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礼仪
中国古代爱人称谓礼仪

在中国古代,爱人之间的称谓礼仪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称谓通常体现了尊重、亲昵和感情深厚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古代中国爱人称谓的礼仪:
1. 夫妻之间:
丈夫称妻子为“贤良”、“贤淑”、“娘子”等,表示尊敬和赞美。
妻子称丈夫为“郎君”、“相公”、“良人”等,表达对丈夫的敬仰和深情。
2. 恋人之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恋人之间的称谓包括“意中人”、“知己”等,强调心灵的契合。
有时也使用一些亲昵的称呼,如“亲爱的”、“心上人”等。
3. 宴会场合:
在宴会上,夫妻之间常以“相公”、“夫人”相互称呼,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朋友之间也可以用“兄弟”、“姐妹”之类的称呼,表示亲近和情分。
4. 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古代诗歌中常使用一些婉约而含蓄的称谓,如“君子”、“佳人”等,表达深沉的情感。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爱人称谓礼仪注重尊重和亲密,通过称谓表达感情,强调家庭、友谊和爱情的重要性。
这些称谓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文化传统。
商务礼仪称谓礼仪要点_称呼时应注意的礼仪

商务礼仪称谓礼仪要点_称呼时应注意的礼仪商务礼仪最基本的作用是“减灾效应”:少出洋相、少丢人、少破坏人际关系,遇到不知事情,最稳妥的方式是紧跟或模仿,以静制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礼仪称谓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目录商务礼仪称谓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商务会议中社交礼仪的差异商务礼仪称谓礼仪(一)称呼正规在工作岗位上,人们所使用的称呼自有其特殊性。
下述正规的五种称呼方式,是可以广泛采用的。
1.称呼行政职务。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对外界的交往中,此类称呼最为常用。
意在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
2.称呼技术职称。
对于具有技术职称者,特别是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者,在工作中可直称其技术职称,以示对其敬意有加。
3.称呼职业名称。
一般来说,直接称呼被称呼者的职业名称,往往都是可行的。
4.称呼通行尊称。
通行尊称,也称为泛尊称,它通常适用于各类被称呼者。
诸如“同志”、“先生”等,都属于通行尊称。
不过,其具体适用对象也存在差别。
5.称呼对方姓名。
称呼同事、熟人,可以直接称呼其姓名,以示关系亲近。
但对尊长、外人,显然不可如此。
(二)称呼之忌以下四种错误称呼,都是职场人员平日不宜采用的。
1.庸俗的称呼。
职场人员在正式场合假如采用低级庸俗的称呼,是既失礼,又失自己身份的。
2.他人的绰号。
在任何情况下,当面以绰号称呼他人,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3.地域性称呼。
有些称呼,诸如,“师傅”、“小鬼”等,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宜不分对象地滥用。
4.简化性称呼。
在正式场合,有不少称呼不宜随意简化。
例如,把“张局长”、“王处长”称为“张局”、“王处”,就显得不伦不类,又不礼貌。
返回目录接打电话礼仪1、接电话时,首先自报家门。
如:您好,这里是__ 公司,请问您找哪一位?2、打电话时,首先要说出自己是谁,有什么事,然后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电话。
3、打长途电话时,要问对方身边是否有座机电话。
4、电话记录应做到“5W”。
when(什么时候)、what(什么事)、where(什么地点打来的)、who(谁打来的)、how(怎么处理的)。
生活中常用的称呼礼仪

生活中常用的称呼礼仪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称呼礼仪

对“小姐”称呼的认识
• 五十多年前,一个女性如能被人称为小姐,那么 她不是大家闺秀也是文化丽人,一般人是配不上 的。 • 二十多年前,“小姐”一词臭了,你叫人一声小 姐,不但被叫者不高兴,叫人者也要倒霉,那是 男女老少统称同志,小姐是被批判的“封资修” 的东西。 • 十几年前,面对年轻的女子,你再称一声小姐, 对方不仅沾沾自喜,还会感受到受宠若惊,小姐 一词被《国家公务员条例》列为国家公务员的指 定礼貌用语。
称呼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称呼要准确 2.称呼要注意场合 3.称呼要与时代潮流相符 4.称呼要有相应的肢体语言,渲染气氛,
表示敬意时,要面带微笑,身体微微向
前倾。
(三)常用的称呼
1.按职务称: “张局长”、“李经理”、“王书记” · · · · · · 2.按姓名称: “乔刚先生”、“王芳小姐”、“王同 志” · · · · · · 3. 按一般称 : “先生”、“ 女士”、“ 小姐”、“ 夫 人 ”、 “太太”、“ 同志”、“ 战友” · · · · · ·
然而在今天,“小姐”一词又贬值 了:
“小姐”称呼在国外
究竟该如何称呼女性呢?
