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山水画欣赏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潇湘奇观图》赏析

《潇湘奇观图》赏析《潇湘奇观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作,绘于明代。
该画作描绘了潇湘地区的山水风光,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对《潇湘奇观图》进行赏析,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内涵。
从艺术角度来看,《潇湘奇观图》是一幅典型的中国山水画作。
画中以湖光山色为主题,绘制了湖光山色和人文景观,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
画中的山水线条流畅,轻灵飘逸,呈现出潇湘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自然形成的山峦、江河和植被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宏伟壮丽的山水画卷。
画中空间布局合理,色彩饱满丰富,通过巧妙运用水墨,勾勒出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山水画作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韵味。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潇湘奇观图》所描绘的潇湘地区风光和人文景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面貌和风土人情。
该画作细致入微地勾勒了潇湘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岳阳楼、洞庭湖、湘江等地标性景点,以及潇湘地区的民风民俗、渔猎农耕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明代潇湘地区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家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有力地丰富了中国山水画作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潇湘奇观图》还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气息。
画中所描绘的潇湘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彰显了潇湘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通过对当地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画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表达手法,展示了潇湘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风貌,展现了潇湘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为中国山水画作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气息。
《潇湘奇观图》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山水画作,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幅画作以湖光山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展示了潇湘地区的壮美风光和丰富人文景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画中所描绘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气息,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山水画作的经典之作,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和历史文化遗产。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绣栊晓镜图》宋王诜团扇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厘米山水卷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
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万壑松风图轴》北宋巨然200.1cm×77.6cm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万壑松风图》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
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
▲《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绢本水墨126.3cm×104.9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画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
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设色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春山瑞松图》宋米芾轴纸本设色纵35厘米横4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
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早春图》北宋郭熙绢本水墨158.3cm×10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
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
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
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万壑松风图》宋李唐绢本双拼188.7cm×139.8cm此画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一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作品,是南宋时期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创作于公元1113年,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这幅作品以其宏伟壮丽的山水画风,细腻传神的绘画技巧和深刻的艺术内涵,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和艺术宝藏。
以下将为您详细解读《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擅长以水墨绘制山水画,作品风格宏伟壮丽、笔墨宽厚有力。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绘制的一幅长卷式山水画,整幅作品宽约近40厘米,长约15米,画面以富有变化的线条和浓淡适度的墨色描绘出千里江山的壮丽景色。
《千里江山图》共分为十二幅,画面上有江河、山峦、林木、云雾、行舟、居民等元素,以“千里江山”为主题,呈现出一幅巍峨壮丽、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卷。
