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ppt
合集下载
思政精品课程《道德经》PPT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指揉和。埴,指泥。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 有了器皿的作用。
疏通字句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户牖,指门窗。房屋没有凿出门窗的“空处”,人就无法居往。有了门 窗和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利,指便利。用,指作用。所以,有(车、器、室)给人便利,正是无 让它们产生了作用。
深悟经意
3、有无相生观点的历史意义 在那个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春秋时期,老子
见人所不见,为当时人们指出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 4、无为思想的理解
无为不是躺平,而是不盲目所为。无为思想建立了中国古 代辨证法贵柔的体系,与儒家《易传》尚刚健体系优势互补, 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经典咏诵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疏通字句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辐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无”,车毂中空处,。用,作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来安装车轴), 才有了车的作用。
“有”和“无”的辩证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实中, 我们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物质享受,只认识到“有”,失去了 “无”的加持。没有从我们宏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汲取 力量,没有了艰苦奋斗的底气,失去了自强不息的骨气,更无 为家乡发展,祖国繁荣,民族复兴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志 气,面对先哲“有”和“无”的智慧昭示,对照革命和建设时 期中国精神的磅礴震撼,我们应该反思身逢这样伟大的时代, 如何拥抱“诗和远方”!
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哲智慧 弘扬中国精神
————《道德经》十一章探讨
疏通字句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户牖,指门窗。房屋没有凿出门窗的“空处”,人就无法居往。有了门 窗和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利,指便利。用,指作用。所以,有(车、器、室)给人便利,正是无 让它们产生了作用。
深悟经意
3、有无相生观点的历史意义 在那个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春秋时期,老子
见人所不见,为当时人们指出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 4、无为思想的理解
无为不是躺平,而是不盲目所为。无为思想建立了中国古 代辨证法贵柔的体系,与儒家《易传》尚刚健体系优势互补, 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经典咏诵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疏通字句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辐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无”,车毂中空处,。用,作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来安装车轴), 才有了车的作用。
“有”和“无”的辩证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实中, 我们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物质享受,只认识到“有”,失去了 “无”的加持。没有从我们宏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汲取 力量,没有了艰苦奋斗的底气,失去了自强不息的骨气,更无 为家乡发展,祖国繁荣,民族复兴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志 气,面对先哲“有”和“无”的智慧昭示,对照革命和建设时 期中国精神的磅礴震撼,我们应该反思身逢这样伟大的时代, 如何拥抱“诗和远方”!
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哲智慧 弘扬中国精神
————《道德经》十一章探讨
老子道德经全文ppt优秀课件

十 五 章
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
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
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
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
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4
二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十
六 章
是以圣人终日行,
不离辎重。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 而以身轻天下?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10
六 谷神不死, 章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11
七 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12
七 章
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
故能成其私。
13
八
章 上善若水。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十 二
则盈,蔽则新,少则得,
章
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
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
有功;不自矜故长。
39
二 十 二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章 下莫能与之争。古
之所谓曲则全者,
岂虚言哉!诚全而
归之。
40
希言自然。
二 十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三 章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
章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17?
十 章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国学经典《道德经》PPT

叁 文段赏析
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注释】
• 宠辱:荣宠和侮辱 • 宗:祖宗,祖先 • 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
肆 作品鉴赏
比喻
《道德经》中比喻亦多。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六章),以 玄牝喻“道”,生养万物。又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拟人化,赞颂得 道者的高贵品质。再如:“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二十章)、“复 归于婴儿”(二十八章),皆以婴儿喻道者的纯洁、天真、朴实无华。又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连用三个比喻,讲明从小做起的道理。这些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 性,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壹 感悟
要按照大道的方式去创造去做事,在坚持道的基础上坚持下去,不断积累。此外我们还必须要有一定 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光这些还不够,还要学会顺势而为,了解形势,这样才更容易把事情做成。
贰 启示
为人父母,不要觉得是自己养育了他,就凭借这点去压制孩子 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一直想着控制他。有些事情 不要过多干涉,孩子需要学会独立思考,相信他们自己解决问 题。孩子虽然是父母生育的,但是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
• 道生成万物,德蓄养万物。万物有了具体的形状。周围的环 境使万物得以生长。道受尊崇,德被珍贵,不妄加干涉而是 万物顺应自然。所以道生成万物,德蓄养万物:是万物生长 作育,是万物成长成熟,是万物得到养护保护。生成万物而 不占有,化作万物而不把这当做是凭借倚仗,长养万物而不 去主宰,这就叫“玄德”。
老子道德经节选ppt课件

