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道德经(课件)

《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 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 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 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 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 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有意志有目的的构成 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 《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道”的本体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2章) 这里出现了“阴”、“阳”、“气”的 概念——客观世界的物质属性。全句隐 含了《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 象,四象生八卦(万物)”的原理。
“道”的规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 于无。(40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 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77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1子的著作——《道德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 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也叫《老子》或《五千文》,是老子用 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 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 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 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旧的‚天命观‛和‚天道观‛ 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 老子形而上学的‚道‛以 自然认识史为依据,否决了‚天命观‛、‚天道观‛, 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道德经》讲座 ppt课件

《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存论意蕴》,《九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0年版。
《黑格尔〈小逻辑〉示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版。
ppt课件
2
几个基本问题
与老子《道德经》的因缘 老子其人与自我定位 《道德经》哲学意义(本体概念的营构) 《道德经》价值意义(批判颠覆的立场) 《道德经》言说方式(反常规的思维) 《道德经》辩证法思想(“反者道之动”)
ppt课件
4
老子人格的自我定位
与屈原形成强烈对比:
屈原的“露才扬己”:“众人皆醉我独醒,举 世皆浊我独清。”
老子的“自我贬抑”:众人皆精明,我独愚蠢; 众人皆有为,我独无用。
力争上流与甘居下流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在竞争社会、功利化驰逐中,如何自我定位? 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活?
《庄子》的《逍遥游》与《齐物论》
大小之辨与物性平等
《列子》的《力命篇》与《杨朱篇》
万物自化与自私的合理性
与其高调“无私奉献”,不如在合理范围内 满足各自的“私”。成就众“私”,才能满足一 己之“私”。从“大公无私”到“大私即公”。 真正的“公”不过是协调、控制各自的“私”, 让“众私”皆有所就,各得其所,各安其居,各 乐其业。
ppt课件
8
《道德经》哲学意义
本体概念的营构 什么是本体?本体追求的思维机制 本体概念意味着一种终极尺度的确立 “道”的理论至高点地位 “道”的价值至高点地位 万变与不变的对立关系 存在与非存在的价值意味 真理观与人生观
ppt课件
9
《道德经》价值意义
文明批判的立场 智力进步总是可取的吗? 争上游总是成功的吗? 实践与生存的关系问题 有为者小慧,无为者大智 “无为”的反实践立场 “不争”的反竞争立场 人类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有为的实践后果 竞争的积极意义与恶果 无为而治与自由资本主义(计划的手与市场的手)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0年版。
《黑格尔〈小逻辑〉示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版。
ppt课件
2
几个基本问题
与老子《道德经》的因缘 老子其人与自我定位 《道德经》哲学意义(本体概念的营构) 《道德经》价值意义(批判颠覆的立场) 《道德经》言说方式(反常规的思维) 《道德经》辩证法思想(“反者道之动”)
ppt课件
4
老子人格的自我定位
与屈原形成强烈对比:
屈原的“露才扬己”:“众人皆醉我独醒,举 世皆浊我独清。”
老子的“自我贬抑”:众人皆精明,我独愚蠢; 众人皆有为,我独无用。
力争上流与甘居下流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在竞争社会、功利化驰逐中,如何自我定位? 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活?
