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热管散热器挑战处理器散热极限
散热方案问题分析

散热方案问题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性能也越来越强大,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计算机的散热越来越困难。
一方面,性能强大的处理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有效地散去;另一方面,现代计算机的尺寸越来越小,散热的空间越来越少,这也给散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几种常见的散热方案,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常见散热方案1. 风扇散热风扇散热是目前最常见、最简单、最便宜的散热方案。
一般而言,散热器上有一个或多个风扇,它们通过吸取空气并将空气吹到散热器上,来帮助散热器散热。
风扇散热的优点是成本低,应用广泛;缺点是散热效果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噪音也比较大。
2. 液冷散热液冷散热是一种新型的散热方案,它通过水冷、氦气冷或其他液体的冷却方式,来将热量从散热器中带走。
与风扇散热相比,液冷散热的优点在于散热效果更好,同时噪音也比较小。
不过,它的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同时需要较为复杂的安装和维护。
3. 热管散热热管散热是一种通过利用液体的物理性质来进行热量传导的散热方案。
通常情况下,热管中充满有一种特殊的液体,当液体沸腾时就能将热量传递到另一端,并通过散热器散热。
热管散热的优点在于散热效果较好,同时成本也不高;缺点在于应用场景和安装较为局限。
散热方案选择不同的散热方案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场景。
在选择散热方案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应用环境。
例如,需要散热的设备是否经常受到物理冲击?是否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散热方案的选择。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性能需求。
如果设备需要长时间高性能运行,那么散热效果就需要更好,这时可以考虑使用液冷或热管散热;如果设备性能要求不高,那么风扇散热就可以满足需求。
最后,还需要考虑到成本和使用寿命。
液冷和热管散热在散热效果上更优秀,但是成本也更高,使用寿命更短。
相对而言,风扇散热的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但是散热效果不如液冷和热管散热。
散热方案维护不论采用何种散热方案,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以保证散热器的正常工作。
热管散热器解决方案的优点和限制

热管散热器解决方案的7大优点和5大限制来源;大比特商务网今天的大功率LED灯具(300瓦以上)主要采用热管散热器进行散热,但这种散热技术目前也面临着PC处理器散热沿袭下来的均温板和复合槽群散热技术的挑战,下文会帮助您明白为什么超频三科技如此钟爱热管散热技术。
大功率(300瓦以上)LED户外灯具散热除了可考虑采用目前市场很受欢迎的热管散热器以外,还可以考虑采用从PC高速处理器散热传承下来的均温板和复合槽群散热器,下文先为大家介绍热管散热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接下来再为大家介绍均温板和复合槽群散热技术。
我们都知道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与辐射,任何的散热设计都是这几种方式的综合应用。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散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自然散热、强制对流散热、热管散热。
而热管散热是目前效果最好而且性能稳定的散热装置,其传导热量的速度高出传统金属几十到上百倍,这一特点对LED来说再好不过,它能迅速将LED产生的热量以最快的方式传到别处,这比其它任何方法都要快捷有效,缺点是成本较高,若我们实现热管散热的标准化、模组化后,其成本也将不是问题。
那么这项新的技术具有哪些特点呢?从使用角度看,热管具有热传递速度极快的优点,安装至散热器中可以有效的降低热阻值,增加散热效率。
热管,又称“热之超导体”,其核心作用是导热。
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工质的汽、液相变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高达纯铜导热能力的上百倍。
从技术角度看,热管的核心作用提高热传递的效率,将热量快速从热源带离,而非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散热”——这则涵括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过程。
热管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热管分为蒸发受热端和冷凝端两部分。