无为而治
在教育中,教师不应过度追求成绩和结果,而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学生足够的自 主权和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05
老子思想的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01 02
无为而治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即让事物自然发展而不加干预。在企业管理中,这 可以表现为给予员工足够的自主权和创造性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 创新精神。
守柔处下
老子认为守柔处下是最高明的策略。在企业管理中,这可以理解为保持 谦逊和低调,避免过度扩张和冒险,保持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环境保护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社会治理
老子的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治理 中要遵循规律,不违背自然,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个人修养
老子的思想提倡“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启示我 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注重个人修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宽容 ,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的核心内容。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
老子的思想对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 响。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到了韩国、 日本、印度等国家,成为了东方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哲学
宗教信仰
老子的思想对一些宗教信仰也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例如,道教就以老子的 思想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体系 。
老子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也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很多西方哲学家都曾经研究 过老子的思想,并从中汲取灵感。
无为而成
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即不刻意追求反而能得到更多。在生活中, 这可以理解为顺其自然,不过度强求,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和美好。
在教育中,教师不应过度追求成绩和结果,而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学生足够的自 主权和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05
老子思想的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01 02
无为而治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即让事物自然发展而不加干预。在企业管理中,这 可以表现为给予员工足够的自主权和创造性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 创新精神。
守柔处下
老子认为守柔处下是最高明的策略。在企业管理中,这可以理解为保持 谦逊和低调,避免过度扩张和冒险,保持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环境保护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社会治理
老子的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治理 中要遵循规律,不违背自然,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个人修养
老子的思想提倡“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启示我 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注重个人修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宽容 ,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的核心内容。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
老子的思想对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 响。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到了韩国、 日本、印度等国家,成为了东方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哲学
宗教信仰
老子的思想对一些宗教信仰也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例如,道教就以老子的 思想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体系 。
老子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也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很多西方哲学家都曾经研究 过老子的思想,并从中汲取灵感。
无为而成
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即不刻意追求反而能得到更多。在生活中, 这可以理解为顺其自然,不过度强求,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和美好。
道德经PPT教学讲义

, 身 生且 而 。久 身者 先, ,以 外其
7 章
8
夫正與居處水上
唯善善善眾善善
不治仁地人利若
爭,,,之萬水
故事言心所物。
無善善善惡而
尤能信淵,不
。,。。故爭
動
幾,
善
於
時
道
。
。
8 章
9
功富金揣持 遂貴玉而而
9 章
身而滿棁盈
退驕堂之之
,自莫不不
天遺之可如
之其能長其
道咎守保已
。。。。。
: :-
下上 篇篇
老 子
38 1
道
81 37 德
章章 經
1
玄 玄此 故 有 無 名 道 之 。兩 常 常 名 名 可 可 又 者有無,,名道 玄 同欲欲萬天,, , 出,,物地非非 眾 而以以之之常常 妙 異觀觀母始名道 之 名其奇。。。。 門 ,徼妙 。 同。。
謂 之
1 章
2
道公 凶 常 復復 篤
,, 。 曰 命歸 ,
道公 明 。其 萬
乃乃 。 根 物
久王
,並
,,
歸作
,
16 章
19
]
:[
百 功 悠 信 其下 太
姓 成 兮 不 次知 上
皆 事 其 足 畏有 ,
謂 遂 貴 焉 之之
我 自 然
,
言 ,
, 有 不 信
,, 其其 次次 侮,
。
焉 之親
。 。而
譽
之
,
17 章
20
11
故 之鑿 用埏 之三 無 有 用戶 。埴 用十 之 之 。牖 以 。輻 以以 以 為 共 為為 為 器 一 用利 室 , 轂 。。 , 當 ,
7 章
8
夫正與居處水上
唯善善善眾善善
不治仁地人利若
爭,,,之萬水
故事言心所物。
無善善善惡而
尤能信淵,不
。,。。故爭
動
幾,
善
於
時
道
。
。
8 章
9
功富金揣持 遂貴玉而而
9 章
身而滿棁盈
退驕堂之之
,自莫不不
天遺之可如
之其能長其
道咎守保已
。。。。。
: :-
下上 篇篇
老 子
38 1
道
81 37 德
章章 經
1
玄 玄此 故 有 無 名 道 之 。兩 常 常 名 名 可 可 又 者有無,,名道 玄 同欲欲萬天,, , 出,,物地非非 眾 而以以之之常常 妙 異觀觀母始名道 之 名其奇。。。。 門 ,徼妙 。 同。。
謂 之
1 章
2
道公 凶 常 復復 篤
,, 。 曰 命歸 ,
道公 明 。其 萬
乃乃 。 根 物
久王
,並
,,
歸作
,
16 章
19
]
:[
百 功 悠 信 其下 太
姓 成 兮 不 次知 上
皆 事 其 足 畏有 ,
謂 遂 貴 焉 之之
我 自 然
,
言 ,
, 有 不 信
,, 其其 次次 侮,
。
焉 之親
。 。而
譽
之
,
17 章
20
11
故 之鑿 用埏 之三 無 有 用戶 。埴 用十 之 之 。牖 以 。輻 以以 以 為 共 為為 為 器 一 用利 室 , 轂 。。 , 當 ,
《解读道德经》课件

