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肾炎”1例论文
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肝 豆 状 核 变性 ( H L D) 又 称 Wi l s o n病 , 主 要病 因
为遗传疾病 , 是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引起 的家族性疾 病, 遗传 原 因为铜 代谢 障碍 。 铜 的正 常摄人 量为 2~
5 m# d 。食物 中 的铜 由肠 吸收入血 , 与 清蛋 白疏 松地
2 4 6 ( U / L 1 , 总 胆 固醇 1 6 . 9 6 ( mm o l / L ) , 甘 油 三酯 8 . 1 2 ( mm o l / L ) , 低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醇 1 0 . 8 8 ( mm o l / L ) , 补 体 c 3 、 c 4未 见 异 常 , 免疫球 蛋 白 I g A、 I g M、 I g G、 降低 ,
度不同 , 误诊率高 , 因症状缺乏特异性 , 起病隐匿 , 首发症状不一 , 且进 展 缓 慢 , 可 在 发 病 初期 或 相 当 长 时间 内仅 出现一 个脏 器受 累 的表 现 。经对症 治疗
患 儿尿 蛋 白转 阴 , 血 浆 白蛋 白上 升 , 给予报出院, 指
导避 免食 用含 铜食 物 。
2 0 1 6年 1 2月
农 垦 医 学
J o u na r l o f No ng k e n Me d i c i ne
De c . 2 01 6 Vo 1 - 3 8 No . 6 源自第3 8 卷第 6期
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症状 的肝豆状核变性 1 例 误 诊 分析 并 文献 复 习
【 关键词 】 肝豆状核变性 ; 误诊 ; 肾病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 R 7 2 5 . 8 文 献 标识 码 : A
1 临 床 资 料
患 儿男 , 3岁 4月 , 以“ 浮肿伴 尿 量减 少 5天 ” 人 院 。查体 : 发育 落后 , 头颅 顶 部 、 双眼睑 、 面部 、 四肢 及 腹 部 可 见 不 同程 度 的可 凹 陷性 浮 肿 。 咽部 有 充 血, 双 侧扁 桃体 I 度肿 大 。双肺 呼 吸音 粗 , 可 闻及 痰 鸣音 , 心率 1 2 0次 / 分, 各瓣 膜 区未 闻及 杂音 。腹部 膨 隆, 肝 脾 未触 及 , 移 动 性浊 音 阳性 , 神经 反 射 未 见 异 常 。个 人史 : 生 于第 2胎 2产 , 体重 3 0 0 0克 , 否认 窒息 抢 救 史 , 新生儿期及母亲妊娠期体健 , 目前 生 长发 育 落后 , 不能 抬 头 、 独坐 、 走 路 及 说话 。否 认 家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分析

1.1 治疗及预后 给予青酶胺加硫酸锌治疗,低铜饮食,fjl 肝、提高血浆蛋内.补充多种维生索.鱼肝油、钙剂,1例死卜胃 大出血.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其泉6例好转出院。 2典型病例
病例1:女lO岁.以反复血尿,说话不清.溉涎3 1、月为主蚌 人院,在当地诊断为狼疮性肾炎治疗.人院检查:表情淡漠,对 答少.皮肤黑.动作不灵活,肝事,舌肌震颤.双手平举震敷.四 肢肌张力偏高,折刀样,行走姿势俩硬.轻度x型腿,血铜氧化 酶活性o.02 u/l-,血铜蓝蛋白l 60 nlg 7I,,B超示慢性肝病表现. 给于青酶胺治疗好转出院。
择j:说明.啦例外嘲定舯压支架优丁带锁髓山钊.向后肯优干 A()钢板-“。 3.-降低感染率.提高愈合率,首先根据患扦骨由i情况驶出肤 状况选择治》F,J泣,皮肤有损伤肯选择髓内鲁J或啦侧外阎定加 压支架治疗;具扶手术尽呵能采取J研舟穿钉,尽量巾或4i醛露 骨折端,对骨折端软组织损伤较小,¨『iJJ Jr复f矗增自II r感染帆 会;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扩髓土士程中严防jj染.术·It用大量等渗 盐水冲洗。术前、术中、术后抗感染治疗;术后对于蕾侧外阳≥E 加旭支架治疗者定期换药。 1参考文献
1.冯卫华.朱晓慧 肝豆状核变性24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9) 2.张向东.张晓辉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35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 3.杨华君.杨晓萍 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的肝豆状核变性误诊2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13) 4.秦桂云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8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5) 5.张华军.鲍远程 220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8)
成人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实用医药杂志2013年03月第30卷第03期Prac J Med &Pharm.Vol 30,2013-03No.03肝豆状核变性是青少年期发病为主的遗传性疾病,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 ,WD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率约为1/(3~10万)[1]以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脑退行性病变和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 环,简:K-F 环)、伴有血浆铜蓝蛋白缺少和氨基酸尿症为其临床特征。