受热端受热时,管壁周围液体汽化,产生蒸气,此时这部分压力变大,蒸气向冷凝端流动,到达冷凝端后冷凝成液体,同时放出热量,最后借助毛细力回到受热端完成一次循环。
热管散热器特点:热管散热器是传统散热方式的更新换代,是当今散热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它是热管超导换热领域的前沿技术,也是继太空热管、热核热管之后的又一热管应用领域的尖端技术,具有其他任何同类产品不可比拟的卓越性能:①、体积小。
电脑CPU散热技术解析

电脑CPU散热技术解析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CPU(中央处理器)的散热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CPU散热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保证计算机的稳定性和寿命,同时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脑CPU散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散热原理CPU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地散热,就容易导致CPU过热,从而降低计算机的性能甚至损坏CPU。
因此,了解散热原理是理解CPU散热技术的基础。
1. 热传导热传导是CPU散热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固体材料的导热性能,将CPU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中。
通常使用的导热材料有金属导热膏和热传导片等。
2. 散热器散热器是CPU散热的核心部件。
它利用导热技术,将CPU传导过来的热量尽快散发到空气中。
散热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风冷散热器和水冷散热器。
风冷散热器通过安装在散热片上的风扇,通过空气对流的方式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
而水冷散热器则通过水泵循环,将CPU的热量传导到水冷系统中,再通过散热片和风扇将热量散发出去。
3. 散热风扇散热风扇通常与散热器配合使用。
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散热器进行强制散热,增加空气对流,提高散热效果。
根据风扇的转速和噪音产生情况,可以分为普通风扇和PWM风扇。
二、常见散热技术1. 大散热面积设计大散热面积设计是提高CPU散热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增加散热片的数量或表面积,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2. 风扇技术针对风扇的技术也是提高散热效果的关键手段之一。
风扇的转速和叶片的设计都会影响散热效果。
一般来说,高转速的风扇能带走更多的热量,但会产生更大的噪音。
3. 液冷技术液冷技术通过将水冷片与CPU连接,将热量传导到水冷系统中,再通过散热器和风扇进行散发。
相比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液冷技术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
4. 热管技术热管技术是一种较为普遍使用的散热技术。
它通过将散热器与CPU连接,利用热管的导热性能,将CPU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到散热器上,再通过风扇散热。
电脑cpu温度多少是正常的?

电脑cpu温度多少是正常的?AMD与Intel原装散热器作为低端风冷散热的代表,它们都“刚好”能压制住对应CPU的发热量,这⼀点相信两⼤CPU⼚商在新品上市之前都会做相关测试,不然就闹笑话了。
所以只要主机环境不是太恶劣,温度没有突破⼚家设定的临界值(例如本次测试中Intel平台的88℃与AMD平台的67℃),更换强⼒散热器追求低温没有太⼤意义。
■当温度超过临界值,性能和稳定性都将受到影响在⼀些⽐较特殊的场合,例如通风不良或者容易堆尘的环境,CPU产⽣的热量⽆法被及时散发,就很有可能让CPU温度突破临界值。
这时候CPU会通过⾃动降压降频来抑制热量的产⽣,性能/稳定性也将受到影响。
■如何判断处理器温度是否“越线” 不同⼯艺、不同架构的CPU都有不同的适宜⼯作温度,如何判断CPU温度是否已经达到临界值呢?最简单的⽅法,像本次测试⼀样运⾏Prime95烤机软件,观察CPU-Z⾥的频率变化,如果出现⾃动降频就代表着散热不良,需要改善散热风道或者升级散热器。
为什么⼤家都纠结CPU温度? 电⼦产品想长期稳定运作必须要有⼀个适宜的温度区间,⾼温会加速电⼦元件⽼化,甚⾄造成不可逆的硬件受损,这些已经常识了,对于CPU这⼀类精密电⼦产品⽽⾔温度控制更加重要——在以前“拼频率”的时代,如何有效散发处理器带来的⾼热量就成了⼤家⼗分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夏天,必须将CPU温度压到⼀定程度下机器才能稳定运⾏。
但也有⼈认为,现在CPU的制程⼯艺和架构这么先进,CPU的功耗、发热量相⽐以往已经⼤幅度降低,除了超频之外,普通消费者已经没必要去纠结CPU温度了。
到底谁对谁错,这篇⽂章会告诉你答案。
散热效果直接影响CPU温度状况 为了便于⽐较,我们必须得到两组以上不同的CPU温度数据,为此我们把室温控制在24℃,然后通过搭配不同的散热器来绘制不同的CPU温度曲线。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AMD与Intel平台差异性的影响:它们的制程⼯艺、核⼼架构、频率控制策略都完全不同,需要分开单独测试。