《庄子》的《逍遥游》与《齐物论》
大小之辨与物性平等
《列子》的《力命篇》与《杨朱篇》
万物自化与自私的合理性
与其高调“无私奉献”,不如在合理范围内 满足各自的“私”。成就众“私”,才能满足一 己之“私”。从“大公无私”到“大私即公”。 真正的“公”不过是协调、控制各自的“私”, 让“众私”皆有所就,各得其所,各安其居,各 乐其业。
ppt课件
8
《道德经》哲学意义
本体概念的营构 什么是本体?本体追求的思维机制 本体概念意味着一种终极尺度的确立 “道”的理论至高点地位 “道”的价值至高点地位 万变与不变的对立关系 存在与非存在的价值意味 真理观与人生观
ppt课件
9
《道德经》价值意义
文明批判的立场 智力进步总是可取的吗? 争上游总是成功的吗? 实践与生存的关系问题 有为者小慧,无为者大智 “无为”的反实践立场 “不争”的反竞争立场 人类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有为的实践后果 竞争的积极意义与恶果 无为而治与自由资本主义(计划的手与市场的手)
国学经典《道德经》PPT

叁 文段赏析
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注释】
• 宠辱:荣宠和侮辱 • 宗:祖宗,祖先 • 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
肆 作品鉴赏
比喻
《道德经》中比喻亦多。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六章),以 玄牝喻“道”,生养万物。又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拟人化,赞颂得 道者的高贵品质。再如:“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二十章)、“复 归于婴儿”(二十八章),皆以婴儿喻道者的纯洁、天真、朴实无华。又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连用三个比喻,讲明从小做起的道理。这些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 性,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壹 感悟
要按照大道的方式去创造去做事,在坚持道的基础上坚持下去,不断积累。此外我们还必须要有一定 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光这些还不够,还要学会顺势而为,了解形势,这样才更容易把事情做成。
贰 启示
为人父母,不要觉得是自己养育了他,就凭借这点去压制孩子 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一直想着控制他。有些事情 不要过多干涉,孩子需要学会独立思考,相信他们自己解决问 题。孩子虽然是父母生育的,但是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
• 道生成万物,德蓄养万物。万物有了具体的形状。周围的环 境使万物得以生长。道受尊崇,德被珍贵,不妄加干涉而是 万物顺应自然。所以道生成万物,德蓄养万物:是万物生长 作育,是万物成长成熟,是万物得到养护保护。生成万物而 不占有,化作万物而不把这当做是凭借倚仗,长养万物而不 去主宰,这就叫“玄德”。
《道德经》介绍PPT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 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 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
作品介绍
1.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 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 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 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2.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 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 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 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 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课程介绍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其中的
“善”字应该作名词,可以理解为美德、美好的东西。
这样,其中的“上”字自然就可以理解为最大的、最高 的,“上善若水”就可以理解为:天下最大的美德就象水 一样。其实,这里的“上”字还可以直接理解为“天”和 “道”。因为在老子的语境里,天即是道,道即是天,而 老子认为道和天具有宇宙间最崇高的美德。
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 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 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 礼,孔子助葬。时孔子17岁,问礼于老聃。
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之史。
老子效力周氏周景来自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 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拜访老子。
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的时代环境是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 繁。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礼崩乐坏 。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 严酷的战争和动乱,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资深的守藏室史(低阶官员),老子能知 晓很多的朝廷政策细节,这便有利于他提出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
、
作品介绍
1.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 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 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 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2.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 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 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 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 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课程介绍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其中的
“善”字应该作名词,可以理解为美德、美好的东西。
这样,其中的“上”字自然就可以理解为最大的、最高 的,“上善若水”就可以理解为:天下最大的美德就象水 一样。其实,这里的“上”字还可以直接理解为“天”和 “道”。因为在老子的语境里,天即是道,道即是天,而 老子认为道和天具有宇宙间最崇高的美德。
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 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 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 礼,孔子助葬。时孔子17岁,问礼于老聃。
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之史。
老子效力周氏周景来自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 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拜访老子。
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的时代环境是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 繁。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礼崩乐坏 。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 严酷的战争和动乱,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资深的守藏室史(低阶官员),老子能知 晓很多的朝廷政策细节,这便有利于他提出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
老子道德经全文ppt

38
二 十
自古及今,
一 章
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壮哉?