临床上常因缺乏特异性症状而漏诊或误诊。
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本文报告1例时隔5年才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治经过,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
2005 ̄02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分裂症”症状,经口服“氯氮平”、“利培酮”片等药物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
2006 ̄04 ̄16因饮酒、吃海鲜后出现左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左后背,伴恶心、呕吐、腹胀,进食后即吐,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
查CT 提示:胰腺轮廓欠规则,宽径约3.5cm ,可见炎症改变,CT 值-10.8HU ;胆脾未见异常。
查血常规:WBC 12.4×109/L ,HB 184g/L ,PLT 99×109/L ;血清淀粉酶660U/L ;乙肝六项、丙肝抗体均阴性,血糖7.9mmom/L ,总蛋白68.59g/L ,ALT 108U/L ,AST 139U/L ,总胆红素59.20μmol/L ,GGT 909.9U/L 。
拟诊为:急性胰腺炎、药物性肝炎;予以抗感染、保肝、皮下注射奥曲肽等药物治疗7d 后好转出院。
2007 ̄01 ̄12因“双侧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四肢麻木、无力”为主诉再次入院。
血生化检验:总胆红素42μmol/L ,ALT 90.70U/L ,AST 125U/L 。
查体:体温37.4℃,血压130/70mmHg (1mmHg=0.133kPa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肾病综合征一例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肾病综合征一例
刘秀敏;邵春芬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5(8)1
【摘要】患者,男,11岁,学生,因尿蛋白阳性1周于1990年6月30日入院。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到医院就诊,尿检发现尿蛋白阳性(++),自发病
以来无腰痛、血尿、高血压史。
查体:体温37.5℃,脉搏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8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未见异常。
腹平坦、柔软,肝脾未触及,肾区无压痛、叩击痛。
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均阴性。
血尿便常规:尿蛋白(++),余均正常。
肝功未见异常。
【总页数】1页(P61)
【作者】刘秀敏;邵春芬
【作者单位】054000,河北省邢台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4000,河北省邢台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9
【相关文献】
1.肺结核合并肝豆状核变性误诊药物性肝损伤一例 [J], 彭亦平;谭彩萍;胡群芳
2.一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J], 杨琳;杨丹丹
3.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肝硬化一例 [J], 李兆月
4.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一例误诊分析 [J], 郭文伟
5.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J], 王小菊;王飞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误诊体会

3 . 4  ̄ mo l / L ; 胸部 C T示 : 两肺纹理增多 、 模糊 , 左 肺上叶、 下 叶 后 基底 段 可见 大 片 状 影 , 边缘不清 , 密 度不 均 , 左肺 内可见 空气 支气 管 征 , 考虑诊 断 肺 部 感染 。入 院诊 断 : 1 . 手 足 口病 ; 2 . 肺 部感 染 ; 3 . 肝功能 异 常原 因待查 。 诊 治 经过 : 给 予 阿 奇 霉 素 抗 感 染 及 对 症 支 持
1  ̄ , I J L 童 肝 豆 状 核 变 性 的 误 诊 体 会
程 玲
( 赤壁 市人 民 医院感染 科 , 湖北 赤壁 4 3 7 3 0 0 )
关键词 : 肝豆状核 变性 ; 诊治 ; 体 会
中图分类号 : R 7 2 5 . 8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2 0 9 5 - 4 6 4 6 ( 2 0 1 5 ) 叭- 0 0 7 8 - 0 2
患者 , 男, 4岁 4个 月 , 因“ 皮疹 8 d , 发热 、 咳嗽 5 d ” 就 诊 。患 者 至 人 院 前 8 d , 双手 、 足、 臀 部 见 红
色丘疹 , 口腔见 溃疡 , 在 当地医 院诊断 为手足 口 病, 给予相 关治 疗后 ( 具 体不 详 ) , 于起 病 第 5 d开
1 病 例介 绍
谷胱苷 肽 0 . 6 g 及 复方 甘草 酸苷 8 0 mg 护 肝 降酶 治 疗, 1周 后 复 查 肝 功 能 示 : AL T 9 7 . 4 U / L, A S T 6 7 . 2 U / L 好 转 缓慢 。继 续 维 持 护肝 治 疗 1周 后 再 次复 查肝 功 能 示 : A L T 1 4 7 . 4 U / L 、 A S T 9 5 . 2 U / L, 指标 反而 升 高 , 两 次 查 铜 蓝 蛋 白分 别 为 0 . 1 5 g / L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