研究CPU散热器

这阶段都在研究CPU散热器,终于结束了,想写一个总结,找了一下贴吧,与CPU 有些关系,就发到这里来了。
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请指出。
特别是有使用经验的人,认为我所写内容与实际使用感觉不符的,务必指出。
主要是分析散热器的哪些构造影响散热性能,涉及到底座、热管、鳍片、风扇、工艺、大小和形状。
散热器主要功能是:把cpu表面的热快速传递到鳍片,再散发到空气中,起到降温的作用。
从降温效率角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cpu表面温度-->热管上端温度,温差越小传热速度越快;(2)热管温度-->鳍片温度,温差越小传热速度越快;(3)鳍片温度-->空气温度,温差越大传热速度越快,鳍片面积越大散热越快。
(1.对于正在导热的导体,导体内温度梯度越小,则导体导热越良好。
2.对于导热体与热源接触,则二者温差越大导热越好。
要注意区分导热的对象。
)所以,选择、安装或制造散热器,在不考虑大小、重量和成本的理想前提下,:(1)尽量使cpu表面热量快速到达热管上端。
这需要底座平整如镜:或使热管直接接触cpu表面:或采用铜底座:安装时不要过分挤压两端,导致底座拱起变形,不能与cpu表面完全吻合;导热硅脂要均匀涂抹。
热管热量要快速到达鳍片:可采用增加热管数目,采用较粗热管等办法。
(2)尽快使热管上的热量到达鳍片,并分布到鳍片的所有表面上。
--好的工艺使鳍片紧扣热管,不留间隙,尽快导出热管上的热量。
--采用导热更好的材料做鳍片,让热量快速分布到整个表面。
目前基本都是铝质鳍片,少量铜质鳍片。
--合理排列热管位置,让导热更有效。
(3)尽快把鳍片上的热量导入空气中。
保持适当风速。
风速太低太高都不行,低了导热不够快,高了...摩擦生热,还有噪音。
尽量增大鳍片面积。
越大越好。
保持机箱风道通畅,使空气保持低温。
利用工艺改变鳍片形状,使空气流动效率更高,如图所示:下面分类详谈。
先谈谈热管,到底几根热管够用?是否越多越粗越好?一般都是6mm粗的热管,粗的有8mm的,如果热管数量多,底座挤满了。
热管工作的几个极限

热管工作的几个极限热管是一种热传导元件,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常被用于各类热管理系统中。
热管的性能取决于其设计和工作环境,而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些极限情况需要特别考虑。
本文将介绍关于热管工作的几个极限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和解决方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热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温度极限热管的工作温度极限是指其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
在超过这个温度范围时,热管可能会出现材料熔化、失效、内部蒸汽压力超限等问题。
在设计和应用热管时必须考虑其工作温度极限,以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针对热管的温度极限,常见的解决方法包括选择适当的工作流体、改进材料、增加热管壁厚度等。
还可以通过加强散热系统、优化工作环境等方式来控制热管的工作温度,以确保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二、负载极限热管的负载极限是指其能够承受的最大热负荷。
当超过这个负载范围时,热管内的工作流体可能会出现汽液两相不平衡、热管壁温度异常升高等问题,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为了避免热管的负载极限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热管的直径、长度和壁厚、优化工作流体、改善传热器设计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热管的承载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负载要求。
三、蒸汽压力极限热管的蒸汽压力极限是指其内部蒸汽压力的最大允许值。
当蒸汽压力超出这个极限范围时,热管内部可能会出现蒸汽泄漏、压力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影响其传热性能和安全性能。
为了控制热管的蒸汽压力,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工作流体、控制热管的工作温度、增加蒸汽压力监测装置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热管内部蒸汽压力超限的问题,确保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热管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些极限情况,需要特别加以考虑和控制。
在设计和应用热管时,必须充分了解其温度极限、负载极限和蒸汽压力极限等参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只有这样,热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热传导作用,为各类热管理系统提供有效的支持。