• 特别是现代的女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 有适当的选择。有一个前提就是:称呼者 要抱着正确的态度和对别人尊敬的心情来 称呼。这样,一般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该如何称呼陌生年轻女子?
•这位女士 •这位姐姐 •这位…
二、亲属称谓
• 情况五:“喂,请问XX路怎么走?” “没素质!” 真纠结啊真纠结真纠结啊真纠结!
该如何称呼陌生年轻 女子
• “小姐”称呼究竟 应该怎样使用?
有关女性的称呼
• 关于女姓的称呼,从古至今也不是特别的 多。不外乎就是“小姐”、“姑娘”、 “大姐”。而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 “小姐”。 但,“小姐”这一原本中性的名词也 被与“三陪小姐”联系起来,在某些场合 含有暧昧的意思,因而遭到大部分女性的 抵触 。
称谓礼仪

称谓礼仪一、口头称谓语古代称谓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谓礼仪知识

称谓礼仪知识
称谓礼仪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它体现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礼仪知识:
1.姓名相称: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可以用姓名互相称呼,只称呼姓名一般不带姓,但要注意不要以绰号、亲昵的称呼方式称呼他人,也不要使用不礼貌的语言称呼他人。
2.职务相称:在正式的场合,如会议、商务等,可以用职务称呼他人,如“某经理”、“某主任”等。
3.职称相称:对于拥有职称的人,可以用职称称呼他们,如“某教授”、“某博士”等。
4.年龄相称:对于年龄较大的人,可以用“某老”、“某先生”、“某女士”等称呼,但对于年轻人或者不太熟悉的人,最好不要用这样的称呼。
5.家庭相称:对于家庭成员或者亲密的朋友关系,可以用“某哥”、“某姐”、“某弟”、“某妹”等称呼,但要避免使用过于亲密或不礼貌的语言。
6.客套相称:在客套的场合,可以用一些客套语称呼他人,如“某先生”、“某小姐”等。
总之,称谓礼仪是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文化背景等选择适当的称谓方式,以体现尊重和礼貌。
称呼的规则和忌讳

称呼的规则和忌讳在社交交往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如何称呼对方是一项必须要遵守的礼仪规范。
称呼的规则和忌讳的存在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对社交秩序的维护。
下面将详细讨论这些规则和忌讳。
1.礼貌尊重:称呼对方时应使用适当的尊称,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例如,先生、女士、阁下等。
对于长辈,可以使用亲戚称谓、姐姐、叔叔等。
2.熟人关系:对于亲朋好友、同事等关系密切的人,可以使用亲昵的称呼,如小明、小红等。
但要确保对方接受这种称呼,避免得罪他人。
3.地位称呼:在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学术讲座等,应根据对方的职位或地位使用相应的称谓,如教授、主任、总经理等,以示尊重。
4.学生称呼:学生在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应该尊重教师和辅导员等地位的人员,使用尊称如老师、导师等。
5.正式场合称呼:在正式场合,如婚礼、庆典等,应使用尊称,尊重主办方或者来宾的身份地位。
例如,新郎的父母应称为新娘的父母为岳父、岳母,宾客之间可以使用先生、女士等。
称呼的忌讳:1.私称:在正式场合或与陌生人交往时,尽量避免使用私称,如小鱼、小熊等,这样会给对方一种不尊重的感觉。
应该使用对方的姓氏、尊称或者称谓。
2.随意更改称呼:对方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使用了一些称谓或称呼,应该尽量遵循对方的称呼,并在对方表示同意后才能更改。
私自更改他人的称呼可能会导致尴尬或不悦。
3.陌生人称谓: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应尽量使用尊称,如先生、女士等。
避免使用对方的名字,因为这样可能会让对方感觉过于亲近或者无礼。
4.对称呼不确定的人使用称谓:当无法确认对方的性别或者职位时,应使用中性的称呼,如亲爱的客户、尊敬的领导等。
避免直接使用先生或女士,以免冒犯对方。
5.拼错或读错姓名:在称呼对方时,应确保姓名的准确性。
拼写错误或读错对方的名称可能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尊重或不在意对方。
总结起来,称呼的规则和忌讳在于维护社交交往的正常秩序和对他人的尊重。
遵循这些规则,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传递出自己的礼貌和尊重之心。
礼仪称谓大全表