沈伟钢;张菁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卷),期】2005(5)5
【摘要】患者,男性20岁,未婚,农民,浙江绍兴人。
2000年7月出现双膝关节僵硬,屈曲困难,活动时疼痛,当地医院双膝关节X线未见异常,诊断为生长发育引起的关节疼痛,建议休息。
半年后关节疼痛僵硬自愈。
2002年7月出现语言模糊,讲话不流利,在绍兴某医院五官科诊断为慢性咽喉炎,与消炎润喉治疗,无效。
转投多家医院五官科检查治疗,行副鼻窦CT未见异常。
2003年11月钊上海某医院五官科求诊,诊断为精神性构音障碍,建议心理治疗。
因家在农村,无条件而未作治疗。
2003年底出现排尿不畅,但一直未作诊治。
【总页数】1页(P75)
【作者】沈伟钢;张菁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绍兴,312000;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4
【相关文献】
1.肝豆状核变性二次司法鉴定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2.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
3.肝豆状核变性,容易被误诊的儿科病
4.表现不典型延误诊治的肝豆状核变性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5.儿童肝豆状核变性延误诊断1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分析

一例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分析
刘玉琼;肖正君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03(015)003
【摘要】@@ 病例摘要:肖某,男,25岁,未婚,中专文化,湖南涟源干部,因亚急起精神失常1月,表现为夸大谓自己有开天劈地之功,外出乱跑,东游西荡,不知归,无故发脾气,打门击窗,阻止时伤人,对亲人冷淡,个人生活需督促加剧一周.于1997年2月4日首次入本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用氯丙嗪治疗,住院半月后自诉腰部疼痛、行走疼痛加剧、出汗、乏力、查血沉68mm/h,经治医生考虑为"风湿性脊柱炎"给予抗风湿处理症状缓解.8月6日B超复查报告、肝脾大小正常,右肾积液.
【总页数】1页(P132-132)
【作者】刘玉琼;肖正君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精神病医院,湖南,宁乡,410600;湖南省宁乡县精神病医院,湖南,宁乡,410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4
【相关文献】
1.以少见临床表现发病的肝豆状核变性二例误诊分析 [J], 吴卫光;赵铁敏
2.肝豆状核变性14例临床误诊分析 [J], 邱星颖;李华
3.肝豆状核变性一例误诊分析 [J], 焦辉;刁永恩;段峰;米艳红;杨伟宁
4.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一例误诊分析 [J], 郭文伟
5.肝豆状核变性一例误诊分析 [J], 焦辉;刁永恩;段峰;米艳红;杨伟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男性患者,35岁,因脑室-腹腔分流术后6个月,精神障碍1个月入院。
患者6个月前于本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恢复良好。
2个月前与恋人分手后开始酗酒,1个月前患者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意识淡漠,不愿与人交流,言语不清,有自杀倾向,口服黛力新后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本院。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查体不配合。
意识淡漠,言语欠流利,眼球震颤,心肺检查无异常。
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外科综合、自身免疫及血脂未见明显异常。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50U/L。
MRI提示:双侧丘脑、中脑、大脑脚、乳头体及视神经交叉见对称性异常信号,T1像稍低信号(见图1),T2像(见图2)和FLAIR像(见图3、4)呈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WE,治疗上给予维生素B1100mg肌注,1次/d,患者症状未见好转。
查铜蓝蛋白0.07g/L,行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 ring,K-F)阳性。
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给予二巯丙磺钠驱铜治疗,治疗3周后,患者精神症状好转,可与人正常交流,眼球震颤消失。
讨论WD做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铜代谢遗传病,发病率为1/10万~1/3万,以青少年多见,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以肝脏症状为首发表现,由13号染色体上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ATP7β基因变异引起,其编码肝细胞内金属转运蛋白ATP酶。
当其缺失或功能减退时,引起铜蓄积于肝脏并进入血液。
WD可累及多个器官,包括肝脏、神经系统、骨骼及肾脏等,临床缺乏特异症状,易诊。
WD分为肝型、脑型、其他类型及混合型,临床上以肝型及脑型较为常见。
其中脑型一般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运动障碍、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及精神症状。
