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叙述与描写结合的写作基础
写作文点面是什么意思

写作文点面是什么意思点面结合,是汉语词汇,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扩展资料:点面结合的基础:(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
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指事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
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
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
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点面结合从点到面,就是对写作的点滴小事,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力求通过具体而微的细节,看到事件所体现的本质,从而给所写的小事一个归属。
令人震撼的“瓦罐反应”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幸运和幸福是不言而喻的。
没有经历过从母亲胃里掏食的无奈与无助,更没有愁米下锅的窘迫与尴尬。
可是,如果我们生在那个年代,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母亲都会那样去做的。
因为她是儿媳、是母亲,她的责任和本能逼迫她那样去奋不顾身。
我们成长的历程永远不会那么惨痛惨烈,甚至悲哀悲壮,但请你相信,如果你生长在那个年代、那样一个贫困的乡村,那么,养你成人的,未必不是那些未及消化的玉米、小麦和黄豆。
中学生语文作文叙议结合技巧

中学生语文作文叙议结合技巧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叙事和议论是作文所涉及的主要形式之一。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会将叙事和议论结合起来写作,既能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也能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艺术性。
下面是一些中学生语文作文叙议结合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1. 充分铺设叙事基础叙述作为作文叙议结合的起点,是向读者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写作时,首先要充分铺设好叙事基础。
通过描写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背景和情境。
同时,要以具体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环保的议论文时,可以先通过叙述一个具体的事件来引入主题。
比如,可以叙述自己亲眼见到的垃圾遍地的场景,或者是目睹一只可爱的动物因为环境污染而受到伤害的情景。
这样可以直观地揭示问题的现状,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同时,通过叙述个人经历或者他人的故事,也能够有效地引导读者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思考。
2. 把握好议论的立意和逻辑与叙事相比,议论更多地侧重于论述观点、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在将叙事与议论结合时,要注意把握好议论的立意和逻辑。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选择合适的论述方式来表达。
可以结合叙事的情境,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论证和分析,使读者认同和接受自己的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思维的运用,将叙事和议论有机结合起来。
要有条理地论述观点,注意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逻辑严密,推理有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主观性过强,尽量使用客观的证据和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说服力。
3. 借助修辞手法增加艺术性在将叙事和议论结合时,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作文的艺术性。
通过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叙述时可以使用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的形象,增加趣味和表现力。
而在论述时,可以运用比喻来丰富观点的表达,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作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作文基础知识引言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观察力的关键环节。
掌握小学语文作文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作文的基础知识,并提供一些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文种分类小学语文作文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四类。
不同的文种有着不同的目的和特点。
1.记叙文:通过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描写人物、事物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说明文:以客观、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或解释某件事或某个问题。
3.议论文:通过提出论点、观点和论据,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或观念。
4.应用文:包括书信、通知、请柬等,往往需要符合某种格式,并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基本结构不论是哪一种文种,小学语文作文都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
1.开头:起承转合的综合运用,引出文章主题。
2.中间:虚实结合,通过描写、叙述、说明或论证,展开文章的内容。
3.结尾:归纳、总结,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内容要点在写作文时,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1.清楚的思路:写作前要先构思文章的框架,将各个要素合理组织,并确保思路清晰。
2.生动的语言:语言应力求生动、形象,使用具体的细节和恰当的修辞表达,来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3.合理的结构:文章的段落要有主题,每个段落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整体结构要具有逻辑性。
4.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描写、对比、排比等手法来丰富文章表达的方式。
写作技巧1.褒贬并用:在写作文时,可以采用褒贬并用的手法,既突出事物的优点,又指出其不足之处,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2.对比描写: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特点和差异,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排比句式:使用排比句式来列举事物、观点或论据,可以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4.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让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学习建议要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水平,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
夹叙夹议作文及范文

高考作文训练及范文夹叙夹议一、学案【训练目的】学会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进而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
【训练重点】叙议结合【写作注意】根据不同表达要求,注意叙和议的比重关键词: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议论性叙述;分析性议论感悟性议论联想性议论对比性议论【复习指导】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既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使揭示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
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
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
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
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
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
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
这种“叙”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这三种叙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
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叙事性散文是用人抒发作者主观,感情的散文。
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一、散文的特点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六、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国开作业《基础写作》形考任务4参考957

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之为表达方式。
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答: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仅是叙述类文体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而且几乎在所有文体的写作中都程度不同地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从不同文体写作比较的角度来看,一般而言,详细叙述主要运用于记叙类文体写作,而概括叙述则普遍运用于其他各种文体类型的写作之中。
2)描写:是写作者运用描绘性的语言,把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状态或特征具体、形象和生动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3)说明:是写作运用解说性语言,对事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用途、成因、性质、特征、关系、意义等进行客观地介绍和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
说明是说明类文体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例如像在科普文章、解说词、说明书、内容提要、教科书、辞书等文体的写作中,说明都占据着写作的主导地位。
新闻写作中起注释性作用的背景材料,理论写作中的概念解释,记叙类写作中的人物经历、事物由来及其特征、用途的介绍,乃至剧本中的舞台提示,诗歌前的小序,游记中的风光、文物介绍等,都离不开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4)议论:是写作者运用论说语言,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某种现象的理性认识正确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是议论类文体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5)抒情:是写作者运用情感化的语言,主要借助于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来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抒情多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的写作,尤其是在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中,更成为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答: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小学习作叙事类作品的写作要求

小学习作叙事类作品的写作要求
小学叙事类作品是指以叙述故事为主线的作文类型,要求学生能够通
过生动的语言描写,恰当的结构布局,清晰的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刻画,
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达出来。
下面是小学叙事类作文的写作要求:
1.选择合适的主题:主题应该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或者周围的事物相关。
可以选择在学校、家庭、朋友之间发生的有趣事件、描写一个人物或者讲
述一个故事。
2.明确事件的发展顺序:故事情节应该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包括事情
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可以采用“先…然后…最后…”的表达方式。
3.恰当运用描写语言:在叙事中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让
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情景的变化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可以运用形容词、
动词、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4.力求逻辑清晰:叙事要有头有尾,要有一个合理的发展和结局。
在
每个事件之间要有自然的过渡,以保持文章的连贯性。
在结尾处可以进行
适当的总结或者反思。
5.注意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方
面的描写,让读者能够对人物有真实的感知,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6.语言简练流畅: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练和流畅,避免冗
长的叙述和重复的描述。
7.注意篇幅控制:1200字以上是指最低字数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适当增减篇幅。
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8.积累素材:平时要多观察、多阅读,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素材,包括有趣的故事、人物、事件等,以备写作时使用。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特色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特色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和表达出来。
作用: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纪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五位革命烈士,且大多都是些回忆性的片段,读来却感人至深,这源于作者将议论、抒情巧妙地融入记叙之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我们在写记叙文时也经常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下面就此进行具体地说明。
写法指导:(1)首先,精雕记叙。
记叙、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如果记叙部分处理不当,那么议论和抒情就失去了血肉,就会呈现出空喊“口号”的倾向。
(2)其次,申明情感。
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3)最后,巧用修辞。
运用修辞等手法,精选语言巧妙地生发议论和抒情,进而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
【牛刀小试】请以“忘记”为话题,写一段文字,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现方式,不少于300字。
【答案】“你还记得这些手帕吗?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
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来回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
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
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
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八年了,一眨眼的功夫。
”她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
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象,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