礼仪称谓大全表一、父母、儿女、兄弟间的称谓1.家严(家君、家尊):旧时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2.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由严父慈母而来。
3.高堂:古代称父母。
4.膝下:古代儿女与父母通信时用的敬辞,书面语。
5.泰山:妻父为泰山。
6.东床:女婿为东床。
7.犬子: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8.伯仲叔季:古时兄弟间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最末为季。
9.息女:年幼弱小的子女。
二、对别人父母、兄妹的称谓1.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2.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3.令兄: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4.令弟:古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5.令妹:古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6.令坦:古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7.令郎:古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8.令爱:古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9.千金: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有金贵之意。
三、对男子的称谓1.子: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也是对学问居高者的尊称,相当今之“先生”,如孔子、孟子等。
对人称呼时相当于“您”。
2.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
3.丈夫:古称成年男子,不专指女子配偶。
4.父:古代男子的美称,在字后加“父”或“甫”表性别,或对老年人的尊称,如渔父。
5.甫:通“父”。
6.须眉:男子为须眉,因古人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以此代称。
四、对妇女的称谓1.裙钗:旧时为妇女的代称,以服饰借代。
2.拙荆(山荆、荆室):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荆钗布裙为贫寒人家妇女而穿,故以此代称。
3.蛾眉:本为女子长得美的眉毛,代指女子美貌,进而代称美女。
4.粉黛:粉黛是富贵人家女子的化妆用品。
故以此代称美女。
5.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以此代称妇女。
6.姥:古代称老妇人。
7.妪:古代对年龄大的妇人的称呼。
8.媪:古代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呼。
五、表示谦卑的自称1.鄙人:表谦卑的自称,本指住于郊野之人,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
后常用以表示地位不高见识浅薄的自谦。
2.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常以此自称表自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片的放置
一般说,把自己的名片放于容易拿出 的地方,不要将它与杂物混在一起, 以免要用时手忙脚乱,甚至拿不出来;
若穿西装,宜将名片置于左上方口袋; 若有手提包,可放于包内伸手可得的
部位。
B
47
二、 正确地递交名片
名片的交换是名片礼节中的关键内 容。如何交换名片,是个人涵养的 一种外在表现,也是对交往对象尊 重与否的直接体现,所以,了解名 片的交换礼仪是十分重要的。
B
8
一、介绍的通则
(1)介绍时,先提及的人的名字是对 此人的尊敬。
(2)介绍要先后有序。 A: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B: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C:把地位低的人介绍给地位高的
人 D: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B
9
PS:
性别与地位发生不一致时.应按地位 顺序来介绍;
同辈,同性之间可平等介绍;
集体介绍时可按座次顺序,也可以从 贵宾开始介绍.
二、明示法
“老王,好久不见了,我们交换以下名片吧, 这样联系更方便。”
三、谦恭法
“汪老,您的报告对我很有启发,希望有机
会向您请教,以后怎样向您请教比较方便。”
B
43
4、 激将法:
递名片时说:“能否有幸和您交换一 下名片?”