WD患者MRI多表现为豆状核、尾状核、中脑、脑桥、丘脑、小脑及额叶皮质T1低信号和T2高信号。
WE是维生素B1缺乏引起,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也可见于营养不良、呕吐、恶性肿瘤及厌食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i YH,Yi JF,Huang
XM,et a1.Effectiveness of Sodium
in the
dimercaptopropane sulfonate children[J].Journal
treatment
of
Wilson
disease in
of Nursing Science,2006,2
DOI:103760/cnm.jJsm,100"l-34182016.04.014
【关键词】 Zhongtian,Zhou
Bin The First
肝豆状核变陛;二巯基丙磺酸钠;
mlsdiagnosed as"nephrilis'’:a report ofone
青
酶原时间20.4 S,抗核抗体(ANA)谱、抗双链DNA抗体 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阴性;血清铜蓝蛋 白6.3 mg/dl;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一HBs阳性、其余阴性, 甲、丙、戊、丁、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甲胎蛋白(AFP)
峨角膜等处,引起相应的器官发生损伤,以肝损害、神经
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13岁,主诉为食欲减退1年,双下肢浮肿3月。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有厌油感,未予以诊治。3 月前出现双下肢浮肿,体质量较前下降2.5 1(g,在当地查尿 蛋白拟“肾炎”治疗无好转,入我院门诊就诊,肾脏内科门 诊查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提示胆红素及转氨酶稍高,B型超 声检查提示肝内光点增粗,双肾无异常,肾功能正常,尿常 规提示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既往无…肾炎” 病史,暂排除~慢性肾炎”,遂转至我院肝炎门诊就诊,以 “肝功能异常查因”收住我院感染科。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 格检查:体温36.8℃、呼吸21次/mira、脉搏102次/min、 血压112/70 mmHg,身高低于同龄人,营养较差,全身皮 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
利益冲突无
r51
Parkinson’S Disease and Dyskinesia Study Group,Neurogenetics Diseases Study Group of Chinese Society of Neurology,Chinese Association.The guidelin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a1.Wilson’S disease[J].Lancet,
in
treatment
of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J].Chinese Journal
2007,369(9559):397-408.DOI:http://dx.doi.org/10.1016/S0140- 6736(07)60196—2.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医学 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病学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 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l(8):566・569.
U/L}
血脂正常,血吸虫抗体IgG、IgM均阴性;凝血功能:凝血
万方数据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年4B第24卷第4期Chin J
Hepatol,April 2016,V01.24,No.4
‘311
蛋白合成后不仅能组织外源性铜的吸收,而且能与从组织进 入肠黏膜的内源性铜结合,然后随肠黏膜的脱落经粪便排出 体外。故在治疗间歇期加用葡萄糖酸锌既可以避免缺锌又可 以同时促进铜的排出1610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S的排铜效果较PCA更强且不 良反应较PCA少,但是PCA以口服用药方便的优势更易于 让患者接受。因此,在治疗开始时使用DEPS加葡萄糖酸锌 序贯治疗加速铜的排泄,尽快减轻游离铜对各个器官的损伤, 经DEPS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采用PCA继续维持治疗。 本例患儿是以浮肿、可疑蛋白尿等为首发症状就诊,同 时由于儿童肾病是多发病,极易误诊。故要求临床医师对不 明原因的浮肿、蛋白尿应考虑到HLD可能,需完善血清铜 蓝蛋白测定、角膜K—F环、尿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 误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以降低HLD患者致残、致 死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许家和,郑培迎,牟宗玲,等.锌盐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再评 价【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0,8(3):130—131.DOI:10.3969/
参考文献
【1]Ala A,Walker
AP,Ashkan K,et
j.issn.1006—9534.2000.03.071.