热管散热器技术原理

热管^热器技术原理现在的CPU、显卡、硬盘,甚至主板芯片组的发热量都大得惊人。
普通风冷散热器已经发展到极限了,要想继续提高散热性能只能寻求新的散热技术。
好在业界早已开发出诸如热管、液冷、半导体制冷等技术。
虽然这些技术里不乏高性能得散热方式,但是最贴合实际应用的还非热管莫数了。
热管应用于PC上还是近几年里的事,真正开始普及也就一年左右。
随着热管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使用,现在的热管散热器已经走下神台,价格也是一落千丈,从最初的500以上,到现在不足百元的售价,的确让很多玩家为止欣喜。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热管散热器价格会有从几千元到几十元这么大的差价么?你知道热管散热器里面的各种技术和制造工艺么?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热管散热器的方方面面。
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1964年发明于美国洛斯-阿洛莫斯国家实验氢L 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并在上世纪60年代末达到理论研究高峰于70年代开始在工业领域大量应用。
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工质的汽、液相变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高达纯铜导热能力的上百倍,有“热超导体”之美称。
工艺过关、设计出色的热管CPU散热器,将具有普通无热管风冷散热器无法达到的强劲性能。
-TH€RMACOR€ Heat PipeNotu tt dt Iht? watur 打由白hsal 即白will svaporabaatbetow 1 co u C 血白l口iht low pre骷LI怕i •馅i曲tM haalpipd.热管工作状况示意图PC散热器中应用的热管属常温热管,工艺成熟,热管内工质为水。
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
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
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
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CPU散热解析热管散热技术

CPU散热解析热管散热技术CPU散热效果翻倍提升深入解析热管散热技术虽然液氮、干冰、水冷散热器有着非常不错的散热效果,不过操作复杂,并不适合普通的消费者。
而风冷散热器又无法满足普通玩家的超频需求,热管散热器凭借着不错的散热性能成为市场中倍受关注的产品。
那么热管散热器的散热原理是什么?与普通的风冷散热器相比能带来多大的散热效果,购买热管散热器需要注意哪些事宜?接下来,笔者通过此篇文章,为大家揭开热管散热器的神秘面纱。
一、热管散热技术解析热管技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工作流体的蒸发与冷凝来传递热量。
将铜管内部抽真空后充入工作流体,流体以蒸发--冷凝的相变过程在内部反复循环,不断将热端的热量传至冷却端,从而形成将热量从管子的一端传至另一端的传热过程。
典型的热管是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到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
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需要可以在两段中间布置绝热段。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细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
如此循环不已,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一端。
热管散热器(4根热管)采用热管的散热器比起传统的风冷散热器有成倍的效能提升,打破了风冷极限。
热管还可以让散热器设计成任何形状,不必再担心与其他配件发生干涉。
热管在热传递上的高效能,也让设计者不必大量采用价格昂贵的铜材,只需轻薄的铝片帖合热管外壁,既能达到理想散热性能。
一根热管的基本结构由容器、毛细结构和动作流体三部分组成。
很多人都对热管中装的东西很好奇。
那么,热管中装载的到底是什么呢?一般来说,热管中的动作流体需要根据热管所工作的温度区间进行选择。
对于PC散热,考虑到成本因素,厂商们一般选择的是纯水和部分添加剂。
热管散热技术解析那么,一般热管要装进多少动作流体呢?动作流体装入量太少,会导致流体无法将毛细结构孔隙填充,造成热管蒸发端局部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热管散热器:挑战处理器散热极限
类型:编译作者:日期:2004-04-22 09:49:18
一个月前,作为散热产品领导厂商之一的酷冷至尊,再次祭出利器——发布了令人惊讶的CPU散热器HYPER 6(KHC-V81)。
“纯铜+热管”是很早就被高档散热器采用的技术,有许多经典产品比如Thermalright SP-97等都使用了3根热管。
而这一次,HYPER 6名副其实地拥有6根热管,将“纯铜+热管”散热器再次推向新的巅峰!
