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10最全解释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道德经》教学分享(教学PPT)

技3)、写作特点
散文诗似的凝练文字,蕴蓄博大精深的内容,永 参不透,汲取不竭。
透视宇宙,穷研物理,非常规思维的表达方式。
7
三、地位及影响
1、荣誉称号
真人―――庄子 (真人-圣人-佛)
2、政治谥号
太上玄元皇帝――唐高宗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真宗 太上老君――民间
8
3、历代评价
1、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 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 -孔丘《史记·老子列传》
2020/5/1
20
一般人,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功利, 老 子的《道德经》,有第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 二章、第三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等,多次反复开 导人们利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功成不名有”。因为这是道的 要求,只要遵道践行,就要“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效法天 地的人也就能“天长地久”。
2020/5/1
24
4.以经解经
以经解经,首先是拿《老子》上下文做 参照物,然后以道家的其它经典参照起来理 解,比如庄子的《庄子》(又称《南华 经》),再其次是儒经,然后参看法、名等 诸子百家。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也许有前后不尽一致、甚至 矛盾的地方,但思想基础、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则 是基本稳定的,正如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 老子思想体系也是“一以贯之”的。例:《老子》 第六十五章内容理解。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言道 德之意五千余言”。
3
3、悲天悯人、至爱无边,心系天下,尊 道重德的模范践行者。
①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老子·第10章》 ②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
散文诗似的凝练文字,蕴蓄博大精深的内容,永 参不透,汲取不竭。
透视宇宙,穷研物理,非常规思维的表达方式。
7
三、地位及影响
1、荣誉称号
真人―――庄子 (真人-圣人-佛)
2、政治谥号
太上玄元皇帝――唐高宗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真宗 太上老君――民间
8
3、历代评价
1、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 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 -孔丘《史记·老子列传》
2020/5/1
20
一般人,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功利, 老 子的《道德经》,有第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 二章、第三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等,多次反复开 导人们利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功成不名有”。因为这是道的 要求,只要遵道践行,就要“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效法天 地的人也就能“天长地久”。
2020/5/1
24
4.以经解经
以经解经,首先是拿《老子》上下文做 参照物,然后以道家的其它经典参照起来理 解,比如庄子的《庄子》(又称《南华 经》),再其次是儒经,然后参看法、名等 诸子百家。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也许有前后不尽一致、甚至 矛盾的地方,但思想基础、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则 是基本稳定的,正如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 老子思想体系也是“一以贯之”的。例:《老子》 第六十五章内容理解。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言道 德之意五千余言”。
3
3、悲天悯人、至爱无边,心系天下,尊 道重德的模范践行者。
①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老子·第10章》 ②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
《道德经》讲座 ppt课件

