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古体诗入门 学古体诗一定要看

合集下载

中学生诗词格律入门(古诗词曲鉴赏必备)

中学生诗词格律入门(古诗词曲鉴赏必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有一种五言长律(又叫五言排律),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十二句,或更多。
今体诗
今体诗分为两类:(一)律诗;(二)绝句。 律诗又分两类:(一)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二)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五十六个字。例如:
壹 诗词分类
唐代以后,诗分为两大类:(一)古体诗;(二)今体诗。 古体诗是继承汉魏六朝的诗体;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今体诗在 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 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

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两类:(一)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二)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
第四讲 五言律诗和长律
我们在第二讲中讲了五言绝句,这里再讲五言律诗就非常好懂了。五言 律诗共有八句,四十个字,比五言绝句(指律绝)的字数多一倍,可以 说两首五言绝句合起来就是一首五言律诗。按发展情况说,应该说五言 绝句是五言律诗的一半;但是,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说五言律诗是五 言绝句的双倍也未尝不可。 跟五言绝句一样,五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全诗四句,共二十八个字。例如: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贰 诗韵
平水韵
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韵,是《广韵》。《广韵》的前身是《唐韵》, 《唐韵》的前身是《切韵》。《广韵》共有206韵,《唐韵》、 《切韵》应该也是206韵。韵分得太细,写诗很受拘束。唐初许 敬宗等奏议,把206韵中邻近的韵合并来用。宋淳祐年间,江北 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206韵为107韵。清 代改称“平水韵”为“佩文诗韵”,又合并为106韵。因为平水 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韵,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 的是平水韵。

古体诗文化常识

古体诗文化常识

古体诗文化常识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古体诗文化常识,咱这不光是聊聊诗词,还得把里头的学问给掰开了揉碎了说给你听。

说起古体诗,那可真是我们中国文化里的老宝贝。

古体诗,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的诗体,跟今儿个的格律诗可不一样。

古体诗就像个不拘小节的朋友,自由自在,不讲究那些繁琐的平仄对仗,读起来顺溜得像流水一样。

想想吧,古人写诗的时候,可没有那么多规矩,兴之所至,随便一写,就能成一首好诗。

比如说,李白那家伙,写诗就跟喝酒一样,豪放不羁。

他写的那首《行路难》,开头就来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哪是写诗,简直就是在画一幅豪华宴席图啊!李白的心里头,大概是想着:“老天爷既然给了我这才华,我不写诗岂不是浪费!”再来说说杜甫,这老哥可不一样,他写诗就像在记账本上记录生活。

杜甫的《春望》里头,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你听听,这不就是在说:“国家都破了,山河还在,春天来了,草木都长得跟没事儿人似的。

”杜甫的心里头,肯定是满满的家国情怀,写诗不光是抒情,还在记录历史。

古体诗里头,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赋比兴”。

这三样东西,就跟厨房里的调料一样,少了哪一样,菜都得没味儿。

“赋”就是直接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借景抒情。

拿《诗经》里的《关雎》来说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不就是在说:“鸳鸯鸟儿在河边叫唤,美女啊,君子都想追!”古体诗里头还有个好玩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就像是小学生作文,短小精悍,七言诗呢,就跟高中生写的情书似的,情真意切。

想想吧,五言诗里头,曹操那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不就是在说:“我站在石头边上,看大海!”七言诗里头,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这不就是在说:“风大天高,猴子都叫得那么悲伤!”古体诗的意象也多得像堆小山一样。

比如说“月亮”,在古诗里头,月亮可不光是照明用的,它还代表了离别、思乡、孤独。

想想吧,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这不就是在说:“月亮光洒在床前,我都不知道是霜还是月光!”月亮在古诗里头,简直就是个万能的意象,啥都能代表。

中国古诗词1简单

中国古诗词1简单

中国古诗词1简单中国古诗词大全1000首简单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古诗词大全1000首简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九日登山(唐代—李白)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bàng)战场开。

3、灞陵行送别(唐代—李白)送君灞(bà)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càn)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què)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lí)歌愁绝不忍听。

4、题情尽桥(唐代—雍陶)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liǔ),任他离恨一条条。

5、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唐代—卢纶)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