《解读道德经》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道德经》简介 • 《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 《道德经》的现代解读 • 《道德经》的实践与应用 • 《道德经》的争议与批判
01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的作者与历史背景
作者
老子,又称李耳,是中国古代哲 学家,生活在春秋时期。
历史背景
《道德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著作之 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1 2 3
坚定自己的信仰
对于《道德经》的学习和理解,应坚定自己的信 仰,不被外界的争议和批判所动摇。
深入思考与实践
《道德经》的学习不仅要在理论上深入思考,更 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体验,以获得真正的理解 和领悟。
不断学习与反思
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应不断学习、反思 、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解和立场。
反者道之动的智慧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是道的运动规律。
反者道之动的意义
反者道之动是一种高明的智慧,它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敏锐的洞察力,从而把握机会和应 对挑战。在人类社会中,反者道之动可以消除消极和过度的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道德经》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无为而治
企业管理中可以借鉴《道德经》 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员 工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减少过 度干预和强制性管理,激发员工
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重视内在品质
企业可以通过培养员工的内在品 质,如诚信、勤奋、创新等,来 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和谐共生
企业应遵循《道德经》中的“道 法自然”思想,注重与内外部环 境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contents
目录
• 《道德经》简介 • 《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 《道德经》的现代解读 • 《道德经》的实践与应用 • 《道德经》的争议与批判
01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的作者与历史背景
作者
老子,又称李耳,是中国古代哲 学家,生活在春秋时期。
历史背景
《道德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著作之 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1 2 3
坚定自己的信仰
对于《道德经》的学习和理解,应坚定自己的信 仰,不被外界的争议和批判所动摇。
深入思考与实践
《道德经》的学习不仅要在理论上深入思考,更 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体验,以获得真正的理解 和领悟。
不断学习与反思
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应不断学习、反思 、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解和立场。
反者道之动的智慧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是道的运动规律。
反者道之动的意义
反者道之动是一种高明的智慧,它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敏锐的洞察力,从而把握机会和应 对挑战。在人类社会中,反者道之动可以消除消极和过度的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道德经》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无为而治
企业管理中可以借鉴《道德经》 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员 工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减少过 度干预和强制性管理,激发员工
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重视内在品质
企业可以通过培养员工的内在品 质,如诚信、勤奋、创新等,来 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和谐共生
企业应遵循《道德经》中的“道 法自然”思想,注重与内外部环 境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道德经ppt课件

可持续发展
道德经强调持续发展,认为人类 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活
道德经提倡绿色生活,反对奢侈 浪费,鼓励人们过上简单、环保
的生活方式。
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和谐共处
道德经提倡和谐共处,反对冲突和战争。这种思 想有助于促进国际和平与地区稳定。
公正与平等
道德经强调公正与平等,鼓励人们相互尊重、关 爱和包容,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详细描述
自知之明意味着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 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并改进自己的 不足。同时,自知之明也意味着了解自己的 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规划自 己的人生道路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04 道德经中的道德 观念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人格
每个人都应被平等对待, 无论他们的地位、财富或 权力如何。
知足常乐
总结词
道德经中认为,知足是一种重要的智慧,能够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
详细描述
知足的人能够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不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从而能够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同时,知足的人也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在世界和精神追求,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自知之明
总结词
道德经中强调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认为只 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 避免错误。
详细描述
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柔中带刚的处世之道。这种思想主张在处理问题时,不 要过于强硬,而应当采取柔和的方式,既能包容万物,又能应对挑战。
03 道德经中的智慧
谦虚使人进步
总结词
道德经中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认为只 有谦虚的人才能不断进步,避免骄傲自 满。
VS
详细描述
谦虚的人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 和接受新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 力和素质。同时,谦虚的人也能够避免骄 傲自满,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
老子《道德经》讲义 ppt课件

