而且热管体积也可控制,适合多种用途。

如果把热管剖开看,我们可以把热管分成管壳、吸液芯和蒸汽通道三个部分:管壳由于必须承受热管内部的真空高压,并且还必须更小的热阻,因此对管材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有很高的要求。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炭钢、铝、铜、不锈钢、钛等。

吸液芯是一种多孔材质,它紧贴于热管内壁,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从凝结段将液体送回到蒸发段。

吸液芯的材质主要是由金属网、泡沫材料、毛毡、纤维等多孔物质组成。

热管的中间部分作为蒸汽传输通道。

作为内部液体,一般选择与吸液芯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且导热性、稳定性、汽化性、安全性高的液态介质。

目前PC热管散热器中主要使用的是铜-丙酮或铜-水组合。

由于热管中需要通道流动液体与气体,因此在使用中非常忌讳弯曲。

有技术文档显示,热管每做一个180度的弯曲,就会降低大约37%的热传递效能。

而在实际应用中,热管不可能不弯曲,为了保证不降低热传递性能,只能以增加热管数量来弥补。

因此当前采用热管的CPU 散热器,都配备至少两根热管,最多甚至有12根热管。

12根热管的CPU散热器有一个概念必须特别强调:热管是一种导热装置,并不是一种散热装置。

要将热管应用到散热方面,必须在热管的散热端安装一定的散热装置。

如上图所示如果单纯的将热管和发热体相连,只能达到一个热量聚集的效果,并不能实现热量散发的功能。

由此看出,现在市场上的高端热管散热器体积巨大并不是品牌炫耀的噱头,而是为了达到高性能所需的必要手段。

利用热管极高的导热性,由其组成的散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等优点。

同时,热管散热端的散热片形状可以任意变化并增加散热面积,加工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所以在CPU散热器上已经开始普及化应用热管。

另一方面,由于热管技术非常成熟,所以相关产品的制造成本并不高。

我们可以看看PC领域中所应用热管的国际价格(报价出自AVC 台湾网站OEM部),比如直径4mm、长度100~300mm的热管,参考价格是22新台币。

总结起来,热管作为热的“超导体”,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小型热管迅速实用化,成为小空间内转移热量的最有效手段。

散热片中利用热管的“超导”特性——设计导热功率之内轴向温差极小,可随意分配吸热端、放热端的适应性,辅以其较同等效果金属更轻巧的外形与相对鳍片更显“宽广”的表面积,如果再加上内嵌于吸热底之中的全方位连接方式(具体工艺参见后文),几乎可以打破吸热底与鳍片连接面积的限制,将热量由吸热底内部,至少是更大表面积上迅速的传导到更大面积的鳍片上。

近一段时间,热管在各种空冷散热器中受到了空前的推崇,各家的扛鼎之作多数可见到它的身影。

Tt的新一代领军人物——Tower112采用热管进行吸热底到鳍片的热量传导具有一些传统结合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1.热阻小——热管在设计功率以内,其热阻是同体积铜柱的几分之一、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通常全功率工作时,吸热段与放热段间的温差也只有2、3℃,因此才敢号称热的“超导体”。

2.重量轻——目前计算机散热所采用的热管通常为铜-水热管,吸液芯结构不外单层或多层网芯、金属粉末烧结与轴向槽道式三种,而小尺寸热管主要采用后两种。

不论是何种内部结构,类真空的内部加上不足管径1/5厚度的铜质管壳,热管相比同体积的金属可大幅减小重量。

3.适应性好——小尺寸热管都具有不错的机械性能,只要不超过弯折半径的规定范围(根据吸液芯结构存在一定差别,通常要求弯折半径不小于三倍管径),可以进行各种角度的弯折,实现吸热底与鳍片间的灵活组合,可适应各种摆放方式。

4.接触面积大——热管的吸热段可以内嵌到吸热底内,管壳一周均与周围金属接触,实际连接面积可大于其底面积;与鳍片连接的放热段长度可以达到热管总长度的50%以上,连接面积更可达到传统连接方式的数倍以上,且可多点结合,能够直接将热量扩散到鳍片更广的范围上.当然,利用热管实现热量由吸热底到鳍片的传导同样存在一些亟代解决的不足之处:1.成本较高——相对传统的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成本提高了数倍以上。

2.加工复杂——由于增加了热管这种相对独立且细长的元件,散热片的成形过程复杂了很多,需要更多的人为干预,提高了加工成本,限制了产量。

3.存在介面阻抗——采用热管进行吸热底到鳍片的热传导,不可避免的需要将三者连接起来,则必然会产生介面阻抗,且由于热管对加工条件的一些特殊要求(例如温度——当热管温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由于内部压力过大而爆炸),无法采用一些可获得低介面阻抗的结合工艺,难免损失一些性能。