以此。
精选完整ppt课件
39
二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十 二
则盈,蔽则新,少则得,
章
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
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
有功;不自矜故长。
精选完整ppt课件
40
二 十 二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
《
道
德
经 》
老 子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一 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精选完整ppt课件
2
一 故常无,
章
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章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四 章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帝之先。
精选完整ppt课件
9
五 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五 天地之间,
章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六 谷神不死, 章 是谓玄牝。
当其无有器之用;
精选完整ppt课件
20
十 一 章
道德经PPT教学讲义

, 身 生且 而 。久 身者 先, ,以 外其
7 章
8
夫正與居處水上
唯善善善眾善善
不治仁地人利若
爭,,,之萬水
故事言心所物。
無善善善惡而
尤能信淵,不
。,。。故爭
動
幾,
善
於
時
道
。
。
8 章
9
功富金揣持 遂貴玉而而
9 章
身而滿棁盈
退驕堂之之
,自莫不不
天遺之可如
之其能長其
道咎守保已
。。。。。
: :-
下上 篇篇
老 子
38 1
道
81 37 德
章章 經
1
玄 玄此 故 有 無 名 道 之 。兩 常 常 名 名 可 可 又 者有無,,名道 玄 同欲欲萬天,, , 出,,物地非非 眾 而以以之之常常 妙 異觀觀母始名道 之 名其奇。。。。 門 ,徼妙 。 同。。
謂 之
1 章
2
道公 凶 常 復復 篤
,, 。 曰 命歸 ,
道公 明 。其 萬
乃乃 。 根 物
久王
,並
,,
歸作
,
16 章
19
]
:[
百 功 悠 信 其下 太
姓 成 兮 不 次知 上
皆 事 其 足 畏有 ,
謂 遂 貴 焉 之之
我 自 然
,
言 ,
, 有 不 信
,, 其其 次次 侮,
。
焉 之親
。 。而
譽
之
,
17 章
20
11
故 之鑿 用埏 之三 無 有 用戶 。埴 用十 之 之 。牖 以 。輻 以以 以 為 共 為為 為 器 一 用利 室 , 轂 。。 , 當 ,
7 章
8
夫正與居處水上
唯善善善眾善善
不治仁地人利若
爭,,,之萬水
故事言心所物。
無善善善惡而
尤能信淵,不
。,。。故爭
動
幾,
善
於
時
道
。
。
8 章
9
功富金揣持 遂貴玉而而
9 章
身而滿棁盈
退驕堂之之
,自莫不不
天遺之可如
之其能長其
道咎守保已
。。。。。
: :-
下上 篇篇
老 子
38 1
道
81 37 德
章章 經
1
玄 玄此 故 有 無 名 道 之 。兩 常 常 名 名 可 可 又 者有無,,名道 玄 同欲欲萬天,, , 出,,物地非非 眾 而以以之之常常 妙 異觀觀母始名道 之 名其奇。。。。 門 ,徼妙 。 同。。
謂 之
1 章
2
道公 凶 常 復復 篤
,, 。 曰 命歸 ,
道公 明 。其 萬
乃乃 。 根 物
久王
,並
,,
歸作
,
16 章
19
]
:[
百 功 悠 信 其下 太
姓 成 兮 不 次知 上
皆 事 其 足 畏有 ,
謂 遂 貴 焉 之之
我 自 然
,
言 ,
, 有 不 信
,, 其其 次次 侮,
。
焉 之親
。 。而
譽
之
,
17 章
20
11
故 之鑿 用埏 之三 無 有 用戶 。埴 用十 之 之 。牖 以 。輻 以以 以 為 共 為為 為 器 一 用利 室 , 轂 。。 , 當 ,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青年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馆藏室之史),以博学闻名天下。
担任馆长时期,孔子多次来请教关于“礼”的问题。(龙)
老年时,老子对礼崩乐坏的现状感到无奈,辞官西行。
yĬn
骑青牛西行至函谷关,受关令尹喜邀请,
写下《道德经》后,出关销声匿迹。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与庄子合称“老庄”。
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
鲁迅文章———斗争精神
本质、根本性的原则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真正不朽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其:代词,指各类事物。 持:持守,把握,保持。
兆:动词,显露出征兆。 泮:同“判”,分离。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
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
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
自我吹嘘者没有做出实际的功劳,
自恃骄傲者不能被别人认同。
zhuì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其:表示假设,如果。
处:做。
如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
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
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踮起脚。 想要比别人高,看得更远。 站不稳,容易跌倒。