B
44
足量携带
名片的递交
合理放置
讲究顺序
1、尊者优先(了解对方身份时)
名片的联络方式 地址、邮政编码、办公室电话、
传真、E—mail、手机号码 注意:中文、外文各印一面
B
39
B
40
看名片内容的技巧
名片是否经过涂改
名片宁可不给别人也不涂改。名片如 同脸面,不能随便涂改
是否印有住宅电话
人在社交场合会有自我保护意识,私 宅电话是不给的,甚至手机号码也不给。
B
41
是否头衔林立
B
58
握寿司篇
1、真正的行家吃握寿司,是不用筷子的。因为用筷子的力道, 容易把握寿司弄得四分五裂。
2、用拇指与中指轻轻掐住寿司,食指用来按住鱼片与米飯,用鱼肉 端沾酱油,因如用米饭处沾酱油,不仅饭粒会吸收过多酱汁, 还会使饭粒因潮湿而松脱。
3、入口时,鱼片朝上、米饭朝下。
B
59
味噌湯篇
B
60
“
吃生鱼片的吃法
吃生鱼片应由油脂较少、白肉鱼片先食用。油脂较丰富或味道较 重者,如鲑魚、海胆、鱼卵等,宜留到最后吃,这样才不会吃到 后来味觉都被打乱。
芥末怎么用?
芥末放到酱油碟 里随便搅。
将芥末沾到生鱼片上,再以生鱼片沾酱油吃, 沾佐料应沾前三分之一,轻轻沾取,不要贪多。 佐料少量,才能吃出鱼片的原味。
寒暄式介绍:内容高度简要,往往仅仅 介绍姓名;
B
17
公务式介绍:内容要做到全面、规范、 统一,单位、部门、职务和姓名必不 可少;
社交式介绍:内容相对灵活,个人的 基本情况、籍贯、爱好、工作生活经 历等等均可。
B
18
礼仪式: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 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 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同时还应 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辞。
B
35
1、坚持“三不准” 不能随便进行涂改
名片的设计
不提供私宅电话
不要印多个头衔B
36
2、名片的制作
名片的材质
B
37
名片的规格
94 x 58mm 94mmX54mm 94mmX48mm
名片的色彩 名片的文字
B
38
3 、名片的内容
名片的归属 所在单位、所在部门、企业标志
名片的称谓 姓名、行政职务、学术技术职称
名片上往往只提供一个头衔,最多两个。
如果你身兼数职,或者办了好多子公司,那
么你应该印几种名片,面对不同交往对象, 使用不同的名片
座机号是否有国家和地区代码
如你要进行国际贸易,座机号码前面应有 86一我国的国际长途区号。
B
42
名片的索取
一、交易法
“张教授非常高兴认识你,这是我的名片, 张教授多指教。”
B
63
日本茶道
B
48
递送名片礼仪
客人递过来名片时(1)
秘书双手接收(2)
认真仔细地阅读名片(3)
然后放进上衣上部的口袋(4)
近镜头: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
B
对方索要没有名片时,委婉说明(5)
分别夹住名片4的9 左右端递过去
一些注意事项
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不需要把自己的 名片递给对方,或与对方交换名片:
对方是陌生人而且不需要以后交 往。
B
55
座位安排
正式宴会,晚辈要比长辈 先到。进入包厢后,主客 或上司应该坐在靠內离门 口最远的地方,而职位最 基层的人,则坐在离门口 最近的地方,方便帮忙传 菜或开门的动作。如果是 私人聚会,通常会由付钱 的人坐在离门口近的地方。
B
56
坐法
应 交双叠脚,不跪过坐,这大样腿坐压容易住疲小腿劳,,左不右适B 合脚掌国人。坐 目 不习前法惯改也良跪可式坐双的包脚人廂弯,,成可和倒式自V5字7桌然型将下,脚有斜直方坐放形在凹。垫槽
不想认识或深交对方。 对方对自己并无兴趣。 对方之间地位、身份、年龄差别悬 殊。
B
50
发送名片时注意: 不要用左手递交名片 不要将名片背面对着对方或是颠倒着 面对对方 不要将名片举得高于胸部 不要以手指夹着名片给人
B
51
五、名片管理
* 分类按姓名拼音字母、姓氏笔画、部门、 专业、国籍、地区、输入商务通及电脑
B
27
一、名片作用
1、介绍自己