《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存论意蕴》,《九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0年版。
《黑格尔〈小逻辑〉示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版。
ppt课件
2
几个基本问题
与老子《道德经》的因缘 老子其人与自我定位 《道德经》哲学意义(本体概念的营构) 《道德经》价值意义(批判颠覆的立场) 《道德经》言说方式(反常规的思维) 《道德经》辩证法思想(“反者道之动”)
ppt课件
4
老子人格的自我定位
与屈原形成强烈对比:
屈原的“露才扬己”:“众人皆醉我独醒,举 世皆浊我独清。”
老子的“自我贬抑”:众人皆精明,我独愚蠢; 众人皆有为,我独无用。
力争上流与甘居下流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在竞争社会、功利化驰逐中,如何自我定位? 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活?
《庄子》的《逍遥游》与《齐物论》
大小之辨与物性平等
《列子》的《力命篇》与《杨朱篇》
万物自化与自私的合理性
与其高调“无私奉献”,不如在合理范围内 满足各自的“私”。成就众“私”,才能满足一 己之“私”。从“大公无私”到“大私即公”。 真正的“公”不过是协调、控制各自的“私”, 让“众私”皆有所就,各得其所,各安其居,各 乐其业。
ppt课件
8
《道德经》哲学意义
本体概念的营构 什么是本体?本体追求的思维机制 本体概念意味着一种终极尺度的确立 “道”的理论至高点地位 “道”的价值至高点地位 万变与不变的对立关系 存在与非存在的价值意味 真理观与人生观
ppt课件
9
《道德经》价值意义
文明批判的立场 智力进步总是可取的吗? 争上游总是成功的吗? 实践与生存的关系问题 有为者小慧,无为者大智 “无为”的反实践立场 “不争”的反竞争立场 人类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有为的实践后果 竞争的积极意义与恶果 无为而治与自由资本主义(计划的手与市场的手)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0年版。
《黑格尔〈小逻辑〉示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版。
ppt课件
2
几个基本问题
与老子《道德经》的因缘 老子其人与自我定位 《道德经》哲学意义(本体概念的营构) 《道德经》价值意义(批判颠覆的立场) 《道德经》言说方式(反常规的思维) 《道德经》辩证法思想(“反者道之动”)
ppt课件
4
老子人格的自我定位
与屈原形成强烈对比:
屈原的“露才扬己”:“众人皆醉我独醒,举 世皆浊我独清。”
老子的“自我贬抑”:众人皆精明,我独愚蠢; 众人皆有为,我独无用。
力争上流与甘居下流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在竞争社会、功利化驰逐中,如何自我定位? 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活?
《庄子》的《逍遥游》与《齐物论》
大小之辨与物性平等
《列子》的《力命篇》与《杨朱篇》
万物自化与自私的合理性
与其高调“无私奉献”,不如在合理范围内 满足各自的“私”。成就众“私”,才能满足一 己之“私”。从“大公无私”到“大私即公”。 真正的“公”不过是协调、控制各自的“私”, 让“众私”皆有所就,各得其所,各安其居,各 乐其业。
ppt课件
8
《道德经》哲学意义
本体概念的营构 什么是本体?本体追求的思维机制 本体概念意味着一种终极尺度的确立 “道”的理论至高点地位 “道”的价值至高点地位 万变与不变的对立关系 存在与非存在的价值意味 真理观与人生观
ppt课件
9
《道德经》价值意义
文明批判的立场 智力进步总是可取的吗? 争上游总是成功的吗? 实践与生存的关系问题 有为者小慧,无为者大智 “无为”的反实践立场 “不争”的反竞争立场 人类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有为的实践后果 竞争的积极意义与恶果 无为而治与自由资本主义(计划的手与市场的手)
道德经PPT讲课课件

下课啦
国学必读经典 万经之王
汇报人:XXX
“道”和“德”
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 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德
“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德是道德基础,道是德的升华
【 译文 】 可以言说的道,便不是恒长的道;可以定义命名的名,也不是恒长的名。天地开始的时候,把它叫做“无”;万物的母亲, 把它叫做“有”。所以常处于无,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常处于有,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
感悟与启示
每个人都是一具肉身,是眼睛可以看见的。同时每个人都有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大象无形的。没有精神 世界,只有肉体,人就变成了行尸走肉。任何事物都有“有”和“无”两个方面,所以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也应 该这样。从“有”的角度观察之外,还有多关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思想信念,不要只看外表。
【 注释 】 宠辱:荣宠和侮辱 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 宗:祖宗,祖先
【 译文 】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的和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 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惶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受到惊恐。什么叫重视大患就像 重视自己生命一样呢?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惜自己的身体是为 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
盈
文段注解
老子道德经全文(课堂PPT)

何谓贵大患若身?
24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
十
三 章
有身。及吾无身,吾有
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25
十 四 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
其 上 不 皎 , 其 下 不 昧
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
26
是谓无状之状,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7
四 章
道冲,
而用之或不盈。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8
四 章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帝之先。
9
五 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10
五 天地之间,
章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十 五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章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蔽而新成。
30
十 致虚极,守静笃。
六 章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31
十 六
不知常,妄作凶。
章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32
十 太上,不知有之;
七
章 其次,亲之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全文ppt课件