整个画卷以水墨青绿为主色调,运用淡墨墨法、淡黑手法将山脉的远近透视处理得恰到好处。
整幅画面为横幅长卷,卷首描绘天空中的云雾缭绕和山峦的起伏,在画面的正中央绘有一江河自远山而来,流水清澈,江面上有小舟行驶。
可见王希孟巧妙的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巧变来表现出水势的流动和江山的壮美。
整个画卷中的山峦、千里江河、居民民居等地景通过淡黑与淡墨的层次分明的墨法处理将深邃远近的空间表现得恰到好处。
每一处山峦、每一条江河都显得峰峦起伏、曲折蜿蜒,山势云蒸雾绕,形态各异。
景深的表现使观者在欣赏时能深深感受到广阔无垠的视觉享受。
画面上的小舟、人物、居民民居等点缀,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王希孟在描绘树木、林木时也别出心裁,使用淡墨勾勒出树木的枝干叶叶,从远处的山脉到近处的江河,处处有疏密有致的树木。
林木的处理使画面更加饱满丰富,极具生命力。
这幅《千里江山图》的画面构图、用墨和细节处理都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不仅展现了王希孟娴熟的绘画技巧,还体现了他对江山景致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
这幅画作以宏大的视觉效果、优美的笔触和悠远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

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绘画传统,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经典的绘画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递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介绍中国美术史上的几幅经典绘画作品,探讨它们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千里江山图》。
这幅作品是北宋时期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绘制广袤的山川河流,展现了中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
画中山峦起伏,江水蜿蜒,树木繁茂,形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
这幅作品以其精湛的笔墨和恢弘的气势,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深深热爱。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幅传世的花鸟画作品——《百花图》。
这幅作品是明代画家朱耷的杰作,以其细腻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
画中绘制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如牡丹、菊花、梅花等,以及蝴蝶、蜜蜂等小动物。
这幅作品以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的表现方式,展示了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传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崇尚。
除了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绘画史上还有许多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其中一幅著名的人物画作品是明代画家唐寅的《醉酒图》。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画中描绘了一个醉倒在地的男子,他的面容憔悴,衣衫褴褛,酒瓶和酒杯散落在地上。
这幅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中国人对酒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它不仅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由和放纵的向往,也反映了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幅经典绘画作品,中国美术史上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明代画家仇英的《富春山居图》、清代画家郎世宁的《清明上河图》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承载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总之,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递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思考和追求。
国画山水画作品欣赏简单

国画山水画作品欣赏简单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是表达自然山水之美的艺术形式。
其中,以唐代、五代、宋代的山水画为代表,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绘制于1088年至1090
年间,全长14.29米,高45.4厘米。
这幅画作以黄河与长江两岸的风景
为题材,描绘了自然景观以及两岸的城镇场景,反映了北方与南方的经济、文化差异。
这幅画作展现了中国南北风景之美,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
之作。
【《悬崖百仞图》】
《悬崖百仞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代表作,描绘了险峻的悬崖和溪流,极具冲击力。
画中,整个山崖体积巨大,气势磅礴,流水则显得活泼灵动,从陡冲崖旁流下,细观则不失其流动轨迹弯曲的美感。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全长5.28米,高24.8
厘米。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幅描述北宋汴京都城的画面,以宛如城市摊位的
真实场景为基础,再加上无数的日常细节,生动表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繁
华景象,堪称为历史文化的一张瑰宝。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是清代画家高克恭的代表作,以公元1155年北宋文
学家范成大的《岳阳楼记》为题材,画中展现了山岳之美以及行旅的风物。
画面中,山川被艺术地重组、扭曲和再创造,展示了金童玉女般形似一组愉悦、悲伤和梦幻的山水景象。
中国山水画富有艺术性和文化性,通过自然山水的到位描绘和主题内容的精准担当,浸润着厚重的人文气息。
从现代艺术的角度看,中国山水画不仅是一种图像表现方式,更是文化意识和思想智慧的载体。
一生中必看的中国山水画精选(二)

一生中必看的中国山水画精选(二)吴镇《嘉禾八景图》嘉禾八景图是吴镇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它既是中国画横幅的范作,又是真实地点的写照,画了从嘉兴到魏塘的八个风景点:空翠风烟、龙潭暮云、鸳湖春晓、春波烟雨、月波秋霁、三闸奔湍、胥山松涛、武水幽澜,其中一些景点至今尚存。
此幅原为美国私人收藏,后捐献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嘉禾八景图》吴镇《中山图卷》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作品《中山图卷》,是元代“四大家”中,吴镇所绘制,的山水兼师南北二宗,既有北宗的雄浑大气,又有南宗的挥洒淋漓、浓润豪迈的气象。
此幅作品描绘,逶迤起伏的层峦叠嶂。
画家以淡墨皴染群山,浓墨画丛树点苔,勾皴时见干笔,笔墨雄浑厚重。
整幅画面笔墨苍厚,气韵淳古,为仲圭杰作。