Xu JH,Zheng
PY,Mou ZL,et a1.Re evaluation of zinc sulfate
脏未触及,脾肋下3∞,质中,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为第一胎顺产,小学五年级学生, 成绩较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42×10“/L、 血红蛋白1209/L,血小板计数96×109/Ll尿常规:隐血(±); 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白蛋白22.0 g/L,球蛋白30.3 g/L,总胆红素25.4“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52.0
215.47
霉胺
W'dson’s di鲫ase
Liu Yan,Peng
case
Affiliated Hospital,University ofSouth China,Hengyang
ng/ml。眼科检查角膜K—F环阳性,肝脏增强CT检
Hunan 421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Peng
of Birth Health and
Heredity,2000,8(3):130—131.DOI:10.3969/
j.issn.1006-9534.2000.03.071. (收稿日期:2015—12一13)
(本文编辑:金生)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生或横断面调查研究);
l(3):34—35.DOI:
10.39690.issn.1001-4152.2006.03.016
Tan SS,Latif SA,Poh
WY.Concurrent and dermopathy Wilson’S
disease
massive breast
as
enlargement,myasthenia gravis of
・310・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年4月第24卷第4期Chin J Hepatol,April 2016,V01.24,No.4
・病例报道・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肾炎"1例
刘雁
彭忠田
周斌
421001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刘雁、彭忠田、周斌),肝病研究中心(彭忠田)
通信作者:彭忠田,Bn面:嘲163.00m
查:肝硬化、脾大。头颅CT提示无异常改变。诊断考虑“肝 Zhongtian,Email."hncspzt@163.corn 豆状核变性”。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20 ml/d静滴;丁二磺酸 蛋氨酸1 g/d静滴;辅助以白蛋白治疗,6 d后症状逐渐好转。 在湘雅二医院查24小时尿铜检测示567
u
[Key wordsl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2,3-Dimercaptopropane-l-sulfonic acidsodium(DMPS); Penicillamine
g/d,血清铜蓝蛋
白示5.6 mg/dl,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开始给予二巯基 丙磺酸钠治疗;治疗间歇期加用葡萄糖酸锌与还原性谷胱甘 肽片口服,辅助以白蛋白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血常 规正常,给予青霉胺口服,带药出院。3个月后至我院感染 科门诊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正常,B型超声检查提示肝内光 点稍增粗。 二、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可累及多个器官,包括肝脏、神经系统、 。||子脏、骨骼及血液系统,临床上首发症状各异,常因缺乏 特异性的症状,而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以肝脏症状首发 时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黄,食欲减退、乏力、厌油 等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持续性转氨酶及胆红素升 高,肝脏B型超声或CT提示有肝硬化等。以神经系统症状 首发时患者可出现扭转痉挛、手足徐动、舞蹈症状、步态异 常、共济失调、吞咽障碍、及精神症状等,头颅CT示基底 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影。以肾脏症状患者可出现双下肢浮肿,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镜下血尿、微量蛋白尿等。以骨骼症状首 发时患者早期可出现足跟及踝关节疼痛,晚期可出现关节挛 缩、骨骼变形,X线检查可发现异常。以血液系统症状首发 时患者可出现乏力、头晕、贫血貌,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红 蛋白及红细胞降低,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 主,骨髓象呈红系增生等。根据我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与 治疗指南》,HLD分为肝型、脑型、其他类型”1。临床上以 肝型及脑型较为常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铜蓝蛋白、 24小时尿铜、角膜K-F环,可诊断HLD。早发现、早治疗、 终生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晚期治疗基本无效【31。 二巯基丙磺酸钠(DEPS)和青霉胺(PCA)属于络 合剂,均具有较强的排铜作用,是治疗HLD的主要排铜 药物H‘51。DEPS和PCA在排铜的同时对锌也有排泄作用, 而且,锌离子能促进肠黏膜细胞内金属巯基蛋白的合成,此