这个巨兽般散热器的包装盒也比一般产品要大很多,几乎相当于一个标准ATX电源的体积。
而且与其它出厂就是一体化的产品不同,HYPER 6的散热器和风扇是分离包装的,使用前需要用户自己安装风扇。
由于AMD的K7处理器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各大厂家最近几乎都没有针对Athlon XP推出新的散热器产品,而面向P4和K8平台的新散热产品则是数不胜数。
HYPER 6也不例外,而且同时兼容上述二平台,颇有王者通吃的气度。
照例先来看看技术细节:
AMD K8 (socket 754/940)
处理器平台
Intel P4 (socket 478)
散热器尺寸96x82x120毫米
散热器材料 6 热管+ 100% 铜鳍片和底座
风扇尺寸80x80x25毫米
风扇转速1800 ~ 3000 rpm
风扇寿命40000小时
轴承类型来福轴承
额定电压 6 ~ 12V
噪音值21 ~ 34 dB(A)
风扇接头4针(电源输入),3针(转速检测)
重量750克(含风扇)
适合所有频率的P4和K8处理器
包装内除了散热器和风扇,还有各种扣具、螺丝和导热膏,以及酷冷至尊经典的两用调速器,既可以放在机箱前面板软驱口,也可以放在后面板插槽挡板处。
HYPER 6采用了侧面吹风的散热方式,因此密集的鳍片均为水平排列,而且为了保证气流不会散逸,顶部和两个侧面还安装了铝片作为风罩。
风罩侧面预留的螺丝孔可以安装80毫米风扇,而且需要的话还可以安装一抽一吹双风扇。
这种散热设计令人想起了Aero Cool去年底推出的HT-101(见下图二),与HYPER 6不同的是,HT-101的散热片体积稍
小,热管为3根“U”形管,风罩也是透明塑料制成。
HYPER 6的底部设计集中体现了最先进的热管技术,6根热管并非常见3根“U”形管,
而是6根单独的“L”形管交错排列。
值得注意的是,水平鳍片下部还有若干垂直的小鳍片,可以增强底部的吸热速度,这种设计类似技嘉的3D Cooler,但是HYPER 6的底部体积更大。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铝制的风罩没有采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而是用夹扣固定,时间长了不知道会不会有脱落的烦恼。
不过,作为酷冷至尊最新的旗舰产品,HYPER 6的做工已臻完美,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铝制风罩还是铜制底座和带有锯齿边缘的鳍片,几乎没有一点儿瑕疵。
相对散热器来说,搭配的风扇就显得有点儿粗糙了,不过这款采用了酷冷至尊专利的来福轴承技术的透明风扇,寿命比较长。
鉴于P4架构良好的设计,HYPER 6安装起来非常轻松,扣具压力适中。
不过K8平台就要稍微麻烦一些,因为需要螺丝紧固。
安装到主板上之后,就会发现HYPER 6底部进行了必要的倒角设计,从而避免碰到处理器插槽旁边的电容等元件,这样可以提高对不同主板的
兼容性。
不过一般的主板上,想用HYPER 6安装双风扇还是很困难,毕竟它的散热器体积太大了!
最后来看看测试情况。
测试处理器为Pentium 4 Northwood 2.53 GHz超频至2.94 GHz(电压1.7V,功耗约90瓦),环境温度21℃,测试结果如下(温度由高到低排列):
可以看出,原配的风扇确实一般,使用12V电压时噪音极高;不过换在6V电压下使用原配风扇,巨兽HYPER 6表现出了霸主风范,噪音与性能比较平衡。
而使用Delta著名的“暴力王”风扇无疑能取得最好的成绩,不过噪音就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了。
进行此次评测的网站的编辑,推荐使用Coolermate 20db静音风扇搭配HYPER 6,在8V电压下,性能与噪音均达到了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