吴镇《中山图卷》吴镇《溪山高隐图》图绘高山巨石层峦重叠,远山云雾朦胧栈道顺山崖伸延,迂回盘绕,树林后溪水一湾,水榭半露,充满夏日中葱郁气氛,山石以水墨渲染,淡施披麻皴,圆点浓墨点苔。
笔法稳健,墨气湿润。
全画构图呈长方形,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构图虽饱满,但密而不塞,疏密相间,故布局十分得宜。
吴镇《溪山高隐图》吴镇《芦滩钓艇图》此幅即绘崖畔水面上一叶扁舟,渔父挂起钓竿,拨棹归去,景色荒寂,情致却很闲适,形象传达出“挂起渔竿不钓鱼”的隐逸高士襟怀。
作品构图简洁,用笔率意粗犷,墨色浓淡跌宕,风格雄放滋润,反映了他晚年成熟的面貌。
吴镇《芦滩钓艇图》吴镇《芦花寒雁图》以平远法绘秋日水滨景色,水面微波荡漾,蒹葭苍苍,一双芦雁振翅飞起,渔父于舟头仰首凝视。
画面空灵寒寂,形成了平淡清远的境界。
图中以平行置景的手法表现空阔无际的水泊,以浓淡变化的水墨表现远近层次,平中见奇。
吴镇《芦花寒雁图》吴镇《草亭诗意图卷》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吴镇《草亭诗意图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 山水画 的 审 美 趣 味
中国画十分讲究“ 的关系, 中国画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特别讲究如何 的韵味。 “藏”的韵味。 据说宋代考宫廷画师时出了这样的几道题: 据说宋代考宫廷画师时出了这样的几道题:“踏花归 去马蹄香” 深山藏古寺” 万绿丛中一点红” 去马蹄香”、“深山藏古寺”、“万绿丛中一点红”。
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 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 山水画
平远景色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 平远 平远景色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 平远画法大体上有两种: 平远画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 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 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
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感悟古代山水画家的创作灵感
个画家有着不同的气质与素养, 每个画家有着不同的气质与素养, 面对同一座山心灵会有不同的感受。 面对同一座山心灵会有不同的感受。 山水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 山水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中国山水 画家以自己内心的情绪, 画家以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 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 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 形体气势的开合, 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 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 深、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让我们感 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眷恋、 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眷恋、 那份痴情,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 那份痴情,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 特意境的美的享受。 特意境的美的享受。
高远,是从下面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 高远,是从下面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 我们今天应用透视学的观点, 我们今天应用透视学的观点,即把物象放在 视平线上。 视平线上。
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 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 山水
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 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 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 画中进深大, 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 境。
中国古代山水画知识总结
为主,在一幅作品中加上诗文、书法、 以画为主,在一幅作品中加上诗文、书法、绘画 以至印章的等艺术手段, 以至印章的等艺术手段,也是中国画极为新颖的一个 特色。它的形成过程很漫长,首先是提倡画中有诗, 特色。它的形成过程很漫长,首先是提倡画中有诗, 也就是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情味并且带有诗的韵 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 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画外有 ”“意趣无穷 意趣无穷” 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 意”“意趣无穷”,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 同时,这些又是表达作者的个性, 同时,这些又是表达作者的个性,体现与众不同的风 格的一个很好的阵地。 格的一个很好的阵地。这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完善 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以画为主体并有诗、 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以画为主体并有诗、书、印相辅相 成的一门小型的“综合艺术” 成的一门小型的“综合艺术”。
中国山水画的语汇是诗化的境界 中国山水画的语汇是诗化的境界 语汇
中国画的语汇是诗意的境界。 中国画的语汇是诗意的境界。
苏东坡云: 观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云:“观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个 诗、书、画、印堪称“四绝”。这是因为诗、画都是写人绘景; 堪称“四绝” 这是因为诗、画都是写人绘景;
中国古代山水画感悟