名片,是一种辅助介绍的工具。不 仅能向对方明确身份,而且还可以节 省时间,强化效果。交换名片通常标 志着初次见面的结束,同时表明你有 与对方保持联络的意向。
B
28
2、结交他人
主动递交名片给初识之人, 既意味着信任友好,又暗示“可 以交个朋友之意”。
B
29
3、商务交往
B
32
6、礼节性的通讯工具
社交场合中,名片可以作为 礼节性的表示祝贺、感谢、介 绍、辞别、慰问等通讯工具。
B
33
7、代替信函之用
有时,如果本人不能亲 自前往,可以送上名片来 “代表你”。
B
34
名片——“自我介绍信” ——“社交联谊卡”
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名片的人 往往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人;
一个不会使用名片的人 ,是没 有交际经验的人。
B
6
泛尊称:
男士——“先生”、
未婚女性——“小姐”、
已婚女性——“女士”
技术职称:
“工程师”、
“赵律师”、
“张小强教授”
B
7
第三节 介绍礼仪
介绍和被介绍是社交活动中相互 了解的基本方式。
通过介绍,可以缩短人们之间的距 离,帮助扩大社交的圈子,促使彼 此不熟悉的人们更多地沟通和更深 入的了解。
B
52
日本拜访礼仪
社交及 服饰礼仪
餐饮礼仪
日本拜访 礼仪
习俗禁忌
B
53 日币
日本社交及服饰礼仪
鞠躬礼
15度鞠躬礼
45度鞠躬礼
B
国服和服
54
日本料理餐饮礼仪
1、包廂篇
放鞋法
如果进入包厢,应该将鞋头 朝外放。 其步骤为︰ 1.人面朝包厢脱下鞋子。 2.蹲坐在廊间。 3.用手将鞋子拎起掉头往內 收,以免他人行走时不小心 踢到。不可贪图方便,背对 包厢将鞋子脱掉。
B
15
自我介绍的场合
在社交场合,与不相识者相处时。
在社交场合,有不相识者表现出对自 己感兴趣时。
在社交场合,有不相识者要求自己作 自我介绍时。
在公共聚会上,与身边的陌生人组成 的交际圈时。
在公共聚会上,打算介入陌生人组成 的交际圈时。
B
16
自我介绍的内容 尺度把握:实事求是,态度真诚,既不
要自吹自擂,夸夸其谈,也不要自我贬 低,过会谦虚。恰如其分才会给人诚恳、 可信任的印象。
4、聆听者
如果听不清他人介绍,可请其再说一 遍,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别人会因为 你很在意知道他的名字而愉快。
B
25
第四节 名片使用礼节
一、名片的作用 二、名片的放置 三、出示名片的礼节 四.接受名片的礼节
B
26
名片是一种经过设计、能表示自己身份、 便于交往和开展工作的卡片,它在现代 社会交际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名片不 仅可用作自我介绍,而且还可用作祝贺、 答谢、拜访、辞行、委托、慰问、吊唁、 赠礼附言、备忘;访客留话等。正确地 使用名片会称谓
返回
B
1
称谓:广义上可以指名称;狭义上指 人交往当中彼此的称呼,这种称呼通 常基于血缘关系、职业特性、宗教信 仰、社会地位等等因素。
B
2
一、亲属称谓(了解)
家、舍、亡、先、犬、小 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
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 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 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
②依介绍者的位置来分,有为他 人介绍、自我介绍,他人为你介绍 ③依被介绍者的人数来分,有集 体介绍和个人介绍
B
12
三、自我介绍的时机
想了解某人的时候:一般情况 下,你做自我介绍,实际上是 想了解对方的情况,作为了解 对方的情况时的一种交换,就 首先要让对方了解你的情况
注意:如果有介绍人在场时, 不适宜再作自我介绍。
忌 八 筷 ”
B
61
饮酒礼仪
日本人非常爱喝酒,西洋酒、中国酒和日本清酒。
持酒法
男性持酒杯的方法:
用拇指和食指轻 按杯緣,其余手指 自然向內侧弯曲。
女性持酒杯的方法:
右手拿住酒杯,左手
以中指为中心,用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