57页
20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61页
21
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51页 17
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53页
18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55页
19
二十章
20页
7
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23页
8
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6页
9
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28页 10
道德经全文幻灯ppt-含部分难点注释共102页文档

谢谢!
102
道德经全文幻灯ppt-含部分难点注释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道德经全文PPT课件

57页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61页
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12页
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5页
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8页
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6页
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28页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01页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初中班会 国学经典导读 《道德经》 课件 (25张PPT)

• 老子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 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 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 •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
肆 作品鉴赏
01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 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02
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 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03
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 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
壹 作品简介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哲学著作,是道家哲学 思想 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前37章为《道经》,第38章之后为 《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 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肆 作品鉴赏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 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 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 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 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 •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
肆 作品鉴赏
01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 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02
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 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03
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 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
壹 作品简介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哲学著作,是道家哲学 思想 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前37章为《道经》,第38章之后为 《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 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肆 作品鉴赏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 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 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 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 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3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涤除玄览(lǎn),能 无疵(cī)乎?爱民治国,能无知 乎?天门开关,能为雌乎? 明白 四达,能无为乎? 生之蓄之,生 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ppt课件
14
《道德经》第十章译文
身心一致持之以恒的遵循自然规律,
《道德经》原文
ppt课件
1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jiǎo)。 此两者,同 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 妙之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t课件
2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 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jiào)。 万物作焉(yān)而不辞,生而不 有,为而不恃(shì), 功成而不 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能否不偏离方向?把能量聚在一起,能达 到极柔和的状态?排除一切杂念苦心专研, 能否做到没有纰漏、瑕疵吗?爱国治国, 能否做到“无为而治”吗?思想、言行, 能否以阴柔自居吗?清楚明白四方内外的 事物,能够做到“无知,无欲”吗?是把 上述的六个方面贯彻于事物的创始和发展 过程中。搜索万事万物的奥妙,而不据为 已有。施于人而不要持有恩。领导人民而 不是主宰。把上面的做到这就是玄德。
ppt课件
15
《道德经》第十章译文
老子要求我们修炼道德心境 要达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 致阴致阳,致柔致刚;涤除杂念, 专心致志;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大智若愚,虚怀若谷;无知无欲, 通达四方。”这是何等致高致远 的境界啊!
ppt课件
16
ppt课件
8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 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ppt课件
9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 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ppt课件
10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 众人之所恶(wù),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ppt课件
4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 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 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ppt课件
5
《道德经》第三章译文
如果社会上没有恭维有才华的人,就不会导
致老百姓相争,如果珍贵的东西大家都不认为他 是珍贵的话,那么就不会偷窃之人,不显耀引起 贪心的事物,就不会导致民心迷乱。所以圣人的 治理原则就是:要使人民都虚心待人,使人民衣 食充盈,使人民没有野心,使人民身体强健,全 民都形成了谦虚谨慎不出风头、安居乐业不欲壑 难填的风尚,即使其中有个别的“聪明人”,也 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圣人按照“无为” 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社会就不会不 太平了。这里的“无为”是有特定的含义,不是 无所作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就是说你的行 为达到了“无为”的境界,天下就没有你管治不 了的事情。
ppt课件
对应讲义49页—体3味德
《道德经》第二章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
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 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 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 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 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 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 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 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 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ppt课件
6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渊兮似 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 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 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ppt课件
对应讲义37页—寻7找道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 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 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 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ppt课件
11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jiù)。功 遂身退,天之道。
ppt课件
12
《道德经》第九章译文
贪得无厌的人都是手里面已经有很多
东西了,还想拿着其他的东西,拿的多的 时候,很容易把东西弄到地上,不如适可 而止。一把刀在锋利无比,也不可能永远 保持自己的锋利无比。人不应该机关算尽、 不做好事、这样做的话只是一时之快,过 后可能会遭到报应。“金玉满堂”的人没 有几个人能守得住的。人富有了有钱有势 了,不要骄傲、自大、骄横跋扈,这样会 种下恶果的。功成名就了,也要懂得身退, 一切顺从天意不要太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