4.易损坏——热管的正常工作要求完全的密封及吸液芯结构的完好,因此外部的物理损伤非常容易导致性能的大幅甚至全部丧失。

与之相比,传统的散热片就要“坚强”得多。

5.工作温度不合适——虽然目前市场上散热器所采用的热管均为0~250℃的常温热管,但实际上目前半导体芯片正常工作的温度(不超过100℃),不足以令热管发挥出完全的效果,即无法达到最大热传导功率。

因此,除非对热管工质进行大幅改进,或提高半导体制造工艺,令其可于高温下稳定工作,否则热管散热器就无法发挥出全部效能。

吸热底、鳍片内部也好,两者之间也罢,散热片的导热设计看似均为单向改进即可,实际上同样是面对着在厚度、面积、空间、设计、工艺等多种互相矛盾的因素间进行权衡的问题。

热管的采用的确向设计者展现了一片更加广阔的空间,但同样需要面对加工、成本等方面的限制,仍然难以摆脱矛盾因素间进行权衡的困局。

以下我们看看当前采用热管技术的散热器产品。

热管在PC上的应用方式细分计算机所用的热管散热器,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热管直接导热型,另一类是热管辅助散热型。

热管直接导热型:热管直接导热型散热器是用铜块包裹住热管的热端,将铜块直接作用于发热体表面,使热量通过热管直接快速的传到有散热片覆盖的冷端,并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排出。

这类的散热器出现较早,当年奔腾2笔记本就是采用的这种散热方法。

这种设计应用在笔记本领域意在减小体积,将原本厚重高大的散热器变得扁平纤细。

这种散热器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热量转移,能使热量迅速离开发热体,传到一个远离发热体的环境进行散热。

这个特点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CPU散热器中,TT的Big Typhoon散热器是直接导热的典型案例。

它的散热片为悬空状态,完全由热管将CPU的热量传递出去,并将热量集中传导到悬空的大型散热片。

它的散热片横截面积大,但厚度较小,所以用一个12CM的静音扇吹风便能取得优异的散热效果。

但这种散热器也有它的不足。

热管直接导热型一般适用于高发热量元件。

在元件发热量很大的时候,热管直接将热量传到上面的散热片,能加快热传导速度,提升散热性能。

但是使用在低发热量的元件上时,由于热管吸热端吸收不到足够热量,内部液体蒸发速度变缓,散热速度减慢,致使散热器不能将其原有性能完全发挥出来。

热管辅助散热型热管辅助散热型散热器一般采用传统风冷散热器结构,并在散热鳍中穿插热管,利用热管的高导热性来提升散热鳍导热效率。

例如Thermalright旗下号称风冷之王的XP-120散热器。

这款散热器体积巨大,加装12CM风扇。

但由于采用特殊铝合金材料,只有370g的重量,真是个超羽量级的散热巨人。

但采用铝材质,导热性能就会大大下降,所以在铝鳍中穿插了5根热管来辅助散热。

热管辅助散热型散热器使用在发热量较低的元件上时,传统的散热鳍可直接散热;在应用到大发热量的元件时,热管会加速热量传到,使散热效果大增。

但它也有一定的缺陷。

要得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就必须加大散热鳍的数量,这必然使得散热器体积过大。

穿插热管也会使得散热鳍高度增加,所以一般只会应用于CPU散热器中。

在CPU底座这个相对宽大的空间里,也会有一些小问题出现。

就拿我们前面举例的XP-120来说,安装在某些主板上时,会和主板上的电容相互挤压,无法正常安装。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在PC领域,热管是与风冷散热是息息相关的。

热管在其中的作用,就是转移热量,提升热传导的速度,进而提升了CPU散热器的整体性能。

同时,热管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散热应用。

比如显卡GPU的散热问题。

现今显卡的发热量已经和CPU发热量相当甚至超过了CPU。

然而显卡所在位置的空间狭小,不可能使用大体积的散热设备。

那么热管便自然而然的被采用上。

最早使用热管散热器的显卡是Abit Siluro GF4 Ti4200 OTES显卡之后NVIDIA也在原厂的GeForce FX 5800 Ultra和现在最高端的GeForce 6800系列上加装了热管散热器。

现在市场中的热管显卡散热器可以说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最著名的当数思民ZALMAN的ZM80D-HP双热管显卡散热器。

但这些热管显卡散热器也有自己的不足。

NVIDIA原厂的散热器风扇转速高噪音太大,令用户无法忍受。

思民的双热管显卡散热器将GPU 热量排到了机箱内部,使机箱内温度升高,不利于PC整体散热。

那么有没有一个完美的显卡热管散热解决方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TT的0dB Fanless系列中的显卡散热器Schoon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