。“ 死而后已 ,
不亦远乎 ”
三纲
八目
四心
四端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仁、义、礼、智
知人论世
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左右,大概比孔子大20岁。姓李名耳,字聃(dān)
担任馆长时期,孔子多次来请教关于“礼”的问题。(龙)
老年时,老子对礼崩乐坏的现状感到无奈,辞官西行。
yĬn
骑青牛西行至函谷关,受关令尹喜邀请,
写下《道德经》后,出关销声匿迹。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与庄子合称“老庄”。
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
鲁迅文章———斗争精神
本质、根本性的原则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真正不朽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其:代词,指各类事物。 持:持守,把握,保持。
兆:动词,显露出征兆。 泮:同“判”,分离。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
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
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
自我吹嘘者没有做出实际的功劳,
自恃骄傲者不能被别人认同。
zhuì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其:表示假设,如果。
处:做。
如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
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
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踮起脚。 想要比别人高,看得更远。 站不稳,容易跌倒。
。“ 死而后已 ,
不亦远乎 ”
三纲
八目
四心
四端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仁、义、礼、智
知人论世
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左右,大概比孔子大20岁。姓李名耳,字聃(dān)
《道德经》PPT课件

老子,“道本管理”的首倡者! 《道德经》,东方管理学的“圣经”!
一、《道德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
• 1、万经之王——“道德经” • “老子天下第一”。
“帝王统御之道”
•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鼎盛时期:
“文景之治”,“盛唐气象”。用“黄老 哲学”治国,采取“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的治国理念。
• 2、“道德经”在世界的传播 • 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反者道之动”。
• 3、在价值论方面
• 主张 :“尊道(贵德)”,“尚静”,
“无为”, “守柔(贵弱)”,“不争”, “谦下”,“知足”,“慈爱”,“戒 惧”。
• 主旨:尊道贵德、敬天爱人;虚怀若谷、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深根固
柢、厚积薄发。开掘生命的厚度,养成深 沉持重的品格。
• 4、在认识论方面 • 主张“至虚极,守静笃”; • 因虚静而体道!
大道无疆
——《道德经》的当代价值解读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序:《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 唐玄宗:“《道德经》之要在理身、理
国。”
• 魏源:“《老子》一书上之可以明道,中
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1、健康管理
• 虚其心(心神虚静,内心放空); • 实其腹(气沉丹田,腹式呼吸); • 弱其志(心无旁骛,精神内守); • 强其骨(以意行气,收敛入骨)。
• “团气致柔,能婴儿乎? ” • (聚合精气,归于柔顺); •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 (洗心涤虑,用心如镜)。
2、财富管理
• (1)知足: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甚爱必大费,多
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 长久。”
一、《道德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
• 1、万经之王——“道德经” • “老子天下第一”。
“帝王统御之道”
•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鼎盛时期:
“文景之治”,“盛唐气象”。用“黄老 哲学”治国,采取“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的治国理念。
• 2、“道德经”在世界的传播 • 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反者道之动”。
• 3、在价值论方面
• 主张 :“尊道(贵德)”,“尚静”,
“无为”, “守柔(贵弱)”,“不争”, “谦下”,“知足”,“慈爱”,“戒 惧”。
• 主旨:尊道贵德、敬天爱人;虚怀若谷、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深根固
柢、厚积薄发。开掘生命的厚度,养成深 沉持重的品格。
• 4、在认识论方面 • 主张“至虚极,守静笃”; • 因虚静而体道!