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老子的故事
❖ 一、关于老子的记载 ❖ 老子的本人,就极其赋有传奇的色彩,传说他生活于前600年左右—— 前470 年左右,
时值春秋时期。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 东太清宫镇)人。 ❖ 《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 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 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意思是,老子 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容貌极似老年人,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 无论传说中的老子是怎样的,他确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春秋时期 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道教 所尊崇的三清之一。 ❖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友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 官西去。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 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老子》(又名《老子道 德经》、《道德五千文》、《道德经》等),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 ❖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也有一说是: 老子归纳了庄周的学说,总结得以成书《老子》。但据可考史料,老子的学说渊源于 三大古神书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中的《归藏》,扼腕于现世只存下 《周易》一书,前两大古神失传,呜呜,长歌当哭!由此可推,确系庄周发展老子的 学说。) ❖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结语部分
本人有几句话,写在这里作为结语:
1.大学里学习不是唯一的,但绝对是第一位的。——大二 学长 2.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会变为伟 大。——佩思 3.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 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 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感悟部分(二)
我的感悟
2.立志与行动—立志须躬行。
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 漫漫征途需要一步步的走。而对我们青年来 说,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与雄心壮志~力争上游 并不矛盾,只有踏踏实实的打好基础我们才 能攻尖端~攀高峰。华罗庚说过,雄心壮志要 有步骤,一步步的,踏踏实实的实现,一步 一个脚印,不能让它有一步落空。
道德经
中 国 人 生 哲 学 第 一 书
的智慧
[ ]
主讲人:赵志强 班级:001 专业:地质工程
演讲流程
一.介绍部分:《道德经》及老子介绍 二.正文部分:讲述节选自《道德经》 《慎终如始》部分。 三.感悟部分:结合当代大学生谈 谈自己的感慨。 四.结语部分:与大家共勉几句话。
一.老子及《道德经》的介绍
请欣赏下面一首歌,并品味文字
我的行动……
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 没有来到,最现实最需把握 的是今天。与其在夕阳下的 时候做美妙的幻想,不如在 梦 旭日东升之际勤奋投入工作;就 与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 在 实现而懊悔不已,不如风华 正茂之时躬身实践,奋斗不 止!
心 若 在
又过了大约一个月时间,苏格拉底又问起学生们,这次坚持下 来的学生只有八成。
一年过去了,苏格拉底再问起学生:请你们告诉我,现在有哪 位同学仍然坚持每天甩300下胳膊。这时只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他就是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的坚持甩胳膊和他成为大数学家看似没有太多的关系, 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因为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一种习惯。优秀是一种习惯。
人 邑( 字 思 前 老 , 县今 伯 想 子 字 人河 阳 家 ( 聃 )南 , 。 年 约 。 厉省 楚 姓 ) 公 周国李,元 乡 口苦名中前 曲 市县耳国 仁 鹿 ,古 里 代
500
580—
《道德经》简述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
《老子》、《五千言》、《老子 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 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 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 重要来源。 评价: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 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 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 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林语堂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悟部分(一)
我的感悟
1. 坚持的作用—一个古老却永不过时的话题
无坚持无成功—无论世界上最容易还是最困 难的事情,都少不了坚持二字。没有坚持不懈 的精神,最容易的事情会变艰难;有了坚持不 懈的精神,最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容易。雨滴穿 石,并非依靠猛劲,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落劲; 千里之行,并不是一天到达的,而是一步步坚 持不停的向前迈进的结果,只要坚持,便可与 荣耀握手。
二.正文: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
智慧箴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智慧解析:合抱粗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
芽生长出来的。数层高的高台,是从一筐 筐泥土中积累起来的。上千里的行程,是 从第一步开始行走的
放松一下,听个故事
古代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今 天我们只学习一件再也不能简单的事情。你们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 向前甩然后向后甩。”苏格拉底一边示范着,“从今天开始,每天 做三百个。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听了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 怎没会做不到呢? 一个月之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每天甩手300 下呢?”有九成同学骄傲的举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