致词何所拟?愿自边城始。

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

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

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

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清明部落稠。

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

梦视旌旆何由见,每值清风一回面。

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

莫着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

6、送妻(唐代—杨志坚)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

一年级易学古诗词大全必背

一年级易学古诗词大全必背

一年级易学古诗词大全必背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记、内容生动有趣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 《咏鹅》-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8.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 《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 《悯农》-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些古诗词不仅适合一年级学生背诵,也适合家长和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风光、人文情怀以及诗人的才情与智慧。

古体诗简易入门

古体诗简易入门

看图写诗图文/老白好多小朋友都觉得写古体诗好难,老白举个例子来看图写诗。

OK,开门见山,进入正题,如上图,如何给它配一首诗呢?首先看图:一碟菜,一碗饭,一块抹布。

菜的内容能看到包括:鸡蛋\萝卜\青椒。

这是老白昨天的午餐哈。

看右下角时间显示为:14:58分,有点晚,饮食不规律哇。

现在开始分析,找主题词:萝卜\鸡蛋\青椒\白米饭\午餐。

找韵脚:确定用“安”,因为跟蛋\饭\餐,都很配,方便入句。

好了,找到主题词,又有韵脚了,开始上句子。

先来一首五言哈。

第一句直入主题:萝卜和鸡蛋,蛋是前面确定了的韵脚。

或者青椒和鸡蛋,都可以哈。

第二句:青椒炒一盘。

第三句:无肉亦无汤,停顿一下,把节奏控制好。

第四句要结句了,把午餐入句:也算是午餐。

基本搞定。

可以修饰一下字词:萝卜与鸡蛋,青椒炒一盘;无肉无羹汤,汉书佐午餐。

(把“汉书下酒”挪用一下,这下就用餐的主人公逼格是不是顿时高了无数倍啊?)五言搞定,加几个形容词(定状补)\数量词\介词什么的,马上变成七言,如下:一根萝卜两个蛋,半只青椒炒一盘;也无羹汤也无肉,几页汉书佐午餐。

这里突然想到东坡居士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所以最后一句还可以变化一下,继续提升逼格,遗憾的是门前并不真正种植修竹,只能算是理想中的居室了:一根萝卜两个蛋,半只青椒炒一盘;也无羹汤也无肉,门前修竹可佐餐。

末了,标题,这个随心了哈:庚子三月武汉大疫期间困居斗室忙于案牍午后方餐图检验成果:庚子三月武汉大疫期间困居斗室忙于案牍午后方餐图(1)萝卜与鸡蛋,青椒炒一盘;无肉无羹汤,汉书佐午餐。

庚子三月武汉大疫期间困居斗室忙于案牍午后方餐图(2)一根萝卜两个蛋,半只青椒炒一盘;也无羹汤也无肉,几页汉书佐午餐。

庚子三月武汉大疫期间困居斗室忙于案牍午后方餐图(3)一根萝卜两个蛋,半只青椒炒一盘;也无羹汤也无肉,门前修竹可佐餐。

完美!打完,收工。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代表作有汉代的乐府诗、魏晋的建安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近体诗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1.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绝句又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其中近体绝句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讲究粘对,并限押平声韵,对仗较律诗自由。

代表作有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有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三、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词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

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四、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代表作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五、其他体裁除了上述四种主要体裁外,古代诗歌还包括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和风格。

赋是古代一种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形式较为自由,篇幅较长;比是通过对比、类比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兴则是通过托物起兴的手法来借他物引起所咏之情。

旧体诗词写作入门

旧体诗词写作入门

聂绀弩也说:我觉得旧诗可爱的地方也正如此。 若即若离,可解不可解。说能道出作者心情,却距 离很远;说不能道出,气氛情调却基本相近。有时 心里想说的话,凑不成一句;有时由于格调声韵之 类的要求,却自来一两句连自己也想不到的好句。 这都比散文和白话诗更迷人。
一谈到古典诗词,很多人都认为格律森严,是阳春 白雪,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诗词的格律是死东西,不比 数理化公式复杂,就是稍有文化基础的老年大学学员,通 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都能掌握一般的诗词格律。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现实生活的映象,都带有时代的色彩。 我们今人学习写诗填词,要做到古而不死、新而不俗。用现代 的语言,写现代的生活,这样的诗词才会有生命力。 我们学习写作旧体诗词,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
旧瓶装新酒
旧瓶指的是旧体诗词的格律调式。 新酒指的是新语言新内容。
《沁园春· 雪》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 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 崭新的内容。上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 图,更隐喻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全景。下阕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展开 了一幅壮丽的中华历史长卷,更暗含了建设国家的全盘大计。纵横 几万里,上下数千年,时空交织而又浑然一体。 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受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 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 张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 稀疏、平铺直叙;甚至有人说它是模拟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 义且流于名义,竟视金玉如砖石。 《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 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 梦中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 不可求。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 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 无愧的珠穆朗玛!