大道无疆
——《道德经》的当代价值解读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序:《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 唐玄宗:“《道德经》之要在理身、理
国。”
• 魏源:“《老子》一书上之可以明道,中
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1、健康管理
• 虚其心(心神虚静,内心放空); • 实其腹(气沉丹田,腹式呼吸); • 弱其志(心无旁骛,精神内守); • 强其骨(以意行气,收敛入骨)。
• “团气致柔,能婴儿乎? ” • (聚合精气,归于柔顺); •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 (洗心涤虑,用心如镜)。
2、财富管理
• (1)知足: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甚爱必大费,多
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 长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松一下,听个故事
• 古代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
“今天我们只学习一件再也不能简单的事情。你们每个人都把胳膊 尽量向前甩然后向后甩。”苏格拉底一边示范着,“从今天开始, 每天做三百个。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听了都笑了,这么简单的 事情怎没会做不到呢?
• 一个月之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每天甩手 300下呢?”有九成同学骄傲的举起了手。
三.感悟部分(一)
•我的感悟
坚持 •1.
的作用—一个古老却永不过时的话题
• 无坚持无成功—无论世界上最容易还是最困 难的事情,都少不了坚持二字。没有坚持不懈 的精神,最容易的事情会变艰难;有了坚持不 懈的精神,最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容易。雨滴穿 石,并非依靠猛劲,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落劲; 千里之行,并不是一天到达的,而是一步步坚 持不停的向前迈进的结果,只要坚持,便可与
评价: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 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 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 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林语堂
二.正文: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
智慧箴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 智慧解析:合抱粗的大树,是从细小的
萌芽生长出来的。数层高的高台,是从一 筐筐泥土中积累起来的。上千里的行程, 是从第一步开始行走的
• •
•请欣赏下面一首歌,并品味文字
• 我的行动……
• 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 没有来到,最现实最需把握 的是今天。与其在夕阳下的
心 时候做美妙的幻想,不如在 梦 若 旭日东升之际勤奋投入工作;就 在 与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 在
实现而懊悔不已,不如风华 正茂之时躬身实践,奋斗不 止!
四.结语部分
本人有几句话,写在这里作为结语:
1.大学里学习不是唯一的,但绝对是第一位的。——大二学 长 2.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会变为伟大 。——佩思 3.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 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 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
•[
道德经
中 国 人 生 哲 学 第 一 书
的智慧
•主讲人:赵志强 •班级:001 •专业:地质工程
演讲流程
•一.介绍部分:《道德经》及老子介绍
•二.正文部分:讲述节选自《道德经》 《慎终如始》部分。
•三.感悟部分:结合当代大学生谈 谈自己的感慨。
•四.结语部分:与大家共勉几句话。
一.老子及《道德经》的介绍
—
仁市苦名国 0 老
里鹿县耳古 子
人邑(,代前(
, 县 今 字 思 50 约
字 聃 。
人 ) 厉 乡 曲
河 南 省 周 口
伯 阳 , 楚 国
想 家 。 姓 李
0 年 ) ,中
公 元 前 58
《道德经》简述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
、《老子》、《五千言》、《老 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 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 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 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 的重要来源。
• 又过了大约一个月时间,苏格拉底又问起学生们,这次坚持下 来的学生只有八成。
• 一年过去了,苏格拉底再问起学生:请你们告诉我,现在有哪 位同学仍然坚持每天甩300下胳膊。这时只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他就是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柏拉图。
• 柏拉图的坚持甩胳膊和他成为大数学家看似没有太多的关系,
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因为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感悟部分(二)
•我的感悟
•2.立志与行动—立志须躬行。
• 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 漫漫征途需要一步步的走。而对我们青年来 说,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与雄心壮志~力争上 游并不矛盾,只有踏踏实实的打好基础我们 才能攻尖端~攀高峰。华罗庚说过,雄心壮 志要有步骤,一步步的,踏踏实实的实现, 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让它有一步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