千百年来在无数山水画家的千锤百炼下,中国山水画使其内外交融, 千百年来在无数山水画家的千锤百炼下,中国山水画使其内外交融, 炉火纯青,铸就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文化特征的绘画艺术, 炉火纯青,铸就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文化特征的绘画艺术,她与东 西方各画种共呈于世界艺术之林。如同中国古代人物画一样, 西方各画种共呈于世界艺术之林。如同中国古代人物画一样,中国古代山 水画也有它自己的艺术传统。 水画也有它自己的艺术传统。 在表现上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 在表现上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 心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 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要 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 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 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融合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 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融合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可给人 以启发和思想的自然景物,同时又包含这耐人寻味的意蕴。 以启发和思想的自然景物,同时又包含这耐人寻味的意蕴。下面我们欣赏 几幅宋、元的山水画。 几幅宋、元的山水画。
展子虔的山水画成就很大,他的《 展子虔的山水画成就很大,他的《游 春图》 春图》, 对推动绿水青山的画法, 对推动绿水青山的画法,起了重大作 用。他 以巧妙的经营和丰富的色调, 以巧妙的经营和丰富的色调,画出了 春光明 媚的湖山景色。一片江南烟水, 媚的湖山景色。一片江南烟水,翠蚰 葱茏, 葱茏,
经典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笔法: 中锋、侧锋、逆顺、 中锋、侧锋、逆顺、点、 粗细、顿挫、方圆、疾徐、 粗细、顿挫、方圆、疾徐、转折
浓、淡、乾、 湿、枯、皴、 擦、点、染 墨法 : 焦墨、浓墨、破墨、淡墨、 焦墨、浓墨、破墨、淡墨、 积墨、宿墨、泼墨。 积墨、宿墨、泼墨。
古代山水画技法的程式美 古代山水画技法的程式美 山水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 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 现程式,叫做皴法。 皴法 现程式,叫做皴法。
辉煌的美术历程
审美自律——中国古代山水画诠释 中国古代山水画诠释 审美自律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美学思想的核心
中国古代山水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门传 统艺术,东方的哲理和美学思想滋养了它的 精神内涵,山水画的材质工具——笔、墨、 砚、纸造就了它的表现形态。
中国人认为人的一呼一吸都与宇宙相通。 中国人认为人的一呼一吸都与宇宙相通。艺术家的 精神无处不与寥廓的宇宙相感应,相交游。 精神无处不与寥廓的宇宙相感应,相交游。人与自然是融 合为一,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这叫“天人合一”思想。 合为一,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这叫“天人合一”思想。 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核心。 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核心。 中国山水画受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影响至深,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 中国山水画受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影响至深,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 个 在静寂观照中,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 在静寂观照中,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 山水画创作并非是对一山一水作客观刻板的自然描绘, 山水画创作并非是对一山一水作客观刻板的自然描绘,而是把山水 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 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 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深、 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深、气象 万千的胸中丘壑。 万千的胸中丘壑。
(活动二:这样的几道题,应该怎样画) 夏珪将“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为:初雨天晴,林间小道上,由远及近、 夏珪将“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为:初雨天晴,林间小道上,由远及近、稀稀地 零落一行马蹄印;在最近的马蹄印上有三只蜜蜂,两只在蹄印上盘旋准备采蜜, 零落一行马蹄印;在最近的马蹄印上有三只蜜蜂,两只在蹄印上盘旋准备采蜜, 而另一只沿着“香路”一直向前飞去…… ……; 深山藏古寺” 他将画面画成: 而另一只沿着“香路”一直向前飞去……;在“深山藏古寺”中,他将画面画成:在 飞岩绝壁、蜿蜒的石矶小道上两名步履蹒跚的老和尚, 飞岩绝壁、蜿蜒的石矶小道上两名步履蹒跚的老和尚,正吃力地抬着一桶水向山 上走去,一旁是云雾缭绕的林海…… 而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画面是: ……; 上走去,一旁是云雾缭绕的林海……;而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画面是:在一望 无垠的绿色丛林与稻田间, 无垠的绿色丛林与稻田间,一位紫衣少女双手分别拎着给亲人送午餐的饭篮与陶 瓦罐;那迎面拂面而来的山风,吹动着紫衣显现少女婀娜的身影,吹开少女的乌 瓦罐;那迎面拂面而来的山风,吹动着紫衣显现少女婀娜的身影, 发露出美丽的脸庞——蛾眉凤眼、粉腮朱唇,透出春的气息…… ——蛾眉凤眼 ……。 发露出美丽的脸庞——蛾眉凤眼、粉腮朱唇,透出春的气息……。
活动二
山、林舍尽收画中,图中峰峦坡石,秋水疏林,绵延起伏 林舍尽收画中,图中峰峦坡石,秋水疏林, 清顺治七年,吴洪裕临死前嘱家人将此画“火殉以随” 清顺治七年,吴洪裕死前嘱家人将此画“火殉以随”。 幸亏其侄吴子文(吴静庵)从炉火中抢出,换以他卷, 幸亏其侄吴子文(吴静庵)从炉火中抢出,换以他卷,才得以幸 但是该画中段已被烧毁成两段。 存,但是该画中段已被烧毁成两段。
诗画并举,相映生辉,形成中国画一道亮丽的风景。 诗画并举,相映生辉,形成中国画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画自古便有很强的线条美感
渔庄秋霁图 (元) 倪赞 运用简洁的线条 创造孤傲、清高、 创造孤傲、清高、 苍凉、 苍凉、疏放的一 种艺术境界
中国画线条由于融汇了 的线条艺术特点, 书法的线条艺术特点,扩 大了线条的媒介范围, 大了线条的媒介范围,成了 画家创造艺术美的基本手段 。
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晋人王羲之 最有 代表性的天 下第 一行书《兰 亭集 序》之
此图高33厘米,长636.9厘米。展卷望去,犹如坐在小船上,逆富春江 展卷望去,犹如坐在小船上, 此图高33厘米, 636.9厘米 33厘米 而行,在移动中观看青山绿水,每观每异, 而行,在移动中观看青山绿水,每观每异,令你应接不暇 ,烟、云、树、
历史时空在青铜白玉中凝固,文化古韵在红墙黄瓦间婉转, 历史时空在青铜白玉中凝固,文化古韵在红墙黄瓦间婉转,回首中华 五千年文化,您是否想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知识?欢迎您和我一道走进 五千年文化,您是否想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知识? 中国古代山水画知识 今天的课题 审美自律—— ——中国古代山水画诠释 审美自律——中国古代山水画诠释
经典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