关于简单梅花的古诗

关于简单梅花的古诗

简单梅花的古诗关于简单梅花的古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简单梅花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简单梅花的古诗 1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译文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简单梅花的古诗 2说相思,问相思,枫落吴江雁去迟。

天寒二九时。

怨谁知?梦谁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

注释①西泠:西泠桥,在杭州西湖。

②吴江:县名,在江苏南部。

亦为吴淞江的别称。

③翠羽:翡翠鸟。

简单梅花的古诗 3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译文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

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

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

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简单梅花的古诗 4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释①风流——风度、标格。

②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③萼——花萼。

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用“萼”字)。

④细看不是雪无香——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古体诗入门学古体诗一定要看诗词的4大要素一、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基本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宋代以前有固定的官方韵书,音调一致,大家都是按照韵书来的,宋以后许多音发生了变化导致很多古诗读起来并不是很顺,我觉得这些了解就好。

现在写旧体诗相对宽松一般可以参照新韵来押,新韵和古韵的对照表我会发在后面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二、四声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二者关系如下: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也就是第一声第二声2、上[读音:赏]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讨论平仄的问题。

PS:入声消失是消失了但是我发现论坛里很多人在晕方面还是沿用的古韵,并且在中国南方一些地方方言的发音比如浙粤很多字还保留着入声。

所以这些人写的诗歌,并非不入韵还是很规整的。

所以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的朋友可以试着了解下这部分知识,元曲中的煞对入声运用的更多一些。

不过学习入声只做鉴赏用,特意使用入声则大可不必。

三、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四、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

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下文将详细讨论。

PS:这部分和对联有不少共通处,但又不能把他理解为对联,对联是另一种学问了。

它的格式发展的越来越多。

律诗中的对主要就是词性上,平仄上。

没有那么复杂。

============================================== ======================关于韵律大家要知道的我觉得发在这里没啥大必要,作为附录贴在最后吧,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

韵书有诗韵和词韵之分,词韵比诗韵宽松。

诗韵共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词韵则将诗韵合并成19部。

具体古韵百度一搜,倒处都是,但是尽量不要使用词韵,来写律诗。

新韵发在这里简单对照二、普通话韵表(新韵)现在写诗词,不必按照古音写,用普通话即可!关于普通话押韵表,各家大同小异,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新韵部韵母及韵母组合对应的古词韵————————————————————————————————————————一、佳麻 a ia ua第十部麻、佳半,部分入声二、开来ai uai第五部佳半、灰半三、先寒an ian uan üan第七部寒、删、先、元半,十四部覃、盐、咸四、江阳ang iang uang第二部江阳五、逍遥ao iao第八部萧肴豪六、国歌 e o uo第九部歌,部分入声七、灰微ei ui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八、森林en in un ün第六部真、文、元半,十三部侵九、冬青eng ing ong iong第一部东冬,十一部庚青蒸十、希奇(儿)i(er并入)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十一、诗词i(整体认读)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十二、别叠ie (y)e 部分入声,佳麻二韵部分字十三、忧愁ou iu十二部尤十四、读书u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十五、须臾ü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十六、绝学üe部分入声————————————————————————————————————————============================================== =====================以上2贴只是需要大家去了解的,写诗要准备好以上的那些,至少知道上边的规则,能写出一些打油之作了。

一下是更进一步的知识,开始了解古体诗的一些规范了。

由于是规范,我不添加自己的理解,直接粘贴过来希望真心想学的朋友自己看下,其实也不是很难,要点我用红色标志出来。

============================================== ===================一、古体和近体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它有以下特点:【ps:重中之重】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

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

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

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

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

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三、律诗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声字不再标注。

格式说明:注“*”的字可平可仄,注“·”的必须入韵!(一)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1、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句:[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竹,入声。

3、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句:[唐]王维《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石、歇,入声。

[唐]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句:[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注:出、国、学、一,入声。

(二)七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1、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啄、足、白,入声。

毛泽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礴、拍,入声。

2、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绝句(律绝和古绝)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

(一)律绝1、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句:[唐]柳宗元《零陵早春》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无名氏]《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看、听都是平仄两读!2、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句:[唐]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注:竹、合,入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